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induced production of unreduced 2n pollen in Camellia oleifera
1
作者 Hongda Deng Xiaoyu Zhang +5 位作者 Song Sheng Yuxun Huang Ziqi Ye Tongyue Zhang Xing Liu Zhiqiang Han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79-896,共18页
Unreduced gametes through chromosome doubling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lant polyploidization.Our previous work confirmed that Camellia oleifera can produce natural 2n pollen,and it is possible to induce th... Unreduced gametes through chromosome doubling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lant polyploidization.Our previous work confirmed that Camellia oleifera can produce natural 2n pollen,and it is possible to induce the 2n pollen formation by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2n pollen induction technique and the mechanisms of high temperature-induced2n pollen formation in C.oleifera.We found that the optimal protocol for inducing 2n pollen via high temperature was to perform 45℃with4 h at the prophaseⅠstage of the pollen mother cells(PMCs).Meanwhile,high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yield and fertility of2n pollen.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meiosis,abnormal chromosome and cytological behaviour was discovered under high-temperature treatment,and we confirm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2n pollen is caused by abnormal cell plate.Based on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fifteen hub genes related to cell cycle control were identified.After male flower buds were exposed to heat shock,polygalacturonase gene(CoPGX3)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We inferred that high temperature causes the CoPGX3 gene to be overexpressed and that CoPGX3 is redistributed into the cytosol where it degrades cytoplasmic pectin,which leads to an abnormal cell plate.Furthermore,abnormal cytokinesi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dyads and triads,and PMCs divided to produce 2n pollen.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2n pollen induced by high temperature in a woody plant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ploidy breeding of C.oleif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oleifera pollen mother cells(PMCs) High temperature MEIOSIS 2n pollen CoPGX3
下载PDF
Surface pollen in the east of Qaidam Basin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Hui ZHAO Dongsheng +4 位作者 LU Xinmiao LI Yuecong XU Qinghai LI Shuangcheng OUYANG Hu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4期439-446,共8页
Pollen analysis of 23 surface samples in the east of Qaidam Basin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assemblag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vegetation and climate. In pollen assemblages, 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 Pollen analysis of 23 surface samples in the east of Qaidam Basin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assemblag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vegetation and climate. In pollen assemblages, 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are preponderant types in all the samples, and Ephedra, Gramineae and Compositae are common types. The results of DCA (Detrended Correspondanc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 different pollen assemblages indicate different vegetations, coincided with respective vegetation types. A/C (Artemisia/Chenopodiaceae) in the desert can indicate the aridity. Depending on the aridity, th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severe drought group, moderate drought group, slight drought group and tropophilous group. A/C value is less 0.2 in the severe drought group, 0.2-0.5 in the moderate drought group, 1.63 in the slight drought group and 5.72 slight-wetness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pollen Detrended Correlation Analysis A/C (Artemisia/Chenopodiaceae) values Qaidam Basin
下载PDF
油茶壳-蚕沙不同碳氮比堆肥的腐熟效果
3
作者 蒋越华 范稚莲 +5 位作者 时鹏涛 李鸿 吴凤 黄海连 杨丹亚 莫良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52-61,共10页
【目的】探明油茶壳-蚕沙不同碳氮比(C/N)堆肥的腐熟效果,为油茶壳和蚕沙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壳与蚕沙为堆肥原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比油茶壳-蚕沙堆肥处理(CK:纯油茶壳50 kg,C/N=100;T_(1):油茶壳50... 【目的】探明油茶壳-蚕沙不同碳氮比(C/N)堆肥的腐熟效果,为油茶壳和蚕沙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壳与蚕沙为堆肥原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比油茶壳-蚕沙堆肥处理(CK:纯油茶壳50 kg,C/N=100;T_(1):油茶壳50 kg,蚕沙45 kg,C/N=20;T_(2):油茶壳50 kg,蚕沙31 kg,C/N=25;T_(3):油茶壳50 kg,蚕沙23 kg,C/N=30;T_(4):油茶壳50 kg,蚕沙18 kg,C/N=35)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K比,不同C/N油茶壳-蚕沙处理pH呈中性或弱碱性,且最高温度和高温持续时间均较高,其中,C/N=20和C/N=25的油茶壳-蚕沙处理高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7 d和13 d,达《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168—2006)要求。不同C/N油茶壳-蚕沙处理的C/N、有机质、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随发酵进程而逐渐降低,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所增加,堆肥发酵结束时,C/N=20和C/N=25油茶壳-蚕沙处理的总养分含量较高,分别为5.10%和4.28%,符合《有机肥料》(NY/T 525—2021)要求;有机质、纤维素、木质素的降幅较大,分别降17.1百分点、11.2百分点、8.4百分点和15.8百分点、6.8百分点、6.3百分点;GI均稳定在70%以上,对植物毒性小。不同C/N油茶壳-蚕沙处理堆肥后的重金属(Pb、Cd、Cr、As、Hg)含量较堆肥前均有所提高,但均低于标准限量值。【结论】添加适量比例的蚕沙可有效促进油茶壳腐解,调节堆肥初始C/N在20~25有利于油茶壳-蚕沙堆肥的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蚕沙 碳氮比 堆肥 腐熟 有机质 纤维素 木质素
下载PDF
黔东低山丘陵区油茶主要栽培品种配置研究
4
作者 杨冰 李芳 +2 位作者 陈瑶 张明刚 王港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为了给油茶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10个黔东地区油茶主栽品种的花粉量、杂交座果率及种实性状,并对不同配置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花粉量最大的是‘黔玉2号’,最小的是‘湘林210号’,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 为了给油茶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10个黔东地区油茶主栽品种的花粉量、杂交座果率及种实性状,并对不同配置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花粉量最大的是‘黔玉2号’,最小的是‘湘林210号’,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系列的花粉量明显大于‘长林’系列等外地引进良种;(2)88个配置组合中有68个组合可育,座果率在60%以上的配置组合有19个,其中16个是不同系列的品种组合;(3)杂交座果率与单果质量、籽粒数、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与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呈极显著负相关;(4)以‘长林53号’为母本,贵州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系列为父本的配置组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粉量 品种配置 座果率 种实性状
下载PDF
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解剖特征 被引量:47
5
作者 高超 袁德义 +4 位作者 杨亚 王碧芳 刘冬明 邹锋 谭晓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8,共9页
【目的】比较研究油茶自交与异交授粉后花粉管在雌蕊中生长行为的差异,探明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类型及特征,进一步认识油茶生殖特性的同时丰富、完善其生殖生物学研究资料,为促进油茶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根据花粉管荧... 【目的】比较研究油茶自交与异交授粉后花粉管在雌蕊中生长行为的差异,探明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类型及特征,进一步认识油茶生殖特性的同时丰富、完善其生殖生物学研究资料,为促进油茶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根据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的试验原理并有针对性地结合油茶雌蕊的特点,综合运用荧光显微镜结合经过改良的荧光压片法、荧光切片法和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油茶雌蕊结构特征和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生长情况,运用扫描电镜重点观察油茶自交花粉管发生的不亲和反应特征,对油茶自交不亲和性进行解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油茶为开放型花柱,两边贴合的中空花柱道是花粉管生长通道,由一层特化的内表皮细胞构成,多根花柱在基部合生进而形成子房中的空心中轴胎座。自交与异交授粉后,花粉管在柱头、花柱中部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到达花柱基部时,自交花粉管生长减缓,大部分生长停滞,只有少数能够长入子房,但最终也在子房中停滞而未能达到胚珠。生长停滞的花粉管末端荧光异常明亮,并伴随出现膨大、分叉、卷曲、折叠、波浪状等形状,呈现出不亲和反应。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异常现象是由于花粉管壁局部加厚。自交花粉管的不亲和反应伴随花柱道内表皮细胞从花柱基部到子房的逐渐紧贴而出现。异交花粉管可顺利进入子房,经珠柄到达珠孔处转弯90°进入胚囊。【结论】通过解剖学结果可明确油茶为自交不亲和性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发生在花柱基部接近子房处,为合子前期不亲和类型。油茶自交花粉管生长受到抑制的生理、分子机制是今后研究的方向。针对生产中不同油茶品种间座果率不同的现象,探讨各品种间自交不亲和强度存在差异的机制也是研究的重点。油茶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发生在中空且花柱道相互贴合较为紧密的花柱基部接近子房处,而却未发生在花柱道间隙相对宽松的花柱中,这一现象是否普遍存在于中空型花柱的自交不亲和性植物中及这一特征是否为山茶属中其他自交不亲和性植物所共有还有待广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自交不亲和性 花粉管
下载PDF
油茶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4 位作者 王瑞 朱朝阳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2,共6页
用TTC法测定油茶花粉散粉后的活力变化及寿命,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测定了花粉萌发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油茶花粉活力在散粉8 h呈上升趋势,即散粉第1~2天保持较高活力,随后活力开始下降,花粉寿命为4~10 d... 用TTC法测定油茶花粉散粉后的活力变化及寿命,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测定了花粉萌发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油茶花粉活力在散粉8 h呈上升趋势,即散粉第1~2天保持较高活力,随后活力开始下降,花粉寿命为4~10 d,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第1~5天;油茶花粉萌发率是体现花粉活力的一个指标,结果略低于TTC法测定的花粉活力值,它是对TTC法测定花粉活力的补充和验证;油茶柱头可授性持续3~6 d,花苞在将开而未开时已具备一定可授性,开花第1~5天柱头可授性呈上升趋势,第5~10天可授性减弱至基本消失;与柱头可授性相比,花粉寿命相对长些,试验结果与所观测的单花开放寿命较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散粉 花粉活力 萌发率 柱头可授性
下载PDF
油茶花粉数量及4℃贮藏萌发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邹锋 谭晓风 +2 位作者 袁德义 谢鹏 袁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2-895,共4页
以长尾红山茶、溆浦大红花、扁果红山茶、石果红山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广宁红山茶、攸县油茶、厚叶红山茶的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花药内花粉数量、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及4℃贮藏下的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1)9种油茶单粒花药的... 以长尾红山茶、溆浦大红花、扁果红山茶、石果红山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广宁红山茶、攸县油茶、厚叶红山茶的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花药内花粉数量、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及4℃贮藏下的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1)9种油茶单粒花药的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168.89、1 711.11、2 648.89、1 191.11、1 555.56、5 128.89、2 560.00、2 595.55、1 751.11粒。(2)在最佳培养基中,9种油茶的萌发率分别为84.9%、99.0%、73.8%、75.3%、81.4%、94.4%、73.8%、72.0%、95.3%。(3)花粉生活力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攸县油茶、广宁红山茶、长尾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可以有效保存7 d;石果红山茶、厚叶红山茶、扁果红山茶可以有效保存14 d;长毛红山茶和溆浦大红花可以有效保存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粉数量 萌发率 生活力
下载PDF
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器特征及花粉萌发率 被引量:22
8
作者 廖婷 袁德义 +1 位作者 袁军 王耀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54,共4页
以怀化地区选育的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这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朵及花粉为试材,研究了油茶花的生物学特性、花粉数量和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566.7、2 000.0... 以怀化地区选育的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这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朵及花粉为试材,研究了油茶花的生物学特性、花粉数量和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566.7、2 000.0、4 450.0和2 350.0粒;怀06062和怀06175的花粉在5%蔗糖+0.01%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94.31%和87.71%;怀06018的花粉在10%蔗糖+0.01%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为90.22%;怀06122的花粉在10%蔗糖+0.005%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为4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油茶 花粉数量 花粉萌发率 培养基
下载PDF
普通油茶花粉形态及花粉管活体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春林 姚小华 +2 位作者 杨水平 任华东 曹永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6,252,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个普通油茶优良品系的花粉形态,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普通油茶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花粉管的生长状况,以探讨普通油茶在山茶科中系统发育的地位以及花粉管在授粉后的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油茶花粉形态...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个普通油茶优良品系的花粉形态,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普通油茶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花粉管的生长状况,以探讨普通油茶在山茶科中系统发育的地位以及花粉管在授粉后的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油茶花粉形态一般为椭球或近球形,大小中等,具三沟,外壁纹饰为脑纹或桔皮状,符合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在山茶科系统发育中为较原始的类群;杂交授粉后0.5h,花粉管开始萌发,8h花粉管生长端可达花柱中部,24h穿过花柱基部进入子房,约48h即可完成受精过程;花粉萌发试验表明活体授粉的花粉萌发及生长量显著高于离体培养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花粉形态 花粉管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离体萌发特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春林 杨水平 +3 位作者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林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最优;蔗糖浓度也能显著影响多数无性系,以10%最优;硼元素用量和琼脂用量仅对个别无性系有显著影响,分别以100 mg·kg-1和0.5%最优。结合多重比较,处理T9为试验优选组合;花粉管的生长从开始到停止略呈"慢—快—慢"的抛物线趋势;稍高的钙离子浓度显著抑制花粉萌发,低浓度锌、钼离子对花粉萌发略有促进,高浓度则效应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花粉离体 萌发特性
下载PDF
不同营养元素及配比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袁德义 王瑞 +3 位作者 袁军 廖婷 崔欣 蔡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4,共4页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N[CO(NH2)2]、P(KH2PO4)、K(KCl)、B(H3BO3)、Ca(CaCl2)、Mo(Na2Mo4)、Zn(ZnSO4)、Mg(MgCl2)等8种不同元素及其组合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CaCl2、Na2Mo4、...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N[CO(NH2)2]、P(KH2PO4)、K(KCl)、B(H3BO3)、Ca(CaCl2)、Mo(Na2Mo4)、Zn(ZnSO4)、Mg(MgCl2)等8种不同元素及其组合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CaCl2、Na2Mo4、ZnSO4、KCl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ZnSO4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CO(NH2)2、KH2PO4、H3BO3、MgCl2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种元素最适宜浓度:CO(NH2)2为0.10-0.15 g.L-1;KH2PO4为0.05-0.10 g.L-1;H3BO3为0.10 g.L-1;MgCl2为0.05 g.L-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元素配合使用极显著地提高花粉萌发率,其中以0.15 g.L-1CO(NH2)2+0.15 g.L-1H3BO3+0.05 g.L-1MgCl2+0.05 g.L-1KH2PO4处理的效果最好,其花粉萌发率为90.51%,比CK提高了4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营养元素 花粉 萌发率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赣无系列油茶花粉活力和萌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玉娟 何小三 +3 位作者 敖婉初 黄建建 左继林 龚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为克服油茶杂交育种的花期不遇,用TTC法对赣无系列等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活力进行简单快速测定,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赣无1、白皮中子、赣无16、赣无8、赣190)花粉活力的影响,以恒丰8号和闪光红山茶为试验材料,... 为克服油茶杂交育种的花期不遇,用TTC法对赣无系列等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活力进行简单快速测定,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赣无1、白皮中子、赣无16、赣无8、赣190)花粉活力的影响,以恒丰8号和闪光红山茶为试验材料,在-20℃真空冷冻条件下,附加干燥条件做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中,花粉活力最高的为赣70,达到93.16%;花粉活力在70%以上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共有18个,占所测总数的69.23%。在-20℃冷冻条件下,真空保存的花粉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萌发率,赣无1在110 d时的花粉萌发率为36.13%,赣190在50 d时的萌发率为27.43%。在272 d时,闪光红山茶和恒丰8号的花粉萌发率仍分别高达39.12%和44.00%。可见,-20℃冷冻真空保存为花粉长期贮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粉萌发率 花粉活力 贮藏
下载PDF
不同种源油茶良种花粉生活力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5 位作者 王瑞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罗健 唐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TTC法和琼脂培养基离体萌发法对来自湖南、江西、广西种源的油茶主栽良种进行了花粉生活力和萌发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油茶不同种源良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良种中的花粉生活力较高,花粉活力值范围在87.51%~66.... 采用TTC法和琼脂培养基离体萌发法对来自湖南、江西、广西种源的油茶主栽良种进行了花粉生活力和萌发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油茶不同种源良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良种中的花粉生活力较高,花粉活力值范围在87.51%~66.98%之间,花粉萌发力值范围在87.91%~70.47%之间,显示了良种的优良特性;(2)湖南种源油茶良种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0%蔗糖+0.015%硼酸,江西和广西种源的良种通过调整蔗糖和硼酸浓度可使花粉萌发达最佳。采用TTC法和琼脂培养基离体萌发法同时检测花粉生活力可以相互校验;(3)花粉生活力大小与品种内在遗传特性有关,也与立地和气候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良种 花粉 培养基 花粉生活力 萌发力
下载PDF
青海表土花粉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34
14
作者 魏海成 郑卓 +5 位作者 马海州 潘安定 黄康有 罗传秀 郑艳伟 王志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2-940,共9页
对青海地区63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样点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地区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灌丛草甸、温带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及高寒荒漠植被区均有相对独特的花粉组合特征。乔木类中桦呈超代表性,云杉、柏、杨属呈低代表... 对青海地区63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样点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地区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灌丛草甸、温带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及高寒荒漠植被区均有相对独特的花粉组合特征。乔木类中桦呈超代表性,云杉、柏、杨属呈低代表性;灌木、草本中白刺、沙拐枣、柽柳呈低代表性,蒿、藜、麻黄呈超代表性,蔷薇科金露梅、银露梅在自身为优势种的落叶灌丛群落中呈低代表性,在针阔叶林、灌丛草甸过渡带中呈适中代表性。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呈低代表性。A/C值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数据组显示A/C值中位数值由半干旱向干旱植被区逐次降低,如草甸和草原为4.14,高山灌丛为2.93,荒漠草原为1.22,荒漠灌丛为0.13,荒漠戈壁为0.05。可见,A/C值能很好地反映环境干湿程度,是环境干旱程度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表土花粉 A/C值 植被盖度 孢粉分析
下载PDF
油茶自交和异交过程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观察 被引量:29
15
作者 廖婷 袁德义 +1 位作者 彭邵锋 邹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4-37,共4页
以普通油茶‘华硕’为试材,运用荧光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其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在花柱上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均能在柱头上正常萌发,且花粉管均能生长到花柱基部,但生长速度不一样,异交的生长速度... 以普通油茶‘华硕’为试材,运用荧光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其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在花柱上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均能在柱头上正常萌发,且花粉管均能生长到花柱基部,但生长速度不一样,异交的生长速度略快于自交;自交授粉72 h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异交60 h到达花柱基部,自交192 h后花粉管到达胚囊;自交与异交授粉花粉管白天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自交 异交 花粉管 显微观察
下载PDF
攸县油茶F_2代4个优良单株花器特征观测及花粉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晖 袁德义 +2 位作者 高超 廖婷 唐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2-356,共5页
为开展油茶杂交育种和认识种间杂交后代的特性,以(攸县油茶×"湘林1号")×"茶陵166"的杂交后代4个优良单株为试材,研究了花器特征和花粉特性。结果表明:(1)4株油茶单花开放历时为17~18 d,花期均在2月下旬... 为开展油茶杂交育种和认识种间杂交后代的特性,以(攸县油茶×"湘林1号")×"茶陵166"的杂交后代4个优良单株为试材,研究了花器特征和花粉特性。结果表明:(1)4株油茶单花开放历时为17~18 d,花期均在2月下旬至四月中旬;攸杂034开花最早,花期最长,为55 d;攸杂032开花最晚,花期最短,仅为41 d。(2)攸杂032的雄蕊数和胚珠数最多,分别为62和19;攸杂034的花丝和花柱最长,分别为8.67 mm和3.71mm。(3)4株油茶的单花药花粉数量平均值分别为9 250、7 050、5 950、8 300粒;P/O值分别为27 171.9、23005.3、20 400.0、29 568.8,均属于专性异交型。(4)花粉在不同温度贮藏下,生活力差异较大,并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生活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室温贮藏的花粉生活力下降趋势尤为明显,11 d后大部分花粉已丧失生活力;-20℃贮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器特征 花粉特性 花粉生活力
下载PDF
新疆地区表土孢粉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罗传秀 郑卓 +3 位作者 潘安定 安放舟 Celia BEAUDOUIN 黄康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6-543,共8页
对中国新疆地区218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孢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温带山地针叶林、高寒草甸及盐生草甸、温带草原、荒漠以及荒漠-沙漠过渡带均具有相对特殊的孢粉组合,新疆南北向样带的孢粉图式揭示出表土孢粉从北到南随地... 对中国新疆地区218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孢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温带山地针叶林、高寒草甸及盐生草甸、温带草原、荒漠以及荒漠-沙漠过渡带均具有相对特殊的孢粉组合,新疆南北向样带的孢粉图式揭示出表土孢粉从北到南随地形、纬度和植被的改变而发生的空间变化。针叶林区表土孢粉浓度平均值为22 602粒/g、草原为3 834粒/g、荒漠为1 762粒/g、沙漠为0-10粒/g。但在同一植被类型中,特别是在草原和荒漠中,孢粉浓度与植被盖度之间并不呈现线性相关关系。根据大空间尺度样品的A/C(蒿Artemisia/藜Chenopodiaceae)值的中位数统计,草原为1.264、荒漠为0.565、沙漠为0.243。Ep/C(麻黄Ephedra/藜Chenopodiaceae)比值的中位数在荒漠为0.098、草原为0.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生植被 表土孢粉水平分布 孢粉浓度 A/C比值 新疆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和泡水时间处理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鑫州 李洁荣 邓荫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5865-15866,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方法]油茶品种为望漠油茶和岑溪软枝油茶。共设不同泡水时间和培养基处理。其中,泡水时间分别为0、10、20、30 m in,培养基分别为5%蔗糖+100 mg/L硼酸+3%琼脂、...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方法]油茶品种为望漠油茶和岑溪软枝油茶。共设不同泡水时间和培养基处理。其中,泡水时间分别为0、10、20、30 m in,培养基分别为5%蔗糖+100 mg/L硼酸+3%琼脂、10%蔗糖+100mg/L硼酸+3%琼脂和20%蔗糖+100 mg/L硼酸+3%琼脂。[结果]在不泡水的情况下,望漠油茶花粉萌发最佳培养基是5%蔗糖+100 mg/L硼酸+3%琼脂,其花粉的萌发率为80.4%;岑溪软枝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是10%蔗糖+100 mg/L硼酸+3%琼脂,其花粉的萌发率为88.5%。在采用相同培养基时,对油茶花粉泡水10~30 m in,花粉的平均萌发率仅为6.3%,最高萌发率为17.9%。[结论]该研究说明泡水对油茶花粉的生命力有极大损害。因此,在油茶人工辅助授粉中不宜采用水粉喷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花粉 培养基 泡水 萌发率
下载PDF
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测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5 位作者 蒋丽娟 刘志玲 彭邵锋 王瑞 马力 杨小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1,90,共6页
应用扫描电镜对10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10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外部形态相近,为长球形,具3(拟)孔沟,花粉外壁纹饰分为皱波状、穴网状、脑纹状3种,存在差异。花粉的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不同无... 应用扫描电镜对10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10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外部形态相近,为长球形,具3(拟)孔沟,花粉外壁纹饰分为皱波状、穴网状、脑纹状3种,存在差异。花粉的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不同无性系各具特征,可作为区别、鉴定品种的形态学指标之一;(2)本试验观测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的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与山茶属红山茶组某些种的花粉较相似,表明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山茶属短柱茶组植物花粉形态相差较远;(3)油茶优良无性系存在花粉败育,不同无性系之间败育花粉数量存在差异。败育花粉粒形状干瘪,外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微形态学
下载PDF
维生素C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谭晓风 袁德义 +1 位作者 袁军 廖婷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1-944,共4页
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Huashuo’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维生素C(AsA)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As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Huashuo’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维生素C(AsA)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As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赤霉素(GA3)对油茶花粉萌发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单因素处理AsA质量浓度为20mg·L-1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高(65.86%),比对照提高了23.80%;GA3质量浓度为10mg·L-1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74.22%;NAA和2,4-D处理花粉萌发率在质量浓度为1.0mg·L-1时最高,分别达到61.33%和60.09%,IAA在质量浓度为5.0mg·L-1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大(71.52%);适宜质量浓度的IAA,GA3和AsA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油茶花粉萌发率。根据适宜质量浓度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发现以5.0mg·L-1IAA+5.0mg·L-1GA3+20.0mg·L-1AsA最优,油茶花粉萌发率达到8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油茶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花粉 萌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