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丁莉利 杨丞 陈建娜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分布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且诊断明确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分布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且诊断明确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 Vision法)对27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硬化组织、10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其病灶旁正常肝组织行CD34抗体标记,分析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和正常肝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呈弥漫而均匀分布,在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呈"地图样"分布,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的肝窦内皮细胞CD34染色均呈阴性;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高分化肝细胞癌均>50%、且85.2%(23/27)的高分化肝细胞癌>75%,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均>25%、且70%(7/10)的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在26%~50%,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均≤25%,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分布范围分别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结节、正常肝组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34可作为鉴别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及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有用指标,但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的分布有一定交叉性,因此在肝穿刺活检诊断时应审慎判读CD34染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d34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丛文玲 俞花 +1 位作者 朱忠政 陆新元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通过评估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肝细胞腺瘤(HCA)和高分化肝细胞癌(w-HCC)三者之间在微血管密度和分布类型上的差异,提高肝细胞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在对比3组各3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观察C... 目的:通过评估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肝细胞腺瘤(HCA)和高分化肝细胞癌(w-HCC)三者之间在微血管密度和分布类型上的差异,提高肝细胞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在对比3组各3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观察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显示上述3种肝细胞性肿瘤微血管分布上的特征性表现。结果:在CD34微血管分布模式上,FNH微血管CD34以围绕纤维瘢痕或纤细纤维间隔两侧分布的局灶型为主,HCA微血管CD34呈斑片状不规则分布为主,微血管区与无血管区间或存在,w-HCC的微血管以全病变区域均匀分布的弥漫型为主,三者之间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不同性质的肝细胞性肿瘤在微血管分布类型上的特征性差异,是一个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cd34 诊断
下载PDF
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癌与良性肝细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丽晖 许锦文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2期1707-1708,共2页
目的探讨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癌与良性肝细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诊断结果。结果肝细... 目的探讨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癌与良性肝细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诊断结果。结果肝细胞癌患者的Glypican-3表达水平为(1 326.8±121.4)ρg/mL,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病变(P<0.05);Glypican-3表达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84.1%,阳性预测值为52.4%,阴性预测值为93.7%,准确度为77.8%。肝细胞癌患者的CD34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细胞性病变患者(P<0.05)。结论在对肝细胞癌与良性肝细胞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中,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PICAN-3 cd34 免疫组化染色 肝细胞癌 诊断
下载PDF
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癌与良性肝细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4
作者 Coston W M P Loera S +1 位作者 Lau S K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333,共1页
关键词 肝细胞性疾病 cd34表达 GLYPICAN-3 肝细胞癌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染色 良性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下载PDF
Ki-67、NET-1与CD34免疫组化三重染色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平 董德平 +2 位作者 张剑平 鄂群 陈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8-618,共1页
关键词 膀胱癌 三重染色技术 KI-67 NET-1 cd34
下载PDF
CD_(34)、CD_(105)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肺转移瘤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安乐 黄求理 +4 位作者 柴小民 宋侃侃 施建国 居洁勤 余峰 《现代实用医学》 2008年第12期928-931,共4页
目的通过CD34、CD105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肺转移瘤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将18例肺单发转移瘤外科切除标本分别行CD34、CD105血管内皮染色。通过高倍视野下测定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形态观察。结果CD34和CD10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 目的通过CD34、CD105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肺转移瘤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将18例肺单发转移瘤外科切除标本分别行CD34、CD105血管内皮染色。通过高倍视野下测定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形态观察。结果CD34和CD10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为5.27±1.47和1.19±0.53。肝癌肺转移瘤和结直肠腺癌肺转移瘤CD105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25±0.68和1.16±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0.05)。CD34染色容易显示瘤内和瘤周的成熟肿瘤血管和肿瘤组织包绕的正常血管,而CD105染色能够显示瘤内活性新生血管。高倍镜下肿瘤血管包括分支状、窦隙状、芽孢状、圆形以及镶嵌状等多种形态。结论不同病理来源肺转移瘤均存在肿瘤血管生成,CD105能够显示瘤内活性增生肿瘤血管,是转移瘤新生肿瘤血管特异性指标,能够揭示转移瘤内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5 免疫组化染色 肺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CD10及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应用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周雅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0期3457-3458,共2页
目的:分析CD10及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病患者1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成实验组126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和对照组56例(肾小球微小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 目的:分析CD10及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病患者1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成实验组126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和对照组56例(肾小球微小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不被CD10、CD34标记,从而检测不显示颜色,壁层上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分别被CD10标记,显示红色;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被CD34标记,显示棕色,增生性肾炎CD10、CD34均成(+++)。结论:CD10及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应用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中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清楚的分析疾病病理以及类型,对于后续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d10 cd34 免疫组化染色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免疫组化Envision法CD34染色在不同病变胃粘膜、组织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席银雪 彭挺生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显示CD34在不同病变胃粘膜组织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取临床病理标本,分慢性胃炎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肠化生59例、不典型增生61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55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57例。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显示CD34在不同病变胃粘膜组织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取临床病理标本,分慢性胃炎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肠化生59例、不典型增生61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55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5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显示各组CD34表达情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微血管形态结构并测量微血管密度。结果显微镜下CD34染色阳性呈棕黄色,背景清晰;常表现为分支状、窦隙状、芽孢状、椭圆形、圆形及不规则形等。不同病变胃粘膜组织CD34表现不一,按微血管密度计算:慢性胃炎组为13.17±10.12;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为11.32±7.20;肠化生组为13.19±8.77;不典型增生组为16.58±10.49;无淋巴转移胃癌组为26.72±10.84;有淋巴转移胃癌组为27.69±10.21。微血管密度(MVD)在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组组间无差异(>0.05);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组间无差异(>0.05);慢性胃炎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有差异(<0.05);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各组与无淋巴转移胃癌组织、有淋巴转移胃癌组织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0.05);在胃癌组中,无淋巴转移胃癌组织与有淋巴转移胃癌组织组间无差异(>0.05),其组织学病理程度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也无差异(>0.05)。结论免疫组化Envision法显示CD34,方法简便,效果稳定,易分辨,可定量分析,是研究微血管变化的良好方法,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微血管定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为胃癌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ENVISION法 cd34 胃粘膜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汪营 杨静 安晨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研讨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从该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疾病患者116例进行讨论,根据患者疾病分组,对照组中共35例肾小球微小病变,研究组(81例)中包含新月体性肾小... 目的分析研讨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从该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疾病患者116例进行讨论,根据患者疾病分组,对照组中共35例肾小球微小病变,研究组(81例)中包含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双染色法肾活检,标记CD10和CD34,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CD10、CD34表现为(-),颜色为无色;肾小囊上皮细胞,壁层CD10表现为(+++),颜色为红色,脏层CD10(+++),颜色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CD34(+++),颜色为棕色。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呈显著增生状,毛细血管基膜中存在系膜基质,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突出,挤压血管管腔。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D10、CD34检测结果均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肾活检病理光镜检查包含马松染色、六胺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染色、苏木精-伊红等染色,联合CD10、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有利于提升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 cd10 cd34 免疫组化 染色
下载PDF
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志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6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分析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的结直肠癌(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6份CRC标本,经检测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12枚,对这些标本一分为二,一部分行常规检测,即HE染色,另一部... 目的:分析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的结直肠癌(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6份CRC标本,经检测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12枚,对这些标本一分为二,一部分行常规检测,即HE染色,另一部分行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种方法评估脉管侵犯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116份标本,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对脉管侵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E染色(P<0.05)。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判定为阳性的48份标本中,脉管侵犯多数为壁内侵犯,以局部侵犯最为常见,癌栓细胞数<5.5的占比较高。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判定为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染色结果为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能够对脉管侵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可反映侵犯程度,能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检出数量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D2-40/cd34-CK
下载PDF
MC、34βE 12、CK19、galectin-3及CD56免疫组化套餐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晓艳 李时荣 +1 位作者 宝鲁日 孙勤暖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67-369,372,共4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类型,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复杂的乳头状分枝及其核的特征(图1),病理学诊断难度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甲状腺良性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中常出...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类型,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复杂的乳头状分枝及其核的特征(图1),病理学诊断难度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甲状腺良性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中常出现良性乳头状增生,这些乳头状增生或假乳头,有时与PTC中的“真性乳头”结构相似而难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MC 34βE12 CK19 GALECTIN-3 cd56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K34βE12和PSA顺序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3年第1期14-15,23,F003,共4页
目的探索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分子量角蛋白(CK34βE12)双重染色法,并观察二者在前列腺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癌及易被误为前列腺癌的精囊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PSA、CK34βE12顺序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选择良性前... 目的探索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分子量角蛋白(CK34βE12)双重染色法,并观察二者在前列腺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癌及易被误为前列腺癌的精囊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PSA、CK34βE12顺序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例、腺病6例、萎缩后增生4例、基底细胞增生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6例、前列腺癌30例及精囊腺4例,观察染色变化。结果本染色方法稳定、结果分辨清晰。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腺病、高级别上皮内瘤的分泌上皮、和绝大多数前列腺癌细胞中强表达,在萎缩后增生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基底细胞增生、精囊腺不表达。CK34βE12在前列腺癌中完全缺失,而在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呈完整或断续状,精囊腺中表达完整。结论CK34βE12和PSA顺序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前列腺良、恶性、癌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个可行而有用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34βEl2 PSA 免疫组化 染色 前列腺病变
下载PDF
胎肝干细胞CD34、CK8及CK18免疫组化研究
13
作者 孙晓艳 安靓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B08期42-43,共2页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标记不同时期人胚胎肝干细胞,并分析肝细胞分化、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分布的特点。方法:选取不同发育时期的胎儿的肝脏,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同时ABC法标记肝干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CD34、CK...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标记不同时期人胚胎肝干细胞,并分析肝细胞分化、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分布的特点。方法:选取不同发育时期的胎儿的肝脏,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同时ABC法标记肝干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CD34、CK8及CK18。结果:肝干细胞主要分为两个群体,其中一群体主要以CD34表达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胎肝 cd34表达 免疫组化 表面标记 人胚胎 阳性 发育 分化 细胞形态
下载PDF
CD34、CD117、BCL-2和Ki67免疫组化联合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威 彭海艳 +2 位作者 郭玉娟 万志彬 吴坤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5-8,13,共5页
目的 分析并讨论CD34、CD117、BCL-2、Ki67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诊断的乳腺叶状肿瘤标本50份,依据《乳腺肿瘤(WHO肿瘤分类系列第五版)》中关... 目的 分析并讨论CD34、CD117、BCL-2、Ki67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诊断的乳腺叶状肿瘤标本50份,依据《乳腺肿瘤(WHO肿瘤分类系列第五版)》中关于乳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的最新诊断标准将叶状肿瘤分为良性(n=26)、交界性(n=16)和恶性(n=8),加做免疫组化CD34、CD117、BCL-2、Ki67,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上述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乳腺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中,CD34弥漫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08%、6.25%、0.00%,部分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92%、87.5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51,P<0.001);CD117弥漫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0%、0.00%、12.50%,部分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0%、50.0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2,P<0.001);BCL2弥漫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46%、25.00%、37.50%,部分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1.54%、75.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44,P<0.001);Ki67≥30%且<60%的阳性率分别为0.00%、75.00%、12.50%,Ki67≥60%的阳性率分别为0.00%、0.0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53,P<0.001)。良性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为0.00%(0/26),交界性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为6.25%(1/16),恶性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为12.50%(1/8)。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状肿瘤中Ki-67的表达与复发率呈正相关(r=0.871,P=0.032),CD34、BCL2的表达与复发率均呈负相关(r=-1.000,P<0.001;r=-1.000,P<0.001),CD117的表达与复发率不相关(r=0.723,P=0.482)。结论 CD34、CD117、BCL-2、Ki67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对于微创手术标本或穿刺标本,可以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免疫组化 cd34 cd117 BCL-2 KI67
下载PDF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15
作者 曾荣新 夏健清 +2 位作者 曹毅 李丽萍 牛会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8-1259,共2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其内有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文献中少有报道[1,2]。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的广泛应用,使区分血管与淋巴管成为可能。本文应用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探讨小...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其内有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文献中少有报道[1,2]。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的广泛应用,使区分血管与淋巴管成为可能。本文应用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中淋巴管生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D2-40 cd56
下载PDF
CD10和CD34双染色应用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洪武 吴文乔 +2 位作者 苏海燕 邹宗楷 陈顺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观察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在一张肾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标记CD10和CD34,检测肾活检组织130例。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固有细胞的显色情况,判断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生程... 目的观察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在一张肾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标记CD10和CD34,检测肾活检组织130例。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固有细胞的显色情况,判断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生程度。结果肾小囊脏层及壁层上皮细胞被CD10标记,显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被CD34标记,显示棕色。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不被CD10和CD34标记,不显示红色或棕色。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均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肾小球微小病变CD10、CD34均呈(??)。结论肾活检病理光镜检查包括HE、PAS、PASM和MASSOM等染色,结合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能够更准确地对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做出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d10 cd34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下载PDF
抗原修复液pH值及修复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娟 石雪迎 +2 位作者 郑杰 周敏 崔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使P504S、P63、CD10、Ki 67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免疫组化检测中获得高表达的抗原修复条件。方法:取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组织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外阴上皮组织,用 10% (体积分数 )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用EnV... 目的:探讨使P504S、P63、CD10、Ki 67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免疫组化检测中获得高表达的抗原修复条件。方法:取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组织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外阴上皮组织,用 10% (体积分数 )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用EnVision二步法行免疫组化染色, P504S、P63、CD10、Ki 67分别作为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组织和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外阴上皮组织的一抗,使用统一的EnVisionTM二抗。每种组织皆分别使用 3种不同的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pH6. 0的枸橼酸缓冲液、pH 8. 0的乙二氨四乙酸二钠 (EDTA)缓冲液和pH9. 0的EDTA Tris缓冲液。对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应用 4个不同的抗原修复时间: 12min、20min、25min和30min。染色完成后,镜下对比不同条件下抗原抗体复合物表达的情况。结果:P504S在pH9. 0的EDTA Tris缓冲液中修复 20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P63在pH9. 0的EDTA Tris缓冲液中修复 30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 Ki 67在pH 9. 0的EDTA Tris缓冲液中修复 25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CD10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修复 20min或 25min效果相同,都能得到最强表达。结论:不同的抗原有其各自最适合的抗原修复液、pH值范围和最适修复时间。相对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液 修复时间 PH值 染色效果 抗原抗体复合物 良性前列腺增生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ENVISION 乳腺增生组织 Ki-67 cd10 免疫组化检测 免疫组化染色 阳性信号 阳性细胞 缓冲液 前列腺癌 上皮组织 P63 体积分数 修复效果
下载PDF
CT引导下的活检结合CD10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18
作者 Koga K. Osuga Y. +1 位作者 Harada M. 李跃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3期38-39,共2页
Objective: To report a case of sciatic endometriosis diagnosed b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guided biopsy in combination with CD10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Design: Case report. Setting: University hospital. Pa... Objective: To report a case of sciatic endometriosis diagnosed b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guided biopsy in combination with CD10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Design: Case report. Setting: University hospital. Patient(s): A 33-year-old Japanese woman complaining of right-sided sciatica. Intervention(s): Transglute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guided needle biopsy of a mass in the course of the right sciatic nerve was conducted for a histologic diagnosis. Main Outcome Measure(s): Histologic study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and CD10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Result(s): Computerized tomography-guided biopsy was performed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 CD10 staining distinguished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 Conclusion(s): Computerized tomography-guided biopsy followed by CD10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for accurate diagnosis of sciatic endometri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cd10 CT 免疫组化染色 子宫内膜基质 针刺活检 微创性 组织学诊断 活检组织
下载PDF
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预测的新标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圆 黄晓军 +4 位作者 郝乐 秦亚溱 江倩 江浩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的49例18-60岁初诊Ph+ALL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初诊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荧光强度及表达比例,同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监测BCR-ABL1融合基因变化。与正常B祖细胞相比,获得完全缓解后任意时间点骨髓标本中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大于10个定义为免疫残留阳性(FCM阳性)。结果表明,①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 intensity,MFI)〔8.52(3.71-32.35)vs 8.93(4.79-29.74)vs 1.31(0.21-1.75),P<0.05〕,以及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比例〔84.63%(55.07%-99.96%)vs 84.50%(57.68%-99.80%)vs 0.99%(0.45%-1.83%),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供者的正常B祖细胞。入组的全部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的CD34+CD19+细胞均高表达CD123。②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和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49例,360对,Spearman r=0.90,P<0.0001)。③13例复发患者中有11例在复发前3个月MRD监测表明,在复发前中位时间60(30-73)天均检出FCM阳性。结论: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可与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互为补充,共同应用于Ph+ALL患者的MRD监测以及复发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23 cd34+ cd19+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
下载PDF
GM-CFU与染色体核型及CD34表达对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预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张日 李丽 +1 位作者 薛永权 朱子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72-77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预后 GM-CFU 染色体核型 cd34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