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处理对PCS裂解SiC基体的微晶形态及C/C-SiC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星 崔红 +2 位作者 闫联生 张强 赵景鹏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采用聚碳硅烷(PCS)作为先驱体,通过浸渍裂解法制备C/C-SiC材料,分别经过1 400、1 500、1 600℃高温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对SiC基体的微晶形态及C/C-SiC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温度下,SiC的晶型主要为β-Si... 采用聚碳硅烷(PCS)作为先驱体,通过浸渍裂解法制备C/C-SiC材料,分别经过1 400、1 500、1 600℃高温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对SiC基体的微晶形态及C/C-SiC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温度下,SiC的晶型主要为β-SiC。温度升高,晶粒尺寸增大,1 500℃以后生长速度减缓;SiC微晶优先沿着(111)晶面生长,(220)和(311)晶面的生长取向逐渐增加。处理温度升高,C/C-SiC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不断下降。1 400℃处理后,C/C-SiC材料的断裂方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韧性断裂。C/C-SiC材料在1 500℃静态空气中的氧化失重率随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氧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断面典型区域的氧化形貌由"尖笋状"成为"梭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处理 Sic基体 微晶形态 c/c-sic材料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添加树脂碳对针刺C/C-SiC材料熔渗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光喜 吴小军 +3 位作者 刘明强 陈意高 张倩玮 侯晓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4-481,共8页
以2.5D无纬布/网胎叠层针刺预制体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和树脂浸渍裂解法制备了密度约1.35 g/cm 3的热解碳C/C、热解碳+树脂碳C/C两种坯体,再经反应熔渗获得C/C-SiC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碳基体组分C/C材料的熔渗特性及其微结构、拉... 以2.5D无纬布/网胎叠层针刺预制体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和树脂浸渍裂解法制备了密度约1.35 g/cm 3的热解碳C/C、热解碳+树脂碳C/C两种坯体,再经反应熔渗获得C/C-SiC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碳基体组分C/C材料的熔渗特性及其微结构、拉伸性能及氧乙炔烧蚀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热解碳的“薄壳”型孔隙结构,树脂碳的“狭缝”型孔结构增大了液Si与碳基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熔渗动力,获得致密度和SiC含量高的C/C-SiC复合材料,提升抗烧蚀性能,在氧乙炔火焰下经400~600 s烧蚀的线烧蚀率降低24%,但树脂碳对液Si的诱导渗透增加了骨架承载体的损伤,使树脂碳+热解碳基C/C-SiC复合材料室温拉伸强度(104±3)MPa低于热解碳基C/C-SiC的(118±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c/c-sic复合材料 反应熔渗 碳组分 微结构 拉伸强度 烧蚀性能
下载PDF
不同预制体结构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及力学性能
3
作者 魏琰斌 王雅雷 +2 位作者 熊翔 叶志勇 刘在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8,共12页
采用缝合结构与针刺结构碳纤维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反应熔渗法(RMI)制备出C/C-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两种结构预制体制得的C/C多孔体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及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缝合结构C/C多孔体... 采用缝合结构与针刺结构碳纤维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反应熔渗法(RMI)制备出C/C-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两种结构预制体制得的C/C多孔体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及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缝合结构C/C多孔体孔径呈双峰分布,孔隙多为纤维束间孔,针刺结构C/C多孔体孔径呈单峰分布,由于网胎的加入使得部分纤维束间孔转变为连通的小孔隙网络,经过模拟后者Z向绝对渗透率略大于前者,有利于后者后续RMI致密化过程(高密度,低开孔率,低残余金属);缝合结构C/C-SiC复合材料平均弯曲强度高于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二者都呈现“假塑性”断裂方式;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密度更高,残余Si含量更低,但其纤维体积含量较低,长直纤维的完整性较差,使得复合材料承载性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孔隙结构 微观结构 弯曲性能
下载PDF
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比例对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
4
作者 曹佩 王毅 +2 位作者 王旭东 杨晓辉 白龙腾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采用树脂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混合的方法制备得到相同密度的C/C多孔体,采用熔硅浸渗(RMI)制得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比例对基体显微结构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得到的沉积热解炭...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采用树脂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混合的方法制备得到相同密度的C/C多孔体,采用熔硅浸渗(RMI)制得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比例对基体显微结构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得到的沉积热解炭含量增加,C/C-SiC复合材料基体内部孔隙率先降后升,而密度、弯曲强度先增后减。当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的比例为1∶1时,C/C-SiC复合材料密度与弯曲强度最高,分别达到2.03 g/cm^(3)和2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热解炭 树脂炭 c/c-sic复合材料 弯曲强度
下载PDF
ZrC纳米粉体改性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烧蚀性能
5
作者 汤磊 白凯伦 +3 位作者 熊翔 尹健 张红波 左劲旅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3期191-200,共10页
为改善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以ZrC纳米粉体和Si粉为反应渗料,采用反应熔渗(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法制备ZrC纳米粉体改性C/C-Si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ZrC纳米粉体含量对C/C-SiC复合材... 为改善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以ZrC纳米粉体和Si粉为反应渗料,采用反应熔渗(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法制备ZrC纳米粉体改性C/C-Si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ZrC纳米粉体含量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ZrC纳米粉体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增大,而密度变化不大。ZrC纳米粉体一部分弥散分布在SiC基体中,一部分则发生了团聚。烧蚀30 s后,ZrC纳米粉体摩尔分数为6%时,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最低,分别为2.0 mg/s和3.9μm/s。随ZrC纳米粉体含量增加,烧蚀过程中形成的ZrO_(2)含量增多,对SiO_(2)的钉扎作用明显增强,能有效提升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Zrc纳米粉体 反应熔渗 微观结构 烧蚀性能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C/C-SiC复合材料制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林山 熊翔 +3 位作者 肖鹏 闫志巧 张红波 刘根山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49,共5页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采用树脂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混合法制备C/C多孔体,然后熔硅浸渗制得C/C-S 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多孔体的高温热处理对C/C-S iC复合材料密度、孔隙度、力学性能及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涂层进行高温热处理可...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采用树脂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混合法制备C/C多孔体,然后熔硅浸渗制得C/C-S 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多孔体的高温热处理对C/C-S iC复合材料密度、孔隙度、力学性能及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涂层进行高温热处理可改变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假塑性”,弯曲强度下降约16%,压缩强度提高约20%,硬度增加;C/C多孔体的最终高温热处理可打开孔隙,有利于液S i的渗入,制备出密度较高(>2.0 g.cm-3)、开孔率较小(<4%)的复合材料,但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基本上不影响其断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处理 熔硅浸渗 c/c-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断裂方式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熔融渗硅制备工艺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其坤 胡海峰 +3 位作者 郑文伟 马青松 简科 陈朝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3-96,共4页
C/C-SiC 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良的高温性能、高热导率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与其它制备工艺相比,采用熔融渗硅法制备 C/C-SiC 复合材料的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综述了目前熔融渗硅... C/C-SiC 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良的高温性能、高热导率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与其它制备工艺相比,采用熔融渗硅法制备 C/C-SiC 复合材料的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综述了目前熔融渗硅法制备 C/C-SiC 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熔融渗硅 制备工艺 c/c-sic复合材料 低热膨胀系数 高比强度 高温性能 高热导率 研究状况 比模量 成本低
下载PDF
多孔体制备工艺对C/C-SiC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林山 熊翔 +2 位作者 肖鹏 闫志巧 李江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96-1201,共6页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 ,采用CVD和树脂浸渍 /炭化混合法增密制备了 4种C/C多孔体 ,然后熔硅浸渗C/C多孔体制备了C/C SiC复合材料 ;研究了不同炭涂层、高温热处理对C/C 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解炭涂层可减...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 ,采用CVD和树脂浸渍 /炭化混合法增密制备了 4种C/C多孔体 ,然后熔硅浸渗C/C多孔体制备了C/C SiC复合材料 ;研究了不同炭涂层、高温热处理对C/C 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解炭涂层可减少制备过程中炭纤维的损伤 ,具有适中的界面结合强度 ,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 16 1.5MPa ,表现出良好的“假塑性” ;适当选择高温热处理工艺可制备弯曲性能较高 ,具有一定“假塑性”的C/C Si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高温热处理 熔硅浸渗 弯曲强度 断裂 多孔体
下载PDF
添加Al对MSI制备C/C-SiC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冉丽萍 易茂中 +2 位作者 王朝胜 彭可 黄伯云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8,共5页
以聚丙烯腈(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制备炭纤维增强炭基体(C/C)的多孔坯体,采用熔融渗硅(MS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剂中添加Al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坯体反应... 以聚丙烯腈(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制备炭纤维增强炭基体(C/C)的多孔坯体,采用熔融渗硅(MS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剂中添加Al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坯体反应溶渗硅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SiC相、C相及残留Si相。随着渗剂中Al量的增加,材料组成相中的Al相也增加而其它相减少;SiC主要分布在炭纤维周围,残留Si相分布在远离炭纤维处,而此处几乎不含Al;当渗剂中Al量由0增加到10%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由116.7 MPa增加到175.4 MPa,提高了50.3%,断裂韧性由5.8 MPa.m1/2增加到8.6 MPa.m1/2,提高了48.2%。Al相的存在使复合材料基体出现韧性断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c/c坯体 熔渗Si 添加Al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玲玲 嵇阿琳 +3 位作者 黄寒星 王航 崔红 闫联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2-535,540,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004 3 mm/s和0.001 4 g/s。烧蚀表面不同区域微观形貌和烧蚀机理不同,烧蚀中心以基体氧化流失、C纤维的氧化以及气流冲刷为主;在过渡区域,烧蚀是以SiC基体的氧化和气流冲刷为主;烧蚀边缘则以SiC基体的热氧化为主。C/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条件下的烧蚀机制是热化学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 cVI+PIP” c/c-si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下载PDF
反应熔渗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林山 熊翔 +1 位作者 肖鹏 任芸芸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比较了C/C -SiC复合材料的三种主要制备方法 ,主要介绍了反应熔渗法制备工艺 ,以及液Si渗入C/C多孔体、液Si与固体C反应和C/C -SiC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
关键词 反应熔渗 c/c-sic复合材料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c/c多孔体
下载PDF
制动速度对C/C-Si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肖鹏 熊翔 任芸芸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7,共6页
采用模拟刹车制动方法研究“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的C/C-S iC复合材料在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及其磨屑形貌进行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磨屑成分.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制动速度提高... 采用模拟刹车制动方法研究“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的C/C-S iC复合材料在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及其磨屑形貌进行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磨屑成分.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制动速度提高先升高而后降低,在制动速度为10 m/s时达到最大值0.46,且当制动速度超过20 m/s时产生高频振动;随着制动速度提高,磨屑愈被碾磨变细,且磨损量随之增大,在制动速度为28 m/s时线性磨损量急剧升至8.75μm;C/C-S iC复合材料在中等能载(1.5 kJ/cm2)条件下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制动速度 摩擦磨损性能 高速列车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的反应烧结法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静 曹英斌 +2 位作者 刘荣军 张德坷 严春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3,共5页
C/C-SiC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模、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高温抗氧化等优异性能,是很好的高温结构材料。从C纤维的涂层保护、C/C多孔体的优化设计、反应烧结渗硅3个方面概述了C/C-SiC复合材料的反应烧结工艺制备过程;综述了C/C-SiC复... C/C-SiC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模、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高温抗氧化等优异性能,是很好的高温结构材料。从C纤维的涂层保护、C/C多孔体的优化设计、反应烧结渗硅3个方面概述了C/C-SiC复合材料的反应烧结工艺制备过程;综述了C/C-SiC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空间光学系统、刹车制动等领域的相关应用进展;展望了C/C-Si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和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反应烧结 液相渗硅 气相渗硅
下载PDF
硅含量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秀飞 黄启忠 +3 位作者 苏哲安 杨鑫 吴才成 宁克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7-50,共4页
以炭布、环氧树脂和硅粉为原料,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了炭纤维增强的碳化硅复合材料(2D C/C-SiC),考察了硅粉含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硅粉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密度和石墨化度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材料的相对密度却... 以炭布、环氧树脂和硅粉为原料,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了炭纤维增强的碳化硅复合材料(2D C/C-SiC),考察了硅粉含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硅粉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密度和石墨化度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材料的相对密度却逐渐减小,材料的弯曲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对剪切强度影响不大。在2100℃硅化处理后,材料的石墨化度由未添加硅时的21.7%增大为添加35%(质量分数,下同)时的45.2%,添加的硅与炭纤维和树脂炭反应后形成了SiC,沿炭纤维分布,材料中均不再含有自由的硅单质;当硅含量达到30%以上时,在纤维周围还有一些富碳的SiC颗粒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硅化 弯曲强度 石墨化度
下载PDF
浸渗时间对C/C-SiC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沛宇 徐永东 +2 位作者 范尚武 张立同 成来飞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经不同的浸渗时间渗Si制备了3种不同的C/C—SiC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增重率、体积密度、断裂韧性及三点弯曲强度,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并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得到的C/C—SiC复合材料中,主...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经不同的浸渗时间渗Si制备了3种不同的C/C—SiC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增重率、体积密度、断裂韧性及三点弯曲强度,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并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得到的C/C—SiC复合材料中,主要存在纳米级和微米级2种尺度的SiC颗粒,随着浸渗时间延长,材料的体积密度和SiC含量随之增加,但抗弯强度随之降低。浸渗时间从0.5h延长到5h,材料的密度从2.16g·cm^-3增加到2.21g·cm^-3,SiC的质量百分含量从21.54%增加到31.72%,三点弯曲强度从133MPa下降到86MPa,3种复合材料均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金属材料的非脆性断裂行为,断裂应变约为1.3%,断裂韧性为9-10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渗时间 c/c-sic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刹车副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乔 朱冬梅 +2 位作者 王晓艳 罗发 周万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655-658,共4页
以不同孔隙率的C/C复合材料为预制体,以甲基三氯硅烷(CH3SiCl3)为反应源气,以氩气为载气,高纯氢气为稀释气体,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一系列C/C-SiC复合材料。通过在MM-2000摩擦磨损实验机上的摩擦试验,对该系列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以不同孔隙率的C/C复合材料为预制体,以甲基三氯硅烷(CH3SiCl3)为反应源气,以氩气为载气,高纯氢气为稀释气体,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一系列C/C-SiC复合材料。通过在MM-2000摩擦磨损实验机上的摩擦试验,对该系列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压力和摩擦环境(湿态和干态)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压力的增大,材料的摩擦系数先增大后降低;随着SiC含量增加,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先增强后下降,SiC含量在40%左右具有最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在湿态环境下材料的平均动摩擦性能明显衰退,但是当压力增大时这种衰退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干态 湿态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帆 曹英斌 +2 位作者 刘荣军 王衍飞 左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8-74,共7页
C/C-Si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和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等特点,是新一代的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被广泛地用作热结构和热防护材料、制动材料以及空间光学系统零部件等。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 C/C-Si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和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等特点,是新一代的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被广泛地用作热结构和热防护材料、制动材料以及空间光学系统零部件等。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和返回式航天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飞行器面临着更多的有高热流、高压气流以及高速粒子冲蚀的环境,这对C/C-SiC复合材料的高温防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C-Si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纤维涂层改性、基体改性和高温防护涂层等3个方面,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上述3个方面综述了C/C-Si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高温防护技术的制备方法,比较了3种高温防护技术的特点,最后对C/C-Si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能 抗烧蚀性能 纤维涂层改性 基体改性 高温防护涂层
下载PDF
短纤维C/C-SiC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断裂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锦华 黄启忠 +1 位作者 苏哲安 谢志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4-928,共5页
采用水悬浮分散法制得含Si短炭纤维料饼,经树脂浸渍、模压成形和炭化后成为预制体,经反复浸渍/炭化增密和高温反应生成SiC,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组织结构特征和断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 采用水悬浮分散法制得含Si短炭纤维料饼,经树脂浸渍、模压成形和炭化后成为预制体,经反复浸渍/炭化增密和高温反应生成SiC,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组织结构特征和断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C-SiC复合材料的增强相短炭纤维具有垂直于压力方向的平面内随机取向的层状结构,平行于压力方向上分布的纤维较少;基体中的碳化硅为β-SiC,在C/C-SiC复合材料中主要分布在纤维与基体、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各种缝隙中和原来硅颗粒所处的位置附近;C/C-SiC复合材料弯曲破坏属于脆性断裂,微观破坏机制主要表现为短炭炭纤维的“拔鞘”、脱离或脆断,以及基体炭和碳化硅的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组织结构 断裂机制
下载PDF
C/C坯体对RMI C/C-SiC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冉丽萍 易茂中 陈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08-1213,共6页
以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方法制备了不同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多孔C/C坯体,采用反应熔渗(RM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Si前后坯体的密度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不同C/C坯体反应溶渗... 以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方法制备了不同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多孔C/C坯体,采用反应熔渗(RM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Si前后坯体的密度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不同C/C坯体反应溶渗硅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SiC相、C相及单质Si相;密度低的坯体熔融渗硅后密度增加较多;密度的增加与开口孔隙度并不是单调增加的关系,IC处理的坯体开口孔隙度低,但渗硅后复合材料的密度增加较多;IC坯体中分布分散的树脂C易与熔渗Si反应,CVI坯体中的热解C仅表层与熔渗Si反应,在Cf和SiC之间有热解C存在;坯体密度相同时,IC处理的坯体中SiC量较多,单质Si相含量少且分散较好,而CVI坯体中SiC量较少,单质Si相的量较多;制备方法相同时,高密度的C/C坯体,渗硅后C相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c/c坯体 反应熔渗Si 显微组织
下载PDF
短炭纤维增强C/C-SiC制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阳 熊翔 +2 位作者 肖鹏 旷文敏 姜四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0-1265,共6页
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利用QDM150型摩擦试验机研究短炭纤维(SCF)长度和纤维体积分数对C/C-SiC制动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SiC制动材料能够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摩擦因数;SCF的体积分数将影响C/C-SiC制动... 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利用QDM150型摩擦试验机研究短炭纤维(SCF)长度和纤维体积分数对C/C-SiC制动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SiC制动材料能够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摩擦因数;SCF的体积分数将影响C/C-SiC制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纤维体积分数为10%时,材料具有适中的摩擦因数和较低的磨损率;SCF长度对C/C-SiC制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炭纤维长度为12 mm时,材料具有最佳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炭纤维 c/c-sic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