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tro suppress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using adenovirus-mediated transfer of the cd gene 被引量:1
1
作者 宁力 蔡振杰 +1 位作者 张伟达 许德华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Objective : To develop a treatment strategy for restenosis with a replication-deficient recombinant adenovirus (AdCMVCD) containing the cd gent whose gene product phosphorylates the prodrug 5-flurocytosine to form a n... Objective : To develop a treatment strategy for restenosis with a replication-deficient recombinant adenovirus (AdCMVCD) containing the cd gent whose gene product phosphorylates the prodrug 5-flurocytosine to form a nucleoside analog that inhibits DNA synthesis. Methods: Cultured primary rabbit smooth muscle cell (SMC) infected with AdCMVCD was incubated in 5- flurocytosine-containing medium and assayed with a Coulter Counter on day 2, 6, 10, and 14 for the establish- ment of proliferation curves. In addition, to observe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neighboring SMC, only a portion of the SMC population received the cd transgene. Results :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AdCMVCD was dependent on both concentation of virus and concentration of 5-flurocytosine . Transformed cells demonstrated a bystander effect wherein SMC expressing cd gene exerted an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n neighboring cells that did not express cd gene . Conclusion:Theresult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adenovirus-mediated cd gene transfer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tenosis after ballo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VIRUS VECTORS cd gene RESTENOSIS gene therapy
下载PDF
鸡SLMO2基因CDS区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2
作者 朱慧媛 张朋威 +8 位作者 徐硕辉 李瑞婷 高超群 李文婷 蒋瑞瑞 孙桂荣 韩瑞丽 康相涛 李东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为了探究类果蝇慢移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探索其在不同肤色鸡不同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规律,实验采集不同肤色鸡各组织,PCR克隆获得SLMO2完整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实验得到SLMO2的CDS区序列全长560 bp,其中可编码氨... 为了探究类果蝇慢移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探索其在不同肤色鸡不同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规律,实验采集不同肤色鸡各组织,PCR克隆获得SLMO2完整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实验得到SLMO2的CDS区序列全长560 bp,其中可编码氨基酸174个。生物信息学研究结果表明,鸡SLMO2蛋白并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蛋白主要结构以无规性卷曲的α-螺旋结构结合为主,且蛋白分布在线粒体内膜间隙。通过氨基酸序列对比发现,鸡与爪蟾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SLMO2在背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该基因在丝羽乌骨鸡背肤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豫粉1号”H系鸡。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鸡SLMO2对黑色素沉积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MO2基因 cdS区克隆 组织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INTRON 9 IN CD44 GENE IN CERVICAL CANCER AND CI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3
作者 王敏 高岩 +1 位作者 王欣彦 张颖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retention of intron 9 in CD44 mRNA in cervical cancer tissue, CIN, cervicitis and their exfoliated cells, and to study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stage, n...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retention of intron 9 in CD44 mRNA in cervical cancer tissue, CIN, cervicitis and their exfoliated cells, and to study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stage, non-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RT-PCR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retention of intron 9 in CD44 mRNA in 30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tissue, 11 cases of CIN tissue, 30 cases of cervicitis tissue and their exfoliated cells. Results: The retention rate of intron 9 in CD44 gene transcripts were 76.7% in cervical cancer tissue, 89,8% in corresponding exfoliated cells, 70.8% in CIN tissue, and 60.0% in CIN exfoliated cells, but undetected in neither cervicitis tissue nor exfoliated cells. The relative quantity of intron 9 in CD44 gene transcripts was 1.10 ± 0.12 in cervical cancer tissue, 1.21 ± 0.11 in CIN tissue, 1.11 ± 0.19 in cervical cancer exfoliated cells, 1.17 ± 0.12 in CIN exfoliated cells respectively, but undetected in neither cervicitis tissue nor exfoliated cells. The retention rate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intron 9 in CD44 gene transcripts in cervical cancer and CIN tissue and their exfoliated cells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cervicitis and their exfoliated cells (P〈0.005). There was statistic difference comparing the retention rate of intron 9 in CD44 gene mRNA transcripts (70.8%) with positive rate in cytology (40.0%) in cervical cancer (x^2=5.78, P〈0.05), but no stat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tention rate of intron 9 in CD44 gene transcripts (60.0%) with positive rate in cytology (36.4%) in CIN (x^2=0.585, P〉0.05). Conclusion: Detecting the retention of intron 9 in CD44 mRNA in cervical exfoliated cells was more sensitivity than traditional cytology exam for diagnosing cervical cancer, and the techniques wa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cancer CIN cd44 gene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和UPRT联合5-FC基因疗法对黑色素瘤的体外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安丽娜 李著华 +3 位作者 岳扬 王树人 郭志英 彭克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63,共5页
目的采用婴儿双歧杆菌为载体,探讨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UPRT)对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系统抗瘤作用的增强效应。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UPRT,以电穿孔法将该质粒转化入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重组菌并鉴定。... 目的采用婴儿双歧杆菌为载体,探讨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UPRT)对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系统抗瘤作用的增强效应。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UPRT,以电穿孔法将该质粒转化入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重组菌并鉴定。采用M TT法检测表达的U PRT是否可以与CD产生抗瘤协同作用,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重组婴儿双歧杆菌可以正确表达UPRT。体外M TT检测显示CD+UPRT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可使B 16-F 10鼠黑色素瘤细胞对5-FC的杀伤敏感性(IC50=0.015μm o l/mL)提高,是CD组(IC50=0.127μm o l/mL)的8.5倍。形态学观察CD+UPRT组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损伤性改变,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UPRT组和CD组变化明显不如前者。结论婴儿双歧杆菌联合转导UPRT基因可明显增强CD/5-FC自杀基因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细胞B 16-F 10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双歧杆菌 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 胞嘧啶脱氨酶 基因治疗
下载PDF
5-FC/CD系统对荷大肠癌裸鼠肿瘤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崔龙 林言箴 +4 位作者 朱正纲 陈雪华 顾琴龙 刘炳亚 郁宝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研究cd基因对大肠肿瘤的特异杀伤作用,探索自杀基因靶向治疗大肠癌的有效途径.方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将G1ceacdNa及pcd2分别转导入高分泌CEA的大肠癌细胞Lovo中,再分别接种到裸鼠皮下.成瘤后腹腔给予5... 目的研究cd基因对大肠肿瘤的特异杀伤作用,探索自杀基因靶向治疗大肠癌的有效途径.方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将G1ceacdNa及pcd2分别转导入高分泌CEA的大肠癌细胞Lovo中,再分别接种到裸鼠皮下.成瘤后腹腔给予5FC(500mg/kg)治疗,观察肿瘤重量的变化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含G1ceacdNa及pcd2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3×107及21×108CFU/L.所有转基因成功并接种动物均成瘤.腹腔给予5FC治疗后发现,转由CEA基因顺式转录调控序列(TRS)驱动cd基因的组织特异性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G1ceacdNa的肿瘤对5FC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转非cea调控cd基因的肿瘤,治疗结束后肿瘤重量分别为31mg±8mg及113mg±23mg(P<001).结论本实验提示cea转录调控序列可控制cd基因在CEA阳性的大肠癌组织中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d基因 癌胚抗原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金属抗性促生细菌Burkholderia sp.减缓玉米幼苗镉毒害和阻抗镉转运
6
作者 庄杰 孙乐妮 +3 位作者 杨恩东 欧阳文凯 曹媛媛 张夕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3-773,共11页
为探明金属抗性促生细菌对减缓玉米镉毒害和阻抗镉转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砂培试验向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重金属镉,研究接种镉抗性促生细菌YM3(Burkholderia sp.)对玉米苗干质量、生理指标、镉含量及金属转运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明金属抗性促生细菌对减缓玉米镉毒害和阻抗镉转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砂培试验向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重金属镉,研究接种镉抗性促生细菌YM3(Burkholderia sp.)对玉米苗干质量、生理指标、镉含量及金属转运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株YM3能促进玉米生长,且在镉胁迫环境中菌株促生效果更显著,使玉米根、茎、叶干质量分别增加9.09%~40.00%、63.33%~84.41%、48.50%~67.48%;接种处理玉米叶绿素总量增加1.70%~53.17%、根系活力增加7.40%~16.93%;游离脯氨酸降低3.04%~21.82%;当镉浓度为12 mg·L^(-1)时,丙二醛含量降低26.37%;接种菌株显著降低玉米地上部镉含量,使茎、叶镉含量分别降低13.64%~41.84%和17.85%~20.29%;q-PCR对金属转运相关基因HMA2、HMA3和Nramp5进行表达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接种菌株对重金属转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调控受镉浓度影响。在0 mg·L^(-1)和8 mg·L^(-1)镉处理中,接菌处理HMA2、HMA3和Nramp5表达量在根中均表现为下调,在8 mg·L^(-1)和12 mg·L^(-1)镉处理中,接菌处理HMA2和Nramp5表达量在叶中均表现为下调。接菌处理通过不同程度影响基因HMA2、HMA3和Nramp5表达量来阻控玉米苗对镉的吸收转运。研究表明,在镉胁迫环境下接种镉抗性促生菌株Burkholderia sp.YM3能促进玉米苗生长,减缓玉米苗镉毒害,并阻控镉从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这对于玉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抗性促生细菌 玉米 转运基因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放射敏感性启动子调控CD基因/5-FC自杀系统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125)I诱导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玲 张春丽 +4 位作者 闫平 殷雷 康磊 赵倩 王荣福 《同位素》 CAS 2012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合成了含8个CArG元件的放射敏感性启动子E8,将其连接于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及GFP报告基因上游,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载体pGC-FU-E8-codA-GFP。与慢病毒包装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重组慢病毒颗粒E8-codA-GFP LV,研究重... 合成了含8个CArG元件的放射敏感性启动子E8,将其连接于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及GFP报告基因上游,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载体pGC-FU-E8-codA-GFP。与慢病毒包装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重组慢病毒颗粒E8-codA-GFP LV,研究重组慢病毒感染EJ细胞在不同剂量125I的电离辐射下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及其将5-FC转化为5-FU的能力。结果显示:构建的含有E8启动子及CD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的重组慢病毒滴度为2×108 TU/mL;经125I照射的重组慢病毒感染EJ细胞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其细胞上清液均可检测到5-FC转化成的5-FU紫外峰,其中55.5kBq及74.0kBq 125I照射的细胞组绿色荧光明显,148kBq 125I照射的细胞组,其5-FU紫外峰最为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本工作所构建的放射敏感性启动子调控CD基因/5-FC自杀系统重组慢病毒载体具有电离辐射调控作用,可在125I的电离辐射作用下诱导下游基因表达,为放射性核素125I联合CD基因/5-FC自杀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放射敏感性启动子 cd基因 GFP基因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WTP53联合双自杀基因CD和TK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生长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尊岭 于雪艳 +3 位作者 何庆泗 谭伟 马道新 邵淑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WTP53)基因联合双自杀基因CD、TK对P53突变的SW 480结肠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旁观者效应以及联合基因应用的效果。方法将P53的表达载体pCMV-P53转染SW 480细胞;用含有CD、TK双自杀基因的反转录病毒感染SW 480,...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WTP53)基因联合双自杀基因CD、TK对P53突变的SW 480结肠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旁观者效应以及联合基因应用的效果。方法将P53的表达载体pCMV-P53转染SW 480细胞;用含有CD、TK双自杀基因的反转录病毒感染SW 480,得到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不同混合条件下WTP53、TK、CD系统的联合应用效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指数。结果SW 480/P53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SW 480/TK-CD细胞对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5-氟胞嘧啶(5-FC)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SW 480/P53和SW 480/TK-CD混合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旁观者效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最显著。结论WTP53基因和TK/GCV、CD/5-FC系统对人结肠癌细胞SW 480均具有生长抑制和旁观者效应,联合应用细胞毒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53 TK cd 基因治疗
下载PDF
CD1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及血脂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韦叶生 蓝艳 +3 位作者 黄瑞雅 唐任光 蒙兰青 徐群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CD14基因启动子-159C/T、-260C/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并对其与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应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组)和145例对照组的CD14基因型;同时按常规方法... 目的探讨CD14基因启动子-159C/T、-260C/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并对其与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应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组)和145例对照组的CD14基因型;同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回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14基因-159C/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556倍(OR=1.556,95%CI=1.108—2.184),携带C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个体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CD14基因-159C/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危险因素;CD14基因-159C/T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cd14 高脂血症 基因频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D、VEGFR-1基因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VEGF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振业 张鹏飞 +2 位作者 周建华 周婉琦 王红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4期2617-2620,共4页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基因共表达质粒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转染组:CD基因、VEGFR-1基因共表达质粒p EGFP-C1-CD-VEGFR-...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基因共表达质粒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转染组:CD基因、VEGFR-1基因共表达质粒p EGFP-C1-CD-VEGFR-1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的人恶性胶质瘤细胞,未转染组:未做细胞转染,对照组:转染空载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含量,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VEGFmRNA及VEGF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转染后转染组细胞VEGFmRNA为0. 62±0. 06,VEGF为0. 42±0. 04,较未转染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培养液中VEGF含量为60. 34±31. 22,较未转染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细胞活性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发现转染组细胞的G1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及对照组,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CD、VEGFR-1基因共表达质粒可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VEGFmRNA及VEGF的表达,抑制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基因 VEGFR-1基因 恶性胶质瘤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CD自杀基因系统对T淋巴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艳斌 伍志坚 +4 位作者 尹芳 马文丽 杨光彩 伍柏松 徐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4-528,共5页
去除供者骨髓中的T淋巴细胞可有效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 .用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 (EC CD)基因的高滴度逆转录病毒 (1 5× 10 5CFU/ml)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 ,G418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CD基因的T/pCD2 细胞 .经PCR和RT PCR... 去除供者骨髓中的T淋巴细胞可有效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 .用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 (EC CD)基因的高滴度逆转录病毒 (1 5× 10 5CFU/ml)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 ,G418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CD基因的T/pCD2 细胞 .经PCR和RT PCR方法检测证明CD基因已成功地导入T淋巴细胞中并有效表达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 5 FCyt作用于T/pCD2 及T淋巴细胞 ,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细胞数目变化及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结果表明 ,5 FCyt浓度大于 1μmol/L时 ,即对T/pCD2 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而对正常T淋巴细胞基本无毒性 ,且T/pCD2 细胞在加入药物后生存时间 (3~ 5d)明显短于未转染的T淋巴细胞 (大于 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基因 T淋巴细胞 基因治疗 异体骨髓移植 GVHD
下载PDF
质粒载体介导CD基因对喉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瑶云 肖健云 +2 位作者 赵素萍 冯永 胡瑾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构建含酵母菌自杀基因CD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CMV.CD,并利用该载体进行喉癌Hep2细胞株转染研究,体外实验观察前体药物5FC对稳定表达CD基因的喉癌Hep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RTPCR从酵母菌RNA内扩增出CD基因全长CDS序列,将... 目的构建含酵母菌自杀基因CD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CMV.CD,并利用该载体进行喉癌Hep2细胞株转染研究,体外实验观察前体药物5FC对稳定表达CD基因的喉癌Hep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RTPCR从酵母菌RNA内扩增出CD基因全长CDS序列,将其定向克隆到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CMV中,重组体质粒经XhoI/HindⅢ双酶切鉴定,并对重组体中的CD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将鉴定好的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CMV.CD运用电穿孔法转入喉癌Hep2细胞中。经300~600μg/mlG418正筛选14d和10μg/ml前体药物5FC负筛选,获得稳定表达CD基因的喉癌Hep2细胞株,提取该细胞株细胞的总RNA,经RTPCR鉴定CD基因的表达。MTT法观察不同浓度5FC对稳定表达CD基因的喉癌Hep2细胞及转染空白载体pcDNA3.1()CMV的对照组喉癌Hep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CMV.CD经XhoI/HindⅢ双酶切后获得5353bp的片段及496bp的插入片段,DNA自动序列分析证明重组体质粒含完整的477bp长的CD基因CDS序列。RTPCR从转染细胞总RNA中扩出453bp的预期片段。当添加不同浓度的5FC时,表达CD基因的Hep2细胞不同程度地被杀死,而对照组的细胞几乎未受到影响,两组细胞的相对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CMV.CD,建立了稳定表达酵母菌CD基因的喉癌表达CD基因的Hep2细胞株,表达CD基因的Hep2细胞可以被5FC杀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cd载体 基因治疗 喉肿瘤/治疗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rAdCDglyES对小鼠乳腺癌MA737放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健 李冬田 +2 位作者 朱晓代 王平 朱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含CDgly ES双功能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CDglyES)对肿瘤的直接、间接杀伤作用及其对放射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MA737乳腺癌津白Ⅱ号小鼠荷瘤模型,按分组要求给予不同处理,设定多个观察指标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按分组... 目的:研究含CDgly ES双功能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CDglyES)对肿瘤的直接、间接杀伤作用及其对放射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MA737乳腺癌津白Ⅱ号小鼠荷瘤模型,按分组要求给予不同处理,设定多个观察指标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按分组要求处理后第25天,第1组瘤体达2.5cm×2.3cm;第6组肿瘤为1.4cm×1.2cm。第6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其余各组,P<0.01。第1组的凋亡指数较低,平均为2.61‰,而第6组的凋亡指数较高,平均为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组的微血管密度(MVD)值较高,为145.81,第6组的MVD值较低,为121.23,P<0.05。结论:含双功能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局部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亦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肿瘤细胞显示间接抑制、杀伤作用;显示该重组腺病毒能够和射线发生协同作用,增加局部放射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重组腺病毒 基因治疗 肿瘤
下载PDF
粘附分子CD_(44)v6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金锋 张蕾 +2 位作者 孙素莲 徐光炜 林本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CD4 4v6基因在不同乳腺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113例不同乳腺组织进行CD4 4v6表达的研究。结果 :CD4 4v6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 (96 7% )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5 0 0 % )... 目的 :探讨CD4 4v6基因在不同乳腺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113例不同乳腺组织进行CD4 4v6表达的研究。结果 :CD4 4v6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 (96 7% )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5 0 0 % )和正常乳腺组织 (13 3% ) (P <0 0 1) ;CD4 4v6表达强阳性在淋巴结转移组 (92 5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30 0 % ) (P <0 0 5 ) ,但淋巴结转移灶 (2 2 2 % )明显低于原发癌灶 (10 0 % ) (P <0 0 5 )。结论 :CD4 4v6基因高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具有转移倾向的临床参考指标。乳腺癌细胞CD4 4v6表达量增高可能是转移发生之前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44基因 细胞粘附分子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鸭多巴胺受体D1基因CDS区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兰兵 张依裕 +4 位作者 林家栋 李思 李万贵 杨永强 刘若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本研究采用PCR-SSCP法与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和樱桃谷鸭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130-587bp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对樱桃谷鸭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本研究采用PCR-SSCP法与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和樱桃谷鸭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130-587bp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对樱桃谷鸭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樱桃谷鸭和兴义鸭DRD1基因编码区130-587bp区域内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和AB,2个等位基因:A和B;AA基因型均为优势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416和0.5643,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8539和0.720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184和0.3217,分别处于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樱桃谷鸭群体中该座位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兴义鸭群体则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序列比对发现2个SNPs位点,其中c.189T>C为同义突变,c.507T>A为错义突变,导致丝氨酸(S)变成精氨酸(R)。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B基因型樱桃谷鸭个体的8周龄重和12周龄体斜长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10周龄重、12周龄重和12周龄胸深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揭示该多态座位可能是影响鸭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D1基因 编码序列 PCR-SSCP SNPS
下载PDF
牦牛AQP4基因CDS序列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健锋 丁艳平 +2 位作者 侯博儒 王建林 邵宝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了研究高原动物对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等极端生境的适应机理,进一步探讨高原动物对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抗性的分子机理,运用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和方法,对牦牛脑AQP4(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CDS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基因序列... 为了研究高原动物对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等极端生境的适应机理,进一步探讨高原动物对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抗性的分子机理,运用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和方法,对牦牛脑AQP4(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CDS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基因序列比对及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牦牛AQP4的CDS含有一个96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2个氨基酸;牦牛AQP4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34.69 k D,理论等电点(p I)7.59,其编码蛋白含有6次跨膜结构,属于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及无规则卷曲构成;AQP4基因编码产物氨基酸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牦牛AQP4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绵羊等物种间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AQP4 基因 cdS区 分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AQUAPORIN 4(AQP4)
下载PDF
牦牛FAM134B基因CDS区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国敏 杜晓华 +3 位作者 杨阳 梁春花 孙雪婧 刘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3,共7页
为了丰富牦牛FAM134B基因研究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探讨FAM134B基因的生理功能,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牦牛FAM134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以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获得1 079 bp的牦牛FAM134B基因,其中CDS区全... 为了丰富牦牛FAM134B基因研究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探讨FAM134B基因的生理功能,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牦牛FAM134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以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获得1 079 bp的牦牛FAM134B基因,其中CDS区全长1 071 bp(Gen Bank登录号:KM587693),编码3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与普通牛比对,牦牛FAM134B基因在CDS区存在3个碱基突变,其中第727位上碱基C→T的突变导致密码子CCC→TCC,使编码的氨基酸由脯氨酸变成丝氨酸。牦牛FAM134B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1705H2686N448O575S13,分子量为39.077 5 k Da,理论等电点(p I)为4.46,消光系数为24 450。不稳定系数为46.85,疏水指数为79.47,平均亲水性为-0.439,属不稳定可溶性酸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其中α-螺旋占23.88%,无规卷曲占74.72%,属混合类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FAM134B编码的蛋白在内质网、细胞质膜、空泡、细胞核、高尔基体、细胞骨架和线粒体中分别占30.4%,21.7%,17.4%,17.4%,4.3%,4.3%,4.3%,推测其可能在物质的运输以及辅因子的生物合成等过程中发挥离子通道载体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的作用。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牦牛FAM134B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绵羊、小鼠、褐家鼠、猕猴、黑猩猩、人、非洲爪蟾的FAM134B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7.2%,87.1%,86.8%,90.4%,90.2%,90.4%,57.9%,物种间的同源性较高,其系统进化的情况与亲缘关系的远近相一致,说明FAM134B基因的编码区在进化的过程中比较保守。FAM134B基因的成功克隆和分析为揭示牦牛FAM134B基因的遗传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FAM134B基因 cdS区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和CD13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谷化平 黄勇 尚培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Oct4)和CD13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E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EHCC、30例癌旁胆管组织(TAC)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NBDT)中Oct4和CD133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Oct4)和CD13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E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EHCC、30例癌旁胆管组织(TAC)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NBDT)中Oct4和CD133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EHCC中Oct4和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和68.0%(36/50)。EHCC中Oct4和CD133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TAC和NBDT(P<0.05)。Oct4和CD133的表达与EHC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检测Oct4和CD133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EH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转录因子Oct4蛋白 cd133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辐射敏感性启动子调控CD基因表达联合^(125)Ⅰ照射对膀胱癌EJ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玲 张春丽 +5 位作者 李囡 康磊 卢霞 张丽 闫平 王荣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329-333,共5页
以脂质体介导的辐射敏感性基因联合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转染膀胱癌EJ细胞,研究放射性核素125I照射后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对转染膀胱癌EJ细胞的杀伤作用。人工合成辐射敏感性启动子E8,将启动子克隆至... 以脂质体介导的辐射敏感性基因联合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转染膀胱癌EJ细胞,研究放射性核素125I照射后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对转染膀胱癌EJ细胞的杀伤作用。人工合成辐射敏感性启动子E8,将启动子克隆至质粒pCD2的CD基因上游,构建以E8为启动子、CD基因为目的基因的新质粒,并采用DNA测序法测定E8和CD基因的序列;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pE8-CD转染膀胱癌EJ细胞,用131I照射(吸收剂量为2Gy)后,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测定CD蛋白表达;在转染EJ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125I和5-FC,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并以未经125I照射组、未加5-FC组和5-氟尿嘧啶(5-FU)组(阳性对照组)进行对照。DNA测序显示构建的pE8-CD质粒含E8启动子及CD基因序列;Western blot可检测到CD基因表达;125I加5-FC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未经125I照射组及未加5-FC组,与5-FU组相近。这表明放射性核素与基因治疗联合对肿瘤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敏感性基因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放射性核素 膀胱癌
下载PDF
思茅松HDR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毅 周旭 +3 位作者 毕玮 杨宇明 李江 王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1-727,共7页
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HDR)是甲基-D-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中的最后一个酶,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中起主控作用。该研究根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树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首先获得了思茅松HDR基因... 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HDR)是甲基-D-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中的最后一个酶,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中起主控作用。该研究根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树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首先获得了思茅松HDR基因片段,然后根据所获得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引物,提取受伤后的思茅松树皮的RNA,并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思茅松树皮中克隆得到完整的HDR基因(Pk HDR)。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克隆获得的Pk HDR1基因c DNA全长序列为1 876 bp,含有1个1 46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8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HDR蛋白与赤松(Pinus densiflora)HDR蛋白的相似性高达99%。亚细胞定位及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Pk HDR氨基酸序列中包含转运肽序列(A1-A61)及植物HDR蛋白多个保守的功能位点(A143,A234,A288,A37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k HDR蛋白与赤松HDR蛋白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半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树皮的创伤促进思茅松HDR基因的表达。该研究成功克隆获得HDR基因,并确定其与松脂代谢密切相关,为阐明思茅松松脂生物合成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cdNA 克隆 基因功能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