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原子在Cu(200)表面吸附的第一原理研究
1
作者 付志雄 毕冬梅 赵利军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766-768,共3页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原子在Cu(200)表面吸附后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了C原子在Cu(200)表面的吸附能、Cu(200)表面的局部结构变化、表面电荷分布以及C原子吸附后的差分电荷密度。研究结果表明Cu(200)表面的Hollow位是C...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原子在Cu(200)表面吸附后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了C原子在Cu(200)表面的吸附能、Cu(200)表面的局部结构变化、表面电荷分布以及C原子吸附后的差分电荷密度。研究结果表明Cu(200)表面的Hollow位是C原子的最优吸附位,C原子与Cu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在C原子和Cu表面之间存在电荷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表面 c原子吸附 第一原理
下载PDF
碳吸附于Fe(100)表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敏龙 谭晓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9-356,共8页
本文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清洁Fe(100)表面及C吸附于Fe(100)表面三种结构:p(2×2)、c(2×2)及p(2×1).清洁Fe(001)表面只有弛豫,没有重构.吸附C原子的Fe表面体系,最稳定位置为四重空位,空位吸附的C原子实际上与F... 本文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清洁Fe(100)表面及C吸附于Fe(100)表面三种结构:p(2×2)、c(2×2)及p(2×1).清洁Fe(001)表面只有弛豫,没有重构.吸附C原子的Fe表面体系,最稳定位置为四重空位,空位吸附的C原子实际上与Fe成五重键,这与实验相符.通过对c(2×2)表面结构的电子态密度计算,发现C原子的s、p态与表面Fe原子的d、p及s态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成键的主要作用为C2p态与Fe3 d_(x^2-y^2)、3d_(xy)态的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100)表面 c原子吸附 结构弛豫 电子态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