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限制性T细胞应答与微生物感染
1
作者 黎光 《生物制品快讯》 2002年第10期F003-F003,共1页
人CD1c同种型分子也与天然免疫有关。CD1c可被细胞毒性γδT细胞识别,这群细胞多分布于肠道,表达Vδ1γδTCRs,具有限的多样性。其功能可能与CD1d—自身反应性自然杀伤T细胞相似,在应激或感染状态下引发天然免疫应答。
关键词 微生物感染 多样性 天然免疫应答 cd1限制性t细胞应答
下载PDF
CD1限制性T细胞应答与微生物感染
2
作者 黎光 《生物制品快讯》 2002年第8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脂类抗原 cd1限制性t细胞应答 微生物感染
下载PDF
CD1限制性T细胞应答与微生物感染
3
作者 黎光 《生物制品快讯》 2002年第9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cd1限制性t细胞 微生物感染 免疫应答 脂类分子 免疫学
下载PDF
Qa-1限制性CD8^(+)调节性T细胞参与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许晓悦 薛鳗玲 +8 位作者 左佳佳 唐康 张宇丝 张春梅 庄然 张赟 金伯泉 吕玉红 马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8-1023,共6页
小鼠Qa-1与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同源,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可提呈自身或外源性抗原肽与T细胞受体(TCR)和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或C)(NKG2A/C)两类不同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 小鼠Qa-1与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同源,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可提呈自身或外源性抗原肽与T细胞受体(TCR)和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或C)(NKG2A/C)两类不同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Qa-1限制性CD8^(+)调节性T细胞(CD8^(+)Treg)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CD8^(+)Treg亚群之一,可通过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和自身免疫耐受,与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等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Qa-1限制性CD8^(+)Treg的表型特征、功能效应、调控机制及其参与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1 cd8^(+)调节性t细胞 感染性疾病 机制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阻断DKK1通过促进CD4^(+)T细胞Th1型极化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
5
作者 周啸宇 施涛 +3 位作者 张翼鹏 宋雪如 罗钰婷 魏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CD4^(+)T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KK1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KK1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浸...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CD4^(+)T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KK1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KK1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间的相关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KK1蛋白对CD4^(+)T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构建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阻断DKK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和移植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与表型的影响。结果:DKK1 mRNA表达水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DKK1高表达与多数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在多数肿瘤中DKK1对CD4^(+)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有重要负性调节作用(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DKK1蛋白刺激可显著降低CD4^(+)T细胞中T-bet、IFN-γ及CD107a表达水平(均P<0.01)。在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中发现,阻断DKK1可以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P<0.01),有效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表现为Th1细胞(T-bet+CD4^(+))占比显著升高(P<0.001),效应性CD8^(+)T细胞(CD44+CD62L-)占比显著升高(P<0.01),Th2细胞(GATA3^(+)CD4^(+))与Treg细胞占比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阻断DKK1可有效促进CD4^(+)T细胞向Th1型极化,DKK1具有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1 cd4^(+)t细胞 th1极化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LA-DRB1限制性CD4+T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健 郭红 +6 位作者 李滨 陈立 何亚非 孙合强 李海波 赵卓 吴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132,共6页
目的针对中国汉族高频HLA-DRB1基因型人群,预测与鉴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黏附素蛋白A亚单位(neuraminyllactose-binding hemagglutinin,HpaA)CD4+T细胞表位。方法通过Allele Frequency Net数据库分析中国汉族人群... 目的针对中国汉族高频HLA-DRB1基因型人群,预测与鉴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黏附素蛋白A亚单位(neuraminyllactose-binding hemagglutinin,HpaA)CD4+T细胞表位。方法通过Allele Frequency Net数据库分析中国汉族人群HLA-DRB1高频基因型,利用NetMHCIIpan对HpaA蛋白中能被这些高频基因型递呈的CD4+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通过PCR-SBT法筛选携带有这些高频基因型的H.pylori感染者,利用重组HpaA抗原刺激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出HpaA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后利用合成短肽对所预测表位进行鉴定,通过抗体阻断实验对表位的HLA限制性进行分析,利用DC细胞负载重组HpaA蛋白对表位的自然递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汉族人群中HLA-DRB1高频基因型为DRB1*0901(14.4%)、DRB1*1202(13.3%)和DRB1*1501(10.8%),针对上述3种高频基因型预测出24个HpaA蛋白CD4+T细胞表位。其中,4个表位:HpaA39-53(HLA-DRB1*0901)、HpaA42-56(HLA-DRB1*0901)、HpaA89-103(HLA-DRB1*1202)和HpaA87-101(HLA-DRB1*1501)可有效刺激体外扩增的HpaA特异性T细胞产生高水平IFN-γ,且均能被DC细胞自然递呈。结论鉴定得到的4个HLA-DRB1限制性CD4+T细胞表位有可能成为H.pylori表位疫苗设计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d4+t细胞表位 幽门螺杆菌鞭毛黏附素A亚单位 人白细胞抗原-DRB1
下载PDF
CD1限制性T细胞与疾病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镭 储以微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抗原提呈细胞被外来脂质抗原感染后,该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CD1分子可以在内质网中与脂质抗原结合,随后CD1-脂质抗原复合物移行至细胞膜表面,被CD1限制性T细胞识别。CD1限制性T细胞也可以识别CD1分子与自身脂质抗原的复合物,然后被快速... 抗原提呈细胞被外来脂质抗原感染后,该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CD1分子可以在内质网中与脂质抗原结合,随后CD1-脂质抗原复合物移行至细胞膜表面,被CD1限制性T细胞识别。CD1限制性T细胞也可以识别CD1分子与自身脂质抗原的复合物,然后被快速激活,实现辅助和效应功能。CD1限制性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NK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以及平衡自身免疫和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限制性t细胞 抗感染免疫 肿瘤 自身免疫和耐受
下载PDF
CD1限制性T细胞
8
作者 杨春晓 吴江 王维治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2005年第3期188-192,共5页
在检测感染递呈抗原的细胞浆质时,CD1分子能与外来的脂类抗原结合。与T细胞识别CD1限制性外来脂质不同,CD1限制性T细胞具有自身抗原反应功能,作为自身效应器它可快速被激活,在CD1表达的递呈抗原细胞之间起到辅助和效应器功能。CD1限制性... 在检测感染递呈抗原的细胞浆质时,CD1分子能与外来的脂类抗原结合。与T细胞识别CD1限制性外来脂质不同,CD1限制性T细胞具有自身抗原反应功能,作为自身效应器它可快速被激活,在CD1表达的递呈抗原细胞之间起到辅助和效应器功能。CD1限制性T细胞亚群及其通路之间功能上的差异表现在这些细胞既能影响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和耐受作用,同时还能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其它淋巴细胞,从而揭示了CD1限制性T细胞如何调节抗微生物应答、抗肿瘤免疫和平衡免疫耐受、自身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 cd1l限制性t细胞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9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个体HLA-A^(*)02限制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鳗玲 许晓悦 +8 位作者 王玉玲 张希越 唐康 张宇丝 张春梅 张赟 庄然 金伯泉 马樱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02-608,共7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个体康复4~5个月后外周血中HLA-A^(*)02限制性SARS-CoV-2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水平及规律。方法 本研究在以往鉴定获得SARS-CoV-2刺突蛋白来源HLA-A^(*)0201限制性CD8^(+)T...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个体康复4~5个月后外周血中HLA-A^(*)02限制性SARS-CoV-2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水平及规律。方法 本研究在以往鉴定获得SARS-CoV-2刺突蛋白来源HLA-A^(*)0201限制性CD8^(+)T细胞9肽表位ALNTLVKQL和YLQPRTFLL的基础上,应用流式细胞术筛选入组HLA-A^(*)02阳性SARS-CoV-2灭活疫苗接种后感染且康复4~5个月后个体共27例,构建HLA-A^(*)02/9肽四聚体,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四聚体(tetramer)染色技术及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等方法,对康复个体外周血中SARS-CoV-2表位特异性的功能性CD8^(+)T细胞频率、表型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和杀伤介质的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HLA-A^(*)02^(+)康复个体外周血中可分别检测到分泌IFN-γ的SARS-CoV-2 9肽表位ALNTLVKQL和YLQPRTFLL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且tetramer^(+)CD8^(+)T细胞频率仍维持较高水平。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主要表现为CCR7-CD45RA-效应记忆表型和CD27-CD28-高分化表型,可分泌IL-2、IFN-γ和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以及颗粒酶B和穿孔素杀伤介质。结论 SARS-CoV-2感染康复后外周血中存在着HLA-A^(*)02限制性SARS-CoV-2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且其应答频率可至少持续至康复后4~5个月,仍具有抗病毒的功能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cd8+t细胞应答 HLA-A^(*)02 表位
下载PDF
CD14^+单核细胞系白血病细胞来源树突细胞体外刺激特异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立霞 谢晓宝 +3 位作者 邱国强 顾伟英 王志林 吴浩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8-134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有希望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高表达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M4、M5)细胞分化而来的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的能力。方法:取5例初诊CD14高...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有希望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高表达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M4、M5)细胞分化而来的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的能力。方法:取5例初诊CD14高表达的M4或M5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s,BMMNCs),将白血病细胞分为3组:贴壁白血病细胞组、非贴壁白血病细胞组及总白血病细胞组。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比较3组细胞的CD14表达。用含GM-CSF、IL-4和TNF-α或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培养细胞7~10天后,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FCM检测细胞表型,鉴定单核白血病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icleukemiacell-deriveddendriticcells,Mo-LDCs);采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geneicmixedlymphocytereaction,Allo-MLR)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抗白血病细胞毒分析检测Mo-LDCs的免疫功能,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异常表面抗原确定Mo-LDCs的白血病来源。结果:3组中贴壁白血病细胞的CD14含量最高,在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下,可分化为大量CD83+成熟DCs。在同一病例的3组细胞以及不同病例的总单核细胞组间,培养前CD14的表达率与诱导后CD83+DCs的产率成正相关(r=0.967,P=0.007)。Mo-LDCs具有典型的成熟DCs的形态及表型特征,在Allo-MLR中能刺激同种T细胞明显增殖,并能刺激扩增特异性抗白血病CTL。同时,Mo-LDCs持续存在所起源白血病的核型异常和异常表达的髓系抗原。结论:在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M4、M5亚型AML的CD14+细胞可分化为具有免疫功能的Mo-LDCs,单核系白血病细胞的CD14表达高低可能预示其DCs分化能力。Mo-LDCs具有经典的DCs的表型及功能,还具有白血病的克隆异常,可用于M4、M5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 cd14表达 抗白血病细胞t细胞应答
下载PDF
cAMP差异调控CD39^(+)、CTLA-4^(+)、PD-1^(+)T细胞亚群产生
12
作者 蔡雨俊 郝振平 +1 位作者 郑永唐 田仁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1-2477,共7页
目的:分析CD39、CTLA-4及PD-1在T细胞上的表达及表达模型,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对其表达的影响,解析调控其表达的关键通路。方法:通过腺苷酸环化酶(ACs)激活剂、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以及PKA-CREB抑制剂等小分... 目的:分析CD39、CTLA-4及PD-1在T细胞上的表达及表达模型,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对其表达的影响,解析调控其表达的关键通路。方法:通过腺苷酸环化酶(ACs)激活剂、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以及PKA-CREB抑制剂等小分子化合物体外刺激猕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9、CTLA-4、PD-1阳性(CD39^(+)、CTLA-4^(+)、PD-1^(+))T细胞的比率变化,分析其表达模式,对比小分子对表达/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比率的影响,明确表达模式及调控表达的分子与通路。结果:正常猕猴的CD4^(+)T和CD8^(+)T细胞中CD39^(+)、CTLA-4^(+)和PD-1^(+)细胞比率较低,且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其中一种分子;增加胞内cAMP浓度,不影响CD39^(+)T细胞比率,显著增加CTLA-4^(+)T细胞比率,降低PD-1^(+)CD8^(+)T细胞比率,涉及细胞群为CTLA-4和PD-1单表达的细胞群;抑制PKA活性可降低PDE广谱抑制剂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对CTLA-4表达的增效作用,但不影响PD-1的表达;交换蛋白激动剂不影响CTLA-4的表达,但下调PD-1^(+)CD4^(+)/CD8^(+)T细胞比率;PDE4B选择性抑制剂对CTLA-4的上调作用与IBMX相似,而PDE3和PDE5A选择性抑制剂对PD-1表达的调控与IBMX相似。结论:CD39、CTLA-4和PD-1在T细胞上有不同表达模型,但受cAMP水平不同的调控,且参与表达调控的cAMP下游信号通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9 CtLA-4 PD-1 CAMP t细胞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HMGB1、PINP和CD_(4)^(+)T细胞变化及与Hp感染的关系
13
作者 刘旭 管小倩 +2 位作者 郝迁 张彦 齐红兵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CD_(4)^(+)T细胞变化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n...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CD_(4)^(+)T细胞变化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n=63)与Hp阴性组(n=34);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MGB1和PIN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_(4)^(+)T细胞水平。比较消化性溃疡组与对照组HMGB1、PINP和CD_(4)^(+)T细胞水平;不同Hp感染HMGB1、PINP和CD_(4)^(+)T细胞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Hp感染与HMGB1、PINP和CD_(4)^(+)T细胞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MGB1、PINP和CD_(4)^(+)T细胞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消化性溃疡组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INP和CD_(4)^(+)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HMGB1水平高于Hp阴性组,PINP和CD_(4)^(+)T细胞水平低于Hp阴性组(P<0.05)。经Pearson分析,HMGB1与Hp感染呈线性正相关,PINP和CD_(4)^(+)T细胞与Hp感染呈线性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MGB1、PINP和CD_(4)^(+)T细胞为影响Hp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HMGB1水平升高,PINP和CD_(4)^(+)T细胞水平下降,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为影响Hp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I型原胶原N端前肽 cd4+t细胞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外周血T细胞亚群PD-1和CD28参考范围和影响因素
14
作者 黄薇 王萍 +1 位作者 李雨婷 包叶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88-94,共7页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PD-1和CD28表达参考区间,并探究其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P...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PD-1和CD28表达参考区间,并探究其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PD-1和CD28的表达,CD8^(+)T根据CD28和PD-1表达不同细分6个亚群,对这些指标的比例和绝对值建立参考范围。T细胞各亚群与常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外周血PD-1(%)表达率:CD4>CD3;CD28(%):CD4>CD3>CD8;PD1和CD28阳性计数:CD3>CD4>CD8。女性CD4^(+)(%)显著低于男性;年龄与CD8和CD3计数以及CD28计数负相关,与CD8^(+)CD28^(+)上PD-1表达呈正相关;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与CD8相关亚群上PD-1hi和PD-1int的表达和计数呈正相关,但和CD4^(+)(%)呈负相关。CD8^(+)CD28-亚群PD-1的表达和计数与ALB呈正相关;CD8^(+)CD28^(+)亚群PD-1计数和LDL呈正相关。结论本文建立了健康成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PD-1和CD28表达参考区间,并发现性别、年龄、红细胞、血小板、血脂和营养状态等对T细胞亚群以及PD-1和CD28表达均可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 t细胞 PD-1 cd28 参考范围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来源的IL4I1介导PD1^(+)CD8^(+)T淋巴细胞募集的相关研究
15
作者 李美 来佳丹 +2 位作者 魏诗瑶 孟晋欢 李常颖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来源的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对表达PD1的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诱导与募集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ccRCC组织中IL4I1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浸润及免疫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来源的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对表达PD1的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诱导与募集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ccRCC组织中IL4I1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浸润及免疫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验证;构建过表达IL4I1蛋白的769P细胞系并验证;荧光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过表达IL4I1 ccRCC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变化。结果:高表达IL4I1的ccRCC组织中有更多的CD8^(+)T淋巴细胞浸润(P=6.843×10^(-7)),其浸润水平与IL4I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2)=0.5764,P<0.001);且浸润的CD8^(+)T细胞多表达抑制型分子PD1。过表达IL4I1的ccRCC 769P细胞所表达的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4、CCL5、CCL17)在mRNA水平显著下调(t=95.16、116.1、21.28、68.47,均P<0.05)。同时,细胞培养上清中CCL4、CCL5浓度明显升高(t=6.760、6.846,均P<0.05)。结论:ccRCC组织中IL4I1与PD1+CD8^(+)T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趋化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抑制型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募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 IL4I1 PD-1 cd8^(+)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年轻和老年C57BL/6小鼠 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刘洋 王超 +4 位作者 任晓楠 李顺 秦波音 杨华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使用490 PFU的PR8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使用490 PFU的PR8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染后第8天分离小鼠肺组织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MHC-I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检测CD8^(+)T细胞经流感病毒特异性肽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包括TNF-α、IFN-γ、IL-2以及与CD8^(+)T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B(Granzyme B)的水平。结果相同量的PR8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老年小鼠体重下降更多,死亡率显著高于年轻小鼠(P<0.01)。另一方面,老年组小鼠诱生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年轻组;同时,老年组CD8^(+)T细胞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的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此外,老年组CD8^(+)T细胞表达granzyme B的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年轻组。结论PR8流感病毒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后,老年小鼠肺组织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功能降低。结果表明:与年轻小鼠相比,老年小鼠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表达PD-1 shRNA增强靶向CD19 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17
作者 林伟 朱晶晶 +1 位作者 刘秀盈 王建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5-661,共7页
目的:设计和构建表达PD-1 shRNA的靶向CD19 CAR-T细胞并验证其体外肿瘤细胞杀伤能力。方法:设计并构建表达PD-1 shRNA的CD19 CAR分子基因,将其包装成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qPCR法检测病毒载体拷贝数。将慢病毒转导人原代T细胞,获得三种CA... 目的:设计和构建表达PD-1 shRNA的靶向CD19 CAR-T细胞并验证其体外肿瘤细胞杀伤能力。方法:设计并构建表达PD-1 shRNA的CD19 CAR分子基因,将其包装成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qPCR法检测病毒载体拷贝数。将慢病毒转导人原代T细胞,获得三种CAR-T细胞,分别为RNAU6-CD19 CAR-T、PD-1 shRNA1-CD19 CAR-T、PD-1 shRNA2-CD19 CAR-T细胞。采用qPCR法检测三种CAR-T细胞中PD-1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种CAR-T细胞中PD-1表达水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在不同效靶比时CAR-T细胞对CD19阳性靶细胞(人淋巴瘤daudi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RNAU6-CD19 CAR、PD-1 shRNA1-CD19 CAR、PD-1 shRNA2-CD19 CAR三种CAR分子成功包装成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载体拷贝数均高于1×10^(7)拷贝/mL,转导人原代T细胞获得CAR-T细胞,RNAU6-CD19 CAR-T、PD-1 shRNA1-CD19 CAR-T、PD-1 shRNA2-CD19 CAR-T细胞转导效率分别为43.1%、55.1%、41.7%。与RNAU6-CD19 CAR-T细胞相比,PD-1 shRNA1-CD19 CAR-T、PD-1 shRNA2-CD19 CAR-T细胞中PD-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更低(均P<0.01)、体外对daudi细胞的杀伤率更高(P<0.05或P<0.01)。结论:成功构建表达PD-1 shRNA的靶向CD19 CAR-T细胞,其对CD19阳性靶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提高,PD-1 mRNA及其翻译产物PD-1的表达减少,CAR-T细胞的耗竭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PD-1 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RNA干扰
下载PDF
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的表达对ARDS患儿呼吸支持治疗临床转归的预测
18
作者 张冬梅 王来栓 应海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9-2613,2622,共6页
目的:探讨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对呼吸支持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三二〇一医院新生儿科130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对呼吸支持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三二〇一医院新生儿科130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治疗28 d后,根据患儿存活状态,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分析影响患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及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预测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和PD-1平均荧光浓度(MFI)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低白蛋白血症、出生5 min的Apgar评分、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数PD-1表达均属于ARD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预测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98~0.855,P=0.000),预测死亡的截断值为0.105%,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1.96%和55.67%。T细胞上PD-1预测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74~0.838,P=0.000),预测死亡的截断值为114 MFI,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45%和58.23%。结论: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与ARDS新生儿的预后有关,其水平较高,表明预后不佳,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d14^(+) cd277^(+) 单核-巨噬细胞 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记忆性CD8^+T细胞的应答
19
作者 秦波音 王超 +4 位作者 刘洋 任晓楠 方钟 李顺 周晓辉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4期213-219,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探讨其在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对初次感染后的C57BL/6小鼠在免疫记忆阶段进行了再次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流感病毒特异性的记忆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发现小鼠初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A/Puerto Rico/8/34后37d,RIPK3敲除小鼠的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在再次感染相同病毒时,RIPK3敲除小鼠流感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依旧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而CD8^+中枢型记忆性T细胞(TCM)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EM)或效应性T细胞(TEff)比例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提示RIPK3分子参与调节流感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诱生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并影响其TCM与TEM/TEff的比例,为深入探索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甲型H1N1流感病毒 记忆性cd8+t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表达基因TPSAB1与CD4+T细胞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程亮 张葆康 曹佳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PB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浆基因表达谱差异,以及差异基因类胰蛋白酶Alpha/Beta 1(tryptase Alpha/Beta 1,TPSAB1)对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来源的幼稚CD4+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目的本研究分析PB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浆基因表达谱差异,以及差异基因类胰蛋白酶Alpha/Beta 1(tryptase Alpha/Beta 1,TPSAB1)对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来源的幼稚CD4+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3名PBC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进行微阵列分析;通过免疫细胞分离试剂盒从PBMC中分离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细胞、B细胞、幼稚CD4+T和幼稚CD8+T细胞;通过q RT-PCR分析NK细胞、B细胞、幼稚CD4+T和幼稚CD8+T细胞中TPSAB1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靶向TPSAB1基因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干扰后CD4+T细胞中TPSAB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ST-1增殖试剂盒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 U)染色法检测幼稚CD4+T细胞在体外CD3/CD28刺激后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幼稚CD4+T细胞的凋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测定在体外刺激后敲低TPSAB1对幼稚CD4+T细胞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22(interleukin-4,IL-22)和IL-17分泌的影响。结果PBC患者NK细胞和幼稚CD4+T细胞TPSA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与对照组比较,PBC患者的幼稚CD4+T细胞在CD3/CD28刺激后,显示出更强的增殖能力。然而,2组间细胞凋亡无差异。PBC患者的IL-22、IL-17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敲低TPSAB1可抑制幼稚CD4+T细胞在CD3/CD28刺激下的增殖能力,同时降低IL-22、IL-17和IFN-γ分泌水平。结论抑制TPSAB1蛋白表达水平可阻断CD4+T细胞的增殖,提示其可能成为治疗PBC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tPSAB1 cd 4+t细胞 IFN-Γ IL-22 IL-1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