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可视知识查询语言CAOBS/VKQL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勇军 徐明 胡守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30,共6页
介绍的CAOBS/VKQL是一个可视知识查询语言,它以灵活、直观、方便的图形操纵方式提供给用户访问、查询知识库的强大能力。该语言的查询模型以RIKOM知识模型为基础。用户通过构造查询图(QueryGraph)来表达查... 介绍的CAOBS/VKQL是一个可视知识查询语言,它以灵活、直观、方便的图形操纵方式提供给用户访问、查询知识库的强大能力。该语言的查询模型以RIKOM知识模型为基础。用户通过构造查询图(QueryGraph)来表达查询要求。CAOBS/VKQL具备完整的OO查询语言的能力,不仅可以访问数据级知识,还可以访问模式级知识,而且吸收了现有的其它可视查询语言的一些优点,同时采用了更为直观、灵活的图形表示方法,更有利于用户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bs/vkql 知识模型 知识查询语言
下载PDF
面向对象知识库系统CAOBS/V1.2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明 王勇军 胡守仁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78-683,共6页
文中介绍了一个面向对象知识库系统CAOBS/V1.2.该系统是在一个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我们重点研究了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可视查询、问题的推理求解与知识的获取机制.在CAOBS/V1.2系统中,问... 文中介绍了一个面向对象知识库系统CAOBS/V1.2.该系统是在一个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我们重点研究了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可视查询、问题的推理求解与知识的获取机制.在CAOBS/V1.2系统中,问题推理求解采用基于事例的推理,辅之以基于规则的推理模式.我们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可视知识查询语言——VKQL,其查询的直观性和方便性均要强于传统的文本查询语言.文中论述了CAOBS/V1.2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各个主要模块的功能,并重点介绍了事例推理器的设计与实现.在最后一节,我们将其与国际上的类似系统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库系统 面向对象 caobs/V1.2
下载PDF
面向对象知识库系统CAOBS/V1.2的可视化查询子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勇军 徐明 胡守仁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84-688,共5页
面向对象知识库系统CAOBS/V1.2的用户界面是一个可视化知识查询子系统,它包括一个灵活、直观、方便的可视知识查询语言(VKQL)和一个知识库浏览编辑器.利用该可视化查询语言,用户可以通过构造查询图来表达查询要求,... 面向对象知识库系统CAOBS/V1.2的用户界面是一个可视化知识查询子系统,它包括一个灵活、直观、方便的可视知识查询语言(VKQL)和一个知识库浏览编辑器.利用该可视化查询语言,用户可以通过构造查询图来表达查询要求,并最终实现查询功能.VKQL吸收了国际上现有的几种可视查询语言的优点,具有较强的查询功能,使用方便.文中介绍了VKQL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在最后一节将VKQL与同类查询语言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库系统 面向对象 caobs/V1.2 查询子系统
下载PDF
A new ophiolitic mélange containing boninitic blocks in Alxa region:Implications for Permian subduction events in southern CAOB 被引量:12
4
作者 Rongguo Zheng Jinyi Li +1 位作者 Wenjiao Xiao Lijia W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355-1367,共13页
The Alxa region, located in the southernmost part of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s a key reg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Issues of late Paleozoic... The Alxa region, located in the southernmost part of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s a key reg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Issues of late Paleozoic tectonic settings and tectonic unit divisions of the Alxa region still remain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a new ophiolitic mélange named the Tepai ophiolitic mélange in the northern Alxa region, northwest of Alxa Youqi. The tectonic blocks in the Tepai ophiolitic mélange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erpentinized peridotites, serpentinites, mylonitized gabbros, gabbros, basalts, and quartzites, with a matrix comprising highly deformed clastic rocks. A gabbro exhibits a zircon LA-ICP-MS Ue Pb age of278.4 ± 3.3 Ma. Gabbros exhibit high Mg O and compatible element contents, but extremely low TiO_2,totally rare earth element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 contents. These rocks exhibit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depleted patterns, and display enriched in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Boninite-like ge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they were formed in a subductionrelated environment, and derived from an extremely depleted mantle source infiltrated by subduction-derived fluids and/or melts. The Tepai ophiolitic mélange exhibits similar zircon U-Pb-O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the Quagan Qulu ophiolite.Therefore, we propose that the Tepai ophiolitic mélange may have been the western continuation of the Quagan Qulu ophiolite. Our new finding proves the final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might have taken place later than the early Perm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xa REGION caob OPHIOLITE LA-ICP MS U-Pb Oxygen isotope
下载PDF
微陆块属性厘定的依据——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为例
5
作者 王振义 张进 +3 位作者 吴春娇 赵衡 张北航 张义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5-959,共15页
造山带中残存有许多前寒武纪地质体,其中一些被当作前寒武纪基底用于探讨所在微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由于微陆块属性对于造山带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所讨论的前寒武纪地质体蕴含地球早期历史演化信息,对微陆块属性的厘定成为造... 造山带中残存有许多前寒武纪地质体,其中一些被当作前寒武纪基底用于探讨所在微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由于微陆块属性对于造山带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所讨论的前寒武纪地质体蕴含地球早期历史演化信息,对微陆块属性的厘定成为造山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笔者等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的微陆块为例,总结梳理了微陆块厘定的相关依据:岩石组合和变质变形特征,碎屑锆石谱峰显示的源区时代特征,地质事件序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信息,继承锆石、捕获锆石和古生代侵入体同位素显示的深源地壳信息,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特征。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厘定依据不同,对微陆块属性认识争论不断,即使相同依据也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对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的认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等认为前寒武纪基底的亲缘性探讨不仅要注重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还要在精细野外解剖和高精度年代学工作基础上,注意其变质—变形特征、接触关系、源区时代特征、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地壳增生信息和深源地壳信息等的综合对比分析,以得到较全面依据,探讨其构造属性。当获得一组前寒武纪地质体信息时,可先进行同构造单元内对比,再与其他构造单元对比。当特征相异时则需进行构造单元拆分或考虑构造就位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推覆体、走滑外来体、俯冲刮削的构造岩片);当特征相似时,可能指示了相同微陆块的裂解或破坏或者不同的微陆块共同经历了相似的前寒武纪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陆块 大地构造属性 前寒武纪 北山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塔里木和中亚造山带西段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两类地幔源区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传林 周刚 +2 位作者 王洪燕 董永观 丁汝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9-794,共16页
对塔里木和中亚造山带西段二叠纪玄武质岩石地质、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总结表明,二叠纪火成岩在分布面积、岩石类型(以玄武岩占绝对优势)、活动时间(以275Ma左右为峰期)等方面均与世界典型的大火成岩省一致,将其命名... 对塔里木和中亚造山带西段二叠纪玄武质岩石地质、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总结表明,二叠纪火成岩在分布面积、岩石类型(以玄武岩占绝对优势)、活动时间(以275Ma左右为峰期)等方面均与世界典型的大火成岩省一致,将其命名为巴楚大火成岩省(Bachu LIP)。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塔里木玄武岩来自长期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来源深度为60~80km。塔里木基性岩墙和超镁铁-镁铁杂岩的原始岩浆可能来自软流圈地幔(OIB)部分熔融。中亚造山带西段的玄武岩、基性岩墙和超镁铁-镁铁杂岩主要来自被俯冲带熔体交代的强烈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其中部分地区可能有软流圈物质的加入,如东天山和阿勒泰南缘高Ti系列的玄武质岩石。根据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将巴楚大火成岩省分为2个地幔省(mantledomain),即塔里木省和中亚省。这2个不同地幔省的成矿系列也有显著的差异,塔里木省为钒-钛磁铁矿矿床,而中亚则以铜-镍-(铂族金属)硫化物矿床为主,成矿作用的差异和岩浆地幔源区的差异是完全对应的。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认为巴楚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和二叠纪地幔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中亚造山带 二叠纪巴楚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扎兰屯变质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0
7
作者 周建波 王斌 +1 位作者 曾维顺 曹嘉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79-1888,共10页
兴安地块位于额尔古纳和松辽地块之间,长期存在着是稳定陆块和造山带等不同的认识。本文针对兴安地块南部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原兴华渡口群进行了专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 兴安地块位于额尔古纳和松辽地块之间,长期存在着是稳定陆块和造山带等不同的认识。本文针对兴安地块南部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原兴华渡口群进行了专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1)扎兰屯地区变质杂岩主要为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变质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系,其形成时代晚于481Ma,为早古生代晚期。岩石组合、变质程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其与北部的典型兴华渡口群不同,两者不能作为同一地层单元,应该予以解体。(2)扎兰屯变质杂岩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分为三期:481~580Ma,峰期年龄为529Ma;699~998Ma,峰期年龄为833Ma和1213~3200Ma峰期年龄为2000Ma,分别记录了泛非期Gondwana、新元古Rodinia两期重大地质事件和变质基底的年龄信息。(3)兴安地块以发育兴华渡口群为标志,存在时代为新元古代甚至为太古代的变质结晶基底,因此兴安地块应为一稳定的微陆块,而非夹持于额尔古纳和松辽地块之间的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地块 扎兰屯变质杂岩 碎屑锆石年龄 大地构造属性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盟北部宗乃山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4
8
作者 史兴俊 张磊 +5 位作者 王涛 肖序常 童英 张建军 耿建珍 叶珂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9-1007,共19页
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北部宗乃山岩基包括中二叠世钾长花岗岩(272±1 Ma)和早三叠世闪长岩(249±1 Ma)、花岗闪长岩(247±1 Ma)。中二叠世钾长花岗属于准铝质和钾玄质系列,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早三叠世... 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北部宗乃山岩基包括中二叠世钾长花岗岩(272±1 Ma)和早三叠世闪长岩(249±1 Ma)、花岗闪长岩(247±1 Ma)。中二叠世钾长花岗属于准铝质和钾玄质系列,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早三叠世闪长岩属钙碱性系列,而花岗闪长岩为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属于I型花岗岩。宗乃山地区这些中酸性侵入岩都显示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并且具有微弱-中等的Eu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都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和Ti等)。宗乃山地区侵入岩的锆石绝大部分具有正的εHf(t)值(+0.3^+11.6)和相对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CDM=1 275~533Ma),表明源区主要为新生地壳物质。这些特征与同一构造带上沙拉扎山地区的侵入岩十分类似,而明显不同于具有古老基底的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侵入岩,因此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具有亲中亚造山带的特征,中亚造山带与阿拉善地块的界线应位于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以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阿拉善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北缘恩格尔乌苏地区发现志留纪侵入体 被引量:20
9
作者 郑荣国 李锦轶 +2 位作者 肖文交 刘建峰 吴泰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5-1736,共12页
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中段,连接了兴蒙造山带和北山造山带等构造单元,其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对于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单元的对比连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位置。统计归纳近年来阿拉善地... 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中段,连接了兴蒙造山带和北山造山带等构造单元,其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对于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单元的对比连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位置。统计归纳近年来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的年代学数据发现,该地区的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期间,特别是二叠期间,尚没有早古生代侵入岩的报道。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是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出露的一条重要蛇绿岩带,本次研究在该混杂岩带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黑云母花岗岩。通过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测试发现其时代为423±4.5 Ma和434±1Ma,代表了其岩浆结晶年龄,表明该侵入岩形成于志留纪期间,是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最早发现的早古生代侵入体之一。该志留纪岩体的发现,表明恩格尔乌苏混杂岩在带志留纪期间已经出现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该志留纪岩体的发现,是研究、认识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早古生代构造环境的重要对象,对于连接对比东、西相邻构造单元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相邻白山组地层的碎屑锆石时代及晚泥盆世侵入岩的发现等研究成果推断,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在早古生代开始就存在岩浆活动,该地区可能并非是早古生代的稳定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阿拉善地块北缘 早古生代 侵入体 LA-ICP-MS U-PB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双峰式侵入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晓飞 周毅 +5 位作者 曹军 滕超 王必任 张华川 冯俊岭 刘俊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5-686,共22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伊和绍荣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伊和绍荣复式岩体由辉长岩、辉石闪长岩...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伊和绍荣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伊和绍荣复式岩体由辉长岩、辉石闪长岩、碱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O_2含量为44.01%~77.60%,在55.91%~75.97%之间存在一明显的间断,显示出双峰式岩浆岩的特征。辉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80.1±1.3 Ma和279.8±1.2 Ma,为早二叠世侵入岩。辉长岩为一套低钾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岩石,SiO_2含量为44.01%~52.63%,Na_2O+K_2O为2.78%~5.33%(Na_2O>K_2O),Al_2O_3为15.11%~24.43%,TiO2为0.55%~3.59%,Mg#介于23~60之间;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一致的平坦型配分型式,具Eu正异常;岩石相对富集Ba、K、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反映了俯冲带构造背景特征。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K_2O+Na_2O、FeO^T/MgO,低Al_2O_3、CaO和MgO;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一致的海鸥型配分曲线;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明显富集K、Th、U、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a、Nb、Ta、Sr、P和Ti,具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岩体地质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提出伊和绍荣复式岩体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早二叠世 双峰式侵入岩 A型 弧后扩张环境
下载PDF
内蒙古迪彦钦阿木地区260Ma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海瑞 黄智龙 +2 位作者 严再飞 严光生 吕志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9-539,共11页
本文对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迪彦钦阿木地区玄武岩(~260 Ma)开展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玄武岩具有富集LREE和亏损HREE的特征,呈现出明显的Eu正异常,而几乎无Ce异常。微量元素组成表... 本文对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迪彦钦阿木地区玄武岩(~260 Ma)开展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玄武岩具有富集LREE和亏损HREE的特征,呈现出明显的Eu正异常,而几乎无Ce异常。微量元素组成表现出富集LILE(如Rb、Th和K)和亏损HFSE(如Nb、Ta、Zr和Hf)的特征。同时,该区玄武岩具有较高的Nb/Ta比值(〉17),较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26~0.7033),以及正的Nd(t)值(3.6~4.6)。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玄武岩具有俯冲带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源区主要为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并局部有软流圈物质的加入,但岩浆演化过程中壳源物质混染程度不高。通过元素判别图解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我们推测该区玄武岩的形成与弧后伸展环境下软流圈物质上涌而导致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因此,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应该不早于该玄武岩的喷发时间(~260 Ma),并且同期存在古亚洲洋板块向北方的西伯利亚或者南蒙古微陆块的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玄武岩 元素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中三叠统沉积序列的碎屑锆石记录及对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间的制约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俊宾 和政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248,共17页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是重要的转折期,它涉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沉积环境剧变等重大地质问题,而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中-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沉积序列记录了相应的构造演化过程。笔者对内蒙古东南部林西地区出...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是重要的转折期,它涉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沉积环境剧变等重大地质问题,而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中-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沉积序列记录了相应的构造演化过程。笔者对内蒙古东南部林西地区出露良好的林西组与幸福之路组,采取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解析年代学、沉积物源等信息。研究显示,被认为是三叠系标志层的陆相红色砂泥岩始现于晚二叠世。幸福之路组细砾岩样品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41Ma,从而将地层沉积时代上延至中三叠世后期。它与下伏林西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但在幸福之路组下部地层中发现微角度不整合,沉积时代存在间断(早、中三叠世之间)。林西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分为4组:254~336Ma、372~528Ma、669~1000Ma和1300~2534Ma,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25.6^+17.2)。幸福之路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于241~278Ma,εHf(t)值=+8.6^+16.5,其石炭纪和古元古代碎屑锆石少量。对比研究显示,林西组砂岩除兴蒙造山带物源外,还含有大量华北克拉通物源。与之相反,幸福之路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林西周边岩浆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笔者认为古亚洲洋闭合于晚石炭世之前,晚古生代末是残余陆表浅海环境。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在晚石炭世以来,表现为西伯利亚和华北克拉通联为一体后的陆内裂陷沉积活动及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和Hf同位素 物源分析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晓飞 周毅 +5 位作者 刘俊来 李树才 王必任 滕超 曹军 张华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5-1791,共17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组合,岩性以流纹岩为主。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2件流纹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76±0.81Ma(MSWD=1.3)和280±0.76Ma(MSWD=0.69),说明大石寨组流纹岩喷发于早二叠世,反映了早二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碱为特征,Ti、Mg、Fe、Ca等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Rb、Th、U、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一致的右倾"海鸥式"配分型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Eu和Ti的负异常。10000Ga/Al平均值3.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大石寨组火山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大石寨组 早二叠世 A型 弧后扩张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宾巴勒查干三叠纪两次岩浆活动:年代学记录、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俊泉 刘永顺 +3 位作者 张素荣 杨永恒 张锋 戎合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13-1931,共19页
内蒙古东乌旗宾巴勒查干分布有大面积三叠纪花岗岩,是研究中亚造山带中东部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有利地区。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同位素年代学在该区识别出三叠纪两期侵入岩:中三叠世二长花岗岩类(238~230Ma)和晚三叠世正长... 内蒙古东乌旗宾巴勒查干分布有大面积三叠纪花岗岩,是研究中亚造山带中东部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有利地区。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同位素年代学在该区识别出三叠纪两期侵入岩:中三叠世二长花岗岩类(238~230Ma)和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类(223~215Ma)。采用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对两类侵入岩进行了研究:前者中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岩石以高硅、富钾、过铝、钙碱性为特征,稀土元素中轻稀土相对富集、具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明显的Ba负异常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介于I型和A型花岗岩之间;后者中黑云母由镁质黑云母向铁质黑云母转变,岩石以高硅、富碱、富钾、弱过铝为特征,稀土、微量元素特征与前者相似,但稀土总量相对较低,Eu、Ba的负异常程度更大,属A型花岗岩。二者可能源于年轻幔源组分形成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资料分析,研究区三叠纪侵入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背景下,中三叠世时可能处于后造山伸展背景,晚三叠世可能为板内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三叠纪花岗岩 构造背景 东乌旗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晓飞 刘俊来 +5 位作者 冯俊岭 周毅 滕超 张华川 曹军 王必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6-775,共10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该火山岩年龄为287.5±1.4Ma...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该火山岩年龄为287.5±1.4Ma(MSWD=3.1),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碱、高铝为特征,Ti、Mg、Fe、Ca等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Rb、Ba、Th、U、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有一致的右倾海鸥式配分型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结合大石寨组岩石学及地质学特征,大石寨组火山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或弧间)盆地,是早二叠世早期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锡林浩特 大石寨组 早二叠世早期 弧后盆地 古亚洲洋闭合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下二叠统寿山沟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晓飞 王必任 +5 位作者 张华川 周毅 冯俊岭 曹军 滕超 刘俊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3-880,共18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寿山沟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2个样品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Th/U值指示,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103颗碎屑锆...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寿山沟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2个样品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Th/U值指示,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103颗碎屑锆石年龄测试结果显示,年龄信息可划分为5组:285~328Ma,峰期年龄302Ma;338~361Ma;455~490Ma;757Ma;1278Ma、2380Ma。最年轻的年龄为285Ma,结合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同位素年龄,指示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寿山沟组沉积时限介于285~280Ma之间,主体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Artinskian期。寿山沟组碎屑锆石反映出近源、快速沉积的特点,沉积物源中含有较多的火山碎屑物,可能代表弧后盆地沉积,为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沉积响应。结合区域资料,寿山沟组碎屑锆石的年龄对应于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及其后的构造岩浆事件,物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一带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岩浆弧及贺根山—东乌旗一带,并进一步限制了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缝合线应位于寿山沟组发育地区的南部,即索伦缝合带,拼合时代最可能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早二叠世 寿山沟组 碎屑锆石 U-PB同位素
下载PDF
内蒙东部晚古生代构造格局:来自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砂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29
17
作者 赵英利 李伟民 +4 位作者 温泉波 梁琛岳 冯志强 周建平 申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07-2822,共16页
内蒙东部的克旗-林西-阿鲁科尔沁-扎鲁特-索伦-蘑菇气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所夹持的中亚造山带东段,西拉木伦缝合带与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之间,是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残余海盆最后消失的地区,保存了上述两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的相... 内蒙东部的克旗-林西-阿鲁科尔沁-扎鲁特-索伦-蘑菇气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所夹持的中亚造山带东段,西拉木伦缝合带与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之间,是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残余海盆最后消失的地区,保存了上述两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的相关信息。本文针对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测试的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下三叠统陶海营子组、老龙头组砂岩均具有成分成熟度低,近源快速沉积的特点,碎屑骨架成分显示多为火山岩区物源供给。锆石CL图和Th/U值也指示了绝大多数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区域内已获得的2533粒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为3组:约230-570Ma(峰值年龄为270-315Ma、430Ma和500Ma)、700-1100Ma(峰值970Ma)及&gt;1500Ma(峰值1800Ma和2500Ma)。较古老的峰值年龄1800Ma和2500Ma,暗示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物源信息。其余两组年龄则与西拉木伦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兴安-锡林浩特地块内部岩浆事件的时间相吻合。对比分析内蒙东部不同区域(克旗-林西地区、阿鲁科尔沁-扎鲁特地区和索伦-蘑菇气地区)、不同时代(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物碎屑组分变化趋势,推测古亚洲洋最终沿西拉木伦缝合带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闭合,时间持续至早三叠世。此外,索伦-蘑菇气地区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相对稳定的物源供给,证实了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辽-锡林浩特地块至少在中二叠世沉积以前就已经沿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完成拼贴,应为前人提出的早石炭世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东部 中亚造山带 中、晚二叠-早三叠世 碎屑锆石U-PB年龄 构造格局
下载PDF
吉林中部后倒木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对中亚造山带东部元古宙大陆地壳生长的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立仕 孙丰月 +3 位作者 钱烨 张雅静 王力 王琳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51-2072,共22页
中亚造山带属于地球上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其中之一,中亚造山带东部正是我国东北地区,而该地区的地壳增长时间与地壳增长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中亚造山带东部后倒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岩石... 中亚造山带属于地球上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其中之一,中亚造山带东部正是我国东北地区,而该地区的地壳增长时间与地壳增长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中亚造山带东部后倒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其成因岩石学、构造背景以及对地壳增生的指示意义。通过同位素测年研究,发现后倒木地区的花岗岩类岩石就位于175-171Ma;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SiO_(2)含量为66.58%-76.73%,Al_(2)O_(3)含量为12.21%-16.03%,MgO含量介于0.09%-2.07%之间,显示出高钾钙碱性特征;后倒木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Sr-Nd-Hf同位素显示:ISr值介于0.7063-0.7077之间,εNd(t)值介于+2.38-+3.95之间,具年轻的tDM2年龄(639-768Ma),岩浆锆石εHf(t)值介于+4.1-+9.0之间,同样具有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554-806Ma),揭示岩石重熔的下地壳物质可能是花岗岩类岩石的源区。综合研究表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区域下地壳熔融,形成该类花岗质岩石,而模式年龄揭示新元古代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的地壳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地壳生长 后倒木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下载PDF
新疆北部大地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评述——兼论地质图在区域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7
19
作者 郭召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4-1060,共7页
地质图是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认真研读地质图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以新疆北部几个重要构造带为例,展示了地质图的分析、研读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基于地质图分析并结合最新的研究资料,认为东准噶尔... 地质图是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认真研读地质图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以新疆北部几个重要构造带为例,展示了地质图的分析、研读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基于地质图分析并结合最新的研究资料,认为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的碰撞时限不晚于早石炭世(370~340Ma);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构造带形成于石炭纪晚期,该带不具有板块边界或者俯冲-缝合带的属性;以巴音沟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北天山洋盆的缝合时限在晚石炭世(325~316Ma)。由此推断,新疆北部地区洋盆俯冲和地体拼贴碰撞造山过程应该在晚石炭世之前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图 大地构造 新疆北部 缝合时限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伊犁地块北缘别珍套山中泥盆统汗吉尕组物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有炘 裴先治 +5 位作者 王盟 赵军 布龙巴特 关力伟 朱永胜 刘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9-486,共18页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是探索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西北天山是伊犁地块与准噶尔地块的结合部位,保存了两者之间构造演化的重要地质信息。出露于伊犁地块北缘别珍套山的泥盆系是记录西北天山晚古生代早期构造演...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是探索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西北天山是伊犁地块与准噶尔地块的结合部位,保存了两者之间构造演化的重要地质信息。出露于伊犁地块北缘别珍套山的泥盆系是记录西北天山晚古生代早期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对中泥盆统汗吉尕组砂岩进行岩相学和LA-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500~370 Ma,并可以分为两期,主峰年龄为386 Ma,次峰年龄为490 Ma,结合岩相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汗吉尕组砂岩的物源主要为晚古生代早期中酸性岩浆岩和早古生代早—中期中基性岩浆岩。综合分析认为,汗吉尕组于中泥盆世晚期沉积于弧前盆地沉积构造环境,物源主要为伊犁地块北缘的古生代岩浆弧,暗示伊犁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期受准噶尔洋向南俯冲作用影响,为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特征 微量元素 碎屑锆石U-PB年龄 中泥盆统 汗吉尕组 伊犁地块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