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扬 杨泽雨 +5 位作者 杨欣建 任凯 钱文彬 蓝涛 赵忠玮 张小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A组)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B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3-01采用颈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A组)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B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3-01采用颈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8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影像学表现和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失血量少、术野清晰、创伤小,Zero-P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便,各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Zero-P c-jaws 颈椎压力固定器
原文传递
前路C-jaws内固定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2
作者 朱斌 荆珏华 +1 位作者 田大胜 陈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563-156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C-jaws颈椎内固定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6年48例诊断为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情况、累及区肌力、感觉、病理反射,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C-jaws颈椎内固定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6年48例诊断为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情况、累及区肌力、感觉、病理反射,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评价临床结果;影像学指标包括测量椎管面积、椎间隙高度和局部Cobb角,评价内固定情况以及邻近椎间隙退变的程度。[结果]手术时间(46.30±15.20)min,术中出血量(45.00±23.50)ml。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发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48例患者随访36~52个月,平均(41.60±11.20)个月。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显示累及区肌力、感觉、病理反射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60±0.61)分,低于术前的(8.15±0.52)分(P<0.05);JOA评分为(15.30±0.92)分,高于术前的(7.42±0.60)分(P<0.05)。末次随访影像显示椎管面积、椎间隙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增加(P<0.05)。所有患者均达到手术节段骨性融合,其中1例患者内固定轻度前移,其余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其中3例上、下邻近节段轻度退变,无明显退变病例发生。[结论]颈椎前路压力内固定器固定融合术治疗单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颈椎病 c-jaws内固定系统 疗效
原文传递
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影响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斌 荆珏华 +2 位作者 周云 田大胜 陈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不同内固定融合手术方式对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影像学影响,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手术创伤操作相关因素对相邻节段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 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不同内固定融合手术方式对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影像学影响,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手术创伤操作相关因素对相邻节段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单节段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50.4岁;病程4个月~42个月,平均病程36.6个月。其中钛板内固定组15例;C-jaws组14例;所有病例均行单节段融合,其中C3/41例,C4/52例,C5/622例,C6/74例;对比术前和术后影像学上邻近节段变化情况。在颈椎X射线上测量前路内固定上下缘与邻近椎体终板切线之间的距离,即钛板或C-jaws与上下椎间隙的距离;对比手术前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和邻近节段骨赘变化;在颈椎MRI T2加权成像上评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分级程度。统计并分析随访两组不同内固定融合方式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8.6个月。术后钛板、C-jaws上缘与邻近间隙距离分别为(1.63±0.45)mm、(4.25±0.5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钛板、C-jaws下缘与邻近间隙距离分别为(2.85±0.48)mm、(5.75±0.3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X射线片随访中54个相邻节段中8个相邻间隙出现不程度的退行性变。按照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影像诊断标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14.8%(8/54),其中钛板内固定组发生率为22.2%(6/27),C-jaws组发生率为7.4%(2/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20例患者获MRI随访,末次随访时,40个相邻节段中14个相邻间隙出现不程度的退行性变,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35.0%(14/40),其中钛板内固定组发生率为45.0%(9/20),C-jaws组发生率为25.0%(5/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对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手术创伤可能是导致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手术操作破坏了颈椎前柱结构的完整性,加速了邻近颈椎节段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钛板 c-jaws 邻近节段 颈椎 退行性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