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促进碘代过氧化物的C-I键硒基化
1
作者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德尔 铁星 +2 位作者 郑凯源 再米热·罗合曼 刘昶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3,M0008,共7页
以碘代过氧化物和二苯基二硒醚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作溶剂,碘化铵和叔丁醇钾作催化剂,在常温条件下形成C-Se键偶联,合成了11个硒芳基过氧化物。借助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质谱,分别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进行一系列控制实验,确定... 以碘代过氧化物和二苯基二硒醚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作溶剂,碘化铵和叔丁醇钾作催化剂,在常温条件下形成C-Se键偶联,合成了11个硒芳基过氧化物。借助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质谱,分别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进行一系列控制实验,确定了该反应为离子型反应,并推测出相应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1个硒芳基过氧化物均为黄色液体,收率为6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 无金属 硒芳基过氧化物
下载PDF
利用Se-C键将硒包封于蜂窝状三维多孔炭构筑高性能锂-硒电池正极材料
2
作者 夏志刚 张晶晶 +3 位作者 范美强 吕春菊 陈智 李超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锂-硒电池因其超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和硒的高电导率而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然而,循环过程中电极严重的体积膨胀和多硒化物溶解,以及硒的低负载,阻碍了锂-硒电池应用的发展。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 锂-硒电池因其超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和硒的高电导率而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然而,循环过程中电极严重的体积膨胀和多硒化物溶解,以及硒的低负载,阻碍了锂-硒电池应用的发展。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硒限制在具有丰富孔体积的碳基质中,并同时增强硒与碳的界面相互作用。通过将Se浸入酒石酸盐衍生的蜂窝状三维多孔炭中,合成出了一种具有Se―C键的蜂窝状三维多孔炭@硒(HPC@Se)的新型正极材料用于锂-Se电池。得到的蜂窝状三维多孔炭的孔体积可达1.794 cm^(3)g^(-1),能够均匀包封65%硒。此外,硒与碳之间的强化学键有利于稳定硒,从而进一步缓解其巨大的体积膨胀和多硒化物的溶解,还可促进循环过程中的电荷转移。该HPC@Se正极呈现出极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经200次循环后,其比容量可保持在561 m Ahg^(-1)(为理论比容量的83%),每次循环的比容量衰减率仅为0.058%。此外,在5 C的高电流密度下,HPC@Se正极还可以达到472.8 m Ahg^(-1)的可观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硒电池 正极 蜂窝状三维多孔炭 高负载 Se―C键
下载PDF
无过渡金属条件下二芳基硒化合物的合成
3
作者 孙婧 张萌萌 +2 位作者 锅小龙 王琪 王陆瑶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51-4260,共10页
报道了一种以二芳基硒醚为硒基来源,K_(2)S_(2)O_(8)为氧化剂,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对N-芳基酰胺化合物的C(sp^(2))—H键直接官能化,合成了系列二芳基硒化合物的方法.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经过单电子转移的自由基历程,中间体的稳定性决定... 报道了一种以二芳基硒醚为硒基来源,K_(2)S_(2)O_(8)为氧化剂,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对N-芳基酰胺化合物的C(sp^(2))—H键直接官能化,合成了系列二芳基硒化合物的方法.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经过单电子转移的自由基历程,中间体的稳定性决定了反应的选择性.该反应官能团兼容性好,位点选择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是一种实用的二芳基硒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过渡金属催化 C—Se键构建 区域选择性
原文传递
Se粉为原料的芳硒基取代黄酮衍生物的合成(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春来 朱杰 +1 位作者 唐秋洁 周爱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7-1192,共6页
新结构的黄酮衍生物,由于其多样化的生物活性而在药物发展中备受人们的重视.这里,报道了一种以Se粉为原料,使用铜化合物作为催化剂,通过C-H官能化来合成含ArSe取代基的黄酮衍生物,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收率.
关键词 c-se 黄酮 硒化物 C-H官能化
原文传递
联吡啶金属配合物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英俊 李志朋 +2 位作者 李兴 常宏宏 魏文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3-705,共13页
联吡啶类配体具有超强的氧化还原稳定性和结构易修饰的性质,被广泛地用于合成金属螯合配合物或直接当作配体使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主要从C—C,C—N,C—S,C—O和C—Se键的形成角度概括了联吡啶配体在各种偶联反应中... 联吡啶类配体具有超强的氧化还原稳定性和结构易修饰的性质,被广泛地用于合成金属螯合配合物或直接当作配体使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主要从C—C,C—N,C—S,C—O和C—Se键的形成角度概括了联吡啶配体在各种偶联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吡啶金属配合物 偶联 C-C键 C—N键 C—S键 C-O键 C—Se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