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前清蛋白、C反应蛋白及载脂蛋白A1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9
1
作者 林化 马春林 +1 位作者 王荣辉 梁道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B)、C反应蛋白(CRP)及载脂蛋白A1(Apo A1)在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3例重症肺炎患者,检测入院后24h内空腹血清PAB、CRP及Apo A1,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按患者APACH...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B)、C反应蛋白(CRP)及载脂蛋白A1(Apo A1)在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3例重症肺炎患者,检测入院后24h内空腹血清PAB、CRP及Apo A1,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按患者APACHE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两组(<20分为A组,≥20分为B组),分析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将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PAB、CRP及Apo A1水平的差异。结果 B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57.9%,47.4%)均显著高于A组(24.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ODS组[(134.13±36.20)mg/L,(0.62±0.21)g/L]及死亡组[(129.05±52.24)mg/L,(0.76±0.29)g/L]PAB、Apo A1分别低于非MODS组[(215.03±72.08)mg/L,(1.06±0.39)g/L]及存活组[(185.52±57.63)mg/L,(1.15±0.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ODS组(102.37±35.65)mg/L及死亡组(96.37±34.72)mg/L CRP分别高于非MODS组(69.68±32.92)mg/L及存活组(62.94±38.36)mg/L(P<0.05)。结论血清PAB、CRP和Apo A1这3种急性时相蛋白对于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c反应蛋白值 载脂蛋白A-Ⅰ 预后 重症肺炎 APOLIPOPROTEIN A-Ⅰ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变化值与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刘志倩 刘芮杉 +1 位作者 王璐 张世洪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值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2011年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收集其2011年基线数据、2011年及2015年血液学检查结果,以及2018年生存情况。将患者按2011年-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值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2011年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收集其2011年基线数据、2011年及2015年血液学检查结果,以及2018年生存情况。将患者按2011年-2015年CRP的变化值分为3组,界值分别为0和5 mg/L,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P变化值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011年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1065例。CRP降低组383例,其CRP变化值为–74.30~–0.01 mg/L;CRP稳定组584例,其CRP变化值为0~4.98 mg/L;CRP升高组98例,其CRP变化值为5.00~79.27 mg/L。至2018年,CRP降低组、稳定组和升高组中死亡人数分别为25、33、13例,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53%、5.65%、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2015年的CRP水平升高值≥5 mg/L和脑卒中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比值比=2.332,95%置信区间(1.099,4.946),P=0.027]。结论CRP水平随着时间增加可能预示着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增加。CRP水平升高(≥5 mg/L)可能是脑卒中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变化 炎症 脑卒中 预后 死亡
原文传递
血清CRP/ALB值与PCT/ALB值联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3
作者 张瑞红 刘文波 黄利娜 《现代医学》 2023年第5期688-692,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值与降钙素原(PCT)/ALB值联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邯郸二八五医院诊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54例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受检者32例为对...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值与降钙素原(PCT)/ALB值联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邯郸二八五医院诊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54例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受检者32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RP、ALB、PCT水平,计算CRP/ALB值和PCT/ALB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RP、ALB、PCT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肾脏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ALB值和PCT/ALB值联合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CRP、PCT水平及CRP/ALB值、PCT/ALB值明显较高,ALB水平明显较低(P<0.01)。研究组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CRP、PCT水平及CRP/ALB值、PCT/ALB值逐渐升高,ALB水平逐渐降低(P<0.05)。CRP、PCT水平及CRP/ALB值、PCT/ALB值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明显负相关,ALB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PCT水平及CRP/ALB值、PCT/ALB值为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水平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CRP/ALB值与PCT/ALB值联合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结论:血清CRP/ALB值和PCT/ALB值变化对判断慢性肾脏病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白蛋白 降钙素原/白蛋白 慢性肾脏病 病情 预后
原文传递
儿童面部蜂窝织炎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叶万定 何时军 郑炜琨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面部蜂窝织炎相关临床因素对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收集社区获得性面部蜂窝织炎患儿49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总病程、住院日及发热天数与年龄、最高体温、WBC、C反应蛋白(CRP)值、静脉抗菌药物起用时间的相关性;采用两独... 目的研究儿童面部蜂窝织炎相关临床因素对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收集社区获得性面部蜂窝织炎患儿49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总病程、住院日及发热天数与年龄、最高体温、WBC、C反应蛋白(CRP)值、静脉抗菌药物起用时间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起病后48h内及72h内使用不同抗菌药物类型(普通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和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或万古霉素)所对应的总病程、住院日及发热天数;以发热天数为因变量(Y),年龄(X_1)、最高体温(X_2)、WBC(X_3)、CRP值(X_4)、静脉抗菌药物起用时间(X_5)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热天数与最高体温、CRP值、静脉抗菌药物起用时间均呈正相关(r=0.755、0.455和0.351,均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4,P=0.034),与WBC无相关性(r=0.094,P=0.522);住院日与CRP值呈正相关(r=0.442,P=0.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均P>0.05);总病程与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均P>0.05)。起病后48h内及72h内使用普通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和使用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或万古霉素其总病程、住院日及发热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热天数(Y)与最高体温(X_2)及静脉抗菌药物起用时间(X_5)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84.200+2.204X_2+0.762 X_5。结论发热天数与年龄、最高体温、CRP值、静脉抗菌药物起用时间具有相关性,即该4项指标对病情评估具有临床意义;早期使用抗菌药物可缩短病程,而使用普通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和使用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或万古霉素其疗效无明显差异;最高体温、静脉抗菌药物起用时间对发热病程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织炎 WBc c反应蛋白值 体温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外周血NLR和CRP/ALB值对获得性败血症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谭伟 田辉 +2 位作者 袁强 陈兰 许可 《现代医学》 2020年第6期699-704,共6页
目的:检测计算获得性败血症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及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值,探讨二者对获得性败血症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获得性败血症患者85例,根据30 d后是否治愈... 目的:检测计算获得性败血症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及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值,探讨二者对获得性败血症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获得性败血症患者85例,根据30 d后是否治愈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选取局部感染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分别采集3组外周血,利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CRP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AL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计算CRP/ALB值,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记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个数并计算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获得性败血症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CRP/ALB值对获得性败血症的预后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局部感染组、败血症组患者外周血NLR、CRP/ALB值、IL-6和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局部感染组相比,败血症组患者外周血NLR、CRP/ALB值、IL-6和PCT明显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NLR、CRP/ALB值、IL-6和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NLR、CRP/ALB值与IL-6和PCT均明显正相关(均P<0.05);NLR、CRP/ALB值、IL-6、PCT水平均为影响获得性败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NLR、CRP/ALB值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为0.857~1.000),敏感度为87.8%,特异性为94.3%。结论:获得性败血症患者外周血NLR、CRP/ALB值均明显升高,且与炎症因子指标关系密切,是影响获得性败血症预后的危险因素,对获得性败血症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白蛋白 获得性败血症
原文传递
通督祛瘀方药灸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成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6期156-157,共2页
[目的]观察通督祛瘀方药灸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针灸,俯卧位,双侧华佗夹脊穴每隔2寸刺银针1根,将艾炷套于银针柄处,燃完止,1次/d,日... [目的]观察通督祛瘀方药灸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针灸,俯卧位,双侧华佗夹脊穴每隔2寸刺银针1根,将艾炷套于银针柄处,燃完止,1次/d,日中时分进行。治疗组24例通督祛瘀方药灸(当归、淮牛膝各15g,狗脊40g,熟地15g,鹿衔草12g,红花20g,细辛6g,续断15g,乳香30g,白芍15g,黄芪30g,鹿衔草12g,草乌60g,桂枝15g);磨粉,与艾绒混匀,取背部华佗夹脊穴,药物灸,2次/d。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水平值、血沉值、Schober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0.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指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祛瘀方药灸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通督祛瘀方 药灸 针灸 c反应蛋白水平 血沉 Schober评分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胃痛一号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宁 季晓霞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10期716-71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胃痛一号方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胃镜、组织学分级疗效。同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PGR、CRP,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胃痛一号方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胃镜、组织学分级疗效。同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PGR、CRP,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以口服胃痛一号方,分别观察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评价、胃镜疗效、Hp检测、PGⅠ、PGⅡ、PGR值、CRP等。结果:胃痛一号方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镜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组织学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清PGR(即PGⅠ/PGⅡ值)有明显上调作用,且胃痛一号方的作用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同时胃痛一号方、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患者血清CRP均降低作用,且胃痛一号方作用强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结论:胃痛一号方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积分,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胃镜疗效、组织学疗效,且疗效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痛一号方、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于胃黏膜Hp感染未见明显治疗作用,并对血清PGⅠ、PGⅡ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均可上调PGR值,以及下调CRP值,提示其可能为胃痛一号方临床疗效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痛一号方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 血清胃蛋白酶原Ⅱ PGR幽门螺旋杆菌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