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CD30^+细胞及TH2类细胞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永柏 王莉佳 +3 位作者 肖玲莉 李秋 刘恩梅 杨锡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4(IL 4) ,5 ,6的TH2细胞活化状态 ,进一步证实SSNS免疫异常模式。方法 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SSNS与健康儿童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4(IL 4) ,5 ,6的TH2细胞活化状态 ,进一步证实SSNS免疫异常模式。方法 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SSNS与健康儿童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IL 4,5 ,6及血清IgE浓度 ;用SSNS患儿CD30细胞百分率与PBMC培养上清中IL 4,5 ,6及血清IgE作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率、IL 4及血IgE( 11.96 %lg 2 .11pg/ml,2 99IU/m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 ( 2 .81%lg 1.37pg/ml,110IU/ml) (P均 <0 .0 1) ,但IL 5 ,6水平与健康儿童比较则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与IL 4及血IgE水平相关有显著性 (r =0 .94,P <0 .0 1,r=0 .74,P <0 .0 1) ;与IL 5、IL 6水平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结论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增加并不意味着存在TH2类细胞全面活化 ,SSNS患儿既有某些TH2类细胞因子 (IL 4)升高 ,又有一些TH2细胞因子的降低 (IL 5 )或无变化 (IL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cd30细胞 细胞介素 IGE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CD30细胞及T_H2类细胞因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永柏 王莉佳 +2 位作者 李秋 刘恩梅 杨锡强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8-199,共2页
关键词 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 cd30细胞 TH2类细胞因子 儿童
原文传递
靶向CD30的CAR-T细胞慢病毒转导条件优化研究
3
作者 田高辉 张琴星 +5 位作者 史江舟 赵芬芳 王宁 赵家旋 卢玉琳 徐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654,共9页
背景与目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慢病毒转导是CAR-T细胞制备的关键环节,与CAR-T细胞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慢病毒转导过程涉及的各项参数仍需进一步优化。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慢病毒转导是CAR-T细胞制备的关键环节,与CAR-T细胞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慢病毒转导过程涉及的各项参数仍需进一步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携带CD30抗体序列的慢病毒转导T细胞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温育密度、转导前活化时间和转导体系高度对抗CD30 CAR-T细胞的影响,优化CAR-T细胞的转导条件,提高转导效率和CAR-T细胞功能。方法:采用不同的MOI、温育密度、转导前活化时间和转导体系高度等对人外周血来源的T细胞进行转导优化,转导后分别检测抗CD30 CAR-T细胞的增殖能力、转导效率、细胞存活率和体外杀伤效率等,以确定最优的T细胞转导条件。结果:MOI为1.00、1.50和3.00时转导效率和有效细胞数显著高于0.00、0.25和0.50组。在温育密度大于1.0×10^(7)个/mL时,温育密度对T细胞转导效率无影响。活化时间为72 h组细胞存活率低于80%,显著低于其他组;24、48 h的转导效率显著高于0、8、16 h组;48 h组CAR-T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高于24 h组。转导体系高度为0.16 mm时转导效率和增殖倍数都显著高于0.53 mm组,但对CAR-T细胞的体外杀伤效率无影响。结论:通过对CAR-T细胞功能的综合评估,确定慢病毒的最佳转导条件为MOI=1、温育密度为1.0×10^(7)个/mL、转导前活化48h、转导体系高度为0.1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转导条件
下载PDF
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二)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小丽 邓飞 +2 位作者 张锚链 刘华庆 侯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8-208,i020,共2页
讨论 圹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 胞淋巴瘤主要由大细胞组成,绝大多数表达CD30抗原,临床上一般没有MF等其他类型淋巴瘤的病史或证据.以往研究表明,一些发生在皮肤的特殊类型淋巴瘤,如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大细胞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等在临... 讨论 圹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 胞淋巴瘤主要由大细胞组成,绝大多数表达CD30抗原,临床上一般没有MF等其他类型淋巴瘤的病史或证据.以往研究表明,一些发生在皮肤的特殊类型淋巴瘤,如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大细胞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等在临床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上与CD30(+)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有某些相似之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病理研究 临床生物学行为 NK细胞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卫兵 万友华 +2 位作者 李欣 唐晓翔 赵志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6-377,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右大腿及臀部斑块伴瘙痒5个月余于2010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右大腿部出现一处红斑,伴轻度瘙痒,末予重视,以后皮损渐扩大、增多,渐扩展至右臀部。皮损处轻度瘙痒。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治疗...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右大腿及臀部斑块伴瘙痒5个月余于2010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右大腿部出现一处红斑,伴轻度瘙痒,末予重视,以后皮损渐扩大、增多,渐扩展至右臀部。皮损处轻度瘙痒。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CD_(30)阳性细胞和IL-6、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康国贵 周江瑾 +4 位作者 丁薇莎 张琦 康友群 陈惠琴 郭立申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185-1186,119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CD30阳性细胞和IL-6、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初发的单纯性PNS患儿根据泼尼松足量、中程疗法治疗8周内尿蛋白是否转阴分为激素敏感组和非激素敏感组,同时另选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CD30阳性细胞和IL-6、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初发的单纯性PNS患儿根据泼尼松足量、中程疗法治疗8周内尿蛋白是否转阴分为激素敏感组和非激素敏感组,同时另选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及PBMC培养上清液中IL-6、IL-10的浓度。结果激素敏感组活动期患儿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IL-6和IL-1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激素敏感组缓解期和激素非敏感组患儿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30阳性细胞和IL-6、IL-10可能在激素敏感性PNS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在PNS治疗前和治疗中,适时检测CD30阳性细胞和IL-6、IL-10水平可能对预测激素疗效及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cd30阳性细胞 IL-6 IL-10
下载PDF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小雁 施若非 +4 位作者 赵肖庆 金晓龙 费晓春 李可嘉 郑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6-337,340,共3页
患者男,75岁,反复皮肤肿块11年。1个月前第3次复发伴语言、记忆和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头颅MRI示:左额叶,右顶叶多发占位,颅内淋巴瘤浸润。左大腿肿块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异型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扭曲,核分裂相可见;免疫组化:CD... 患者男,75岁,反复皮肤肿块11年。1个月前第3次复发伴语言、记忆和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头颅MRI示:左额叶,右顶叶多发占位,颅内淋巴瘤浸润。左大腿肿块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异型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扭曲,核分裂相可见;免疫组化:CD3(+),UCHL-1(+),CD30(+),ALK(-),MIB-1>90%。诊断: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累及可以是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皮外累及的唯一部位,患者的意识改变是进行CNS筛查的重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银屑病并发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辛琳琳 马静霖 +3 位作者 刘群 司晓青 杨志玉 李承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 细胞 间变性 cd30^+ 发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银屑病
下载PDF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9
作者 姜华 侯健 +2 位作者 傅卫军 丁思奇 张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2 0余次 ,生长良好 ,暂命名为SH 1。光镜下细胞形态与典型的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ALCL)细胞的形态十分类似 ,电镜下可观察到胞浆内存在较多病毒颗粒。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糖原染色PAS阳性 ,酸性磷酸酶 (ACP)呈强阳性 ;电镜下髓过氧化物酶 (MPO )阴性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PPO)阴性。EB病毒核心抗原 1(EBNA 1)呈阳性。细胞免疫表型为CD3 0 + 、CD45+ 、HLA DR+ ,而EMA、CD3 4、CD3 8、CD2、CD3、CD4、CD7、CD8、CD10、CD15、CD19、CD2 0均呈阴性。染色体分析示SH 1细胞系核型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 ,并具有明显的结构和数量异常 ,但未见典型t(2 ;5)。结论 :所建立的细胞系为CD3 0 + ALCL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细胞 cd30^+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CD30^+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
10
作者 王明悦 徐辉 +2 位作者 张凡 陈喜雪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5,共3页
报告1例CD30^+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男,77岁。因躯干四肢皮疹伴偶痒3个月入院。皮损和淋巴结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提示CD30^+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入院期间出现局限性水疱,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证实为大疱性... 报告1例CD30^+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男,77岁。因躯干四肢皮疹伴偶痒3个月入院。皮损和淋巴结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提示CD30^+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入院期间出现局限性水疱,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证实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泼尼松30 mg/d口服;重组人干扰素α-2b 300万U肌内注射,隔日1次,皮损较前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皮肤 cd30^+T细胞 类天疱疮 大疱性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继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
11
作者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95-496,共2页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 皮肤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湛歆 劳立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患者男,70岁,右下肢肿块伴疼痛2月。皮损组织病理示异型淋巴细胞浸润于真皮,部分异型细胞有亲表皮现象。免疫组化证实为CD30+T细胞性淋巴瘤。
关键词 皮肤淋巴瘤 cd30^+T细胞
下载PDF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组织病理学、遗传学及临床特征评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H.Stein H.-D.Foss +6 位作者 H.Dürkop Th.Marafioti G.Delsol K.Pulford S.Pileri B.Falini 魏继武 《德国医学》 2001年第6期351-354,共4页
1985年,许多作者描述了一种称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 oma,ALCL)的新的淋巴瘤类型,其被定义为:大的、通常是紧密粘着的母细胞增生,所有瘤细胞恒表达CD30分子.除了这些共同特征,患者的细胞学和肿瘤细胞抗原决... 1985年,许多作者描述了一种称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 oma,ALCL)的新的淋巴瘤类型,其被定义为:大的、通常是紧密粘着的母细胞增生,所有瘤细胞恒表达CD30分子.除了这些共同特征,患者的细胞学和肿瘤细胞抗原决定簇,以及临床特征等,在原始描述中存在异质性,这也导致了ALCL在形态学、免疫分型和临床上的数种临床亚型分类.ALCL与经典霍奇金病(cHD)在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上的重叠也被认识.在80年代末,染色体2和5的易位被发现与ALCL正相关.所有这些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形态学的、免疫表型的、临床的或遗传学的类型是同种疾病的不同亚型抑或是不同的疾病?它们与霍奇金病的关系如何?在过去的5年中,ALCL及HD在分子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以上的问题如今也可以得到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组织病理学 遗传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1例15岁男性内瑟顿综合征患儿在心脏移植后发生原发性皮肤CD30+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异常
14
作者 Katugampola R.P. Finlay A.Y. +1 位作者 Harper J.I. 潘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2期39-39,共1页
Primary cutaneous T- 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PCTCLDs) are uncommon in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CD30+ PCTCLDs are rare in children and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following organ transplantation. ... Primary cutaneous T- 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PCTCLDs) are uncommon in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CD30+ PCTCLDs are rare in children and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following organ transplantation. We report a 15- yearold boy with Netherton’ s syndrome who developed CD30+ PCTCLD 6 years following a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T细胞 心脏移植 淋巴组织增生 器官移植患者 器官移植受者
下载PDF
CD8^+的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小雁 李可嘉 +1 位作者 施若非 郑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3-555,共3页
患者女,38岁。全身反复红斑、斑片8年,丘疹、结节1年。全身多处泛发色素沉着斑及红色小丘疹,左腰部有一直径1cm大小的斑块。斑块处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弥漫大细胞,有异形性;免疫组化:异形细胞LCA(+)、CD3(+)、CD4(+)、CD8(+)、CD30(+)... 患者女,38岁。全身反复红斑、斑片8年,丘疹、结节1年。全身多处泛发色素沉着斑及红色小丘疹,左腰部有一直径1cm大小的斑块。斑块处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弥漫大细胞,有异形性;免疫组化:异形细胞LCA(+)、CD3(+)、CD4(+)、CD8(+)、CD30(+)、GranzymeB(+),诊断为淋巴瘤样丘疹病,A型。该患者以红斑起病之后出现丘疹,但从未出现溃疡坏死,丘疹的大小和可自行消退的特点符合淋巴瘤样丘疹病,CD8+是LyP较为少见的免疫表型。该病应与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鉴别,需监测其预后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 cd8^+
下载PDF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5 位作者 燕晓雯 徐新宇 印洪林 张彤 社本擀博 钱斌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802-1805,147,共4页
目的 对 10例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为临床病理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法 (LCA、CD2 0、CD30、CD4 5RO、CD68、EMA、CK和HMB4 5 )对 10例皮肤原发性C... 目的 对 10例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为临床病理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法 (LCA、CD2 0、CD30、CD4 5RO、CD68、EMA、CK和HMB4 5 )对 10例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ALCL进行观察。结果 组织病理学示瘤细胞体积大 ,呈多形性、圆形或椭圆形 ,胞浆丰富 ,核大 ,核分裂像多 ,常见R S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标记CD30阳性 ,其中 6例同时表达CD4 5RO ,1例表达CD2 0 ,非T非B表达 3例。随访发现 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 ,2例复发 ,6例无复发。结论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ALCL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且预后较好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瘤 cd30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CD30+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及展望:第19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峰 吴德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9期518-519,522,共3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以CD30+T细胞淋巴瘤居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常用的策略是多种药物组成的剂量增强的化疗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近年,多个包含新药附加方案的临床试验,如依托泊苷、阿仑单抗、地尼白介素-毒素连...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以CD30+T细胞淋巴瘤居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常用的策略是多种药物组成的剂量增强的化疗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近年,多个包含新药附加方案的临床试验,如依托泊苷、阿仑单抗、地尼白介素-毒素连接物、硼替佐米、罗米地辛、来那度胺、brentuximab vedotin等,结果令人鼓舞.针对难治性/复发性CD30+T细胞淋巴瘤,获批的药物有普拉曲沙、罗米地辛、brentuximab vedotin(对间变大细胞淋巴瘤)、belinostat等,其中以brentuximab vedotin前景最为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T细胞淋巴瘤 治疗 欧洲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8
18
作者 石群立 徐新宇 +5 位作者 印洪林 周晓军 张彤 孙桂勤 社本斡博 钱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 ,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的白细胞共同抗原、CD2 0、CD30、CD45RO、CD6 8、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和HM... 目的 探讨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 ,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的白细胞共同抗原、CD2 0、CD30、CD45RO、CD6 8、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和HMB45染色对 9例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ALCL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 31~ 84岁 (平均 5 8.2岁 ) ,男女之比 2∶1,均以皮肤丘疹或皮下包块就诊。组织形态 :瘤细胞体积大 ,呈多形性、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丰富。核大 ,核仁明显 ,核分裂象多 ,常见R S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CD30阳性 ,其中 6例同时表达CD45RO ,非T非B型 3例表达。随访 :2例因肿瘤转移而死亡 ,2例肿瘤复发 ,5例无复发 ,健在。结论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ALCL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及预后较好的肿瘤。根据组织病理特征及CD30阳性 ,可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 皮肤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哲 王伏霞 +1 位作者 屈传贵 刘振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28,461,共3页
患者男,41岁。双侧颈部、腋下及会阴区皮肤多发红色丘疹1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皮肤原发性CD30^+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30(+)、CD3(弱+)、CD4(+)、CD20(-)、CD79a(-)、CD56(-)、BCL-2(-)、S-100(-)、cyclind-1(-)、Ki67(+)阳性细胞... 患者男,41岁。双侧颈部、腋下及会阴区皮肤多发红色丘疹1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皮肤原发性CD30^+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30(+)、CD3(弱+)、CD4(+)、CD20(-)、CD79a(-)、CD56(-)、BCL-2(-)、S-100(-)、cyclind-1(-)、Ki67(+)阳性细胞数<75%。诊断:皮肤原发性CD30^+大细胞淋巴瘤。多线化疗后病情进展,应用ICE作为解救方案,取得明显效果,疗效可达Cru,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原发cd30+T细胞淋巴瘤 复发性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交界性肿瘤1例
20
作者 谈桂其 李春红 +1 位作者 梁晓冬 邓新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8-910,914,共4页
患者女,27岁,右侧臀部丘疹、结节3周余。查体:右侧臀部可见两个孤立类椭圆形红色结节,硬币至鹌鹑蛋大小,表面糜烂,结节周围可见淡红色丘疹呈"卫星灶"样改变,轻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 患者女,27岁,右侧臀部丘疹、结节3周余。查体:右侧臀部可见两个孤立类椭圆形红色结节,硬币至鹌鹑蛋大小,表面糜烂,结节周围可见淡红色丘疹呈"卫星灶"样改变,轻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局灶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可见淋巴样细胞破坏毛囊上皮,个别细胞较大。免疫组织化学:大细胞表达CD3、CD4、CD45Ro、CD30;其余细胞CD20、CD68(部分+),CD8、CD56(少数+),颗粒酶B、TIA-1(+),EMA、ALK(-),Ki-67(10%+);EBER原位杂交(-);TCR基因重排结果示TCR-β和TCR-γ均阳性;抗酸染色、PAS染色(-);符合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交界性肿瘤。门诊予换药及氦氖激光照射,1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交界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