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切蛋白-1、磷酸化丝切蛋白-1、CD11c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曾林梅 龙金华 +7 位作者 金风 吴伟莉 贺晓燕 杨勇 李娟 龙萃 顾安琴 金仙槐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18-224,共7页
目的探讨丝切蛋白1(Cofilin-1)、磷酸化丝切蛋白1(p-Cofilin-1)及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9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Cofilin-1、p... 目的探讨丝切蛋白1(Cofilin-1)、磷酸化丝切蛋白1(p-Cofilin-1)及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9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Cofilin-1、p-Cofilin-1及CD11c+DCs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97例鼻咽癌患者中,Cofilin-1低表达率为26.8%(26/97),高表达率为73.2%(71/97);p-Cofilin-1低表达率为27.8%(27/97),高表达率为72.2%(70/97)。CD11c低表达率为80.4%(78/97),高表达率为19.6%(19/97)。M分期、临床分期、治疗后转移、治疗前骨转移和治疗后出现骨转移与Cofilin-1的表达有关(P<0.05);治疗后转移和治疗后出现骨转移与p-Cofilin-1的表达有关(P<0.05);CD11c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Cofilin-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3.1%、73.1%和93.0%、61.7%、46.7%(P=0.094);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100.0%和87.2%、73.3%、68.6%(P=0.002)。p-Cofilin-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51.9%、40.4%和92.9%、72.7%、59.3%(P=0.075);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3.5%、53.7%、53.7%和95.1%、89.9%、85.5%(P=0.001)。CD11c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61.3%、46.5%和94.7%、89.5%、89.5%(P=0.00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8%、80.2%、76.1%和100.0%、93.8%、87.1%(P=0.175)。结论Cofilin-1表达水平越高,肿瘤转移风险越高,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越短;p-Cofilin-1表达水平越高,肿瘤发生转移的风险越低,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越长;CD11c表达水平越高,总生存时间越长。Cofilin-1、p-Cofilin-1、CD11有望成为鼻咽癌靶向治疗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丝切蛋白-1 磷酸化丝切蛋白-1 树突状细胞亚群 cd11c
下载PDF
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皮肤组织中CD11c分子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文琪 邓江波 +3 位作者 吴晓茜 曾明 魏瑶 李雍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3-325,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照射致弱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小鼠皮肤组织中 CD11c分子的表达及在感染早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2 4只小鼠分为两组 ,一组感染正常尾蚴 10 0条 ,一组感染紫外线照射致弱的尾蚴 10 0条 ,于感染后的第 1、2、6、8、10天取感... 目的 探讨照射致弱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小鼠皮肤组织中 CD11c分子的表达及在感染早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2 4只小鼠分为两组 ,一组感染正常尾蚴 10 0条 ,一组感染紫外线照射致弱的尾蚴 10 0条 ,于感染后的第 1、2、6、8、10天取感染处的皮肤组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感染处皮肤组织中 CD11c分子的表达 ,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处皮肤组织中有 CD11c分子的表达。感染正常和致弱尾蚴的小鼠皮肤组织内 CD11c分子的表达都于第 2天达到高峰 ,且致弱尾蚴组较正常尾蚴组高。感染后第 4~ 10天 ,两组中 CD11c表达都逐渐下降。结论 照射致弱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的皮肤组织高表达 CD11c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致弱尾蚴 cd11c分子 动态表达
下载PDF
CD11c和NLDC-14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阳性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玉东 徐媛媛 +6 位作者 刘丽 贾立敏 钟淑琦 魏岚 赵太平 马月秋 伊藤恒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探讨CD11c和NLDC14 5单克隆抗体标记胸腺内何种间质细胞 ,并是否具有特异性。 方法 应用CD11c单克隆抗体及NLDC 14 5单克隆进行标记 ,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及免疫电镜法对胸腺内间质细胞进行观察。 结果 CD11c阳性细胞为指... 目的 探讨CD11c和NLDC14 5单克隆抗体标记胸腺内何种间质细胞 ,并是否具有特异性。 方法 应用CD11c单克隆抗体及NLDC 14 5单克隆进行标记 ,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及免疫电镜法对胸腺内间质细胞进行观察。 结果 CD11c阳性细胞为指状嵌入突起细胞 (interdigitatingcell,IDC)及少数巨噬细胞。NLDC 14 5阳性细胞为胸腺上皮细胞。 结论 CD11c标记IDC ,NLDC 14 5标记胸腺上皮细胞。胸腺巨噬细胞中存在不同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状嵌入突起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cd11c抗体 NLDc-145抗体 小鼠
下载PDF
当归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泡巨噬细胞上CD11c和CD1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则 张珍祥 +2 位作者 徐永健 宋满景 刘卓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AM)膜上CD11c和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慢支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10例。经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AM;加当归、脂多糖... 目的:探讨当归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AM)膜上CD11c和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慢支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10例。经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AM;加当归、脂多糖(lipopolysacharide,LPS)体外培养24h后,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其CD11c和CD14表达的百分率;测定其胞浆游离钙水平。结果:慢支者AM膜上CD11c和CD14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LPS可使慢支者AM膜上CD11c的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当归可使慢支者AM膜上CD11c的过度表达(P<005)。慢支者AM胞浆中基础钙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LPS促进慢支AM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升高(P<005);当归可抑制LPS对慢支AM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升高作用(P<005)。结论:当归通过抑制慢支患者AM胞浆游离钙水平升高下调其CD11c的表达,提示当归对于慢支缓解期气道内非特异性炎症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巨噬细胞 DD11c cd14 支气管炎 治疗
下载PDF
应用抗生素清除咽部菌群对RSV感染后小鼠肺部CD11c^+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倪科 臧娜 +5 位作者 谢晓红 邓昱 李思敏 罗艳 王莉佳 刘恩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33-1037,1042,共6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引起的咽部优势菌群清除对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以及对肺部CD11c+细胞状态的影响。方法 3周龄雌性Balb/c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RSV感染组和RS...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引起的咽部优势菌群清除对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以及对肺部CD11c+细胞状态的影响。方法 3周龄雌性Balb/c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RSV感染组和RSV感染后口服头孢哌酮组。7 d后检测口服头孢哌酮对咽部优势菌群的清除作用,并对各组小鼠进行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分类计数、病理切片HE染色及气道高反应性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肺部CD11c+细胞MHC-II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结果 1)正常小鼠咽部优势菌群为链球菌,RSV感染未影响咽部优势菌群的改变,口服头孢哌酮可有效清除链球菌;2)RSV感染后急性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明显增多[(13.20±1.72)×105 vs(6.17±0.28)×105 cells/ml,P<0.05],肺部病理损伤加重,气道高反应性轻微上升,肺部CD11c+细胞上MHC-II表达较空白对照明显上调(平均荧光强度:14 205±1 519 vs 9 707±1 140,P<0.05);头孢哌酮致咽部优势菌的清除未进一步加重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D11c+细胞的成熟,表现为单个细胞表面MHC-II表达水平较单独感染RSV组降低,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 Balb/c小鼠感染RSV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导致咽部优势菌被清除,可能减少抗原对肺部CD11c+细胞刺激,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CD11c+细胞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菌群清除 cd11c+细胞 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
下载PDF
CD11c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树突状细胞靶向性 被引量:2
6
作者 万展 周剑 +3 位作者 殷萌 马志强 韩美娜 杨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制备CD11c单抗修饰的免疫脂质体并进行表征,验证其体外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特异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化学交联法将CD11c单抗连接于脂质体上,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CD11c与脂质体的连接率,透射电... 目的制备CD11c单抗修饰的免疫脂质体并进行表征,验证其体外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特异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化学交联法将CD11c单抗连接于脂质体上,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CD11c与脂质体的连接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势,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质体上连接CD11c的活性和对DCs的靶向效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免疫脂质体特异性靶向特点。结果成功制备了CD11c免疫脂质体,测得单抗连接率为(77.6±3.2)%,平均粒径为(151.2±1.6)nm,Zeta电位为(-32.0±1.8)mV。电镜下脂质体粒径均匀,表面光滑,多为圆形,少许椭圆形,无粘连。CD11c单抗连接于脂质体仍保持了良好的活性,体外表现出显著的DCs特异靶向性。结论制备的CD11c免疫脂质体对DCs细胞具有特异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c抗原 脂质体 树突状细胞 靶向
下载PDF
apoE^(-/-)小鼠颈总动脉斑块不规则趋化因子和分子标志物CD11c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1 位作者 张允贵 张根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apoE-/-小鼠颈总动脉斑块处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和分子标志物CD11c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高脂饲养apoE-/-小鼠12周,建立动物模型,同时以普食饲养的apoE-/-小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 目的探讨apoE-/-小鼠颈总动脉斑块处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和分子标志物CD11c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高脂饲养apoE-/-小鼠12周,建立动物模型,同时以普食饲养的apoE-/-小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脂、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和血管狭窄程度,评价实验动物AS严重程度。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斑块处FKN、CD11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S斑块面积和血管狭窄率均升高(约4倍和2倍);实验组FKN表达升高,是对照组的2倍多;实验组斑块内CD11c阳性细胞数是对照组的近4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S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趋化因子FKN表达升高,并且斑块处的树突状细胞增多,可能在A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趋化因子 树突状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cd11c
下载PDF
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频数与细胞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文静 谢青 +5 位作者 陈榕 贾妮娜 项晓刚 林兰意 郭斯敏 王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07-201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相对数量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HBV持续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03/2007-10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1例(均为本院职工).流式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相对数量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HBV持续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03/2007-10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1例(均为本院职工).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mDC的百分比数.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mDC,流式细胞仪检测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患者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频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8%±0.61% vs 0.77%±0.56%,P<0.05).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mDC频数与血清ALT水平、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374,-0.435,均P<0.05),患者组不同肝脏炎症程度mDC频数存在差异.新鲜分离的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较低,但患者组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26%±21.54% vs 18.71%±10.93%,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1c+mDC亚群百分比降低,但m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率并未严重受损,外周血中CD11c+mDC数量减少可能与血清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 频数 细胞表型
下载PDF
VEGF与CD11c^+ HLA-DR^+树突状细胞在OHSS发生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森林 姜小花 +3 位作者 宋文妍 姚桂东 金海霞 薛茹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研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11c^+HLADR^+树突状细胞(DCs)参与OHSS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对OHSS患者卵泡液中VEGF和DCs活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2. 0、1. 0、0. ... 目的:研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11c^+HLADR^+树突状细胞(DCs)参与OHSS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对OHSS患者卵泡液中VEGF和DCs活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2. 0、1. 0、0. 5μg/L) VEGF刺激CD11c^+HLA-DR^+DCs 24 h后,分别采用qRT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及上清液中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2、IL-18、IL-23及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OHSS患者卵泡液中VEGF和DCs活化水平均高于对照,且两者呈正相关(r=0. 801,P <0. 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浓度VEGF刺激后CD11c^+HLA-DR^+DCs中IL-12、IL-23和TNF-αmRNA表达增高(P <0. 05);不同质量浓度VEGF刺激后,CD11c^+HLA-DR^+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IL-23及TNF-α水平均水平明显升高(P <0. 05),高浓度VEGF刺激后细胞上清液中IL-18明显升高(P <0. 05)。结论:VEGF可能通过刺激CD11c^+HLA-DR^+DCs影响IL-12、IL-23和TNF-αmRNA的表达,加重卵泡液微环境中炎症的发生和免疫反应,从而参与OHS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cd11c^+HLA-DR^+树突状细胞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下载PDF
川芎嗪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泡巨噬细胞上CD11c和CD14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则 张珍祥 徐永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对 1 9例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缓解期患者和1 5例正常对照者经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的肺泡巨噬细胞 ( AM) ,加川芎嗪 ( ligustrazine) ,脂多糖( LPS)体外培养 2 4 h后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其CD1 1 c和 CD1 4表达的百分率 ;测定其胞浆游... 对 1 9例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缓解期患者和1 5例正常对照者经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的肺泡巨噬细胞 ( AM) ,加川芎嗪 ( ligustrazine) ,脂多糖( LPS)体外培养 2 4 h后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其CD1 1 c和 CD1 4表达的百分率 ;测定其胞浆游离钙水平 .慢支组 AM膜上 CD1 1 c和 CD1 4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 0 0 mg· L-1LPS可使慢支组AM膜上 CD1 1 c的表达进一步增加 ;40 0 mg· L-1川芎嗪可明显减少 LPS诱导慢支组 AM膜上CD1 1 c的过度表达 .慢支组 AM胞浆中基础钙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但其静息钙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 ;40 0 mg· L-1川芎嗪明显抑制1 0 mg· L-1LPS诱导慢支 AM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升高 .结果提示川芎嗪通过抑制慢支患者 AM胞浆游离钙水平升高下调其 CD1 1 c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巨噬细胞 基因表达 抗原 cd11c 支气管炎
下载PDF
CD123^+CD11c^-pDC在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莉 胡永玮 +2 位作者 刘盼盼 吉鹏 杜文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关节液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etoid dendritic cell,pDC)的数量在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进一步明确pDC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RA组患者(30人),骨关节炎(OA)组(25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关节液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etoid dendritic cell,pDC)的数量在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进一步明确pDC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RA组患者(30人),骨关节炎(OA)组(25人),健康对照组(25人)抗凝外周血及关节液,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CD11c-pDC的表型及数量。结果:活动性RA患者外周血中CD123+CD11c-pDC(1.69%±0.97%)与OA组(5.38%±2.31%)相比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5.63%±2.33%)相比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液中两组CD123+CD11c-pD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C与DAS28评分及疾病的活动度指标RF、ESR、CRP无相关性。结论:初发RA患者体内外周血中CD123+CD11c-pDC含量减少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这对进一步阐明RA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靶向治疗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cd123+cd11c-
下载PDF
CD11c分子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8-1142,共5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连接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也是体内唯一能够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Antigen presenting cell)。
关键词 适应性免疫应答 抗肿瘤免疫 cd11c cOMPLEMENT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黏附分子 抗原呈递 肿瘤微环境 靶向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CD11c^+和CD123^+树突状细胞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永哲 胡朝军 +2 位作者 佟大伟 张蜀澜 刘定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树交状细胞亚群CD11c+和CD123+, 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及抗线粒体抗体亚型 2(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n=40)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CD11c+和CD123+比例, 以40例肝脏...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树交状细胞亚群CD11c+和CD123+, 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及抗线粒体抗体亚型 2(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n=40)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CD11c+和CD123+比例, 以40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CD11c+和 CD123+树突状细胞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 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11c+和CD123+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87 2±0.008 2 vs 0.169 0±0.011 3,P<0.01;0.034 9±0.004 9 vs 0.064 3±0.005 4,P<0.01).肝功严重损伤的 PBC患者外周血CD11c+及CD123+比例显著低于轻度损伤者(0.071 6±0.007 3 vs 0.124 2 ±0.0094,P<0.01;0.042 6±0.005 9 vs 0.061 7 ±0.006 1,P<0.01).AMA-M2+患者外周血 CD11c+和CD123+比例显著低于AMA-M2- 患者(0.076 1±0.005 1 vs 0.096 5±0.008 3, P<0.05;0.046 6±0.006 9 vs 0.063 1±0.005 7, P<0.05).经动态观察发现,同一PBC患者经过治疗后CD11c+和CD123+比例增加,特别是 CD123+明显高于治疗前(0.058 3±0.004 9 vs 0.032 1±0.004 1,P<0.01).结论:PBC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 CD11c+和CD123+比例与肝功能损伤和血清抗AMA-M2抗体产生有密切关系.CD11c+和 CD123+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肝功能损伤和病情发展及血清抗AMA-M2抗体产生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树突状细胞 cd11c^+ cd123^+
下载PDF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香莉 郑天送 +4 位作者 贾妮娜 肖晋美 高虹 张继萍 张桓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比率;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CD11c^+mDC...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比率;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CD11c^+mDC,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占PBMC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40%)vs.(0.78%±0.40%),P<0.05];患者组不同临床严重程度CD11c^+mDC频数存在差异;新鲜分离的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较低,但患者组CD80和CD86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3%±3.22%)vs.(2.50%±1.23%),(43.95%±16.42%)vs.(17.22%±7.53%),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频数降低,但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率并未严重受损;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频数降低可能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活动期 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 频数 细胞表型
下载PDF
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肺癌组织浸润树突状细胞
15
作者 蒋京伟 梁晓华 +2 位作者 周鑫莉 黄若凡 初钊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建立抗CDI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Lewis肺癌模型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的方法。方法:在C57BL/6小鼠侧腹壁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1.0×10^6/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抗CD11c磁... 目的:建立抗CDI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Lewis肺癌模型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的方法。方法:在C57BL/6小鼠侧腹壁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1.0×10^6/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提取TIDC,抗小鼠CD11c-PE标记TI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到的细胞纯度;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抗小鼠MHC-Ⅱ-PE和CD83-FITC或CD86-FITC抗体双标记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结果: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可在每克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中分离到(1.73±0.31)×10^6个TIDC,占肿瘤组织细胞总数的(2.18±0.29)%;TIDC纯度达到96.49%。电镜观察到分离的TIDC具有DC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其细胞表面MHC-Ⅱ、CD83和CD86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51.25±4.21)%、(3.48±0.34)%和(3.07±0.65)%。结论: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体外分离TIDC具有高效、简便、相对经济实用的优点,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 肺癌细胞 细胞分离
下载PDF
CD11c细胞的改良法磁珠分离及诱导T细胞增殖研究
16
作者 徐曼 徐光绪 +2 位作者 王渝琦 蒋小卫 戴明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改良CD11c细胞的磁珠分离方法,并观察CD11c细胞诱导同源CD4^+T和CD8^+T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使用胶原酶、DNase I和EDTA处理脾组织,以及小鼠血清和抗CD16/32抗体阻断CD11c磁珠与脾细胞非特异结合后分离CD11c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D... 目的:改良CD11c细胞的磁珠分离方法,并观察CD11c细胞诱导同源CD4^+T和CD8^+T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使用胶原酶、DNase I和EDTA处理脾组织,以及小鼠血清和抗CD16/32抗体阻断CD11c磁珠与脾细胞非特异结合后分离CD11c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D11c细胞的纯度;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ELISA检测CD11c细胞诱导同源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改良后的磁珠分离法获得了平均(4.52±0.05)×10~6/鼠的CD11c细胞,纯度高达98%。重组肿瘤疫苗E.coli LLO/ OVA免疫小鼠的CD11c细胞明显促进了CD4^+T和CD8^+T细胞增殖并分泌IL-2和IFN-γ。结论:改良法磁珠分离获得了较多高纯度的CD11c细胞,活化的CD11c细胞具有诱导同源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c细胞 磁珠分离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17
作者 刘定华 李永哲 +2 位作者 胡朝军 佟大伟 张蜀澜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及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选定SLE疾病组51例、疾病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及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选定SLE疾病组51例、疾病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而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E肾病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1),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DNA^+组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ds—DNA^-组(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的变化可能是SL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树突状细胞 cd11c^+ cd123^+
下载PDF
马桑内酯对在体和离体小胶质细胞CD11b/c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赵虎 黄东晖 +1 位作者 朱长庚 王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1-368,共8页
目的研究致痫剂马桑内酯(CL)对在体和离体小胶质细胞CD11b/c表达的影响。方法①正常SD大鼠行马桑内酯侧脑室注射,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内CD11b/c表达的变化。②纯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无血清... 目的研究致痫剂马桑内酯(CL)对在体和离体小胶质细胞CD11b/c表达的影响。方法①正常SD大鼠行马桑内酯侧脑室注射,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内CD11b/c表达的变化。②纯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无血清培养,给予马桑内酯(5×10-5mol/L)刺激,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的表达。结果①马桑内酯侧脑室注射30min后均出现强烈的癫痫样发作,持续约4h;②马桑内酯侧脑室注射后大脑皮质及海马各区CD11b/c阳性细胞表达均出现明显增强,4-6h为表达高峰,至24h大脑皮质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海马各区仍保持较高水平。③纯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在马桑内酯作用1h出现CD11b/c表达增强,2h达到高峰,至24h恢复正常。结论马桑内酯对小胶质细胞具有直接的活化作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了马桑内酯的致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cd11b/c 癫痫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11c^+抗原提呈细胞增多且功能增强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远彬 王万党 +5 位作者 刘凎斌 张俊爱 高宇驰 贾岩 易来龙 徐军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1,386,共5页
目的检测活动性肺结核(APT)患者外周血CD11c+抗原提呈细胞(CD11c+APC)的比例及其表达HLA-DR和CD86的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的比例及其HLA-DR和CD8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AP... 目的检测活动性肺结核(APT)患者外周血CD11c+抗原提呈细胞(CD11c+APC)的比例及其表达HLA-DR和CD86的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的比例及其HLA-DR和CD8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显著高于治疗前组;患者CD11c+APC中表达HLA-DR的细胞数以及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CD11c+APC中表达CD86的细胞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增加,CD11c+APC中HLA-DR和CD86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cd11c 抗原提呈细胞 HLA-DR cd86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粘附分子整合素CD11c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大伟 陈俊俊 裴红蕾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整合素CD11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44例胃癌、10例胃炎和10例胃息肉组织中CD11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CD11c的表达水平为(9.9...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整合素CD11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44例胃癌、10例胃炎和10例胃息肉组织中CD11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CD11c的表达水平为(9.9±6.4)个/HPF,明显高于胃炎组织的(5.1±1.8)个/HPF及胃息肉组织的(4.5±2.3)个/HPF。单因素分析显示,CD11c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有无复发无关(P>0.05),与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0.05)。CD11c高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7.0个月(95%CI:39.0~112.0个月),低表达组为29.0个月(95%CI:21.0~3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中,CD11c高表达者中位OS较低表达者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D11c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死亡风险显著降低(RR=0.52,95%CI:0.29~0.94)。结论 CD11c表达水平与胃癌的预后有关,可以作为胃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11c 粘附分子 总生存时间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