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FOXC2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红梅 文彩玲 +1 位作者 吉艳梅 高湘玲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C2(FOXC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内异症病人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内异症病人血清中FOXC2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对内异症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叉头框C2(FOXC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内异症病人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内异症病人血清中FOXC2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对内异症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分别检测80例内异症病人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及血清中FOXC2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子宫内膜6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育龄期健康女性血清样本80例作为血清对照组。结果内异症病人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FOXC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F=22.69,Hc=118.737,P<0.01)。内异症病人血清FOXC2水平显著高于血清对照组(t=4.003,P<0.01)。结论 FOXC2与内异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内异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叉头框c2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面向融合运行的飞行员在环建模技术综述
2
作者 魏麟 杨济睿 +3 位作者 李秀易 肖越 郑远 李诚龙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8-227,共20页
研究了面向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运行环境的飞行员模型,基于有人机舱内驾驶和无人机远程遥控驾驶2种操纵类型,介绍了飞行员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模型特点,通过仿真软件研究了有人机与无人机飞行员在环的响应特性,讨论了通信延迟环节对... 研究了面向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运行环境的飞行员模型,基于有人机舱内驾驶和无人机远程遥控驾驶2种操纵类型,介绍了飞行员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模型特点,通过仿真软件研究了有人机与无人机飞行员在环的响应特性,讨论了通信延迟环节对于无人机驾驶回路的影响,总结了各类飞行员模型在不同任务场景下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研究结果表明:面向融合运行环境的飞行员建模瓶颈主要体现在有人机与无人机飞行员所处的操纵回路异构、无人机飞行员缺乏临场情景意识和无人机系统指挥与控制链路(C2链路)存在不确定性延迟等方面;有人机飞行员建模总体上是根据控制理论方法描述人体结构和飞行员的操纵特性,且人工智能方法的发展使得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飞行员模型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飞行员的操纵特性;无人机飞行员由于处于不同的操纵回路位置,远程遥控驾驶通过C2链路实现无人机状态感知和操纵指令上行,因此,无人机飞行员模型建模更趋向于人在环路的表达,需根据应用场景设计相匹配的飞行员模型,才可更真实地反映飞行员在特定场景下的控制与决策行为特性;面向未来的融合运行环境,构建人在环路模型应重点考虑如何描述无人机远程飞行员因临场情景意识缺乏导致的决策差异,如何更好地拟合人机系统操纵特性,以及如何构建具有高效、可靠、低延迟C2链路的飞行员模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控制 融合运行 有人机 无人机 飞行员模型 飞行员在环 指挥与控制链路
原文传递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大鼠药动学研究
3
作者 吴雅丽 李洪义 +4 位作者 潘德桐 胡晓丞 申文晋 蔡永明 司端运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2M-118)在大鼠体内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单次iv低、中和高剂量(1、2和4 mg/kg)2M-118,高剂量组大鼠于单次给药后,继续每天给药1次,...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2M-118)在大鼠体内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单次iv低、中和高剂量(1、2和4 mg/kg)2M-118,高剂量组大鼠于单次给药后,继续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8次。于给药前(0 h),首次及末次给药后5、10、20、30、45 min和1.0、1.5、2.0、4.0、6.0、8.0 h采集眼静脉丛全血约0.5 mL,制备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药物浓度,采用DAS 3.2.8药动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单次iv 2M-118后,在1~4 mg/kg剂量内,峰浓度(Cmax)、初始浓度(C0)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与剂量呈正相关;消除相半衰期(t1/2Z)随剂量递增明显延后,平均t1/2z分别为0.24、0.60和1.18 h;表观分布容积(Vz)随剂量递增而增大;各剂量组的清除率(CLz)较为一致。与同剂量(4 mg/kg)单次给药相比,大鼠多次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基本保持一致,体内药物无蓄积倾向。结论大鼠单次iv 2M-118后,在1~4 mg/kg剂量内,体内暴露量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清除可能呈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单次与多次iv给予相同剂量2M-118后,药动学行为特征基本一致,无明显药物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2M-118) 药动学 大鼠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药物蓄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