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23^+CD11c^-pDC在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莉 胡永玮 +2 位作者 刘盼盼 吉鹏 杜文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关节液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etoid dendritic cell,pDC)的数量在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进一步明确pDC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RA组患者(30人),骨关节炎(OA)组(25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关节液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etoid dendritic cell,pDC)的数量在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进一步明确pDC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RA组患者(30人),骨关节炎(OA)组(25人),健康对照组(25人)抗凝外周血及关节液,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CD11c-pDC的表型及数量。结果:活动性RA患者外周血中CD123+CD11c-pDC(1.69%±0.97%)与OA组(5.38%±2.31%)相比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5.63%±2.33%)相比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液中两组CD123+CD11c-pD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C与DAS28评分及疾病的活动度指标RF、ESR、CRP无相关性。结论:初发RA患者体内外周血中CD123+CD11c-pDC含量减少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这对进一步阐明RA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靶向治疗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cd123+cd11c-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CD11c^+和CD123^+树突状细胞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永哲 胡朝军 +2 位作者 佟大伟 张蜀澜 刘定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树交状细胞亚群CD11c+和CD123+, 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及抗线粒体抗体亚型 2(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n=40)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CD11c+和CD123+比例, 以40例肝脏...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树交状细胞亚群CD11c+和CD123+, 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及抗线粒体抗体亚型 2(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n=40)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CD11c+和CD123+比例, 以40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CD11c+和 CD123+树突状细胞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 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11c+和CD123+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87 2±0.008 2 vs 0.169 0±0.011 3,P<0.01;0.034 9±0.004 9 vs 0.064 3±0.005 4,P<0.01).肝功严重损伤的 PBC患者外周血CD11c+及CD123+比例显著低于轻度损伤者(0.071 6±0.007 3 vs 0.124 2 ±0.0094,P<0.01;0.042 6±0.005 9 vs 0.061 7 ±0.006 1,P<0.01).AMA-M2+患者外周血 CD11c+和CD123+比例显著低于AMA-M2- 患者(0.076 1±0.005 1 vs 0.096 5±0.008 3, P<0.05;0.046 6±0.006 9 vs 0.063 1±0.005 7, P<0.05).经动态观察发现,同一PBC患者经过治疗后CD11c+和CD123+比例增加,特别是 CD123+明显高于治疗前(0.058 3±0.004 9 vs 0.032 1±0.004 1,P<0.01).结论:PBC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 CD11c+和CD123+比例与肝功能损伤和血清抗AMA-M2抗体产生有密切关系.CD11c+和 CD123+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肝功能损伤和病情发展及血清抗AMA-M2抗体产生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树突状细胞 cd11c^+ cd123^+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CD11b/CD18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田乃亮 陈绍良 +2 位作者 张丰富 刘志忠 段宝祥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11期825-827,共3页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11b/CD18的表达,免疫速率散射测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ACS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SA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增加和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与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 cd11B/cd18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4
作者 刘定华 李永哲 +2 位作者 胡朝军 佟大伟 张蜀澜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及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选定SLE疾病组51例、疾病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及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选定SLE疾病组51例、疾病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而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E肾病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1),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DNA^+组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ds—DNA^-组(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的变化可能是SL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树突状细胞 cd11c^+ cd123^+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 CD11b分子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赖乾坤 刘光华 +2 位作者 叶红 王世彪 毛晓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CD11b表达在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9例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不同分为三组:脓毒症组(44例)、非脓毒症感染组(33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CD11... 目的评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CD11b表达在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9例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不同分为三组:脓毒症组(44例)、非脓毒症感染组(33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脓毒症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CD11b表达水平及CRP均较非脓毒症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高(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D64第二分位组发生脓毒症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的3.750倍,第三分位组发生脓毒症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的4.808倍;CD11b第三分位组发生脓毒症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的4.600倍。以ROC曲线确定CD64的最佳截断值为6415MFI,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72.5%,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ROC曲线确定CD11b的最佳截断值为1667MFI,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56.9%;CD64联合检测CRP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7.9%、84.3%。结论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CD11b平均荧光强度表达升高,尤其CD64联合检测CRP诊断脓毒症患儿有更高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率,可以作为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d64 cd11B 儿童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香莉 郑天送 +4 位作者 贾妮娜 肖晋美 高虹 张继萍 张桓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比率;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CD11c^+mDC...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比率;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CD11c^+mDC,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占PBMC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40%)vs.(0.78%±0.40%),P<0.05];患者组不同临床严重程度CD11c^+mDC频数存在差异;新鲜分离的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较低,但患者组CD80和CD86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3%±3.22%)vs.(2.50%±1.23%),(43.95%±16.42%)vs.(17.22%±7.53%),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频数降低,但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率并未严重受损;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频数降低可能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活动期 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 频数 细胞表型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关系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郭雪微 王雪里红 杨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888-891,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指标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研究:用免疫萤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HCY和健康人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体内研究:选择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ACS组,35... 目的研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指标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研究:用免疫萤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HCY和健康人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体内研究:选择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ACS组,35例稳定性心绞痛(NACS)患者为NACS组,3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同时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①HCY在体外明显增加CD11b和CD18在各种白细胞的表达,这种作用随HCY浓度升高而增强。②ACS组血浆HCY水平、平均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和CD18表达、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NACS组和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仅HCY水平轻度升高,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导致体外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D11b/CD18,C-反应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②炎症可能是ACS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及其CD11b/CD18表达和CRP等共同参与了AC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cd11B/cd18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CRP诱导单核细胞表达CD11b和CCR2并影响脂蛋白对CD11b和CCR2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车京津 黄体钢 周丽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单核细胞表达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CD11b的作用以及与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RP和/或脂蛋白处理THP-1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CR2、CD11b蛋白的表达,并应用半定量RT-PCR方...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单核细胞表达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CD11b的作用以及与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RP和/或脂蛋白处理THP-1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CR2、CD11b蛋白的表达,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CR2的mRNA表达,同时检测处理后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以及培养液中NO含量。结果CRP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单核细胞表达CCR2和CD11b,RT-PCR结果显示CRP在转录水平上诱导CCR2的表达。不同脂蛋白对CCR2和CD11b的表达作用不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CCR2和CD11b的表达(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抑制此二者的表达(P<0.01),天然低密度脂蛋白(LDL)则对其无显著影响(P<0.01)。CRP抑制OX-LDL所诱导的CCR2(115.7±6.40比99.0±3.65, P<0.01)和CD11b(121.3±4.79比98.5±4.90,P<0.01)的表达增加;但与LDL显著地协同上调CCR2(LDL 50μg/ml比LDL 50μg/ml+CRP 10μg/ml;CRP 10μg/ml比LDL 50μg/ml+CRP 10μg/ml,均P <0.01)和CD11b(LDL 50μg/ml比LDL 50μg/ml+CRP 10μg/ml;CRP 10μg/ml比LDL 50μg/ml+CRP 10μg/ml,均P<0.01)的表达;CRP削弱HDL对CCR2和CD11b表达的抑制作用。培养液中的NO含量与CCR2和CD11b密切相关。结论CRP诱导单核细胞表达CCR2和CD11b,并调节脂蛋白对CCR2和CD11b的作用;NO可能是此过程中的信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CC趋化因子受体2 cd11B 单核细胞 脂蛋白
原文传递
清髓性和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后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俊杰 吴德沛 +9 位作者 李彩霞 张学光 吴小津 刘跃均 常伟荣 朱子玲 孙爱宁 马骁 傅铮铮 唐晓文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19,223,共4页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移植后树突状细胞亚群早期重建情况。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不同移植方法后早期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Lin-HLA-DR+CD11c+)、DC2(Lin-HLA-DR+CD123+)水平。结果: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包括同胞全相合干细胞...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移植后树突状细胞亚群早期重建情况。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不同移植方法后早期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Lin-HLA-DR+CD11c+)、DC2(Lin-HLA-DR+CD123+)水平。结果: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包括同胞全相合干细胞移植和HLA半相合移植,移植后14dDC1分别为0.093%±0.091%,0.090%±0.064%,DC2为0.056%±0.026%,0.130%±0.036%,二者差别无统计意义。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4dDC1为0.223%±0.084%,DC2为0.360%±0.023%,非清髓性干细胞组DC1、DC2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清髓性移植组相比,非清髓性干细胞组明显增高,P<0.05,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强度影响树突状细胞亚群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 cd11c^+DC cd123^+DC
下载PDF
鼻息肉组织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夏衍 王挥戈 +1 位作者 林歆胜 李创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检测CD_(11c)^+DC(DC_1)和CD_(123)^+DC(DC_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树突状细胞亚群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用HE染色法观察标本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鼻息肉组和下鼻甲组标本中CD_(11c)^+DC(DC_1)和CD_(... 目的检测CD_(11c)^+DC(DC_1)和CD_(123)^+DC(DC_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树突状细胞亚群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用HE染色法观察标本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鼻息肉组和下鼻甲组标本中CD_(11c)^+DC(DC_1)和CD_(123)^+DC(DC_2)的表达情况。结果 70%的鼻息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30%的鼻息肉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CD_(11c)和CD_(123)在鼻息肉组的表达均高于下鼻甲组,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在鼻息肉组织中,CD_(11c)和CD_(123)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CD_(11c)^+DC与CD_(123)^+DC数量的比较,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潮汕地区鼻息肉70%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鼻息肉组织中存在DC1/DC2混合模式。DC1在鼻息肉中占优势地位,诱导Th1型免疫反应为主导免疫,最终导致鼻息肉中Th_1/Th_2免疫应答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树突状细胞亚群 cd11C cd12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