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寻找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颈动脉硬化的潜在机制
1
作者 唐毅 林敬源 +1 位作者 郑伟 林小娟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24-2328,共5页
目的:挖掘干燥综合征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关键信号分子,为进一步阐明干燥综合征发生颈动脉硬化提供生物信息学基础。方法:利用GEO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两个芯片,分别是颈动脉硬化经内膜剥脱后的标本芯片GSE12128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多组学芯... 目的:挖掘干燥综合征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关键信号分子,为进一步阐明干燥综合征发生颈动脉硬化提供生物信息学基础。方法:利用GEO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两个芯片,分别是颈动脉硬化经内膜剥脱后的标本芯片GSE12128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多组学芯片GSE84844。GEO2R工具用于筛选两组基因芯片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在线分析网站Daivid数据库进行GEO和Pathway分析。利用Cytoscape对获得的差异基因数据进行可视化,并利用Cytohubbe筛选核心基因。结果:共鉴定出372个下调基因,选出10个连接度较高的核心基因。发现G蛋白耦联受体活化通路、多巴胺能突触以及神经活性受体-配体活化。结论:GNGT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干燥综合征发生颈动脉硬化的潜在机制,其发生的通路与G蛋白耦联受体活化通路、多巴胺能突触以及神经活性受体-配体活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颈动脉硬化 生物信息学 基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
作者 马艳霞 田风胜 +3 位作者 崔荣岗 刘燕 孟莹莹 王凤英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4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复荣通脉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T2D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 探讨复荣通脉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T2D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利拉鲁肽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加服复荣通脉胶囊。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Fi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9%比24.44%,P <0.05)。结论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T2DM,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及凝血功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荣通脉胶囊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糖 纤维蛋白原 中医证候
下载PDF
补肾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Meta分析
3
作者 王琮 张树峰 +2 位作者 吕树泉 王建福 赵娜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9期95-10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自建库至2022年8月收录的采用补肾法联合...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自建库至2022年8月收录的采用补肾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试验组)对比单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数据,通过RevMan 5.1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检查到相关文献465篇,其中中文文献451篇、外文文献14篇,经过筛除后最终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65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28例、对照组8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血脂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上,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Crouse斑块积分水平和颈总动脉血流各项参数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Crouse斑块积分,改善血脂水平与颈总动脉血流参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补肾法 META分析 中医药
下载PDF
中药复方软脉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文婷 顾耘 王臻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1期36-39,共4页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软脉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复方软脉煎,疗程均为6个月。治...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软脉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复方软脉煎,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2组间基线均衡(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健忘、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P<0.01)。治疗后,对照组腰膝酸软、健忘、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症状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耳聋较治疗前加重(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1)。结论中药复方软脉煎联合西医药常规治疗,能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腰膝酸软、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动脉粥样硬化 软脉煎 中医证候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有颈动脉斑块的体检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燕 李双利 张运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检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入选的18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目标人群进行资料收集与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斑块形成有无关系,并进行相关... 目的:探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检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入选的18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目标人群进行资料收集与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斑块形成有无关系,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检人群中湿热质最多,占总数的38.14%;其次为湿热瘀血质,占总数的16.9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中风家族史、湿热瘀血质和气虚湿热质与颈动脉斑块存在着相关性。结论:年龄、中风家族史、湿热瘀血质和气虚湿热质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中医体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加用自拟通脉消斑丸治疗湿热瘀阻型颈动脉硬化伴易损斑块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邢良飞 卞显辉 +4 位作者 朱永强 王之利 刘红玲 周会 马奎军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加用自拟通脉消斑丸治疗湿热瘀阻型颈动脉硬化伴易损斑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颈动脉硬化伴易损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 目的:探讨加用自拟通脉消斑丸治疗湿热瘀阻型颈动脉硬化伴易损斑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颈动脉硬化伴易损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通脉消斑丸(由金银花20 g、黄柏10 g、麸炒苍术10 g、薏苡仁15 g、土茯苓15 g、黄芪20 g、玄参12 g、当归20 g、水蛭5 g、全蝎5 g、甘草6 g组成)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易损斑块面积、中医证候积分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明显减少,易损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Hcy、hs-CRP、Lp-PLA2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加用通脉消斑丸治疗颈动脉硬化伴易损斑块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缩小易损斑块面积,减少中层内膜厚度,同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其机理可能与降低Hcy、hs-CRP、Lp-PLA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易损斑块 通脉消斑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现代文献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研究 被引量:55
7
作者 王椿野 赵振武 +3 位作者 李新龙 李麒豫 董洪坦 郭蓉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要素的特征,进而分析其病机特点。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DA-TA)上检索近5年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文献,对证候要素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要素的特征,进而分析其病机特点。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DA-TA)上检索近5年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文献,对证候要素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72篇,涉及证候要素9种。其中证候分型调研文献13篇,涉及总病例数3606例,证候要素由高至低为血瘀(74.13%)、痰浊(62.92%)、热邪(43.01%)、阴虚(29.37%)、血虚(25.01%)、气滞(23.29%)、气虚(19.72%)、毒邪(12.76%)、阳虚(9.87%);医家论点文献为59篇,涉及医家59位,证候要素由高至低为血瘀(93.22%)、痰浊(74.58%)、气虚(54.24%)、阴虚(30.51%)、毒邪(28.81%)、热邪(23.73%)、阳虚(8.47%)、气滞(3.4%)、血虚(1.7%)。结论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 病机 证候要素 文献研究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颈动脉超声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杜文婷 杜文娇 +2 位作者 徐辉 陈明荃 顾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4-696,共3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颈动脉超声的表现,寻找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规范化辨证的客观指标。方法:收集近3年来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检测颈动脉超声,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中医症候...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颈动脉超声的表现,寻找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规范化辨证的客观指标。方法:收集近3年来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检测颈动脉超声,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中医症候进行辨证分型,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比较不同证型间颈动脉超声表现。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各证型间软斑分布具有组间差异性(P<0.05),IMT、硬斑、混合斑、斑块部位无组间差异性(P>0.05)。其中,软斑在肾虚痰浊型中最多见,其次为肾虚气滞型。结论:颈动脉超声中软斑的分布情况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从而为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546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分布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19
9
作者 桂明泰 符德玉 +10 位作者 周训杰 姚磊 徐邦杰 徐立思 李建华 叶玲玲 祖亮华 谭圆圆 金露 姚望 戴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硬化分布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集EH患者血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关病史、中医症状,结合四诊情况由一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及两名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硬化分布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集EH患者血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关病史、中医症状,结合四诊情况由一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及两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颈动脉超声,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男性组与女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四个常见高血压中医证型中颈动脉硬化分布均>70%;肝火亢盛型(82.40%)>阴阳两虚型(80.15%)>痰湿壅盛型(73.53%)>阴虚阳亢型(71.14%)。肝火亢盛型与阴虚阳亢型患者间的颈动脉硬化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夹瘀组与非夹瘀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夹痰组发生率高于非夹痰组(P<0.05);(3)对26个症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的3个症状中,眩晕、耳鸣症状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证型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分布均>70%,肝火亢盛型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最高,老年患者及夹痰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硬化,有颈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眩晕及耳鸣的症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证型 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硕 张允岭 +3 位作者 孙静宜 盛雪 张志辰 郑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55-660,665,共7页
目的: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和变化,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2015年对相同人群进行第二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资料542例,按有无缺血性卒中分... 目的: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和变化,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2015年对相同人群进行第二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资料542例,按有无缺血性卒中分为2组,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无、特征、部位、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分析3年随访中新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变化。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既往脑卒中患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以颈动脉窦部为斑块好发部位、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为多,2组患者单一中医证候要素无显著差异,气虚+痰、痰+火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狭窄及无狭窄组既往卒中患者比例高;3年中新发卒中10例,中医证候要素均发生变化且多与火证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及双侧狭窄与脑卒中发生相关,证候要素以气虚+痰、痰+火为其特征;在脑卒中病情变化中火、血瘀、痰等证候要素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中医证候要素
下载PDF
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颈动脉斑块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玉英 刘泰 +4 位作者 胡跃强 张青萍 刘雪玲 陈薇 陈兴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4,38,共3页
目的研究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颈动脉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中青年CAS斑块形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浆MPO含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目的研究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颈动脉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中青年CAS斑块形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浆MPO含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类型,比较痰浊内阻证、血瘀证、精髓亏虚证及气虚证患者血浆MPO水平、不同斑块类型扁平斑、软斑、硬斑及复合斑块的变化。结果中青年各型CAS斑块形成患者血浆MPO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其中痰浊内阻证、血瘀证患者血浆MPO水平、颈动脉软斑及复合斑块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均较精髓亏虚证、气虚证患者显著增高(P<0.01)。结论中青年CAS患者血浆MPO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CAS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其中痰浊内阻证、血瘀证患者血浆MPO水平、颈动脉软斑及复合斑块的变化具有一定特异性,为CAS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也为CAS的早期发现及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髓过氧化物酶 中青年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学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杜文婷 顾耘 +2 位作者 徐辉 陈明荃 杜文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59-1861,共3页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及其主要症状。方法:通过文献参考,经专家咨询法(Delphi法),得到CAS临床病例观察表。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元统...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及其主要症状。方法:通过文献参考,经专家咨询法(Delphi法),得到CAS临床病例观察表。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见证型分为:气虚痰浊,肾虚痰浊,肾虚气滞,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阴亏虚等6型。结论:在CAS临床常见6类分型中,肾虚型为其基本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频数优势法
下载PDF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琳 史红秀 +1 位作者 黄汉超 吴永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病史资料、客观指标数据,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目的探讨临床上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病史资料、客观指标数据,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分别对其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结果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型的斑块阳性率最高,达81.13%;气虚血瘀型次之,占59.52%;而气虚痰浊和痰热型的斑块阳性率最低,均为33.33%。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时以气虚血瘀为主证,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时以气虚痰瘀为主证。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气虚痰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最主要的证型,其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痰浊证、阴虚证和痰热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斑块
下载PDF
补肾法对比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文婷 刘萍 杜文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35-2242,I0023,共9页
目的:评价补肾法中医药对比他汀类西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以补肾法为首要治法的中医药治疗组和以他汀为对照组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者分别独立提取... 目的:评价补肾法中医药对比他汀类西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以补肾法为首要治法的中医药治疗组和以他汀为对照组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者分别独立提取资料、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分析。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之间各结局指标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TC、LDL-C、HDL-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较他汀对照组,降低TG值更明显,中医症候疗效更高,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结论:补肾法中医药较他汀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候疗效率更高、降低TG值更明显,并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选择性、实施、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尚需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补肾法 他汀 中医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探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明荃 顾耘 徐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3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量表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4类主要的证型为:肾虚精亏证,痰浊气滞证...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3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量表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4类主要的证型为:肾虚精亏证,痰浊气滞证,阴虚内热证,阳虚血瘀证。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候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何皓颋 高雅琦 叶穗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与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ISH患者120例(老年ISH组),按不同中医证型分为4型,观察各型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与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ISH患者120例(老年ISH组),按不同中医证型分为4型,观察各型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老年ISH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最大值(dIMTm ax)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老年ISH患者中医证型与dIMTm ax及CAS发生率方面,与其他证型比较,痰湿壅盛型的dIMTm ax明显升高(P<0.01)。【结论】老年ISH各中医证型中,dIMTm ax的异常和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以痰湿壅盛型的改变最明显,提示中医痰证在老年ISH患者AS发病中有内在的病理基础,为老年ISH患者CAS从痰证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中医证型 颈动脉硬化 老年人
下载PDF
中医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钟伟 王永刚 +3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齐婧 尚俊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43-2045,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较复杂,发病机理为气血亏虚,痰瘀交阻。中医主要采用补肾活血法、化痰通络法、清热养阴法、解毒活血法和健脾降浊法,可以明显降低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提高脂联素水平,从而改...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较复杂,发病机理为气血亏虚,痰瘀交阻。中医主要采用补肾活血法、化痰通络法、清热养阴法、解毒活血法和健脾降浊法,可以明显降低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提高脂联素水平,从而改善IMT和粥样斑块面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内脏脂肪指数、脂质蓄积指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丽 赵珈艺 +4 位作者 金香兰 施新 解欣然 陈宝鑫 张允岭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589-595,共7页
[目的]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是反映内脏肥胖的新型指标,其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及中医证候之间关系的证据很少。旨在对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进行中医证候研究,探讨该部分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内脏肥胖与中医证候的... [目的]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是反映内脏肥胖的新型指标,其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及中医证候之间关系的证据很少。旨在对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进行中医证候研究,探讨该部分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内脏肥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研究依托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改重大专项-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项目。病例来源为北京市丰台区8家社区医院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9215例。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完整的人口学信息及中医证候量表。检测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VAI、LAP两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对9215名受试者[平均年龄(60±9)岁,61.5%为女性]进行了分析。动脉硬化的患病率为74.8%。颈动脉硬化组的内脏肥胖指标腰围(P<0.001)、腰高比(WHtR)(P<0.001)、LAP(P<0.001)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硬化人群共提取出5个证候要素,包括:气虚、阴虚、痰湿、火热、瘀血。颈动脉硬化人群内火证(P<0.001)、血瘀证(P<0.001)、痰湿证(P<0.001)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不同VAI组间阴虚证(P<0.001)、气虚证(P<0.001)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不同LAP组间内火证(P<0.05)、阴虚证(P<0.001)、气虚证(P<0.001)、痰湿证(P<0.001)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证候要素以痰湿、内火、瘀血等实证较为突出,脏腑定位肝、脾、肾3脏,该部分人群证候分布特征为既有气虚、阴虚的本虚之象,又有内火、痰湿、瘀血的标实之证,属于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指数 脂质蓄积指数 脑卒中高危人群 颈动脉硬化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金水 吴天敏 +1 位作者 范柳芳 黄言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与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辨证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GE LOGIQ500型多功能彩...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与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辨证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GE LOGIQ500型多功能彩超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结果痰瘀互结证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A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证组形成斑块较多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APN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APN及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相关性,根据中医证型可初步判断其APN的异常变化及斑块形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中医证型 脂联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异常相关机制及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毅 徐尚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机制——胰岛素抵抗(IR)、血清脂联素(APN)异常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筛选CAS伴NAFLD(联合患病组)74例及单纯CAS(对照组)25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机制——胰岛素抵抗(IR)、血清脂联素(APN)异常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筛选CAS伴NAFLD(联合患病组)74例及单纯CAS(对照组)25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血清脂联素(APN),用自身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IR、APN,并进一步在联合患病组进行指标间双变量相关分析;对比联合患病组各中医证型HOMA-IR、APN的差异并分析其辨证论治的参考指标。【结果】(1)联合患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OMA-IR显著升高、APN显著降低(均P<0.01)。(2)联合患病组的APN与HOMA-IR值呈显著负相关(γ=-0.447,P<0.01)。(3)联合患病组的中医证型构成比不同,与湿热内蕴证组和痰瘀互结证组比较,脾虚痰湿证组的HOMA-IR显著升高、APN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CAS与NAFLD的相关机制显示IR、APN异常,可以认为NAFL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CAS与NAFLD的相关机制之间APN异常与IR存在关联。HOMA-IR、APN可作为CAS伴NAFLD中医辨证的参考,尤其对脾虚痰湿证辨证更具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病机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血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