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Types and Phases in the Arctic Based on CloudSat and CALIPSO Cloud Classification Products
1
作者 Yue SUN Huiling YANG +5 位作者 Hui XIAO Liang FENG Wei CHENG Libo ZHOU Weixi SHU Jingzhe S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10-324,共15页
The cloud type product 2B-CLDCLASS-LIDAR based on CloudSat and CALIPSO from June 2006 to May 2017 is used to examin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eight cloud typ... The cloud type product 2B-CLDCLASS-LIDAR based on CloudSat and CALIPSO from June 2006 to May 2017 is used to examin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eight cloud types(high cloud, altostratus, altocumulus, stratus, stratocumulus, cumulus, nimbostratus, and deep convection) and three phases(ice,mixed, and water) in the Arctic.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observ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re also discusse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More water clouds occur on the Atlantic side, and more ice clouds occur over continents.(2)The average spatial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s of cloud types show three patterns: high clouds and most cumuliform clouds are concentrated in low-latitude locations and peak in summer;altostratus and nimbostratus are concentrated over and around continents and are less abundant in summer;stratocumulus and stratus are concentrated near the inner Arctic and peak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3) Regional averaged interannual frequencies of ice clouds and altostratus clouds significantly decrease, while those of water clouds, altocumulus, and cumulus clouds increase significantly.(4) Significant features of the linear trends of cloud frequencies are mainly located over ocean areas.(5) The monthly water cloud frequency anomali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in most of the troposphere, while those for ice cloud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6) The decrease in altostratus cloud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weakening of the Arctic front due to Arctic warming, while increased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to the Arctic and higher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lead to more cumulus and altocumulus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and calipso cloud type cloud phas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terannual variation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CALIPSO数据的黄土高原地区云特征分析
2
作者 尤丹丹 张淑花 +1 位作者 金存银 王倩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3-594,共12页
云是地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分析黄土高原地区云特征,利用2007-2016年搭载首部云探测雷达云卫星(CloudSat)与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The 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 C... 云是地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分析黄土高原地区云特征,利用2007-2016年搭载首部云探测雷达云卫星(CloudSat)与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The 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 CALIPSO)资料,选取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寒旱四个区域,对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各区域云出现频率年均值达到了55%以上,其中,春、夏季云出现频率最高,秋冬两季相对较低;半湿润区云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区域,但其他三个区域云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均早于半湿润区。(2)各区域中单层云出现频率最高,占到总云量的60%以上,多层云中主要是双层云,约占总云量的25%。云层高度在不同区域表现为春、夏季节大于秋、冬季节,半湿润区的云层高度在四季均大于其他区域。各区域云几何厚度季节变化不显著,均在1~4 km之间,主要以薄云为主,且78.13%的云几何厚度不超过2 km。(3)各区域的云液态水含量年均值均达到了220.5 mg·m^(-3),约为冰水含量年均值的6.5倍,主要分布在8.5 km以下的高度层。随着高度的减小,液态水含量逐渐增多,其中半湿润区云液态水含量大于其他区域。各区域全年冰水含量占比较小,主要分布在16.5 km以下的高度层。(4)液滴有效半径在各区域的值主要集中在12~16μm,在半干旱区的春季出现了最大值,约为24μm;冰粒子有效半径最大值出现在半湿润区的夏季。液滴数浓度在各区域的值集中在60~80 cm^(-3),均小于冰粒子数浓度平均值,其峰值出现在各区域的夏季,冰粒子数浓度的峰值出现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春季。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云的特征,为区域气候模式对黄土高原地区云特征的模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CloudSat-calipso 云垂直结构 宏微观物理特征
下载PDF
福建海雾的CALIOP遥感监测及基于Himawari-8的云下雾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晨悦 丘仲锋 +2 位作者 廖廓 赵冬至 吴到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海雾是一种影响海上运输与军事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福建沿海作为我国海雾多发的区域,同时也是国家战略重地,对此地区开展海雾监测研究至关重要。带偏振的云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CALIOP)... 海雾是一种影响海上运输与军事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福建沿海作为我国海雾多发的区域,同时也是国家战略重地,对此地区开展海雾监测研究至关重要。带偏振的云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CALIOP)利用激光探测,具有垂直穿透能力,可探测云雾的垂向结构特征,非常适合用于海雾监测。本文首先通过CALIOP L1级532nm总衰减后向散射和大气垂直特征分类标识(vertical feature mask,VFM)数据,开展福建海雾遥感监测,基于海雾物理特征,扩大海雾检测范围。同时分析了福建海雾的垂向特征,发现云下雾事件多发。为探究云下雾光谱特征,发展高时间覆盖及大范围同步海雾监测算法,本文基于Himawari-8数据对比了云、纯雾、云下雾三者的光谱差异。结果表明,白天时段纯雾与云下雾在各波段的光谱特征均无明显差别,且1—4波段的反射率远低于云像元;夜间,纯雾在3.9μm波段的亮温普遍低于云下雾。基于上述光谱特征差异进行云、纯雾和云下雾的区分,有望提高福建海雾监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卫星遥感 福建 caliop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CALIPSO数据的大兴安岭地区云宏微观物理量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辛悦 毕力格 +4 位作者 包山虎 苏立娟 郑旭程 张德广 蔡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7-438,共12页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区,深入分析该区域云物理特性参量分布特征,对了解复杂地形区域气候变化及人工影响天气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loudSat-CALIPSO(CloudSat-Cloud 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区,深入分析该区域云物理特性参量分布特征,对了解复杂地形区域气候变化及人工影响天气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loudSat-CALIPSO(CloudSat-Cloud 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云层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云出现频率为59.5%,主要以高层云、卷云和层积云为主,春夏季云发生频率高于秋冬季。云层主要以薄云为主,61.41%的云厚度不超过2 km,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分别呈现双峰型和单峰型分布形式。云垂直结构特征为单层云的出现频率最高,占到总云量的69.19%,随着云层数的增加,云的发生频率逐渐降低。大兴安岭地区云中液态水含量丰富,年平均值达244.41 mg·m^(-3),约为冰水含量年平均值的4倍,有83.2%的云水含量集中在低空5 km以下的区域。水滴粒子有效粒径和数浓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5.86μm和34.47个·cm^(-3),均小于冰晶粒子平均值。云中含水量和有效粒径随高度呈现单峰型分布形式,而云滴粒子数浓度则在低空呈现为双峰型分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calipso卫星 大兴安岭地区 云垂直结构 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基于CALIPSO卫星数据的吕宋海峡云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斌 孙媛媛 +2 位作者 张守业 苏峰 李鹏 《海洋气象学报》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基于2006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对吕宋海峡低云和深对流等影响飞行的云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海季风、太阳辐射和季风槽的共同影响下:(1)低云覆盖率在8月左右最小,为2.9%,在1月左右最... 基于2006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对吕宋海峡低云和深对流等影响飞行的云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海季风、太阳辐射和季风槽的共同影响下:(1)低云覆盖率在8月左右最小,为2.9%,在1月左右最大,为67.4%;低云平均云底高在7月左右最低,为756.1 m,在1月左右最高,为1259.4 m;低云平均厚度在7月最小,为714.1 m,在12月最大,为1039.4 m。(2)深对流发生概率在10月左右最小,为1.9%,12月最大,为18.7%;深对流顶高在10月最大,平均顶高为16056.2 m,在4月最小,平均顶高为1416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calipso 吕宋海峡
下载PDF
June to October Aerosol Optical Depth over the Arctic at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in MODIS, MAIAC, CALIOP and GOES Data
6
作者 Nicole Mölders Mariel Friberg 《Open Journal of Air Pollution》 CAS 2023年第1期1-29,共29页
The accuracy of the 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CALIOP),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Multi-Angle Implementation of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AIAC), and Geostationary Ope... The accuracy of the 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CALIOP),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Multi-Angle Implementation of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AIAC), and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GOES)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products for the Arctic north of 59.75°N was examined by means of 35 aerosol robotic network (AERONET) AOD sites. The assessment for June to October 2006 to 2020 showed MAIAC AOD agreed the best with AERONET AOD;CALIOP AOD differed the strongest from the AERONET AOD. Cross-correlations of CALIOP AOD along the satellite path indicated that AOD-values 40 km up-and-down the path often failed to represent the AERONET AOD-values within ±30 min of the overpass in this region dominated by easterly winds. Typically, CALIOP AOD was lower than AERONET AOD and MAIAC AOD at the sites, especially, at sites with mean AOD below 0.1. Generally, MODIS AOD values exceeded those of MAIAC. Comparison of CALIOP, MAIAC, and MODIS products resampled on a 0.25° × 0.25° grid revealed differences among the products caused by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sample habit and size. Typically, the MODIS AOD-product showed the most details in AOD distribution. Despite differences in AOD-values, all products provided similar temporal evolution of elevated and lower A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omparison of MAIAC caliop MODIS C6.1 GOES AOD-Products Long-Term Evaluation of AOD-Products with AERONET Observations AOD Distribution over the Arctic Changes in Arctic AOD
下载PDF
基于CALIOP探测的合肥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于彩霞 杨元建 +4 位作者 邓学良 石春娥 杨关盈 霍彦峰 翟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7-1683,共7页
利用2012~2013年CALIOP卫星产品及合肥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筛选统计卫星过境的晴日、霾日过程,通过532nm消光系数、532nm后项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及色比对合肥霾日及晴日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霾日夜间,合肥污染... 利用2012~2013年CALIOP卫星产品及合肥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筛选统计卫星过境的晴日、霾日过程,通过532nm消光系数、532nm后项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及色比对合肥霾日及晴日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霾日夜间,合肥污染物聚集层在500m以下,最大消光系数约为0.55.霾日白天,受湍流作用影响这一高度被抬升到300~700m,最大消光系数为0.67.霾日与晴日气溶胶消光系数差异最为明显的是在1km以内高度内,霾日消光系数为非霾日的3倍,说明霾时的气溶胶聚集在低层大气0~1km内.合肥霾发生时,不规则的、色比在0.2~0.6、后项散射系数在0.001~0.0050km-1?sr-1之间的一般陆地性气溶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op 光学特性 垂直分布 气溶胶
下载PDF
基于CALIPSO卫星数据的中国典型区域气溶胶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星星 陈艳 +1 位作者 张镭 张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1-439,共9页
为评估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利用CALIPSO卫星2级产品,分析了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季节空间分布、季节光学属性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合AERONET观测数据,对气溶胶的季节光学属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藏高原... 为评估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利用CALIPSO卫星2级产品,分析了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季节空间分布、季节光学属性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合AERONET观测数据,对气溶胶的季节光学属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藏高原的退偏振比(PDR)和色比(CR)值最大,东北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PDR和CR值最小,黄土高原的PDR和CR值居中,珠江三角洲的PDR值与污染地区一样大,CR值较高.春季沙尘被传输至对流层中部及以上,夏季强烈的垂直对流活动使大量气溶胶被从边界层内带至自由对流层;秋冬季稳定的气象条件使大量气溶胶滞留在边界层内,冬季地面1.5 km内AOD与总AOD的比值及消光递减率均达到了最大值48.25%和0.13 km-2,污染严重的地区在边界层内的消光递减率比污染程度轻的地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垂直分布 光学特性 calipso
下载PDF
星载激光雷达CALIOP数据处理算法概述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东 刘群 +1 位作者 白剑 张与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共12页
CALIOP是首个能观测全球大气状态的星载偏振激光雷达,自2006年发射以来,为研究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大气遥感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系统介绍了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功能结构、数据产品以及数据处理... CALIOP是首个能观测全球大气状态的星载偏振激光雷达,自2006年发射以来,为研究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大气遥感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系统介绍了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功能结构、数据产品以及数据处理过程。重点介绍了CALIOP的层次识别、场景分类和消光反演的算法原理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激光雷达caliop 数据产品 层次识别 场景分类 消光反演
下载PDF
基于CALIPSO卫星数据的全球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星星 陈艳 +1 位作者 张镭 张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653,共8页
通过CALIPSO卫星观测数据利用改进的最大标准差方法反演了全球范围2009年1月-2014年12月的行星边界层(PBL)高度.针对CALIPSO卫星获得的PBL高度,利用SACOL站NIES激光雷达和ECMWF PBL高度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ALIPSO卫星数据与NIES... 通过CALIPSO卫星观测数据利用改进的最大标准差方法反演了全球范围2009年1月-2014年12月的行星边界层(PBL)高度.针对CALIPSO卫星获得的PBL高度,利用SACOL站NIES激光雷达和ECMWF PBL高度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ALIPSO卫星数据与NIES激光雷达数据的相关性为0.83,ECMWF与NIES激光雷达数据的相关性为0.41,均通过9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全球陆地PBL高度以及季节变化趋势都明显高于海洋,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陆地PBL高度最大值发生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而水面上则相反;中国区域PBL高度常年存在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青藏高原和沿海地区;冬季北美和亚洲东部海岸沿线地区的PBL高度比周围海洋PBL高度明显偏高;CALIPSO卫星获得的全球平均PBL高度75%集中在距地面2km以内的范围,集中在0.5~0.75 km的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pso 激光雷达 行星边界层高度 最大标准差法
下载PDF
渤海海域CALIOP与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珏 陈晓玲 +1 位作者 田礼乔 于之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渤海海域为试验区,对经过时间、空间和波段匹配的MODIS/Aqua 55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与CALIOP 532 nm通道反演得到的气溶胶信息在五种不同空间采样窗口(10 km×10 km,30 km×30 km,50 km×50 km,70 km×70 km和90 k... 以渤海海域为试验区,对经过时间、空间和波段匹配的MODIS/Aqua 55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与CALIOP 532 nm通道反演得到的气溶胶信息在五种不同空间采样窗口(10 km×10 km,30 km×30 km,50 km×50 km,70 km×70 km和90 km×90 km)、三种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季度)下进行了相关性拟合分析。研究发现,较小的空间采样窗口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气溶胶的局部变化特征,而以季度为时间统计单元能更好地体现气溶胶的季节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 km×10 km采样窗口中,春季的日数据之间相关性较高;春季和秋季的月均值之间高度相关(R均大于0.950)。从而证明,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下,上述两种数据之间确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为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渤海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op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CALIPSO卫星资料的华东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璇 朱彬 +1 位作者 袁亮 关学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5期79-86,共8页
基于2010年12月1日—2011年11月3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测者卫星搭载的激光雷达CALIPSO的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消光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得到了华东地区垂直方向上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能力、尺度、规... 基于2010年12月1日—2011年11月3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测者卫星搭载的激光雷达CALIPSO的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消光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得到了华东地区垂直方向上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能力、尺度、规则程度随高度的变化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华东地区大气的散射能力减弱。整层大气不同季节粒子的形状大小不同,春季不规则、大粒径粒子所占比例与其他季节相比较大。夏季较规则、小粒径的粒子较多。各高度层的后向散射系数值分布范围为5伊10-4~20伊10-4km-1·sr-1。对不同高度消光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随时间变化的研究表明,春季受沙尘输送的影响,0~4km大气层中不规则大粒径粒子较多;4~8km大气层由于所含气溶胶粒子较少,大气散射能力随季节变化不明显;而8~10km大气层中粒子含量最少,导致大粒径粒子所占比例较高,此外该高度层在秋季不规则、大粒径粒子相对较多,冬季规则、小粒径粒子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pso 气溶胶 垂直分布 消光后向散射系数 体积退偏比 色比
下载PDF
CALIPSO星载激光在全球海洋上空的穿透性统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东 贾佳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52-259,共8页
利用CALIPSO卫星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四年的5 km二级云产品数据对CALIPSO星载激光在全球海洋上空的穿透性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讨论了穿透概率随年度变化、季节变化、昼夜变化及地理位置的变动情况,同时分析了产品版本因素对分析结果造成... 利用CALIPSO卫星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四年的5 km二级云产品数据对CALIPSO星载激光在全球海洋上空的穿透性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讨论了穿透概率随年度变化、季节变化、昼夜变化及地理位置的变动情况,同时分析了产品版本因素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分析表明,海洋上空的数据中探测到云层的约占72.2%,其中不透明云层约占有云数据的61.4%,即可穿透云层获得海面信息的数据约占有云数据的38.6%,加上未探测到云层的激光,总共约有占总数据量55.6%左右的激光数据可以用来探测海面信息。使用不同的版本数据分析穿透率结果约有9%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激光雷达 calipso 穿透概率 云产品
下载PDF
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系统在全球气溶胶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剑 孙学金 +2 位作者 张日伟 董振龙 李济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4年第1期50-54,59,共6页
气溶胶对于地球候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气溶胶变化是气候预测不确定性的主要依据,CALIPSO是第一个提供全球气溶胶观测的星载激光雷达系统。文章阐述了星载激光雷达系统CALIPSO的结构和理论基础;介绍了利用其搭载的偏振激光雷达CAL... 气溶胶对于地球候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气溶胶变化是气候预测不确定性的主要依据,CALIPSO是第一个提供全球气溶胶观测的星载激光雷达系统。文章阐述了星载激光雷达系统CALIPSO的结构和理论基础;介绍了利用其搭载的偏振激光雷达CALIOP对全球范围内的气溶胶进行探测的原理,并利用实测的2013年1月全球气溶胶信息,对全球气溶胶及光学厚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非洲中部、中东、印度、中国大陆地区是探测到的气溶胶密集区,由于工业活动的影响,平均光学厚度甚至达到0.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pso caliop 气溶胶 光学厚度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的青藏高原云辐射及降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屹岷 燕亚菲 +1 位作者 吕建华 刘肖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7-858,共12页
青藏高原上空的云及其相关联的降水和辐射影响了高原上空非绝热加热的空间结构。2006年卫星发射升空的CloudSat/CALIPSO卫星提供了定量的、完整的云垂直结构信息。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基于该资料进行的青藏高原上云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云... 青藏高原上空的云及其相关联的降水和辐射影响了高原上空非绝热加热的空间结构。2006年卫星发射升空的CloudSat/CALIPSO卫星提供了定量的、完整的云垂直结构信息。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基于该资料进行的青藏高原上云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云与降水相关性,云辐射效应以及模式中的云—辐射问题方面的研究。指出抬升的青藏高原上水汽较少,限制了高原上云的垂直高度,对云层厚度和层数有显著压缩作用。在云量及其季节变化上,单层云的相对贡献大于亚洲季风区的其他区域;夏季对流云比较浅薄,积云发生频率最高,云内滴谱较宽;降水云以积云和卷云为主,云对总降水的贡献随着云层数增多而减小,降水增强时高层冰粒子的密集度趋于紧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云的净辐射效应在8 km高度存在一个厚度仅1 km左右但较强的辐射冷却层,而在其下(4~7 km高度之间)为强的辐射加热层。最后展望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 青藏高原 辐射 降水
下载PDF
基于CALIOP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忠敏 龚威 +1 位作者 余娟 田礼乔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星载激光雷达在大气气溶胶探测上具有观测范围大、精度高以及连续测量等优点,对于大气污染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星载激光雷达CALIOP L1b数据为基础,利用Fernald近端分析法反演了整层大气柱上气溶胶消光系数及其光学厚度.... 星载激光雷达在大气气溶胶探测上具有观测范围大、精度高以及连续测量等优点,对于大气污染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星载激光雷达CALIOP L1b数据为基础,利用Fernald近端分析法反演了整层大气柱上气溶胶消光系数及其光学厚度.选择武汉市为试验区域,计算了2007年8月至12月期间武汉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地面光度计的实测数据比较表明,CALIOP反演的AOD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op 气溶胶 Fernald分析法
下载PDF
CALIOP对一次秸秆焚烧后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探测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蔡宏珂 周任君 +2 位作者 傅云飞 郑媛媛 王英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采用星载激光雷达(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CALIOP)资料研究了2008年6月2日华东秸秆焚烧排放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并与2006~2008年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CALIOP能够有效探测到气溶胶层,探测结果... 采用星载激光雷达(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CALIOP)资料研究了2008年6月2日华东秸秆焚烧排放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并与2006~2008年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CALIOP能够有效探测到气溶胶层,探测结果符合生物质燃烧气溶胶的典型特征;气溶胶分布及廓线特点可以由火点分布及大气环流形势做出解释。2)个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廓线与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平均和夏季平均都存在一定差异。个例中后向散射系数廓线的峰值显示出气溶胶垂直分布结构,对应高度上的退偏振率比平均偏大而双波长比则偏小,表明秸秆焚烧源气溶胶层由大量非球形的细粒子组成。3)个例中气溶胶粒子谱特征与3年夏季平均接近而与3年平均差别很大,显示出个例的季节特征。更多个例的统计分析和地基观测的验证有助于了解秸秆焚烧源气溶胶的普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光学特性 激光雷达 秸秆焚烧 退偏振率 双波长比
下载PDF
星载激光雷达CALIOP功能、产品和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韶青 徐峻 +4 位作者 何友江 孟凡 毕方 易鹏 王继康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13-320,共8页
星载激光雷达CALIOP实行对地例行的垂直切片式扫描,形成对地球大气中气溶胶和云高分辨的立体监测网。系统介绍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功能、特性、数据结构、反演过程、产品和不确定性,CALIOP资料和产品在示踪沙尘和污染物输送,验证模型... 星载激光雷达CALIOP实行对地例行的垂直切片式扫描,形成对地球大气中气溶胶和云高分辨的立体监测网。系统介绍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功能、特性、数据结构、反演过程、产品和不确定性,CALIOP资料和产品在示踪沙尘和污染物输送,验证模型模拟的云和气溶胶空间分布,云和气溶胶相互作用,气溶胶和云空间分布三维结构的长期平均状态,更新有关气溶胶和云特性的认识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我国区域空气质量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星载激光雷达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CALIPSO资料的海陆上空中云的物理属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霍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利用CloudSat和CALIPSO卫星云产品数据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华北(陆地A1)、日本海(近海A2)和太平洋地区(远海A3)的中云(高积云Ac和高层云As)分布特征.3个地区全年中云平均发生概率近1/3,As的发生概率高于Ac.As高度... 利用CloudSat和CALIPSO卫星云产品数据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华北(陆地A1)、日本海(近海A2)和太平洋地区(远海A3)的中云(高积云Ac和高层云As)分布特征.3个地区全年中云平均发生概率近1/3,As的发生概率高于Ac.As高度主要位于4~8 km,Ac则集中于高度3.5~5.5 km范围,中云垂直及水平尺度从陆地向深海逐步增加.位于对流层中部的中云其所处位置温度使冰晶和过冷水状态的液态水能够同时存在.统计结果表明As中冰态粒子含量占绝对多数,Ac中液态和冰态各占比例彼此相当.As与Ac中IER(冰晶有效粒子半径)分布与高度均呈负相关关系,IER谱分布主要范围为35~80 μm.As中LER(液水有效粒子半径)与高度呈正相关特征,但Ac中这一特征明显减弱,Ac及As中LER主要分布范围为5~15 μm.As及Ac中IWC及LWC谱分布比较分散,与高度之间的相关性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资料 calipso资料 高层云 高积云 物理属性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撒哈拉沙漠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对比研究
20
作者 潘红林 马诺 +1 位作者 王敏 王敏仲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基于2007—2021年CALIPSO和MODIS主、被动卫星遥感探测数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撒哈拉沙漠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大沙漠的沙尘气溶胶对总气溶胶的贡献率最大,气溶胶类型季节变化的相对单一性... 基于2007—2021年CALIPSO和MODIS主、被动卫星遥感探测数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撒哈拉沙漠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大沙漠的沙尘气溶胶对总气溶胶的贡献率最大,气溶胶类型季节变化的相对单一性反映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地区存在沙漠沙尘排放对总气溶胶成分的显著影响;(2)塔克拉玛干沙漠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峰值出现在春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撒哈拉沙漠AOD的峰值出现在夏季(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撒哈拉沙漠总气溶胶抬升高度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近,但近地面层消光系数明显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消光系数平均值在所有季节中均大于撒哈拉沙漠,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气溶胶AOD比撒哈拉沙漠的大;相比沙漠沙尘气溶胶,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撒哈拉沙漠都无明显的污染沙尘和抬升烟活动。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两大沙漠源区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事实与利用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特征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撒哈拉沙漠 沙尘气溶胶 光学特性 calipso MOD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