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D20~+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永升 孔佩艳 +9 位作者 曾东风 李杰平 陈幸华 张曦 李佳丽 尹晓林 张诚 王庆余 孔祥敬 何圆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序贯维持治疗对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并接受APBSCT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和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序贯维持治疗对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并接受APBSCT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治疗组(n=25),APBSCT前应用利妥昔单抗3~4次,采集自体干细胞前1d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375mg/m2)体内净化干细胞,移植后每3~6个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白细胞介素-2(100万U/次,缓慢静滴)维持治疗3~4次;对照组35例,除未用利妥昔单抗以外,其他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干细胞采集前及移植后巩固治疗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采集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8.2±2.9)×108/kg和(8.4±3.9)×108/kg(P=0.822),CD34+细胞数分别为(12.3±12.7)×106/kg和(13.2±13.9)×106/kg(P=0.799)。治疗组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对照组3例造血重建失败。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所有病例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22(2~81)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治疗组3年总体生存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91.6%vs 69.5%,P=0.060)。结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患者APBSCT前后应用利妥昔单抗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造血重建,且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总体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造血干细胞移植 cd20+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CD20阳性B细胞NHL^(131)I-美罗华放射免疫治疗剂量个体化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囡 林保和 +1 位作者 杨志 许小保 《同位素》 CAS 2004年第4期204-209,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个体间131I-美罗华全身清除速率的差异,并拟定131I-美罗华放射免疫治疗个体化治疗剂量。选取CD20阳性B细胞NHL患者13例,于不同时相行全身平面显像,监测131I-美罗华的全身分布和清除情况,绘制时间-放射性曲线得到全身...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个体间131I-美罗华全身清除速率的差异,并拟定131I-美罗华放射免疫治疗个体化治疗剂量。选取CD20阳性B细胞NHL患者13例,于不同时相行全身平面显像,监测131I-美罗华的全身分布和清除情况,绘制时间-放射性曲线得到全身清除速率常数(λ),计算全身有效半清除时间Teff,采用医用内照射吸收剂量(Medical Internal Radiation Dosimetry,MIRD)法求得示踪剂量水平的全身辐射吸收剂量,并参照体重为70 kg的标准人体模型131I-美罗华全身最大耐受剂量为75 cGy,求得个体化的最大允许注射活度。结果显示:13例患者Teff为58.73~177.69 h(96.87±30.58 h),似呈正态分布;最大允许注射活度为1.14~2.95 GBq,其分布无明显规律。根据求得的最大允许注射活度试行治疗其中1例病人,其病情获得了部分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美罗华 放免治疗 cd20阳性b细胞 剂量个体化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D_(20)^+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配合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桂芳 冯艳凌 +1 位作者 王美颖 黄莉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2799-2801,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联合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对CD20+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NHL患者6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联合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对CD20+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NHL患者6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APBSCT治疗;治疗组采用APBSCT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均在两周内完成。治疗组患者造血重建均成功,而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造血重建失败。治疗组移植后感染24例,感染率为66.67%;对照组移植后感染23例,感染率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妥昔单抗对于APBSCT造血干细胞采集以及造血重建不会造成影响,利妥昔单抗净化结合相关的护理配合治疗可提高APBSCT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 cd20+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疗效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不同B细胞亚群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美丽 李呼伦(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8-494,共7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及持续的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MS被认为是由T细胞介导的疾病,然而,临床上MS抗CD20 B细胞耗竭治疗(BCDT)效果出人意料,凸显了B细胞在MS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BCDT...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及持续的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MS被认为是由T细胞介导的疾病,然而,临床上MS抗CD20 B细胞耗竭治疗(BCDT)效果出人意料,凸显了B细胞在MS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BCDT在MS中的应用,治疗后的副作用也显现出来。随着人们对B细胞知识的不断加深,了解不同B细胞亚群在疾病中的不同作用或许是找到解决临床副作用的关键。已知B细胞发育过程中不同B细胞亚群对MS的相对贡献目前还只是部分阐明。为此,本文主要从B细胞发育过程中不同B细胞亚群在MS中的相对贡献进行阐述,为深入探讨B细胞在MS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策略中的作用提供科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亚群 多发性硬化 cd20 b细胞耗竭治疗(bcdT)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B-NHL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前进 陈永升 +8 位作者 曾东风 李佳丽 朱丽丹 高蕾 高力 刘耀 尹晓林 张曦 孔佩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5,共9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2005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NHL、并行auto-HSCT治疗...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2005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NHL、并行auto-HSCT治疗的患者资料83例。联合R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共57例,未用R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例。观察组患者在移植前联合R 375 mg/m^2进行免疫化疗及采集前体内净化,部分患者移植后也采用R进行了维持治疗;对照组除未应用R外,诱导、强化及移植方案与观察组相同。依据观察组患者应用R的时机及频次不同进行疗效的亚组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结果:移植成功后所有患者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39(2-11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成功采集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造血重建时间两组无差异。观察组3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vs73.1%,P=0.037),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5%vs 65.4%,P=0.034);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复发3例(其中1例复发死亡,2例经巩固化疗后达CR2);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复发6例(其中4例复发死亡,2例经巩固化疗后达CR2)。亚组分析:移植前、采集前及移植后全程均使用R的32例患者与仅移植前化疗使用R的22例患者相比,OS、EFS率分别为97.0%vs 87.5%(P>0.05)和97.0%vs 76.2%(P=0.05);全程均使用R者与对照组比较,OS和EF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31,P=0.008);按R使用频次不同,其OS率依次为:1-2次(9例)88.9%,3-4次(29例)93.1%,≥5次(19例)94.7%,EFS率分别为77.8%、89.7%、94.7%。结论:在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CD20^+B-NHL患者的过程中,联合R的诱导化疗、干细胞采集前的R体内净化,以及移植后联合R维持治疗能明显改善行自体移植患者的OS及EFS,其中移植前、后均使用者,其EFS优于仅移植前使用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淋巴B细胞表达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向辉 严婷婷 +1 位作者 沈洁 叶俏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1期908-911,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研究显示,在疾病进展中,调节性T细胞发挥重要作用,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调节性B细胞(Breg)具有重要作用,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的表达率与类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活动度呈现显著相关性,CD20+B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研究显示,在疾病进展中,调节性T细胞发挥重要作用,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调节性B细胞(Breg)具有重要作用,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的表达率与类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活动度呈现显著相关性,CD20+B细胞、CD5+B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以及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 cd20+b细胞 cd5+b细胞 疾病进展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晶晶 沈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膜性肾病(MN)是一组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中70%~80%因病因不明被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近年来,随着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等自身抗... 膜性肾病(MN)是一组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中70%~80%因病因不明被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近年来,随着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等自身抗体在IMN患者外周血中被发现,B淋巴细胞在IMN中的致病作用已逐渐引起重视。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抗,可耗竭CD20+B淋巴细胞,以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在功能上相辅相成,IMN患者已被证实亦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紊乱,故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是RTX发挥作用的另一重要机制。本文综述利妥昔单抗对IM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多靶点治疗IMN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b细胞分化抗原cd20 b细胞耗竭
下载PDF
B细胞膜CD20抗原的分布与单分子力谱探测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秋兰 卢育洪 +2 位作者 李盛璞 王牡 蔡继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CD20抗原分子在B细胞上表达下降是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标志性特征。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量子点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正常和B-CLL外周血CD20+B淋巴细胞膜表面CD20抗原分子的表达及分布进行了荧光成像。同时,采用原... CD20抗原分子在B细胞上表达下降是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标志性特征。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量子点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正常和B-CLL外周血CD20+B淋巴细胞膜表面CD20抗原分子的表达及分布进行了荧光成像。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D20+B细胞的形貌及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并且将AFM针尖用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修饰,对CD20+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抗体之间的单分子力谱进行了探测。LSCM荧光图像显示,B-CLL CD20+B淋巴细胞上CD20分子的表达量比正常CD20+B淋巴细胞显著降低。AFM结果显示,B-CLL CD20+B淋巴细胞超微结构比正常的粗糙。力谱结果显示,CD20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力大约是非特异性黏附力的5倍,CD20分子在正常CD20+B淋巴细胞膜上分布比较均匀,小部分有聚集现象,反之,在B-CLL CD20+B淋巴细胞膜表面分布稀疏。利用以上两种方法能进一步观察到B-CLL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异常,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临床上B-CLL病人对利妥昔的低反应现象,为针对抗原CD20的治疗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L 外周血cd20+b淋巴细胞 cd20分子 LSCM AFM
原文传递
IDO表达对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庞洁 贾永前 +1 位作者 陈凤 赵国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对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确诊为CD20+DLBCL患者的癌组织蜡块9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对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确诊为CD20+DLBCL患者的癌组织蜡块9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淋巴结探查切除术治疗,病理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标本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法检测两组IDO表达情况;收集统计病例组患者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血清LDH水平、有无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体力状况评分(ECOG)及临床疗效,对病例组患者随访3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IDO在病例组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性别、年龄、血清LDH水平、结外数目、IPI评分及ECOG评分的CD20+DLBCL患者中,IDO在CD20+DLBCL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患者Hans分型为Non-GCB、临床分期较高、有B症状出现时,IDO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CR组患者的IDO阳性表达率为34.69%,显著低于PD+SD组的6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组92例CD20+DLBC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率100%。建立Kaplan-Meier生存模型曲线,显示IDO阳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IDO阴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36个月,采用Log-rank检验显示,IDO表达阴性患者组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DO在CD20+DLBCL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疾病进展、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RCHOP方案 预后评估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蒙古马自然感染马鼻狂蝇蛆的细胞免疫反应研究
10
作者 包海泉 段学琴 +1 位作者 脑民塔拉 董俊斌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为了探索马鼻狂蝇蛆感染蒙古马的免疫学机制,在呼和浩特市屠宰场采集感染马鼻狂蝇蝇蛆的4头蒙古马的咽部和扁桃体组织,同时收集2头健康蒙古马作为对照组,制作常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对咽部和扁桃体组织T淋巴细胞(CD3^+)... 为了探索马鼻狂蝇蛆感染蒙古马的免疫学机制,在呼和浩特市屠宰场采集感染马鼻狂蝇蝇蛆的4头蒙古马的咽部和扁桃体组织,同时收集2头健康蒙古马作为对照组,制作常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对咽部和扁桃体组织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20^+)、巨噬细胞(CD68^+)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咽部黏膜的黏膜下层有虫卵肉芽肿形成,咽部黏膜存在大量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咽部组织内CD3^+细胞显著上升(P<0. 05),CD20^+、CD68^+细胞极显著上升(P<0. 01);感染组扁桃体内的CD20^+细胞显著上升(P <0. 05),CD3^+、CD68^+细胞极显著上升(P<0. 01)。结果表明:感染马鼻狂蝇蛆后蒙古马出现了Ⅰ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T、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表明机体获得性免疫反应发挥了作用,并可能产生了针对马鼻狂蝇蝇蛆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狂蝇 免疫机制 T淋巴细胞(cd3^+) b淋巴细胞(cd20^+) 巨噬细胞(cd6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