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黏蛋白家族基因CDH3通过PI3K/AKT通路影响宫颈癌肿瘤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2
1
作者 涂韵之 傅芬 陈秋连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究钙黏蛋白(cadherin,CDH)家族基因CDH3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宫颈癌患者数据,通过R软件分析在宫颈癌组织中钙黏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筛选出表达上调的基因并与宫颈癌预后相关基因取交集,确定目的基因;收... 目的探究钙黏蛋白(cadherin,CDH)家族基因CDH3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宫颈癌患者数据,通过R软件分析在宫颈癌组织中钙黏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筛选出表达上调的基因并与宫颈癌预后相关基因取交集,确定目的基因;收集10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qPCR检测样本内目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C33A)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KEGG通路分析研究目的基因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CDH3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qPCR结果显示CDH3在宫颈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敲低CDH3可抑制HeLa和C33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CDH3的敲低和过表达可分别造成宫颈癌细胞中p-PI3K、p-Akt蛋白水平降低和增加。结论CDH3与宫颈癌的发展有关,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h3 PI3K/AKT信号通路 宫颈癌 预后
下载PDF
Slug通过下调CDH3/β-catenin/C-myc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
2
作者 刘宪 张燕茹 +3 位作者 陈茜 冯倩 王海燕 崔南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Slug通过下调CDH3/β-catenin/C-myc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G418压力筛选获取Slug稳定表达的SiHa细胞系;行转录组测序分析,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CDH3在Slug过表达SiHa细胞中的表达;We... 目的探讨Slug通过下调CDH3/β-catenin/C-myc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G418压力筛选获取Slug稳定表达的SiHa细胞系;行转录组测序分析,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CDH3在Slug过表达SiHa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CDH3在SiHa和HeLa细胞中的表达;在瞬转CDH3表达载体的HeLa细胞和挽救CDH3表达的SiHa-Slug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和CCK-8检测CDH3对HeLa和SiHa-Slug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Slug对CDH3启动子区的调节作用。结果成功构建Slug稳定表达的SiHa细胞系;过表达Slug可以下调CDH3在SiHa细胞中的表达;在HeLa和SiHa-Slug细胞中分别上调和挽救CDH3表达可以上调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Slug可以识别并结合CDH3启动子区的E-box,从而抑制CDH3在SiHa细胞中的转录。结论Slug通过抑制CDH3在SiHa细胞中的转录,可下调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SiHa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 cdh3 Β-CATENIN 细胞增殖 宫颈癌
下载PDF
先天性少毛症一例致病基因突变研究
3
作者 周娜 史传奎 +2 位作者 张开慧 刘毅 盖中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目的 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水平明确1例先天性少毛症患儿遗传学病因。方法 患儿女,9岁3个月,出生即头发少,呈绒毛状,生长缓慢。皮肤科检查示头发细软呈淡黄色、羊毛状,稀疏,头顶发量稍多,四周发量稀少,发际线上移,前额... 目的 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水平明确1例先天性少毛症患儿遗传学病因。方法 患儿女,9岁3个月,出生即头发少,呈绒毛状,生长缓慢。皮肤科检查示头发细软呈淡黄色、羊毛状,稀疏,头顶发量稍多,四周发量稀少,发际线上移,前额增宽。眼科检查无明显异常。患儿父母及妹妹均无相似异常表型,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抽取患儿及其母亲、妹妹外周静脉血,对基因组DNA进行新一代测序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患儿CDH3基因存在2个突变,分别是第5号外显子c.1057G 〉 T(p.D353Y)杂合突变和第10号外显子c.1767delC(p.I589Ifs)杂合突变,均为新突变,软件预测具有致病性。Sanger测序验证示c.1057G 〉 T(p.D353Y)杂合突变来自患儿母亲;传递分析示c.1767delC(p.I589Ifs)杂合突变来自患儿父亲。结论 该先天性少毛症患儿携带的c.1057G 〉 T(p.D353Y)和c.1767delC(p.I589Ifs)杂合突变可能导致其发生先天性少毛症伴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应严密观察并按时进行全面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尽早对症治疗眼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毛症 突变 DNA突变分析 cdh3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