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oil Drought on C4 Photosynthetic Enzyme Activities of Flag Leaf and Ear in Wheat 被引量:1
1
作者 WEIAi-li WANGZhi-min +1 位作者 ZHAIZhi-xi CONGYuan-sh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3-417,共5页
The activities of RuBPC and C4 photosynthetic enzymes in ear and flag leaf blade were examined in whe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otosynthesis of ear was less sensitive to soil drought than that of flag leaf, and dec... The activities of RuBPC and C4 photosynthetic enzymes in ear and flag leaf blade were examined in whe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otosynthesis of ear was less sensitive to soil drought than that of flag leaf, and decrease of CO2 assimilation in flag leaf blade with water stress was more than that in ear. Compared with flag leaf, ear organs (awn, glume and lemma) had higher C4 enzyme activities and lower RuBPC activity. Under moderate water-stress, the increase of C4 enzyme activities was induced, and the increase was higher in ear than in flag leaf. Under severe water-stress, relatively higher C4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till maintained in ear, rather than that in flag leaf. It suggests that high activities of C4 enzymes in ear may contribute to its high tolerance of photosynthesis to water-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drought WHEAT EAR c4 pathway Enzyme activity
下载PDF
喀斯特11种典型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
2
作者 巢林 欧梦菲 +8 位作者 陈健 卢卫福 马琳 李忠国 黄柏华 明安刚 张建兵 胡宝清 刘艳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97-3407,共11页
旨在探究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为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提供数据支持。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大青山石山树木园11种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的优良石山树种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究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为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提供数据支持。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大青山石山树木园11种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的优良石山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3C自然丰度法区分凋落叶和土壤来源CO_(2)并量化土壤激发效应,比较不同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激发效应的差异,探讨凋落物分解及其激发效应与凋落物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11个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在碳相关化学性质(水溶性碳、半纤维素和单宁含量等)、养分含量(磷和镁含量等)及化学计量特征(碳磷比和氮磷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程度变异。(2)不同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诱导的土壤激发效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在整个培养实验期间,11个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平均分解了35.3%,其中海南椴分解最快,达到50%,而青冈栎分解最慢,仅分解16.5%。(3)总体上看,凋落叶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5.1 mg C kg^(-1)土壤d^(-1))是对照土壤呼吸速率(2.3 mg C kg^(-1)土壤d^(-1))的2.2倍,凋落叶添加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平均达到37.6%;其中海南椴、割舌树和任豆凋落叶输入则抑制土壤有机碳分解(抑制程度分别为-13.2%、-6.9%和-22.5%),产生负激发效应。(4)凋落叶分解与非结构性碳(r=0.63,P=0.04)和水溶性碳(r=0.91,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r=0.64,P=0.03)、纤维素(r=0.62,P=0.04)和锰含量(r=-0.63,P=0.04)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碳、钾和钙含量相结合可以解释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变异的98%;然而,凋落叶性状与土壤激发效应强度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归还角度考虑,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树种可以选择光皮梾木、海南椴、顶果木和降香黄檀等凋落叶分解较快的树种,以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植被恢复;另一方面,从土壤碳固持角度来看,海南椴、任豆和割舌树等凋落叶输入会抑制土壤有机碳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退化生态系统土壤碳封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自然丰度 c4土壤 凋落物性状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排放激发效应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C4.5算法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贾晨光 陈桂芬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7期149-153,共5页
权重确定是管理决策问题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最常见的属性权重通常依赖于专家的经验知识而确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运用粗糙集理论的相对正域概念,通过调整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所占的比例进行权重分配分析,并结合C4.5算法对农安县土壤... 权重确定是管理决策问题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最常见的属性权重通常依赖于专家的经验知识而确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运用粗糙集理论的相对正域概念,通过调整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所占的比例进行权重分配分析,并结合C4.5算法对农安县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可视化图形对比形式得出引入粗糙集权重的C4.5算法分类效果较C4.5算法更明显;(2)有分类结果可知:经过连续多年的精准施肥,农安县耕地中高肥力土壤逐渐上升,土壤肥力呈均匀分布。这一结果与农安县当地肥力情况较符,说明基于粗糙集的C4.5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权重分配分析 粗糙集c4.5算法 土壤肥力分级 精准施肥
下载PDF
自由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红亮 朱建国 +2 位作者 谢祖彬 刘钢 曾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7-1224,共8页
采用FACE田间试验,对高CO2浓度影响稻田CH4排放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利用δ13C技术初步分析了土壤CH4的排放来源。结果显示,植株和土壤的CH4排放速率在高CO2浓度处理大于对照18%以上,其增加幅度为土壤大于植物,CH4排放速率可能受田间... 采用FACE田间试验,对高CO2浓度影响稻田CH4排放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利用δ13C技术初步分析了土壤CH4的排放来源。结果显示,植株和土壤的CH4排放速率在高CO2浓度处理大于对照18%以上,其增加幅度为土壤大于植物,CH4排放速率可能受田间水分条件影响较大。与对照比较,高CO2浓度条件下植物和土壤部分CH4累积排放总量增加,且变化幅度随生长期而降低,前期(54d)常规氮处理(NN)高于低氮处理(LN),后期LN高于NN;但是行间裸土CH4累积排放总量在前期(54d)增加和之后降低的幅度均为NN高于LN。土壤排放CH4δ13C值从移栽到第102d,高CO2浓度处理LN和NN水平下土壤对照(CK)仅分别升高9.0%和8.3%,种水稻则降低8.8%和8.1%;但是在对照CO2浓度条件下土壤对照降低17.2%和112.5%(P=0.047),种水稻降低40.3%和105.9%(P=0.023),表明高CO2浓度下有更多C4来源的碳释放,对照CO2浓度条件下有更多C3来源的碳释放。水稻不同生长期与土壤对照比较,种水稻土壤排放CH4δ13C值降低的幅度总和在高CO2浓度条件LN和NN水平下分别为114.8%和72.7%,对照CO2浓度条件下分别为41.9%和72.8%,表明在种有植物的情况下更多当季的碳分解释放,LN水平下高CO2浓度促进来源于当季碳的CH4排放,NN水平下没有发现CO2浓度的影响,可能与作物生物量和它的间接产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O2浓度 CH4排放 N水平 c4土壤 13C
下载PDF
模拟CCS技术CO_2泄漏对C_3、C_4作物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聂莉娟 马俊杰 +2 位作者 赵雪峰 乔林伟 齐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0-205,共6页
为确定CCS技术中封存的CO2是否发生泄露及估算泄漏量,分别选取绿豆、荞麦(C3作物)和高粱、玉米(C4作物)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室CO2人工气候箱中盆栽实验的方法,模拟CCS技术中CO2泄露情况。通过测定土壤pH、无机离子(K+、Na+、Ca... 为确定CCS技术中封存的CO2是否发生泄露及估算泄漏量,分别选取绿豆、荞麦(C3作物)和高粱、玉米(C4作物)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室CO2人工气候箱中盆栽实验的方法,模拟CCS技术中CO2泄露情况。通过测定土壤pH、无机离子(K+、Na+、Ca2+、Mg2+、Cl-、HCO3-、SO42-)及肥力指标(TN、AHN、TP、AP、AK、OM、CEC),研究不同高浓度CO2对C3和C4作物土壤化学性质及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浓度CO2对C3、C4作物土壤pH的影响不显著,pH变化值仅在(-0.03)~0.06之间;(2)同种类型作物土壤离子浓度变化的整体趋势基本相同:CO2浓度相对较低时,土壤离子含量降低;CO2浓度升高时,土壤离子含量增加。对相同离子而言,C3作物土壤中离子含量变化幅度比C4作物大;(3)高浓度CO2对C3、C4作物土壤AHN、AK、AP、CEC指标的影响情况相异,但对TN、TP、OM含量的影响情况相同。可通过监测作物土壤中离子及肥力指标的含量变化,判断CCS项目中CO2是否发生泄露及估算泄漏量,减轻CO2泄漏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 CO2 土壤肥力 无机离子 C3和c4作物
下载PDF
影响C_4草本植物C/N比值变化的因素与土壤有机C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朴河春 朱建明 +1 位作者 余登利 冉景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1-629,共9页
文章对采自贵州从低海拔的东部到高海拔的西部且大致平行的石灰岩和砂岩两地带均生长的3种C4草本植物,即巴茅(Miscanthus floridul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以及相对应的土壤表层样品,进行了营养... 文章对采自贵州从低海拔的东部到高海拔的西部且大致平行的石灰岩和砂岩两地带均生长的3种C4草本植物,即巴茅(Miscanthus floridul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以及相对应的土壤表层样品,进行了营养元素和C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营养元素含量随着海拔的不同而出现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尤其是Ca和N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对植物的N含量、C/N比值和δ13C值的影响,以了解植物的C/N比值(指示植物残留物质量的一种标志)与土壤有机C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N含量和δ13C值具有随海拔的上升而显著增大趋势,而植物的C/N比值在砂岩地区虽有减小的趋势,在石灰岩地带则没有。对所研究的C4草本植物来说,在土壤pH值为5.8的中性条件下显示出Ca的最大吸收,因此,Ca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协变模式在两种土壤类型中表现出相反的倾向,并存在土壤交换性Ca的边界浓度:当土壤可交换性Ca的含量为2.24 mg/g,相应土壤的pH值在5.8以下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上升,而植物的C/N比值会显著降低;当Ca在边界浓度以上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下降,而植物的C/N比值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草类植物 营养元素相互作用 土壤可交换性Ca含量 C同位素 C/N比值 海拔 土壤有机C的积累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许文强 陈曦 +1 位作者 罗格平 冯异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0-987,共8页
植物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而碳同位素技术对各碳库中碳元素的迁移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能够为碳转化研究提供有力证据。以往研究土壤碳循环主要是针对有机碳,较少考虑无机碳的作用,但干旱区土壤无机碳在区域碳循环过程中的贡... 植物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而碳同位素技术对各碳库中碳元素的迁移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能够为碳转化研究提供有力证据。以往研究土壤碳循环主要是针对有机碳,较少考虑无机碳的作用,但干旱区土壤无机碳在区域碳循环过程中的贡献日益显著,因此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必须同时考虑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行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土壤有机碳循环研究和土壤无机碳动态及其碳同位素研究进展,探讨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的转化关系,并对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进行展望,期望从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干旱区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转化关系,以推动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揭示干旱区碳循环过程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C3和c4植被 δ13C富集 发生性碳酸盐 土壤CO2
下载PDF
贵州石灰岩和砂岩地区C_4和C_3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对N/P比值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朴河春 刘丛强 +1 位作者 朱书法 朱建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2-560,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元素氮(N)和磷(P)的可利用性的限制。已有的证据表明营养元素的相对丰度将控制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文章提出如下假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具有可伸缩性地调整营养元素含量的能...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元素氮(N)和磷(P)的可利用性的限制。已有的证据表明营养元素的相对丰度将控制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文章提出如下假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具有可伸缩性地调整营养元素含量的能力,也就是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值变化的能力,植物N/P比值波动的影响不仅来源于N对P的相对可利用性的变化,也来源于其他营养元素化学计量的变化,尤其是与Ca的化学计量的变化。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利用3种C4植物和11种C3植物,研究了植物N/P化学计量比值的波动随N与Ca和P与Ca化学计量的变化模式:对C4植物来说,N/P比值的波动主要受生物量P与Ca化学计量变化的影响;而对C3植物来说,则同时受N与Ca和P与Ca化学计量变化的控制,它们之间的相对控制能力的大小将决定植物N/P比值波动的变化梯度,C4植物和C3植物的N/P比值的波动都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本研究对了解物种丰度和N对P的相对可利用性、N与Ca,以及P与Ca的化学计量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草本植物 C3植物 N/P比值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PH值 石灰岩地区 砂岩地区
下载PDF
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饶志国 朱照宇 +1 位作者 陈发虎 张家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9,共8页
有关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原生植被类型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土壤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是区域植被中C4/C3植物相对丰度的灵敏指示器,对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研究可以部分地重建过去的植被类型... 有关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原生植被类型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土壤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是区域植被中C4/C3植物相对丰度的灵敏指示器,对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研究可以部分地重建过去的植被类型变化历史,并可探讨与此有关的气候、环境问题。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古土壤发育阶段1δ3Corg偏正于黄土沉积阶段,表明随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变黄土高原C4植物相对丰度上升,然而在C4植物相对丰度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上仍存在夏季风和温度两种观点。相应的在空间上,C4植物的相对丰度无论冰期还是间冰期都是由黄土高原东南向西北递减。而基于黄土δ13Corg的研究认为黄土高原历史时期一直以草原为主,不存在大面积的森林。尽管已有的研究对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分布和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取得了共识,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黄土1δ3Corg变化机制上还存在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土壤有机质 稳定碳同位素 c4/C3植物 夏季风 温度
下载PDF
吉库尤 KIKUYU (Pennisetum clandestinum Hochst)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0
作者 叶绣珍 李煜祥 蔡汉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61-69,共9页
经试种证明吉库尤Kikuyu(Pennisetum clandestinum Hochst)适长于潮湿和较荫凉的环境,是适用作水土保持的良好牧草.它扎根深,匍匐枝节密而长,且节节生出固着土壤的不定根,分蘖多,密度大,复盖的幅度和厚度都较理想.茎的机械组织较发达,... 经试种证明吉库尤Kikuyu(Pennisetum clandestinum Hochst)适长于潮湿和较荫凉的环境,是适用作水土保持的良好牧草.它扎根深,匍匐枝节密而长,且节节生出固着土壤的不定根,分蘖多,密度大,复盖的幅度和厚度都较理想.茎的机械组织较发达,有一定的坚韧度.叶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许多叶绿体和淀粉粒,可以断定它是四碳植物.花为两性花,又是异花传粉的风媒花.由于花粉生活力和种子结实率都不高,种子采收困难,寿命又短.繁殖方式以插条为主.另外植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它又是潮湿地带良好的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库尤 生物学特性 水土保持 四碳植物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C3 and C4 plants for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 soils
11
作者 吕厚远 刘东生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4期318-325,共8页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 ultrafine pedogenic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enhancement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ing problem in linking magnetic signal with paleoclimate. Here we exa...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 ultrafine pedogenic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enhancement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ing problem in linking magnetic signal with paleoclimate. Here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natural fires on the MS signal of both plants and modern soils and in particular the MS difference between C3 and C4 plant ash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e also proved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floral root systems on the MS signal of modern soils. We find that the C3 and C4 plants are different in their ability to enhance MS signal of modern soils. Increased MS signal of modern soils by C4 plants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by C3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 and c4 plant soil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现代C4和C3植物生物量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博 宁有丰 +1 位作者 安芷生 刘卫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1-808,共8页
文章从表土总有机碳同位素和现代植被间的关系入手,研究C4/C3植物与气候要素的关系,以期能更好的理解影响C4、C3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塬面,我们计算了共67个采样点的C4植物的生物量,估算出草本植物中C4植物的比例... 文章从表土总有机碳同位素和现代植被间的关系入手,研究C4/C3植物与气候要素的关系,以期能更好的理解影响C4、C3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塬面,我们计算了共67个采样点的C4植物的生物量,估算出草本植物中C4植物的比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塬面上最主要的C4植物是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C3植物主要由草类植物和灌木组成,如长芒草(Stipa bungeana)、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禾叶嵩草(Kobresia graminifolia)等,它们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阴坡和山谷.表土的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是反映C3和C4相对生物量贡献的可靠指标.在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增加会引起C4植物比例上升,同时C4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也反映了降水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亚洲季风气候下黄土高原地区C4/C3植物的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C3植物 夏季降水 土壤δ13CTOC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对C3植物天山猪毛菜叶片C4光合酶和δ^13C值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闻志彬 夏春兰 王玉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3-1000,共8页
以藜科猪毛菜属具有代表性的C3荒漠半灌木植物天山猪毛菜(Salsola junatovii Botsch.)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水分与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胁迫处理,测定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含水量、4种C4光合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以藜科猪毛菜属具有代表性的C3荒漠半灌木植物天山猪毛菜(Salsola junatovii Botsch.)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水分与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胁迫处理,测定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含水量、4种C4光合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NADP-苹果酸酶(NADP-ME)、NAD-苹果酸酶(NAD-M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以及蛋白表达量、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同时测定6个野外不同年平均降水量地区叶片的δ^13C值,明确不同干旱胁迫对天山猪毛菜C4光合酶和δ^13C值的影响;探讨天山猪毛菜是否会通过增强C4途径的表达来适应干旱胁迫。结果显示:(1)植物叶片含水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降低;(2)4种光合酶,仅有PEPC和NAD-ME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这两种酶的活性和蛋白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它们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先增加,并在中度干旱胁迫达到最大值,然后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急剧下降。NADP-ME活性、PEPCK活性及其蛋白表达量均不受干旱胁迫的影响;(3)尽管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天山猪毛菜叶片δ^13C值升高,并在中度干旱胁迫下δ^13C值最高,但在胁迫处理下δ^13C值仍处于C3植物范围内;野外样品叶片的δ^13C值表明,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3个地区样品δ^13C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碳同化途径 C3荒漠植物 干旱胁迫 c4光合酶 天山猪毛菜
原文传递
δ^(13)C difference between plant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long the eastern slope of Mount Gongga 被引量:9
14
作者 CHEN PengNa WANG GuoAn +2 位作者 HAN JiaMao LIU XiaoJuan LIU 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Carbon isotope ratios (δ 13C) of plants, litter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0–5 cm, 5–10 cm and 10–20 cm)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Mount Gongga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δ 13C values of plants, litter and ... Carbon isotope ratios (δ 13C) of plants, litter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0–5 cm, 5–10 cm and 10–20 cm)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Mount Gongga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δ 13C values of plants, litter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ll decrease first and then increase with altitude, i.e. δ 13C values gradually decrease from 1200 to 2100 m a.s.l., and increase from 2100 to 4500 m a.s.l. The δ 13C altitudinal vari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C3 and C4 plants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Mount Gongga, because C4 plants are observed to grow only below 2100 m, while C3 plants occur at all altitudes. There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δ 13C of vegetation, δ 13C of litter and δ 13C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litter, 0–5 cm, 5–10 cm and 10–20 cm soil organic matter are 0.56‰, 2.87‰, 3.04‰ and 3.49‰ greater in δ 13C than vegetation, respectivel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of rising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CO2 and decreasing δ 13C of atmospheric CO2 since the industry revolution on δ 13C of plants, 1.57‰ is proposed to be the smallest correction value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vegetation using δ 13C of soil organic m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C3植物 贡嘎山 东坡 C值 碳同位素 大气CO2 植被重建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th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long-chain n-alkanes from surface soils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ir significance 被引量:10
15
作者 RAO ZhiGuo JIA GuoDong +2 位作者 ZHU ZhaoYu WU Yi ZHANG JiaW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24期3921-3927,共7页
Surface soil samples collected over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n eastern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δ 13C) of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and higher plant-derived long-chain n-alkanes,with the l... Surface soil samples collected over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n eastern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δ 13C) of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and higher plant-derived long-chain n-alkanes,with the latter reported as weighted mean values.The two sets of δ 13C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and show similar trends in spatial variatio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δ 13C shows less negative values in the mid-latitudes between 31°N and 40°N and more negative ones at higher and lower latitudes.This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carbon isotope data from surface soil phytoliths in the same region and suggests that the mid-latitude area provides relatively favorable growing conditions for C4 plants.Furthermore,δ 13C values of both TOC and long-chain n-alkanes from 12 surface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small grassland in north China displayed similar carbon isotope value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ired δ 13C of a soil samples remains relatively constant.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in eastern China,soil δ 13C composition of both TOC and long-chain n-alkanes is effective indicators of C3/C4 ratios of the prevailing vegetation.This work suggests that -22‰ and -32‰ are good estimated end members for the weighted mean δ 13C values of long-chain n-alkanes(C27,C29 and C31 n-alkanes) from soils under dominant C4 or C3 vegetation,allowing us to reconstruct paleovegetation tr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总有机碳 碳同位素 表面土壤
原文传递
基于碳稳定同位素的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贡献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健 黄沈发 +4 位作者 肖绍赜 吴建强 唐浩 沙晨燕 王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84-1592,共9页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壤中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在4种植物样带的表层土壤中,平均含量分别为22.11、11.44、53.95 mg·kg^(-1);而深层土壤中则仅为15.57、7.07、19.47 mg·kg^(-1),远低于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且土壤总碳、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2)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C_3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C_4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两种特征。两类植物的平均土壤有机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别由表层土壤中的-25.24‰、-22.33‰变化为深层土壤中的-24.35‰、-23.27‰;(3)借助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后发现:不同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及有机碳累积速率完全不同。其中百慕大贡献率为12.19%、累积速率为62.79 g·m^(-2)·a^(-1);白花三叶草贡献率14.34%、累积速率为75.34 g·m^(-2)·a^(-1);高羊茅贡献率为35.95%、累积速率为181.84 g·m^(-2)·a^(-1);白茅贡献率为18.51%、累积速率为97.70 g·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生态系统 C3/c4草本植物 土壤有机碳 碳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典型滨岸草地生态系统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健 沙晨燕 +4 位作者 王敏 吴建强 谭娟 齐晓宝 黄沈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31-2238,共8页
通过测定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和白茅等4种典型滨岸草本植物各组织以及不同垂直深度土壤有机质δ^(13)C值,对滨岸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土壤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属于C3植物,... 通过测定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和白茅等4种典型滨岸草本植物各组织以及不同垂直深度土壤有机质δ^(13)C值,对滨岸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土壤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属于C3植物,百慕大、白茅属于C4植物,其茎叶、凋落物和根系各组织间δ^(13)C值无显著差异.C3和C4植物样带表层土壤有机质δ^(13)C值随着土壤深度递增而呈现截然不同的变化特征,这与样带本底δ^(13)C值以及碳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有关,同时还受植物根系分布深度的影响.植物输入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最主要来源,植物有机体δ^(13)C组成对土壤有机质δ^(13)C值有直接影响,植物各组分δ^(13)C值与土壤有机质δ^(13)C值均存在极显著相关.4种草本植物样带SOC含量与δ^(13)C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中,C3植物样带SOC含量与δ^(13)C值呈线性负相关,C4植物样带SOC含量与δ^(13)C值呈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生态系统 C3/c4草本植物 土壤有机碳 碳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不同水分和增温处理对东北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丹 张佳华 +5 位作者 孟凡超 郝翠 周正明 李辉 张华 王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04-2910,共7页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C4植物玉米产生的可能影响以及检验作物模型模拟得出的结果,本研究在中国辽宁锦州地区设立了红外增温模拟试验,利用开放式增温系统和水分控制装置,设置...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C4植物玉米产生的可能影响以及检验作物模型模拟得出的结果,本研究在中国辽宁锦州地区设立了红外增温模拟试验,利用开放式增温系统和水分控制装置,设置不同水分和温度梯度来模拟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增温使玉米植株变矮6.5%,同时增温和增水则对株高无影响;增温导致叶面积减小13.8%,增水则影响较小;增温和增水都不利于干物质的累积,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增温对叶的分配系数有正效应,增水有负效应,同时增温和增水的情况下,则对叶的分配系数影响不明显;增温降低籽粒产量40%,其主要是降低了果穗长、果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同时增大了瘪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试验 水分控制 玉米 c4植物 生长与产量
原文传递
陇西黄土高原东南部地区末次冰期以来C_3/C_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及其区域性剖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晓 贾鑫 +2 位作者 饶志国 董广辉 张东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相对黄土高原东部地区而言,处于六盘山以西的陇西黄土高原,其末次冰期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C_3/C_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研究,不仅已开展研究工作的剖面数量相对较少,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那样一致。本文对陇西黄土高原东南... 相对黄土高原东部地区而言,处于六盘山以西的陇西黄土高原,其末次冰期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C_3/C_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研究,不仅已开展研究工作的剖面数量相对较少,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那样一致。本文对陇西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区的张家川剖面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地层进行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分析测试,得到的结果表明该剖面全新世古土壤的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相对末次冰期马兰黄土更为偏正,这一结果与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数个剖面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表明该区域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化过程中,C_4植物相对丰度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进一步将张家川剖面的研究结果与陇西黄土高原其他几个研究剖面进行了对比,发现陇西黄土高原末次冰期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C_3/C_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情况要比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更加复杂,很可能在该区域内部还存在一些地区之间的差异,该区域东部和南部地区全新世相对于末次冰期C_4植物相对丰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该区域西北部地区则很可能末次冰期至全新世都以C_3植物占绝对优势。由于大量现代C_3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主要响应于降水量的变化,因此,来源于C_3植物为绝对优势植被的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古降水量的指示器,陇西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有机碳同位素研究还值得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C3 c4植物 全新世末次冰期 张家川
原文传递
中国黄土高原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指标在古植被环境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向春 周斌 +1 位作者 周雪航 王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947,共17页
重建古植被、古气候演化历史一直是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恢复晚新生代以来古植被环境变化不仅可以加深气候驱动机制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黄土沉积中不同载体(如土壤总有机碳、次生碳酸盐、正构烷烃和黑碳等)... 重建古植被、古气候演化历史一直是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恢复晚新生代以来古植被环境变化不仅可以加深气候驱动机制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黄土沉积中不同载体(如土壤总有机碳、次生碳酸盐、正构烷烃和黑碳等)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响应植被和气候变化,被广泛应用于古植被环境研究。然而,黄土沉积中不同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因素复杂等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指标的准确性及不同指标间的相互印证。分析中国黄土高原22个典型沉积剖面约2500个样品的总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δ^(13)C_(TOC))与磁化率数据表明,二者具有复杂的时间、空间特征。约100 ka以来,绝大部分剖面δ^(13)C_(TOC)与磁化率的相关性较好,指示夏季风强盛时C4植物增多。但在更长时间尺度上,要充分考虑δ^(13)C_(TOC)分馏和区域气候差异的影响。空间演化上,现代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附近的剖面δ^(13)C_(TOC)与磁化率的相关性极高(R^(2)>0.7,p<0.001),可能指示该区域植被对季风强弱变化十分敏感。综合对比灵台、蓝田、白水等6个剖面的次生碳酸盐碳同位素记录(δ^(13)C_(PC)),将该指标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古植被比例重建时,首先要修正大气CO_(2)的影响,也可利用黄土序列δ^(13)C_(PC)记录来进行重建古大气pCO_(2)等新的研究。目前,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n-alkanes)相关记录较少,研究发现该指标可较好地指示植被演化,渭南剖面的δ^(13)Cn-alkanes记录呈现出与古温度、古降水等气候指标较好的一致性,但样品提取困难也阻碍了δ^(13)Cn-alkanes的深入研究。黑碳稳定碳同位素(δ^(13)CBC)更多反映的是燃烧植被信息,在以草本和灌木植被类型为主的区域与δ^(13)C_(TOC)记录更为一致,可以较为准确地指示生长植被类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δ13)C C3/c4植物 土壤总有机碳 次生碳酸盐 正构烷烃 热解炭(黑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