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喀斯特漏斗坡地土壤有机碳特征、风化侵蚀及稀土元素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晓静
张涛
+4 位作者
张晓娟
温月花
熊凯
李亚翠
季宏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喀斯特漏斗坡地2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部分物理化学属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δ^13C值、几种土壤化学风化指标及稀土元素参数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的动态变化...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喀斯特漏斗坡地2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部分物理化学属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δ^13C值、几种土壤化学风化指标及稀土元素参数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土壤δ^13C值反演了C3/C4植被的变化历史。结果显示,山腰和山脚2个土壤剖面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别为4.17%~8.91%和2.37%~6.33%,山腰含量较高;δ^13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9‰^-15.6‰和.22.1‰^-17.0‰,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利用土壤δ^13C值反演C3/C4植被的变化历史,2个剖面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Na/K比值与ICIA的变化特征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分别为0.67和0.98,表明该类红土中Na/K比值不仅能代表风化强度,且可能与侵蚀大小有关;常用的土壤风化发育指标表现为很好的协同作用,显示剖面土壤的形成是由基岩化学风化而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之后显示Ce异常,Eu负异常,2个剖面δC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2个剖面经历了相似的风化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
土壤有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c
3/
c
4植物
相对
丰度
风化侵蚀
稀土元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饶志国
郭文康
+1 位作者
薛骞
陈发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9-827,共9页
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决定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能否应用于重建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如若黄土地层当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粉尘携带而来,而非当地植被,显然其δ13Corg.不是一个局地植被过去C...
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决定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能否应用于重建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如若黄土地层当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粉尘携带而来,而非当地植被,显然其δ13Corg.不是一个局地植被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古气候变化的良好指示器.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六盘山以西)新获得和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尝试对该地区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该地区黄土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当地植被,由粉尘携带而来的有机质贡献量不超过8%,所造成的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幅度不超过1.7‰.这些结果说明该地区的黄土地层有机质δ13Corg.是可以用来重建过去C3/C4植物相对丰度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为了更精确的重建,后续的工作应当更多考虑粉尘搬运过程当中的有机质输入以及粉尘沉积之后的微生物活动的可能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
有机碳同位素(δ1
3
c
org.)
粉尘
当地植被
c3/c4相对丰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喀斯特漏斗坡地土壤有机碳特征、风化侵蚀及稀土元素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晓静
张涛
张晓娟
温月花
熊凯
李亚翠
季宏兵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圈生态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3122,4107309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956702)
文摘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喀斯特漏斗坡地2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部分物理化学属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δ^13C值、几种土壤化学风化指标及稀土元素参数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土壤δ^13C值反演了C3/C4植被的变化历史。结果显示,山腰和山脚2个土壤剖面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别为4.17%~8.91%和2.37%~6.33%,山腰含量较高;δ^13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9‰^-15.6‰和.22.1‰^-17.0‰,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利用土壤δ^13C值反演C3/C4植被的变化历史,2个剖面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Na/K比值与ICIA的变化特征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分别为0.67和0.98,表明该类红土中Na/K比值不仅能代表风化强度,且可能与侵蚀大小有关;常用的土壤风化发育指标表现为很好的协同作用,显示剖面土壤的形成是由基岩化学风化而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之后显示Ce异常,Eu负异常,2个剖面δC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2个剖面经历了相似的风化迁移过程。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
土壤有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c
3/
c
4植物
相对
丰度
风化侵蚀
稀土元素
Keywords
the southwest karst
soil organi
c
c
arbon
stable
c
arbon isotope
relative abundan
c
e of
c
3/
c
4
plants
weathering erosion
REE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饶志国
郭文康
薛骞
陈发虎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9-82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181和41171091)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113057A)共同资助
文摘
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决定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能否应用于重建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如若黄土地层当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粉尘携带而来,而非当地植被,显然其δ13Corg.不是一个局地植被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古气候变化的良好指示器.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六盘山以西)新获得和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尝试对该地区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该地区黄土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当地植被,由粉尘携带而来的有机质贡献量不超过8%,所造成的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幅度不超过1.7‰.这些结果说明该地区的黄土地层有机质δ13Corg.是可以用来重建过去C3/C4植物相对丰度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为了更精确的重建,后续的工作应当更多考虑粉尘搬运过程当中的有机质输入以及粉尘沉积之后的微生物活动的可能潜在影响.
关键词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
有机碳同位素(δ1
3
c
org.)
粉尘
当地植被
c3/c4相对丰度
Keywords
western
c
hinese Loess Plateau, organi
c
c
arbon isotopes, dust, lo
c
al biomass,
c
3/
c
4
relative abundan
c
e
分类号
P941.7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59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喀斯特漏斗坡地土壤有机碳特征、风化侵蚀及稀土元素分析
冯晓静
张涛
张晓娟
温月花
熊凯
李亚翠
季宏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分析*
饶志国
郭文康
薛骞
陈发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