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NLR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检测意义分析
1
作者 熊丹 邓琼 陈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28 d...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28 d内患者预后情况分组,将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n=32),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n=4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分析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以及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D64指数、NLR均高于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69、0.728、0.893,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64指数>9.15、NLR>12.19、CD14^(+)单核细胞HLA-DR≤44.60%、年龄≥65岁、入院时APACHEⅡ≥21.69分是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偏低,CD64指数、NLR偏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d64 指数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 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 CD16^+亚群及HLA-DR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喆娟 董慧慧 +4 位作者 林志益 李世波 李绍佐 刘华生 李红玲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808-81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 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 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cd14^+ ^cd16^+ 亚群 hla-dr 乙型肝炎 流式细胞分析法
下载PDF
烧伤延迟复苏对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于燕 杨红明 +9 位作者 柴家科 胡森 雷树红 张冬青 张国安 陶白江 贺立新 杨国兴 李凤玉 姚咏明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延迟复苏对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烧伤患者,按伤后是否及时有效复苏分为延迟复苏组和非延迟复苏组,于伤后1、3、7、1... 目的:探讨烧伤延迟复苏对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烧伤患者,按伤后是否及时有效复苏分为延迟复苏组和非延迟复苏组,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检测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烧伤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延迟复苏患者明显低于非延迟复苏患者(P<0.05或P<0.01)。烧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延迟复苏患者明显高于非延迟复苏患者,伤后7和28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动态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延迟复苏 ^cd14^+单核细胞 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
下载PDF
创伤延迟复苏对CD_(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王亦合 范亚霞 +2 位作者 赵晨男 李丹丹 程爱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hla-dr表达 ^cd14^+ 单核细胞 延迟复苏 创伤 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疫防御系统 抗原递呈能力
下载PDF
CD_(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预测脓毒症预后及指导免疫调理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00
5
作者 林洪远 郭旭生 +4 位作者 姚咏明 程尉新 翁志华 韦文韬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验证 CD+ 1 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 A 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探讨胸腺 5肽 ( TP 5 )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30 %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 目的 :验证 CD+ 1 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 A 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探讨胸腺 5肽 ( TP 5 )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30 %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疫抑制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CARS)者纳入本研究 ,并接受 1m g TP 5肌肉注射 ,1次 / d,直至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5 0 %或死亡。在 TP 5治疗前及结束治疗时分别测量 CD+ 1 4单核细胞 HL A DR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 6 ( IL 6 )、IL 10和 IL 13。结果 :15例患者存活 ,5例死亡。经 TP 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但仅存活者有显著差异。所有患者细胞因子均高于健康对照 ,治疗后存活患者的 TNFα、IL 6明显下降 ;死亡者各种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 :用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鉴别脓毒症免疫抑制并指导免疫刺激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且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TP 5可能对逆转免疫抑制有效 ,但需要严格的对照治疗研究确认 ;脓毒症的免疫抑制发生和逆转与促炎 /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无关 ,确切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抑制 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cd14^+单核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胸腺5肽
下载PDF
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在脓毒症早期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苏磊 周殿元 +5 位作者 唐柚青 文强 白涛 孟繁苏 唐丽群 段鹏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通过...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通过相关分析比较两者评价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36例脓毒症患者入ICU时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30%者占16.67%(6/36例),APACHE评分为(24.17±4.45)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212,P=0.687;所有患者均死亡。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40%者占27.78%(10/36例),APACHE评分为(23.50±4.30)分,两者之间r=0.251,P=0.484;病死率为80%(8/10例)。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30%是免疫抑制的判断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可能优于APACHE评分。脓毒症发病早期存在原发性免疫抑制,提示经典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假说可能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原发性免疫抑制 ^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单核细胞CD14^+/CD16^+表达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宏向 李秋环 +3 位作者 张纪芸 孙念政 郑楠 许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IL 6 ,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而IL 10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非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与其IL 6 ,TNF 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IL 10呈负相关 (P <0 0 1)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 ,病情危重时则持续高表达。结论 :新生儿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仅在败血症时显著增高 ,并随病情而变化 ,因此 ,它可能对败血症具有诊断意义 ,与败血症的预后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流式细胞 单核细胞 ^cd14^+/cd16^+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文强 苏磊 +3 位作者 刘志锋 邱俊铭 郭振辉 霍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感染监测和判断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6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感染监测和判断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6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别。同时按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布将患者分为HLA-DR≥40%(A组)、21%~39%(B组)、HLA-DR≤20%(C组),比较3组间临床预后的差别。结果:感染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25.6±9.2)%,比非感染组的(61.3±18.2)%明显减少(P<0.05)。B、C两组在ICU停留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与A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以C组延长更为显著(P<0.01),B、C两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A、B、C3组在感染率和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及判断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特别是针对高危或可疑感染的术后患者,动态的CD14+单核细胞HLA-DR监测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hla-dr抗原 单核细胞 抗原 cd14+ 临床预后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的水平及其对LPS和IL-15刺激的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孟雪 甘华 +1 位作者 沈清 汤为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及脂多糖(LPS)联合白细胞介素15(IL-15)对其的影响,以了解炎症性免疫反应在T2DM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对28例T2D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CD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及脂多糖(LPS)联合白细胞介素15(IL-15)对其的影响,以了解炎症性免疫反应在T2DM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对28例T2D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并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LPS和IL-15干预4 h,收集PBMC和培养上清。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BMC内STAT5和p-STAT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STAT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IL-6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ELISA法检测LPS和IL-15干预后细胞培养上清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结果:T2DM组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血清CR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394,P<0.05和r=0.741,P<0.01),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409,P<0.01),且25(OH)D3水平与CRP和IL-6水平均呈负相关(r=-0.479和r=-0.774,均P<0.01),LPS联合IL-15刺激后PBMC的p-STAT5蛋白表达水平和PBMC培养上清IL-6、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T2DM患者p-STAT5的表达存在激活现象。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单核细胞功能紊乱,这种功能紊乱可能与活性维生素D3不足有关,二者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体内免疫炎症反应并与微炎症互为因果,从而导致了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5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cd14+cd16+单核细胞 脂多糖类 细胞介素15 STAT5通路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CD14^+单核细胞活性氧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喜福 叶明 +3 位作者 王劲松 王旭 王娱 朱小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及Toll样受体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在拮抗急性心肌梗死单核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及Toll样受体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在拮抗急性心肌梗死单核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5例)和丹参多酚治疗组(16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而丹参多酚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丹参多酚注射液400mg静点,此后每日1次,持续7d。入院时及治疗7d末取静脉血6 mL分离单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ELISA等方法检测单核细胞活性氧ROS、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以及单核细胞Toll受体4(TLR4)表达的变化。另取30例自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7d末,两组患者单核细胞ROS、血浆MCP-1及TLR4水平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7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单核细胞ROS、血浆MCP-1及TLR4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能通过抑制CD14+单核细胞TLR4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单核细胞过氧化损伤,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单核细胞引起的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酮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cd14+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增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辛 张蕾 +4 位作者 臧艳 顾海慧 郭慧军 邓安梅 钱宝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治疗前组(n=31)、治疗后缓解组(n=25)和健康对照组(n=30)受检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采用ELISA方法...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治疗前组(n=31)、治疗后缓解组(n=25)和健康对照组(n=30)受检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12和IL-10浓度,使用Sysmex XE-2100做血小板计数。结果 CD14+CD16+单核细胞(%):ITP患者治疗前组、治疗后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49±0.87vs 2.60±0.75 vs 1.10±0.58(P<0.01);TNF-α,IL-12和IL-10在3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治疗前组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TNF-α和IL-10浓度具有相关(r=-0.623;r=0.492;r=-0.661,P<0.05)。结论 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在ITP患者中明显增高,并且与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相关,提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为未来临床判断ITP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免疫性 单核细胞 cd14+cd16+ 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CD14^+单核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宇辉 齐颖 +3 位作者 马伟科 李雨铮 杨卫国 李成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40例脓毒症患儿。选择15例手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和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CD_(14)^+MC中miR-146a... 目的观察儿童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40例脓毒症患儿。选择15例手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和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CD_(14)^+MC中miR-146a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_(14)^+MC HLA-DR水平。测定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脓毒症患儿CD_(14)^+MC的HLA-DR水平均>30%。脓毒症患儿CD_(14)^+MC的miR-146a表达水平较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在恢复期其水平显著下调(P<0.05)。脓毒症患儿CD_(14)^+MC的TNF-α、IL-10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CD_(14)^+MC中miR-146a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微小RNA-146a 脓毒症 ^cd14^+单核细胞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柳 张瑞宁 +3 位作者 田小超 郭炳彦 刘素云 李拥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将冠心病患者...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将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分选出的CD14^++CD16^+单核细胞与健康志愿者的EPC体外共培养观察其对EPC的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后,将CD14^++CD16^+单核细胞与EPC共培养的细胞移植进入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观察其对大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密度、坏死心肌面积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与健康志愿者的EPC体外共培养后增殖能力、黏附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移植4周后模型组、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左心室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且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模型组(P<0.05),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模型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升高,并抑制EPC修复及逆转左室重塑,改善心肌功能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cd14^++cd16^+单核细胞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CD14^+单核细胞系白血病细胞来源树突细胞体外刺激特异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盛立霞 谢晓宝 +3 位作者 邱国强 顾伟英 王志林 吴浩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8-134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有希望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高表达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M4、M5)细胞分化而来的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的能力。方法:取5例初诊CD14高...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有希望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高表达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M4、M5)细胞分化而来的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的能力。方法:取5例初诊CD14高表达的M4或M5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s,BMMNCs),将白血病细胞分为3组:贴壁白血病细胞组、非贴壁白血病细胞组及总白血病细胞组。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比较3组细胞的CD14表达。用含GM-CSF、IL-4和TNF-α或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培养细胞7~10天后,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FCM检测细胞表型,鉴定单核白血病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icleukemiacell-deriveddendriticcells,Mo-LDCs);采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geneicmixedlymphocytereaction,Allo-MLR)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抗白血病细胞毒分析检测Mo-LDCs的免疫功能,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异常表面抗原确定Mo-LDCs的白血病来源。结果:3组中贴壁白血病细胞的CD14含量最高,在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下,可分化为大量CD83+成熟DCs。在同一病例的3组细胞以及不同病例的总单核细胞组间,培养前CD14的表达率与诱导后CD83+DCs的产率成正相关(r=0.967,P=0.007)。Mo-LDCs具有典型的成熟DCs的形态及表型特征,在Allo-MLR中能刺激同种T细胞明显增殖,并能刺激扩增特异性抗白血病CTL。同时,Mo-LDCs持续存在所起源白血病的核型异常和异常表达的髓系抗原。结论:在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M4、M5亚型AML的CD14+细胞可分化为具有免疫功能的Mo-LDCs,单核系白血病细胞的CD14表达高低可能预示其DCs分化能力。Mo-LDCs具有经典的DCs的表型及功能,还具有白血病的克隆异常,可用于M4、M5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 cd14表达 抗白血病细胞毒T细胞应答
下载PDF
单核细胞CD14^+CD16^+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寇雨霏 李通 +1 位作者 刘畅 罗德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555-1557,共3页
脑梗死是指由于组织的血液供给障碍,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组织死亡(坏死)的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50岁-60岁的人群发病率更高,脑梗死起病急,前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发病后,疾病快速发作,迅速达到高峰[1]。单核... 脑梗死是指由于组织的血液供给障碍,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组织死亡(坏死)的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50岁-60岁的人群发病率更高,脑梗死起病急,前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发病后,疾病快速发作,迅速达到高峰[1]。单核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前体发育而来,前体又称单潜能或双潜能细胞,是从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在组织中,单核细胞在不同的解剖位置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2]。巨噬细胞是负责保护组织免受外来物质损伤,但也被认为在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异常与多种疾病如慢性炎症、应激反应、库欣综合征(亢进)、免疫介导的疾病、坏疽、结节病等密切相关。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梗死4种类型[3]。研究表明,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破裂及随后的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斑块局部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关键因素[4]。血小板及单核细胞的异常活化、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所导致的高凝状态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单核细胞 cd14+ cd16+
下载PDF
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和HLA-D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皓 齐宇明 +1 位作者 王海燕 胡振杰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2期3118-312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脂多糖受体(mCD14)、HLA-DR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重症脓毒症患者35例和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5例)和死亡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mCD14、HLA...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脂多糖受体(mCD14)、HLA-DR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重症脓毒症患者35例和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5例)和死亡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mCD14、HLA-DR在病后不同时间的动态改变。结果死亡组PBMC表面mCD14、HLA-DR各点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生存组mCD14在0~24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48、72h恢复正常对照组水平;HLA-DR在0~48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72h逐渐升高但仍未恢复正常对照水平,0~24h生存组与死亡组mCD1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72小时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或<0.01);0~48h生存组与死亡组HLA-DR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2小时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呈抑制状态,不同预后患者其免疫功能恢复时mCD14恢复早于HL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d14 hla-dr 重症脓毒症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熙琳 梁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NYHAⅡ级18例,NYHAⅢ级18例,NYHAⅣ级6例)和25名健康老年人(对照...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NYHAⅡ级18例,NYHAⅢ级18例,NYHAⅣ级6例)和25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组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HF组中,与NYHAⅡ级患者比较,NYHAⅣ级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及LVEDD均显著增高,而LVEF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组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37,r=0.4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6,r=-0.33,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的病情加重与炎症有关,在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单核细胞功能异常。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有望成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再分层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cd14dimcd16+单核细胞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CD14+/HLA-DR+单核细胞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小璠 郑晓莉 刘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CD14+/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单核细胞在脓毒症发展进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脓毒症患者(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及正常对照组全血中的单核细胞表... 目的 探讨CD14+/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单核细胞在脓毒症发展进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脓毒症患者(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及正常对照组全血中的单核细胞表面CD14+/HLA-DR+的表达情况.对10例脓毒症患者CD14+/HLA-DR+单核细胞进行连续监测. 结果 103例脓毒症患者CD14+/HLA-DR+单核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8.147,P〈0.05);脓毒症患者预后良好组CD14+/HLA-DR+单核细胞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P〈0.05);对10例脓毒症患者CD14+/HLA-DR+单核细胞进行连续监测,发现该指标与疾病的发展变化及预后转归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CD14+/人类白细胞抗原-DR+单核细胞的检测及动态连续监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人类白细胞抗原-DR+单核细胞 脓毒症 预后判断 流式细胞
下载PDF
CD_(14)^+CD_(16)^+单核细胞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吉卉 邹存秀 +3 位作者 刘珊 张旭 高畅 陶永清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4期69-70,I0003,共3页
目的探讨CD+14CD+16单核细胞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3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DM)及30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血样均取自于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的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CD+14CD+16的表达... 目的探讨CD+14CD+16单核细胞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3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DM)及30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血样均取自于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的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CD+14CD+16的表达水平。结果 GDM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1+4CD1+6单核细胞增加是GDM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单核细胞 妊娠糖尿病 流式细胞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CD_(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一飞 吴允孚 钱毓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例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段单核细胞CD1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百分比。结果MODS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含量均低于30%,死亡组入院...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例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段单核细胞CD1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百分比。结果MODS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含量均低于30%,死亡组入院后CD14+单核细胞HLADR呈进行性降低,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且入院后1hCD14+单核细胞HLADR<10%的患者均死亡。结论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低下,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HLADR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S 单核细胞 cd hla-d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