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n-n型异质结的复合材料Bi_(2)S_(3)/MIL-125(Ti)光电性能研究
1
作者 兰博洋 祁婉欣 +1 位作者 李东 韩凤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以硫代硫酸钠·五水合物(Na_(2)S_(2)O_(3)·5H_(2)O)、硝酸铋·五水合物(BiN_(3)O_(9)·5H_(2)O)为硫源和铋源,尿素(CON2H4)为结构导向剂,制备了纳米棒状结构的硫化铋(Bi_(2)S_(3)),使其原位生长在MIL-125(Ti)的笼状... 以硫代硫酸钠·五水合物(Na_(2)S_(2)O_(3)·5H_(2)O)、硝酸铋·五水合物(BiN_(3)O_(9)·5H_(2)O)为硫源和铋源,尿素(CON2H4)为结构导向剂,制备了纳米棒状结构的硫化铋(Bi_(2)S_(3)),使其原位生长在MIL-125(Ti)的笼状结构表面。PEC性能测试显示,在0.5 mol·L^(-1)的硫酸钠电解液(pH=6.0)中,Bi_(2)S_(3)/MIL-125(Ti)_(0.07)(MIL-125(Ti)加入量为0.07 g)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的光电性能。光电性能的显著增强主要取决于Bi_(2)S_(3)/MIL-125复合材料的带隙重整效应,对紫外光以及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但由于Bi_(2)S_(3)/MIL-125光电极与电解液界面之间的电子转移缓慢,为了改善Bi_(2)S_(3)/MIL-125光电极的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性能,利用热还原法引入Ag NPs对Bi_(2)S_(3)/MIL-125光电极进行修饰,制备出的Ag-Bi_(2)S_(3)/MIL-125光电极加快了界面间的电子转移。在-0.5~-0.8 V(versus Ag/AgCl),Bi_(2)S_(3)/MIL-125(Ti)_(0.07)的最大饱和光电流(-0.90 mA·cm^(-2))是未修饰的Bi_(2)S_(3)(-0.61 mA·cm^(-2))的1.5倍;Ag-Bi_(2)S_(3)/MIL-125(Ti)_(0.07)的最大饱和光电流(-1.87 mA·cm^(-2))是未修饰的Bi_(2)S_(3)(-0.61 mA·cm^(-2))的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25(Ti) bi_(2)s_(3)纳米棒 溶剂热法 异质结 光电性能 光电极
下载PDF
Bi_(2)S_(3)/TiO_(2)纳米锥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降解土霉素
2
作者 张会霞 周立山 +3 位作者 张程蕾 钱光磊 谢陈鑫 朱令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48-5557,共10页
使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棒状Bi_(2)S_(3)修饰的TiO2纳米锥(TNCs)光阳极材料,通过调节硫元素的含量探索最佳负载,并用于模拟可见光下降解土霉素。对Bi_(2)S_(3)/TNCs光阳极的晶型、元素价态、表面形貌和光电、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 使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棒状Bi_(2)S_(3)修饰的TiO2纳米锥(TNCs)光阳极材料,通过调节硫元素的含量探索最佳负载,并用于模拟可见光下降解土霉素。对Bi_(2)S_(3)/TNCs光阳极的晶型、元素价态、表面形貌和光电、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显著提高了光电催化性能,表现出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光电流密度是TNCs的3倍左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55nm处测试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在90min内成功降解了80.3%的土霉素,5次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此外,还对带隙能、价带谱、莫特-肖特基曲线和自由基捕获实验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光电催化降解机理。这些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对降解抗生素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TiO_(2)纳米锥 光电催化 土霉素 可见光
下载PDF
Bi_(2)S_(3)/BaTi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玮 林莉 +4 位作者 李向阳 顾怀章 王雷 梁春华 付定梅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7,共9页
由于BaTiO_(3)(BTO)面临着太阳能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快速重组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严重限制其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污染物。以BaTiO_(3)为基体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在其周围制备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Bi_(2)S_(3)/BTO p-n异质结,以改善BaTiO_(3)... 由于BaTiO_(3)(BTO)面临着太阳能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快速重组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严重限制其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污染物。以BaTiO_(3)为基体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在其周围制备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Bi_(2)S_(3)/BTO p-n异质结,以改善BaTiO_(3)的光催化性能。分别采用XRD、SEM、EDS、TEM、XPS、PL、UV-Vis DR、EIS、瞬态光电流响应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表面价态以及光电性能进行分析。以RhB为模拟污染物,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单组分催化剂相比,Bi_(2)S_(3)/BTO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可见光下照射150 min后,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8.7%;经5个循环,降解率仍为86%。通过对光催化剂的机理研究表明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光生空穴均在光催化反应中起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p-n异质结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BaTiO_(3) p-n异质结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机理
下载PDF
室温脉冲激光原位沉积技术制备Cu_(2)(Zn_(1-x)Fe_(x))SnS_(4)/Bi_(2)S_(3)异质结及其光电性能
4
作者 贾瑞彬 田静如 +3 位作者 沙震宗 夏丰金 马帅 于立岩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采用具有磁性的Fe取代Cu_(2)ZnSnS_(4)(CZTS)中Zn组分,制备Cu_(2)(Zn_(1-x)Fe_(x))SnS_(4)(CZFTS)薄膜。将电子传输层Bi_(2)S_(3)与CZFTS耦合,采用室温脉冲激光沉积技术(RT-PLD)制备了CZFTS/Bi_(2)S_(3)异质结构。研究了Fe掺杂对于CZFT... 采用具有磁性的Fe取代Cu_(2)ZnSnS_(4)(CZTS)中Zn组分,制备Cu_(2)(Zn_(1-x)Fe_(x))SnS_(4)(CZFTS)薄膜。将电子传输层Bi_(2)S_(3)与CZFTS耦合,采用室温脉冲激光沉积技术(RT-PLD)制备了CZFTS/Bi_(2)S_(3)异质结构。研究了Fe掺杂对于CZFTS薄膜形貌、结晶度和吸光度的影响。测试了单层薄膜和异质结构的光电响应特性,实验表明与单层CZFTS薄膜相比,CZFTS/Bi_(2)S_(3)异质结在可见光区域内的光电响应速度至少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响应时间缩短至几十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Znsns_(4)(CZTs) Cu_(2)(Zn_(1-x)Fe_(x))sns_(4)(CZFTs) CZFTs/bi_(2)s_(3)异质结 脉冲激光沉积 光电转换 光电探测
下载PDF
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5
作者 龙泽清 宋慧 +2 位作者 仙光 陈超 王彩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近年来,利用光催化剂还原Cr(Ⅵ)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对比分析了Bi_(2)S_(3)、BiOI及Bi_(2)S_(3)-BiOI异质结在可见光下去除Cr(Ⅵ)的效果。研究发现,Bi_(2)S_(3)和BiOI结合为异质结后,... 近年来,利用光催化剂还原Cr(Ⅵ)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对比分析了Bi_(2)S_(3)、BiOI及Bi_(2)S_(3)-BiOI异质结在可见光下去除Cr(Ⅵ)的效果。研究发现,Bi_(2)S_(3)和BiOI结合为异质结后,光催化还原Cr(Ⅵ)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最佳条件(制备pH为8,Na_(2)S_(2)O_(3)·5H_(2)O添加量为2 mmol,污染物pH为3,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下,Bi_(2)S_(3)-BiOI异质结可在12 min内实现100%的Cr(Ⅵ)去除率,光还原Cr(Ⅵ)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Bi_(2)S_(3)和BiOI的40.3倍和116.6倍。通过一系列表征分析,揭示了Bi_(2)S_(3)-BiOI异质结的形成过程和光电性能,并提出了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还原Cr(Ⅵ)的机理。Bi_(2)S_(3)-BiOI异质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重复利用5次后仍能有效去除Cr(Ⅵ)。本研究合成的新型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为高效去除水中Cr(Ⅵ)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biOI 异质结 光催化 含铬废水
下载PDF
Bi_(2)S_(3)对有机溶剂中碘的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媛媛 张晶晶 邝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含铋材料相比于含银碘吸附剂具有制备成本低、碘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快等优点,在含碘废物的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以二甲亚砜和水作溶剂,五水硝酸铋和硫粉为原料制备Bi_(2)S_(3)。并以它作为碘吸附剂,研究其对环己烷中I_(2)... 含铋材料相比于含银碘吸附剂具有制备成本低、碘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快等优点,在含碘废物的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以二甲亚砜和水作溶剂,五水硝酸铋和硫粉为原料制备Bi_(2)S_(3)。并以它作为碘吸附剂,研究其对环己烷中I_(2)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拟合数据表明,Bi_(2)S_(3)对I_(2)的吸附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主要为化学吸附。Bi_(2)S_(3)对I_(2)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234 mg/g。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结果可知,I_(2)被Bi_(2)S_(3)成功吸附,所吸附的I_(2)主要以BiI_(3)和BiOI的形式存在。此工作表明含铋材料在含碘废物的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bi_(2)s_(3)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TiO_(2)/Bi_(2)S_(3)纳米棒交联异质结构增效光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张正阳 王世伟 韩敏敏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2期1-4,9,共5页
利用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实现太阳能到氢能的直接转化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通过自组装溶剂热法将Bi_(2)S_(3)纳米棒与TiO_(2)纳米棒复合,构建了Bi_(2)S_(3)/TiO_(2)纳米棒交联异质结构用作光电催化分解水的光阳极。... 利用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实现太阳能到氢能的直接转化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通过自组装溶剂热法将Bi_(2)S_(3)纳米棒与TiO_(2)纳米棒复合,构建了Bi_(2)S_(3)/TiO_(2)纳米棒交联异质结构用作光电催化分解水的光阳极。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为160℃时构建的Bi_(2)S_(3)/TiO_(2)光电极的光电流密度达到0.2 mA/cm^(2),是原始TiO_(2)纳米棒光电极的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性能 TiO_(2)/bi_(2)s_(3)纳米棒 交联异质结构
下载PDF
g-C_(3)N_(4)/Bi_(2)S_(3)复合材料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向明 容萍 +3 位作者 任帅 王兆阳 高世勇 王金忠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通过热聚法制备了g-C_(3)N_(4)和Bi_(2)S_(3)纳米材料,在室温下进一步利用溶液法得到了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Bi_(2)S_(3)后并没有破坏... 通过热聚法制备了g-C_(3)N_(4)和Bi_(2)S_(3)纳米材料,在室温下进一步利用溶液法得到了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Bi_(2)S_(3)后并没有破坏g-C_(3)N_(4)本身的片层结构,且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仍然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基于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制备了紫外可见光探测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光电探测结果表明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探测器对紫外光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其最大光电流约为g-C_(3)N_(4)纳米片探测器的12倍。此外,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探测器在可见光区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响应特性和稳定性,具有宽光谱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紫外探测 可见光探测 g-C_(3)N_(4) bi_(2)s_(3)
下载PDF
Bi_(2)O_(3)/Bi_(2)S_(3)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合成与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玲 《化工时刊》 CAS 2022年第7期1-5,共5页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O_(3)、Bi_(2)S_(3)及Bi_(2)O_(3)/Bi_(2)S_(3)复合物。以SEM、XRD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以染料...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O_(3)、Bi_(2)S_(3)及Bi_(2)O_(3)/Bi_(2)S_(3)复合物。以SEM、XRD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以染料的pH值和催化剂的用量以及催化剂的配比三个因素进行光催化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在催化剂对染料MB降解时,染料溶液pH值为3、催化剂为10 mg时为最优的降解效果,最大降解率可以达到96%,并提出了复合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中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O_(3) bi_(2)s_(3) bi_(2)O_(3)/bi_(2)s_(3) 光催化
下载PDF
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的制备及光电探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建华 容萍 +2 位作者 任帅 郭鑫煜 高世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915-1923,共9页
为了获得具有多波段响应的ZnO基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将ZnO与其它窄带隙半导体耦合构建异质结,并基于此制备了光电探测器。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在FTO衬底上成功制备了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材料。通过扫描... 为了获得具有多波段响应的ZnO基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将ZnO与其它窄带隙半导体耦合构建异质结,并基于此制备了光电探测器。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在FTO衬底上成功制备了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表征了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Bi_(2)S_(3)量子点均匀且致密地附着在整个ZnO纳米棒上。此外,基于该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制备的探测器能够在无外加偏压条件下工作,即具有自供能特性。与ZnO纳米棒探测器相比,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探测器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电流增大了0.065 mA,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形成的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此外,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探测器对可见光也具有优异的探测能力,其对波长为470 nm的蓝光和530 nm的绿光的探测均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紫外探测 可见光探测 ZNO纳米棒 bi_(2)s_(3)量子点
下载PDF
“电子集流体”Bi_(19)S_(27)Br_(3)/BiOBr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
11
作者 赵君泽 薛敏 +6 位作者 季梦夏 王彬 王雨 李英杰 陈自然 李华明 夏杰祥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324-1330,共7页
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与全球变暖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来缓解这一现状.将CO_(2)气体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碳基化学品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同时缓解能源危机和CO_(2)排放的绿色途径.受自然界光合... 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与全球变暖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来缓解这一现状.将CO_(2)气体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碳基化学品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同时缓解能源危机和CO_(2)排放的绿色途径.受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启发,光催化CO_(2)还原途径因其以太阳光为能量来源、反应过程无二次污染,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CO_(2)转化途径.然而,受制于光催化剂电荷转移效率较低以及CO_(2)分子活化能力不理想等因素,人工光合过程实现高效CO_(2)还原仍然具有很大挑战.前期研究表明,通过材料的调控可有效提升其光催化CO_(2)还原能力.其中,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电子集流体的方法可以有效收集并聚集产生的光生电荷,提升材料的电荷传输效率,实现材料光催化CO_(2)还原能力的提升.受此启发,本文以BiOBr(BOB)材料为主体,在其表面引入“电子集流体”型Bi_(19)S_(27)Br_(3)(BSB)纳米棒材料,成功制备BSB/BOB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证明了BSB棒状结构已成功复合在BOB材料表面.同时,对所制BSB/BOB材料进行了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结果表明,BSB/BOB材料相比于单体BSB和BOB均展现出更强的CO_(2)还原制备CO的能力.其中,BSB/BOB-5材料CO产出速率为19.83μmol g^(‒1)h^(‒1),其活性分别约为单体BSB和BOB材料的8.74倍和2.40倍.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BSB的引入有效提升材料的光响应能力和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传输效率.结合莫特-肖特基测试和能带理论计算结果给出了光生电子可以从BOB材料导带传递并聚集在BSB材料导带的过程.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在BSB/BOB材料中,BSB作为电子集流体,可以有效收集并聚集BOB表面的电子.此外,由于BSB具备较强的CO_(2)吸附能力,其在BSB/BOB材料中可以作为CO_(2)的吸附-活化位点,进而有效提升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合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BSB/BOB材料表面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进而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CO_(2)还原机理.综上,本研究为高性能光催化CO_(2)还原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19)s_(27)Br_(3) biOBr 光催化CO_(2)还原 电子集流体 电荷迁移
下载PDF
圆盘状的介孔Bi_(2)WO_(6)/Bi_(2)S_(3)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光催化研究
12
作者 刘星辰 马跃龙 +2 位作者 王满 王松 钟志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25-2132,共8页
近年来环境水体中的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代表的内分泌干扰物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生物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了生物体健康。然而,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将其完全去除,利用光催化剂来降解内分泌干扰物成为解决此类问... 近年来环境水体中的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代表的内分泌干扰物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生物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了生物体健康。然而,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将其完全去除,利用光催化剂来降解内分泌干扰物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以硝酸铋、钨酸钠以及硫化钠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圆盘状Bi_(2)WO_(6)/Bi_(2)S_(3)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_(2)WO_(6)/Bi_(2)S_(3)复合材料对DBP的处理性能,并探讨了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增强的机理。结果表明:当铋硫比为4时,Bi_(2)WO_(6)/Bi_(2)S_(3)光催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WO_(6)/bi_(2)s_(3) 圆盘状 介孔 内分泌干扰物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Bi_(2)S_(3)/CdSe共修饰TiO_(2)纳米管膜的构建及其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效应
13
作者 王霞 官自超 +3 位作者 时海燕 金飘 刘国坤 杜荣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1-872,共12页
为获得良好光电化学性能的TiO_(2)半导体复合膜,采用Bi_(2)S_(3)和CdSe对TiO_(2)纳米管膜进行共修饰。以阳极氧化法在Ti表面先制备TiO_(2)纳米管膜,再通过恒电流电沉积和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在纳米管表面依次沉积CdSe和Bi_(2)S_(3),构建... 为获得良好光电化学性能的TiO_(2)半导体复合膜,采用Bi_(2)S_(3)和CdSe对TiO_(2)纳米管膜进行共修饰。以阳极氧化法在Ti表面先制备TiO_(2)纳米管膜,再通过恒电流电沉积和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在纳米管表面依次沉积CdSe和Bi_(2)S_(3),构建了具有级联能带结构的Bi_(2)S_(3)/CdSe共修饰的TiO_(2)纳米管复合膜。结果表明,Bi_(2)S_(3)/CdSe/TiO_(2)纳米管复合膜对可见光吸收显著增强,光电化学性能大幅度提高。白光照射下,复合膜的光电流密度为670μA·cm^(-2),达到了纯TiO_(2)纳米管膜的17.6倍。Bi_(2)S_(3)/CdSe/TiO_(2)复合膜作为光阳极可使0.5 mol·L^(-1) NaCl溶液中的403不锈钢的电位相对于腐蚀电位下降690 mV,显示出良好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管 bi_(2)s_(3) CDsE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 不锈钢
下载PDF
MoS_2/Ni_3Bi_2S_2低温刺激下热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14
作者 王群 罗学刚 +1 位作者 吴锫 李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一种新型热敏剂MoS_2/Ni_3Bi_2S_2,并将其用于低温热催化降解亚甲基蓝。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法(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 利用水热法合成一种新型热敏剂MoS_2/Ni_3Bi_2S_2,并将其用于低温热催化降解亚甲基蓝。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法(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样品粉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oS_2/Ni_3Bi_2S_2具有优良的热催化性能并使得亚甲基蓝快速被降解。当质量浓度为20 mg/L,40℃下反应2.5 h后溶液去除率高达98.59%。此外,热敏剂还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循环5次后去除率仍高达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Ni_3bi_2s_2 热催化降解 低温刺激 亚甲基蓝 机理
下载PDF
Bi_(2)S_(3) for Aqueous Zn Ion Battery with Enhanced Cycle Stability 被引量:3
15
作者 Ting Xiong Yinming Wang +3 位作者 Bosi Yin Wen Shi Wee Siang Vincent Lee Junmin Xu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93-101,共9页
Aqueous Zn ion batteries(ZIBs)are promising in energy storage due to the low cost,high safety,and material abundance.The development of metal oxides as the cathode for ZIBs is limited by the strong electrostatic force... Aqueous Zn ion batteries(ZIBs)are promising in energy storage due to the low cost,high safety,and material abundance.The development of metal oxides as the cathode for ZIBs is limited by the strong electrostatic forces between O2−and Zn2+which leads to poor cyclic stability.Herein,Bi2S3 is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aqueous ZIBs.Improved cyclic stability and fast diffusion of Zn2+is observed.Also,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Bi2S3 with the weak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 between layers offers paths for diffusion and occupancy of Zn2+.As a result,the Zn/Bi2S3 battery delivers high capacity of 161 mAh g−1 at 0.2 A g−1 and good cycling stability up to 100 cycles with ca.100%retention.The battery also demonstrates good cyclic performance of ca.80.3%over 2000 cycles at 1 A g−1.The storage mechanism in the Bi2S3 cathode is related to the reversible Zn ion intercalation/extraction reactions and the capacitive contribution.This work indicates that Bi2S3 shows great potential as the cathode of ZIBs with good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Zn ion battery bi_(2)s_(3) Good stability
下载PDF
Bi_(2)S_(3) spheres coated with MOF-derived Co_(9)S_(8) and N-doped carbon composite layer for half/full sodium-ion batteries with superior performance 被引量:2
16
作者 Youzhang Huang Xueshuang Zhu +3 位作者 Daoping Cai Zhixiang Cui Qianting Wang Hongbing Zh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473-481,I0010,共10页
Bismuth sulfide(Bi_(2)S_(3))has attracted particular interest as a potential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However,the low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dramatic volumetric change greatly restrict its pr... Bismuth sulfide(Bi_(2)S_(3))has attracted particular interest as a potential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However,the low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dramatic volumetric change greatly restrict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In view of the apparent structural and compositional advantag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derived carbon-based composite,herein,as a proof of concept,Bi_(2)S_(3) spheres coated with the MOF-derived Co_(9)S_(8) and N-doped carbon composite layer(Bi_(2)S_(3)@Co_(9)S_(8)/NC composite spheres)have been rational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As expected,the core-shell Bi_(2)S_(3)@Co_(9)S_(8)/NC composite spheres exhibit remarkabl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597 m Ah g^(-1) after 100 cycles at 0.1 A g^(-1)),good rate capability(341 m Ah g^(-1) at 8 A g^(-1))and 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458 m Ah g^(-1) after 1000 cycles at 1 A g^(-1))when investigated as anode materials for SIBs.Electrochemical analyses further reveal the favorable reaction kinetics in the Bi_(2)S_(3)@Co_(9)S_(8)/NC composite spheres.In addition,the possible 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has been studied by ex-situ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More importantly,a sodium-ion full cell based on Na_(3) V_(2)(PO_(4))_(3)/r GO as cathode and Bi_(2)S_(3)@Co_(9)S_(8)/NC as anode is also fabricated,suggesting their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present work could be extended to construct other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s using MOFs-derived carbon-based composites as surface coating materials for various energy storagerelate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urface coating Anode materials sodium-ion batteries
下载PDF
β-Bi_(2)O_(3)的表面敏化:SILAR法沉积Bi_(2)S_(3)纳米晶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丰庆 王君 +1 位作者 汪颖 蒋良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9-417,共9页
采用化学水浴法在氟掺杂氧化锡(FTO)玻璃上制备层级多孔β-Bi_(2)O_(3)薄膜作为光阳极,并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在β-Bi_(2)O_(3)表面原位制备硫化铋纳米晶体进行敏化改性,以改善电极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_(2)... 采用化学水浴法在氟掺杂氧化锡(FTO)玻璃上制备层级多孔β-Bi_(2)O_(3)薄膜作为光阳极,并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在β-Bi_(2)O_(3)表面原位制备硫化铋纳米晶体进行敏化改性,以改善电极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_(2)S_(3)作为一种出色的光敏剂与β-Bi_(2)O_(3)薄膜形成Bi_(2)S_(3)/β-Bi_(2)O_(3)异质结,可以显著增强材料对可见光的光学响应。在100 mW/cm^(2)的光强度和1.2 V偏置电压下,Bi_(2)S_(3)/β-Bi_(2)O_(3)光电阳极在1 mol/L Na_(2)SO_(4)溶液中的光响应电流达到2.6 mA/cm^(2),显示出良好的光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铋 硫化铋纳米晶 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 光电催化
下载PDF
Bi_(2)S_(3)/BiO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艾礼莉 王鲁香 +1 位作者 贾欣欣 贾殿赠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1年第3期285-289,共5页
构建复合光催化材料不仅能够拓展单一光催化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而且能够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BiOCl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本文利用BiOCl与Bi_(2)S_(3)溶度积常数的差异,将Na_(2)S溶液加入到BiOCl纳米片悬浮液中,... 构建复合光催化材料不仅能够拓展单一光催化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而且能够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BiOCl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本文利用BiOCl与Bi_(2)S_(3)溶度积常数的差异,将Na_(2)S溶液加入到BiOCl纳米片悬浮液中,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Bi_(2)S_(3)/BiOCl复合光催化材料.探讨分析了Na_(2)S浓度对所得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六价铬[Cr(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i_(2)S_(3)/BiOCl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较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当Na_(2)S的浓度为0.016 mol/L时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bi_(2)s_(3)/biOCl复合材料 Cr(Ⅵ)
下载PDF
一步溶剂热法合成Bi_(2)S_(3)/BiOBr多级异质结及其增强可见光光催化去除RhB的研究
19
作者 刘毅 冯紫娟 +3 位作者 贾雯 吴雪 郑旭煦 袁小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1-38,共8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光催化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光催化剂以TiO_(2)为主,但TiO_(2)的活性只有在紫外光照下才能被激发,因此国内外逐渐发展了众...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光催化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光催化剂以TiO_(2)为主,但TiO_(2)的活性只有在紫外光照下才能被激发,因此国内外逐渐发展了众多可见光可激发的光催化剂。其中,溴氧化铋(BiOBr)作为一种新型的层状结构光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特殊的电子结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纯BiOBr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能力并不理想,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目前,与其他具有优异可见光吸收能力的半导体耦合是提升BiOBr光催化活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首次采用硫化钠作为硫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二元三维Bi_(2)S_(3)/BiOBr多级异质结球状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结构与形貌。结构测试分析表明纳米花状的Bi_(2)S_(3)/BiOBr三维球体被成功制备,且二组分间形成了紧密的界面连接。对罗丹明B(RhB)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Bi_(2)S_(3)/BiOBr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高度依赖于Bi_(2)S_(3)的含量。12.5%-Bi_(2)S_(3)/BiOBr样品表现出对RhB最大去除能力。对降解效率进行了准一级动力学研究,拟合结果显示12.5%-Bi_(2)S_(3)/BiOBr的降解效率分别是纯BiOBr和纯Bi_(2)S_(3)的4.2倍和39.6倍。采用光致发光测试、光电流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以及紫外可见光漫反射测试对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Bi_(2)S_(3)/BiOBr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组分间形成了有效异质结结构,使得载流子分离效率提高,可见光吸收范围扩大。活性物种的淬灭实验表明RhB的降解主要来自空穴的氧化作用,其次是超氧基自由基的作用。通过能带计算及实验分析发现超氧自由基的形成与染料敏化有关。重复使用试验研究表明经多次循环降解后12.5%-Bi_(2)S_(3)/BiOBr样品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因此,Bi_(2)S_(3)/BiOBr光催化剂还有望用于降解其他类型的有机污染物,在废水净化和环境修复领域有着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biOBr 异质结 罗丹明B 可见光 光催化剂
下载PDF
Ce掺杂Bi_(2)S_(3)/Fe_(2)O_(3)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20
作者 周威 谭海军 +2 位作者 黎燕 王家钰 钟福新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9-724,共6页
采用旋涂法与水热法在掺氟二氧化锡(FTO)上制备了Ce掺杂Bi_(2)S_(3)/Fe_(2)O_(3)(Ce-Bi_(2)S_(3)/Fe_(2)O_(3))异质结,对样品的组成、形貌及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Ce-Bi_(2)S_(3)/Fe_(2)O_(3)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中各衍... 采用旋涂法与水热法在掺氟二氧化锡(FTO)上制备了Ce掺杂Bi_(2)S_(3)/Fe_(2)O_(3)(Ce-Bi_(2)S_(3)/Fe_(2)O_(3))异质结,对样品的组成、形貌及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Ce-Bi_(2)S_(3)/Fe_(2)O_(3)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中各衍射峰位与Bi_(2)S_(3)/Fe_(2)O_(3)相似,无新的相产生,但在2θ为24.92°(130)与28.65°(211)的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而在2θ为35.65°(110)时有所增强;在Ce-Bi_(2)S_(3)/Fe_(2)O_(3)的X射线能谱(EDS)中发现了Ce元素。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Ce-Bi_(2)S_(3)/Fe_(2)O_(3)的光电压为0.347 V,比Bi_(2)S_(3)/Fe_(2)O_(3)(0.281 V)提高了23.5%;光电流密度达到2.31 mA·cm^(-2),比Bi_(2)S_(3)/Fe_(2)O_(3)(0.53 mA·cm^(-2))提高了约3.36倍;电化学阻抗谱(EIS)显示,在光照下Ce-Bi_(2)S_(3)/Fe_(2)O_(3)具有最低的界面阻抗,表明Ce-Bi_(2)S_(3)/Fe_(2)O_(3)中的载流子被更有效地分离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Ce掺杂bi_(2)s_(3) Fe_(2)O_(3) 光电性能 水热法 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