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斌 康自珍 +1 位作者 迟占有 谭文松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增就已呈现下降趋势 ,最大仅扩增了 5 3 3± 6 2倍。对比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由第 0天至第 7天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而CD3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CD34 +富集细胞的CFU GM和CD34 +细胞最大分别扩增了 185 7± 14 1和 191 7± 188 8倍 ,明显高于MNC的 12 4± 3 2和 5 0 6± 33 2倍 ;而CD34 +富集细胞和MNC的BFU E则只实现了少量扩增 ,分别为 7 2± 5 2和 10 1± 3 4倍。结果显示 ,从CD34 +富集细胞出发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 ,可以得到更多的CD34 +细胞和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脐血单个细胞 ^cd34^+富集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标本放置时间对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建新 沙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987-2988,共2页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外周血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例健康供者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T)移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第5天EDTA-K2抗凝静脉血,各分装2管,分别在室温和4℃条件下保存,...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外周血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例健康供者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T)移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第5天EDTA-K2抗凝静脉血,各分装2管,分别在室温和4℃条件下保存,对每份外周血标本分别于0、1、2、4、6、8、10、12、24h计数MNC和CD34+细胞。结果室温放置的标本中,MNC和CD34+细胞计数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低,放置到8h时,CD34+细胞计数和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5);放置到12h时,MNC计数和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P<0.05)。4℃条件下,标本放置到24h,MNC和CD34+细胞计数结果和0h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0、1.24,P>0.05)。结论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室温放置的标本CD34+细胞计数应在采血后8h内完成,MNC计数可在采血后10h内完成,外周血标本最好放置于4℃条件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温度 时间 ^cd34^+细胞 单个细胞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单个核细胞计数与CD34^+细胞计数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沈亚文 王晓华 孙巍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期96-96,共1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与CD34+细胞细胞计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2006年4月-2012年8月,32例患者(男18例,女14例,中位年龄32岁)在我院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5例自体、7例异基因(5名父系供者,2名同胞供者,男5例,...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与CD34+细胞细胞计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2006年4月-2012年8月,32例患者(男18例,女14例,中位年龄32岁)在我院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5例自体、7例异基因(5名父系供者,2名同胞供者,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28岁)接受统一的动员方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以MNC程序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32例患者均进行MNC计数及CD34+细胞计数,进行相关分析,比较两种计数指标对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①32例受者输入MNC的中位数为6.75(2.92-18.76)×108/Kg,输入CD34+细胞的中位数5.03(2.35-15.14)×106/Kg;②32例受者造血重建均达到了100%。。结论 MNC作为造血干细胞含量的计数依据,其植活率和植活速度与CD34+细胞作为依据的病例相似,结果表明:MNC计数完全可代替CD34+细胞计数,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含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个细胞 cd34+细胞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姜宇 何力鹏 +1 位作者 王农荣 谢文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740-743,共4页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动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CD34+ 细胞的作用。方法  8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给药 1、2周后检测血脂水平 ,并用流式细胞仪行萤光激活细胞分类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 细胞率。结果  (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动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CD34+ 细胞的作用。方法  8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给药 1、2周后检测血脂水平 ,并用流式细胞仪行萤光激活细胞分类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 细胞率。结果  (1)各组间血脂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2 )无论是给药第 1周后还是第 2周后 ,辛伐他汀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4+ 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辛伐他汀可动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cd34^+细胞 外周血单个细胞 大鼠 血脂水平 动员作用 对照组 目的观 结论 差别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体外扩增造血干/祖细胞
5
作者 王斌 康自珍 +1 位作者 迟占有 谭文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2-596,共5页
考察了脐血单个核细胞 ( MNC)和 CD3 4 +富集细胞在 SCF+IL- 3 +IL- 6 +FL+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实验发现 :CD3 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通过 3周培养总细胞扩增了 ( 883 .2± 3 2 2 .4)倍 ,而 MNC仅扩增了 ( ... 考察了脐血单个核细胞 ( MNC)和 CD3 4 +富集细胞在 SCF+IL- 3 +IL- 6 +FL+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实验发现 :CD3 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通过 3周培养总细胞扩增了 ( 883 .2± 3 2 2 .4)倍 ,而 MNC仅扩增了 ( 5 3 .3± 6 .2 )倍。对比细胞集落生成和 CD3 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由最初的 ( 2 70 .9± 5 4 .9) CFCs/ 1 0 5cells上升至第 7天的( 1 496 .3± 41 7.7) CFCs/ 1 0 5cells,CD3 4 +细胞百分比则由最初的 ( 0 .99± 0 .1 8) %上升至第 7天的( 4.4± 1 .9) % ,而 CD3 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虽然集落总数和 CD3 4 +细胞总数始终呈上升趋势 ,但是其集落密度和 CD3 4 + 细胞百分比则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两种起始细胞培养中 ,CFU- GM(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在集落中的含量逐渐增加 ,BFU- E(爆式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含量则逐渐降低。在 3周的短期培养中 ,MNC可以得到更多的集落形成细胞 ( CFC)和 CD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 脐血 MNC ^cd34^+细胞 体外扩增
下载PDF
苯对骨髓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叶玲丽 林增 +7 位作者 吴建波 章圣辉 陈萍 胡理明 朱淼勇 谢炳寿 郑加勇 朱永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6-707,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苯浓度作业场所对淋巴细胞微核和 /淋巴细胞百分比高的工人的骨髓CD34+ 细胞数量及单个核细胞AnnexinV ,Fas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淋巴细胞微核和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苯作业工人和 10例正常人 ,采用流式细... 目的 探讨不同苯浓度作业场所对淋巴细胞微核和 /淋巴细胞百分比高的工人的骨髓CD34+ 细胞数量及单个核细胞AnnexinV ,Fas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淋巴细胞微核和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苯作业工人和 10例正常人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 细胞数量 ,单个核细胞AnnexinV和Fas的阳性表达率 ;气相色谱法测定作业场所苯浓度。结果 苯浓度 34~ 5 82mg/m3 作业工人骨髓CD34+ 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关分析呈负相关 (P <0 .0 5 ) ,r =- 0 .95。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V阳性表达率与Fa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相关分析呈正相关 (P <0 .0 5 ) ,r =0 .96 ;苯浓度 8~ 32mg/m3 作业工人骨髓仅CD34+ 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动态测定苯作业工人骨髓CD34+ 细胞数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细胞 FAS Annedn V
下载PDF
GM-CSF对脐血CD34^+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舒 朱发明 +3 位作者 何吉 刘晋辉 秦斐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41-1043,共3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GMCSF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在含有TPO+IL3+SCF并添加了不同浓度(5、20、100ng/ml)的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6、10、14天后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检测CD41... 本实验旨在研究GMCSF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在含有TPO+IL3+SCF并添加了不同浓度(5、20、100ng/ml)的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6、10、14天后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检测CD41+细胞比例和CFUMK。结果表明,培养14天后3种不同浓度GMCSF对MNC均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其中以20和100ng/mlGMCSF的扩增效果较好。3种不同浓度的GMCSF均使CD41+细胞比例增加,20和100ng/ml与5ng/mlGMCSF相比更能提高CD41+细胞的比例。5和20ng/ml的GMCSF能促进CFUMK的形成,但100ng/ml的GMCSF却抑制CFUMK的形成。结论:在TPO+IL3+SCF细胞因子组合中添加GMCSF有利于促进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脐血 ^cd34^+细胞 细胞 体外扩增
下载PDF
同胞相合移植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输入数量与造血重建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万鼎铭 索金艳 +6 位作者 孙慧 孙玲 谢新生 王桂菊 姜中兴 袁小庚 成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4-655,共2页
近年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取代骨髓移植的趋势。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个细胞数量 cd34+细胞数量 造血重建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冬清 吴映娥 +2 位作者 罗丽莉 曾宇然 刘元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CD34+ 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进行了测定。结果 新鲜分离的脐血中CD34+ 细胞低表达PCNA ...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CD34+ 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进行了测定。结果 新鲜分离的脐血中CD34+ 细胞低表达PCNA ,阳性率为 (11 6± 5 2 ) % ,在体外短期培养 ,无细胞因子的组合PCNA表达逐渐下降 ,而在含有各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体系中 ,PC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中以SCF ,IL - 3,IL - 6 ,FL ,Tpo组合作用最显著 ,在培养第 7天时 ,PCNA蛋白表达率为 (78 2± 8 7) % ,且S/G2 /M期的细胞占 (5 9 8± 6 7) % ,明显高于培养前。结论 脐血CD34+ 细胞低水平表达PCNA ,造血生长因子对CD34+ 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与上调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抗原 脐血 ^cd34^+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细胞周期
下载PDF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10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物首次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反映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含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常英军 赵翔宇 +1 位作者 霍明瑞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5天。第4天和第5天分别采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首次干细胞采集时用EX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数量。结果表明:rhG-CSF动员的70例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数量为(1.15±0.60)×109/L;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总量分别是(5.85±2.93)×107和(1.33±0.77)×108;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的CD34+细胞总量是(1.92±0.86)×108。Pearson和Spearman分析显示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09/L)与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相关系数:r=0.265,p=0.027)、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总量(r=0.340,p=0.004)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r=0.398,p=0.001)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骨髓采集物、外周血采集物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027、0.004和0.001)。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对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总量预测的敏感性是71%,特异性是70%(p=0.007)。结论: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可有效预测输注给受者的CD34+细胞总量即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移植物 外周血采集物 ^cd34^+细胞 细胞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体外培养生成成熟巨核细胞并产出血小板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昕 陈方平 +3 位作者 刘竞 吴新华 蒋铁斌 唐雪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6-781,共6页
目的:诱导脐血造血细胞在体外分化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并产出血小板,以探讨血小板的生成及释放机制。方法:通过采用优化的培养体系对免疫磁珠分选后得到的脐血CD34+细胞分别进行向巨核系分化的液体培养和集落培养,将培养的细胞和分离的上... 目的:诱导脐血造血细胞在体外分化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并产出血小板,以探讨血小板的生成及释放机制。方法:通过采用优化的培养体系对免疫磁珠分选后得到的脐血CD34+细胞分别进行向巨核系分化的液体培养和集落培养,将培养的细胞和分离的上清液中的血小板样颗粒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电镜及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检测。结果:培养的巨核细胞有前血小板伸出,培养的巨核细胞和血小板样颗粒与正常的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结构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GPⅡbⅢa的阳性率为95%以上,且为强阳性。培养的血小板大小颗粒与正常血小板均能对凝血酶产生聚集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的血小板与正常血小板均具有同样的CD41高表达率。结论:脐血造血细胞能在体外诱导生成高纯度且成熟的巨核细胞并产出血小板,为血小板生成机制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cd34^+细胞 分化 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G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脐血CD34^+干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雅莉 杨天伦 +1 位作者 方立 余国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构建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为进行GDNF基因修饰的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奠定基础。方法将GDNF基因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分析,并将携带有GDNF... 目的构建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为进行GDNF基因修饰的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奠定基础。方法将GDNF基因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分析,并将携带有GDNF基因的该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脐血CD34+细胞,荧光显微镜、ELISA检测转基因脐血干细胞GDNF的表达与释放。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已将GDNF基因DNA片段正确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中,并能在脐血CD34+干细胞中表达、分泌有活性的GDNF。结论成功构建pEGFP/GDNF基因新型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重组 表达载体 ^脐血cd34^+干细胞
下载PDF
S-亚硝基谷胱甘肽诱导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兵 何吉 +4 位作者 陈舒 刘晋辉 秦斐 朱发明 严力行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对脐带血CD34+细胞分化来源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可能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磁珠法从8例健康产妇足月顺产的胎儿脐带血中分选CD34+细胞,并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对脐带血CD34+细胞分化来源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可能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磁珠法从8例健康产妇足月顺产的胎儿脐带血中分选CD34+细胞,并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50ng/ml)、白细胞介素-3(IL-3,10ng/ml)、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50ng/ml)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uGM-CSF,20ng/ml)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14d。随后,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61+细胞。CD61+细胞在含有(实验组)和缺乏(对照组)GSNO(20mg/ml)的无血清培养基[含TPO(50ng/ml)、IL-3(10ng/ml)、SCF(50ng/ml)]中培养不同时间(30min、2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体系中的血小板数;电子显微镜观察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凝集;ELISA方法检测巨核细胞中cGMP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P<0.05);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巨核细胞有明显伪足形成和突出;凝血酶诱导后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上均可观察到血小板凝集现象;GSNO作用后巨核细胞中的cGMP明显升高(P<0.05)。这些结果提示,GSNO可以促进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核细胞产生具有一定功能的血小板,其产生的机制可能部分与cGMP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cd34^+细胞 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兵 何吉 +4 位作者 陈舒 刘晋辉 秦斐 朱发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41-744,共4页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8例健康产妇足月顺产胎儿脐血中的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50ng/ml)、白介素-3(IL-310ng/ml)、干细胞刺激因子(SCF50ng/ml)的无血清培养...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8例健康产妇足月顺产胎儿脐血中的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50ng/ml)、白介素-3(IL-310ng/ml)、干细胞刺激因子(SCF50ng/ml)的无血清培养液中添加浓度分别为50、100、1000μg/m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为实验组;同时以未添加血管紧张素Ⅱ的基础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培养14天后观察结果。细胞计数仪计数单个核细胞数(MNC);流式细胞仪计数培养体系中的CD41+细胞数、血小板数,及分析细胞周期;利用CD41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培养体系中的细胞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单个核细胞数无明显改变(P>0.05);而CD41+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有明显的增加(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实验组的4倍体细胞增加,并存在明显的凋亡(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可见大小不一的CD41+细胞。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进脐血中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并能促进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cd34^+细胞 细胞 脐血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中CD133^+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力 谢宜旭 +1 位作者 常羽 姚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4196-4202,共7页
背景:细胞纯化方法可以消除细胞的生物变异性,为细胞再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CD133+细胞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法提取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免疫磁珠分离CD133+细胞及CD133-... 背景:细胞纯化方法可以消除细胞的生物变异性,为细胞再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CD133+细胞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法提取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免疫磁珠分离CD133+细胞及CD133-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8 L-1;(2)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D133+细胞组、CD133-细胞组和单个核细胞组,除假手术组,其余4组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脏衰竭模型,CD133+细胞组经尾静脉注射1 mL CD133+细胞和1 mL PBS,CD133-细胞组经尾静脉注射1 mL CD133-细胞和1 mL PBS,单个核细胞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1 mL CD133+细胞和1 mL CD133-细胞,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2 mL PBS;(3)细胞移植后4周,观察大鼠的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CD133+细胞在心肌内的定植情况。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假手术组心肌排列整齐,CD133+细胞组心肌紊乱程度最轻,单个核细胞组其次,CD133-细胞组和模型组接近;(2)Masson染色结果:模型组胶原纤维增多,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断裂,假手术组胶原纤维很少,排列整齐,CD133+细胞组心肌胶原纤维减少和紊乱程度最轻;(3)模型组、CD133+细胞组、CD133-细胞组和单个核细胞组的胶原纤维面积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CD133+细胞组的胶原纤维面积最小;(4)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在移植后4周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均未发现特异性染色细胞;(5)结果表明,CD133+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改善心肌受损程度,减少心肌纤维化程度,其治疗效果较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效果好,CD133+细胞并未定植于心脏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心力衰竭 膜糖蛋白类 组织工程 细胞 移植 脐血 单个细胞 cd133+细胞 纤维化 细胞移植
下载PDF
磁激活分选法双重分离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成国 薛克营 +3 位作者 程立 李威 石明 王正艳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应用磁激活细胞分选(MASC)技术从卵白蛋白(OVA)免疫耐受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选出大量高纯度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以研究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从OVA免疫耐受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出PBMCs,应用MAS... 目的:应用磁激活细胞分选(MASC)技术从卵白蛋白(OVA)免疫耐受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选出大量高纯度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以研究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从OVA免疫耐受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出PBMCs,应用MASC技术阴性分选CD4+T细胞,再阳性分选出CD4+CD25+Treg;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分选前的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数的11.07%,CD4+T细胞占总数的21.88%;CD4阴性分选后,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数的10.95%,CD4+T细胞占总数的89.28%;CD25阳性分选后,CD4+T细胞超过总数的95%,而CD4+CD25+Treg细胞占总数的90.92%,CD4+CD25+Treg细胞纯度大于90%。结论:应用MASC技术成功从OVA免疫耐受大鼠的PBMCs中分选出了高纯度的CD4+CD25+Treg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 磁激活细胞分选 外周血单个细胞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34a、miR-146a对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丽 柳春芳 王志恒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iR-34a、miR-146a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4例PTC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甲状腺癌组69例和良性组35例;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69例甲状腺...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iR-34a、miR-146a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4例PTC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甲状腺癌组69例和良性组35例;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6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未转移组33例和转移组36例。比较各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和PBMC中miR-34a、miR-146a水平。采用ROC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P BMC miR-34a、miR-146a对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与良性组比较,甲状腺癌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及P BMC miR-34a水平均降低(P<0.05),而miR-146a水平升高(P<0.05)。与未转移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PI、AUC、miR-146a水平升高(P<0.05),而TTP、MTT、miR-34a水平降低(P<0.05)。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PBMC miR-34a、miR-146a对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AUC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值(P<0.05)。结论联合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PBMC miR-34a、miR-146a指标检测能增强PTC早期诊断与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癌 早期诊断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外周血单个细胞 MIR-34A MIR-146A
下载PDF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介导多药耐药基因1在人CD34^+细胞中的表达
19
作者 朱馥丽 潘凌亚 +3 位作者 张毅 孙建民 刘荷中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为了达到双耐药基因共转染以拓宽造血细胞耐药谱的目的 ,初步观察了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介导多药耐药基因 1(MDR1)在人早期造血细胞中的表达效率。由脑心肌炎病毒IRES调控MDR1基因翻译的双耐药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 pSF DIM和相同... 为了达到双耐药基因共转染以拓宽造血细胞耐药谱的目的 ,初步观察了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介导多药耐药基因 1(MDR1)在人早期造血细胞中的表达效率。由脑心肌炎病毒IRES调控MDR1基因翻译的双耐药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 pSF DIM和相同启动子调控的MDR1单耐药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 pSF MDR1,包装后获得的双嗜性包装细胞PA317 pSF DIM和PA317 pSF MDR1病毒滴度分别为 8× 10 4 和 1.3× 10 5cfu ml。用其上清感染人脐血CD34+ 细胞 ,经FCM检测表明基因转导后单基因转导组和双基因转导组P gp表达均有提高 ,分别为2 8.82 %(荧光强度 2 5 .4 9)和 10 .92 %(荧光强度 9.4 8) ,但单基因转导组高于双基因转导组。因此 ,IRES成功地介导了MDR1基因在人早期造血细胞中的表达 ,为后续的试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 ,双基因转导组和单基因转导组MDR1表达差异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糖体进入位点 多药耐药基因1 肿瘤化疗 骨髓抑制 造血细胞 ^cd34^+细胞
下载PDF
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D^(34+)单个核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洪道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D34+单个核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40例PCI治疗的AMI患者、40例非PCI治疗的AMI患者及20例无心脏病的对照组的CD34+单个核细胞百分率进行动态...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D34+单个核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40例PCI治疗的AMI患者、40例非PCI治疗的AMI患者及20例无心脏病的对照组的CD34+单个核细胞百分率进行动态监测。内皮功能采用动脉流量介导舒张(FMD)指标评价。结果 AMI患者(PCI组和非PCI组)CD34+单个核细胞百分率在AMI后第2~3天开始升高,在第3天后持续升高,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后持续下降,第30天CD34+单个核细胞百分率仍高于第2天。在第90天时,已基本回降至第2天水平。在第120天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CI组的CD34+单个核细胞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5)。PCI组的CD34+单个核细胞数量在PCI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开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5),术后第2天开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5)。AMI发病1周时,PCI组和非PCI组的FD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9、8.51,P均<0.05)。结论 PCI能促进AMI后CD34+单个核细胞的表达,能改善AMI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cd34+单个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