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Rf4的RFLP定位 被引量:3
1
作者 汤继华 季洪强 +2 位作者 黄中文 季良越 王承花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采用田间育性鉴定和R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玉米C型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进行了研究 .田间育性结果表明 ,玉米C型胞质不育有两对重叠恢复基因 ,通过对A192近等基因系和 (CMS C2 37×A6 19)BC1分离群体的RFLP分子标记 ,将玉米的C型胞质... 采用田间育性鉴定和R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玉米C型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进行了研究 .田间育性结果表明 ,玉米C型胞质不育有两对重叠恢复基因 ,通过对A192近等基因系和 (CMS C2 37×A6 19)BC1分离群体的RFLP分子标记 ,将玉米的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Rf4定位在第 8染色体短臂上 ,与RFLP探针npi2 2 0和cs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型胞质不育 恢复基因 RFLP标记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玉米C型胞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机理及恢复性研究
2
作者 张增川 尹素芬 +2 位作者 李勤 龙德祥 徐海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文章主要从分子机制、细胞学和恢复性机理三方面对C型胞质互作雄性不育系进行了阐述,以期全面总结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C型不育系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提出研究的的进一步设想。
关键词 玉米 c型胞质 雄性不育系 不育机理 恢复性
下载PDF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5的抑制基因的发现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素贞 谢惠玲 +4 位作者 吴风华 牛俊海 鲁晓民 曲延英 汤继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利用一个含有单基因Rf5的恢复系6233与6个C型不育系杂交,发现杂交组合Cms-C77×6233表现不育,(Cms-C77×6233)×6233的育性表现1:1的分离,推测在不育系Cms-C77中存在一个显性抑制基因Rf-I,该基因只对恢复基因Rf5具有抑制作... 利用一个含有单基因Rf5的恢复系6233与6个C型不育系杂交,发现杂交组合Cms-C77×6233表现不育,(Cms-C77×6233)×6233的育性表现1:1的分离,推测在不育系Cms-C77中存在一个显性抑制基因Rf-I,该基因只对恢复基因Rf5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选育过程中,为避免不育系背景中可能存在抑制基因的影响,应选择含有恢复基因Rf4的材料作为供体进行恢复系的选育工作,可以克服有些不育系的恢复系选育较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型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Rf5 抑制基因Rf-I
下载PDF
一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利用研究
4
作者 赵云哲 任金涛 +3 位作者 王新亮 刘晓霞 何品 杨万立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4期40-41,共2页
随着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对玉米杂交种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村用工成本的增加,减少玉米制种人工去雄用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利用玉米雄性不育特性进行玉米杂交制种,既可提高杂交种纯度,又能减少人工去雄用工,是玉米育种者一直... 随着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对玉米杂交种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村用工成本的增加,减少玉米制种人工去雄用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利用玉米雄性不育特性进行玉米杂交制种,既可提高杂交种纯度,又能减少人工去雄用工,是玉米育种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以往研究表明,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性稳定,是利用雄性不育配制玉米杂交种的主要类型,但恢复系难选,导致三系配套的品种不多,生产中应用的面积有限。近年来,随着我国种质的不断改良扩增,现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变化,试验用一批现代自交系对一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研究当代自交系对C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及选育优势杂交组合的效率。结果表明,测交组合完全恢复的占16.95%,部分恢复的占66.95%,产量超过对照郑单958的占1.77%,未出现完全恢复而产量又超过郑单958的组合。由此表明,现代自交系对C型雄性不育完全恢复的概率与前人研究报道的稍有提高,选育育性完全恢复、产量超标(对照品种)、无严重缺陷的优势组合效率仍较低;进行不育性育种,育种者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 当代自交系 恢复利用
下载PDF
玉米C型Cms育性恢复基因Rf4的SSR标记 被引量:23
5
作者 汤继华 胡彦民 +3 位作者 季洪强 陈伟程 季良越 郑永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8,共4页
对A6 19与Cms2 37F2 及BC1群体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 ,恢复系A6 19有一对恢复基因 ,用微卫星标记 (SSR)将A6 19的恢复基因定位在玉米第 8染色体短臂上 ,与SSR引物bnlg 2 30 7连锁 ,距bnlg2 30 712 .
关键词 玉米 c不育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染色体 基因定位 c型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玉米C型雄性不育弱恢复基因定位研究初报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绍江 陈伟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本研究以玉米C 群内两种不同胞质(ES、C)的3个不育系和2个弱恢复系以及一套w_x 易位系为材料,对C 型胞质雄性不育的弱恢复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两弱恢复系可能携带有同一弱恢复基因Rfm_1,它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长臂端。该因子对ES、C... 本研究以玉米C 群内两种不同胞质(ES、C)的3个不育系和2个弱恢复系以及一套w_x 易位系为材料,对C 型胞质雄性不育的弱恢复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两弱恢复系可能携带有同一弱恢复基因Rfm_1,它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长臂端。该因子对ES、C 两类胞质的不育性均可起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型胞质 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下载PDF
不同胞质效应甜玉米叶面积变化及穗部积累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婷婷 贺晟阳 +4 位作者 赵宇 张同科 孙姣辉 罗红兵 罗水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胞质效应甜玉米生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变化及穗部积累规律。[方法]在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正常胞质的湘农甜玉2号和不育胞质C型湘农甜玉2号2种胞质类型的甜玉米为种植材料,分析2种胞质效应甜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变化,授粉后... [目的]探索不同胞质效应甜玉米生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变化及穗部积累规律。[方法]在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正常胞质的湘农甜玉2号和不育胞质C型湘农甜玉2号2种胞质类型的甜玉米为种植材料,分析2种胞质效应甜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变化,授粉后不同时间青苞、净穗及鲜百粒重等的变化规律。[结果]2种胞质效应的甜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叶面积之间均差异不显著,在吐丝期分别达到最大叶面积值,整个变化过程均呈"S"型曲线;综合正常胞质和不育胞质甜玉米在授粉后不同时间里青苞、净穗、鲜百粒重等的变化,确定湘农甜玉2号在秋季的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34 d、C型湘农甜玉2号的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30 d,此外,2种胞质效应的甜玉米鲜百粒重在授粉后各时间差异均不显著,它们均可独立运用于甜玉米制种和生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种植和利用及适时采收不同胞质效应的甜玉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c不育 果穗 鲜百粒重 叶面积
下载PDF
不同胞质效应甜玉米子粒糖分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8
作者 陈婷婷 孙姣辉 +4 位作者 贺晟阳 张同科 赵宇 罗红兵 罗水清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6,84,共5页
以正常胞质的湘农甜玉2号和不育胞质的C型湘农甜玉2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胞质效应的甜玉米子粒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等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胞质类型的甜玉米子粒在授粉后30 d时可溶性糖含量均达最大值... 以正常胞质的湘农甜玉2号和不育胞质的C型湘农甜玉2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胞质效应的甜玉米子粒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等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胞质类型的甜玉米子粒在授粉后30 d时可溶性糖含量均达最大值,且不育胞质C型湘农甜玉2号的子粒糖含量比正常胞质湘农甜玉2号高1个百分点;湘农甜玉2号子粒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C型湘农甜玉2号子粒0.2 mg/g;不育胞质的甜玉米子粒总淀粉含量比正常胞质的子粒淀粉含量高2%。两种类型的甜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与子粒总淀粉含量在授粉第30 d时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c不育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淀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