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伴随模式: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峰 张远航 +1 位作者 苏杭 胡建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4-770,共7页
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基础上,用人工编写代码的方法,构建其伴随模式,并通过数值试验,对伴随模式程序进行了检验。应用CAMx及其伴随模式,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计算了地面二氧化硫和臭氧关于污染物排... 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基础上,用人工编写代码的方法,构建其伴随模式,并通过数值试验,对伴随模式程序进行了检验。应用CAMx及其伴随模式,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计算了地面二氧化硫和臭氧关于污染物排放源的敏感性,并用数值方法探讨了线性敏感系数的适用范围,可为深入研究该地区污染机理和控制策略提供重要依据。用伴随模式可以高效率地计算目标函数关于多个输入变量的敏感性,显著地扩展了原模式的功能,为大气环境优化控制和大气化学数据同化等科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x模式 伴随方法 大气污染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能见度集合预报及后处理技术应用
2
作者 谢超 马学款 +2 位作者 王继康 饶晓琴 张碧辉 《气象科技》 2024年第3期356-366,共11页
基于污染物情况、环流系统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利用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建模,生成了能见度集合预报产品。在2022年冬季的TS评分检验中,预报产品优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模式(ECMWF)的能见度预报产品。利用概率匹配、最优百分位和神... 基于污染物情况、环流系统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利用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建模,生成了能见度集合预报产品。在2022年冬季的TS评分检验中,预报产品优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模式(ECMWF)的能见度预报产品。利用概率匹配、最优百分位和神经网络三种后处理方法生成后处理产品,这些产品的TS评分优于集合预报产品。预报输入的ECMWF模式2 m湿度与实况的偏差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利用集成方法对三种后处理产品进行集成,其TS评分结果在低能见度区间总体接近或略优于原始产品。生成的能见度集合预报后处理最优集成预报产品成功提高了对中期延伸期能见度天气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camx模式 集合预报 后处理 最优集成
下载PDF
基于CAMx模型的福州市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宗亚楠 李王锋 +3 位作者 毛磊 陈国磊 陈亚新 吴舜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51-256,共6页
为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判断PM_(2.5)的来源是控制和治理的关键。该文应用WRF-CAMx模式,对福州地区2013年1、4、7、10月污染物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工业源对PM_(2.5)浓度的贡献率最大,为45.9%~62.3%,其次交通源为17.2%~26.... 为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判断PM_(2.5)的来源是控制和治理的关键。该文应用WRF-CAMx模式,对福州地区2013年1、4、7、10月污染物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工业源对PM_(2.5)浓度的贡献率最大,为45.9%~62.3%,其次交通源为17.2%~26.7%,民用源为13.6%~17.7%;本地源排放是福州地区污染物主要来源,本地源对PM_(2.5)的贡献率为83.8%~89.1%,外界传输贡献率为10.9%~16.2%;福州地区一次PM对PM_(2.5)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64.6%~82.9%,SO2的贡献率为9.1%~12.1%,NOx贡献率为0.5%-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来源解析 camx模型
下载PDF
空气质量模型CAMx的研究应用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小娟 胡晓霞 李娜 《浙江化工》 CAS 2017年第2期26-31,共6页
目前各个国家开发使用的空气质量模型各不相同,但使用较普遍的是CAMx(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Extensions)模型和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ing System)模型。通过介绍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型中的CAMx模型及其... 目前各个国家开发使用的空气质量模型各不相同,但使用较普遍的是CAMx(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Extensions)模型和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ing System)模型。通过介绍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型中的CAMx模型及其扩展和探测工具,分析CAMx模型在不同污染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者对该模型性能的验证,以期为模型选用者提供更多的参考。通过对比,认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同时模拟多种污染物以及进行多尺度的大气污染预报,同时还兼具了颗粒物源识别技术(PSAT)和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能够很好地追踪示踪物质,快速、准确地模拟出示踪物质对目标区域的污染物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x 空气质量模型 空气污染 应用
下载PDF
基于CAMx模型的珠江口东岸秋季臭氧来源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楚雄 陈嘉晔 +3 位作者 李红霞 游泳 许均政 李仕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51-56,83,共7页
秋季是广东省臭氧(O_3)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以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为工具,选取深圳西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深入研究珠江口东岸秋季O_3污染过程及生成的敏感性,并定量研究了O_3的来源。结果表明:受偏北贴地气流的影响,珠江口... 秋季是广东省臭氧(O_3)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以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为工具,选取深圳西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深入研究珠江口东岸秋季O_3污染过程及生成的敏感性,并定量研究了O_3的来源。结果表明:受偏北贴地气流的影响,珠江口东岸秋季容易发生O_3污染;珠江口东岸秋季午后O_3浓度有约60%是背景浓度,深圳本地排放对O_3的贡献较少,而周边地区东莞市和惠州市对O_3的贡献较大(午后O_3最高浓度约10μg/m3),梅州市、河源市和广州市也有一定的O_3贡献,但广东省其他地区对O_3的贡献较少,可以忽略,而江西省和福建省对O_3的贡献较大,在午后约有20%~30%的O_3浓度贡献;按排放类型分,除去背景浓度,秋季对珠江口东岸O_3贡献最大的排放源是火电、工业和飞机高架排放源,午后O_3浓度贡献可达15μg/m3,其次是天然源和交通源,午后O_3浓度分别各贡献10μg/m3左右;秋季,珠江口东岸的O_3在早上与傍晚大多在NOx敏感区内生成,中午前后更多的O_3在VOCS敏感区内生成。要控制珠江口东岸地区的O_3污染,应在秋季重点控制北面省市的火电、工业高架源排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东岸 臭氧(O3)污染 敏感性分析 来源分析 camx模型
下载PDF
Atmospheric Trajectory and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ling for Elevated Ozone Events in Denmark
6
作者 Alexander Mahura Roman Nuterman +1 位作者 Irina Petrova Bjarne Amstrup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3年第1期87-99,共13页
In this study, three Danish sites having the longest (1990-2004) time-series of ozone measurements were analysed on inter-annual, monthly and diurnal cycle variability as well as elevated and lowered ozone concentrati... In this study, three Danish sites having the longest (1990-2004) time-series of ozone measurements were analysed on inter-annual, monthly and diurnal cycle variability as well as elevated and lowered ozone concentration events were identified. The atmospheric trajectory (HYSPLIT) and dispersion (HIRLAM + CAMx)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study dominating atmospheric transport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events and to evaluat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ozone specific episode and typical seasonal patterns for Denmark. It was found that generally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has a positive trend, and events with low ozone concentration (≤10 μg/m3) continued to diminish. On a monthly scale, the highest and lowest mean concentrations are observed in May and November-December, respectively.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120 μg/m3) are observed during March-September. On a diurnal cycle, it is observed mostly during 13-16 of local time, and more frequent (ten-fold) compared with nighttime-early morning hours. For ozone elevated events, several sectors (or pathways 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were identified depending on the sites’ positions, showing the largest (39%) number of such ev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western sector, and lowest (13% each)—southwestern and northern sectors. For each site, less than 60 events showed very high concentrations (≥180 μg/m3). Among 12 episodes, one longest elevated episode (19-21 Jun 2000) simultaneously registered at all sites and characterized by dominating transport from the south-southwestern sector, low wind speed, clear-sky, and multiple inversions was studied using modelling tools. For this episode, both measurements and modeling (trajectory and dispersion) results showed a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VATED Ozone Concentration Event and EPISODE ATMOSPHERIC TRAJECTORY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ing HYSPLIT HIRLAM camx
下载PDF
青岛“上合峰会”期间夜间臭氧增长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超 张恒德 +4 位作者 张天航 徐冉 张碧辉 吕梦瑶 李国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32-3341,共10页
针对青岛“上合峰会”保障期间出现夜间臭氧(O3)浓度增长的现象,本文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6日20:00~23:00,青岛出现O3浓度持续性增长,峰值浓度达194μg/m^3,浓度增长速率达10.7μg/(m^3&... 针对青岛“上合峰会”保障期间出现夜间臭氧(O3)浓度增长的现象,本文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6日20:00~23:00,青岛出现O3浓度持续性增长,峰值浓度达194μg/m^3,浓度增长速率达10.7μg/(m^3·h).结合NCEP/FNL再分析资料可知,在夜间西南风的作用下,江苏、安徽等地排放的O3及其前体物向青岛传输,并在边界层内下沉运动作用下,将其传输至近地面.通过计算边界层内通风量可知,6日边界层内最大风速区高度逐渐降低,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且在夜间1000m以下的通风量呈现出波动性增长,500m和500~1000m高度的通风量峰值分别为3900和5892m^2/s.另外,本研究基于CAMx空气质量数值模式中的O3来源追踪方法(OSAT)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夜间O3增长时段(20:00~23:00),青岛地区的主要贡献来源分别为江苏、安徽以及上海,上述3地的贡献比例平均为62.3%、16.6%和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camx模式 上海经济合作组织 传输贡献
下载PDF
唐山市PM_(2.5)理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温维 韩力慧 +2 位作者 陈旭峰 程水源 张永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318,共6页
为了研究唐山市PM2.5理化特征及来源,分别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月对唐山市夏、冬季PM2.5样品进行了采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离子色谱仪(IC)和DRI碳质分析仪对PM2.5样品中化学组分元素、水溶性离子及有机碳和元素... 为了研究唐山市PM2.5理化特征及来源,分别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月对唐山市夏、冬季PM2.5样品进行了采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离子色谱仪(IC)和DRI碳质分析仪对PM2.5样品中化学组分元素、水溶性离子及有机碳和元素碳(OC/EC)进行了分析。应用CAMx-PSAT数值模型对采样时段PM2.5进行模拟,分析了夏、冬季PM2.5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唐山市PM2.5污染严重,夏、冬季质量浓度分别为国家环境II级标准的1.08倍和2.49倍。夏季PM2.5中二次组分质量浓度较高,占PM2.5总质量浓度的53.56%。SO2-4、NO-3和NH+4是PM2.5中重要的二次组分,占PM2.5质量浓度的31.49%~43.79%。一次组分中,矿物尘和POA占PM2.5质量浓度比例最高。唐山夏冬季节PM2.5未知组分比例分别为14.4%和24.86%。工业源是唐山市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夏、冬季节贡献率分别为74.1%和43.8%。由于居民燃煤采暖,冬季居民源对唐山市PM2.5贡献率增大。冬季唐山市主导风向为西北,外来源对PM2.5贡献率为31.2%;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外来源贡献率为15.0%。气象因素是导致外来源贡献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M2.5 组分特征 来源解析 camx-PSAT模型
下载PDF
广东省气象与源排放因素对PM_(2.5)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沈劲 汪宇 +5 位作者 潘月云 嵇萍 陈多宏 谢敏 叶斯琪 钟流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更好地区分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中气象与源排放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WRF和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通过固定源清单的方法模拟研究了广东省各地区不同时期气象因素对PM_(2.5)浓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测的PM_(2.5)浓度变化,计算... 为更好地区分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中气象与源排放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WRF和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通过固定源清单的方法模拟研究了广东省各地区不同时期气象因素对PM_(2.5)浓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测的PM_(2.5)浓度变化,计算出源排放因素对PM_(2.5)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相对于2014年,2015年广东省夏季的气象条件不利于PM_(2.5)浓度的下降,春季和秋季的气象条件有利于PM_(2.5)浓度的下降,就全年各季度平均而言,珠江口附近地区气象条件较有利于PM_(2.5)浓度的下降;源排放变化对肇庆市、韶关市和揭阳市等城市PM_(2.5)浓度变化有较强的削减作用,可使其浓度下降30%以上,显示这些城市的减排工作较为有效,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与顺德区等市(区)PM_(2.5)污染改善主要是由于有利的气象条件的影响,源排放变化对珠海市和湛江市等城市污染起加剧的作用,表明不利的源排放变化抵消了部分有利气象条件对PM_(2.5)污染的改善作用,应加强对这些地区源排放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源排放 PM2.5浓度 WRF和camx模型 数值模拟 广东省
下载PDF
北京市一次PM_(10)污染过程模拟与气象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青 程水源 +3 位作者 苏福庆 陈东升 周颖 李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43-1748,共6页
采用MM5-CAMx耦合模式模拟和气象观测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一次PM10污染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颗粒物来源识别(PSAT)技术模拟分析了华北地区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对北京市PM10的贡献,模拟结果发现来自周边地区特别是河北、天津地区PM1... 采用MM5-CAMx耦合模式模拟和气象观测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一次PM10污染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颗粒物来源识别(PSAT)技术模拟分析了华北地区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对北京市PM10的贡献,模拟结果发现来自周边地区特别是河北、天津地区PM10的跨界输送是造成本次北京市PM10污染过程的主导原因.气象观测诊断分析发现本次PM10污染过程与区域气象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同时发现PM10高质量浓度过程经历了2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在西南风作用下污染物跨界输送造成了北京市PM10质量浓度的增高,诱发了北京市PM10污染的产生,第2个阶段为在均压场和弱低压作用下,北京市PM10本地排放的累积作用维持了PM10的高质量浓度,同时第2个阶段还伴随着东南风的输送,天津源对北京地区的输送也加强了北京市PM10的高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camx耦合模式 颗粒物来源识别技术(PSAT) 气象诊断 PM10
下载PDF
Effects of NO_x and VOCs from Five Emission Sources on Summer Surface O_3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被引量:13
11
作者 QU Yu AN Junling +4 位作者 LI Jian CHEN Yong LI Ying LIU Xingang HU Mi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87-800,共14页
The impacts of emissions from industry,power plant,transportation,residential,and biogenic sources on daily maximum surface ozone (O3DM)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BTH) region in North China in the summer of ... The impacts of emissions from industry,power plant,transportation,residential,and biogenic sources on daily maximum surface ozone (O3DM)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BTH) region in North China in the summer of 2007 were examined in a modeling study.The modeling system consisted of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and the photochemical dispersion model,CAMx.The factor separation technique (FST)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emission source types and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among two or more types.Additio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emission reduction scenarios was explored.The industry,power plant,and transportation emission source types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in terms of their individual effects on O3DM.The key contributor to high surface O3 was power plant emissions,with a peak individual effect of 40 ppbv in the southwestern BTH area.The individual effect from the biogenic emission category was quite low.The synergistic effects from the combinations of each pair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 types suppressed O3 formation,while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for combinations of three were favorable for O3 formation when the industrial and power plant emission source types coexisted.The quadruple synergistic effects were positive onl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ower plant,transportation,residential,and biogenic sources,while the quintuple synergistic effect showed only minor impacts on O3DM concentrations.A 30% reduction in industrial and transportation sources produced the most effective impacts on O3 concentrations,with a maximum decrease of 20 ppbv.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ynergistic impacts among emission source typ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formulating emiss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O3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camx model synergistic effect factor separation technique emission source
下载PDF
偏东风输送导致的关中地区冬季PM_(2.5)重污染个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鹏杰 尉鹏 +4 位作者 赵森 李娟 张博雅 胡京南 曹军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3-1043,共11页
关中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点监测区域,为探究偏东风输送对关中地区冬季PM_(2.5)重污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2018年1月12—18日在偏东风输送影响下关中地区ρ(PM_(2.5))日均值的变化过程;利用WRF和CAMx模式对PM_(2.5)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 关中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点监测区域,为探究偏东风输送对关中地区冬季PM_(2.5)重污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2018年1月12—18日在偏东风输送影响下关中地区ρ(PM_(2.5))日均值的变化过程;利用WRF和CAMx模式对PM_(2.5)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并讨论其消长原因.结果表明:①冬季关中地区在高压脊和西南槽的控制下,偏东风将污染物输送至关中地区,加之关中地区地形阻滞,致使关中地区的ρ(PM_(2.5))上升.②研究期间,关中地区ρ(PM_(2.5))日均值范围为103~240μg m 3,偏东风输送是导致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重污染的发生还与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关,其中ρ(PM_(2.5))日均值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滞后相关性.在ρ(PM_(2.5))日均值相等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大,能见度越低;随着ρ(PM_(2.5))日均值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能见度下降的速率逐渐变慢.③根据WRF-CAMx的模拟结果,此次重污染过程中关中地区PM_(2.5)污染输送关系不均衡,宝鸡市和咸阳市均以本地贡献为主,其本地贡献率超过45.00%,而渭南市接收关中地区其他城市及关中地区以外区域污染输送占比为69.82%;位于盆地中东部的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的ρ(PM_(2.5))月均值均大于关中地区ρ(PM_(2.5))平均值;渭南市、西安市、运城市以及关中地区以外城市是此次关中地区跨市PM_(2.5)污染输送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偏东风输送是关中地区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东风输送 WRF模型 camx模型 关中地区
下载PDF
百色市冬季PM2.5传输路径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俊超 陈志明 +7 位作者 支国瑞 毛敬英 刘慧琳 黄炯丽 李宏姣 梁桂云 张达标 莫招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采用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计算2015—2016年百色市PM2.5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影响该市冬季PM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并探讨不同源区对PM2.5的贡献率。同时,使用CAMx模式模拟百色市各县区及周边区域对... 通过采用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计算2015—2016年百色市PM2.5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影响该市冬季PM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并探讨不同源区对PM2.5的贡献率。同时,使用CAMx模式模拟百色市各县区及周边区域对该市大气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百色市PM2.5浓度潜在源主要集中在该市和临近的河池、南宁、崇左,以及北部的贵州省;CAMx模式模拟对百色市冬季大气污染物传输的地区来源与该市大气污染物的PSCF分析和CWT分析权重较大的区域较为一致,这些区域对百色市PM2.5的贡献率达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因子 浓度权重轨迹 camx模式 百色
下载PDF
我国典型钢铁工业城市夏季臭氧污染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姚诗音 魏巍 +2 位作者 沈泽亚 王传达 牛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8,共12页
邯郸与其周边城市相比,臭氧(O3)污染最为严重.基于观测数据分析夏季邯郸O3浓度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邯郸O3超标天数比率为86.7%,各区县O3浓度分布存在差异,高温、低湿和偏南贴地气团传输是此次O3连续污染的主要成因.继而,以CAMx... 邯郸与其周边城市相比,臭氧(O3)污染最为严重.基于观测数据分析夏季邯郸O3浓度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邯郸O3超标天数比率为86.7%,各区县O3浓度分布存在差异,高温、低湿和偏南贴地气团传输是此次O3连续污染的主要成因.继而,以CAMx-OSAT模型模拟方法进行O3来源解析,溯源分析显示:邯郸O3污染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本地源对市域O3贡献为43.9%,对主城区贡献明显增加(46.5%),但对O3污染最严重郊县成安却有所下降(37.4%),来自河南地区的贡献占有重要比例;O3污染过程中,本地源对主城区贡献显著升高(54.0%).本地源排放中,移动源对月均O3贡献最高,而钢铁源是O3污染过程最大贡献源.邯郸主城区光化学O3生成主要受VOCs敏感区控制;O3污染过程在NOx敏感区内生成的O3占比相对月均情况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市 钢铁工业城市 臭氧 camx-OSAT模型 来源解析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青岛“上合峰会”保障期间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贡献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超 徐冉 +4 位作者 张天航 张恒德 张碧辉 丛春华 毋婧炎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3期51-58,共8页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要素和逐小时污染物浓度资料,对青岛上合峰会期间的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峰会保障期间,各类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臭氧浓度下降至94.1μg/m^3,较峰会保障前...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要素和逐小时污染物浓度资料,对青岛上合峰会期间的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峰会保障期间,各类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臭氧浓度下降至94.1μg/m^3,较峰会保障前期下降2.9%。白天大气氧化性主要受O3控制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4%。此外,臭氧日变化曲线相较于温度日变化曲线存在1 h滞后性,且风速小于2 m/s的条件下,容易出现臭氧污染情况。基于CAMx空气质量数值模型中的臭氧来源追踪方法(Ozone Source Apportionment Technology,OSAT),对青岛臭氧的污染来源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峰会前期,江苏、安徽对青岛臭氧贡献分别达到32.5%和11.1%,而峰会期间除青岛本地贡献较为突出之外,来自山东、河北及辽宁的贡献有所增加,分别达到了21.7%、9.8%及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来源贡献 camx模式 上海经济合作组织
下载PDF
武安市PM_(2.5)及其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和区域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诗音 韩力慧 +2 位作者 郭改仲 程水源 王传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4-654,共11页
武安市是以钢铁立市的典型重工业城市.为研究武安市PM2.5的污染特征和区域来源解析,对武安非采暖期(2018年10月)和采暖期(2019年1月)进行大气PM2.5样品的采集和组分测试,并利用CAMx-PSAT模型模拟结果分析区域源排放对武安PM2.5及其二次... 武安市是以钢铁立市的典型重工业城市.为研究武安市PM2.5的污染特征和区域来源解析,对武安非采暖期(2018年10月)和采暖期(2019年1月)进行大气PM2.5样品的采集和组分测试,并利用CAMx-PSAT模型模拟结果分析区域源排放对武安PM2.5及其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SO42-、NO-3、NH+4)的质量浓度贡献.测试结果表明,武安PM2.5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为113.5μg/m3,采暖期PM2.5污染水平高于非采暖期;SO42-、NO-3和NH+4的平均质量浓度占PM2.5总质量浓度的41.1%,是PM2.5重要组成部分;SO42-、NO-3和NH+4质量浓度表现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NO-3与SO42-质量浓度比值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均小于1,表明燃煤烟尘等固定源贡献相对较大;随着PM2.5污染等级的升高,SO42-、NO-3和NH+4质量浓度明显增大,达到重污染天时,SO42-、NO-3和NH+4质量浓度增至最高.模拟结果显示,武安城区PM2.5污染是由本地污染源排放和外来污染物区域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地污染源排放占主导地位;冶金源排放对PM2.5、NO-3和SO42-质量浓度贡献影响最大;农业源排放是NH+4质量浓度的主要污染来源;采暖期的居民源排放对PM2.5和SO42-、NO-3、NH+4质量浓度贡献率相比于非采暖期出现大幅度增加.外来工业源和机动车源对武安PM2.5质量浓度贡献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安市 重工业城市 PM_(2.5) 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 camx-PSAT模型 区域来源解析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本地源污染贡献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丹 花家嘉 +1 位作者 杨雨灵 王驷鹞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6期7-12,16,共7页
结合2017年气象资料和污染源排放清单,本研究选用WRF-CAMx模型模拟分析京津冀地区本地源污染贡献情况,对本地源污染贡献进行分型,并分析其天气形势。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本地源污染贡献共分为四种类型,即平均型、东北多型、中西多型和... 结合2017年气象资料和污染源排放清单,本研究选用WRF-CAMx模型模拟分析京津冀地区本地源污染贡献情况,对本地源污染贡献进行分型,并分析其天气形势。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本地源污染贡献共分为四种类型,即平均型、东北多型、中西多型和西北少型;平均型主要受鞍形场、均压场、高压前部弱气压场等弱的地面气压场控制,按本地源污染贡献来确定防治策略;东北多型主要位于倒槽顶部、高压底部,东北部城市应着重考虑本地源污染控制,而南部城市应更多地考虑与东北部城市的区域联防;中西多型主要位于高压前部、低压后部,中西部城市应以本地源污染控制为主,其他城市应重点关注与中西部城市、周边城市的区域联防;西北少型主要位于高压后部,西北部城市应主要考虑与其以南地区的区域联防,其他城市仍以本地源污染控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amx模型 本地源污染贡献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山西省城市地区近年来环境空气臭氧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焦姣 罗锦洪 +2 位作者 杨锦锦 王娜 谢卧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1-739,共9页
基于山西省2018—2020年国控点位O_(3)监测数据分析了全省O_(3)污染特征,分别以晋城市和太原市为典型城市,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前体物(NO_(x)和VOCs)对O_(3)的影响,并采用CAMx模式开展2020年6—8月山西省O_(3... 基于山西省2018—2020年国控点位O_(3)监测数据分析了全省O_(3)污染特征,分别以晋城市和太原市为典型城市,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前体物(NO_(x)和VOCs)对O_(3)的影响,并采用CAMx模式开展2020年6—8月山西省O_(3)区域和行业来源解析.结果表明:①山西省O_(3)超标天数中以O_(3)轻度污染为主,且中度及以上污染呈增加趋势,O_(3)污染集中出现在5—9月,且呈现较强的地域性特征,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特征.②ρ(O_(3-1 h))(臭氧1 h平均浓度)与气温、风速均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高温、低湿有利于O_(3)的生成.风速与ρ(O_(3-1 h))呈分段式线性关系,ρ(O_(3-1 h))随着风速增大而升高,当风速大于某一阈值时,ρ(O_(3-1 h))随风速的增加而下降.以典型城市晋城市为例,当温度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30%~60%之间、风速为4~5 m/s,且风向为南风和东南风时更容易出现ρ(O_(3-1 h))高值.③山西省2020年6—8月O_(3)区域来源解析表明,各城市O_(3)本地源贡献较弱而传输贡献影响显著(>80%).④山西省2020年6—8月O_(3)行业来源解析表明,各市工业源类(电力源、焦化源和其他工业源)的贡献率在50%左右,柴油交通源贡献率在20%~27%之间.研究显示,山西省O_(3)污染传输贡献影响显著,联防联控势在必行,电力源、焦化源和柴油交通源对O_(3)生成贡献较大,亟需优先加强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气象因子 前体物 camx模式 来源解析 山西省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秋冬季PM_(2.5)输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智答 王晓琦 +3 位作者 张晗宇 关攀博 王传达 唐贵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93-1004,共12页
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方法,识别了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北京,唐山和石家庄PM_(2.5)的潜在污染源区;基于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和传输通量计算方法定量评估了与其周边省市之间PM_(2.5)的传输贡献,识别了三个典型城市... 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方法,识别了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北京,唐山和石家庄PM_(2.5)的潜在污染源区;基于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和传输通量计算方法定量评估了与其周边省市之间PM_(2.5)的传输贡献,识别了三个典型城市PM_(2.5)的传输路径,揭示了PM_(2.5)传输净通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个城市秋冬季PSCF高值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西中东部地区;秋冬季PM_(2.5)均以本地贡献影响为主(51.78%~68.40%),外来贡献为辅(31.60%~48.22%),不同季节贡献率有所波动.整个观测期间,近地面主要表现为毗邻城市向北京和石家庄输送PM_(2.5),而唐山主要表现为向外输送PM_(2.5),净通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0~50m,其净通量为-99.47t/d.同时鉴别出了一条主要的传输路径,即西南-东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法 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 PM_(2.5)传输通量 传输通道
下载PDF
天津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和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敏姣 李燃 +4 位作者 李怀明 尹立峰 张雷波 王荫荫 郭洪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4-1619,1624,共7页
基于WRF-CAMx模型模拟天津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的贡献,利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CO_(2)减排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协同效益指数评估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和CO_(2)减排的协同效... 基于WRF-CAMx模型模拟天津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的贡献,利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CO_(2)减排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协同效益指数评估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和CO_(2)减排的协同效益。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主要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中,散煤治理、工业锅炉改燃并网和供热锅炉改燃并网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的贡献最为明显,分别使Pm_(2.5)浓度下降18.3%、13.6%、11.1%;工业锅炉改燃并网、钢铁企业退出、清洁能源利用措施对CO_(2)减排效果最为明显,分别减排834.71万、699.31万、300.05万t。综合来看,以工业锅炉改燃并网和钢铁企业退出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和CO_(2)减排的协同效益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控制 大气污染 温室气体 WRF-camx模型 天津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