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H-κ-c方法研究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
1
作者 张天继 金明培 +2 位作者 李秋凤 缪素秋 周青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5-2189,共15页
本文基于研究区不同台网布设的156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台站下方径向接收函数,利用H-κ-c方法获取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情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物质组成... 本文基于研究区不同台网布设的156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台站下方径向接收函数,利用H-κ-c方法获取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情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物质组成特征、孕震环境及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研究区地壳厚度从西北的~70 km逐渐向东南方向递减至~39 km,大致以27°N为分界线,以北地壳较厚,以南地壳较薄.盐边—攀枝花地区莫霍面较周围地区明显上隆.乡城—得荣—香格里拉、冕宁、丽江—鹤庆—宁蒗以及盐边—攀枝花—德昌地区均为高泊松比(σ>0.28);木里断裂、盐源断裂与金河—箐河断裂之间的区域、以及澜沧江断裂、程海断裂所在的地区呈低泊松比(σ<0.26).结合高热流、低S波速度等特征,我们认为青藏高原侧向挤出的下地壳塑性物质导致了乡城—得荣—香格里拉和冕宁地区的地壳增厚与高泊松比,并可能沿着近NS或NW走向的断裂挤入丽江—鹤庆—宁蒗地区.考虑低热流、高泊松比、高密度以及高P波速度等的特征,我们推测盐边—攀枝花地区的莫霍面局部上隆很可能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减薄,冷却固结后形成了盐边—攀枝花—德昌地区的地壳基底铁镁质/超铁镁质层.以盐边—攀枝花地区为中心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阻挡了青藏高原的下地壳流动,使其沿着丽江—小金河断裂向西南方向转折.大多数MS≥5.0级的历史地震都发生在莫霍面陡变带上以及高泊松比周围或高、低泊松比过渡地区.丽江—小金河断裂的木里至冕宁段及该断裂与大具断裂交汇处位于高、低泊松比交界地区,根据S波速度高梯度带、断层的强闭锁性、历史地震空段区以及较长的大震离逝时间,推测这两段可能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孕震环境,需要重点关注其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小金河断裂 地壳厚度 泊松比 h-κ-c方法 孕震环境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H-k-c叠加方法研究新源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2
作者 郑雪刚 马学军 赵鹏毕 《内陆地震》 2023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以新源地震台2016-2020年记录的震中距在30°~90°的远震波形数据为基础,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方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采用一种具有谐波校正的广义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H-k-c计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结果表明H-k-c方法... 以新源地震台2016-2020年记录的震中距在30°~90°的远震波形数据为基础,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方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采用一种具有谐波校正的广义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H-k-c计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结果表明H-k-c方法明显改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的估计,新源地震台下方地壳平均厚度约56.3 km,泊松比约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h-k-c
下载PDF
CaO-SiO_(2)-H_(2)O水热反应的物相变化和物理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云摇 刘贺贺 +1 位作者 李叶青 余松柏 《中国水泥》 CAS 2023年第S01期84-93,共10页
本文研究了钙硅比、压蒸温度、保温时间、成型压力和水固比,对CaO-SiO_(2)-H_(2)O体系物相变化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内标法确定物相含量。压制成型的试件在Ca/Si比约为0.666,180℃压蒸8h,可获得最优的干燥强度。Ca/Si比、温度过低,保... 本文研究了钙硅比、压蒸温度、保温时间、成型压力和水固比,对CaO-SiO_(2)-H_(2)O体系物相变化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内标法确定物相含量。压制成型的试件在Ca/Si比约为0.666,180℃压蒸8h,可获得最优的干燥强度。Ca/Si比、温度过低,保温时间过短,石英的反应量偏低,强度降低;Ca/Si比过高会形成晶态的C_(2)SH,温度过高会形成较多的晶态托贝莫来石和硬硅钙石,对强度不利。压蒸温度从180℃提升至220℃,水化硅酸钙形貌从片状、层状、板状逐渐向棒状、纤维状转变。压制成型试件(水固比0.18)含水少,反应过程中传质受阻,其主要产物为非晶态的C-S-H凝胶,占比约70%,托贝莫来石占比不到3%,由此可知,对于模压法钙硅压蒸制品,非晶态水化硅酸钙为强度的主要影响者,而非托贝莫来石。提升水固比可有效促进托贝莫来石和硬硅钙石的结晶。无论何种配比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压蒸试件,饱水后强度仅为干燥强度的36%~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h凝胶 强度 温度 钙硅比 保温时间 成型压力 水固比
下载PDF
纳米无定形C-S-H凝胶颗粒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崔素萍 郭红霞 +1 位作者 王辰 王子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1-534,共4页
以无水氯化钙(CaCl2)和水玻璃为原料,通过室温沉淀反应制备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颗粒。采用SEM、FTIR、XRD、XRF、TEM等对不同C/S和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颗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低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 以无水氯化钙(CaCl2)和水玻璃为原料,通过室温沉淀反应制备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颗粒。采用SEM、FTIR、XRD、XRF、TEM等对不同C/S和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颗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低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颗粒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团聚,-Si-O键之间显示一定的聚合度,其平均粒径在15~25 nm之间,且呈无定形结构;在pH值较高时,该凝胶颗粒呈半结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凝胶颗粒 钙硅比(c/S)
下载PDF
氕氘比C_H/C_D的四极质谱计测量 被引量:5
5
作者 蒋昌勇 陈静 曹小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研究采用ELITESXP 5 0型低分辨率四极质谱计 (QMS)在不制备HD标样的条件下精确测量并计算混合气体中的氕氘分压比CH/CD 的方法。标定结果表明 :QMS对H2 及D2 的响应与氕、氘气体压力呈良好线性 ,且有直线斜率K(H2 ) =2K(D2 )的关系 ,并... 研究采用ELITESXP 5 0型低分辨率四极质谱计 (QMS)在不制备HD标样的条件下精确测量并计算混合气体中的氕氘分压比CH/CD 的方法。标定结果表明 :QMS对H2 及D2 的响应与氕、氘气体压力呈良好线性 ,且有直线斜率K(H2 ) =2K(D2 )的关系 ,并据此推断K(HD) =1.5K (D2 )。对已知氕氘摩尔比为 1 0 1~ 4.0 2的混合气体试样进行了测定 ,计算得到混合气体中的CH/CD 比与给定值间的相对偏差小于 4 0 %。用CD/CH=1.0 5的标准混合气体进行了方法验证 ,4次测定的CD/CH 平均值为1 0 7,与标准值的相对偏差为 1 9%。验证实验证实 :所推断出的K(HD) =1.5K(D2 )关系是可靠的 ,利用此型号四极质谱计可较精确地测定氕、氘混合气体中的氕氘比CH/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四极质谱计 混合气体 氕氘比 氕气 氘气 氢同位素
下载PDF
低Ca/Si比的C-S-H凝胶产物在抑制AAR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风艳 吕忆农 +1 位作者 兰祥辉 许仲梓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98-102,共5页
碱是混凝土发生碱-集料(AAR)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资料报道低Ca/Si比的C-S-H凝胶对碱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从C-S-H凝胶的组成出发,指出低Ca/Si比的C-S-H凝胶在抑制AAR中的作用,解释了低Ca/Si的C-S-H凝胶对碱的吸附能力强的原因及其影... 碱是混凝土发生碱-集料(AAR)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资料报道低Ca/Si比的C-S-H凝胶对碱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从C-S-H凝胶的组成出发,指出低Ca/Si比的C-S-H凝胶在抑制AAR中的作用,解释了低Ca/Si的C-S-H凝胶对碱的吸附能力强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掺加混合材来抑制AAR反应,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I比 c-S-h凝胶 AAR 碱-集料 吸附作用 辅助性胶凝材料
下载PDF
C-S-H凝胶的水热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石磊 马素花 +2 位作者 李伟峰 程云川 沈晓冬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104,107,共5页
水热合成C-S-H凝胶并将其作为晶种添加到水泥中,研究其对水泥物理性能及水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的钙硅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过程及产物的影响,并将合成产物作为晶种添加到水泥中,研究其对水泥胶砂强度及水化产物的影响。研究表... 水热合成C-S-H凝胶并将其作为晶种添加到水泥中,研究其对水泥物理性能及水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的钙硅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过程及产物的影响,并将合成产物作为晶种添加到水泥中,研究其对水泥胶砂强度及水化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热合成C-S-H的最佳条件为水热温度80℃,反应7 d,钙硅比控制1.5;将C-S-H凝胶以2%的掺量添加到水泥中,可促进水泥水化,改善水泥石的机械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并且有效缩短水泥凝结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种 c-S—h凝胶 钙硅比 水泥混凝土 抗压强度
下载PDF
CO_(2)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shift over In‐Co binary oxides catalysts:Catalytic mechanism and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被引量:2
8
作者 Longtai Li Bin Yang +5 位作者 Biao Gao Yifu Wang Lingxia Zhang Tatsumi Ishihara Wei Qi Limin Gu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62-876,共15页
The hydrogenation of CO_(2) into methanol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In_(2)O_(3) is a promising catalyst.Introducing metal elements into In_(2)O_(3)(M/In_(2)O_(3))is one of the main strategies to improve its per... The hydrogenation of CO_(2) into methanol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In_(2)O_(3) is a promising catalyst.Introducing metal elements into In_(2)O_(3)(M/In_(2)O_(3))is one of the main strategies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However,its mechanism and active sites remain unclear and need to be further elucidated.Here,the noble‐metal‐free In_(x)‐Co_(y) oxides catalysts were prepared.Much‐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obvious product selectivity shift were observed.The optimized catalyst(In_(1)‐Co_(4))(9.7 mmol g_(cat)^(–1) h^(–1))showed five times methanol yields than pure In_(2)O_(3)(2.2 mmol g_(cat)^(–1) h^(–1))(P=4.0 MPa,T=300°C,GHSV=24000 cm^(3)_(STP) g_(cat)^(–1) h^(–1),H_(2):CO_(2)=3).And the cobalt‐catalyzed CO_(2) methanation activity was suppressed,although cobalt was most of the metal element.To unravel this selectivity shift,detailed catalys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together with several in‐situ and ex‐situ characterizations,were employed on cobalt and In‐Co for comparative study.The results indicated CO_(2) hydrogenation on cobalt and In‐Co catalyst both followed the formate pathway,and In‐Co reconstructed and generated a surface In_(2)O_(3)‐enriched core‐shell‐like structure under a reductive atmosphere.The enriched In_(2)O_(3) at the surfac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O_(2)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well stabilized the intermediates of CO_(2) hydrogenation.CO_(2) and carbon‐containing intermediates adsorbed much stronger on In‐Co than cobalt led to a feasible surface C/H ratio,thus allowing the*CH_(3)O to desorb to produce CH_(3)OH instead of being over‐hydrogenated to C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um oxide cOBALT cO_(2)hydrogenation Methanol synthesis core‐shell structure Surface c/h ratio
下载PDF
脱钙对水泥浆体中C-S-H凝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何真 王磊 +1 位作者 邵一心 蔡新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8,共6页
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29)Si固体核磁共振谱结合去卷积技术研究了脱钙对水泥(ASTMⅠ型)浆体中C-S-H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水化3,28d的水泥浆体,其脱钙过程均为2个阶段,即:当水泥浆体的钙硅比(摩尔比... 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29)Si固体核磁共振谱结合去卷积技术研究了脱钙对水泥(ASTMⅠ型)浆体中C-S-H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水化3,28d的水泥浆体,其脱钙过程均为2个阶段,即:当水泥浆体的钙硅比(摩尔比)由2.78左右降至2.00左右时,几乎全部游离的CH被脱去,C-S-H凝胶部分脱钙,浆体的脱钙主要在这个阶段完成,C-S-H平均链长分别由2.4,2.9增加至4.4,5.8,且I(Q^2)/I(Q^1)增加;当水泥浆体的钙硅比降至1.83左右时,C-S-H凝胶脱钙,并产生了更显著的聚合,C-S-H平均链长进一步分别增加至6.2,9.9,且I(Q^2)/I(Q^1)继续增加;Alite和Belite在整个脱钙过程中的变化并不明显.脱钙过程中C-S-H二聚体向更高聚合态转变,但是Al掺杂会影响C-S-H结构的稳定性.从分子尺度理解,脱钙如能使桥硅氧四面体结构稳定,对于C-S-H结构的优化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钙 钙硅比 水化硅酸钙 聚合 核磁共振
下载PDF
C-S-H凝胶产物在抑制ASR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风艳 兰祥辉 +1 位作者 吕忆农 许仲梓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用粉煤灰部分取代水泥制作砂浆试件 ,在模拟孔溶液碱度的碱液中养护 ,测定了不同龄期砂浆棒的膨胀率和Ca(OH)2含量的变化。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C -S -H凝胶的形貌和用能谱分析 (EDAX)测定了C -S-H凝胶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 ... 用粉煤灰部分取代水泥制作砂浆试件 ,在模拟孔溶液碱度的碱液中养护 ,测定了不同龄期砂浆棒的膨胀率和Ca(OH)2含量的变化。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C -S -H凝胶的形貌和用能谱分析 (EDAX)测定了C -S-H凝胶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 ,粉煤灰的掺入对ASR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粉煤灰主要是通过与Ca(OH)2 及水泥熟料水化生成的高Ca/Si比的C -S-H凝胶发生二次火山灰反应 ,生成大量低Ca/Si比的C -S-H凝胶 ,提高了对孔溶液中Na+ 和K+ 的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I比 c-S-h凝胶 碱-硅酸反应
下载PDF
C-S-H凝胶的持碱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兰祥辉 魏风艳 许仲梓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5年第6期4-6,共3页
碱是混凝土发生碱-硅酸反应(ASR)的重要因素之一。K+、Na+离子在水化产物和孔溶液中的分配直接影响碱与活性集料发生ASR的潜能。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C-S-H凝胶对K+、Na+有很强的结合力,且随其n(Ca)/n(Si)比降低,结合能... 碱是混凝土发生碱-硅酸反应(ASR)的重要因素之一。K+、Na+离子在水化产物和孔溶液中的分配直接影响碱与活性集料发生ASR的潜能。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C-S-H凝胶对K+、Na+有很强的结合力,且随其n(Ca)/n(Si)比降低,结合能力增强。本文采用HR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EDS(能量散射谱仪)、FT-IR(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29Si MASNMR(带魔角旋转的核磁共振)测定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石样品中C-S-H凝胶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变化,讨论其对C-S-H凝胶持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粉煤灰掺量增加,二次火山灰反应生成大量低n(Ca)/n(Si)比的C-S-H凝胶。且随n(Ca)/n(Si)比降低,C-S-H凝胶的持碱能力增强。低n(Ca)/n(Si)比的C-S-H凝胶中硅氧四面体的平均链长较大,Si-OH数目增多,从而导致碱在C-S-H凝胶中的结合位置增多,因此碱离子更容易进入低n(Ca)/n(Si)比的C-S-H凝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硅摩尔比[n(ca)/n(Si)] c-S-h凝胶
下载PDF
C-S-H凝胶产物的Ca/Si比对碱-骨料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杨 周敏 +1 位作者 张寿国 李国忠 《山东化工》 CAS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采用混凝土加速实验,对添加不同混合材试样的膨胀率和试样中生成的C-S-H凝胶产物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混合材对试样膨胀率的影响以及所生成的C-S-H凝胶的化学组成,进一步验证C-S-H凝胶的Ca/S i比对碱骨料反应(AAR)的影响。
关键词 c-S-h凝胶 cA/SI比 膨胀率
下载PDF
Ar/CH_4流量比对a-C∶H薄膜沉积速率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弥谦 王超 +2 位作者 惠迎雪 张艳茹 杭凌侠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08-612,共5页
为研究气体流量比对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含氢类金刚石薄膜(Diamond-Like Carbon,DLC)沉积速率及性能的影响,在不同Ar/CH4流量比条件下将a-C∶H沉积在单晶硅基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椭偏仪、表面轮廓仪对薄膜的沉积速率、光学特性及表... 为研究气体流量比对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含氢类金刚石薄膜(Diamond-Like Carbon,DLC)沉积速率及性能的影响,在不同Ar/CH4流量比条件下将a-C∶H沉积在单晶硅基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椭偏仪、表面轮廓仪对薄膜的沉积速率、光学特性及表面粗糙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甲烷气体后,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a-C∶H薄膜沉积速率大幅度提高;在3~5μm波段硅基底上镀制a-C∶H膜具有良好的红外增透特性,薄膜峰值透射率明显受到Ar/CH4流量比的影响,Ar/CH4流量比1∶3时,制备的a-C∶H峰值透过率可达69.24%;a-C∶H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着CH4流量的增加而增大;a-C薄膜的粗糙度要优于a-C∶H薄膜,a-C∶H薄膜的粗糙度随厚度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薄膜 非平衡磁控溅射 气体流量比 光学性能
下载PDF
热重-质谱联用测定积炭SAPO-34催化剂的焦炭量和焦炭H/C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明烨 李玉新 +1 位作者 魏飞 王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35,共6页
提出了一种热重-质谱联用测定积炭催化剂焦炭量及焦炭H/C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惰性气氛高温吹扫排除自由水及结合水对测定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测定氧化条件下积炭SAPO-34催化剂的燃烧质量损失,得到焦炭含量;利用草酸钙标样标定质谱特... 提出了一种热重-质谱联用测定积炭催化剂焦炭量及焦炭H/C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惰性气氛高温吹扫排除自由水及结合水对测定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测定氧化条件下积炭SAPO-34催化剂的燃烧质量损失,得到焦炭含量;利用草酸钙标样标定质谱特征峰校正因子,结合积炭氧化产物的质谱检测结果,计算获得焦炭H/C的物质的量比。对聚丙烯(n(H)/n(C)=2)样品的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对两个不同焦炭含量的SAPO-34催化剂样品的多次检测显示结果重复性良好。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时间延长,SAPO-34催化剂焦炭含量增加、焦炭H/C比降低、催化剂吸湿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 催化剂 积炭量 氢碳比 热重-质谱联用
下载PDF
多孔催化剂H/C比测量中的预处理过程优化研究
15
作者 许晨欢 张永民 +2 位作者 岳君容 肖红亮 董芳芳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3,120,共6页
针对多孔催化剂H/C比测量过程中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预处理时间的方法,即确定预处理达到95%的脱水率时对应的时间为预处理最少时间,达到此脱水率后H/C比测量结果准确度高。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温度、惰性气体流量以及... 针对多孔催化剂H/C比测量过程中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预处理时间的方法,即确定预处理达到95%的脱水率时对应的时间为预处理最少时间,达到此脱水率后H/C比测量结果准确度高。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温度、惰性气体流量以及样品表面特性对预处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根据样品孔容预测预处理时间的经验方程式,为后续多孔物质H/C比测量方法优化及仪器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结焦催化剂 h/c 预处理 方法优化
下载PDF
Effect of Curing Regime on Polymerization of C-S-H in Hardened Cement Pastes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庆军 HU Chenguang +1 位作者 FENG Xiaoxin HUANG Xiuli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715-720,共6页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curing regimes on the polymerization degree of C-S-H in hardened cement pastes within 28 d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chemical environments of 29Si with magic angle spinning (MAS)...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curing regimes on the polymerization degree of C-S-H in hardened cement pastes within 28 d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chemical environments of 29Si with magic angle spinning (MA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by analyzing the 29Si NMR spectra with deconvolution techniqu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 curing regime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20℃, the polymerization of C-S-H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curing age, and the A1/Si ratio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curing age, furthermore, the two non-bridging oxygen bonds of bridging silicate tetrahedra in C-S-H structure mainly bond to H+. At curing regime of variable temperature, the polymerization of C-S-H firstly increases then changes slightly and subsequently de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from low to high and then to low, and the A1/Si ratio firstly increases then keeps invariant and subsequently slightly decreases. Moreover, the temperature decreasing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a2+ to be bonded to the bridging silicate tetrahedra and entering into the interlayer of C-S-H structure. The polymerization of C-S-H at curing regime of variabl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at cured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but the curing regime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is more beneficial to the substitution of AP for Si4+ than that of variable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ing temperature cEMENT c-S-h POLYMERIZATION A1/Si ratio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分离器调节氢碳比的HYSYS模拟
17
作者 李俊宏 吴路平 +1 位作者 汪涛 陈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9-34,共6页
以膜渗透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中空纤维膜的渗透微分方程,之后以HYSYS为计算平台,结合其Spreadsheet功能,对中空纤维膜分离器调节氢碳比进行了模拟。研究中首先以富甲烷含氢气为原料气,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进行膜计算,通过与美国A... 以膜渗透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中空纤维膜的渗透微分方程,之后以HYSYS为计算平台,结合其Spreadsheet功能,对中空纤维膜分离器调节氢碳比进行了模拟。研究中首先以富甲烷含氢气为原料气,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进行膜计算,通过与美国APCI公司(美国气体化工产品公司)提供的普利森(PRISM)膜的分离数据比较,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然后考察了原料侧压力、膜面积、渗透侧压力对中空纤维膜分离过程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中空纤维膜分离器调节氢碳比的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膜组件供应商提供的实际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原料侧压力、膜面积及渗透侧压力对膜分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且可作为调节气体氢碳比的手段,为工业生产中调氢碳比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氢碳比调节 模拟
下载PDF
Effect of Pozzolanic Reaction Products on Alkali-silica Reaction
18
作者 魏风艳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The effect of fly ash on controlling alkail-silica rection (ASR) in simudated alkali solution was studied. The expausion of mortar bars and the content of Ca( OH)2 in cement paste cured at 80 °G for 91 d were... The effect of fly ash on controlling alkail-silica rection (ASR) in simudated alkali solution was studied. The expausion of mortar bars and the content of Ca( OH)2 in cement paste cured at 80 °G for 91 d were measured. Traa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t9 (HRTEM)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of C-S-H. T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lea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C-S-H.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paste was analyzed by mercury intntsion porosimetry (M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fly ash of 30% and 45% can well inhibit ASR. And the content of Ca(OH) 2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ly ash. That fly ash reacted with Ca(OH)2 to produce C-S-H with a low Ca/Si molar ratio could bind more Na^+ and K^+ ious, and produce a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soluble alkali available for ASR. At the same time, the C- S- H produced by pozzolanic reaction converted large pores to snudler ones ( gel pores smaller than 10 nm ) to deusify the pore structure. Perhaps that could inhibit alkali trausport to aggregate for A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 ca/ Si molar ratio c-S-h alkali-silica reaction
下载PDF
PVA纤维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特征分析
19
作者 曾磊 杨涛 马林玲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5-133,共9页
为探究PVA纤维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界面微观特征的影响,通过轴心抗压试验和抗折试验对不同纤维掺量下橡胶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技术(EDS)对其微观形貌和界面过... 为探究PVA纤维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界面微观特征的影响,通过轴心抗压试验和抗折试验对不同纤维掺量下橡胶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技术(EDS)对其微观形貌和界面过渡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PVA纤维可以有效缓解橡胶混凝土强度的衰减趋势,最佳掺量控制在1%左右,试件抗压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延性破坏,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更加平缓。橡胶颗粒减小了混凝土界面受荷面积,改变了集料与水泥基体界面处的元素含量,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掺入PVA纤维会降低橡胶混凝土的Ca/Si比值,较基准混凝土降低幅度为5%~10%,界面黏接处C-S-H的生成量有所提高,有效地改善了橡胶混凝土内部界面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h凝胶 钙硅元素含量比 界面过渡区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汽车油耗检测的不解体方法——碳平衡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祖力 王云鹏 +1 位作者 李世武 王羽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0-83,共4页
在将机动车油耗测量方法归纳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碳平衡原理的油耗测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测量精度,可以用于车辆油耗的快速不解体测量。
关键词 不解体 碳平衡法 干气体 碳氢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