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nkgol C17:1 inhibits tumor growth by blunting the EGF-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1
1
作者 Yueying Li Jun Liu +3 位作者 Xiaoming Yang Yan Dong Yali Liu Min Chen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2-239,共8页
Ginkgol C17:1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apoptosis and migration of cancer cells,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elucidated.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whether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Ginkgol C17:1 were a... Ginkgol C17:1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apoptosis and migration of cancer cells,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elucidated.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whether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Ginkgol C17:1 were associated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and PI3K/Akt signal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GF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GFR,PI3 K,Akt,mTOR and NF-κB,and also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HepG2 cells.Ginkgol C17:1 dose-dependently inhibited EGF-induced phosphorylation/activation of all the key components including EGFR,PI3 K,Akt,mTOR and NF-kB,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either of proliferation or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HepG2 cells.Notably,treatment with Ginkgol C17:1 in mice suppressed the growth of tumor mass in vivo,and expression of EGFR in the tumor tissu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inkgol C17:1 is a potent tumor inhibiting compound that acts on EGF-induce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s,and may represent a clinically interesting candidate for cance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kgol c17:1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PI3K/Akt HEPG2
下载PDF
银杏酸C17:1衍生物增效达托霉素抗粪肠球菌的发现与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璐 翟贯星 +3 位作者 王金鑫 金慧子 李慧梁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910-914,共5页
目的发现有抗菌活性或是增效活性的银杏酸C17:1衍生物。方法以银杏酸C17:1为底物,利用一些基团取代苯环上的羧基从而获得银杏酸C17:1衍生物,棋盘法设计试验,测定银杏酸C17:1及其衍生物联合抗生素的增效作用,通过测定Zeta电位、ROS、NPN... 目的发现有抗菌活性或是增效活性的银杏酸C17:1衍生物。方法以银杏酸C17:1为底物,利用一些基团取代苯环上的羧基从而获得银杏酸C17:1衍生物,棋盘法设计试验,测定银杏酸C17:1及其衍生物联合抗生素的增效作用,通过测定Zeta电位、ROS、NPN吸收来探究增效机制。结果银杏酸C17:1衍生物Ⅱ与达托霉素联合抗粪肠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s)为0.125~0.25,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不仅能产生较高的活性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结论银杏酸衍生物Ⅱ对达托霉素体外抗耐药株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能和ROS的激增以及膜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酸c17:1衍生物 抗菌增效 粪肠球菌 达托霉素
下载PDF
检测生物样品中SphK1活性的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兰天 吴腾 +4 位作者 常秀亭 勾红菊 吴平香 黄河清 王丽京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6期404-408,共5页
目的建立并确证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测定生物样品中SphK1活性的液质联用(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17-Sph作为底物,通过测定产物C17-S1P的生成量来评价SphK1的活性进行体外酶促反应。终止反应后,生物样品经液-液萃取,真空干燥,复... 目的建立并确证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测定生物样品中SphK1活性的液质联用(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17-Sph作为底物,通过测定产物C17-S1P的生成量来评价SphK1的活性进行体外酶促反应。终止反应后,生物样品经液-液萃取,真空干燥,复溶,进行LC-MS/MS分析。通过测定产物C17-S1P的生成量来评价SphK1的活性。结果 C17-S1P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 ng mL-1,相关系数r2>0.998,最低检测限(LLOQ)为10 ng mL-1。HEK293细胞转染了野生型SphK(SphKWT)后,SphK1活性显著增加。相反HEK293细胞转染了突变型SphK(SphKG82D)后,SphK1活性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该方法能够灵敏快速地测量SphK1活性,为研究SphK1信号通路及其相应靶标药物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c17-鞘氨醇 c17-1-磷酸鞘氨醇 1-磷酸鞘氨醇 液质联用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抑制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作者 戚海燕 闫干干 +4 位作者 闫浩浩 刘志成 刘晓丽 刘晓平 陈云雨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4-80,共7页
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PLpro)为靶点,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建立用来筛选PLpro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HTS)模型。方法: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质粒构建、原核表达、分离纯化,获得高活性PLpro(以FRET检测PLpro... 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PLpro)为靶点,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建立用来筛选PLpro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HTS)模型。方法: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质粒构建、原核表达、分离纯化,获得高活性PLpro(以FRET检测PLpro生物活性),用的底物为两端被荧光基团Edans与淬灭基团Dabcyl修饰的多肽。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并评价PLpro抑制剂FRET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苗头化合物。结果: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分离出PLpro,其比活力>3000 U/mg。经过优化实验,确定模型筛选条件:设定HEPES缓冲液(pH 7.0)中NaCl浓度为50 mmol/L,孵育温度为25℃,孵育时间为30 min,PLpro浓度为18μmol/L,底物浓度为2μmol/L。测得Z′因子值为0.74,说明所建模型可用于高通量筛选。通过对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发现十七烷一烯银杏酸(GA17∶1)对PLpro具有混合型抑制作用且IC50值为15.5μmol/L。结论:成功建立PLpro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初步确定GA17∶1是一种新型抗PLpro的苗头化合物,该筛选方法对于快速筛选新型冠状病毒PLpro的靶向抑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木瓜样蛋白酶抑制剂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 高通量筛选 十七烷一烯银杏酸
下载PDF
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总银杏酸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健 李丽敏 +3 位作者 胡青 诸艳蓉 毛秀红 季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18-821,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总银杏酸的方法。方法:采用HLB固相萃取净化制剂,Waters Cortecs T3色谱柱(50 mm×2. 1 mm,2. 7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90∶10)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总银杏酸的方法。方法:采用HLB固相萃取净化制剂,Waters Cortecs T3色谱柱(50 mm×2. 1 mm,2. 7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90∶10)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化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检测。结果:银杏酸C13:0、C15:1、C17:1在0~50 ng/mL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 3%~115. 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3%~3. 4%;检出限分别为0. 03、0. 06、0. 04 mg/kg。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注射剂 银杏酸c13:0 银杏酸c15:1 银杏酸c17:1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多重反应监测 固相萃取
下载PDF
银杏叶中银杏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荞薇 谢媛媛 +2 位作者 王义明 梁琼麟 罗国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建立银杏叶药材中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氢化白果酸(C15∶0)和十七烷一烯银杏酸(C17∶1)等5种银杏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mm×250... 目的建立银杏叶药材中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氢化白果酸(C15∶0)和十七烷一烯银杏酸(C17∶1)等5种银杏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310 nm,柱温为30℃。结果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和十七烷一烯银杏酸(C17∶1)质量浓度分别在1.47~29.40、6.05~121.00、8.00~160.00μg·m 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9和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RSD=2.57%,n=9)、100.1%(RSD=2.36%,n=9)、97.4%(RSD=2.99%,n=9),建立了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氢化白果酸(C15∶0)相对定量分析方法。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银杏叶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银杏叶药材中5种银杏酚酸类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白果新酸(c13∶0) 白果酸(c15∶1) 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 氢化白果酸(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