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烟依赖者CDH23基因甲基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1
作者 彭琳 谭巧文 +2 位作者 韩莹 赵静怡 郭宗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烟依赖者CDH23基因位点甲基化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某三甲医院健康查体男性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有烟依赖史者64例纳入烟依赖组,无烟依赖史者66例纳入对照组。应用问卷调查方式搜集两组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男性烟依赖者CDH23基因位点甲基化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某三甲医院健康查体男性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有烟依赖史者64例纳入烟依赖组,无烟依赖史者66例纳入对照组。应用问卷调查方式搜集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疾病史、烟依赖史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采集血样标本,检测CDH23基因位点甲基化数值;分析男性烟依赖者CDH23基因位点甲基化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烟依赖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烟依赖组CpG246、CpG48两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4、-2.436,P<0.05);CpG246、CpG48位点甲基化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F=6.235、4.692,P<0.05),低甲基化水平时颈动脉内膜厚度显著大于高甲基化水平。结论烟依赖者CDH23基因CpG位点发生低甲基化改变,这种低甲基化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cdh23基因 甲基化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黏附
下载PDF
钙黏蛋白CDH23与噪声性和老年性听力损失
2
作者 王志炜 商嘉琪 +4 位作者 奎丽红 梁燕霞 刘康宇 郑庆印 耿瑞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2-896,共5页
钙黏蛋白CDH23是构成内耳毛细胞静纤毛之间尖端连接的组分,其不同位点的突变可造成综合征型或临床表现不一的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文章着重关注CDH23与噪声诱导及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关系,通过搜索阅读CDH23相关文献,结合课题组的研究... 钙黏蛋白CDH23是构成内耳毛细胞静纤毛之间尖端连接的组分,其不同位点的突变可造成综合征型或临床表现不一的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文章着重关注CDH23与噪声诱导及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关系,通过搜索阅读CDH23相关文献,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总结了过去的主要发现,更新了近几年的主要研究结果。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某些CDH23位点突变可导致对噪声的敏感性增高,也可能是年龄相关性耳聋的遗传因素之一。文章也讨论了CDH23致病突变的分子机制。希望能为同领域研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蛋白cdh23 噪声性听力损失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下载PDF
CDH23基因部分外显子与爆震性耳聋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晓民 薛希均 +6 位作者 戴朴 张金淑 王国建 康东洋 陈良飞 杨晓东 陈克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耳钙粘蛋白基因(CDH23)多态性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解放军某部参加过军事演习训练的官兵,其中耳聋易感组39人、不易感组33人。所有受检对象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CDH23基因部分外显子序列测... 目的探讨耳钙粘蛋白基因(CDH23)多态性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解放军某部参加过军事演习训练的官兵,其中耳聋易感组39人、不易感组33人。所有受检对象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CDH23基因部分外显子序列测定。结果在耳聋易感组与不易感组之间CDH23基因的3个外显子(7、8、42)未发现差异,其中rs708773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已发表资料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耳钙粘蛋白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外显子7、8、42上未见与此有关联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噪声性耳聋 耳钙粘蛋白 cdh23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噪声易感性
下载PDF
CDH2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Usher综合征的临床表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代艾艾 刘铁城 +1 位作者 高旭辉 李淑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86-490,共5页
目的研究Usher综合征家系成员的表型特征,确定其临床分型,并筛选可疑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本研究家系采自河南省济源市,该家系3代共9名成员(2名患者,7名非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除Ⅲ2因年龄过小无法配合,其余成员均进... 目的研究Usher综合征家系成员的表型特征,确定其临床分型,并筛选可疑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本研究家系采自河南省济源市,该家系3代共9名成员(2名患者,7名非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除Ⅲ2因年龄过小无法配合,其余成员均进行相关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底照相、OCT、FERG)、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声反射)和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水实验、眼动、眼震)。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家系临床分型,并筛选可疑致病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中2例患者(Ⅱ1、Ⅱ4)诊断为Usher综合征Ⅰ型,家系内其他成员均未表现出患病特征。USH在该家系中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CDH23基因的c.6253+1G>A和c.287_288ins G两个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致病。结论通过对该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该家系临床分型,并为筛选可疑致病基因突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 表型 遗传病 基因突变 cdh23基因
下载PDF
MYO7A、CDH23、SLC26A4基因新突变位点导致先天性耳聋分子诊断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易赏 左杨瑾 +9 位作者 文春秀 何升 林丽 陈秋莉 王梁 黄丽梅 周训钊 杜娟 董柏青 陈碧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23期5517-5520,共4页
目的通过3个先天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查找耳聋未知致病突变,帮助高风险家庭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对5名经过常见突变位点聋病易感基因筛查阴性,但临床诊断为耳聋的患者及核心家系成员,进行听力、视力相关检查,使用基因组全外显... 目的通过3个先天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查找耳聋未知致病突变,帮助高风险家庭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对5名经过常见突变位点聋病易感基因筛查阴性,但临床诊断为耳聋的患者及核心家系成员,进行听力、视力相关检查,使用基因组全外显子测序方法及基因测序方法进行检测;采集高风险家庭孕18周母亲胎儿羊水20ml1份,行产前基因分析。结果一个家系致病基因为MYO7A基因的c.397dupC和c.4937C>A两个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致病;一个家系致病基因为CDH23基因的c.7240-1G>A和c.7252G>A两个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致病;一个家系致病基因为SLC26A4基因的c.259G>T和IVS7-2A>G(c.919-2A>G)两个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致病,孕18周胎儿基因检测与先证者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其中检出MYO7A基因的c.397dupC位点突变和CDH23基因的c.7252G>A位点突变为国内首报新突变位点。结论通过基因测序、家系临床资料分析,基因突变携带者高风险家庭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丰富广西耳聋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7A、cdh23、SLC26A4基因 新突变位点 遗传性耳聋 分子诊断
原文传递
CDH23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辛佳芮 刘双燕 +4 位作者 陈莹琦 钱佩谊 王颖 汪海燕 杨磊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2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CDH23基因rs1227049、rs1227051、rs3802711和Exon7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e,NIHL)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CDH2...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CDH23基因rs1227049、rs1227051、rs3802711和Exon7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e,NIHL)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CDH23基因rs1227049、rs1227051、rs3802711和Exon7多态性与NIHL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5月13日,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合计798例,对照组111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CDH23-rs3802711多态性与NIHL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模型:OR=0.75,95%CI:0.55~1.01,P=0.06;显性模型:OR=1.08,95%CI:1.38,P=0.52;隐性模型:OR=2.94,95%CI:1.12~7.71,P=0.03;加性基因模型:OR=2.24,95%CI:0.97~5.14,P=0.06);CDH23-Exon7多态性与NIHL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模型:OR=3.38,95%CI:1.84~6.22,P<0.01;显性模型:OR=1.77,95%CI:0.79~3.97,P=0.17;隐性模型:OR=9.59,95%CI:28.20,P<0.01;加性基因模型:OR=6.95,95%CI:2.86~16.86,P<0.01);CDH23-rs1227049和rs1227051多态性与NIHL无相关性(P>0.05)。结论CDH23-rs380271和Exon7多态性与NIHL的发病风险有显著相关性,但未发现rs1227049和rs1227051多态性与NIHL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h23基因 噪声性听力损失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联 被引量:1
7
作者 Kowalski TJ Pawelczyk M +1 位作者 Rajkowska E 徐相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是由环境和遗传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CDH23是静纤毛链接的组成部分,小鼠研究中已经证实该基因很可能是导致NIHL的候选基因之一。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基因多态性 cdh23 交互作用 候选基因 职业病 静纤毛
原文传递
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生风险关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焦洁 谷桂珍 +5 位作者 陈国顺 张焕玲 吴辉 李艳红 周文慧 余善法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0,共7页
目的探讨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1月1日起,以河南省某钢铁企业的6297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队列研究人群,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于2019年7月,以1∶1巢式病例对照... 目的探讨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1月1日起,以河南省某钢铁企业的6297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队列研究人群,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于2019年7月,以1∶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队列研究对象中按照年龄、接噪工龄、性别、工种因素选择双耳高频(3000、4000、6000 Hz)平均听阈≥40 dB者选为听力损失组,选择双耳高频平均听阈<35 dB任一耳语频的任一频段(500、1000、2000 Hz)听阈均≤25 dB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各286例.对调查对象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和作业现场噪声测量,采用中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检测技术(SNPscanTM法)对研究对象的CDH23基因18个位点进行检测.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NIHL的关系,及调整协变量后不同多态位点与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以不同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分层后,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不同位点与NIHL发生风险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不同SNP组合与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听力损失组在年龄、接噪工龄、CNE、饮酒习惯、高血压患病情况和体育锻炼情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组研究对象吸烟人数多,听力损失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位移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在调整了CNE、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混杂因素的条件下,分析结果显示CDH23基因rs3802711、rs3752751、rs3752752、rs11592462、rs10762480、rs3747867多态位点在总体或CNE分层分析结果与NIHL发生风险均有关(P<0.05).rs3802711位点总体分析结果和CNE≥97 dB(A)·年分层分析结果均显示,与携带GG基因型的噪声作业工人比较,携带AA/GA或GA+AA基因型的噪声作业工人更易发生NIHL(OR=3.121,95CI%:1.054~9.239,P=0.04;OR=2.056,95CI%:1.226~3.448,P=0.006;OR=2.221,95CI%:1.340~3.681,P=0.002);rs11592462位点总体分析结果中,与携带CC基因型或CG+CC基因型的噪声作业工人比较,携带GG基因型的噪声作业工人更易发生NIHL(0R=3.951,95CI%:1.104~14.137,P=0.035;OR=4.060,95CI%:1.145~14.391,P=0.030).在调整了CNE、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混杂因素的条件下,CDH23 rs 1227049、rs10999947、rs3752752、rs3752751、rs10762480、rs3802711、rs11592462、rs10466026、rs4747194、rs4747195位点在构成的单体型与NIHL发生风险均无关联(P>0.05).本研究在调整了CNE、吸烟、饮酒、高血压和体育锻炼因素后GMDR分析结果均未见SNP组合与NIHL发生风险有关联(P>0.05).结论CDH23基因位点变异可能与NIHL的发生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单核苷酸多态性 cdh23基因 基因多态性 累积噪声暴露量
原文传递
CDH23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先天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9
作者 刘晓宙 陈森 +1 位作者 孙宇 孔维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3,237,共6页
目的:研究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儿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以2例临床诊断为NSHL的姐妹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3~5 mL外周静脉血,建立基因组DNA文库,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检测,测序结果和人类基因组序列(GRCh)37/hg19进行比... 目的:研究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儿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以2例临床诊断为NSHL的姐妹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3~5 mL外周静脉血,建立基因组DNA文库,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检测,测序结果和人类基因组序列(GRCh)37/hg19进行比对,锁定该患儿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儿父母进行相关突变位点的验证,最终确定该患儿的致病基因;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结构三维建模等手段,分析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机制。结果:该患儿致病突变定位于10q21-q22的CDH23基因,由c.1343T>C和c.79917993delTCA两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致病;患儿父母为单个突变的杂合携带者。结论: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遗传性聋患儿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筛查,结合父母基因测序结果,可明确耳聋患儿具体致病基因突变;通过多种致病分析方式,可以尝试解释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遗传性聋 基因突变 cdh23
原文传递
钙粘蛋白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杪 谭皓 +5 位作者 郑建如 王峰 蒋长征 何美安 陈永文 邬堂春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钙粘蛋白23基因(CDH23)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 目的探讨钙粘蛋白23基因(CDH23)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CDH23基因上4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CDH23基因的rs1227049和rs1227051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93名噪声性听力损失与101名听力正常工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s3802711位点和第七外显子的末位单核苷酸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爆震史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等因素进行校正后,发现rs1227049位点的CC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3.865(95%可信区间为1.076~13.886);rs3802711位点的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极显著性升高,调整OR值为6.088(95%可信区间为2.485~14.917);第七外显子的末位单核苷酸位点的GG基因型与AG基因型相比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也有极显著性升高,调整OR值为5.769(95%可信区间为2.745~12.121)。结论钙粘蛋白23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携带rs1227049CC基因型、rs3802721TT基因型和第七外显子末位单核苷酸位点GG基因型的个体对噪声性听力损失更为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粘蛋白 cdh23 基因多态性 噪声 听力损失 易感性
下载PDF
Usher综合征患者致病突变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代艾艾 刘铁城 +1 位作者 高旭辉 李淑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研究1例Usher综合征患者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院2015年4月眼科门诊1例临床诊断Usher综合征的39岁女性患者及其家系内所有成员(包括患者及非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静脉血DNA,建立基因组DNA标本库,针对目前已知... 目的研究1例Usher综合征患者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院2015年4月眼科门诊1例临床诊断Usher综合征的39岁女性患者及其家系内所有成员(包括患者及非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静脉血DNA,建立基因组DNA标本库,针对目前已知的Usher综合征致病基因,对患者基因组DNA进行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锁定该患者致病基因,并进一步对该家系中的其他成员(包括患者及非患者)进行相关突变位点的验证,最终确定该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结果该患者致病突变定位于10q22.1的CDH23基因,由c.6253+1G>A和c.287_288ins G两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致病。在患者家系中,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均具有符合Usher综合征这一单基因遗传病规律的基因型,而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均无上述两处基因位点的突变。结论运用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在Usher综合征患者中实现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结合其他家庭成员的基因位点验证,可明确Usher综合征患者的具体致病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 单基因遗传病 cdh23基因 高通量测序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Sanger测序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protein structure of novel protein (116 kDa) from human sperm membrane
12
作者 Umie Lestari Widodo Sutiman Bambang Sumitro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2018年第3期136-138,共3页
Objective:To predict the protein similarity,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116 kDa protein that was isolated from human sperm membrane of acrosome by usingin silico. Methods:Predictions for 116 kDa protein simi... Objective:To predict the protein similarity,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116 kDa protein that was isolated from human sperm membrane of acrosome by usingin silico. Methods:Predictions for 116 kDa protein similarity was done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ts isoelectric point (pI) and molecular weight to the UniProtKB/TrEMBL protein database.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protein was built using SWISS-MODEL.Results:The 116 kDa protein with pI 4.4 was expected to have similarities with CDH23 proteins that had pI 4.38, thus they likely had similar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predicted protein had an extracellular N-terminal that likely acted as a receptor, and showed cell recognition characteristic, playing a role in fertilization.Conclusions:The 116 kDa protein isolated from acrosome membrane has similarity on its biophysical character to the CDH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6kDa PROTEIN ACROSOME BIOCHEMICAL PROPERTIES cdh23 PROTEIN Human SPERM MEMBRANE
下载PDF
一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夫妻的遗传学及产前诊断分析
13
作者 刘向科 陆祖耀 +4 位作者 刘丽娜 郝胜菊 惠玲 张钏 李富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对一对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聋备孕夫妻患者进行基因分析,以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遗传性听力损失Panel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分析,应用Sanger测序法对可疑致病位点进行验证,孕妇18周采集羊水后进行产... 目的对一对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聋备孕夫妻患者进行基因分析,以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遗传性听力损失Panel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分析,应用Sanger测序法对可疑致病位点进行验证,孕妇18周采集羊水后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妻子检测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3型相关基因MYO15A c.10419_10423delCAGCT/c.10294_10308delCCTTGCATCCTTGC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母。丈夫检测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77型相关基因LOXHD1 c.6388C>T/exon 33-38 del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母。胎儿羊水检测到母源MYO15A c.10294_10308del CCTTGCATCCTTGCC杂合变异与父源LOXHD1 exon 33-38 del杂合变异,同时还检测到父源CDH23 c.6693delT杂合变异与母源PCDH15 c.5048_5051dupAGAA杂合变异,这两个杂合变异导致胎儿可能患ID/F型Usher综合征。结论该耳聋夫妻为两个不同的耳聋基因变异所致,胎儿患与该夫妻双方相同耳聋的概率很低,但胎儿患二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的可能性大。对于双方均为耳聋患者的家庭进行产前诊断时应关注二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15A LOXHD1 cdh23 PCDH15 二基因突变
下载PDF
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合并HOXA11、ELANE基因突变的先天性骨髓造血衰竭1例
14
作者 王晶 武倩 周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05,共3页
1例主诉为乏力、纳差7年余,全血细胞减少4年余的患者就诊血液病科,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降低。血液系统基因组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ELANE基因、HOXA11基因、CDH23基因突变,同时双耳听力轻度下降、语言表达不... 1例主诉为乏力、纳差7年余,全血细胞减少4年余的患者就诊血液病科,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降低。血液系统基因组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ELANE基因、HOXA11基因、CDH23基因突变,同时双耳听力轻度下降、语言表达不清、双拇指外展受限,诊断为先天性骨髓造血衰竭,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年余,血象恢复正常,嵌合体示完全嵌合状态,听力明显恢复。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了该患者血液学异常并改善了双耳听力减弱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全血细胞减少 先天性骨髓造血衰竭 HOXA11基因 ELANE基因 cdh23基因
原文传递
新的基因复合杂合模式导致的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蓓 张森 +8 位作者 田永安 刘欢飞 柳丹华 薛夏 李瑞君 胡欣欣 关景元 汤文学 许红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2-829,共8页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个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进行探究。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联合郑州大学相关机构对该家系进行了研究。该家系来自河南省濮阳市,2代4人,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个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进行探究。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联合郑州大学相关机构对该家系进行了研究。该家系来自河南省濮阳市,2代4人,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先证者及其妹患有先天性耳聋,其父母表型正常。对该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包括影像学、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前庭功能检查及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底检查、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电图)。靶向捕获129个耳聋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域,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疑似致病突变,使用Sanger测序和minigene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该家系共2代4人,其中第二代2人(即2例患儿)均患有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有双眼视力下降、夜盲症、周边视野敏感度下降及部分视野缺损,前庭功能正常。2例患儿均携带CDH23(NM022124.5)、c.6049G>A(p.Gly2017Ser)、c.9856C>G(p.His3286Asp)及c.8699A>G(p.Asp2900Gly),其中c.6049G>A及c.9856C>G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c.8699A>G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错义突变c.9856C>G及c.8699A>G在gnomAD数据库中未收录。错义突变c.6049G>A位于第46号外显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位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可能影响剪切,minigene试验表明,该突变位点会造成第46号外显子的跳跃,导致其所表达的蛋白功能异常。通过文献检索,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突变分类标准与指南,将c.6049G>A及c.8699A>G归类为致病/可能致病突变,c.9856C>G归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突变。结论该病例是由CDH23剪切变异与错义变异复合杂合导致的Usher综合征1D型(USH1D),CDH23的这种复合杂合形式会导致USH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USHER综合征 cdh23 DFNB12
原文传递
136个耳聋家庭Usher综合征1型相关基因变异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淑敏 吴庆华 +2 位作者 陈义兵 焦智慧 孔祥东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Usher综合征1型(Usher syndrome type 1,USH1)相关基因在136例中国河南籍耳聋家庭中的变异情况。方法总结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 目的探讨Usher综合征1型(Usher syndrome type 1,USH1)相关基因在136例中国河南籍耳聋家庭中的变异情况。方法总结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的136个耳聋家庭的临床资料和测序数据,统计分析USH1相关基因(MYO7A、USH1C、CDH23、PCDH15、USH1G、CIB2)的变异情况。结果共有5个耳聋家庭检测到USH1相关基因的9个致病或可能致病变异,占所有耳聋家庭的3.7%(5/136),其中4个耳聋家庭致病基因为MYO7A,1个耳聋家庭致病基因为CDH23,9个变异中的7个变异为首次报道,包括MYO7A基因的c.313delG、c.5257dupA、c.5435A>T、c.5636G>C、c.5722T>G变异,以及CDH23基因的c.155166del、c.4802delA变异。其中家庭2和家庭3的患者视力目前无异常,但根据基因诊断及行走延迟考虑为USH1的可能性大。结论在本组河南籍耳聋患者中,MYO7A为USH1相关基因中最常见的致病基因。应用NGS技术可以在视觉症状出现之前对USH1患者进行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 序列分析 MYO7A cdh23
原文传递
一个双基因Usher综合征1D/F型耳聋家系的基因检测
17
作者 亢鸿飞 赵凯慧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重度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415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序列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妹妹进行基... 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重度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415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序列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妹妹进行基因变异位点验证。结果先证者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与双基因Usher综合征1D/F型耳聋相关的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先证者父亲携带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先证者母亲携带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先证者妹妹听力正常,携带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不携带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致病性评级,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变异均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M2+PP3+PP4)。结论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变异可能为该家系耳聋发生的遗传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因遗传 Usher综合征1D/F型 cdh23基因 PCDH15基因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DFNB12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平 赵昕 +2 位作者 韩旭 苏毅鹏 韩锋产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46-1050,共5页
毛细胞的顶连接(tip link)由两个耳聋相关钙黏蛋白——钙黏蛋白-23(cadhefin23,CDH23)和原钙黏蛋白.15(protocadherin15,PCDHl5)的同源二聚体经反式相互作用所形成,分别构成顶连接的上部和下部,机械性电传导(mechanoelectri... 毛细胞的顶连接(tip link)由两个耳聋相关钙黏蛋白——钙黏蛋白-23(cadhefin23,CDH23)和原钙黏蛋白.15(protocadherin15,PCDHl5)的同源二聚体经反式相互作用所形成,分别构成顶连接的上部和下部,机械性电传导(mechanoelectrical transduction,MET)通道位于顶连接的下端。顶连接调节耳蜗Corti器毛细胞MET通道的开放,将机械性刺激转换为电化学信号。人类CDH23基因的错义突变可导致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DFNBl2,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小鼠模型依然是研究DFNBl2发病机制的最佳工具。近期研究表明,DFNBl2可能是由于CDH23蛋白和PCDHl5蛋白的不稳定作用,导致毛细胞顶连接缺失,从而引起的一种新的耳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遗传性耳聋 钙黏蛋白 机械性刺激 cdh23 CORTI器 常染色体隐性 同源二聚体
原文传递
噪声作业工人钙粘蛋白、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军义 江春苗 +2 位作者 肖吕武 周浩 夏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了解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易感性与钙粘蛋白23(CDH23)、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PM-C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以及特异性扩增法进行基因型鉴别。结果 Logistic... 目的了解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易感性与钙粘蛋白23(CDH23)、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PM-C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以及特异性扩增法进行基因型鉴别。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CDH23-rs3802711位点的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NIHL发生风险较高(OR=0.18,95%CI=0.06~0.49,P<0.05);CDH23-Exon7位点GG基因型与AA基因型的个体相比,NIHL发生风险较高(OR=15.87,95%CI=3.91~64.45,P<0.05)。PMCA2-rs2289274位点的AG基因型与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NIHL发生风险较高(OR=13.60,95%CI=6.09~30.61,P<0.05)。结论 NIHL易感性与CDH23-rs3802711,Exon 7,PMCA2-rs2289274位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钙粘蛋白 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新致病基因变异分析
20
作者 李星星 周永安 +1 位作者 李哲 白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3,54,共8页
目的对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分析,明确其致病变异。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二姐共4名成员进行测序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一代验证... 目的对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分析,明确其致病变异。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二姐共4名成员进行测序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一代验证,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利用细胞学实验检测基因的致病性。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3例患者同时携带PCDH15c.4765delC(p.Leu1589Serfs^(*)13)和CDH23c.9617G>A(p.Arg3206His)杂合变异,而家系中听力正常的成员携带PCDH15c.4765delC(p.Leu1589Serfs^(*)13)或CDH23c.9617G>A(p.Arg3206His)单杂合变异,其中PCDH15c.4765delC为未报道的新变异,PCDH15移码变异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产生截短蛋白,且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变异型蛋白在细胞胞质内出现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的。结论PCDH15和CDH23双基因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耳聋致病基因的变异谱,为该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双基因杂合变异 PCDH15基因 cdh23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