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姜黄、郁金、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 被引量:35
1
作者 戚爱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姜黄、郁金、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 ,色谱柱 Supelcosil TML C1 8柱 (5μm ,4 .6 m m× 2 5 0 mm ) ,流动相为甲醇 -异丙醇 - 0 .5 %醋酸溶液 (19∶ 2 5∶ 5 6 ) ,流速 0 .6 m L /m in,...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姜黄、郁金、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 ,色谱柱 Supelcosil TML C1 8柱 (5μm ,4 .6 m m× 2 5 0 mm ) ,流动相为甲醇 -异丙醇 - 0 .5 %醋酸溶液 (19∶ 2 5∶ 5 6 ) ,流速 0 .6 m L /m in,测定波长 4 2 0 nm,柱温 35℃。结果 姜黄素在 14~ 5 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5 ) ,平均回收率 99.82 % ,RSD为 1.5 7%。结论 本法准确、快速 ,为控制中药原料药姜黄、郁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姜黄 郁金 广西莪术 姜黄素 含量
下载PDF
陈志潜先生的卫生实践与启示——读《中国农村之医学——我的记述》
2
作者 邵威豪 陆作林 +3 位作者 韦小夏 张晓玄 邵瑞太 宫恩莹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陈志潜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农村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开创者,其卫生实践历程与理念久经检验,时至今天仍启发着我们的卫生体系建设。通过研读《中国农村之医学——我的记述》一书,系统回顾陈志潜先生的卫生实践和卫生体系建设理念,将陈... 陈志潜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农村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开创者,其卫生实践历程与理念久经检验,时至今天仍启发着我们的卫生体系建设。通过研读《中国农村之医学——我的记述》一书,系统回顾陈志潜先生的卫生实践和卫生体系建设理念,将陈志潜先生的卫生实践启示总结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实际开展卫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志潜 卫生实践 时代启迪 新时代卫生体系
下载PDF
植物表达载体在三分三发根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潘夕春 陈敏 +2 位作者 张磊 廖志华 张明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遗传转化体系及在三分三发根中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方法由种子直接萌发得到无菌苗,建立了三分三的无菌苗培养系统。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导入经过“disarmed”改造的根癌... 目的建立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遗传转化体系及在三分三发根中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方法由种子直接萌发得到无菌苗,建立了三分三的无菌苗培养系统。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导入经过“disarmed”改造的根癌农杆菌C58C1(携带pRiA4质粒),获得了携带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C58C1工程菌。取生长良好的幼嫩真叶作为外植体,在乙酰丁香酮的诱导下用重组C58C1进行感染,诱导发根。选取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分支多的发根单克隆进行继代培养。经过3次继代培养,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用于验证发根型质粒pRiA4和表达型质粒pCAMBIA1304+是否整合到三分三发根基因组内。结果建立了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遗传转化体系,发根诱导频率达到100%,PCR检测表明pRiA4和pCAMBIA1304+质粒共转化率达到32%。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在三分三发根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实现基于发根的三分三产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三 发根 共转化
下载PDF
中国野牡丹科植物补充订正(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文红 税玉民 周鲁们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7-592,共6页
报道了中国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尖子木属Oxyspora一新记录种——柑叶尖子木O. curtisii King,并绘制了特征线条图。另基于花序和花特征的不同, 将翅茎异形木Allomorphia eupteroton Guillaumin var. teretipetiolata C. Y. Wu &... 报道了中国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尖子木属Oxyspora一新记录种——柑叶尖子木O. curtisii King,并绘制了特征线条图。另基于花序和花特征的不同, 将翅茎异形木Allomorphia eupteroton Guillaumin var. teretipetiolata C. Y. Wu & C. Chen由变种提升为种, 归入尖子木属, 即翅茎尖子木Oxyspora teretipetiolata (C. Y. Wu & C. Chen) W. H. Chen & Y. M. Shui, 并补充描述了其花部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花粉和种子形态, 为分类处理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科 柑叶尖子木 新记录 翅茎尖子木 新组合 中国
下载PDF
红凉伞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丽彬 陈随清 +1 位作者 王红霞 李芳芳 《河南科学》 2008年第3期298-301,共4页
对红凉伞原植物形态以及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理化特征(薄层色谱、紫外光谱)进行了观测分析,按《中国药典[》1]的方法对红凉伞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可为红凉伞的开发利用、建立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凉伞 生药学 薄层色谱 紫外光谱 浸出物
下载PDF
德保苏铁——中国苏铁一新种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家瑞 钟业聪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571-571,共1页
德保苏铁 新种 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sp.nov. Cycas multipinnatae C.J.Chen et S.Y.Yang affinis sed frondibus 7~11,1.5~3.5 mlongis,pinnulis fasciariis,apice longe acuminatis,ovulis persaepe 4,segmentis... 德保苏铁 新种 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sp.nov. Cycas multipinnatae C.J.Chen et S.Y.Yang affinis sed frondibus 7~11,1.5~3.5 mlongis,pinnulis fasciariis,apice longe acuminatis,ovulis persaepe 4,segmentis laminarummegasporophyllarum usque ad 50,filiformibus differt. 本种苏铁与多歧苏铁Cycas multipinnata C.J.Chen et S.Y.Yang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苏铁属 德保苏铁 新种
下载PDF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不同分化胃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金海峰 吕宾 +1 位作者 戴金锋 陈冰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56-336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3种不同分化阶段的胃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来揭示其对不同类型胃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0、10、20、40、80μg/m L浓度的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体外作用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3种不同分化阶段的胃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来揭示其对不同类型胃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0、10、20、40、80μg/m L浓度的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体外作用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人脐静脉细胞(HUVEC),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中分化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和高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 28 24、48、72、96h,用MTT法检测5种细胞株的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细胞株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1与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各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对SGC-7901的抑制最为明显;而对人GES-1和HUVEC的抑制作用相对不明显。2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3种胃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均有抑制作用。3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能有效地诱导各胃腺癌细胞株凋亡,其作用亦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对SGC-7901作用最明显。4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各胃腺癌细胞株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能在对GES-1和HUVEC安全的浓度范围内通过细胞毒性作用和阻制胃癌细胞分裂周期作用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来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抗胃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二萜类化合物c 胃腺癌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兰科一新属和新亚族——丫瓣兰属和丫瓣兰亚族(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仲健 陈心启 陈利君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2-627,共6页
基于丫瓣兰Ypsilorchis fissipetala(Finet)Z.J.Liu,S.C.Chen & L.J.Chen(基名为裂瓣羊耳蒜Liparis fissipetala Finet)建立了兰科新属——丫瓣兰属Ypsilorchis Z.J.Liu,S.C.Chen & L.J.Chen。新属与羊耳蒜属Liparis的区别点为... 基于丫瓣兰Ypsilorchis fissipetala(Finet)Z.J.Liu,S.C.Chen & L.J.Chen(基名为裂瓣羊耳蒜Liparis fissipetala Finet)建立了兰科新属——丫瓣兰属Ypsilorchis Z.J.Liu,S.C.Chen & L.J.Chen。新属与羊耳蒜属Liparis的区别点为:新属有两个粉蜡质花粉团;每个花粉团具1个多少有弹性的花粉团柄;花瓣二深裂;叶具强烈波状的边缘,其先端有一个长达1 mm的芒尖。这些特征表明了其与羊耳蒜亚族Liparidinae有明显的差别,为此,建立了一个新的亚族——丫瓣兰亚族Ypsilorchidinae Z.J.Liu,S.C.Chen & L.J.C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组合 新属 新亚族 兰科 分类 丫瓣兰亚族 丫瓣兰属 丫瓣兰
下载PDF
兰属腋花组若干种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仲健 陈心启 茹正忠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对新种丽花兰CymbidiumconcinnumZ.J.Liu&S.C.Chen和新变种龙州兰C.eburneumvar.longzhouenseZ.J.Liu&S.C.Chen进行了描述和绘图;丽花兰与大雪兰C.mastersiiGriff.exLindl.有亲缘关系,区别点在于新种叶片先端不分裂,花序具18–2... 对新种丽花兰CymbidiumconcinnumZ.J.Liu&S.C.Chen和新变种龙州兰C.eburneumvar.longzhouenseZ.J.Liu&S.C.Chen进行了描述和绘图;丽花兰与大雪兰C.mastersiiGriff.exLindl.有亲缘关系,区别点在于新种叶片先端不分裂,花序具18–22朵花,唇瓣中裂片上有一个V型的紫红色斑块;龙州兰(变种)与独占春(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唇瓣中裂片上和侧裂片顶部有较密的紫红色斑。对象牙白C.maguanense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为其指定了新模式;还为腋花组sect.Eburnea国产种类提供一个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属腋花组 丽花兰 龙州兰 象牙白 新种 新变种 新模式 检索表
下载PDF
内源激素对三角叶黄连和峨眉黄连花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代春初 宋良科 +3 位作者 李小锋 董关涛 何海洋 周嘉裕 《特产研究》 2010年第1期19-21,28,共4页
探索三角叶黄连和峨眉黄连花的内源性激素对种子形成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种黄连的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中3种内源性激素的含量并进行分析。峨眉黄连花3个时期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和脱落酸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初花... 探索三角叶黄连和峨眉黄连花的内源性激素对种子形成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种黄连的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中3种内源性激素的含量并进行分析。峨眉黄连花3个时期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和脱落酸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初花期,3者的含量均高于三角叶黄连。三角叶黄连中赤霉素、吲哚乙酸在3个时期含量变化不大,略呈上升趋势,脱落酸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结合2种黄连的传粉学与花粉粒形态研究分析,在开花正常情况下,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与变化,可能与花粉粒是否发育正常关系密切,2种黄连脱落酸含量与下降趋势的一致性,说明对花粉粒的发育无关。该研究为进一步寻求三角叶黄连花粉粒发育异常,不能形成种子的成因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叶黄连 峨眉黄连 内源性激素 花的发育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三分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林 赵昱 李海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61-3363,共3页
以药用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Y.Wu et C.Chen ex C.Chen et C.L.Chen)成熟种子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6-苄基腺嘌呤(6-BA)及浸种时间对三分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分三种子萌... 以药用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Y.Wu et C.Chen ex C.Chen et C.L.Chen)成熟种子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6-苄基腺嘌呤(6-BA)及浸种时间对三分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分三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是A2B3C1D2,即赤霉素200 mg/L+6-苄基腺嘌呤20 mg/L+吲哚乙酸0 mg/L+浸种时间24 h,该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达97.8%以上,并且种子开始发芽时间、发芽持续时间较短,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是比较理想的种子萌发处理方法。对发芽率进行极差分析以及验证试验的结果显示,影响三分三种子发芽率的最佳处理是A3B2C3D1,即赤霉素800 mg/L+6-苄基腺嘌呤10 mg/L+吲哚乙酸10 mg/L+浸种时间12 h;4种因素中以浸种时间对三分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影响最小的是赤霉素,说明浸种时间过长反而对发芽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 植物生长调节剂 正交试验 种子 发芽
下载PDF
美花筋骨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秦玲玲 胡瀚文 +4 位作者 冯丹 曹钰镁 金梦莹 宋川霞 邓放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01-2104,共4页
目的:研究美花筋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MCI、ODS等色谱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美花筋骨草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美花筋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MCI、ODS等色谱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美花筋骨草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亚油酸(1)、异香草乙酮(2)、(16S)-12,16-epoxy-11,14-dihydroxy-17(15→16)-abeoabieta-8,11,13-triene-7-one(3)、3-O-乙酰齐墩果酸(4)、α-亚麻酸(5)、9-羟基-5,7-豆甾二烯-4-酮(6)、3-(4-甲苯氧基)-丙酸(7)、(R,E)-8-acetoxy-2,6-dimethyloct-2-enoic acid(8)、1-(4-羟基-苯基)-乙酮(9)、S(+)-dehydrovomifoliol(10)、(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11)、pubincrnoid A(1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13)。结论: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6、7、9~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花筋骨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孤桑好勇独撑风——抗战初期陈独秀在武汉的活动述论
13
作者 张旺清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7-101,共5页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从南京出狱后来到武汉,积极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他主张坚持持久抗战,拥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处理与国民党、中共及托派的关系上,他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对托派不屑与之为伍,对中共则心情复杂...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从南京出狱后来到武汉,积极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他主张坚持持久抗战,拥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处理与国民党、中共及托派的关系上,他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对托派不屑与之为伍,对中共则心情复杂,关系紧张。武汉这段时期的活动对陈独秀后期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造就了他作为孤独的反对派的最终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陈独秀 国民党 共产党 托派
下载PDF
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宋菊 龙月红 +2 位作者 林丽梅 尹峰 邢朝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070-5075,共6页
目的获取五加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以及进化关系。方法以已测序完成的10个属的20种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基因组间的差异,分析4个IR边界扩张与收缩情况,并以近缘物种当归为外类群,使用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 目的获取五加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以及进化关系。方法以已测序完成的10个属的20种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基因组间的差异,分析4个IR边界扩张与收缩情况,并以近缘物种当归为外类群,使用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20种五加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小,最大差仅1 909bp。各物种均出现基因替换现象,由cem A基因替换ycf10基因,且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t RNA引起。通过比较发现,五加科物种的4个IR边界比较保守,仅野三七、三七和穗序鹅掌柴的边界基因进入IR区的长度与其他物种的差异较大。以当归为外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各节点的支持率较高,清晰地反映了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论叶绿体基因组涵盖的信息量大,可以用于分析关系较近与进化较快物种的系统发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科 叶绿体基因组 刺五加 人参 三七 穗序鹅掌柴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