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气候特征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雪莹 谷黄河 +2 位作者 代斌 张瀚文 余钟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4,共12页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特殊、地形复杂,气象观测站点稀少,对其区域气候和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模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RegCM模式和WRF模式,探究不同水平分辨率10km、25km、50km下区域气候模式对该地区1989—2008年气候时空分布规律的模...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特殊、地形复杂,气象观测站点稀少,对其区域气候和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模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RegCM模式和WRF模式,探究不同水平分辨率10km、25km、50km下区域气候模式对该地区1989—2008年气候时空分布规律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10 km水平分辨率下,RegCM模式模拟多年平均气温绝对误差为0.33℃,WRF模式模拟绝对误差为1.77℃,比25 km和50 km水平分辨率下绝对误差减少1.60~2.12℃,且四季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有所提高;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WRF模式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南部的降水量高估有所改善,RegCM模式模拟值逐渐接近实测值(模拟年降水量相对误差由169%降至75%)且对高原北部降水量的模拟有所改善,但整体上模式对降雨的高估依然存在;两个模式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对地形起伏最大的雅鲁藏布江源区降水量的误差减少最为明显。本研究可为揭示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水文响应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不同水平分辨率 WRF REGCM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CCLM对鄱阳湖流域气温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12
2
作者 孟玉婧 姜彤 +1 位作者 苏布达 张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CCLM(COSMO model in Climate Mode)模拟鄱阳湖流域逐日气温资料,将基准期(1961-2000年)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并对2011-2050年SRES A1B情景下的气温变化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CCLM能够较好地...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CCLM(COSMO model in Climate Mode)模拟鄱阳湖流域逐日气温资料,将基准期(1961-2000年)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并对2011-2050年SRES A1B情景下的气温变化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CCLM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鄱阳湖流域基准期平均气温(TMean)、最高气温(TMax)和最低气温(TMin)分别在年、月、日尺度上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观测值相比,模拟值普遍偏大,其中,流域东北部和南部的偏差较小,流域北部和中部的偏差相对较大,但CCLM模式能反映出鄱阳湖流域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气温低值区。(2)A1B情景下,未来40a鄱阳湖流域TMean、TMax和TMin在年、月、日尺度上均呈增加趋势。年气温增幅在2040s达到最大。月尺度上,1月的TMean和TMax以及8月的TMin增幅最大;日尺度上,年最大TMax在流域东部增幅最大,而年最小TMin在流域西北部增幅最大。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提供精细化的气候变化预估资料,同时对流域气候变化定量影响评估和适应性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cclm 鄱阳湖流域 气温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演变的模拟 被引量:41
3
作者 符淙斌 魏和林 +3 位作者 陈明 苏炳凯 赵鸣 郑维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2-534,共13页
本文给出了应用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演变过程模拟的主要结果。模拟试验分别对正常季风年(1979)和湿季风年(1991)(均由观测场驱动)以及连续3年(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驱动)的夏季降水场进行,并同观测场进行了比... 本文给出了应用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演变过程模拟的主要结果。模拟试验分别对正常季风年(1979)和湿季风年(1991)(均由观测场驱动)以及连续3年(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驱动)的夏季降水场进行,并同观测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基本上能抓住夏季雨带的主要位置和它的演变特征,与实况相比明显优于全球模式的结果。但模拟的雨带具体位置并不总是与观测值十分吻合,有些旬(或候)差别比较大,模拟的降水量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仅04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为正确模拟东亚季风雨带的演变还需要对决定区域气候的主要物理过程在参数化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季风 雨带 中国 演化模拟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陆其峰 潘晓玲 +1 位作者 钟科 李永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7-565,共9页
全面回顾了区域气候模式的分类、发展和最新研究动态 ,指出区域气候模式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重要的有 :加入雪盖、土壤水等作用的陆面过程 ,全球模式与区域细网格模式的嵌套由一维发展到三维 ,由一层发展到多层 ,发展了更加合理的... 全面回顾了区域气候模式的分类、发展和最新研究动态 ,指出区域气候模式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重要的有 :加入雪盖、土壤水等作用的陆面过程 ,全球模式与区域细网格模式的嵌套由一维发展到三维 ,由一层发展到多层 ,发展了更加合理的参数化方案 ;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模式提供的植被资料与实情相差很大 ,对于沙漠地区的植被盖度的算法不尽合理 ,对次网格地形及对其湍流通量输送过程的刻画不够细致等。因此 ,建议利用遥感手段采用非线性方法 (如分形等 )对遥感资料施行反演 ,进行多尺度的双向模式嵌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研究进展 区域气候预测 数值模式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10年回报试验及其评估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一鸣 丁一汇 李清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41-47,共7页
该文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 (RegCM- NCC)对 1 991~ 2 0 0 0年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从模式回报的降水 1 0年平均状况来看 ,模式基本上能够反映这 1 0年夏季的平均状况。用国家气候中心预报评分... 该文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 (RegCM- NCC)对 1 991~ 2 0 0 0年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从模式回报的降水 1 0年平均状况来看 ,模式基本上能够反映这 1 0年夏季的平均状况。用国家气候中心预报评分P、技巧评分SS、距平相关系数 (ACC)和异常气候评分TS 4种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试验进行了总体评估分析 ,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我国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 ,对部分地区 (西部 ,东北 ,长江下游等 )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从相关系数来看 ,预报准确率较高 (即相关系数较高 )的地区是 :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 (内蒙古的北部和黑龙江的西北部 ) ,内蒙古—河套—长江中游地区 ,新疆的西北部 ,西藏的东部和四川的西部 ,江南部分地区 ,广西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中心一般均超过 0 .90的信度检验。 1 60个站中相关系数高于 0 .2 0的有 5 4个 ,约占 3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中国 夏季 降水 海气耦合模式 数值回报试验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和对流层臭氧分布的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涧 蒋维楣 +1 位作者 刘红年 汤剑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2-582,共11页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模拟也得到了模拟区域气候的四个典型月特征 ,并与分析资料对比验证了所得结果 .此外利用大气化学模式计算的臭氧反馈到区域气候模式中 ,模拟对流层臭氧增加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中国 气候变化 臭氧分布 对流层 区域气候 晴空辐射强迫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联接的影响评估模拟实验及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熊伟 许吟隆 +1 位作者 林而达 田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1-746,共6页
利用英国Hadley中心开发的区域气候模式RCMPRECIS(网格分辨率50km×50km),与经过田间试验资料和历史气候资料验证和校准过的CERES系列作物模式相结合,就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式联接的影响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利用英国Hadley中心开发的区域气候模式RCMPRECIS(网格分辨率50km×50km),与经过田间试验资料和历史气候资料验证和校准过的CERES系列作物模式相结合,就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式联接的影响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大气环流模型来说,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的结合省去了随机天气发生器的中间环节,减小了不确定性产生的因素。在站点模拟上,该方法在平原地区的模拟效果较好,而山区的模拟效果较差,但如果能用实测天气数据对模拟的天气数据进行验证,模拟效果明显提高。在区域模拟上,该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出产量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但由于空间数据的限制,模拟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偏差较站点水平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作物模型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冬春季气温和降水预报评估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林海 艾秀 +1 位作者 宋文玲 刘一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554,共9页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1983—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对2003—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1983—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对2003—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P)和距平相关系数(ACC)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回报 预报 评估分析
下载PDF
一个改进的陆面过程模式及其模拟试验研究第二部分:陆面过程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的耦合模拟试验 被引量:51
9
作者 丁一汇 张晶 赵宗慈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5-400,共16页
在第一部分提出的陆面过程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实现耦合的基础上,利用这一耦合模式(简称CRegCM)对中国中东部地区1991年5~7月江淮大暴雨时期的强降水气候特征进行了模拟,并与NCAR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 在第一部分提出的陆面过程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实现耦合的基础上,利用这一耦合模式(简称CRegCM)对中国中东部地区1991年5~7月江淮大暴雨时期的强降水气候特征进行了模拟,并与NCAR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此处称NRegCM)在同样初、边值条件和同样物理过程选项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式CRegCM具有较强的模拟性能和模拟能力,基本上成功地模拟了这次极端的降水气候事件。在某些方面,如地面气温和与陆面过程有关要素的模拟上,CRegCM的模拟结果要比NRegCM的结果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式 区域气候模式 耦合模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侧边界的处理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魏和林 符淙斌 王维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9-790,共12页
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侧边界的作用是引入大尺度强迫场。如何处理好侧边界,即大尺度强迫场和区域气候模式本身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报东亚夏季风降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的... 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侧边界的作用是引入大尺度强迫场。如何处理好侧边界,即大尺度强迫场和区域气候模式本身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报东亚夏季风降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的区域气候模式(SUNYA-ReCM),设计了两种不同的侧边界处理方法,来探讨侧边界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驱动区域模式的大尺度强迫场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及热带海洋大气研究计划(TOGA)的分析资料场。试验结果表明:(1)当模式的区域较大时,采用较小的侧边界缓冲区会在缓冲区与模式内部的交界处产生不连续;扩大缓冲区并且考虑不同尺度强迫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可以避免这一缺陷。(2)更重要的是采用后一种方案,即减少了区域气候模式在模拟大尺度环流场方面所起的作用,使得模式更多地依赖侧边界来得到更真实的、对东亚夏季风降水起重大影响的一些气流,如副高、西南季风和南海季风,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无论是在大小上还是在雨带位置的演变上都能进行更好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边界 区域气候模式 东亚夏季风 降水 季风
下载PDF
实况海温强迫的CCM3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 被引量:30
11
作者 高学杰 林万涛 +1 位作者 Fred Kucharsky 赵宗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90,共13页
使用NCAR/CCM3全球环流模式进行了 5个集合 1 9年 ( 1 979~ 1 997)时间长度的观测海温强迫的AMIP2试验 ,对结果的中国区域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给出了模式对中国地区基本气候态的模拟 ,表明模式对这些区域的气温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 使用NCAR/CCM3全球环流模式进行了 5个集合 1 9年 ( 1 979~ 1 997)时间长度的观测海温强迫的AMIP2试验 ,对结果的中国区域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给出了模式对中国地区基本气候态的模拟 ,表明模式对这些区域的气温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对降水的模拟效果则比较差。随后 ,考察了模式对历年中国汛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 ,模式对中国整体降水的模拟预测能力较差 ,但分地区看 ,则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效果较好 ;模式对中国汛期气温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流模式 气候模拟 区域气候 短期气候预测
下载PDF
陆面过程模型CoLM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耦合及初步评估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郑婧 谢正辉 +2 位作者 戴永久 袁星 毕训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750,共14页
陆面过程通过影响陆面和大气之间物质(如,水分)和能量的交换影响气候,其参数化方案对数值天气预报、全球及区域气候模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对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考虑更全面的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替代区域气候模式Re... 陆面过程通过影响陆面和大气之间物质(如,水分)和能量的交换影响气候,其参数化方案对数值天气预报、全球及区域气候模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对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考虑更全面的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替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原有的陆面模式BATS,发展了耦合区域气候模式C-RegCM3;将其应用于东亚地区典型洪涝年份夏季气候模拟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耦合的模式C-RegCM3能合理模拟大尺度环流场、近地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降水模拟比RegCM3有所改进。通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C-RegCM3及RegCM3对地表能量和水文过程模拟结果的比较,发现在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区C-RegCM3模拟的潜热增大、感热减小;模拟的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差异较明显的地区位于模式模拟的主要雨区;C-RegCM3在上述过渡区模拟的夏季地表土壤湿度比RegCM3偏干,这与它在过渡区降水模拟偏少、蒸散发模拟偏大相对应,体现了该模式在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模拟出比RegCM3更明显的局地土壤湿度-降水-蒸散发之间的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型 区域气候模式 耦合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与水文模式耦合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红平 周锁铨 +1 位作者 薛根元 孙琪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建立不均匀的地表径流算法,修改RegCM2的径流方案,设计了一个适合与气候模式RegCM2耦合、能模拟水文站流量的汇流模式,模拟了1998年6、7、8月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该径流方案对降水、地表热量通量、地表径流、土壤湿度产生的影响。结... 建立不均匀的地表径流算法,修改RegCM2的径流方案,设计了一个适合与气候模式RegCM2耦合、能模拟水文站流量的汇流模式,模拟了1998年6、7、8月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该径流方案对降水、地表热量通量、地表径流、土壤湿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方案在模拟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降水量的模拟,其影响大致是总降水量的10%;(2)地表径流方案改变了地面向大气输送的热量通量,这种作用随时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地表水分的再分配有关;(3)本方案计算的土壤渗透率较强,在暴雨初期,产生径流较少,而在暴雨后期土壤湿度增大,产生的地表径流较大,这一点更符合洪水形成的特点;(4)水文—气候耦合模式模拟了两个长江水文站的流量,模拟值基本反映了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也表明耦合模式基本能反映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大暴雨期间的地表水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水文模式 耦合
下载PDF
亚洲区域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的进展 被引量:28
14
作者 符淙斌 王淑瑜 +1 位作者 熊喆 冯锦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225-239,共15页
区域气候变化的信息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基础。在发展全球气候模式的同时 ,发展高分辨的区域气候模式是获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发起和主持 ,有中、... 区域气候变化的信息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基础。在发展全球气候模式的同时 ,发展高分辨的区域气候模式是获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发起和主持 ,有中、美、韩、日和澳大利亚 1 0个研究组参加的亚洲区域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和试验设计等主要内容 ,给出了该国际比较计划第 1阶段 (连续 1 8个月积分 )和第 2阶段( 1 988~ 1 998年连续 1 0年积分 )的初步结果 ,讨论了区域气候模式在亚洲应用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模式比较 地面气候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4
15
作者 高学杰 赵宗慈 丁一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 ,进行了CO2 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对西北地区进行了重点分析 .结果表明 ,在CO2 加倍的情况下 ,西北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升高 ,年平均升高值为 2 .7℃ ,高于全国平均变化 .同时降水也将明显增加 ,平...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 ,进行了CO2 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对西北地区进行了重点分析 .结果表明 ,在CO2 加倍的情况下 ,西北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升高 ,年平均升高值为 2 .7℃ ,高于全国平均变化 .同时降水也将明显增加 ,平均增加率达到 2 5 % ,远高于全国平均 ,增加率的数值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温室效应 气温 降水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垂直分辨率对我国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曾新民 刘金波 +3 位作者 宋帅 骆燕 马柱国 王汉杰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81,共11页
该文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3种垂直分辨率、3种水平分辨率,就垂直分辨率对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我国5年(2000-2004年)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从5年季、月平均降水模拟来看,总体上三个方案模... 该文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3种垂直分辨率、3种水平分辨率,就垂直分辨率对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我国5年(2000-2004年)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从5年季、月平均降水模拟来看,总体上三个方案模拟降水都偏高,随着垂直分辨率提高,模拟降水量更接近观测,各子区域对分辨率呈现更大的敏感性;月平均降水的敏感性更甚于季平均;随着垂直分辨率提高,模拟降水与实测的空间相关系数不一定也增大;即使对区域气候模拟,30km或更高的水平分辨率也有助于提高降水模拟;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个敏感范围,超过该范围时,改进模拟的效果不明显;为提高模拟精度且权衡计算花费,提高垂直分辨率比提高水平分辨率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夏季降水 垂直分辨率 影响评估
下载PDF
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 被引量:57
17
作者 张冬峰 高学杰 +2 位作者 赵宗慈 Jeremy S.RAL Filippo GIORGI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 a(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可较好地模拟中国地面气温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但存在系统性的冷偏差;对降水的变化模拟也较好,但其地理分布模拟存...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 a(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可较好地模拟中国地面气温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但存在系统性的冷偏差;对降水的变化模拟也较好,但其地理分布模拟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模拟 中国地区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中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作用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钟中 苏炳凯 +1 位作者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利用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以1998年夏季为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侧边界地形缓冲区对区域气候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使模拟场和观测的均方根误差都有所减小,区域平均中尺度动能也减小,从而有利于维持区域模式长... 利用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以1998年夏季为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侧边界地形缓冲区对区域气候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使模拟场和观测的均方根误差都有所减小,区域平均中尺度动能也减小,从而有利于维持区域模式长期积分的稳定性。设置地形缓冲区并不改变模拟降水分布格局,但对主要降水区各降水时段降水强度的模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边界 地形缓冲区 区域气候模式 数值试验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中国气候的长期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芳栋 许吟隆 李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利用欧洲中心ERA40再分析资料驱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中国地区进行了50km水平分辨率、40a(1961-2000年)时间长度的连续积分,并对模拟的温度和降水与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年、季空间分布... 利用欧洲中心ERA40再分析资料驱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中国地区进行了50km水平分辨率、40a(1961-2000年)时间长度的连续积分,并对模拟的温度和降水与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年、季空间分布型态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对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尤其对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暖冬以及1998年的夏季极端降水都有较好的体现。但模式不足在于区域内普遍存在模拟的气温略高于实况的系统性暖偏差,幅度一般在1-3℃;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年降水量比观测值明显偏多,长江以南地区和四川盆地的降水中心范围都明显偏大,位置偏南。总体来看,无论是空间分布还是年际变化,模式对温度的模拟能力明显优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PRECIS ERA40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在东亚地区的应用研究——垂直分辨率与侧边界对夏季季风降水影响研究 被引量:58
20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2-532,共11页
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 N C A R) 的区域气候模式 ( Reg C M2 - 1996) 设置在东亚- 西太平洋区域 ( 简称东亚区域气候模式 Reg C M2/ E A) 。利用该模式研究东亚区域气候模式的几个重要问题, 即:... 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 N C A R) 的区域气候模式 ( Reg C M2 - 1996) 设置在东亚- 西太平洋区域 ( 简称东亚区域气候模式 Reg C M2/ E A) 。利用该模式研究东亚区域气候模式的几个重要问题, 即: 垂直分辨率的影响, 侧边界条件 ( 如嵌套技术、缓冲区宽度、不同资料) 的重要性等。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细垂直分辨率模拟的降水分布优于粗分辨率模式, 但容易引起 “数值点暴雨”; Reg C M2/ E A 与不同来源的大尺度侧边界嵌套, 模拟的降水会有明显的不同; 当用 Reg C M2/ E A 模拟较大区域时, 应该取较宽的缓冲区; 在各种嵌套方案中, 指数松弛嵌套方法最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东亚区域气候模式的特点以及发展与改造区域气候模式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东亚 降水模拟 季风 降水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