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比例对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曹佩 王毅 +2 位作者 王旭东 杨晓辉 白龙腾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采用树脂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混合的方法制备得到相同密度的C/C多孔体,采用熔硅浸渗(RMI)制得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比例对基体显微结构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得到的沉积热解炭...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采用树脂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混合的方法制备得到相同密度的C/C多孔体,采用熔硅浸渗(RMI)制得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比例对基体显微结构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得到的沉积热解炭含量增加,C/C-SiC复合材料基体内部孔隙率先降后升,而密度、弯曲强度先增后减。当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的比例为1∶1时,C/C-SiC复合材料密度与弯曲强度最高,分别达到2.03 g/cm^(3)和2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热解炭 树脂炭 C/c-sic复合材料 弯曲强度
下载PDF
浆料浸渍辅助PIP工艺制备C/Hf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粟毅 史扬帆 +4 位作者 贾成兰 迟蓬涛 高扬 马青松 陈思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2,共7页
针对高速飞行器对于防热/承载一体化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反应型HfC先驱体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和致密效果差等不足,本研究将HfC亚微米粉体配制成稳定的陶瓷浆料,利用浆料加压浸渍辅助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 针对高速飞行器对于防热/承载一体化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反应型HfC先驱体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和致密效果差等不足,本研究将HfC亚微米粉体配制成稳定的陶瓷浆料,利用浆料加压浸渍辅助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HfC基体均匀分布的C/HfC-SiC复合材料,探讨了HfC含量对于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与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fC实际体积分数为13.1%~20.3%时,复合材料密度为2.20~2.58 g·cm^(-3),开孔率约为5%。通过单层碳布加压浸渍陶瓷浆料,HfC颗粒能够分散到纤维束内部,且在复合材料中分布比较均匀。提高HfC含量会降低复合材料纤维含量,其力学性能也呈现出降低趋势。当HfC体积分数为20.3%时,复合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58 g·cm^(-3)、147 MPa和9.3 MPa·m^(1/2);经氧乙炔焰烧蚀60 s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062 mm/s和0.005 g/s,烧蚀过程中形成的熔融相Hf_(x)Si_(y)O_(z)能覆盖在材料表面,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fc-sic复合材料 浆料浸渍 力学性能 抗烧蚀性能
下载PDF
原位生长SiC晶须对C/C-Si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3
作者 齐冀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采用聚合物浸渍热解(PIP)技术向C/C-SiC复合材料纤维束内引入了SiC晶须(SiC_(W)),然后结合化学气相渗透(CVI)和液硅渗透(LSI)法制备了C/SiCW-C-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原位生长SiCW的物相组成及典型微结构特征,在不同制动初速度下测试了... 采用聚合物浸渍热解(PIP)技术向C/C-SiC复合材料纤维束内引入了SiC晶须(SiC_(W)),然后结合化学气相渗透(CVI)和液硅渗透(LSI)法制备了C/SiCW-C-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原位生长SiCW的物相组成及典型微结构特征,在不同制动初速度下测试了C/SiC_(W)-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引入SiC_(W)后,对平均摩擦系数和瞬时摩擦系数影响较小,摩擦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中高速制动时,C/SiC_(W)-C-SiC的磨损率相比于C/C-SiC可降低2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须 C/c-sic 微结构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CVI-RMI联用法制备高性能C/(C-SiC)陶瓷基刹车材料
4
作者 范丽君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5期105-106,123,共3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反应熔体渗透(CVI-RMI)联用法制备C/(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VI化学气相渗透最佳C/C多孔坯体密度为1.40~1.55 g/cm^(3),RMI熔融渗硅最佳温度...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反应熔体渗透(CVI-RMI)联用法制备C/(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VI化学气相渗透最佳C/C多孔坯体密度为1.40~1.55 g/cm^(3),RMI熔融渗硅最佳温度为1650℃,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密度2.10 g/cm^(3)。本方法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PIP)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且导热性能优异,满足高温环境使用要求。研究发现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适中,力矩曲线平稳,湿态下摩擦性能无衰减,静摩擦系数高满足低速刹车要求,且磨损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I化学气相沉积 RMI反应熔体渗透 C/(c-sic)陶瓷基刹车材料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of Charge Transfer Mechanism of B-Doped 3C-S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5
作者 Abdullahi Alkali Dauda Muhammad Yusuf Onimisi +7 位作者 Adeyemi Joshua Owolabi Hameed Adeneyi Lawal Hassan Muhammad Gambo Bashir Mohammed Aliyu Surajo Bala Muhammad Lamido Madugu Muhammad Abdurrahman Nainna Johnson Akinade Bamikole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CAS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charge transfer mechanism of boron (B)-doped 3C-SiC through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s. We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 doping on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3C-SiC, focusing on a 12.5% im...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charge transfer mechanism of boron (B)-doped 3C-SiC through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s. We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 doping on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3C-SiC, focusing on a 12.5% impurity concentration. Ou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encompasses structural properties, 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s, and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s. The optimized lattice constant and band gap energy of 3C-SiC were found to be 4.373 Å and 1.36 eV respectively,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Bui, 2012;Muchiri et al., 2018). Our results show that B doping narrows the band gap, enhance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influences charge transfer interactions. The charge density analysis reveals substa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 dopants and surrounding carbon atoms. This work not only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s electronic properties,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harge density analysis for characterizing charge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the 3C-SiC semicondu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DFT Boron (B)-Doped 3c-sic Charge Transfer
下载PDF
ZrC-SiC-MoSi_(2)涂覆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下的烧蚀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邵萌萌 陈招科 +2 位作者 王馨爽 文青波 熊翔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20-230,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烧蚀环境下的烧蚀性能,采用浆料刷涂法在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上制备Zr含量分别为34%和60%(质量分数)的ZrC-SiC-MoSi_(2)涂层,并且利用氧乙炔焰研究涂层C/C-SiC-ZrC复合材料在3种不同氧气及乙炔流量... 为进一步提高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烧蚀环境下的烧蚀性能,采用浆料刷涂法在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上制备Zr含量分别为34%和60%(质量分数)的ZrC-SiC-MoSi_(2)涂层,并且利用氧乙炔焰研究涂层C/C-SiC-ZrC复合材料在3种不同氧气及乙炔流量下的烧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Zr含量的增加,涂层内部的ZrC和SiC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颗粒分布更加均匀。Zr含量为60%的涂层线烧蚀率随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Zr含量为34%的涂层线烧蚀率随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此外,详细讨论ZrC-SiC-MoSi_(2)涂层在不同条件下的烧蚀机理。随着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主要的烧蚀机制由氧化变为氧化和蒸发的结合作用,最后变为氧化、蒸发及剥蚀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ZrC复合材料 Zrc-sic-MoSi_(2)涂层 刷涂 烧蚀
下载PDF
C/C-SiC摩擦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剑 陈意高 +4 位作者 吴小军 张倩玮 杨云鹏 庞菲 刘明强 《轨道交通材料》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C/C-SiC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陶瓷基摩擦材料,具有密度低、抗氧化性好、摩擦性能高且性能稳定等一系列优点,在汽车、高速列车、飞机等高能载制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从制备工艺、摩擦机理、应用前景等方面,对C/C-SiC摩擦... C/C-SiC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陶瓷基摩擦材料,具有密度低、抗氧化性好、摩擦性能高且性能稳定等一系列优点,在汽车、高速列车、飞机等高能载制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从制备工艺、摩擦机理、应用前景等方面,对C/C-SiC摩擦材料展开了系统论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摩擦材料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碳纤维预制体结构对CVI-GSI 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缪花明 刘荣军 +3 位作者 王衍飞 李俊生 李端 万帆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48,共7页
采用不同面密度和丝束大小的碳纤维布,通过不同z向缝合方式编织了两种碳布叠层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再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与气相渗硅法(gaseous silicon infiltration,GSI)联用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 采用不同面密度和丝束大小的碳纤维布,通过不同z向缝合方式编织了两种碳布叠层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再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与气相渗硅法(gaseous silicon infiltration,GSI)联用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预制体结构对CVI-GSI 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纤维体积分数与C/C素坯密度都相同的预制体所制备的两种复合材料的密度、各相组成、结构与性能均大不相同。较小的碳纤维丝束(1K)和碳布面密度(92 g/m^(2)),以及锁式缝合留下的较大孔隙为GSI反应中Si蒸气的渗透提供了更加充足的通道,最终制备的T1复合材料孔隙率低、结构均匀、性能更高,其弯曲强度、模量和断裂韧度分别为300.97 MPa,51.75 GPa,11.32 MPa·m^(1/2)。初始预制体结构和C/C中间体结构的综合调控是CVI-GSI联用工艺制备高性能C/C-SiC复合材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预制体结构 气相渗硅 化学气相渗透 碳布叠层
下载PDF
B_(4)C改性Cu基刹车片配对C/C-SiC的摩擦学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勇 李专 吴佳琦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3期262-275,共14页
Cu基刹车片在高速循环制动过程中存在基体软化和摩擦膜破裂的问题。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化硼(B_(4)C)质量分数为0~6%的Cu基刹车片,并选取C/C-SiC制动盘作为对偶件,研究制动过程中形成的B_(2)O_(3)摩擦膜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磨... Cu基刹车片在高速循环制动过程中存在基体软化和摩擦膜破裂的问题。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化硼(B_(4)C)质量分数为0~6%的Cu基刹车片,并选取C/C-SiC制动盘作为对偶件,研究制动过程中形成的B_(2)O_(3)摩擦膜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通过B_(4)C改性可降低Cu基摩擦材料的密度,w(B4C)为4%和6%时,材料密度显著降低,强度大幅提高,并分别获得最优的抗热衰退性能和最低磨损率。制动过程中B_(4)C氧化形成的B_(2)O_(3)具有类似于MoS_(2)和石墨的层状晶体结构,在滑动界面处容易剪切,从而提高平均摩擦稳定系数并降低磨损率。在B4C表面形成的B_(2)O_(3)与Cu基体结合良好。当B_(4)C质量分数超过4%时,Cu基刹车片的磨损机制从分层磨损为主转变为氧化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4)C B_(2)O_(3) Cu基刹车片 C/c-sic 磨损机制
下载PDF
C/C多孔体的高温热处理对C/C-Si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张硕 付前刚 +2 位作者 张佩 费杰 李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1-568,共8页
低密度C/C多孔体的结构与性能调控是制备具有优异摩擦磨损性能的C/C-SiC复合材料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渗积法制备了C/C多孔体,并对其进行2100℃高温热处理,再通过反应熔渗法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多孔体高温热处理对C/C... 低密度C/C多孔体的结构与性能调控是制备具有优异摩擦磨损性能的C/C-SiC复合材料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渗积法制备了C/C多孔体,并对其进行2100℃高温热处理,再通过反应熔渗法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多孔体高温热处理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导热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100℃热处理的C/C多孔体孔隙率和石墨化程度增加,用其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比C/C多孔体未经热处理的密度更大(2.22 g/cm^(3)),孔隙率由5.1%降低至3.4%, SiC陶瓷相含量比热处理前提高11.9%。石墨化程度越高,声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大,因此其室温的导热率提升到3.1倍, 1200℃导热率提升到1.2倍。经过热处理的热解炭更软,摩擦面易形成连续且稳定的摩擦膜,因此摩擦系数更稳定,并且在测试载荷为3、6和9 N下磨损率均显著降低,下降幅度达到47.8%、41.9%和11.7%,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47、0.38和0.39。综上所述,对C/C多孔体进行高温热处理可使C/C-Si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升,更耐磨并且表现出更稳定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高温热处理 导热率 摩擦 耐磨
下载PDF
添加树脂碳对针刺C/C-SiC材料熔渗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光喜 吴小军 +3 位作者 刘明强 陈意高 张倩玮 侯晓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4-481,共8页
以2.5D无纬布/网胎叠层针刺预制体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和树脂浸渍裂解法制备了密度约1.35 g/cm 3的热解碳C/C、热解碳+树脂碳C/C两种坯体,再经反应熔渗获得C/C-SiC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碳基体组分C/C材料的熔渗特性及其微结构、拉... 以2.5D无纬布/网胎叠层针刺预制体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和树脂浸渍裂解法制备了密度约1.35 g/cm 3的热解碳C/C、热解碳+树脂碳C/C两种坯体,再经反应熔渗获得C/C-SiC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碳基体组分C/C材料的熔渗特性及其微结构、拉伸性能及氧乙炔烧蚀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热解碳的“薄壳”型孔隙结构,树脂碳的“狭缝”型孔结构增大了液Si与碳基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熔渗动力,获得致密度和SiC含量高的C/C-SiC复合材料,提升抗烧蚀性能,在氧乙炔火焰下经400~600 s烧蚀的线烧蚀率降低24%,但树脂碳对液Si的诱导渗透增加了骨架承载体的损伤,使树脂碳+热解碳基C/C-SiC复合材料室温拉伸强度(104±3)MPa低于热解碳基C/C-SiC的(118±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C/c-sic复合材料 反应熔渗 碳组分 微结构 拉伸强度 烧蚀性能
下载PDF
C/C-SiC:W/Cu复合涂层的制备和性能
12
作者 张曦挚 崔红 +2 位作者 张嘉豪 胡杨 邓红兵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3-168,共6页
为了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改善W涂层的脆性,通过包覆法制备了W/Cu复合粉末,在C/C-SiC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了W涂层、W/Cu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W/Cu质量比(10∶0.5、10∶1、10∶1.5)对复合涂层的微观... 为了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改善W涂层的脆性,通过包覆法制备了W/Cu复合粉末,在C/C-SiC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了W涂层、W/Cu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W/Cu质量比(10∶0.5、10∶1、10∶1.5)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耐烧蚀、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W/Cu复合涂层会形成特殊的Cu/W/Cu/W交替结构,随着Cu的增加,涂层表面夹生W颗粒增多,W/Cu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降低,最高下降幅度为45%,但W涂层脆性得到明显改善,抗冲刷性能明显增强。在热流密度为4200 kW/m^(2)的氧乙炔火焰考核60 s的过程中,W/Cu复合涂层由于Cu的低熔点、高沸点的发汗特性,会吸收大量热量,从而有效降低涂层表面温度,延缓烧蚀,在W/Cu质量比为10∶1时,W/Cu复合涂层烧蚀中心面直径相较于W涂层缩小57.4%,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降低45.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 复合涂层 包覆法 大气等离子喷涂 C/c-si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下载PDF
SiO_(2)与ZrO_(2)组元对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合材料配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陈鑫 刘如铁 +3 位作者 林雪杨 陈洁 熊翔 廖宁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1期44-54,共11页
在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中分别添加SiO_(2)和ZrO_(2),研究SiO_(2)和ZrO_(2)对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合材料配副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两者影响机制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含SiO_(2)或ZrO_(2)的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 在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中分别添加SiO_(2)和ZrO_(2),研究SiO_(2)和ZrO_(2)对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合材料配副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两者影响机制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含SiO_(2)或ZrO_(2)的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合材料配副时,能在高制动速度下保持较高的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3758和0.3424,摩擦材料的磨损量较低,为1.44μm/次和0.95μm/次,配副材料几乎无磨损。SiO_(2)在制动过程中易脱落,形成磨粒,对摩擦材料与配副材料表面造成磨粒磨损,而ZrO_(2)在基体中保持完整,以硬质微凸体的形式对C/C-Si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产生犁削作用。SiO_(2)在高制动速度下破碎脱落后易嵌入C/C-SiC复合材料表面摩擦膜,有利于以Cu及Cu的化合物为主的磨屑在其周围积累,促进摩擦转移膜在C/C-Si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的形成,从而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C/c-sic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SiO_(2) ZrO_(2)
下载PDF
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
14
作者 丁思源 刘贵民 +2 位作者 刘振 许忠良 王德龙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0-3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碳纤维原丝数量对C/C-SiC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对不同碳纤维原丝数量(K)的2.5D碳纤维针刺预制体进行陶瓷基体致密化,得到2种C/C-SiC复合材料(3K-C/C-SiC和12K-C/C-SiC)。采用体积法和压汞... 为了研究不同碳纤维原丝数量对C/C-SiC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对不同碳纤维原丝数量(K)的2.5D碳纤维针刺预制体进行陶瓷基体致密化,得到2种C/C-SiC复合材料(3K-C/C-SiC和12K-C/C-SiC)。采用体积法和压汞仪测定了2种C/C-SiC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开孔孔隙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EDS)分析等表征手段对C/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纤维原丝数量对C/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采用两步CVI工艺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热解碳(PyC)和碳化硅(SiC)都能均匀沉积在2种碳纤维表面,3K,12K碳纤维2.5D针刺预制体增重分别约30%和25%,3K-C/C-SiC和12K-C/C-SiC复合材料的密度分别约为0.89,0.74 g/cm^(3),开孔孔隙率分别约为52.87%和56.53%,是由于3K碳纤维2.5D针刺预制体的纤维含量低,密度小,孔隙率大,沉积在纤维表面的PyC和SiC更多,同时SiC的密度大于C的密度,从而使得3K-C/C-SiC复合材料的密度较大,孔隙率较小。通过对2种C/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发现3K-C/C-SiC,12K-C/C-SiC复合材料中SiC含量分别约为27.2%和11.1%,C含量分别约为72.8%和88.9%,单根纤维束中PyC层厚度分别约为2.162,2.145μm,SiC层分别约为1.890,1.284μm;3K-C/C-SiC复合材料SiC含量更高、C含量较低,这是由于3K碳纤维2.5D针刺预制体的碳纤维含量较低,孔隙率较大,从而能使更多的PyC和SiC沉积在碳纤维表面。经抗冲击测试测得到3K-C/C-SiC和12K-C/C-SiC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分别约为25.624,14.310 kJ/m^(2),吸收功分别约为1.52 J和1.09 J。通过摆锤式冲击试验结果发现,3K-C/C-SiC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要优于12K-C/C-SiC复合材料,其优良的抗冲击性能主要是因为3K-C/C-SiC复合材料表面的SiC层更厚,使其断裂需要更多的断裂功,PyC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提高纤维的抗冲击性能,同时3K碳纤维预制体的韧性要优于12K碳纤维预制体,因此断裂3K-C/C-SiC中的纤维束需要更多的断裂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抗冲击性能
下载PDF
反应熔渗制备C_(f)/C-Zr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抗烧蚀性能
15
作者 杨良伟 陈昊然 +2 位作者 金鑫 刘伟 刘俊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_(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_(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构,C_(f)/C-Zr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323.2 MPa和46.6 GPa,表现为韧性断裂。采用氧乙炔实验进行抗烧蚀测试,在表面温度为1800~1900℃下,ZrC含量较多的C_(f)/C-ZrC-SiC复合材料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263 mg/s和2.367μm/s,ZrC含量较少的C_(f)/C-SiC-ZrC复合材料分别为2.056 mg/s和5.067μm/s,C_(f)/C-Zr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碳纤维预制体 反应熔渗 C_(f)/C-Zrc-sic 抗烧蚀性能 钉扎效应
下载PDF
CVI处理对浸渍裂解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贾林涛 王梦千 +3 位作者 郭小凤 朱界 李爱军 彭雨晴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7-1134,共8页
以2D叠层炭布为增强体,以掺加硅粉、炭粉和碳化硅粉3种无机粉体的糠酮树脂为前驱体,经浸渍、热压固化、炭化裂解和高温热处理过程制备出炭/炭-碳化硅(C/C-SiC)复合材料。采用多功能密度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 以2D叠层炭布为增强体,以掺加硅粉、炭粉和碳化硅粉3种无机粉体的糠酮树脂为前驱体,经浸渍、热压固化、炭化裂解和高温热处理过程制备出炭/炭-碳化硅(C/C-SiC)复合材料。采用多功能密度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力学万能试验机,研究了硅粉、炭粉和碳化硅粉的掺加量以及后续化学气相渗透(CVI)处理对C/C-SiC复合材料致密度、微观结构及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粉、炭粉和碳化硅粉掺加后所形成的碳化硅颗粒对复合材料起到颗粒弥散增强的作用。具体而言,粉体掺加量越多,C/C-SiC复合材料越致密,抗弯强度越大;在三点弯曲载荷作用下,C/C-SiC复合材料呈假塑性断裂模式,并且出现层间开裂现象。对C/C-SiC复合材料进行10 h CVI处理后发现,形成的热解炭可以作为炭纤维与树脂炭基体之间的界面,弥补了树脂炭的微孔,相比于未进行CVI处理的C/C-SiC复合材料,密度最大提高了4.98%,抗弯强度最大提高了3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酮树脂 C/c-sic复合材料 无机粉体 化学气相渗透 抗弯强度
下载PDF
CVI+RMI快速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17
作者 范永中 杨闯 陈贺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了研究C/C坯体热处理温度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摩擦性能的影响,以针刺碳毡为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C/C坯体,然后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制备C/C-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C坯体高温热处理未改变C/C-SiC复合材料的... 为了研究C/C坯体热处理温度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摩擦性能的影响,以针刺碳毡为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C/C坯体,然后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制备C/C-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C坯体高温热处理未改变C/C-SiC复合材料的相组成。C/C坯体热处理温度对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与1 800℃相比,C/C坯体经2 000℃和2 200℃热处理后,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面更易形成致密的润滑膜,摩擦系数逐渐增大;且随着制动次数的增加,摩擦系数变化幅度变小,刹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坯体 C/c-si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法 反应熔体浸透法 热处理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C/C-SiC刹车材料摩擦面出现沟槽的机理及其影响研究
18
作者 施伟伟 张艳萍 +2 位作者 任金伟 韩文静 张挺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98,共4页
对C/C-SiC刹车材料摩擦面沟槽的表观特征和物相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沟槽形成的原因、机理及其对刹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C-SiC刹车材料摩擦面出现大颗粒的硬质点时,会发生犁削磨耗或挤压剥落机制,产生明显的槽状沟槽或层状剥落... 对C/C-SiC刹车材料摩擦面沟槽的表观特征和物相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沟槽形成的原因、机理及其对刹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C-SiC刹车材料摩擦面出现大颗粒的硬质点时,会发生犁削磨耗或挤压剥落机制,产生明显的槽状沟槽或层状剥落沟槽;摩擦面有明显沟槽的C/C-SiC刹车材料刹车力矩整体高于摩擦面平整光滑无沟槽的C/C-SiC刹车材料刹车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摩擦面 沟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Si(100)衬底上n-3C-SiC/p-Si异质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国胜 孙艳玲 +5 位作者 王雷 赵万顺 罗木昌 李建平 曾一平 林兰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利用LPCVD方法在Si(100)衬底上获得了3C SiC外延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明3C SiC/p Si界面平整、光滑,无明显的坑洞形成。研究了以In和Al为接触电极的3C SiC/p Si异质结的I V,C V特性及I V特性的温度依赖关系,比较了In电极的3C Si... 利用LPCVD方法在Si(100)衬底上获得了3C SiC外延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明3C SiC/p Si界面平整、光滑,无明显的坑洞形成。研究了以In和Al为接触电极的3C SiC/p Si异质结的I V,C V特性及I V特性的温度依赖关系,比较了In电极的3C SiC/p Si异质结构和以SiGe作为缓冲层的3C SiC/SiGe/p Si异质结构的I V特性,实验发现引入SiGe缓冲层后,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由40V提高到70V以上。室温下Al电极3C SiC/p Si二极管的最大反向击穿电压接近100V,品质因子为1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衬底 Si(100)衬底 n-3c-sic/p-Si异质结 结构研究 3c-sic外延膜 碳化硅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探讨与展望
20
作者 周华杉 史耀君 +2 位作者 孙华 孙轶山 夏少华 《轨道交通材料》 2023年第4期8-11,共4页
C/C-SiC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成功应用于高温热结构件和制动摩擦材料领域。然而碳材料的高温氧化导致其性能急剧下降,直接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限制了C/C-SiC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C/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 C/C-SiC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成功应用于高温热结构件和制动摩擦材料领域。然而碳材料的高温氧化导致其性能急剧下降,直接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限制了C/C-SiC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C/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改性、基体改性和抗氧化涂层等3个方面,而抗氧化涂层是较为直接、经济的防护手段。文章分析和总结了C/C-SiC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类表面处理技术制备涂层的类型及应用领域,为C/C-SiC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涂层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