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石藻C∶N∶P比率对海洋酸化与暖化的响应及其机制
1
作者 张泳 马帅 +4 位作者 谢蓉蓉 周志华 张虹 韩永和 张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24-32,共9页
颗石藻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且能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方解石小片,也称颗石粒)并释放CO_(2),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由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与暖化对颗石藻产生重大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综述... 颗石藻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且能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方解石小片,也称颗石粒)并释放CO_(2),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由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与暖化对颗石藻产生重大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综述海洋酸化与暖化对颗石藻的生长速率和碳(C)∶氮(N)∶磷(P)比率的单一和耦合效益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得出结果: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生长速率的影响较小,通常增大颗石藻C∶P和N∶P比率;海洋升温通常提高颗石藻的生长速率,可能增大或减小C∶P和N∶P比率。海洋酸化降低颗石藻生长速率的最适温度;而海洋升温增加生长速率的最适CO_(2)浓度。结果表明:海洋酸化与暖化的耦合作用很可能增加颗石藻的生长速率及其对CO_(2)的吸收能力,进而增加颗石藻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颗石藻 生长速率 碳∶氮∶磷比率 全球变暖
下载PDF
进水C/P比对A^2/O工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晓莲 王淑莹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65-1770,共6页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A2/O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其中进水C/P比是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考察不同进水C/P比对A2/O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进水C/P比(55、45、34、23),研究了A2/O工艺...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A2/O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其中进水C/P比是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考察不同进水C/P比对A2/O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进水C/P比(55、45、34、23),研究了A2/O工艺中COD、总氮、磷和污泥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P比小于32时,磷的去除效果随C/P比的降低而线性降低;当进水C/P比高于32时,磷的去除效果稳定在90%~98%,出水磷浓度小于0.5mg·L-1.但是C/P比的变化,对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影响较小,平均去除率分别高于90%和75%.而剩余污泥中磷含量则随C/P比的下降而增加.实验发现,不同C/P比系统均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可以实现“一碳两用”,有利于氮磷去除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进水c/p 生物脱氮除磷
下载PDF
提高稻草产沼气效率的C/N和C/P参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喻爱和 刘昭兵 +3 位作者 赵克勤 蔡立湘 纪雄辉 石丽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7-550,共4页
利用实验室模拟沼气装置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稻草产沼气模拟模型和最大产气量的C/N、C/P比例。结果表明,稻草日累计产沼气动态过程符合Peal-Reed模型,而最大累计产沼气量与C/N、C/P比值均符合二次抛物线模型,进一步分析二次模型可得出最... 利用实验室模拟沼气装置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稻草产沼气模拟模型和最大产气量的C/N、C/P比例。结果表明,稻草日累计产沼气动态过程符合Peal-Reed模型,而最大累计产沼气量与C/N、C/P比值均符合二次抛物线模型,进一步分析二次模型可得出最大产气量的C/N和C/P比值分别为27.5和163.1,最大产沼气量分别为186.7 L/kg和138.3 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沼气 c/N比 c/p
下载PDF
温度、C/N、C/P和DO质量浓度对SBBR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秀红 王丹 李秀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6-114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C/N(质量比)、C/P(质量比)、DO质量浓度对附着生长稳定床及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的影响,考察不同运行条件净化效果,并得出最佳反应工况条件.方法试验采用人工配水,通过在SBBR反应器中投加聚丙烯悬浮填...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C/N(质量比)、C/P(质量比)、DO质量浓度对附着生长稳定床及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的影响,考察不同运行条件净化效果,并得出最佳反应工况条件.方法试验采用人工配水,通过在SBBR反应器中投加聚丙烯悬浮填料,分别考察在温度为10℃、15℃、20℃、25℃、30℃、35℃,C/N(质量比)为3、3.5、4、4.7、5.6、6.5、7、8.5、10、12、12.7、13.7、15.5、20,C/P(质量比)为25.2、31.5、37.6、42.3、45、50.8、55.4、62.5、67.3、74.2和DO质量浓度为1 mg/L、2 mg/L、2.5 mg/L、3 mg/L、3.5 mg/L、4 mg/L、4.5 mg/L、5 mg/L、6 mg/L、7 mg/L、8mg/L下SBBR工艺对COD、TN、TP的处理效果.结果 SBBR反应器在温度范围在20~30℃,C/N(质量比)在4.7~13.7,C/P(质量比)〉42,DO质量浓度在3.5 mg/L左右时的运行效果良好,COD平均去除率为94.44%,TN的平均去除率为64.49%,TP平均去除率为89.99%.结论在最佳反应工况条件下,采用SBBR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BR工艺 温度 c/N(质量比) c/p(质量比) DO
下载PDF
干热河谷优势灌木细根、粗根与叶片养分(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颖 贺静雯 +2 位作者 余杭 林勇明 王道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8-678,共11页
分析生态脆弱区植物根系与叶片的养分含量特征,可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限制状况以及根系与叶片间的协同作用,并确定植物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及生存策略。本文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干热河谷常见灌木植物马桑、坡柳和苦刺为研究对... 分析生态脆弱区植物根系与叶片的养分含量特征,可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限制状况以及根系与叶片间的协同作用,并确定植物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及生存策略。本文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干热河谷常见灌木植物马桑、坡柳和苦刺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和叶片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桑、坡柳粗根C含量显著高于细根(P<0.05),马桑细根P含量显著高于粗根(P<0.05)。细根、粗根养分含量的不同表明细根与粗根的生理生态功能具有较大差异。马桑和坡柳粗根的C∶N、C∶P均显著高于细根(P<0.05),坡柳细根和粗根的C∶N均显著高于马桑、苦刺(P<0.05)。根据N∶P判断,马桑细根(10.61)、粗根(11.42)生长均受到N的限制;坡柳细根(7.87)、粗根(6.00)生长受N的限制更为严重;苦刺细根(18.43)、粗根(16.34)生长均受P的限制。细根、粗根养分受限一致,表明细根和粗根的养分分配具出一定的协同性。除苦刺C外,灌木C、N、P含量均表现为叶片显著高于细根、粗根(P<0.05),表明叶片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叶片N、P含量表现为苦刺显著高于马桑、坡柳(P<0.05),说明苦刺养分吸收能力更强。三种灌木N∶P均表现为叶片>根系(P<0.05),马桑、坡柳、苦刺叶片N∶P分别为40.05、35.34、45.26,三种灌木叶片的生长均受到P的限制。细根、粗根C含量与叶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根系与叶片的C来源不同。根系N、P含量与叶片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N、P主要来源于根系吸收的土壤养分,叶片与细根N、P相关性更强。上述结果表明植物体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植物的地上与地下营养器官在养分的分配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细根与地上部分的协同作用比粗根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灌木 根系 叶片 c、N、p含量 化学计量比 蒋家沟流域
下载PDF
ρ(P)ρ/(C)动态变化对SBR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亚宜 江帆 +4 位作者 张兆祥 李小伟 杨健 高乃云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0-747,共8页
通过调节进水ρ(P)ρ/(C)的不同水平(2.9/100、1.4/100、0.57/100、0.29/100、1.4/100和2.9/100),考察了A/O-SBR系统强化生物除磷效果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聚磷菌和聚糖菌种群的竞争与演变.结果表明,当ρ(P... 通过调节进水ρ(P)ρ/(C)的不同水平(2.9/100、1.4/100、0.57/100、0.29/100、1.4/100和2.9/100),考察了A/O-SBR系统强化生物除磷效果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聚磷菌和聚糖菌种群的竞争与演变.结果表明,当ρ(P)ρ/(C)逐渐降低时(2.9/100→1.4/100→0.57/100→0.29/100),吸收单位碳源的厌氧释磷量逐渐降低,而胞内糖原量逐渐升高.相应的DGGE图谱显示,微生物类群在ρ(P)/ρ(C)降低过程由11 OTUs升高到14 OTUs,最后降至7 OTUs;结合生化指标判断,系统优势菌种呈现的是从聚磷菌占优势、聚糖菌聚磷菌共存到聚糖菌占优势的动态变化.随后,提高进水ρ(P)ρ/(C)值从0.29/100到1.4/100再到2.9/100,污泥吸收单位碳源的厌氧释磷量逐渐升高,而胞内糖原量逐渐降低.这说明当聚糖菌占优势以后,通过调节ρ(P)ρ/(C)可重新培养获得聚磷菌优势系统,但DGGE图谱也显示,此时的聚磷菌优势种群较聚糖菌系统的优势种群已有较大变化,且与先前聚磷菌系统的优势种群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磷碳比 聚磷菌 聚糖菌 pcR-DGGE 序批式反应器
下载PDF
莲雾遮光期叶片SPAD值和C、N、P、K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丽梅 陈志峰 +6 位作者 王彬 余东 魏秀清 章希娟 许玲 许家辉 刘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77-1981,共5页
对大田莲雾成年树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叶片SPAD值及C、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受叶龄和遮光互作影响,自然条件下,叶龄40 d左右SPAD值最大,达到63.0±2.49。短时间遮光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不大,遮光40 ... 对大田莲雾成年树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叶片SPAD值及C、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受叶龄和遮光互作影响,自然条件下,叶龄40 d左右SPAD值最大,达到63.0±2.49。短时间遮光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不大,遮光40 d叶片SPAD值降到最低;长时间遮光会造成叶片早衰,限制树体营养生长。遮光对叶片N、P、K、C含量均有影响,在遮光过程中,叶片的C、N、P、K含量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树体对遮光后形成的弱光条件均作出响应,然后通过自身的调节,慢慢使C、N、P、K趋同于自然条件下的含量水平。莲雾叶片的碳氮比(C/N)随着遮光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大趋势,遮光40 d左右比值达到顶峰,此时是莲雾栽培上进行催花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遮光处理 SpAD值 c、N、p、K 碳氮比
下载PDF
C、N、P比例对2株盐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培磊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6,共6页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C、N、P比例对2株盐藻OUN04和OUN05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调节C、N、P比例可以促进盐藻OUN04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盐藻OUN04最大...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C、N、P比例对2株盐藻OUN04和OUN05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调节C、N、P比例可以促进盐藻OUN04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盐藻OUN04最大细胞密度114.2×104个/ml、β-胡萝卜素最大含量100.4 mg/g、叶绿素a最高含量144.6 mg/g分别出现在C、N、P比例为12∶1∶0.05、12∶2∶0.1、12∶1∶0.05的处理组中,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适当调节C、N、P比例也可以提高盐藻OUN04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盐藻OUN05细胞最大密度101.2×104个/ml、β-胡萝卜素最高含量109.2 mg/g、叶绿素a最高含量108.7 mg/g分别出现在C、N、P比例为6∶2∶0.05、6∶0.5∶0.1、12∶2∶0.1的处理组中,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最大蛋白含量34.41%出现在6∶1∶0.05的处理组中,但与对照组(33.17%)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p比例 盐藻 生长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不同碳磷比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对同型溞(Daphnia similis)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慧 蔡敏 陈非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8-1194,共7页
食物质量会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表征食物质量的指标包括食物大小、元素比、生物化学组成和毒性有无等.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碳磷比(C/P)表征食物质量,分析不同C/P斜生栅藻对同型溞(Daphnia similis)生长和繁殖的影... 食物质量会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表征食物质量的指标包括食物大小、元素比、生物化学组成和毒性有无等.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碳磷比(C/P)表征食物质量,分析不同C/P斜生栅藻对同型溞(Daphnia similis)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研究中4个处理组斜生栅藻C/P分别为881.8、512.3、124.3和42.4.培养9 d后不同处理组同型溞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15、0.27、0.47和0.44 d-1.C/P比为881.8的处理组同型溞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没有产仔,其余3个处理组的同型溞第1成龄期的产仔量分别为1.2±1.3、9.8±2.3和9.5±2.5 ind./female.结果表明,与斜生栅藻C/P为124.3处理条件相比,斜生栅藻C/P过高(512.3和881.8)及C/P过低(42.4)处理条件下同型溞生长速率和产仔量均降低.本研究表明食物C/P的高低会影响溞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其在湖泊中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磷比 斜生栅藻 同型溞 体长 生长速率 繁殖
下载PDF
沙地土壤C∶N∶P比对早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祥祥 李梦琦 +4 位作者 何兴东 尤万学 余殿 张彩华 陈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2-249,共8页
为揭示土壤碳∶氮∶磷(C∶N∶P)比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地植物群落(沙柳群落和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计算了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了群落中土壤C、N、P含量,分析讨论了土壤C∶N∶P... 为揭示土壤碳∶氮∶磷(C∶N∶P)比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地植物群落(沙柳群落和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计算了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了群落中土壤C、N、P含量,分析讨论了土壤C∶N∶P比与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流动、半固定沙地的沙柳群落其土壤C∶N∶P比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分布于半固定、固定沙地的油蒿群落其土壤C∶N∶P比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显著。这说明沙地植物群落生物量不断增大的同时,枯枝落叶增多,土壤C、N、P显著增多,较大的土壤C∶N比与N∶P比与不断增大的物种多样性有趋同变化,因此,土壤的C∶N∶P比能够影响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植物群落 土壤c∶N∶p 物种多样性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Change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 During Wheat Growth After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被引量:3
11
作者 SHEN QIRONG WANG YAN CHEN WEI and SHI RUIH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5-230,共6页
A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a clay loam in a green ho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increas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n gradual... A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a clay loam in a green ho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increas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declining of the temperature. The soil biomass C increased at the tillering stage when the temperatur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rose to the highest value at the anthesis stage, being about 554.9-794.4 mg C kg-1.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biomass C among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hile that of ammonium sulphate gave the lowest. At the harvest time the soil biomass C decreased to the presowing level. Like the soil biomass C the amount of biomass P was increa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treatments, with the values of the check and ammonium sulphate treatments being the lowest. Meanwhile,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the C/P ratio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t stages of wheat growth are also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 数量 冬小麦 肥料
下载PDF
P/C比对腐殖土SBR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魏传银 吴敏 朱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78,共5页
以模拟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腐殖土SBR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P/C比对腐殖土SBR工艺(HS-SBR)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P/C比对COD去除几乎没有影响,整体去除率90%以上,出水浓度30 mg/L以下。NH_4^+-N几乎全部去除,TN去除效果差别... 以模拟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腐殖土SBR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P/C比对腐殖土SBR工艺(HS-SBR)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P/C比对COD去除几乎没有影响,整体去除率90%以上,出水浓度30 mg/L以下。NH_4^+-N几乎全部去除,TN去除效果差别也不大,整体出水10~12 mg/L之间。随着P/C比的增加,厌氧释磷量和好氧吸磷量逐渐增加。好氧吸磷量/厌氧释磷量的比值分别为1.14、1.10和1.07。P/C比1.25/100下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结果还表明,污泥含磷量随P/C增加而增加,分别为3%、6%和8%左右;污泥含糖量逐渐减少。通过分析得出活性污泥浓度限制了高P/C比下除磷效果。不同P/C下,SVI处于60~100 mg/L,这主要是腐殖土填料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综合作用,改善了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在SRT为15 d,MLSS为2 800 mg/L条件下,腐殖土SBR工艺优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同样P/C比下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 腐殖土 SBR 运行效果
下载PDF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eaf C,N,and P stoichiometry in two forest types with different stand ages in a mid-subtropical zone
13
作者 Yunni Chang Quanlin Zhong +3 位作者 Hong Yang Chaobin Xu Weiping Hua Baoyin Li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47-56,共10页
Background: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stoichiometry is a key indicator of nutrient utilization in plants,and C/N/P ratios are related to the life historie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tree species.However... Background: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stoichiometry is a key indicator of nutrient utilization in plants,and C/N/P ratios are related to the life historie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tree species.However,no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on how leaf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re affected by forest type and stand ag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f stoichiometry and geographical,meteorological,and soil factors also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Methods:Leaf and soil were sampled from forest stand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young,middle-aged,near-mature,and mature)in two forest types(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forests an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f C,N,and P stoichiometric parameters and geographical,meteorological,and soil factor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redundancy analysis(RDA)and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Leaf C concentrations peaked in the near-mature stands with increasing age irrespective of forest type.Leaf N and P concentrations fluctuated with a rising trend in Chinese fir forests,while decreased first and increased later from young to mature phase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Chinese fir forests were primarily limited by N and P,whil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P limitation.Leaf C,N,and P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fir forests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oil total P concentration(SP),longitude(LNG),growing season precipitation(GSP)and mean temperature in July(JUT).The leaf C concentrati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GSP and JUT;leaf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ere both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NG;and leaf 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however,leaf stoichiometric parameters display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latitude(LAT)and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Conclusions:Leaf stoichiometry differed among forest stand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forest types.Leaf C,N,and P stoichiometry was primarily explained by the combinations of SP,LNG,GSP and JUT in Chinese fir forests.LAT and MAP we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riations in the leaf C,N,and P statu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which supports the temperature-plant physiological hypothesis.These findings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leaf stoichiometry linked with stand age and forest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stoichiometry c/N/p ratio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tand age groups chinese fir forest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针茅属植物及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
14
作者 崔艳智 李琪 熊坤 《绿色科技》 2015年第7期1-3,共3页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3种典型草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兰旗庙克氏针茅、呼伦镇大针茅和克尔伦苏木小针茅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了3种植物地上地下及土壤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研究表明:全碳含量除大针茅之外,其他两种植...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3种典型草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兰旗庙克氏针茅、呼伦镇大针茅和克尔伦苏木小针茅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了3种植物地上地下及土壤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研究表明:全碳含量除大针茅之外,其他两种植物地上养分均低于地下养分,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恰好与全碳相反;3种不同针茅群落的植物地下养分含量特征与其土壤养分特征基本一致,而植物地上养分含量特征与其土壤特征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种针茅和它们所生长土壤的氮磷化学计量比值均小于14;3种针茅和它们所生长土壤(除小针茅外)的碳氮化学计量比值均大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特征 碳氮比 氮磷比
下载PDF
进水COD及投加方式对A^2O-BAF工艺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永臻 吕冬梅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6-1413,共8页
为了提高系统的反硝化除磷脱氮效率及碳源可利用性,主要研究了进水COD及投加方式对A2O-BAF工艺反硝化聚磷的影响.试验设计了不同的进水ρ(C)/ρ(P)(25~71)及COD投加方式(1次投加、3次投加、连续投加),分别考察各污染物的去除规律.试验... 为了提高系统的反硝化除磷脱氮效率及碳源可利用性,主要研究了进水COD及投加方式对A2O-BAF工艺反硝化聚磷的影响.试验设计了不同的进水ρ(C)/ρ(P)(25~71)及COD投加方式(1次投加、3次投加、连续投加),分别考察各污染物的去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ρ(C)/ρ(P)≤34时,A2O中出现磷和硝态氮的累积,去除效果恶化;当45≤ρ(C)/ρ(P)≤59时,磷的去除率稳定在90%左右,出水ρ(P)低于0.5 mg·L-1;当ρ(C)/ρ(P)≥63时,磷的去除率随ρ(C)/ρ(P)的增加而下降.当ρ(C)/ρ(P)≥39时,ρ(C)/ρ(P)的变化对COD和TN去除率影响不大,平均去除率分别高于83%和76%;当ρ(C)/ρ(P)=57时,系统处理效果最佳.相同质量浓度的COD,连续投加的方式可以提高碳源的可利用性,增加厌氧释磷量,提高缺氧反硝化除磷脱氮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BAF工艺 进水籽(c)/籽(p) 反硝化除磷脱氮 碳源投加方式
下载PDF
水泥砂浆的PVA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基骏 陈日高 +2 位作者 罗朝巍 孙中华 蒋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3-516,共4页
为了探讨聚乙烯醇(PVA)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把片状PVA制成水溶液,掺入水泥砂浆中;运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和现代的测试技术(如SEM、XRD等),对形成的复合砂浆性能及相关机理进行测试和研究。其结果表明iPVA水解并与水泥水化物反应... 为了探讨聚乙烯醇(PVA)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把片状PVA制成水溶液,掺入水泥砂浆中;运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和现代的测试技术(如SEM、XRD等),对形成的复合砂浆性能及相关机理进行测试和研究。其结果表明iPVA水解并与水泥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薄膜质的水化物;聚灰比(P/C)在(0.05%-0.10%)范围内,水泥砂浆本体内形成了有利的有机-无机复合基质薄膜,使硬化砂浆微观结构显著改善,密实性提高,机械强度明显增加。根据综合优选,在水泥砂浆中PVA最佳掺量是P/C=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 水泥砂浆 聚灰比(p/c) 机械强度
下载PDF
HMC毒素对雄性不育玉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立安 郝丽梅 +1 位作者 马春红 陈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用 HMC毒素处理 C型不育系玉米和同核保持系 ( N)玉米的线粒体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HMC毒素可使 C细胞质玉米线粒体内膜受到严重破坏 ,嵴消失 ,线粒体变为由外膜围成的空泡状 ;N细胞质大多数线粒体没有受到损伤 ,有的只受到轻微的破坏 ... 用 HMC毒素处理 C型不育系玉米和同核保持系 ( N)玉米的线粒体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HMC毒素可使 C细胞质玉米线粒体内膜受到严重破坏 ,嵴消失 ,线粒体变为由外膜围成的空泡状 ;N细胞质大多数线粒体没有受到损伤 ,有的只受到轻微的破坏 ,但内膜仍可见。用氧电极测定线粒体的呼吸控制值 ( RCR)和氧化磷酸化效率 ( P/O) ,结果表明 :HMC毒素的加入可使 C细胞质玉米叶片的线粒体的 RCR下降等于或大于 2 0 % ,加毒素后再加 ADP,耗氧曲线不能进入状态 呼吸 ,线粒体的呼吸保持在 态 ,表明毒素处理后 ADP几乎没有被消耗 ,出现类似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现象 ,P/O由于 ADP没有被消耗而趋于零 ;N细胞质玉米叶片的线粒体的 RCR下降等于或小于 5 % ,P/O变化很小。可见 ,HMC毒素对 C型不育玉米线粒体的内膜结构和氧化磷酸化功能均表现专化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c毒素 线粒体 内膜 呼吸控制值(RcR) 磷氧比(p/O)
下载PDF
食物质量和种间竞争对盔型溞(Daphnia galeata)和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s)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明瑞梁 刘润强 林秋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1-219,共9页
竞争是调控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生物因素之一.根据"大小效率假说",大型滤食性枝角类对小型枝角类有竞争优势.然而,大型滤食性枝角类体内磷含量通常高于小型枝角类,生长比小型枝角类更容易受食物磷缺乏的影响,食物的磷缺乏... 竞争是调控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生物因素之一.根据"大小效率假说",大型滤食性枝角类对小型枝角类有竞争优势.然而,大型滤食性枝角类体内磷含量通常高于小型枝角类,生长比小型枝角类更容易受食物磷缺乏的影响,食物的磷缺乏可能会改变大型枝角类和小型枝角类之间的竞争结果.本研究比较分析了食物碳磷比对两种常见枝角类(盔型溞(Daphnia galeata)和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s))的种群增长率、种群密度及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实验设计了3个食物质量处理组:高磷(碳∶磷=105)、中磷(碳∶磷=740)和低磷(碳∶磷=2400),食物浓度均为2 mg C/L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针对每一个食物质量处理组,盔型溞和脆弱象鼻溞分别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盔型溞和脆弱象鼻溞平均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378~893和364~2399 ind./L;平均种群增长率分别为0.11~0.14和0.09~0.16 d-1;平均体长分别为1.53~2.50和0.25~0.35 mm.种群增长率和体长均随着食物碳磷比的升高而显著下降,而最大种群密度在中磷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处理组.盔型溞种群增长率在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间无显著差异;脆弱象鼻溞种群增长率在混合培养时显著低于单独培养时.在高磷和中磷处理组,盔型溞最大种群密度在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间无显著差异,在低磷处理组,混合培养时最大种群密度显著低于单独培养时;在高磷处理组,脆弱象鼻溞最大种群密度在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间无显著差异,在中磷和低磷处理组,混合培养时显著低于单独培养时.结果表明,在食物碳不缺条件下,不管食物磷是否缺乏,盔型溞均比脆弱象鼻溞有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角类 竞争 碳磷比 食物质量 流溪河水库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CO2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书立 柳彩侠 +3 位作者 曹健锋 徐维 朱莎莎 许继元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524-527,共4页
目的评估中心静脉-动脉CO 2分压差〔P(cv-a)CO 2〕/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C(a-cv)O 2〕比值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复苏治疗6 h后P(cv-a)CO 2/C(a-cv)O 2比值监测结果将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1):... 目的评估中心静脉-动脉CO 2分压差〔P(cv-a)CO 2〕/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C(a-cv)O 2〕比值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复苏治疗6 h后P(cv-a)CO 2/C(a-cv)O 2比值监测结果将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1):P(cv-a)CO 2/C(a-cv)O 2比值<1.8,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70%;对照组(n=12):P(cv-a)CO 2/C(a-cv)O 2比值≥1.8,ScvO 2≥70%。观察2组患者复苏治疗开始时(T 0)和复苏6 h(T 6)、24 h(T 2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记录乳酸、ScvO 2、动脉血CO 2分压(PaCO 2),并计算P(cv-a)CO 2、动脉血氧含量、中心静脉血氧含量、氧输送(DO 2)、氧耗(VO 2),并记录患者复苏治疗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①循环及氧代谢指标:在T 24时治疗组HR、乳酸下降,DO 2、VO 2升高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在T 6、T 24时治疗组较对照组CI升高更加显著(P<0.05);②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均下降,在T 24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CO 2/C(a-cv)O 2比值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微循环灌注及组织细胞氧摄取情况,与P(cv-a)CO 2/C(a-cv)O 2比值≥1.8的患者相比P(cv-a)CO 2/C(a-cv)O 2比值<1.8的患者组织氧供改善显著,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但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 液体复苏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产物对EBPR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春娣 侯春艳 +4 位作者 李悦 王传德 韩颖璐 程丽阳 杨箫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8-906,共9页
温暖沿海地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盐,而其在厌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硫化物及聚硫颗粒(polymeric sulfur compound, poly-S)会对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硫化物对传统强化... 温暖沿海地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盐,而其在厌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硫化物及聚硫颗粒(polymeric sulfur compound, poly-S)会对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硫化物对传统强化生物除磷(conventional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CEBPR)系统营养物去除、沉降性能和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硫循环协同强化生物除磷(sulfur cycle-associated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EBPR)系统的创建及特征(主要包括其生物转化过程、优势功能菌及除磷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poly-S在S-EBPR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发现了硫化物和poly-S在硫循环参与的生物除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且通过适当调控,或许能实现生物除磷系统对低ρ(C)/ρ(P)且含硫废水处理效果的强化;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EBPR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及低ρ(C)/ρ(P)含硫污水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聚硫颗粒 传统强化生物除磷 硫循环协同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低ρ(c)/ρ(p)含硫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