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调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辉 郭一慧 +2 位作者 许家威 曾清 程纬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7,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RNA的不同表达情况可影响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导致Th1/Th2、Th17/Treg的调节失衡和TFH的过度分化,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本文就ITP中miRNA介导的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衡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探索ITP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4^(+)t细胞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脂联素与CD4^(+)T细胞亚群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王颖 高惠英 +4 位作者 张琪 尚莉丽 范春雪 罗静 王彩虹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脂联素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探究痛风患者脂联素与血尿酸、疾病活动度、CT4^(+)T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痛风组(n=90)及健康对照组(n=72)的临床资料(包括一... 目的比较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脂联素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探究痛风患者脂联素与血尿酸、疾病活动度、CT4^(+)T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痛风组(n=90)及健康对照组(n=72)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尿酸、CT4^(+)T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检测两组外周血脂联素水平,比较两组间外周血脂联素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脂联素与各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且Th2、Th17、Th17/Treg均升高(P<0.05),Treg、Th1/Th2均降低(P<0.05)。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呈负相关(r=-0.244,P<0.05;r=-0.311,P<0.05;r=-0.506,P<0.001),而与血尿酸无相关性。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Th1和Th1/Th2均呈正相关(r=0.252,P<0.05;r=0.218,P<0.05)。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均呈正相关(r=0.323,P<0.05;r=0.377,P<0.05;r=0.359,P<0.05);而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呈负相关(r=-0.265,P<0.05;r=-0.29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L-6及TNF-α均呈负相关(B _(ESR)=-12.541,P=0.003;B_( CRP)=-8.256,P=0.024;B_( IL-6)=-15.907,P=0.037;B _(TNF-α)=-79.770,P=0.040),而与Th1呈正相关(B _(Th1)=2.959,P=0.006)。结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脂联素水平降低,Th2和Th17升高,而Treg降低,脂联素降低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免疫紊乱及免疫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关节炎 脂联素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拓亚伟 任艳琴 高胜利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848-2852,共5页
心肌梗死(MI)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进一步探索MI的相关病理机制有利于促进AM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MI设计复杂的病理过程,罪犯血管中往往含有大量可以诱导炎性反应的免疫细胞,其中以CD4^(+)T细胞亚... 心肌梗死(MI)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进一步探索MI的相关病理机制有利于促进AM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MI设计复杂的病理过程,罪犯血管中往往含有大量可以诱导炎性反应的免疫细胞,其中以CD4^(+)T细胞亚群中的1型辅助性T(Th1)细胞最多见,此外还包括含量较低的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Th9细胞、Th22细胞及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等。这些CD4^(+)T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作用于炎性细胞调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从而促进了MI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CD4^(+)T细胞亚群在MI的发生、发展、梗死后炎性反应及心室的不良重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MI的病理过程,同时为MI预防、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cd4^(+)t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CD4^(+)T细胞亚群在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瑜欢 苏芮 +2 位作者 刘潞 姜蕾 王彩虹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26-1930,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DM)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特别关注CD4^(+)T细胞亚群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免疫失衡的角度,通过分析近10年来的文献,深入探讨了DM与CD4^(+)T细胞亚群的关联,全面梳理了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分子等方面的信息。结果主导... 目的探讨皮肌炎(DM)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特别关注CD4^(+)T细胞亚群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免疫失衡的角度,通过分析近10年来的文献,深入探讨了DM与CD4^(+)T细胞亚群的关联,全面梳理了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分子等方面的信息。结果主导免疫反应的CD4^(+)T细胞亚群,在DM的发病过程中有显著影响。其中,辅助性T细胞1型(Th1)与Th2和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s)比值的不平衡在DM的病理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新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Tph细胞(PD-1hiCXCR5−CD4^(+))可能也参与DM的发病过程。结论CD4^(+)T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及其网络失衡参与了DM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治疗DM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cd4^(+)t细胞 免疫平衡 辅助性t细胞1型/辅助性t细胞2型 辅助性t细胞17型/调节性t细胞 综述
下载PDF
新发HIV/AIDS患者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及其与CD_(4)^(+)T细胞计数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刘云 卢和丽 +1 位作者 邹卿 袁也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09-4014,共6页
背景HIV/AIDS与抑郁症相关,抑郁症加大HIV相关认知紊乱(HAND)风险,并降低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加剧HIV传播风险。国内研究较少报道新发HIV/AIDS患者(PLWHA)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及与CD_(4)^(+)T细胞计数相关性。目的探究新发PL... 背景HIV/AIDS与抑郁症相关,抑郁症加大HIV相关认知紊乱(HAND)风险,并降低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加剧HIV传播风险。国内研究较少报道新发HIV/AIDS患者(PLWHA)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及与CD_(4)^(+)T细胞计数相关性。目的探究新发PLWHA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及与CD_(4)^(+)T细胞计数相关性,为AIDS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4月—2022年6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在江西省ART定点医院抽取新发PLWHA抑郁患者,患者确诊后立即启动ART及心理干预,干预总周期为12周。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并检测CD_(4)^(+)T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新发PLWHA抑郁患者200例,有效随访178例,有效率为89.0%。178例PLWHA抑郁患者轻中度88例(49.4%)、重度90例(50.6%),伴焦虑者173例(97.2%)。患者CD_(4)^(+)T细胞计数均值在干预前为(346.39±156.87)个/μL,干预后为(421.93±149.61)个/μL。干预后,新发PLWHA抑郁患者CD_(4)^(+)T细胞计数高于干预前(t_(配对)=10.971,P<0.05),HAMD、HAMA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HAMD总分与CD_(4)^(+)T细胞计数分级(以500个/μL为分界值)呈负相关(r_(s)=-0.157,P=0.036)、与HAMA总分呈正相关(r_(s)=0.764,P<0.001)。干预后,HAMD总分与干预后CD_(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_(s)=-0.150,P=0.046)、与HAMA总分呈强正相关(r_(s)=0.939,P<0.001)。干预前,新发PLWHA抑郁患者CD_(4)^(+)T细胞计数<500个/μL者HAMD、HAMA总分高于CD_(4)^(+)T细胞计数≥500个/μL者(P<0.05)。结论新发PLWHA抑郁严重程度与CD_(4)^(+)T细胞计数相关,经专业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cd_(4)^(+)t细胞计数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浆hsa_circ_0001588水平与TLR4和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
6
作者 徐绘婷 王峰 +2 位作者 陈冰燕 王健 何陈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血浆中hsa_circ_0001588水平,并分析其血浆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124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接受胃镜...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血浆中hsa_circ_0001588水平,并分析其血浆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124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接受胃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30例作为良性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mini5146流式细胞仪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浆hsa_circ_0001588水平、TLR4水平和CD3^(+)、CD4^(+)、CD8^(+)、CD4^(+)/CD8^(+)水平。分析血浆hsa_circ_0001588、TLR4、T淋巴细胞对于胃癌的诊断效能以及血浆hsa_circ_0001588水平与TLR4和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浆hsa_circ_0001588、TLR4和CD8^(+)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hsa_circ_0001588水平下降。临床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发生远端转移的患者血浆hsa_circ_0001588水平越高(P<0.05)。血浆hsa_circ_0001588、TLR4和T淋巴细胞对于胃癌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联合诊断的整体效能最高。血浆hsa_circ_0001588高表达患者CD3^(+)、CD4^(+)和CD4^(+)/CD8^(+)表达较低,TLR4和CD8^(+)表达较高(P<0.05),其血浆hsa_circ_0001588水平与CD3^(+)、CD4^(+)和CD4^(+)/CD8^(+)表达呈负相关性,与TLR4和CD8^(+)呈正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血浆hsa_circ_0001588水平偏高,且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性,与TLR4、CD8^(+)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sa_circ_0001588 tOLL样受体4 t淋巴细胞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辐照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肝癌患者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王云鹏 张新蔚 +4 位作者 吕旭方 马宝亮 李小全 魏书堂 徐丽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辐照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肝癌患者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癌患者,根据输血红细胞类型,将以辐照红细胞输注治疗的65例患者纳入辐照组,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普通组。比较输... 目的分析辐照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肝癌患者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癌患者,根据输血红细胞类型,将以辐照红细胞输注治疗的65例患者纳入辐照组,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普通组。比较输血前和输血后14 d时,2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水平(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干扰素(IFN-γ)]。比较输血后3个月内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输血后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输血后14 d时,辐照组患者Th1、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Th2、Treg、IL-10、IL-17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2组Th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3个月内辐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低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随访3年,2组患者P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将抑制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而辐照红细胞输注可减轻异体输血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反应,后者在肝癌手术中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红细胞 普通悬浮红细胞 肝癌 cd4+t细胞
下载PDF
CD_(4)^(+)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水平在戒烟大鼠肺气肿进展中的作用及S-腺苷甲硫氨酸的干预效果
8
作者 卢江桃 张艳梅 +1 位作者 程贵容 张程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探讨CD_(4)^(+)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戒烟后大鼠肺气肿持续进展的关系及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戒烟4周组、戒烟后SAM干预4周组,各5只,后3组香烟烟雾... 目的探讨CD_(4)^(+)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戒烟后大鼠肺气肿持续进展的关系及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戒烟4周组、戒烟后SAM干预4周组,各5只,后3组香烟烟雾暴露法建立大鼠肺气肿模型并采取相应措施。各组取右下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测量平均内衬间隔(MLI)和平均肺泡数(MAN)。用免疫磁珠法从各组大鼠的脾脏中分选出CD_(4)^(+)T淋巴细胞,提取其DNA,检测CD_(4)^(+)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结果模型组、戒烟4周组、戒烟后SAM干预4周组MLI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均P<0.05),其中戒烟4周组较模型组、戒烟后SAM干预4周组增加(均P<0.05)。模型组、戒烟4周组、戒烟后SAM干预4周组MAN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均P<0.05),其中戒烟4周组较模型组减小(P<0.05)。模型组和戒烟4周组CD_(4)^(+)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戒烟后SAM干预4周组[(93.9±3.1)%、(93.1±1.8)%比(97.1±1.1)%、(96.4±1.5)%](均P<0.05)。结论CD_(4)^(+)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水平在大鼠戒烟后仍持续存在,可能是戒烟后大鼠肺气肿不断恶化的原因之一;而给予SAM干预后,戒烟大鼠的肺气肿恶化可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戒烟大鼠 ^cd_(4)^(+)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
下载PDF
MRSA感染SP患者T细胞亚群及TLR4、TLR2、TP、ALB诊断价值
9
作者 蒲发晓 任婷远 张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重症肺炎(S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Toll样受体2(TLR2)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联合检测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从河西学...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重症肺炎(S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Toll样受体2(TLR2)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联合检测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从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选取MRSA感染SP患者179例为感染组,另选MRSA未感染SP患者181例为对照组。分析MRSA耐药情况,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TLR4、TLR2及血清TP、ALB水平,并分析外周血TLR4、TLR2、血清TP、ALB诊断MRSA感染SP的价值。结果 MRSA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完全敏感的抗菌药物包括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奎努普汀。较对照组,感染组外周血CD19^(+)、TLR4、TLR2水平更高(t=15.378、13.408、12.113,P<0.05);外周血CD4^(+)、CD3^(+)、CD4^(+)/CD8^(+)及血清TP、ALB水平更低(t=23.295、26.320、17.810,P<0.05)。以感染组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LR4、TLR2、TP、ALB联合检测诊断MRSA感染SP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四者单一检测(P<0.05)。结论 MRSA感染S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异常变化,且外周血TLR4、TLR2呈高表达,血清TP、ALB呈低表达,四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重症肺炎 t细胞 toll样受体4 tOLL样受体2 总蛋白 白蛋白
下载PDF
环丝氨酸胶囊联合2HRZE/4HR方案初治肺结核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痰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尹光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26-127,131,共3页
目的:研究环丝氨酸胶囊联合2HRZE/4HR方案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细胞亚群、痰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市传染病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 目的:研究环丝氨酸胶囊联合2HRZE/4HR方案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细胞亚群、痰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市传染病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观察组选择环丝氨酸胶囊联合2HRZE/4HR治疗方案。比较两组肺部病灶吸收率和痰菌转阴率、T细胞亚群、痰液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部病灶吸收率和痰菌转阴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_(4)^(+)和CD_(4)^(+)/CD_(8)^(+)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CD_(8)^(+)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4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环丝氨酸胶囊联合2HRZE/4HR治疗方案疗效更佳,能有效提高病灶吸收率和痰菌转阴率,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丝氨酸胶囊 2HRZE/4HR 肺结核 t细胞 痰液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补脾益肠丸重塑CD4^(+)T细胞亚群稳态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秋萍 赵畅 +4 位作者 刘端勇 李姗姗 施旻 陈丽玲 钟友宝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探究补脾益肠丸(BPYCP)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CD4^(+)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模型组(DSS组,13只)、模型+补脾益肠丸组(DSS+BPYCP组,13只)、模型+5-ASA组(DSS... 目的探究补脾益肠丸(BPYCP)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CD4^(+)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模型组(DSS组,13只)、模型+补脾益肠丸组(DSS+BPYCP组,13只)、模型+5-ASA组(DSS+5-ASA组,12只);采用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小鼠UC模型,DSS+BPYCP组和DSS+5-ASA组分别采用BPYCP或美沙拉嗪(5-ASA)连续灌胃2周。观察小鼠粪便黏稠度及便血情况,测量结肠长度,结肠称质量并计算结肠质量指数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4、IL-17A、IL-10及IL-2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T-框蛋白21(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淋巴瘤-6(Bcl-6)及大鼠叉头蛋白P3(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DSS组比较,DSS+BPYCP组和DSS+5-ASA组UC小鼠腹泻、便血等症状得到改善,小鼠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均增加,且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均下降,黏膜上皮较完整,腺体排列更规整,炎性细胞浸润更少,病理组织损伤评分显著降低,肠系膜淋巴结中的Th2细胞比例降低,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降低,结肠组织T-bet、GATA-3、RORγt、Bcl-6 mRNA水平降低(P<0.05);DSS+BPYCP组的Th1细胞比例降低,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均升高,CD4^(+)CXCR5^(+)Tfh细胞比例和IL-21水平降低,Foxp3 mRNA水平升高(P<0.05);DSS+5-ASA组的Th1细胞比例及IFN-γ水平降低(P<0.05)。结论BPYCP可能通过重塑肠道组织的CD4^(+)T细胞亚群稳态缓解实验性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补脾益肠丸 ^cd4^(+)t细胞 细胞稳态
下载PDF
CD64指数PCT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预测模型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国峰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976-981,共6页
目的 探讨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患者早期继发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48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早期是否... 目的 探讨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患者早期继发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48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早期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感染指标等。应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TG-AP患者早期继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248例HTG-AP患者分为感染组70例,非感染组178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感染相关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CD4^(+)T淋巴细胞亚群、PCT、CD6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PCT、CD4^(+)T淋巴细胞亚群为HTG-AP早期继发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预测模型(AUC为0.865)对HTG-AP早期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个指标,敏感度(78.5%)和特异度(87.7%)均较高,阳性预测值71.83%,阴性预测值91.08%。校准后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临床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通过Bootstrap内部验证,联合预测模型校准后的AUC值为0.865,其预测效能曲线与临床实际发生的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分析显示阈概率为12%~88%时,可预测HTG-AP早期继发感染。结论 基于CD64指数、PCT、CD4^(+)T淋巴细胞亚群建立的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可早期诊断HTG-AP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 感染 诊断预测模型 cd64指数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CD_4^+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43
13
作者 张美芳 马静 +2 位作者 杨励 张洁 张小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5-206,23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患带状疱疹的相关性,揭示带状疱疹发病的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73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选择88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对...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患带状疱疹的相关性,揭示带状疱疹发病的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73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选择88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对照。结果带状疱疹患者血清CD4+T细胞显著降低,CD3+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有所下降;不同年龄和不同病程的患者间也存在T细胞亚群的明显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4+T细胞的降低和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细胞 ^cd4^+t细胞
下载PDF
肾癌患者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reg、MDS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李涛 倪晓辰 张爱莉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417-2422,共6页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肾癌患者MDSC、T-reg、CD_(3)^(+)CD4^(+)T细胞、CD_(3)^(+)CD_(8)^(+)T细胞和CD3-CD_(1)^(+)6CD_(5)^(+)6细胞的表达情况,以及各项指标与肾癌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各项指标在肾癌治疗预后中的相关价值。方法 选取2...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肾癌患者MDSC、T-reg、CD_(3)^(+)CD4^(+)T细胞、CD_(3)^(+)CD_(8)^(+)T细胞和CD3-CD_(1)^(+)6CD_(5)^(+)6细胞的表达情况,以及各项指标与肾癌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各项指标在肾癌治疗预后中的相关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住院的肾癌患者44例为肾癌组,选取2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3 mL静脉血。所有肾癌患者均已通过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全血9色荧光11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MDSC、Treg、CD_(3)^(+)CD_(4)^(+)T细胞、CD_(3)^(+)CD_(8)^(+)T细胞、CD_(3)^(+)CD_(4)^(+)T细胞/CD_(3)^(+)CD_(8)^(+)T细胞比值和CD3-CD_(1)^(+)6CD_(5)^(+)6细胞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BMI、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结果 肾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外周血CD_(3)^(+)CD_(4)^(+)、CD_(3)^(+)CD_(8)^(+)、CD_(3)^(+)CD_(4)^(+)/CD_(3)^(+)CD_(8)^(+)、NK、T-reg、PMN-MDSC、M-MD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患者CD_(3)^(+)CD_(4)^(+)、CD_(3)^(+)CD_(8)^(+)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reg、PMN-MDSC、M-MDSC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肾癌周血中患者外的CD_(3)^(+)CD_(4)^(+)、CD_(3)^(+)CD_(8)^(+)、CD_(3)^(+)CD_(4)^(+)/CD_(3)^(+)CD_(8)^(+)、NK、T-reg、PMN-MDSC、M-MDSC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BMI、病理学类型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CD_(3)^(+)CD_(8)^(+)T、CD_(3)^(+)CD_(4)^(+)/CD_(3)^(+)CD_(8)^(+)、NK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CD_(3)^(+)CD_(4)^(+)、M-MDSC、PMN-MDSC、Treg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_(3)^(+)CD_(4)^(+)淋巴细胞低表达,T-reg、PMN-MDSC、M-MDSC的高表达可能与肾癌患者分期相关(P<0.05)。通过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按照临床分期进行分组,“0”为Ⅰ期、Ⅱ期组,“1”为,Ⅲ期、Ⅳ期组,T-reg、PMN-MDSC、M-MDSC血清指标水平检测肾细胞Ⅲ期、Ⅳ期患者的AUC均>0.70,均有一定的评估价值。T-reg、PMN-MDSC、M-MDSC、M-MDSC+Treg、PMN-MDSC+Treg与参考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MN-MDSC+Treg联合检测的差异性最为显著(P<0.05)。结论 肾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_(3)^(+)CD_(4)^(+)T细胞、CD_(3)^(+)CD_(8)^(+)T、CD3-CD_(1)^(+)6CD_(5)^(+)6细胞有明显降低,CD4/CD8比值升高,PMN-MDSC、M-MDSC和Treg细胞明显升高,提示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CD_(3)^(+)CD_(4)^(+)、PMN-MDSC、M-MDSC、T-reg在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中表达水平不同,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PMN-MDSC、M-MDSC、T-reg表达水平越高。外周血MDSC、T-reg与肾癌临床分期相关,外周血MDSC、T-reg对于肾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cd_(3)^(+)cd_(4)^(+)t细胞 ^cd_(3)^(+)cd_(8)^(+)t细胞 ^cd3-cd_(1)^(+)6cd_(5)^(+)6细胞
下载PDF
循环CD4^(+)CD45RA^(+)CD62L^(+)T细胞与接受EGFR-TKI治疗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
15
作者 操辰新 唐辉 +4 位作者 耿瑞璇 郭伏平 白春梅 王颖轶 李太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58-664,共7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与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设计一个回顾性队列,包括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EGFR-TKI治疗的40... 目的探索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与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设计一个回顾性队列,包括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EGFR-TKI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EGFR-TKI治疗期间,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术收集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电话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分别比较基线以及治疗1月后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亚群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在接受EGFR-TKI治疗的患者中,更高的基线循环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与更高的肿瘤治疗应答相关(P<0.001)。整个人群的PFS为27.1个月,而OS未达到。然而,基线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与中位PFS无相关性。此外,在EGFR-TKI治疗期间,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稳定或升高的患者的PFS明显长于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降低的患者(29.1个月对比9.4个月;P<0.001)。结论更高的基线循环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与更好的EGFR-TKI治疗应答相关,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与PFS延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淋巴细胞 肺癌 ^cd4^(+)cd45RA^(+)cd62L^(+)t细胞 预后
下载PDF
G-CSF对健康人骨髓和外周血CD_(34)^+细胞和T细胞亚群影响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存邦 欧英贤 +4 位作者 白海 潘耀柱 欧建锋 慕海霞 王晓静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10-411,共2页
目的 :探讨G -CSF对健康人骨髓及外周血CD3 4 +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健康人 ,以G -CSF15 0 μg/ 12h ,皮下注射 ,连用 6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4 + 和T细胞亚群。结果 :应用G -CSF4 8h后 ,骨髓CD3 4 + 细胞开始明... 目的 :探讨G -CSF对健康人骨髓及外周血CD3 4 +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健康人 ,以G -CSF15 0 μg/ 12h ,皮下注射 ,连用 6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4 + 和T细胞亚群。结果 :应用G -CSF4 8h后 ,骨髓CD3 4 + 细胞开始明显增加 ,72h后外周血CD3 4 + 细胞开始明显增加 ,96h后两者达峰值 ,均较应用前差异显著 (P <0 .0 1)。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健康人应用G -CSF后骨髓及外周血CD3 4 + 细胞逐渐增加并于 96h后达到高峰 ,T细胞亚群则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 外周血 ^cd34^+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肾虚质大鼠CD_4^+CD_8^+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理军 郝蕊 薛昶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研究肾虚质大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肾虚质大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表明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肾虚质大... 目的:研究肾虚质大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肾虚质大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表明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肾虚质大鼠脾细胞悬液中的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降低是肾虚质大鼠免疫功能下降的表现,为肾虚体质与免疫力下降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肾虚 大鼠 cd8 cd4 淋巴细胞百分率 免疫荧光检测法 空白对照组 免疫功能 细胞悬液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肿瘤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慧 陈颖秀 +2 位作者 叶绿茵 卢仁泉 郭林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结直肠癌患者100例(结直肠癌组),其中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47例、Ⅲ期34例、Ⅳ期11例;有淋巴转移55例、无淋巴转移45例。...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结直肠癌患者100例(结直肠癌组),其中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47例、Ⅲ期34例、Ⅳ期11例;有淋巴转移55例、无淋巴转移45例。以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细胞百分比(CD3^(+)%)、CD3^(+)CD4^(+)T细胞百分比(CD3^(+)CD4^(+)%)、CD3^(+)CD8^(+)T细胞百分比(CD3^(+)CD8^(+)%)、CD3^(+)CD4~-CD8~-T细胞[双阴性T细胞(DNT)]百分比(DNT%)、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CD4^(+)Treg%)、CD3^(+)PD-1^(+)T细胞百分比(CD3^(+)PD-1^(+)%),计算CD4^(+)/CD8^(+)比值。同时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CA50、CA24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效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CD3^(+)CD8^(+)%显著升高(P<0.05),CD3^(+)CD4^(+)%、DNT%、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2个组之间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CD4^(+)/CD8^(+)比值、CD4^(+)Treg%和CD3^(+)PD-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比较,有淋巴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01),CD4^(+)Treg%和CD3^(+)PD-1^(+)%显著升高(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4^(+)/CD8^(+)比值、CD4^(+)Treg%和CD3^(+)PD-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775、0.765、0.825。以CEA、CA19-9、CA72-4、CA50、CA242任意1项阳性为肿瘤标志物阳性,TNMⅠ期患者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48.9%(23/47)、52.9%(18/34)、90.9%(10/11)。在TNMⅡ期和Ⅲ期患者中,肿瘤标志物阳性者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阴性者(P<0.001),CD4^(+)Treg%显著高于阴性者(P<0.001),CD3^(+)P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抑制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亚群与肿瘤进展和肿瘤标志物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 ^cd4^(+)调节性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艾灸联合西药规范化治疗肺结核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19
作者 廉桃梅 李坤营 +2 位作者 白玺 陈瑛 崔晓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147-151,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西药规范化治疗肺结核(PTB)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规范化治疗(2HRZS/4HR标准化疗方案),观察组...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西药规范化治疗肺结核(PTB)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规范化治疗(2HRZS/4HR标准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灸辅助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中医证候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为7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82.69%,对照组为6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辅助2HRZE/4HR方案规范化治疗PTB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病灶吸收及痰菌转阴,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艾灸 2HRZE/4HR方案 病灶吸收率 痰菌转阴率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CD_4^+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香玲 郭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5期469-470,共2页
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亦称为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危急重症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其发病率日趋增高,随之发展为慢性肾脏病乃至终末期肾脏病不断增加,增加了死亡风险,已成为肾科、重症监... 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亦称为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危急重症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其发病率日趋增高,随之发展为慢性肾脏病乃至终末期肾脏病不断增加,增加了死亡风险,已成为肾科、重症监护医师极具挑战的重要医学课题[1,2]。休克,败血症,器官移植,心血管科及造影剂、化疗、抗生素、中草药等药物,诸因素已成为参与、促使AKI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3]。 AKI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发现除与肾毒性、缺血缺氧、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急性肾小管坏死、阻塞、间质性损害、氧化应激等相关外[3,4],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机制在AKI发病中备受关注[5]。而作为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系统之间的桥梁--T细胞,尤其CD4+T细胞亚群( Th1、Th2、Th17、Treg)介导炎性免疫起关键性作用,有望成为AKI干预治疗的新靶点。因此AKI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本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CD4+T细胞亚群在AKI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急性肾损伤 cd4+ t淋巴细胞 t细胞 急性肾小管坏死 适应性免疫系统 终末期肾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