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eudo-dynamic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reinforced with high-strength rebars
1
作者 Chen Xin Yan Shi Ji Baoji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303-311,共9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nvestigation of a high-strength concrete frame reinforced with high-strength rebars that was tested in the structure engineering laboratory at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The frame specimen w...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nvestigation of a high-strength concrete frame reinforced with high-strength rebars that was tested in the structure engineering laboratory at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The frame specimen was pseudo- dynamically loaded to indicate thre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of different hazard levels, after which the test specimen was subjected to a pseudo-static load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experiment of the test frame and validation of the simulation models. Research shows that a high-strength concrete frame reinforced with high-strength rebars is mor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than a tradi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n addition to the economies achieved by effective use of material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rame can provide enough strength to exceed conven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and provide acceptable ductility. The test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high- strength concrete frame designed according to current seismic code provisions. Based on previous test research, a nonlinear FEM analysis is completcd by using OpenSees softwar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re numer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calculate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frame by OpenSee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st provides additional opportunities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mulation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trength concrete pseudo dynamic test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frame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method OPENSEES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三维重建的高温下再生混凝土孔隙特征研究
2
作者 都思哲 张淼 +5 位作者 张玉 Selyutina Nina Smirnov Ivan 马树娟 董晓强 刘元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4-224,共11页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微细观结构损伤劣化,进而导致混凝土力学性能下降。本工作利用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对高温后掺加玻化微珠的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mixed with glazed hollow beads, GHB-RAC)试件孔隙结构特征进行...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微细观结构损伤劣化,进而导致混凝土力学性能下降。本工作利用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对高温后掺加玻化微珠的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mixed with glazed hollow beads, GHB-RAC)试件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识别,基于CT扫描与三维重构建模提取并分析了混凝土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同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探究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会影响GHB-RAC内部孔隙结构,内部孔隙孔径及表面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的升高也会影响混凝土孔隙均匀性,加剧孔隙不均匀性分布;玻化微珠(Glazed hollow beads, GHB)对混凝土温度传导的阻碍作用明显,GHB的掺入改善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减弱了高温导致的孔隙畸化;孔隙尺寸、孔隙球体度及孔隙表面积与残余抗压强度的灰色关联度均在0.55以上,表明孔隙结构参数与残余抗压强度关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再生混凝土 孔隙结构 抗压强度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比及合格评定体系的研究
3
作者 梁天宇 周桂鹏 《广州建筑》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日益扩大。随着新建工程的迅速增多及落地,准确、高效地检测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也变得至关重要。同时,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和微损检测方法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广泛地运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 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日益扩大。随着新建工程的迅速增多及落地,准确、高效地检测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也变得至关重要。同时,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和微损检测方法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广泛地运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针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检测准确性,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以及试验结果,探究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回弹法、钻芯法、同条件养护标准试块及标准条件养护试块等方法下抗压强度结果之间的联系,并结合相关规范及案例探讨实体检测评定合格线的合理取值,旨在为实体混凝土试块检测提供较为全面的经验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实体检测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结构检测 混凝土强度
下载PDF
Defects in Concrete Elements: A Stud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30 Years and above in Onitsha Metropolis, Anambra State, Nigeria 被引量:1
4
作者 Chiamaka Ogochukwu Obiora Fidelis Okechukwu Ezeokoli +1 位作者 Chritopher Chidi Belonwu Francisca Nkachukwu Okeke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22年第3期102-123,共22页
Building defect is an issue in existing buildings that needs urgent tackling to prevent further problems.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defects in concrete element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30 years and above in the Onit... Building defect is an issue in existing buildings that needs urgent tackling to prevent further problems.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defects in concrete element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30 years and above in the Onitsha metropolis of Anambra State, Nigeria. 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 in the study include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visual inspection/observations, archival records, recordings, photographs;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the concrete elements in an existing building in the study area. The population of this study constituted of the construction registered professionals and the existing buildings in study area. The sample for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calculated sample size using Taro Yamani Formula. A total of 158 registered professionals were sampled from the population of 260.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purposively distributed to the registered professionals up to the required sample sizes of 158 and 129 questionnaires were properly filled and returned. The study used the SPSS and Microsoft Excel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 percentages and figures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pie charts and tables. The finding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structural defects on the concrete elements in existing buildings in the study area according to the rating are;exposed/corrosion of the embedded metals, faulty workmanship, overload and impacts, chemical attack, freeze-thaw deterioration, fire/heat, restraint to volume change. The visual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eavy defects such as deep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diagonal cracks, exposed/ corrosion of the embedded metals, spalling of the concrete slabs. The existence of defects in the concrete members led to the low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elements and the structural ins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as revealed by the non-destructive test. The non-destructive test result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tested concrete elements have low compressive strength value and such were remarked poor as they did not satisfy the assumed value. Essentially, the study concluded by recommending that regular monitoring, inspections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oncrete elem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on existing aged and defected buildings to detect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buildings;and it is imperative to evacuate occupants from heavy structurally deteriorated and defected buildings since most of them have lost their residual design life span and ability to sustain imposed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ilding Professionals concrete Elements DEFECTS Residential Buildings structural Stability Non-Destructive test Compressive strength
下载PDF
装配式结构灌浆料现场实体强度检测技术研究
5
作者 魏晓斌 蒋俣 +2 位作者 汪晟 付文强 周静 《江苏建筑》 2023年第4期70-74,120,共6页
文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连接节点灌浆料强度现场检测技术,通过试验研究灌浆料表面硬度与灌浆料实际用水量、养护时间和测试位置的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拟合灌浆料表面硬度和抗压强度之间的换算方法,得到表面硬度法测试灌浆料实际... 文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连接节点灌浆料强度现场检测技术,通过试验研究灌浆料表面硬度与灌浆料实际用水量、养护时间和测试位置的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拟合灌浆料表面硬度和抗压强度之间的换算方法,得到表面硬度法测试灌浆料实际抗压强度的换算公式。使用三次函数、幂函数、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均可以建立较为准确的灌浆料表面硬度和抗压强度的换算模型。其中,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满足现有标准体系中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要求且优于现有标准中的推荐值。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比对表面硬度法和取样法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现场的检测结果,验证其可行性。通过现场取样检测,对灌浆料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发现取样法的测试结果略高于表面硬度法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灌浆料 抗压强度 表面硬度 无损检测
下载PDF
早龄期损伤水工混凝土自然自愈合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泽鹏 黄耀英 +1 位作者 余正源 张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1-518,共8页
早龄期水工混凝土结构在不利荷载工况下常易产生损伤开裂,如果及时加强对早龄期损伤水工混凝土的养护,后期水工混凝土自然自愈合效果对结构服役寿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设计并开展了3种预损伤龄期(1 d、2 d、3 d)和3种粉煤灰掺量(0%... 早龄期水工混凝土结构在不利荷载工况下常易产生损伤开裂,如果及时加强对早龄期损伤水工混凝土的养护,后期水工混凝土自然自愈合效果对结构服役寿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设计并开展了3种预损伤龄期(1 d、2 d、3 d)和3种粉煤灰掺量(0%、15%、35%)下的早龄期水工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损伤试验,以损伤试件标准养护至28 d龄期后的不同受压面抗压强度增长率R 1和恢复率R_(2)作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损伤混凝土试件的微观孔结构测试结果,共同探究早龄期损伤混凝土的自然自愈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粉煤灰掺量下,损伤试件的强度恢复率R_(2)均随着预损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且在3 d预损伤龄期下A组损伤试件的R_(2)均大于95%,表明损伤试件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在同一预损伤龄期下,不同受压面二次强度测试结果表现为F_(2,A)>F_(2,B),平均孔径、最可及孔径和分形维数均表现为A组检测样品<B组检测样品,这表明裂缝平行于二次受压方向的损伤混凝土试件的自愈合情况较好;掺入粉煤灰能够使损伤试件强度增长率R 1和恢复率R_(2)得到提升,并降低总体积、最可及孔径和分形维数,增加无害孔和少害孔的占比。上述结果表明,及时加强对早龄期损伤混凝土的养护,其后期的自愈合效果较好,且适量掺入粉煤灰能提升损伤混凝土的自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龄期 水工混凝土 自然自愈合 不同受压面 抗压强度 微观孔结构测试
下载PDF
某柱偏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安全性鉴定
7
作者 谭玮 屈建民 +3 位作者 王云洋 孙胜伟 杨光 李明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5期45-49,共5页
对某柱偏位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进行现场检测,根据现行规范及检测数据对该房屋进行承载力及配筋验算复核。验算结果表明,该房屋已建部分上部主体结构竖向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但需对存在蜂窝麻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修补处理;该房屋在-... 对某柱偏位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进行现场检测,根据现行规范及检测数据对该房屋进行承载力及配筋验算复核。验算结果表明,该房屋已建部分上部主体结构竖向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但需对存在蜂窝麻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修补处理;该房屋在-5.25 m和-3.00 m标高处结构构件多次转换,竖向构件不连续,传力路径过于迂回,不满足规范抗震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偏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房屋检测鉴定 承载力复核 混凝土强度
下载PDF
混凝土几种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有宗 刘立新 王仁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93-96,共4页
由于实际结构中的混凝土与标准养护试块之间有很大差异 ,所以传统检测方法中用标准养护试块抗压强度来确定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不恰当的 .为寻找最佳的能代表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的强度 ,本试验对郑州市两个厂家的混凝土分别进行标养... 由于实际结构中的混凝土与标准养护试块之间有很大差异 ,所以传统检测方法中用标准养护试块抗压强度来确定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不恰当的 .为寻找最佳的能代表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的强度 ,本试验对郑州市两个厂家的混凝土分别进行标养强度、同条件养护强度及结构实体取芯强度的测定 ,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造成其差异的因素 ,得出三种强度的相关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检测 混凝土 抗压强度 强度等级 标准养护强度 同条件养护强度 结构实体取芯强度
下载PDF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破坏形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0
9
作者 方秦 柳锦春 +1 位作者 张亚栋 钱七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梁通常会发生常见的弯曲破坏形态,但是在持续时间较短的爆炸荷载,如化学爆炸产生的脉冲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可能在弯曲破坏发生之前产生剪切破坏。这种现象已被室内外试验... 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梁通常会发生常见的弯曲破坏形态,但是在持续时间较短的爆炸荷载,如化学爆炸产生的脉冲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可能在弯曲破坏发生之前产生剪切破坏。这种现象已被室内外试验所证实,其原因是脉冲荷载激发了结构中的剪力,从而使结构产生剪切破坏。为了预报钢筋单纯凝土梁在爆炸荷载下的响应破坏形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的非线性分层梁有限元法。在材料模型中考虑了混凝土和钢盘的右面线性和应变速率效应等因素。应用这方法,本文计算分析了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响应以及弯曲、弯剪和剪切等不同的破坏形态,计算预报的结构动态响应和破坏形态与现场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 破坏形态 有限元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
下载PDF
多孔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郑木莲 王秉纲 胡长顺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多孔混凝土作为路面的基层,和面层一起受到车辆荷载和温度的反复作用,结构设计中需考虑其疲劳性能。通过室内小梁弯拉疲劳试验,分析疲劳寿命试验数据的概率分布,得出多孔混凝土疲劳寿命服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以此建立了不同应力水平和... 多孔混凝土作为路面的基层,和面层一起受到车辆荷载和温度的反复作用,结构设计中需考虑其疲劳性能。通过室内小梁弯拉疲劳试验,分析疲劳寿命试验数据的概率分布,得出多孔混凝土疲劳寿命服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以此建立了不同应力水平和等效应力水平下两种形式的疲劳方程;分析了疲劳寿命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及减小变异性的相应措施,比较得出其疲劳性能优于半刚性基层材料。利用得出的疲劳方程,建立了以多孔混凝土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下面层荷载应力计算的疲劳应力系数,以及作为沥青路面基层时,进行层底弯拉应力验算的弯拉强度结构系数,可用于路面结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多孔混凝土疲劳性能 疲劳试验 疲劳方程 疲劳应力系数 弯拉强度结构系数
下载PDF
平板法试验研究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郑翥鹏 郑建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4,共4页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多,砂率较大,粗骨料用量相对较少,而且水胶比较低,常掺有其它掺合料,因此若处理不妥易出现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本文在圆环法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平板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胶比和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高强与高...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多,砂率较大,粗骨料用量相对较少,而且水胶比较低,常掺有其它掺合料,因此若处理不妥易出现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本文在圆环法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平板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胶比和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发生在早期,因此在早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控制裂缝的措施;在低水胶比的情况下,水胶比对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水胶比越小,开裂越严重;掺入粉煤灰对混凝土抗裂有所改善,但是其掺量对抗裂的影响并不是呈定向规律,而是存在着最优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 抗裂试验 平板法
下载PDF
秦山核电二期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树明 林松涛 王永焕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8-40,43,共4页
结合秦山核电二期 1RX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 ,介绍了其测试原理和方法 ,验收标准以及试验结果与分析。
关键词 秦山二期核电站 安全壳 整体性试验 测试 强度
下载PDF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志军 徐有邻 《混凝土》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21-23,共3页
 本文讨论了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各种方法及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关键词 结构混凝土 强度 检验 同条件养护试件
下载PDF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与开裂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建岚 罗素蓉 郑翥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7-50,共4页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多 ,砂率较大 ,粗骨料用量相对较少 ,因此若处理不妥易出现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通过圆环法试验 ,研究分析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易于开裂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 ,对商品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多 ,砂率较大 ,粗骨料用量相对较少 ,因此若处理不妥易出现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通过圆环法试验 ,研究分析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易于开裂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 ,对商品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提出了建议。同时采用不同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公式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 ,探讨了适合于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实用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 圆环法 抗裂试验 收缩变形计算
下载PDF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剪切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旭民 李兴华 蔡登山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4,共5页
通过模型试验 ,研究了不同配筋率、不同龄期新老混凝土在剪力键有无连接筋的情况下的结合面抗剪强度 ,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
关键词 桥梁 加固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钢筋混凝土结构 剪切强度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抗震加固强度测试仿真 被引量:22
16
作者 丁声荣 霍艳华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9-432,共4页
对混凝土结构建筑物进行加固强度测试能够有效预防地震中建筑物的坍塌,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数量以及经济损失。在进行建筑物的强度测试时需要计算出混凝土的摩擦力和压力,得到测试所需综合抗震指数。传统测试方法先计算出峰值地震加速... 对混凝土结构建筑物进行加固强度测试能够有效预防地震中建筑物的坍塌,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数量以及经济损失。在进行建筑物的强度测试时需要计算出混凝土的摩擦力和压力,得到测试所需综合抗震指数。传统测试方法先计算出峰值地震加速度,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加固强度测试,但未得出加固后的综合抗震指数,导致测试准确度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有限元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抗震加固后的强度测试模型,先将扩展有限元理论和其子模型技术相融合,给出混凝土材料内裂纹萌生、扩展和最终的破坏形式,多面性角度出发计算混凝土结构建筑顶板、底板和侧墙等各部分的质量,给出地震土摩擦力和压力,得到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受剪承载力,依据计算通用数值分析软件的验证算例,表明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为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结构建筑 强度测试
下载PDF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耗能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鑫 阎石 季保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90,共8页
本文研究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性能与抗震能力。对2层2榀1/2比例的模型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分析了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反应和耗能能力,探讨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特性及薄... 本文研究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性能与抗震能力。对2层2榀1/2比例的模型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分析了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反应和耗能能力,探讨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特性及薄弱环节或部位。结构的延性系数达到4.0以上,等效阻尼系数达到0.05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此类结构具有较强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抗震性能较好,所提出的方法能够用于地震区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静力和动力试验 高强混凝土 框架结构 滞回特性 耗能能力
下载PDF
井壁混凝土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直书 邓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54-57,共4页
根据井壁结构模型试验结果 ,得到了井壁砼强度准则的回归公式 ,从而为井壁结构承载能力的合理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强度准则 井壁结构 承载能力 混凝土
下载PDF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介绍(二)——规程使用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肇元 朱金铨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69,共5页
提出了应用《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包括设计安全水准、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混凝土质量控制、胶凝材料用量等。另外还对高强混凝土的早期裂缝控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结构设计 强度 测定 质量控制 裂缝
下载PDF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阎石 陈鑫 季保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研究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OpenSees开放式软件对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同等参数条件下的结构拟动力试验进行了对比。得到不同峰值加速度情... 研究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OpenSees开放式软件对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同等参数条件下的结构拟动力试验进行了对比。得到不同峰值加速度情况下的结构层间反应时程曲线,层间位移滞回曲线,以及破坏模式等,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OpenSees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可以辅助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 OpenSees软件 框架结构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拟动力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