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根河三道桥铅锌银矿床C-H-O-S同位素和U-Pb定年研究及其意义
1
作者 关强兵 刘俊辰 +5 位作者 王义天 胡乔青 何猛 段志辉 党顺安 史新 《矿产勘查》 2024年第4期526-539,共14页
内蒙古根河三道桥大型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中北段,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火山岩地层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石英和绢云母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49.1‰~-156.7‰,δ^(18)OH_(2)O值变化范围为-13.6‰~3.4‰;成矿后... 内蒙古根河三道桥大型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中北段,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火山岩地层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石英和绢云母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49.1‰~-156.7‰,δ^(18)OH_(2)O值变化范围为-13.6‰~3.4‰;成矿后期石英δD值变化范围为-131.9‰~-147.7‰,δ^(18)OH_(2)O值变化范围为-16.5‰~-18.2‰。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与矿化有关的方解石δ^(13)C值变化范围为-1.8‰~-3.1‰,δ^(18)O值变化范围为5.3‰~8.6‰。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5.6‰,与其西南侧下护林矽卡岩型铅锌银矿床中的硫化物的δ^(34)S值(1.2‰~5.9‰)基本一致。上述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上升到地壳浅部时有一定量的大气降水混入。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化的闪长玢岩脉年龄为(136.0±0.7)Ma(MSWD=0.44);未矿化、穿切硫化物微细脉的闪长玢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20.8±0.6)Ma(MSWD=0.49)。结合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认为三道桥铅锌银矿床形成于136.0~120.8 Ma期间(早白垩世),为伸展构造背景下与浅成侵入岩有关的中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S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成矿物质来源 三道桥铅锌银矿床 内蒙古
下载PDF
川西热达门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锂辉石C-H-O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 邹林 +6 位作者 唐文春 黄健 段威 杨贵兵 范映武 李小松 黄建国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69,共11页
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川西可尔因伟晶岩型矿田的南西部,文章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采集同一矿脉同一矿体不同标高(3540~3830 m)的矿石,分析测试了锂辉石单矿物中的C-H-O同位素组成以及不同矿物中的包裹体特征。矿物中... 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川西可尔因伟晶岩型矿田的南西部,文章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采集同一矿脉同一矿体不同标高(3540~3830 m)的矿石,分析测试了锂辉石单矿物中的C-H-O同位素组成以及不同矿物中的包裹体特征。矿物中包裹体主要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锂辉石中包裹体盐度集中于8%~20%,均一温度180~330℃,属于中-低盐度、中-高温成矿流体;石英中包裹体盐度集中于0%~8%,均一温度150~240℃,属于低盐度、低温流体。C-H-O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中的锂辉石δD值为-97.5‰~-104.7‰(平均-102.8‰),相对于可尔因地区其他锂矿床,δD值明显偏小,δ^(18)O_(H2O)值为-0.34‰~2.88‰(平均1.032‰),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并受到了围岩黑云母而长花岗岩体的影响。矿床中锂辉石的δ^(13)CV-PDB值为-10‰~-16.6‰,平均-12.7‰,反映主成矿期碳的来源具有岩浆系统和大气降水系统的混合性质,与岩浆-地幔源(花岗岩、地幔多相体系)的低温蚀变有关,并可能混入部分由沉积有机物质经脱羧基作用(decarboxylation)生成CO_(2)。通过对矿物C-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 稀有金属 锂辉石 c-h-o同位素 热达门
下载PDF
桂西隆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与C-H-O-He-Ar同位素对成矿流体来源的制约
3
作者 安鹏 陈懋弘 +2 位作者 孔志岗 陈港 王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7-926,共20页
广西隆或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隆或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为一产于C/D不整合面上的层状卡林型矿床。为了查明隆或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探讨矿床成因,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 广西隆或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隆或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为一产于C/D不整合面上的层状卡林型矿床。为了查明隆或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探讨矿床成因,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及C-H-O-He-Ar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石英、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有少量CO_(2)三相包裹体。其中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4~282.6℃,盐度w(NaCleq)集中在2.57%~8.41%,密度为0.774~0.938 g/cm^(3);方解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78.5~237℃,盐度w(NaCleq)集中在2.9%~7.17%,密度为0.845~0.935 g/cm^(3),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通过计算得出成矿流体的成矿压力为45.83~74.17 MPa,成矿深度为1.611~2.472 km。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5.5‰~28.7‰,对应的δ^(18)O_(H2O)为14.10‰~17.18‰,δD_(V-SMOW)值为-79‰~-51‰,两个阶段石英H、O同位素投点虽位于变质水区域及附近,但Ⅱ阶段石英具有向岩浆水漂移的趋势。方解石的δ^(13)CPDB集中在-6.5‰~-4.6‰,δ^(18)OV-SMOW分布在19.9‰~21.1‰,其投点靠近海相碳酸盐岩区域,表明方解石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石英包裹体中3 He/4 He的值为0.351~0.744 Ra,位于地幔氦和地壳氦之间,幔源He(%)值为5.11%~11.17%,说明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方解石中3 He/4 He值为0.038~0.073 Ra,位于地壳氦附近。石英、方解石的40Ar/36Ar值为303.1~436.4,经计算得成矿流体中大气40Ar贡献介于67.71%~97.49%,表明了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并且有大量大气水的参与。综上分析,文章推测隆或金矿床中原始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流体,原始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盆地建造水发生混合,形成了多流体混合的成矿流体,并且随着成矿的进行,大量的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渗入。结合构造环境、矿化蚀变等特征,文章认为隆或金矿床为中低温低压浅成热液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He-Ar同位素 矿床成因 隆或金矿 桂西孤立台地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阿斯哈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C-H-O-S-Pb同位素约束
4
作者 岳维好 周家喜 +1 位作者 高建国 贾福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7-530,共14页
都兰县阿斯哈金矿床位于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金矿体受NNE向和NNW-NW向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方解石化)、绢云岩... 都兰县阿斯哈金矿床位于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金矿体受NNE向和NNW-NW向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方解石化)、绢云岩化、黄铜矿化和高岭土化。本文通过脉石矿物C-H-O同位素和矿石矿物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方解石δ^(13)C值为−2.72‰~−2.46‰,δ^(18)O值为10.36‰~11.6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石英δD值为−84.3‰~−59.6‰,δ^(18)O_(H_(2)O)值为5.7‰~12.0‰,进一步表明成矿流体属于岩浆流体。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较窄,为3.2‰~7.7‰,平均值为6.1‰,与变质流体和沉积岩中的S同位素组成不同,而与中酸性岩浆S同位素组成相似,暗示S来源于中酸性岩浆。硫化物Pb同位素值变化较小(^(206)Pb/^(204)Pb=18.199~18.235,^(207)Pb/^(204)Pb=15.542~15.605,^(208)Pb/^(204)Pb=38.163~38.321),且落入造山带Pb演化线附近,指示造山作用对阿斯哈金矿床的形成可能有一定影响。结合已报道的成果,认为阿斯哈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岩浆热液,成矿物质主要由中酸性岩浆提供,属于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与岩浆(很可能是已发现的斑岩)作用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床,为中–晚三叠世东昆仑造山伸展构造背景下岩浆–流体–构造耦合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S-Pb同位素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来源 阿斯哈金矿床 东昆仑 青海
下载PDF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C-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
作者 赵路通 傅其斌 刘晗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58-362,共5页
在总结乌拉根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成矿期方解石开展的C-H-O同位素研究,探讨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方解石δ^(13)CPDB为-7.8‰~-4.4‰,平均-5.64‰,δD为-90.2‰~-76.6‰,平均-83.36‰,δ^(18)O_(H_(2)O)为9.20‰~12.60‰,平... 在总结乌拉根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成矿期方解石开展的C-H-O同位素研究,探讨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方解石δ^(13)CPDB为-7.8‰~-4.4‰,平均-5.64‰,δD为-90.2‰~-76.6‰,平均-83.36‰,δ^(18)O_(H_(2)O)为9.20‰~12.60‰,平均11.39‰,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流体中碳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结合前人对区域油气和矿床成矿年代学的研究成果,富含金属元素的盆地流体与先存油气等有机质的混合是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拉根铅锌矿 c-h-o同位素 成矿流体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对湘中古台山金矿床成因制约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伟 谢桂青 +1 位作者 张志远 张兴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89-3506,共18页
古台山金矿是湘中盆地最典型的高品位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和震旦系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探明古台山金矿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 古台山金矿是湘中盆地最典型的高品位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和震旦系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探明古台山金矿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及H-O同位素分析,对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铁白云石进行了C-O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石英主要发育CO_2三相和水溶液两相包裹体,金沉淀阶段CO_2三相包裹体丰度最高,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80~320℃之间,盐度集中在0~13%NaCleqv之间。激光拉曼显示不同阶段石英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12及少量的CH_4和N_2。不同阶段石英的δ^(18)O_(V-SMOW)变化范围为15.6‰~17.9‰,对应的δ8OH_2O变化范围为4.5‰~8.3‰,δD_(V-SMOW)变化范围-78‰^-49‰,显示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水参与。铁白云石的δ^(13)C_(PDB)集中在-10.3‰^-8.6‰,δ^(18)O_(V-SMOW)分布在13.9‰~15.7‰之间,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流体不混溶、CH_4气体存在、围岩及脉体发生硫化-碳酸盐化等因素是导致古台山矿床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综合上述分析,推测古台山金矿可能是一个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矿床成因 古台山金矿床 湘中Au-Sb矿集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大庙Fe-Ti-P矿床的挥发份组成和C-H-O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邢长明 陈伟 +1 位作者 王焰 赵太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00-1510,共11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1.74Ga大庙斜长岩杂岩体赋含有大型Fe-Ti-P矿床。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分别测定了块状Fe-Ti矿石、块状Fe-Ti-P矿石和浸染状矿石中磁铁矿、磷灰石和斜长石释出的挥发份组成、含量以及C-H-O同位素组成。依据矿物的释气总量... 华北克拉通北缘~1.74Ga大庙斜长岩杂岩体赋含有大型Fe-Ti-P矿床。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分别测定了块状Fe-Ti矿石、块状Fe-Ti-P矿石和浸染状矿石中磁铁矿、磷灰石和斜长石释出的挥发份组成、含量以及C-H-O同位素组成。依据矿物的释气总量变化特征将释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00~400℃、400~800℃和800~1200℃。根据不同类型矿石中矿物在不同释气阶段的挥发份组成、含量以及C-H-O同位素组成,可将含矿岩体中的流体类型分成四种:(1)斜长石800~1200℃阶段释出的变质流体,主要以H2O、N2+CO和CO2为主;(2)斜长石400~800℃阶段释出的幔源流体组分,主要以H2O、H2、CH4和CO2为主;(3)磁铁矿400~800℃阶段释出的地表流体,主要以H2O、CO2、SO2和H2S为主;(4)所有矿物200~400℃阶段释出的代表后期次生包裹体的组分,以H2O和CO2为主。矿石中的磁铁矿相对富集H2O和CO2等流体组分,是在相对氧化的条件下结晶的;而斜长石释出气体中H2和CH4的含量较高,是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中结晶的。这反映出斜长石可能是在岩浆早期相对还原的条件下结晶的,而磁铁矿是在岩浆演化晚期相对氧化的条件下结晶的,这一过程的转变可能与岩浆演化晚期,岩浆中的挥发份逐渐聚集以及地表流体的加入有关。岩浆中H2O和CO2等流体含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岩浆的氧逸度逐渐升高,最终造成磁铁矿的大量结晶并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份 c-h-o同位素 岩体型斜长岩 Fe-Ti-P矿床 大庙 元古宙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云南荒田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和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瑞麟 张宝林 +2 位作者 武广 沈晓丽 刘军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4-700,共27页
荒田铅锌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与华夏地块和三江地块相接,属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南延部分,川-滇-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南部。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底部与下二叠统茅口组接触面上及其附近的玄武质-灰质角砾岩层中。本文应用... 荒田铅锌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与华夏地块和三江地块相接,属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南延部分,川-滇-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南部。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底部与下二叠统茅口组接触面上及其附近的玄武质-灰质角砾岩层中。本文应用流体包裹体和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来探讨荒田铅锌矿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性质具有阶段性演化特征,早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Ⅰ)出现含子矿物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H_2O包裹体的组合发育特征,均一温度介于245~320℃,平均为270℃;到中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Ⅲ)则逐渐变为以H_2O包裹体为主要类型,均一温度分别介于180~250℃和100~210℃,平均为224℃和174℃。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表现出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逐渐降低的趋势。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气相成分为H_2O、CO_2、CH_4以及N_2。碳、氧同位素组成(δ^(13)C_(PDB)值介于-8.54‰~3.76‰,δ^(18)O_(SMOW)值介于8.57‰~24.22‰)在δ^(18)O-δ^(13)C图上分布于原生碳酸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之间,指示CO_2可能来自地幔、海相沉积碳酸盐岩溶解和沉积物中有机质的脱羟基作用。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值介于-97.4‰~-71.4‰,δ^(18)O_水值介于-4.6‰~8.0‰)在δD-δ^(18)O图上落在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过渡带上,推测热液流体运移过程中与顺层下渗的大气降水流体混合,期间可能有海水的加入。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5.5‰~10.3‰,指示矿化剂硫具有多种来源,除了直接来自玄武岩外,还来自古海水硫酸盐和碳酸盐岩地层,硫酸盐通过热化学还原(TSR)过程发生还原作用。矿石硫化物铅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比值分别为38.320~39.365、15.603~15.860和18.136~18.786,数据分布呈线性趋势,几乎所有点均落在地壳铅平均演化线以上,且位于峨眉山组玄武岩、碳酸盐岩地层和基底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范围之内,说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铅同位素在成矿之前存在均一化过程。结合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认为荒田铅锌矿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叠加岩浆热液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S-Pb同位素 成矿流体 荒田 MVT型铅锌矿 官厅铅锌成矿带
下载PDF
激活温度对C-H、C-O和C-H-O体系低压金刚石生长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志杰 张卫 +1 位作者 万永中 王季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06-508,共3页
激活温度和衬底温度是低压人造金刚石制备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温度参数,激活温度决定着制备过程中一些重要激活粒子如超平衡氢原子和超平衡氧原子等的浓度,而衬底温度对能否成功地生长金刚石也有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理论计算可以预测... 激活温度和衬底温度是低压人造金刚石制备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温度参数,激活温度决定着制备过程中一些重要激活粒子如超平衡氢原子和超平衡氧原子等的浓度,而衬底温度对能否成功地生长金刚石也有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理论计算可以预测温度对金刚石生长条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非平衡热力学耦合模型计算了C-H、C-O和C-H-O体系不同激活温度下的金刚石生长相图,研究了激活温度和衬底温度对金刚石生长区的影响规律.本研究结果将对金刚石气相生长实验中激活温度和衬底温度的合理选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气相生长 相图 低压 c-h-o C-H C-O
下载PDF
C-H-O和C-H-N体系生长金刚石膜的气相化学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戚学贵 陈则韶 +1 位作者 王冠中 廖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410,共7页
数值模拟了C-H-O和C-H-N体系的气相化学,构建了含氧和含氮气源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的三元相图,探讨了加氧和加氮影响金刚石膜生长的途径.结果表明,甲基是金刚石生长主要的前驱基团,乙炔导致非金刚石碳沉积,原子氢刻蚀非金刚石碳.通过... 数值模拟了C-H-O和C-H-N体系的气相化学,构建了含氧和含氮气源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的三元相图,探讨了加氧和加氮影响金刚石膜生长的途径.结果表明,甲基是金刚石生长主要的前驱基团,乙炔导致非金刚石碳沉积,原子氢刻蚀非金刚石碳.通过气相反应改变这些基团的浓度是加氧的一个重要作用途径,而加氮在改变这些基团浓度的同时,CN等含氮基团还强烈地参与了金刚石膜成核和生长的表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膜 气相化学 相图 数值模拟 c-h-o体系 C-H-N体系 薄膜生长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铜矿床地质及C-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路通 祝新友 +1 位作者 李世恒 黄行凯 《矿产与地质》 2018年第1期18-26,共9页
在详细总结萨热克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C-H-O-S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探讨其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矿石的δ34S值分布于-15‰~28.3‰区间,表明硫来自于还原的有机硫。方解石的δ13 CPDB值为-1.8‰~0.6‰,表明成矿流体中碳主要... 在详细总结萨热克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C-H-O-S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探讨其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矿石的δ34S值分布于-15‰~28.3‰区间,表明硫来自于还原的有机硫。方解石的δ13 CPDB值为-1.8‰~0.6‰,表明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而δD值为-89.6‰^-110.5‰,δ18 O值为6.17‰~7.87‰,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盆地建造水。含铜的盆地建造水在运移过程中溶解地层中的海相碳酸盐类岩石,并与还原作用形成的有机硫在合适的层位(砾岩层)结合,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热克铜矿 c-h-o-S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新疆
下载PDF
地幔—岩浆—C-H-O系统——八十年代火成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晋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13,共7页
本侧重介绍高压—超高压实验对地球层圈结构的约束以及与地幔C—H—O系统密切相关的一些稀少的火成岩岩浆起源的实验成果.
关键词 c-h-o 橄榄岩 钾镁煌斑岩 包裹体 金伯利岩 岩石圈 八十年代 榴辉岩 霞石岩 流体相
下载PDF
辽南大东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浩 李勇 +5 位作者 孙新胜 王东波 马双 刘泰冀 孙立秋 周頔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8-460,共23页
大东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辽东古裂谷的西端。矿体主要产于古元古界盖县岩组二段绢云千枚岩内,呈似层状、透镜状、褶皱状、脉状,受NWW向褶皱构造和NE向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大东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辽东古裂谷的西端。矿体主要产于古元古界盖县岩组二段绢云千枚岩内,呈似层状、透镜状、褶皱状、脉状,受NWW向褶皱构造和NE向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少量碳酸盐化。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毒砂和磁黄铁矿,另有少量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银金矿等。岩浆热液期为主成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早期无矿石英阶段(1)、石英-金-毒砂-黄铁矿阶段(2)、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4),其中(2)和(3)阶段为金主要成矿阶段。该矿床岩浆热液期石英中发育5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Ⅰ型)、富气相包裹体(Ⅱ型)、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Ⅲ型)、CO2-H2O三相包裹体(Ⅳ型)和单相包裹体(Ⅴ型)。Ⅲ-1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55~482℃,w(NaCleq)5.86%~34.51%;Ⅲ-2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11~450℃,w(NaCleq)1.91%~33.59%;Ⅲ-3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58~420℃,w(NaCleq)2.41%~33.31%。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各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类似,主要为CO2、CH4以及少量N2。岩浆热液期成矿流体的C、H、O同位素特征显示:δ13CV-PDB为-18.6‰^-9.6‰,δDV-SMOW为-98.3‰^-77.1‰,δ18OH2O为2.97‰~7.43‰,暗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并混有部分大气降水和围岩有机碳组分。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流体的不混溶作用为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其次,地层中早期形成的碳质、黄铁矿层可能为成矿物质沉淀的有利成矿结构面。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辽南大东沟金矿 胶-辽-吉活动带中段
下载PDF
陕西商南三官庙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C-H-O-S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超 王瑞廷 +3 位作者 刘云华 薛玉山 胡西顺 牛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1564,共14页
三官庙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北部逆冲推覆构造带内,为断裂构造控矿的热液型矿床。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成矿早阶段(S1)、主阶段(S2)和晚阶段(S3)。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为150~420℃,盐度为2.1%~24.1%;成矿晚阶段T_... 三官庙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北部逆冲推覆构造带内,为断裂构造控矿的热液型矿床。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成矿早阶段(S1)、主阶段(S2)和晚阶段(S3)。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为150~420℃,盐度为2.1%~24.1%;成矿晚阶段T_(h)为81~190℃,盐度为5.6%~22.2%。包裹体研究显示,在成矿主阶段温度>250℃时,以流体混合作用为主而导致矿物沉淀;在成矿主阶段温度<250℃及成矿晚阶段,以流体沸腾作用为主而导致矿物沉淀。成矿主阶段成矿流体的δD_(V-SMOW)为-84.4‰~-77.0‰,δ^(18)O_(H_(2)O)为5.0‰~5.7‰,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同时混入了外来流体。成矿流体的δ^(13)C_(ΣC)为-13.5‰~-5.2‰,反映碳为岩浆来源并受到低温蚀变的影响。黄铁矿单矿物δ^(34)S_(CDT)为-2.73‰~-1.31‰;毒砂单矿物δ^(34)S_(CDT)为-3.36‰~0.03‰,反映成矿物质硫为典型的单一岩浆来源。综上分析,认为三官庙金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其成矿机制为:印支期末,在钠长(角砾)岩形成过程中,含金热液流体沿断裂构造运移,在距离钠长(角砾)岩较远地段的层间破碎带内,成矿流体发生混合及沸腾作用,促使成矿物质发生沉淀,最终形成三官庙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S稳定同位素 矿床成因 三官庙金矿床 陕西商南
下载PDF
地下深部C-H-O超临界流体涌逸及石油(天然气)成因评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安燕飞 古志宏 +6 位作者 李红中 孙媛 马占武 窦磊 吕文超 姜大朋 曹玲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
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在分析各种石油成因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深大断裂热液溶油的观点,认为石油可以通过地下深部C-H-O超临界流体涌逸交代溶解地层中的有机质而形成。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成因 深大断裂 C—H-O超临界流体
下载PDF
东秦岭地区中生代金钼多金属矿C-H-O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涛 祝朝辉 +3 位作者 刘淑霞 白俊豪 尉向东 李明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文章在系统收集近年来东秦岭地区主要的钼、金、铅锌银矿C-H-O同位素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的C-H-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综合研究。其结果认为东秦岭钼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极为相似,初始成矿流体均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高温深源流体... 文章在系统收集近年来东秦岭地区主要的钼、金、铅锌银矿C-H-O同位素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的C-H-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综合研究。其结果认为东秦岭钼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极为相似,初始成矿流体均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高温深源流体,随着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与地壳岩石水岩反应作用后的浅源流体不断加入其中,使得矿床的成矿流体表现深源流体和具有雨水性质的浅部流体的混合特征;富含成矿物质的成矿流体聚集在地壳下部的拆离带,与下部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流体-岩浆混合体系,受构造运动控制,在不同的地球物理化学边界层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钼多金属矿床 碳氧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东秦岭
下载PDF
南秦岭山阳县香沟-寺沟钨矿流体包裹体及C-H-O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玉山 门文辉 刘新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0-953,共14页
香沟-寺沟钨矿位于陕西省山阳县,是南秦岭地区新发现的金钨矿床之一。前人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特征总结和白钨矿年代学研究,但对于矿区内钨矿的流体成矿特征没有相关研究。本文选择主成矿阶段的白钨矿及共生方解石,进行了流体包裹... 香沟-寺沟钨矿位于陕西省山阳县,是南秦岭地区新发现的金钨矿床之一。前人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特征总结和白钨矿年代学研究,但对于矿区内钨矿的流体成矿特征没有相关研究。本文选择主成矿阶段的白钨矿及共生方解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C-H-O同位素和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床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15.5℃~273.6℃,盐度为(0.33~22.01)%NaCl_(eqv),利用同位素矿物对,确定成矿温度约150℃。流体包裹体主要成分为H_(2)O。成矿期方解石δC V-PDB值为-0.80‰~1.4‰,成矿流体δ^(18) O_(V-SMOW)为2.09‰~9.56‰,δD_(V-SMOW)为-88.40‰~107.90‰。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岩浆热液体系并具有明显的天水混合特征,估算成矿深度约为2 km;流体的降温冷却和与天水混合可能是最终导致矿质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矿区钨矿体多以方解石-石英细脉型产出,是岩浆热液钨矿顶部的常见特征,矿区深部具有巨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钨矿化 白钨矿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香沟-寺沟钨矿 山阳县 南秦岭
下载PDF
Genesis of the Weiquan Ag-Polymetallic Deposit in East Tianshan, China: Evidence from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C-H-O-S-Pb Isotope Systematics 被引量:2
18
作者 DING Hui GE Wensheng +4 位作者 DONG Lianhui ZHANG Liangliang CHEN Xiaodong LIU Yan NIE Junj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100-1122,共23页
The Weiquan Ag-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nd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Aqishan-Yamansu arc belt in East Tianshan,northwestern China. Its orebodies, c... The Weiquan Ag-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nd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Aqishan-Yamansu arc belt in East Tianshan,northwestern China. Its orebodies, controlled by faults, occur in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volcano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Yamansu Formation as irregular veins and lenses. Four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mineral assemblages, ore fabrics,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re veins. Stage I is the skarn stage(garnet + pyroxene), Stage Ⅱ is the retrograde alteration stage(epidote + chlorite + magnetite ± hematite 士 actinolite ± quartz),Stage Ⅲ is the sulfide stage(Ag and Bi minerals + pyrite + chalcopyrite + galena + sphalerite + quartz ± calcite ± tetrahedrite),and Stage IV is the carbonate stage(quartz + calcite ± pyrite). Skarnization,silicification, carbonatization,epidotization,chloritization, sericitization, and actinolitization are the principal types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LAICP-MS U-Pb dating yielded ages of 326.5±4.5 and 298.5±1.5 Ma for zircons from the tuff and diorite porphyry, respectively. Given that the tuff is wall rock and that the orebodies are cut by a late diorite porphyry dike, the ages of the tuff and the diorite porphyry provide lower and upper time limits on the age of ore formation. The δ13C values of the calcite samples range from-2.5‰ to 2.3‰, the δ18OH2 Oand δDVSMOWvalues of the sulfide stage(Stage Ⅲ) vary from 1.1‰ to 5.2‰ and-111.7‰ to-66.1‰, respectively,and the δ13C, δ18OH2 Oand δDV-SMOWvalues of calcite in one Stage IV sample are 1.5‰,-0.3‰, and-115.6‰, respective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evolved gradually from magmatic to meteoric sources. The δ34SV-CDTvalues of the sulfides have a large range from-6.9‰ to 1.4‰, with an average of-2.2‰, indicating a magmatic source, possibly with sedimentary contributions. The206Pb/204Pb,207Pb/204Pb, and208Pb/204Pb ratios of the sulfides are 17.9848-18.2785,15.5188-15.6536, and 37.8125-38.4650, respectively, and one whole-rock sample at Weiquan yields206Pb/204Pb,207Pb/204Pb, and208Pb/204Pb ratios of 18.2060, 15.5674, and 38.0511,respectively. Lead isotopic system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Weiquan deposit were derived from a mixed source involving mantle and crustal components. Based on geological features, zircon U-Pb dating, and C-H-OS-Pb isotopic dat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Weiqua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skarn type that formed in a tectonic setting spanning a period from subduction to post-collision. The ore materials were sourced from magmatic ore-forming fluids that mixed with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host rocks during their ascent, and a gradual mixing with meteoric water took place in the later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c-h-o-S-Pb isotopes skarn-type Ag-polymetallic deposit Weiquan East Tianshan China
下载PDF
C-H-O Stable Isotope, Elements and Fluid Geochemistry of Uraniferous Leucogranites in Gaudeanmus Area, Southern Central Zone, Damara Orogen, Namibia 被引量:1
19
作者 Jinyong Chen Honghai Fan +1 位作者 Shengyun Wang Dazhao G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2期1-18,共18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the later hydrotherm on uraniferous leucogranites and the stage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Here, we review C-H-O stable isotope, elements and fluid geochemistry of uraniferous leuc...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the later hydrotherm on uraniferous leucogranites and the stage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Here, we review C-H-O stable isotope, elements and fluid geochemistry of uraniferous leucogranites in Gaudeanmus, Namib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amount of rare earth element from non-mineralized to uraniferous leucogra-nites, indicating the synchronization of REE enrichment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Uranium enrichment may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Pb, Th, Co, Ni, REE in this region, so REE and U evidently exist homology. There are at least two stage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by later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firstly, due to magnatic residual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 fluid, the temperature of main metallogenetic epoch ranges from 470°C to 530°C, salinity ranges from 3.55% to 9.60% NaCleq, and C, H, O stable isotope is -23‰ - -13.6‰, -53.3‰ - -46.4‰, 7.71‰ - 8.81‰, respectively. Secondly, due to superim-posed hydrothermal fluid, the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C, H, O stable isotope is 150°C - 220°C, 4.65% - 19.05% NaCleq, -20.3‰ -?-3.7‰, -64.7‰ - -53.6‰, 1.49‰ - 1.99‰, respectively. The fluid for reformation is derived from postmagmatic fluid, mixed with a number of meteoric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emistry c-h-o Stable ISOTO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LEUCOGRANITES Gaudeanmus Damara Belt
下载PDF
新疆萨喀尔得铜矿C-H-O-S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兵团 王先林 +2 位作者 石满乾 王利鹏 柳志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新疆萨喀尔得铜矿属中低温热液型,该矿石英和方解石样品中δ13CPDB值为-17.3‰^-0.7‰,δ18OSMOW为16.2‰~22.4‰,δ18OH2O水值为6.9‰~12.5‰,δD变化于-73.8‰^-52.4‰之间。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发生循环加热的建造水,并... 新疆萨喀尔得铜矿属中低温热液型,该矿石英和方解石样品中δ13CPDB值为-17.3‰^-0.7‰,δ18OSMOW为16.2‰~22.4‰,δ18OH2O水值为6.9‰~12.5‰,δD变化于-73.8‰^-52.4‰之间。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发生循环加热的建造水,并混合变质水和岩浆水;成矿早期流体中的C主要来源于地层水或大气降水,晚期有深部岩浆水的加入。δ34S值变化范围为0.2‰~6.1‰,表明流体中的S主要来自岩浆或上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S同位素 成矿流体 萨喀尔得铜矿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