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03^+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浸润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卢慧敏 王琰 +2 位作者 陈陆俊 蒋敬庭 卢斌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研究组织驻留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浸润程度及分布特征,分析其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88例结肠癌HColA180Su14和77例直肠... 目的:研究组织驻留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浸润程度及分布特征,分析其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88例结肠癌HColA180Su14和77例直肠癌HRec-Ade180Sur-03组织芯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CR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103^+CD8^+T细胞的浸润分布特征及程度,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CRC及癌旁组织中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χ2检验分析CRC中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织中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患者中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比率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患者(P<0.01),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患者的OS较低度浸润患者显著延长(54.42%vs 25.00%,P<0.05),多因素Cox显示,病理分级(P<0.01)和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P<0.05)均可作为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RC组织中CD103^+CD8^+T细胞浸润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在CRC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d103^+cd8^+T细胞 组织芯片 预后
下载PDF
CD8^(+)CD103^(+)Trm细胞在胃癌中的分布、表型及其功能下降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沈洋 彭六生 +2 位作者 邱远 邹全明 马代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6-1152,共7页
目的探讨CD8^(+)CD103^(+)常驻记忆型T(Trm)细胞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研究其表型特征,分析胃癌组织中CD8^(+)CD103^(+) Trm细胞功能下降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D8^(+)CD103^(+) Trm细胞的数目并... 目的探讨CD8^(+)CD103^(+)常驻记忆型T(Trm)细胞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研究其表型特征,分析胃癌组织中CD8^(+)CD103^(+) Trm细胞功能下降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D8^(+)CD103^(+) Trm细胞的数目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D8^(+)CD103^(+) Trm细胞的比例与数目、表型和功能;体外TGF-β1刺激培养CD8^(+) T细胞,分析其对CD8^(+)CD103^(+) Trm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8^(+)CD103^(+) Trm细胞的数目并未明显改变(P>0.05),但其频率显著下降(P<0.05);胃癌组织浸润的CD8^(+)CD103^(+) Trm细胞主要属于效应记忆型细胞(CD45RA-CCR7-),并高表达CD69和PD-1;然而,其表达的颗粒酶B和穿孔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外TGF-β1可诱导CD8^(+)CD103^(+) Trm细胞下调表达颗粒酶B和穿孔素(P<0.05)。此外,与早期胃癌患者相比,晚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浸润的CD8^(+)CD103^(+) Trm细胞数目显著下降(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8^(+)CD103^(+) Trm细胞的浸润水平与疾病的进展成负相关,并呈现出抑制性的表型且抗肿瘤功能下降,从而有助于胃癌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8^(+)cd103^(+)Trm细胞 TGF-Β1 疾病进展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03^+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研究(英文)
3
作者 陈云秀 吴毅 +5 位作者 彭欣 孔潇 李媛媛 田小银 张光莉 罗征秀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882-1888,共7页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其分化为CD103^+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为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小鼠胫腓骨,冲洗骨髓腔得到骨髓细胞,利用单个核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其分化为CD103^+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为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小鼠胫腓骨,冲洗骨髓腔得到骨髓细胞,利用单个核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诱导其分化为成熟的DCs。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大小、形态、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103^+及其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再利用磁珠分选出CD103^+DCs,检测其纯度。结果:单个核细胞培养8 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分化为多种形态,大部分呈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一,细胞周围有细小凸起,成簇状分布,细胞表面CD11c和CD103增多,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MHC-Ⅱ升高,磁珠分选纯化后CD103^+DCs纯度可达95.7%,分选后的CD103^+DCs可有效促进T细胞分化。结论:利用GM-CSF和FLT3L联合诱导法进行体外培养,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CD103^+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核细胞 ^cd103^+ DCs GM-CSF FLT3L
下载PDF
CD103^+T细胞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郝志敏 栾超 +4 位作者 胡煜 杨永红 刘毅 陈敏 崔盘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明确银屑病患者皮肤CD103^+T细胞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29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及6名健康对照皮肤中表皮及真皮CD103^+T细胞的表达。结果:CD103^+T细胞主要在真皮表达。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 目的:明确银屑病患者皮肤CD103^+T细胞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29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及6名健康对照皮肤中表皮及真皮CD103^+T细胞的表达。结果:CD103^+T细胞主要在真皮表达。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真皮中每个高倍视野CD10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06±11.72)%和(12.82±4.50)%(P<0.05);健康人对照皮肤真皮内CD103^+T细胞百分率为(7.47±1.30)%,明显低于银屑病非皮损区(P<0.05)。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103^+T的表达与PASI值正相关(P<0.05)。结论:真皮中CD103^+T细胞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103+T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Loss of CD103^+ intestinal dendritic cells during colonic inflamma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Ulrike G Strauch Nicole Grunwald +2 位作者 Florian Obermeier Sonja Gürster Heiko C Rat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1-29,共9页
AIM:To investigate possible differences in dendritic cells(DC)within intestinal tissue of mice before and after induction of colitis. METHODS:Mucosal DC derived from intestinal tissue,as well as from mesenteric lymph ... AIM:To investigate possible differences in dendritic cells(DC)within intestinal tissue of mice before and after induction of colitis. METHODS:Mucosal DC derived from intestinal tissue,as well as from mesenteric lymph nodes and spleen,were analyzed by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 analysis.Supernatants of these cells were analyzed for secretion of different pro-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performed on cryosections of mucosal tissue derived from animals with colitis as well as from healthy mice. RESULTS:It was shown that DC derived from healthy intestinal lamina propria(LP)represented an immature phenotype as characterized by low-level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cytokines.In contrast to DC from spleen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that secret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LP-DC produced high levels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After induction of mu-rine colitis in a CD4 + CD62L + transfer model or in chronic Dextran sulfate sodium-colitis,a marked increase of activated CD80 + DC could be observed within the inflamed colonic tissue.Interestingly,in contrast to splenic DC,a significant population of DC within MLN and colonic LP expressed the mucosal integrin CD103 which was lost during colitis. CONCLUSION:The constitutive secre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by immature DC within the intestinal LP might regulate the homeostatic balance between mucosal immunity and tolerance.CD103 + DC could mediate this important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itic cell COLITIS CYTOKINES INTEGRIN cd103
下载PDF
Discovery of highly immunogenic spleen-resident FCGR3^(+)CD103^(+)cDC1s differentiated by IL-33-primed ST2^(+)basophils
6
作者 Myeong-Ho Kang JungHyub Hong +6 位作者 Jinjoo Lee Min-Suk Cha Sangho Lee Hye-Young Kim Sang-Jun Ha Yong Taik Lim Yong-Soo Bae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20-834,共15页
Recombinant interleukin-33(IL-33)inhibits tumor growth,but the detailed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is still unknown.IL-33-mediated tumor suppression did not occur in Batf3^(−/−)mice,indicating that conventional type 1 de... Recombinant interleukin-33(IL-33)inhibits tumor growth,but the detailed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is still unknown.IL-33-mediated tumor suppression did not occur in Batf3^(−/−)mice,indicating that conventional type 1 dendritic cells(cDC1s)play a key role in IL-33-mediated antitumor immunity.A population of CD103^(+)cDC1s,which were barely detectable in the spleens of normal mice,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pleens of IL-33-treated mice.The newly emerged splenic CD103^(+)cDC1s were distinct from conventional splenic cDC1s based on their spleen residency,robust effector T-cell priming ability,and surface expression of FCGR3.DCs and DC precursors did not express Suppressor of Tumorigenicity 2(ST2).However,recombinant IL-33 induced spleen-resident FCGR3^(+)CD103^(+)cDC1s,which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iated from DC precursors by bystander ST2+immune cells.Through immune cell fractionation and depletion assays,we found that IL-33-primed ST2^(+)basophil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CGR3^(+)CD103^(+)cDC1s by secreting IL-33-driven extrinsic factors.Recombinant GM-CSF also induced the population of CD103^(+)cDC1s,but the population neither expressed FCGR3 nor induced any discernable antitumor immunity.The population of FCGR3^(+)CD103^(+)cDC1s was also generated in vitro culture of Flt3L-mediated bone marrow-derived DCs(FL-BMDCs)when IL-33 was added in a pre-DC stage of culture.FL-BMDCs generated in the presence of IL-33(FL-33-DCs)offered more potent tumor immunotherapy than control Flt3L-BMDCs(FL-DCs).Human monocyte-derived DCs were also more immunogenic when exposed to IL-33-induced factor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combinant IL-33 or an IL-33-mediated DC vaccine could be an attractive protocol for better tumor immun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interleukin-33(IL-33) Highly immunogenic Spleen residency ^FCGR3^(+)cd103^(+)cdC1s ^ST2^(+)basophils Antitumor immunity
原文传递
电针调节CD8^(+)T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华 赵颖倩 +3 位作者 郭婕 卢苑蓉 张改月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7-1184,共8页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电针组选取“足三里”“悬钟”进行干预14天,治疗结束后进行转棒、旷场测试,并观察黑质区TH表达及CD8^(+)T细胞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干扰素γ(IFNγ)蛋白及颗粒酶B(GzmB)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小鼠毛色暗淡无光,精神萧瑟,活动减少,肌肉颤动,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掉棒潜伏时间延长(P<0.01),运动总距离延长且经过区域中心的速度改善(P<0.01),黑质区TH阳性表达增加(P<0.01),CD8^(+)CD103^(+)T细胞共定位表达率降低(P<0.01),IFNγ含量下调(P<0.05,P<0.01),GzmB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以提高P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增加黑质区TH表达并改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电针减少黑质区CD8^(+)CD103^(+)T细胞浸润,进一步抑制IFNγ、GzmB分泌,最终降低细胞毒性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cd8^(+)T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 ^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 干扰素γ 颗粒酶B
下载PDF
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组织驻留CD103^(+)CD8^(+)T细胞浸润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陈俊俊 黄浩 +3 位作者 刘颖婷 徐斌 郑晓 陈陆俊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659-1667,共9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组织驻留CD103^(+)CD8^(+)T细胞的分布及浸润程度,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胰腺癌组织芯片(HPanA120Su02,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CD103^(+)CD8^(+)T细胞的浸润程度及其临床相... 目的探讨胰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组织驻留CD103^(+)CD8^(+)T细胞的分布及浸润程度,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胰腺癌组织芯片(HPanA120Su02,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CD103^(+)CD8^(+)T细胞的浸润程度及其临床相关性。共53例胰腺癌组织(2009-01-06-2013-08-07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的初诊胰腺癌患者)和54例癌旁正常组织纳入研究。通过组织芯片中PD-L1表达阳性比例,取Cutoff为10%,以PD-L1<10%为PD-L1低表达组,PD-L1≥10%为PD-L1高表达组,进一步分析不同亚组中的CD103^(+)CD8^(+)T细胞的浸润程度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组织中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20.9个/mm^(2)(4.8~46.3)〕较正常组织〔0.8个/mm^(2)(0~2.8)〕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8^(+)T细胞中CD103^(+)CD8^(+)T所占比例为21.6%(10.5%~39.8%),较正常组织〔0.6%(0~3.1%)〕增高,P<0.001。PD-L1高表达组患者CD103^(+)CD8^(+)T细胞〔37.9个/mm^(2)(20.1~102.7)〕浸润程度较PD-L1低表达组患者〔8.5个/mm^(2)(3.1~26.8)〕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D8^(+)T和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均与PD-L1阳性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54,P=0.009;r=0.555,P<0.001)。PD-L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OS)差于PD-L1低表达患者(HR=2.154,95%CI为1.158~4.000,P=0.001)。CD8^(+)T和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高低均与OS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P>0.05。PD-L1高表达的患者较PD-L1低表达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HR=2.732,95%CI为1.431~5.216,P=0.002)。多因素Cox分析显示,PD-L1表达水平可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风险因素(HR=4.066,95%CI为1.539~10.743,P=0.005)。PD-L1高表达+CD8^(+)T细胞高浸润组患者OS差于PD-L1低表达+CD8^(+)T细胞高浸润组(HR=6.429,95%CI为1.608~25.700,P=0.027)。PD-L1高表达+CD103^(+)CD8^(+)T细胞高浸润组患者OS差于PD-L1低表达+CD103^(+)CD8^(+)T细胞低浸润组(HR=1.600,95%CI为0.777~3.294,P=0.018)。结论CD103^(+)CD8^(+)T细胞在胰腺癌组织和PD-L1高表达患者中高度浸润,PD-L1高表达合并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患者对于免疫治疗可能具有更高的治疗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多色免疫荧光染色 PD-1 PD-L1 组织驻留cd103+cd8+T细胞 肿瘤免疫微环境
原文传递
C57BL/6小鼠肺组织CD103^+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怡 曲佳乐 +3 位作者 冯源发 金晨曦 黄俊 谢红艳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了研究正常C57BL/6小鼠肺脏组织中CD103^+T细胞的数量、表型和功能等免疫学特性,本研究选取C57BL/6小鼠肺脏组织,制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小鼠肺脏组织中CD103的表达及其分布情况;制备单细胞悬液,使用FCM检测肺CD103^+... 为了研究正常C57BL/6小鼠肺脏组织中CD103^+T细胞的数量、表型和功能等免疫学特性,本研究选取C57BL/6小鼠肺脏组织,制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小鼠肺脏组织中CD103的表达及其分布情况;制备单细胞悬液,使用FCM检测肺CD103^+T细胞的表型特征;用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后,检测细胞因子IL-4、IFN-γ、IL-9的分泌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小鼠肺脏组织中CD103主要在CD8^+T淋巴细胞中表达,比例高达(51.28±10.37)%。在CD8^+CD103^+T细胞中,CD62L的表达率为(79.63±2.87)%,明显高于CD103^-T细胞(47.83±9.55)%(P<0.01);但是CD103^-T细胞比CD103^+T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IFN-γ(P<0.01)和IL-9(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C57BL/6小鼠肺脏组织中存在一群表型和功能独立的CD103^+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cd103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驻留CD8^+T细胞的浸润程度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琰 卢慧敏 +2 位作者 陈陆俊 卢斌峰 蒋敬庭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51-256,共6页
目的研究组织驻留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9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D8^+T细胞及CD103^+... 目的研究组织驻留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9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D8^+T细胞及CD103^+CD8^+T细胞的浸润分布特征及程度,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及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比率的差异,χ~2检验分析胃癌组织中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及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比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及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比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中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比率(69.09%,38/55)显著低于Ⅰ~Ⅱ期胃癌患者(91.43%,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13)。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患者总生存期较CD103^+CD8^+T细胞低度浸润的患者显著延长(HR=2.187,95%CI:1.062~4.500,P=0.033 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直径(HR=2.031,95%CI:1.163~3.546,P=0.013)和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HR=0.516,95%CI:0.285~0.934,P=0.029)均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103^+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与良好预后有关,提示其在抑制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103^+cd8^+T细胞 组织芯片 预后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CD103 +DC分离培养及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艳华 张凯 +6 位作者 王磊 孙静 王旭荣 张康 王学智 李建喜 张景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2-1131,共10页
旨在建立C57BL/6小鼠骨髓源CD103^+树突状细胞(CD103^+dendritic cell,CD103^+DC)分离培养方法,阐述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并用重组GM-CSF和FLT3L对其进行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利用光镜、扫... 旨在建立C57BL/6小鼠骨髓源CD103^+树突状细胞(CD103^+dendritic cell,CD103^+DC)分离培养方法,阐述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并用重组GM-CSF和FLT3L对其进行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利用光镜、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LPS作用前后细胞形态、表型及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培养至第3天有零星集落出现,第13天后集落开始分散,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第15天后可得到大量的CD103^+DC,加LPS刺激培养24 h后细胞表面树突样结构更加明显;分离培养的骨髓细胞能够表达表面分子CD103,其表达率达90%以上。RPMI-1640组(LPS未刺激组)可吞噬VOA的CD103^+DC比例为25.70%,能够表达MHC-Ⅱ和CD83阳性细胞分别为41.31%和13.79%;LPS刺激组可吞噬VOA的CD103^+DC比例为10.33%,能够表达MHC-Ⅱ和CD83的阳性细胞分别为68.10%和24.7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LPS处理的CD103^+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综上所述,分离于C57BL/6小鼠的骨髓细胞,可在体外经FLT3L和GM-CSF共同诱导培养出CD103^+DC,LPS可促进CD103^+DC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骨髓源cd103 +DC 分离培养 LPS 功能特征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8^+CD28^+和CD8^+CD28^-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吉顺荣 姚宛彤 +5 位作者 张波 徐永峰 许文彦 徐近 倪泉兴 虞先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8+T淋巴细胞上CD28分子和CD103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4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及CD28分子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8+T淋巴细胞上CD28分子和CD103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4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及CD28分子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再选取10例胰腺癌患者,分别检测其外周血、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03分子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CD8+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9.88±4.32)%,较对照组的(14.12±4.95)%显著降低(P<0.01);CD8+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13.13±5.52)%,与对照组[(11.41±4.0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CD8+CD28+、CD8+CD2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0.92±4.54)%、(13.62±4.52)%,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0.54±3.83)%、(14.15±3.27)%,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Ⅲ期胰腺癌患者CD8+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6.45±1.22)%,显著低于Ⅰ、Ⅱ、Ⅳ期的(13.01±2.31)%、(10.79±1.64)%、(10.5±1.45)%(P值分别<0.01或0.05)。胰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上CD103分子表达率为26%,显著高于外周血及癌旁组织中的2%及8%(P值均<0.01)。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和功能减退,E-cadherin/αEβ7信号通路异常,可能与胰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T细胞亚群 CTL cd8 cd28 cd103
下载PDF
CD4^(+)CD45RC^(low)Treg在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林 李瀚 +6 位作者 赵阳 汪京 贾亚男 张欣雪 李先亮 郎韧 贺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9-587,共9页
目的探讨CD4^(+)CD45RC^(low)调节性T细胞(Treg)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排斥反应(AR)[Lewis→Brown Norway(BN),AR组]与自发耐受(BN→Lewis,耐受组)大鼠肝移植模型,每组6只。并设立假手术组(对照组),Lewis大鼠和BN... 目的探讨CD4^(+)CD45RC^(low)调节性T细胞(Treg)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排斥反应(AR)[Lewis→Brown Norway(BN),AR组]与自发耐受(BN→Lewis,耐受组)大鼠肝移植模型,每组6只。并设立假手术组(对照组),Lewis大鼠和BN大鼠各3只。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移植肝、脾脏T细胞亚群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表达情况,分析pDC与CD4^(+)CD45RC^(low)Treg的相关性;检测各组大鼠移植肝和脾脏CD4、CD45RC、CD103的表达情况。结果AR组大鼠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移植肝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结构紊乱。与AR组大鼠比较,耐受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8^(+)Treg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外周血CD4^(+)CD25^(+)Treg与CD8^(+)Treg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42,P=0.022)。AR组大鼠外周血CD4+CD45RChighT细胞水平高于耐受组和对照组大鼠(均为P<0.05)。与AR组大鼠比较,耐受组大鼠脾脏CD4+CD45RClowTreg表达水平升高,外周血、移植肝、脾脏CD8^(+)CD45RC^(low)Treg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对照组和AR组大鼠比较,耐受组大鼠外周血CD8^(+)CD45RC^(low)Treg/CD8+T比值升高,外周血、移植肝、脾脏中pDC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且CD4^(+)CD45RC^(low)Treg与pDC表达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r=0.506,P=0.016)。耐受组大鼠移植肝和脾脏CD4、CD45RC、CD103的表达均增多;而AR组大鼠移植肝CD4、CD45RC的表达增多,CD103表达降低。结论CD4+CD45RClowTreg是具有负向免疫调控作用的细胞亚群,与CD8^(+)CD45RC^(low)Treg及pDC等构成免疫耐受诱导的调节性细胞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调节性T细胞(Treg) 树突状细胞 cd45RC cd4 cd103 大鼠 ^cd4^(+)cd45RC^(low)Treg ^cd8^(+)cd45RC^(low)Treg
下载PDF
CD103阳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会贤 陈名园 +5 位作者 陈婷婷 张燕 王梅 刘天民 况薇 王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716-720,共5页
目的:评估CD103阳性(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实施初次肿瘤减灭术(debulking surgery,PDS)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 目的:评估CD103阳性(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实施初次肿瘤减灭术(debulking surgery,PDS)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HGSC)患者中分布、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37例HGS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分为PDS组83例和NACT组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共染法观察CD103+TIL与CD8阳性(CD8+)、CD4阳性(CD4+)TIL的关系,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CD103+TIL与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χ^(2)检验显示,NACT组CD103+TIL、CD8+TIL表达均高于PDS组(P=0.026、P=0.029),且CD103+TIL、CD8+TIL与化疗敏感性具有显著性相关(P=0.03、P=0.018),两组患者CD4+TIL与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CD103+TIL与CD8+TIL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共染法结果显示,CD103+TIL实际多为CD8+TIL。单因素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在肿瘤上皮内CD103+TIL、CD8+TIL的表达具有预后意义,是HGS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HGSC患者CD103+TIL主要分布于肿瘤上皮内,是免疫活性更高的CD8+TIL亚群,因此CD103+TIL较CD8+TIL可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 cd103 cd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CD103和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粟虹 韩云雪 佐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999-3002,3009,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103和E-钙黏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在结肠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结肠癌、3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103和E-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实验中,敲低结肠癌细胞SW480 E-...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103和E-钙黏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在结肠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结肠癌、3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103和E-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实验中,敲低结肠癌细胞SW480 E-钙黏蛋白的表达,利用Transwell体外细胞侵袭实验观察SW480侵袭能力的变化;从结肠癌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并转染CD103过表达质粒,与SW480细胞混合培养,CCK8检测SW480细胞存活,评估TIL杀伤结肠癌细胞的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01),CD103表达增加(P<0.001);E-钙黏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有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淋巴转移患者中E-钙黏蛋白表达更低;临床分期Ⅲ-Ⅳ期以及低分化患者中E-钙黏蛋白表达更低(P<0.001)。CD103表达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在Ⅲ-Ⅳ期以及低分化患者中CD103表达更低(P<0.001);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D103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E-钙黏蛋白可促进SW480细胞穿过Transwell基质膜;TIL过表达CD103增加对SW480杀伤活性;敲低E-钙黏蛋白降低TIL和CD103+TIL细胞对SW480杀伤活性。结论:CD103和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的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103 E-钙黏蛋白 结肠癌
下载PDF
猪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03的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16
作者 张韬 付钰广 +2 位作者 李宝玉 王金泉 刘光亮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5-91,共7页
为制备抗猪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03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首先从NCBI基因库中获取查找猪源CD103的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其次,采集猪呼吸道淋巴结样品,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的方法扩增得到CD103基因片段;然后将所获扩增的CD103基因... 为制备抗猪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03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首先从NCBI基因库中获取查找猪源CD103的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其次,采集猪呼吸道淋巴结样品,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的方法扩增得到CD103基因片段;然后将所获扩增的CD103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30a-CD103,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最后,将纯化的目的蛋白与ISA206佐剂混合乳化后通过背部皮下免疫途径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加强免疫后收集血清获得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评价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反应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扩增得到猪CD103基因并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猪CD103目的蛋白。Western blot以及IFA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高,能与CD103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经ELISA滴定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在稀释至1∶25 600倍时依旧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抗猪CD103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后期制备抗CD103单克隆抗体及研究黏膜免疫过程中CD103阳性树突状细胞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103蛋白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CD8+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晓 魏立 +2 位作者 陈重 务森 李基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7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检测CD8+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研究两种免疫细胞标志物CD8和CD103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染色检测220例NSCLC组织中CD8+和CD103+淋巴细胞的数量,采用单变量方法分析其对NSCLC患者预... 目的检测CD8+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研究两种免疫细胞标志物CD8和CD103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染色检测220例NSCLC组织中CD8+和CD103+淋巴细胞的数量,采用单变量方法分析其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建立动物模型研究CD8+和CD103+淋巴细胞在NSCLC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CD8+细胞数量和CD103+细胞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γ=0.38,P<0.0001),CD103+细胞数量随着CD8+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D8和CD103双阳性表达为NSCLC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有益预后因素,其预后价值高于单独的CD8或CD103阳性表达。小鼠实验证实CD8+和CD103+细胞耗竭可促进NSCLC发展。结论CD8+CD103+淋巴细胞对NSCLC患者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8 cd103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丛嘉铖 刘晨 +1 位作者 牛烨炜 杨金凤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血液循环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入侵,并在肿瘤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是一个特殊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能够无限期地驻留在组织中,对其同源抗原作出快速的免疫应答。TRM包括CD4^(+... 血液循环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入侵,并在肿瘤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是一个特殊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能够无限期地驻留在组织中,对其同源抗原作出快速的免疫应答。TRM包括CD4^(+)和CD8^(+)两个亚群,均以表达CD69和CD103标记物为主要特征,通过产生杀伤性细胞因子等方式,激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TRM在减缓肿瘤发生发展、抑制转移和降低肿瘤复发等方面的作用已在多种实体瘤中得到证实。为深入研究这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机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梳理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综述CD8^(+)TRM细胞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癌等实体瘤治疗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 cd103 cd69 实体瘤
下载PDF
CD103分子介导CD8^+T淋巴细胞对同种胰岛移植物的损伤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雷 Gregg Hadley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检验CD103分子是否介导了CD8^+T淋巴细胞对同种移植胰岛的免疫损伤。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野生型C57BL/6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达CDl03的情况。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制作同种胰岛移植模型。受者分为3... 目的检验CD103分子是否介导了CD8^+T淋巴细胞对同种移植胰岛的免疫损伤。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野生型C57BL/6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达CDl03的情况。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制作同种胰岛移植模型。受者分为3组:M290-SAP组小鼠注射CDl03免疫毒素M290-SAP;M290组小鼠注射抗CDl03单克隆抗体M290;另以仅接受胰岛移植、不注射任何药物的小鼠为未处理组。检测移植胰岛CD3、CD8、CD44和CDl03阳性细胞的表达,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8和CD103阳性细胞的表达。移植物功能丧失或观察期结束时获取移植胰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野生型C57BL/6小鼠外周血的CD8^+T淋巴细胞中有44.06%表达CDl03。未处理组移植胰岛浸润的细胞成分中有29%的CD8^+T淋巴细胞表达CDl03。M290-SAP组小鼠淋巴细胞不仅丧失了CDl03的表达,而且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量也减少,该组小鼠血糖稳定时间超过100d(未处理组为13d,P〈C0.05),移植胰岛组织学形态良好。结论CD8^+T淋巴细胞免疫损伤同种移植胰岛必须表达CDl03,CDl03有可能成为胰岛移植抗排斥反应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cd103 cd8 免疫毒素类
原文传递
苦参素减轻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结肠炎大鼠的炎症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芳 殷玉婷 +5 位作者 刘億 刘雪珂 刘馥春 张晓云 赵海梅 刘端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溶液诱导的结肠炎大鼠中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组(20 mg/kg)以及美沙拉嗪组(150 mg/kg)。除去正常组,其余组使...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溶液诱导的结肠炎大鼠中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组(20 mg/kg)以及美沙拉嗪组(150 mg/kg)。除去正常组,其余组使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溶液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模型建立后给药治疗7 d并每天称量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剪取大鼠结肠,测量结肠长度并称其质量,计算结肠质量指数, HE染色检测结肠病变情况。ELISA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 IL-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中CD11c^+ CD103^+E-cadherin^+细胞频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显著增加,结肠质量及结肠质量指数显著降低,且苦参素治疗组结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 IL-2与ICAM-1水平显著降低, IL-10和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水平明显增加。结论苦参素通过调节IL-10、 IL-2、 ICMA-1水平、增加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数量,减轻大鼠结肠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结肠炎 ^cd11c^+cd103^+ ^E-cadherin^+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