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YSiO_(4)∶Ce^(3+)蓝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
1
作者 陈蕾 杨星宇 +2 位作者 张瀚月 宋芳 冷稚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峰值波长位于414 nm附近的宽带蓝光发射。NaYSiO_(4)∶0.02Ce^(3+)荧光粉在300~350 nm紫外光激发下量子效率在25%以上。NaYSiO_(4)∶0.02Ce^(3+)荧光粉表现出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在水中浸泡14 d后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几乎不变。将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商用(Sr,Ba)_2SiO_(4)∶Eu^(2+)绿色荧光粉和商用(Ca,Sr)AlSiN_(3)∶Eu^(2+)红色荧光粉涂覆于310 nm紫外LED芯片上制备得到了显色指数高达95的LED器件。当驱动电流从50 mA逐渐增大到300 mA时,制备的LED器件表现出稳定的暖白光发射,其色坐标几乎不变。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报道的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SiO_(4):ce^(3+) 高温固相 蓝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高显色指数
下载PDF
无人机载LaBr_(3)(Ce)探测器对点源的最小可探测活度研究
2
作者 杨金政 刘学 +1 位作者 刘林峰 房江奇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9,共7页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对无人机载航空测量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LaBr_(3)(Ce)探测器以其优良的能量分辨率(<3%@661.2 keV)以及较高的探测效率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本文通过开展对LaBr_(3)(Ce)探测器的性能测试及无人机载飞...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对无人机载航空测量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LaBr_(3)(Ce)探测器以其优良的能量分辨率(<3%@661.2 keV)以及较高的探测效率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本文通过开展对LaBr_(3)(Ce)探测器的性能测试及无人机载飞行实验,对2″×φ2″英寸LaBr_(3)(Ce)探测器在不同条件下对点源的探测能力进行了研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对LaBr_(3)(Ce)探测器的本底测试、探测效率测试、角响应测试等。飞行实验包括在不同辐射本底下的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不同偏航距的飞行测试。确定了2″×φ2″英寸LaBr_(3)(Ce)探测器在K为557.01 Bq/kg、U为17.64 Bq/kg、Th为29.41 Bq/kg的辐射背景场下,不同飞行条件时探测器对~(137)Cs点源的最小可探测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r_(3)(ce)探测器 点源 探测能力
下载PDF
Ce^(3+)-Tb^(3+)共掺杂黄磷炉渣微晶玻璃的发光与能量传递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玮强 李文斌 +3 位作者 黄小凤 龙雨欣 邓凯沣 王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3-1110,共8页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Ce^(3+)-Tb^(3+)共掺杂黄磷炉渣发光微晶玻璃,通过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稳态/瞬态荧光(FLS)、CIE色度等探究不同的Tb^(3+)掺杂量对微晶玻璃析出晶相、发光性能和样品色度的影响。结果表...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Ce^(3+)-Tb^(3+)共掺杂黄磷炉渣发光微晶玻璃,通过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稳态/瞬态荧光(FLS)、CIE色度等探究不同的Tb^(3+)掺杂量对微晶玻璃析出晶相、发光性能和样品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e^(3+)和Tb^(3+)的引入,微晶玻璃主晶相为硅灰石,在310 nm波长激发下,随着Tb^(3+)掺杂量增加,位于380 nm处Ce^(3+)的特征发射峰减小,543 nm处Tb^(3+)的特征发射峰增强,证实Ce^(3+)和Tb^(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能量传递效率达到24.55%。此外,通过调整Tb^(3+)掺杂量,微晶玻璃发光颜色可由蓝光调至绿光,从而实现发光颜色的可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发光 ce^(3+) Tb^(3+) 能量传递
下载PDF
Mn^(2+)掺杂对YAG∶Ce^(3+)荧光陶瓷发光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喻彬 孙炳恒 +7 位作者 付秀梅 周世斌 郝好莹 沈方樑 范金太 姜本学 张龙 孙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2-771,共10页
过渡族金属Mn^(2+)掺杂的石榴石荧光陶瓷被认为是实现高显色激光照明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Mn^(2+)在不同配位环境下离子半径的多样性,Mn^(2+)掺杂石榴石陶瓷体系设计方案尚不明确。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得到不同浓度Mn^(2+)掺杂的... 过渡族金属Mn^(2+)掺杂的石榴石荧光陶瓷被认为是实现高显色激光照明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Mn^(2+)在不同配位环境下离子半径的多样性,Mn^(2+)掺杂石榴石陶瓷体系设计方案尚不明确。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得到不同浓度Mn^(2+)掺杂的YAG∶Ce^(3+)荧光陶瓷,并将Mn^(2+)分别设计进入八面体(OC)和十二面体(DO)格位。通过表征样品物相和显微结构、光致发光、荧光寿命、量子效率等,并通过LD激光器激发对荧光陶瓷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电荷与体积补偿剂SiO_(2)的前提下,相比Mn^(2+)进入十二面体格位,Mn^(2+)进入八面体后石榴石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因此,当Mn^(2+)的浓度控制在0.5%^(6)%(at)范围内,OC系列样品的量子效率高于DO系列样品。此外,OC系列样品的PL谱中位于588 nm和725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Mn^(2+)占据八面体和十二面体格位的^(4)T_(1)→^(6)A_(1)电子跃迁,而DO系列样品中位于572 nm处的发射峰则源于Mn^(2+)占据扭曲的十二面体格位产生的电子跃迁。得益于Ce^(3+)→Mn^(2+)间高效的能量传递,将浓度为6%(at)的Mn^(2+)设计进入YAG∶Ce^(3+)中八面体格位制得荧光陶瓷,封装得到的激光白光光源的显色指数为70.8,相对色温为5117 K。本文对于Mn^(2+)掺杂的石榴石发光材料的开发研究是有力补充,也为提升YAG∶Ce^(3+)荧光陶瓷光谱中的红光成分,进而提高医疗、显示等领域的激光光源的显色性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陶瓷 ce^(3+)掺杂 Mn^(2+)掺杂 格位
下载PDF
Lu^(3+)掺杂Na_(5)Y_(9)F_(32)∶Ho^(3+)/Yb^(3+)/Ce^(3+)单晶体的增强红色上转换发光与光学温度传感性能
5
作者 徐义松 方立志 +2 位作者 夏海平 周雄 宋宏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4-1113,共10页
采用密封的坩埚下降法技术生长了一系列Lu^(3+)(摩尔分数0、0.6%、1.2%、1.8%)掺杂Na_(5)Y_(9)F_(32)∶Ho^(3+)/Yb^(3+)/Ce^(3+)单晶体。在980 nm LD激发下,观察到单晶体的绿光543 nm(^(5)S_(2)/^(5)F_(4)→^(5)I_(8))、红光656 nm(^(5)... 采用密封的坩埚下降法技术生长了一系列Lu^(3+)(摩尔分数0、0.6%、1.2%、1.8%)掺杂Na_(5)Y_(9)F_(32)∶Ho^(3+)/Yb^(3+)/Ce^(3+)单晶体。在980 nm LD激发下,观察到单晶体的绿光543 nm(^(5)S_(2)/^(5)F_(4)→^(5)I_(8))、红光656 nm(^(5)F_(5)→^(5)I_(8))以及近红外750 nm(^(5)S_(2)/^(5)F4→^(5)I_(7))上转换发光。从上转换发光强度随激发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确定了543 nm、656 nm与750 nm的发光为双光子跃迁过程。研究了Lu^(3+)离子掺杂浓度对其发光强度与荧光寿命的影响情况,随着Lu^(3+)掺杂浓度从0增加到1.8%,单晶体中的656 nm红光逐步增强,543 nm绿光与750 nm近红外光随之减弱,红绿光强度比从0.01增加到了1.55,而543 nm荧光寿命从1.29 ms降低至0.99 ms。Lu^(3+)离子的掺入取代Y^(3+)晶格位,改变了单晶体的局域场环境,导致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变化。基于随温度变化的上转换红光656 nm(^(5)F5→^(5)I8)与绿光543 nm(^(5)S_(2)/^(5)F4→^(5)I8)的发光强度变化,研究了1.8%Lu^(3+)掺杂Na_(5)Y_(9)F_(32)∶Ho^(3+)/Yb^(3+)/Ce^(3+)单晶体在298~448 K范围内的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最大值分别为0.242%·K^(-1)和0.217%·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5)Y_(9)F_(32)单晶 增强上转换红光 Ho^(3+)/Yb^(3+)/ce^(3+) 光学温度传感 能量转移
下载PDF
磁性Ce-La-MOFs@Fe_(3)O_(4)的除氟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江燕 翟涛 +5 位作者 温倩 周融融 杨为森 简绍菊 潘文斌 胡家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Fe_(3)O_(4)的吸附效果最佳,F^(-)去除率可达94.5%。除氟特性实验数据更适合用Langmuir模型进行描述,拟合得到最大吸附容量(q_(max))为147.23 mg/g,热力学参数ΔG^(o)、ΔH^(o)和ΔS^(o)表明该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Ce-La-MOFs@Fe_(3)O_(4)对F^(-)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吸附机理,该吸附过程主要是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共存离子实验、循环再生实验结果显示,Ce-La-MOFs@Fe_(3)O_(4)对F^(-)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该复合材料的再生性能较好,回收率可达96%,两次循环后对F^(-)的去除率仍达8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ce-La-MOFs@Fe_(3)O_(4) 除氟 吸附 响应曲面优化
下载PDF
Ce介电增强WO_(3)在摩擦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
7
作者 任远航 谢远航 +3 位作者 张雨涵 陈杰 万步勇 杨晓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14-8220,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WO_(3)和Ce掺杂的WO_(3)(Ce:WO_(3))纳米颗粒,以Ce:WO_(3)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复合膜,研究Ce掺杂对WO_(3)颗粒及复合膜介电性能的影响,并以Ce:WO_(3)/PDMS复合膜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摩擦层(Ce:WO_(3)/PDM... 采用水热法制备WO_(3)和Ce掺杂的WO_(3)(Ce:WO_(3))纳米颗粒,以Ce:WO_(3)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复合膜,研究Ce掺杂对WO_(3)颗粒及复合膜介电性能的影响,并以Ce:WO_(3)/PDMS复合膜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摩擦层(Ce:WO_(3)/PDMS-TENG),研究Ce介电增强WO_(3)对TENG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掺杂对WO_(3)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几乎没有影响,但能有效增强纳米WO_(3)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由9.99提升至20.83。体积比为8%、掺杂比1.5%Ce:WO_(3)/PDMS-TENG,相比纯PDMS-TENG输出性能有显著提升,开路电压由114 V提升至279 V、短路电流由1.38μA提升至7.02μA、转移电荷由35.7nC提升至99.7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颗粒 ce掺杂 介电常数 摩擦纳米发电机
下载PDF
1例RHD-CE(3-7)-D基因重组与RHCE变异型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
8
作者 唐炳娣 蔡仲仁 +1 位作者 邓泳诗 伍昌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183-1186,1190,共5页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用PCR-SSP法对RhDCcEe(RhD、RhC、Rhc、RhE、Rhe)基因型进行检测;三代全长测序技术对RHD/RHCE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卡法鉴定ABO、RhD、RhCcEe血型抗原的结果为:A抗原(-)、B抗原(-)、RhD(1+)、RhC(4+)、Rhc(1+)、RhE(1+)、Rhe(4+)、对照孔(-);试管法ABO、RhD、RhCcEe抗原鉴定该患者表型为:A抗原(-)、B抗原(-)、RhD(w+)、RhC(4+)、Rhc(w+)、RhE(w+)、Rhe(4+),对照管(-);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患者不规则抗体阴性;PCR-SSP法血型基因分型RhDCcEe结果:RhD(+)、RhC(+)、Rhc(+)、RhE(+)、Rhe(+);RHD/RHCE基因结果:RHD单倍体1为外显子1-10全缺失,而单倍体2为外显子RHD-CE基因重组融合,且确认其重组类型为RHD-CE(3-7)-D,起点在外显子2(g.20238-20312之间),终点在外显子8(g49184-50480之间),同时RHCE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新碱基点突变RHCE*cE(827C>A)。结论RHD-CE(3-7)-D基因重组融合与RHCE*cE(827C>A)新等位基因突变可能引起D、cE血型抗原弱表达,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ce弱抗原 RHD-ce(3-7)-D重组 RHce*ce(827C>A) 三代全长测序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9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Gd^(3+)/Ce^(3+)对Tb^(3+)掺杂氟氧化物玻璃发光敏化作用的影响
10
作者 刘瑞旺 王宏杰 +3 位作者 符博 贾亚男 周建欣 魏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5-1340,共6页
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Gd/Tb、Gd/Ce、Gd/Ce/Tb掺杂的SiO_(2)-B_(2)O_(3)-BaF_(2)组分氟氧化物玻璃,通过测试X射线衍射光谱确定了其物相,通过测试其不同波段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Gd_(2)O_(3)掺量下Tb^(3+)的发光性能,并确定了G... 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Gd/Tb、Gd/Ce、Gd/Ce/Tb掺杂的SiO_(2)-B_(2)O_(3)-BaF_(2)组分氟氧化物玻璃,通过测试X射线衍射光谱确定了其物相,通过测试其不同波段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Gd_(2)O_(3)掺量下Tb^(3+)的发光性能,并确定了Gd_(2)O_(3)更精确的最佳掺量范围。此外,文中通过改变气氛制备了Gd/Ce/Tb共掺杂氟氧化物玻璃,对比研究了Gd^(3+)和Ce^(3+)对Tb^(3+)的敏化作用。结果表明,本文所制备的氟氧化物玻璃都呈稳定的玻璃态;Gd^(3+)和Ce^(3+)对Tb^(3+)的发光都具有敏化作用,且Gd_(2)O_(3)掺量为7%(摩尔分数,下同)时敏化效果相较于其他掺量最为显著,超出7%则造成猝灭;Ce_(2)O_(3)掺入玻璃后以Ce^(3+)和Ce^(4+)两种价态共存,在还原气氛下掺入相较于空气气氛下掺入更容易保持Ce^(3+)状态,而且Ce^(3+)对Tb^(3+)的发光具有敏化作用,Ce^(4+)会抑制Tb^(3+)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发光特性 Gd/ce/Tb共掺 ce^(3+)/ce^(4+)价态 氟氧化物玻璃 能量传递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法制备Ce掺杂WO_(3)的NO_(2)气体传感器研究
11
作者 王秀玲 罗志鑫 +3 位作者 崔家文 岳静文 许爽 杨亚宁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12-417,共6页
为了提高WO_(3)对NO_(2)的气敏性能,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e掺杂的WO_(3)纳米纤维,制备了WO_(3)和不同掺杂比例的Ce-WO_(3)气体传感器进行气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e元素的掺入明显提高WO_(3)对NO_(2)的传感性能,而且降低工作温度到10... 为了提高WO_(3)对NO_(2)的气敏性能,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e掺杂的WO_(3)纳米纤维,制备了WO_(3)和不同掺杂比例的Ce-WO_(3)气体传感器进行气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e元素的掺入明显提高WO_(3)对NO_(2)的传感性能,而且降低工作温度到100℃,当NO_(2)的浓度为5 ppm时,2mol%Ce-WO_(3)传感器响应值为22.16。通过XRD、SEM、XPS等表征方法对其结构、形貌以及表面化学态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对其带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2mol%Ce-WO_(3)传感器对NO_(2)性能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表面吸附氧含量的增加以及Ce掺杂之后对带隙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静电纺丝 NO_(2)检测 ce掺杂WO_(3)
下载PDF
电沉积法制备Ce-Ps-LaCoO_(3)/Al_(2)O_(3)及臭氧催化降解焦化废水尾水的研究
12
作者 段淑茹 朱开金 +4 位作者 孙心 冯中营 赵彦亮 谭俊华 任晓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152,158,共6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得稳定且性能优异的催化剂CeO_(x)-Ce(PO_4)_(x)-LaCoO_(3)/Al_(2)O_(3)(记为Ce-Ps-LaCoO_(3)/Al_(2)O_(3))。对Ce-Ps-LaCoO_(3)/Al_(2)O_(3)及在纯水中电化学沉积制得的CeO_(x)-LaCoO_(3)/Al_(2)O_(3... 采用电沉积法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得稳定且性能优异的催化剂CeO_(x)-Ce(PO_4)_(x)-LaCoO_(3)/Al_(2)O_(3)(记为Ce-Ps-LaCoO_(3)/Al_(2)O_(3))。对Ce-Ps-LaCoO_(3)/Al_(2)O_(3)及在纯水中电化学沉积制得的CeO_(x)-LaCoO_(3)/Al_(2)O_(3)的形貌、晶型和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结合电化学中电极析氧和电阻抗测试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图进行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备得到的催化剂Ce-Ps-LaCoO_(3)/Al_(2)O_(3)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和稳定性。在同等条件下,对比加入Ce-Ps-LaCoO_(3)/Al_(2)O_(3)与CeO_(x)-LaCoO_(3)/Al_(2)O_(3)进行臭氧催化降解焦化尾水实验,结果表明,Ce-Ps-LaCoO_(3)/Al_(2)O_(3)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81%,比CeO_(x)-LaCoO_(3)/Al_(2)O_(3)提高了11%,且最佳投药量为1.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磷酸盐缓冲溶液 ce-Ps-LaCoO_(3)/Al_(2)O_(3) ceO_(x) 焦化尾水
下载PDF
Ce-Cu协同作用对Ce-CB/Al_(2)O_(3)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孙伟 崔丽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57,16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e质量分数掺杂改性的CuO-Bi_(2)O_(3)/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SEM、XPS等手段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和Cu的双金属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CuO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e质量分数掺杂改性的CuO-Bi_(2)O_(3)/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SEM、XPS等手段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和Cu的双金属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CuO在催化剂中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还促进了CuO的还原活化过程,使得催化剂中的CuO高效转变为乙炔亚铜活性物种,并在反应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分散度与稳定性。Ce掺杂改性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在Ce5-CB/Al_(2)O_(3)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中,实现了93.7%的甲醛转化率以及98.1%的1,4-丁炔二醇选择性,且催化剂经历6次循环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掺杂 ce-CB/Al_(2)O_(3)催化剂 协同作用 甲醛乙炔化
下载PDF
黄色荧光粉La_(3)Si_(6)N_(11)∶Ce^(3+)的结构、性能研究及第一性原理计算
14
作者 林莹 刘梦丽 +3 位作者 陈文杰 高腾 胡晓琳 庄乃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运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铈的氮化物荧光粉La_(3)Si_(6)N_(11)∶Ce^(3+)。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荧光光谱仪对合成样品的结构、发光性能等进行研究,利用Rietveld方法对其结构精修,并计算了La_(3)Si_(6)N_(11)∶Ce^(3+)的色坐标、色纯... 运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铈的氮化物荧光粉La_(3)Si_(6)N_(11)∶Ce^(3+)。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荧光光谱仪对合成样品的结构、发光性能等进行研究,利用Rietveld方法对其结构精修,并计算了La_(3)Si_(6)N_(11)∶Ce^(3+)的色坐标、色纯度和色温。结果表明:该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4165,0.558),落在黄绿光区域,计算得到La_(2.82)Si_(6)N_(11)∶Ce_(0.18)^(3+)的色纯度约为92.86%,具有较高的纯度,相关色温为4137K,属于中间色温。通过计算可得掺杂后La_(3)Si_(6)N_(11)∶Ce^(3+)的带隙值为2.92eV,相对掺杂前略微减少,且La_(3)Si_(6)N_(11)∶Ce^(3+)体系属于直接带隙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其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3)Si_(6)N_(11)∶ce^(3+) XRD-Rietveld结构精修 发光性能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8YSZ/Y_(3)Al_(5)O_(12):Ce^(3+)光敏复合热障涂层的等温氧化及光谱响应特性
15
作者 何玲 蒲兵兵 +1 位作者 李文生 孙卫民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3-19,48,共8页
为了监测热障涂层在氧化过程中陶瓷层内部的残余热应力,制备了Y_(3)Al_(5)O_(12):Ce^(3+)含量不同的8YSZ/Y_(3)Al_(5)O_(12):Ce^(3+)光敏复合热障涂层。研究了Y_(3)Al_(5)O_(12):Ce^(3+)不同含量下8YSZ/Y_(3)Al_(5)O_(12):Ce^(3+)光敏... 为了监测热障涂层在氧化过程中陶瓷层内部的残余热应力,制备了Y_(3)Al_(5)O_(12):Ce^(3+)含量不同的8YSZ/Y_(3)Al_(5)O_(12):Ce^(3+)光敏复合热障涂层。研究了Y_(3)Al_(5)O_(12):Ce^(3+)不同含量下8YSZ/Y_(3)Al_(5)O_(12):Ce^(3+)光敏复合热障涂层等温氧化过程的失效机理,阐述了陶瓷层内部残余热应力与Y_(3)Al_(5)O_(12):Ce^(3+)的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之间的内在响应机制;同时研究了8YSZ/Y_(3)Al_(5)O_(12):Ce^(3+)光敏复合热障涂层陶瓷层发射光谱峰值波长偏移量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并拟合了8YSZ/10%Y_(3)Al_(5)O_(12):Ce^(3+)光敏复合热障涂层等温氧化时间与光谱变化的传感方程。结果表明:1 050℃等温氧化100 h过程中8YSZ/Y_(3)Al_(5)O_(12):Ce^(3+)光敏复合热障涂层失效主要是陶瓷层内部残余热应力导致,且随氧化时间的增加,陶瓷层内部残余热应力增加,Y3Al5O12:Ce3+的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偏移;8YSZ/10%Y_(3)Al_(5)O_(12):Ce^(3+)光敏复合热障涂层发射光谱峰值波长偏移量与氧化时间传感方程为:Δλ=155.785 07·t0.004 15-154.792 58。因此,可以通过发射光谱峰值波长的偏移规律表征氧化过程中陶瓷层内部的残余热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Y_(3)Al_(5)O_(12):ce^(3+) 等温氧化 残余热应力
下载PDF
LaBr_(3):Ce,Sr闪烁晶体的生长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海丽 周南浩 +4 位作者 许婉芬 张微 李焕英 韩加红 陈建荣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1-2166,共6页
采用自发成核坩埚下降法生长了直径25 mm的铈、锶共掺溴化镧(LaBr_(3)∶5%Ce,x%Sr,简称LaBr_(3)∶Ce,Sr,其中x=0.1、0.3、0.5,摩尔分数)闪烁晶体,测试对比了晶体的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透过光谱和脉冲高度谱等。结果表明,不同Sr^(2+)掺... 采用自发成核坩埚下降法生长了直径25 mm的铈、锶共掺溴化镧(LaBr_(3)∶5%Ce,x%Sr,简称LaBr_(3)∶Ce,Sr,其中x=0.1、0.3、0.5,摩尔分数)闪烁晶体,测试对比了晶体的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透过光谱和脉冲高度谱等。结果表明,不同Sr^(2+)掺杂浓度的LaBr_(3)∶Ce,Sr晶体在X射线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波形基本一致,但相比未掺杂Sr^(2+)的样品,发射峰的峰位发生了明显的红移,随着Sr^(2+)掺杂浓度的增大,发射峰红移程度增大。不同Sr^(2+)掺杂浓度的LaBr_(3)∶Ce,Sr晶体在350~800 nm不存在明显的吸收峰,0.3%和0.5%Sr^(2+)掺杂晶体的透过率有所降低。随着Sr^(2+)掺杂浓度的增大,能量分辨率逐步提高,Sr^(2+)掺杂浓度为0.5%时,LaBr_(3)∶Ce,Sr晶体的能量分辨率最高,达2.99%@662 keV。对尺寸φ25 mm×25 mm的LaBr3∶Ce,0.5%Sr晶体进行了防潮封装,所得晶体封装件的能量分辨率为2.93%@662 k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晶体 LaBr_(3)∶ce SR 坩埚下降法 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 能量分辨率 封装
下载PDF
Ce^(3+)⁃Cr^(3+)共掺杂Ba_(3)Sc_(4)O_(9)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海洋 张晨杰 +1 位作者 周天亮 解荣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49-2157,共9页
红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当下采用蓝光LED激发荧光材料实现红光‐近红外光谱输出的器件结构而言,则普遍存在蓝光过剩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构筑Ce^(3+)→Cr^(3+)能量传递从而实现抑制器件蓝光输出的策略... 红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当下采用蓝光LED激发荧光材料实现红光‐近红外光谱输出的器件结构而言,则普遍存在蓝光过剩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构筑Ce^(3+)→Cr^(3+)能量传递从而实现抑制器件蓝光输出的策略。以Ba_(3)Sc_(4)O_(9)为研究对象,采用Ce^(3+)/Cr^(3+)共掺杂,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共掺杂的Ba3Sc4O9∶Ce^(3+)/Cr^(3+)同时具备了红光和近红外光发射能力,发射主峰分别位于585 nm和835 nm;Ce^(3+)→Cr^(3+)能量传递效率达50.92%。所封装的近红外LED器件的蓝光强度下降了78%,而Cr^(3+)的发射强度增至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ce^(3+)/Cr^(3+)共掺杂 Ba_(3)Sc_(4)O_(9) 能量传递
下载PDF
发光颜色可调的白磷钙矿结构Ca_(8)MgBi(PO_(4))7∶Ce^(3+),Tb^(3+)荧光粉的制备、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全亮 徐梦姣 +3 位作者 冯霞 阿曼尼萨汗·肉孜托胡提 库丽森·木拉提 阿斯哈提·居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421,共7页
采用具有白磷钙矿结构的磷酸盐作为目标产物,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发光颜色可调的Ca_(8)MgBi(PO_(4))7∶Ce^(3+),Tb^(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进... 采用具有白磷钙矿结构的磷酸盐作为目标产物,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发光颜色可调的Ca_(8)MgBi(PO_(4))7∶Ce^(3+),Tb^(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Ce^(3+)、Tb^(3+)并没有改变Ca_(8)MgBi(PO_(4))7基质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确定了Ce^(3+)-Tb^(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其能量传递机制为四极-四极相互作用,能量传递效率可达81%。固定Ce^(3+)浓度而逐渐增加Tb^(3+)的掺杂量时,系列Ca_(8)MgBi(PO_(4))7∶0.08Ce^(3+),yTb^(3+)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由蓝光调至绿光,从而实现发光颜色的可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磷钙矿 颜色可调 发光材料 ce^(3+) Tb^(3+) 能量传递
下载PDF
Ce^(3+)掺杂闪烁玻璃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华哲浩 隋泽萱 +14 位作者 钱森 任晶 朱瑶 秦来顺 唐高 童宇枫 孙心瑗 温玉峰 刘珊 班慧云 刘辉 蔡华 韩纪锋 王治乐 马丽双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2,共15页
闪烁玻璃由于制备工艺简单,尺寸灵活可控,成本低廉等优点,有望成为中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中强子量能器的候选材料。其中,以Ce^(3+)发光中心掺杂闪烁玻璃有较好的闪烁性能。玻璃基质可以分为氧化物玻璃、卤化物玻璃和微晶玻璃。... 闪烁玻璃由于制备工艺简单,尺寸灵活可控,成本低廉等优点,有望成为中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中强子量能器的候选材料。其中,以Ce^(3+)发光中心掺杂闪烁玻璃有较好的闪烁性能。玻璃基质可以分为氧化物玻璃、卤化物玻璃和微晶玻璃。本文根据Ce^(3+)掺杂不同玻璃基质分类,重点关注了Ce^(3+)掺杂闪烁玻璃的光学透过率、光产额、衰减时间等闪烁性能和抗辐照特性。并且,总结了国内外以及闪烁玻璃合作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玻璃体系的研究现状,从玻璃组成与制备工艺等两个方面探讨了玻璃性能提升手段。最后,对Ce^(3+)掺杂闪烁玻璃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子量能器 闪烁玻璃 ce^(3+)发光中心 闪烁
下载PDF
酒石酸添加对Ce^(3+)激活硼锗酸盐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梅伦 曹振博 +5 位作者 杨胜赟 张洋 李自金 周游 郑京明 贾金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7-1871,共5页
本文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在空气气氛中制备了无色透明的Ce^(3+)激活硼锗酸盐闪烁玻璃,该硼锗酸盐闪烁玻璃中GeO_(2)和Gd_(2)O_(3)总含量为85%,测得其密度在5.82 g/cm^(3)左右,且在450~800 nm线性透过率可达80%以上。加入少量的酒石酸(C... 本文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在空气气氛中制备了无色透明的Ce^(3+)激活硼锗酸盐闪烁玻璃,该硼锗酸盐闪烁玻璃中GeO_(2)和Gd_(2)O_(3)总含量为85%,测得其密度在5.82 g/cm^(3)左右,且在450~800 nm线性透过率可达80%以上。加入少量的酒石酸(C_(4)H_(6)O_(6))作为强还原剂以减少Ce^(4+)的产生,研究了在不同酒石酸添加量下硼锗酸盐闪烁玻璃中Ce^(3+)在340 nm激发波长下的荧光衰减特性,确定了酒石酸的最佳添加量。此外,硼锗酸盐闪烁玻璃鲜有光产额方面的报道,本文测得制备的Ce^(3+)激活硼锗酸盐闪烁玻璃的光产额为27 ph/MeV,且该高密度Ce^(3+)激活硼锗酸盐闪烁玻璃具有最短约14.40 ns的衰减时间。可以预见,该高密度、快闪烁硼锗酸盐闪烁玻璃在高能物理和医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玻璃 硼锗酸盐玻璃 ce^(3+) 酒石酸 光产额 衰减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