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1、CD105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周玉 卢冠铭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CD31和CD105是两种与血管相关的细胞表面标记物,通常被广泛用于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评估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同时,表达CD31、CD105的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会较差。现就CD31与CD105的生物学功能,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应用、应用前景及应... CD31和CD105是两种与血管相关的细胞表面标记物,通常被广泛用于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评估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同时,表达CD31、CD105的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会较差。现就CD31与CD105的生物学功能,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应用、应用前景及应用局限性等几个层面进行综述,为提高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31 CD105 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 肿瘤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舒肝化癥方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VEGF、CTGF、CD31及vWF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邢安丽 赵鲲鹏 +4 位作者 张秋菊 李婕妠 陈世玉 郭嘉琪 张铭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6期19-27,共9页
目的:以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为研究对象,研究舒肝化癥方(SGHZD)对大鼠肝纤维化血瘀证的影响及机理,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SGHZD抗肝... 目的:以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为研究对象,研究舒肝化癥方(SGHZD)对大鼠肝纤维化血瘀证的影响及机理,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SGHZD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SPF级SD大鼠,雄性,54只,按随机原则分成空白组、模型组(2.0 mg/kg 40%CCl4橄榄油溶液+等量的0.9%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2.0 mg/kg 40%CCl4橄榄油溶液+0.2 mg/kg秋水仙碱溶液)、SGHZD高剂量组(2.0 mg/kg 40%CCl4橄榄油溶液+29.52g/kgSGHZD)、SGHZD中剂量组(2.0 mg/kg 40%CCl4橄榄油溶液+14.76 g/kgSGHZD)和SGHZD低剂量组(2.0 mg/kg 40%CCl4橄榄油溶液+7.38 g/kgSGHZD),各9只。造模时间为8周,每周2次,从造模第2天起,用药治疗每天1次,治疗8周,实验期间动态监测所有大鼠的生理情况,马松染色(Masson)对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进行观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EGF、CTGF、CD31、vWF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EGF, CTGF,CD31, vW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整体状况明显下降,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汇管区和中央静脉区形成假小叶,并伴有纤维间隔形成,胶原纤维沉积增多且有显著意义(P <0.05);RT-q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EGF、CTGF、CD31、vWF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升(P <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SGHZD组各剂量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纤维间隔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T-q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EGF、CTGF、CD31、vWF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下降,但以阳性对照组及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均<0.05);将Masson染色胶原容积分数分别与VEGF、CTGF、CD31及vWF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VEGF、CTGF、CD31及vWF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表达上调,而在SGHZD抗肝纤维化过程中随着胶原容积分数减少其表达减少;对VEGF、CTGF、CD31及vWF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VEGF、CTGF、CD31及vWF在肝纤维化的形成发展中和SGHZD抗肝纤维化的过程中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GHZD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VEGF、CTGF、CD31及vWF的表达、病理性血管生成、肝窦毛细血管化及肝纤维化血瘀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肝纤维化 舒肝化癥方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31、CD45表达与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周燕 孙乃同 +2 位作者 唐云龙 刘佳琦 李红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502-1506,共5页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CD31、CD45表达与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初诊MM患者,根据外周血CD31、CD45表达情况分为CD31阳性表达78例、CD31阴性表达17例和CD4...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CD31、CD45表达与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初诊MM患者,根据外周血CD31、CD45表达情况分为CD31阳性表达78例、CD31阴性表达17例和CD45阳性表达30例、CD45阴性表达65例。收集初诊MM患者年龄、性别、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等一般资料,统计随访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1、CD45表达,比较外周血CD31、CD45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外周血CD31、CD45表达与ISS分期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外周血CD31、CD45表达与初诊MM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初诊MM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外周血CD31、CD45表达与初诊MM患者年龄、ISS分期、骨骼损伤和骨髓浆细胞比例有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31、CD45表达与初诊MM患者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31、CD45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低于CD31、CD45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SS分期Ⅲ期和CD31、CD45阳性表达均为影响初诊MM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诊MM患者外周血CD31、CD45均为阳性表达,且与ISS分期呈正相关,ISS分期Ⅲ期和CD31、CD45阳性表达是影响初诊MM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31 CD45 肿瘤分期 预后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5^(−)CD31^(−)PDPN^(+)细胞比例与炎症指标和自身抗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淑惠 何毓珏 +4 位作者 汤纪丰 江仁权 俞子晴 夏锦芳 林锦骠(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5^(−)CD31^(−)PDPN^(+)细胞群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IL-1β、IL-6、TNF-α和IFN-γ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5^(−)CD31^(−)PDPN^(+)细胞群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IL-1β、IL-6、TNF-α和IFN-γ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6例RA患者和63例健康体检者。根据实验室正常参考范围将ESR、CRP、RF、抗CCP抗体与4种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外周血中CD45^(−)CD31^(−)PDPN^(+)细胞群的比例与4种细胞因子、ESR、CRP、RF和抗CCP抗体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χ^(2)检验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CD45^(−)CD31^(−)PDPN^(+)细胞群的比例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的CD45^(−)CD31^(−)PDPN^(+)细胞群的比例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抗CCP抗体阳性组的细胞群比例高于阴性组(P=0.001);CRP阳性组的细胞群比例低于阴性组(P<0.05);TNF-α阳性组的细胞群比例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CD45^(−)CD31^(−)PDPN^(+)细胞群比例与抗CCP抗体、CRP和TNF-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CD45^(−)cd31^(−)PDPN^(+)细胞群 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CD31、CD34及FⅧ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5
作者 董洁 李晶 +1 位作者 王沙沙 姚岚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CD31、CD34及FⅧ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2021年2月到2022年9月选择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非人为原因流产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人工流产患者10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与分析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CD31、CD34及FⅧ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2021年2月到2022年9月选择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非人为原因流产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人工流产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D31、CD34、FⅧ表达量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组蜕膜组织CD31、CD34及FⅧ阳性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20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蜕膜组织中CD31、CD34、FⅧ表达量与免疫性复发性流产都存在相关性(P<0.05)。在两组200例患者中,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作为因变量,以蜕膜组织中CD31、CD34、FⅧ表达量作为自变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蜕膜组织中CD31、CD34、FⅧ表达量都为导致免疫性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免疫性复发流产患者多伴随有CD31、CD34及FⅧ的异常表达,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CD31、CD34及FⅧ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复发流产 cd31 CD34 FⅧ 病理学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单核细胞亚群分布及其表面CD31表达强度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和病情相关
6
作者 贾小洲 张春梅 +7 位作者 王凤兰 李燕平 马樱 张宇丝 唐康 庄然 张赟 张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表面CD31表达强度与病程和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29例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经典型)、CD14^(+)+CD16^(+)单核细...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表面CD31表达强度与病程和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29例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经典型)、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中间型)和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非经典型)占单核细胞比例及CD31在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强度。结果经典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在急性期较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且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明显降低;在重型/危重型和轻型/中型患者中,经典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重型/危重型和轻型/中型患者之间无差别。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在急性期较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在重型/危重型和轻型/中型患者中,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但重型/危重型和轻型/中型患者之间无差别。而非经典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在不同病程、病情患者及与正常对照之间均变化不明显。对来自同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配对标本分析显示与上述结果一致趋势。患者急性期三个单核细胞亚群CD31平均荧光强度(MFI)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且经典单核细胞亚群CD31 MFI值最高,而正常对照中非经典单核细胞亚群CD31 MFI最高;恢复期经典型和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CD31 MFI亦低于正常对照,而非经典亚群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重型/危重型患者经典型和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CD31 MFI均低于轻型/中型组,而非经典单核亚群CD31 MFI在不同病情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HFRS发病过程中,经典型和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与病程相关,其表面CD31的表达强度则与病程和病情均相关,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表面CD31的表达强度仅与病程相关,其潜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单核细胞 亚群 cd31
下载PDF
前列腺癌VEGFR-3和CD31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银峰 丁国芳 +1 位作者 孙瑜 李继承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R-3(flt4)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的新生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VEGFR-3和CD31表达;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淋巴...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R-3(flt4)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的新生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VEGFR-3和CD31表达;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前列腺癌组织MLC(8·26±2·13/mm2)和MVD(75·06±14·38/mm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的MLC(4·75±1·19/mm2)和MVD(31·33±15·47/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R-3和CD31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r=0·6418)。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VEGFR-3 cd31 肿瘤转移 前列腺癌组织 cd31表达 微血管密度(MVD) 前列腺癌患者 显著性差异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CD31和CD62的检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玲 王晓毓 +2 位作者 张鸿彬 伍建容 谷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6-597,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血小板粘附分子 cd31 CD62
下载PDF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PECAM-1/CD31分子表达与造血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丹 孙汉英 +4 位作者 刘文励 孟凡凯 刘振芳 徐慧珍 路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9-493,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同基因骨髓移植 骨髓细胞 PECAM-1/cd31 造血重建
下载PDF
CD31和CD105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小娟 齐文慧 +2 位作者 王立 王世忠 王俊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CD31和CD105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同为肿瘤血管内皮标记物的CD31和CD105在标记微血管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完整的恶性卵... 目的探讨CD31和CD105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同为肿瘤血管内皮标记物的CD31和CD105在标记微血管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完整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标本76例,病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CD31和CD105所标记的MVD数值,MVD计数参照Weidner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实验同时取2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宫颈癌手术中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CD3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微血管和大血管上均有较强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血管中亦有表达,恶性卵巢肿瘤中的MVD-CD31值(5.48±0.75)显著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2.24±0.61)、良性卵巢肿瘤(2.24±0.41)及正常卵巢组织(1.20±0.37)(P<0.01);在卵巢癌中,MVD-CD31值仅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腹水、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②CD105蛋白在卵巢肿瘤微血管中有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呈微弱表达或无表达,恶性卵巢肿瘤中的MVD-CD105值(4.07±2.11)显著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2.08±0.30)、良性卵巢肿瘤(1.92±1.15)及正常卵巢组织(0.68±0.39)(P<0.05或P<0.01);在卵巢癌中MVD-CD105值与组织学分级、有无腹水、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MVD-CD31值显著高于MVD-CD105值(P<0.05)。结论在标染卵巢癌方面,CD105比CD31有明显优越性,CD105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MVD-CD105值的检测可更准确的确定肿瘤的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d31 CD105 MVD
下载PDF
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CD31与VEGF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静 王圆圆 +3 位作者 李芳 张学明 张志勇 赵增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共5页
目的观察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在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对34例结直肠癌标本、3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35例结直肠炎标本进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同... 目的观察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在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对34例结直肠癌标本、3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35例结直肠炎标本进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同时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无瘤黏膜组织、近端及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D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慢性结直肠炎患者(P<0.05);慢性结直肠炎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el density,MVD)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无瘤黏膜、近端及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明显增强(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VD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在其恶变、生长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血管生成(包括VEGF)状态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VEGF cd31 MVD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EGFR和CD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永胜 徐龙江 +1 位作者 李峰 冯一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探讨EGFR和CD3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和CD31蛋白在88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 目的探讨EGFR和CD3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和CD31蛋白在88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DAC组织中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01);PDAC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01);胰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EGFR和CD31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并且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EGFR cd31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不同肝病变组织中CD34、CD31、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胜棉 姚树坤 +1 位作者 冯丽 刘俊宝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 比较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组织及肝转移腺癌中CD34、CD31、Ki 6 7不同表达 ,寻找有助于鉴别不同性质病变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 正常肝及病变肝组织标本共 10 4例 ;其中 ,正常肝组织 10例 ;慢生C型肝炎组织 7... 目的 比较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组织及肝转移腺癌中CD34、CD31、Ki 6 7不同表达 ,寻找有助于鉴别不同性质病变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 正常肝及病变肝组织标本共 10 4例 ;其中 ,正常肝组织 10例 ;慢生C型肝炎组织 73例 ;肝硬化组织 7例 ;肝细胞肝癌 7例 ;结肠癌肝转移 5例 ;乳腺癌肝转移 2例。 73例慢性C型肝炎组织全部为肝穿活检标本 ,其余组织均为手术切除标本。所有病例标本分别行CD34、CD31、Ki 6 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价染色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数据。结果 在非肿瘤组织 ,抗CD34阳性染色主要存在于汇管区 ,亦可见于汇管区周围的肝实质内血窦。阳性染色内皮细胞呈点状、线状、半环状及环状 ,散在或簇状分布。肿瘤组织内抗CD34阳性染色特征与非肿瘤组织相似 ,阳性染色血管在肿瘤组织内散布分布。CD34指数在各病变组中的表达排列顺序依次为 :肝细胞肝癌 >乳腺癌肝转移 >结肠癌肝转移 >肝硬化 >慢性C型肝炎 >正常肝组织 ,从正常肝组织至慢性肝炎至肝细胞肝癌 ,CD34表达明显增强。组织中 ,抗CD31阳性染色分布、定位、形态特征与CD34相似。CD3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结肠癌肝转移及乳腺癌肝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 (5 / 73)、 10 0 % (7/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肝癌 CD34指数 cd31指数 KI-67指数 肝病变组织 表达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与CD105、CD3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国萍 张林 +5 位作者 苗杰 李春荣 金树珍 高不郎 沈惠芬 杨丽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CD105、CD31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取61例术前未作放、化疗及免疫治疗胃癌病人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CD105、CD31的表达,并定量计数胃癌...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CD105、CD31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取61例术前未作放、化疗及免疫治疗胃癌病人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CD105、CD31的表达,并定量计数胃癌组织微血管。结果胃癌组织中CD105及CD31标记的MVD在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微血管计数CD105<14个,CD31<34个(200×)的胃癌病人预后较好,而微血管计数CD105≥14个,CD31≥34个(200×)预后较差。结论胃癌MVD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提示肿瘤血管生成分析和微血管密度计数是评价胃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105 cd31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苦参素与顺铂合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VEGF、CD31表达的影响和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静 黄赞松 +1 位作者 胡高裕 黄明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苦参素与顺铂合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40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苦参素组... 目的分析苦参素与顺铂合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40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苦参素组、顺铂组、联合组),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药,给予对照组裸鼠注射生理盐水,给予苦参素组裸鼠注射苦参素,给予顺铂组大鼠注射顺铂,给予联合组裸鼠注射苦参素和顺铂,给药结束后第15天将4组裸鼠处死,取皮下移植瘤组织,对比4组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小于其他3组裸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率检出率为20.00%,低于苦参素组的80.00%、顺铂组的70.00%、对照组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裸鼠的CD31阳性率检出率为30.00%,低于苦参素组的90.00%、顺铂组的70.00%、对照组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与顺铂合用能够抑制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CD31的表达,延缓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皮下移植瘤组织 苦参素 顺铂 VEGF cd31
下载PDF
CD31与CD34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国文 王祖义 +6 位作者 刘学刚 唐震 史向前 李小军 刘以尧 王萍 承泽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和CD34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Weidner计数标准检测CD31和CD34在57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31和CD34显示的MVD结果...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和CD34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Weidner计数标准检测CD31和CD34在57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31和CD34显示的MVD结果分别为(29.7±12.1)条和(38.2±12.7)条,范围分别是10~61条和19~76条,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相关性良好(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MVD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用ElivisionTM plus法,CD34染色效果优于CD31,更适合于临床应用;CD34和CD31 MVD计数显示其结果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免疫组织化学 cd31 CD34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D2-40和CD31在心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颖 王清峙 +5 位作者 赵然旭 王红日 李莉 段雪晶 孙洋 赵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为10.78±3.76,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呈(-),两者之间差异显著。CD31在海绵状淋巴管中呈(-),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阳性微血管密度(MVD)为12.34±3.86;两者同样差异显著。结论 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D2-40 cd3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颈癌中CD105、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文喻 张江宇 +2 位作者 吴爱武 陈文静 赵长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演变过程中CD105、CD31的表达情况,探讨CD105、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数目与子宫颈癌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9例各期子宫颈癌病理中CD105、CD31标记的MVD计数,观察MVD的变化...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演变过程中CD105、CD31的表达情况,探讨CD105、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数目与子宫颈癌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9例各期子宫颈癌病理中CD105、CD31标记的MVD计数,观察MVD的变化情况。结果 (1)CD105标记的MVD在原位癌、早浸润癌、有无浸润癌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数量分别是19.03±2.12、20.52±5.22、28.38±5.86、29.25±4.78,组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用CD31标记的MVD在原位癌、早浸润癌、有无浸润癌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数量分别是13.40±8.10、17.93±6.95、18.85±8.12、13.50±12.06,组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105作为子宫颈癌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CD105 cd31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启船 王青 +2 位作者 万里新 屈中玉 盛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95-96,共2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关注其对CD31标记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以87例食管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7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二组中Tiam...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关注其对CD31标记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以87例食管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7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二组中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Tiam1、VEGF和CD3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CNA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Tiam1、VEGF和CD3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二者对肿瘤进展有重要作用,Tiam1和VEGF可能对促进CD31标记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一定作用,联合检测Tiam1、VEGF和CD31蛋白可能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1 流式细胞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