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斑麻蜥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屈艾 李宗芸 +4 位作者 郑益琼 高军 沈钟平 蒋光伟 王洪苏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30-33,共4页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带,另有4对具端粒C带。将丽斑麻蜥与其近缘种山地麻蜥的染色体核型相比较,前者有性染色体,后者则无性染色体,差别显著,这表明该种在核型上更进化一些。同时讨论了麻蜥属与草蜥属的某些种在进化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斑麻蜥(E·a·argus) 核型 c 进化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ree Species of Channa Based on ITS Sequence Analysis
2
作者 Shuren ZHU Qinglei MENG +1 位作者 Yongan ZHU Xirong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genetic variation of ribosomal ITS region sequences in Channa argus, C moculata and C. asiatica, and to in- vestigat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Charma species based ...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genetic variation of ribosomal ITS region sequences in Channa argus, C moculata and C. asiatica, and to in- vestigat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Charma species based on ITS sequences. [ Method] ITS sequences of three Channa speci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cloned and assembled to obtain the full length of ITS sequences. [ Result] The full length of ITS sequences of C. argus, C. maculata and C. asiatica was 902, 927, and 902/903 bp, respectively. ITS sequences of C. argus, C. maculata and C. asiatica exhibited higher G + C (72%) than A + T. Interspecific nucleotid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traspecific differences of these three Channa species. Thus, these remarkably differential ITS fragments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C. argus, C. maculata and C. asiatica.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y Neighbor-joining and Maximum Likehood methods showed that C. argus shared the lowest genetic distance with C. maculata and the highest genetic distance with C. asiatica. [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classification, i- 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f Channa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a argus c. maculata c. asiatica ITS sequence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卓孝磊 梁日深 +2 位作者 陈言峰 梁桂洪 邹记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75,79,共5页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上,杂交鳢都比亲本高,差异显著(P<0.05);在红细胞体积上,杂交鳢均比亲本小,差异显著(P<0.0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中都含有较少比例的DNA合成期(S期)细胞,但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channaargus♂×c.maculata♀) 乌鳢(channa argus) 斑鳢(channa maculata) 血液指标
下载PDF
乌鳢、斑鳢及其杂交F_1代肌肉营养成分和含肉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罗青 陈昆慈 +3 位作者 赵建 洪效友 朱新平 史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杂交鳢的经济性状和杂交优势,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乌斑鳢C.argus♀×C.maculata♂和斑乌鳢C.maculata♀×C.argus♂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杂交鳢的经济性状和杂交优势,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乌斑鳢C.argus♀×C.maculata♂和斑乌鳢C.maculata♀×C.argus♂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了其肌肉品质。结果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斑乌鳢平均含肉率分别为68.24%、71.34%、70.71%、70.18%;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粗蛋白质含量为20.6%~21.4%,粗灰分含量为1.2%~1.5%,水分含量为76.1%~76.7%,脂肪含量〈1.7%;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40%~49.65%,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35%~38.87%,其中乌斑鳢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研究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乌斑鳢蛋白质营养水平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相当,但其蛋白质氨基酸水平所体现的肌肉品质则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斑鳢 杂交种 肌肉 含肉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杂交鳢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冯晓宇 王宇希 +3 位作者 谢楠 郭水荣 刘新轶 姚桂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人工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在22℃以上,以25~28℃为宜。25~30℃水温条件下,分二次注射LHRH-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在32 h以内;采用自然受精,泡沫箱或网箱孵化,其平均催产率为93.3%,平均受精率为72.9%,孵化率为64.1%,孵化时间18~45 h;通过定时过筛、分级分养、适时驯食等技术培育20 d左右,鱼种全长可达3.3~3.8 cm,平均成活率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channa maculate ♀×c.argus♂)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桉树伞房属4个树种在广西的早期病害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东强 邓紫宇 +4 位作者 郑永邓 覃开锋 廖旺娇 李娟 陈健波 《桉树科技》 2017年第4期47-52,共6页
本文调查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的桉树伞房属4个树种23个种源209个家系在广西柳州试验点遭受桉树Quambalaria顶梢与白叶枯萎病病害情况。4个引进树种中斑皮桉和大叶斑皮桉受害最为严重,感染率分别达99.2%和97.9%;柠檬桉和斑皮柠檬桉总体抗... 本文调查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的桉树伞房属4个树种23个种源209个家系在广西柳州试验点遭受桉树Quambalaria顶梢与白叶枯萎病病害情况。4个引进树种中斑皮桉和大叶斑皮桉受害最为严重,感染率分别达99.2%和97.9%;柠檬桉和斑皮柠檬桉总体抗性表现较好,感病率为63.2%和72.4%。4个树种易感病的特性和适宜的降雨环境,是病害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对伞房属4个树种的下一步研究应注重于抗病种源、家系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房属 斑皮桉 大叶斑皮桉 柠檬桉 斑皮柠檬桉 Quambalaria顶梢与白叶枯萎病
下载PDF
斑鳢(♀)×乌鳢(♂)不同组合F_1代养殖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林 谢楠 +4 位作者 朱树人 李忠全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4,共4页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 m×2 m(长×宽)小水泥池和6 m×5.5 m(长×宽)大水泥池中,将它们的F1代鱼种通过荧光标记后混养在规格为3 m×3 m×1.4 m(长×宽×高)网箱中。对各组合F1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组合F1代的养殖效果最好,体重、体长增加量最大,分别为582.54 g和34.80 cm。且生长速度最快,平均起捕规格582.54 g和平均产量38.83(100 g/m2),均显著大于其余3个组合的F1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channa maculate)(♀)×乌鳢(c.argus)(♂) 组合 养殖性能
下载PDF
3种鳢属鱼类ITS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树人 孟庆磊 +1 位作者 朱永安 王锡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1期47-49,55,共4页
[目的]阐明乌鳢、斑鳢、月鳢核基因序列(ITS)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ITS序列研究鳢属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利用PCR扩增3种鳢的ITS,经克隆、拼接得到ITS全长后进行分析。[结果]乌鳢、斑鳢和月鳢ITS全序列长度为902、927、902或903 bp。3种鳢... [目的]阐明乌鳢、斑鳢、月鳢核基因序列(ITS)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ITS序列研究鳢属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利用PCR扩增3种鳢的ITS,经克隆、拼接得到ITS全长后进行分析。[结果]乌鳢、斑鳢和月鳢ITS全序列长度为902、927、902或903 bp。3种鳢ITS的G+C含量较高,约占72%。3种鳢之间核苷酸差异明显大于种内,明显的差异性ITS片段可以鉴别3种鳢。采用NJ和ML方法建立的进化树都表明乌鳢和斑鳢的遗传距离最近,而乌鳢和月鳢遗传距离最远。[结论]该研究为鳢属的分类鉴定、系统进化关系以及种间杂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斑鳢 月鳢 ITS序列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广西樟科植物新发现 被引量:1
9
作者 韦发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9-211,共3页
广西樟科植物新发现韦发南(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关键词新种;广西;樟科;卵果琼楠;小果厚壳桂;斑果厚壳桂NEWMATERIALFORLAURACEAEFROMGUANGXIWeiFanan(Guangxi... 广西樟科植物新发现韦发南(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关键词新种;广西;樟科;卵果琼楠;小果厚壳桂;斑果厚壳桂NEWMATERIALFORLAURACEAEFROMGUANGXIWeiFanan(GuangxiinstituteofBot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新种 广西
下载PDF
早期分级筛选对加州鲈和乌斑(乌鳢♀×斑鳢♂)生长、成活率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龙芳 梁旭方 +7 位作者 黄威 方刘 易提林 骆小年 李姣 余德光 谢骏 白俊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为了解早期分级筛选对加州鲈和乌斑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加州鲈(3.15±0.12 cm)和乌斑鱼苗(1.59±0.08 cm)3次分级培养,每次分级将试验鱼按规格大小分成3个密度培养7 d。结果发现,经过21 d的分级培养,两种鱼体质量和全长... 为了解早期分级筛选对加州鲈和乌斑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加州鲈(3.15±0.12 cm)和乌斑鱼苗(1.59±0.08 cm)3次分级培养,每次分级将试验鱼按规格大小分成3个密度培养7 d。结果发现,经过21 d的分级培养,两种鱼体质量和全长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乌斑成活率随着分级培养显著提高。加州鲈和乌斑的整齐度随分级显著提高,体长变异系数平均值却随分级下降,并且差异显著。经过分级培育,饲养水体中氨氮、总氮和亚硝酸水平显著升高,总磷指标也随分级升高,并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早期分级培养有助于提高加州鲈和乌斑鱼体规格齐整性,并让乌斑的成活率提高21.92%,但对加州鲈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乌斑 分级培养 存活率 水质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乌贼膏和酵母膏对生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萌 朱旺明 +5 位作者 汪福保 罗祖征 谭永刚 崔祥东 韦宏 杨献秀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7-31,共5页
在生鱼(Channa argus×C.maculata)商品饲料中分别添加1%、2%的乌贼膏,1%、2%的酵母膏及其混合物(1%乌贼膏+1%酵母膏),饲养初重为(73.91±1.44)g的生鱼8周。结果表明,饲喂不同饲料的生鱼增重率依次为:2%酵母膏组>(1%酵母膏+1... 在生鱼(Channa argus×C.maculata)商品饲料中分别添加1%、2%的乌贼膏,1%、2%的酵母膏及其混合物(1%乌贼膏+1%酵母膏),饲养初重为(73.91±1.44)g的生鱼8周。结果表明,饲喂不同饲料的生鱼增重率依次为:2%酵母膏组>(1%酵母膏+1%乌贼膏)组>1%酵母膏组>1%乌贼膏组>2%乌贼膏组>对照组,其中1%、2%酵母膏组及其混合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系数以2%酵母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乌贼膏组、2%乌贼膏组和混合组(P<0.05)。饲料中添加酵母膏使生鱼的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及肠长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脏体比和肠长比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乌贼膏或酵母膏对生鱼背肌的营养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和2%的酵母膏,生鱼肠道皱襞的密度和高度明显增加,几乎填满整个肠腔。饲料中添加1%和2%乌贼膏,生鱼的肠壁厚度增加,但肠道皱襞的密度减小,以2%乌贼膏组尤为明显。混合添加组的肠道组织结构特点与单独添加酵母膏组相似。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和2%的酵母膏及酵母膏和乌贼膏的混合物(1%+1%)能显著提高生鱼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状况,添加2%的酵母膏优势更明显。饲料中添加乌贼膏对生长性能的提高不如酵母膏明显,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生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状况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鱼(channa argus×c.maculata) 酵母膏 乌贼膏 生长 肠道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