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5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母草注射液通过其生物碱成分上调Tie-2、VEGFR2和VEGF促进斑马鱼血管新生
1
作者 李玉芝 宋肖敏婷 +4 位作者 王雯雯 周欣雨 黎娅琳 任吉霞 曹治兴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在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并阐明潜在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HPLC-PAD和TLC技术检测益母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利用舒尼替尼诱导转基因Tg(flk1:eGFP)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益母草注射液干预...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在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并阐明潜在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HPLC-PAD和TLC技术检测益母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利用舒尼替尼诱导转基因Tg(flk1:eGFP)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益母草注射液干预治疗后,测量斑马鱼节间血管(ISVs)长度,QT-PCR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益母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苏碱、胆碱和葫芦巴碱;其中,益母草注射液、葫芦巴碱和胆碱可减轻化学诱导的斑马鱼血管损伤,其作用机制涉及益母草注射液上调Tie-2、VEGF和VEGFR2的表达,其主要成分葫芦巴碱上调Tie-2和VEGF的表达,胆碱上调VEGF和VEGFR2的表达。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及其主要生物碱成分可通过上调Tie-2、VEGFR2和VEGF来促进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 血管生成 葫芦巴碱 胆碱 tie-2 VEGFR2 VEGF
下载PDF
脓毒症诊治中Ang/Tie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航 戴菁 王学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脓毒症以及伴随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全球每年发生2000万例脓毒症,死亡率为26%。早期准确诊断脓毒症,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皮细胞是外源病原... 脓毒症以及伴随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全球每年发生2000万例脓毒症,死亡率为26%。早期准确诊断脓毒症,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皮细胞是外源病原体或内源性损伤信号的早期作用对象。研究提示,内皮细胞的结构改变与功能活化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内皮细胞专属信号通路,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ie)在内皮细胞的异常激活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Ang/Tie信号通路主要包括2种位于内皮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1、Tie2)和4种分泌性糖蛋白配体(Ang-1、Ang-2、Ang-3、Ang-4)。机制研究方面,Ang-1可持续性激活Tie2受体,维持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支持血管内皮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Ang-2是Ang-1拮抗剂,可竞争性阻断Ang-1与Tie2受体结合。脓毒症环境下,Ang-1下降,Ang-2升高,Ang-1/Ang-2的比值下降。Ang-2竞争性阻断Ang-1与可溶性Tie2受体结合,内皮细胞处于严重异常激活状态。Ang-2介导肝素酶的释放导致糖萼损伤,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Ang-2可促进炎症反应;Ang/Tie信号系统失调介导凝血功能障碍,Ang-2升高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前哨性事件。临床病情监测方面,Ang-2>5.61 ng/mL,诊断脓毒症的灵敏度为74.36%;Ang-2持续升高,提示内皮功能难以恢复,器官发生功能性改变。早期动态监测Ang-2可用于预测脓毒症相关肺损伤、急性肾损伤。Ang-2/Ang-1比值上升、Ang1/可溶性Tie2比值下降可预测脓毒症患者90 d病死率(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87和0.704)。Ang-2和可溶性Tie-2水平下降,则提示脓毒症血浆置换有效。靶向Ang/Tie信号通路的动物实验获得一定成功,但目前临床试验未能获得有价值的结果。脓毒症相关Ang/Tie信号通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生成素 酪氨酸激酶受体Ang/tie
下载PDF
调控Ang/Tie信号通路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婧研(综述) 魏文斌(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7-472,共6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应用于眼底新生血管疾病领域以来,在提高视力、稳定疾病病变和在某些情况下逆转疾病方面显示了卓越的效果。但抗VEGF治疗需要频繁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患者治疗负担重,长期疗效受影响。前期临床研究发现,调控...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应用于眼底新生血管疾病领域以来,在提高视力、稳定疾病病变和在某些情况下逆转疾病方面显示了卓越的效果。但抗VEGF治疗需要频繁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患者治疗负担重,长期疗效受影响。前期临床研究发现,调控血管生成素(Ang)/含免疫球蛋白样环和上皮生长因子样域酪氨酸激酶(Tie)通路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已发布了3个Ang/Tie通路阻断药物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数据,其中靶向VEGF-A和Ang-2的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1抗体faricimab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并达到终点,faricimab的2种延长治疗间隔(12周和16周)的给药方案均被证实有效。本文基于已发表的研究报告,就调控Ang/Tie通路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总结分析Ang/Tie通路的作用机制以及未来药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新生血管疾病 抗新生血管生成 Ang/tie通路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控Ang1/Tie2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
4
作者 张馨 尹翼虎 +2 位作者 毛俊楠 李秋波 林才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28-538,共11页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影响,以及Ang1/Tie2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UVEC细胞,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和aFGF刺激HUVEC,CCK-8实验确定刺激浓度,并观察生长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FGF对...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影响,以及Ang1/Tie2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UVEC细胞,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和aFGF刺激HUVEC,CCK-8实验确定刺激浓度,并观察生长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FGF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增殖蛋白PCNA,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Bax,抗凋亡蛋白Bcl2,炎症相关蛋白NLRP3、IL-1β、IL-6、TNF-α、IL-4和IL-10,血管生成相关蛋白CD31和通路相关蛋白Ang1、Tie2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CNA、Cleavedcaspase3、IL-6、IL-10以及CD31的荧光强度。分离小鼠主动脉,离体培养后进行免疫荧光实验,观察PCNA、Cleavedcaspase3、IL-6、IL-10以及CD31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CCK-8实验显示LPS抑制HUVEC生长活性,5μg/mL为最适刺激浓度(P<0.01);aFGF促进HUVEC生长活性,其中100ng/mL为最适刺激浓度(P<0.01)。细胞划痕实验提示aFGF促进细胞迁移。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aFGF促进增殖蛋白和血管功能蛋白表达,抑制凋亡蛋白和炎症蛋白表达,上调Ang1/Tie2通路蛋白(P<0.05)。离体血管免疫荧光实验显示aFGF上调PCNA、IL-10以及CD31的荧光强度,下调Cleavedcaspase3和IL-6的荧光强度(P<0.05)。结论:aFGF增强HUVEC生长活性和迁移能力,促进其增殖,抑制其凋亡,并通过调控Ang1/Tie2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Ang1/tie2 炎症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浅谈TIE-固定篦床的优化升级 被引量:1
5
作者 游磊 余先林 +4 位作者 邢涛 杨腾飞 郝帅起 徐一源 李福祥 《新世纪水泥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6-19,I0013,共5页
TIE-固定篦床采用中心分区供风、微调风阀、水滴型高效篦板等技术,用水平出风的高速气流快速急冷熟料,不仅系统可获得温度较高且稳定的二次风,还能均布熟料,减少粗细熟料的离析分布,从源头上控制“红河”的产生;在稳定较高的二次风温下... TIE-固定篦床采用中心分区供风、微调风阀、水滴型高效篦板等技术,用水平出风的高速气流快速急冷熟料,不仅系统可获得温度较高且稳定的二次风,还能均布熟料,减少粗细熟料的离析分布,从源头上控制“红河”的产生;在稳定较高的二次风温下,还可将料层厚度总体降低至650mm左右,大幅减小后续所有冷却风机的总体负载阻力,进一步有利于熟料的冷却和降低冷却电耗。实践表明,使用TIE-固定篦床局部替换旧的固定篦床,能有效地提高二次风温,降低烧成系统的能耗,还可显著提高熟料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固定篦床 水滴型高效篦板 熟料急冷 PLUS篦冷机 节能降耗技改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etwork structure on spreading dynamics via tie range
6
作者 李敏 宋玉蓉 +3 位作者 宋波 李汝琦 蒋国平 张晖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06-613,共8页
There are various phenomena of malicious information spreading in the real society, which cause many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the spreading, it is crucial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 There are various phenomena of malicious information spreading in the real society, which cause many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the spreading, it is crucial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structure on network spreading. Motifs, as fundamental structures within a network,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preading. Therefore, it is of interes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network motifs on spreading dynamics.Considering the edges of the basic network motifs in an undirected network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tie ranges, two edge remova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short ties priority removal strategy and long ties priority removal strategy. The tie range represents the second shortest path length between two connected nodes. The study focuses on analyzing how the proposed strategies impact network spreading and network structure, as well as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structure on network spreading.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ong ties priority removal strategy is most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network spreading, especially in terms of spread range and spread velocity. In terms of network structure, th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nd the diameter of network also have an effect on the network spreading, and the triangular structure as an important motif structure 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spre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spreading network motifs tie range edge removal strategy
下载PDF
Seismic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7
作者 Wang Meng Yan Yi +3 位作者 Yang Weiguo Liu Pei Ge Jiaqi Ma Bot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741-763,共23页
To quantify the seismic effectiveness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ishing line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and optimize fixed strategies for exhibitions,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e seismic systems used ... To quantify the seismic effectiveness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ishing line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and optimize fixed strategies for exhibitions,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e seismic systems used for typical museum collection replicas have been carried out.The influence of body shape and fixed measure parameter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replicas and the interaction behavior between replicas and fixed measures have been explored.Based on the results,seismic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tie up method are proposed.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fixed strategies are given,which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exhibition of delicate museum collections considering the principle of minimizing seismic responses and interventio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r ratio of height of mass center to bottom diameter led to more intense rocking responses.Increasing the initial pretension of fishing lines wa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and stress variation of the lines.Throug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forces and effective securement,it is recommended to apply 20%of breaking stress as the initial pretension.For specific museum collections that cannot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by the independent tie up method,an optimized strategy of a combination of fishing lines and fasteners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 up method museum collections shaking table test seismic effectiveness optimized design
下载PDF
基于Ansys/Bow-Tie燃气泄漏的双向风险分析
8
作者 袁亮 韩会亮 +3 位作者 骆成富 骆磊 王彦 党小峰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4-38,I0003,共6页
燃气泄漏事故伴随着爆炸、中毒等多项风险威胁,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损失。利用Ansys/Bow-Tie建立扩散模型与分析计算模型,将燃气泄漏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定性变化中,燃气泄漏后泄漏区域的燃气扩散速度呈指数大模块式上升,扩散速... 燃气泄漏事故伴随着爆炸、中毒等多项风险威胁,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损失。利用Ansys/Bow-Tie建立扩散模型与分析计算模型,将燃气泄漏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定性变化中,燃气泄漏后泄漏区域的燃气扩散速度呈指数大模块式上升,扩散速度极快;在定量变化中,燃气泄漏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巡检不足以及检维修不及时可能发生的概率最大,分别为0.039和0.046,通过加装有毒有害气体仪表报警监测群和对大风险问题加强监控可为风险管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泄漏 ANSYS模型 Bow-tie模型 风险分析
下载PDF
Bow-tie技术在CCUS项目注入系统的应用
9
作者 房龙 杜勇 +4 位作者 杨雷 常振强 李山川 赵铁军 宋宝林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4年第7期53-58,共6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但CCUS全流程存在二氧化碳泄漏、冻伤、窒息以及物体打击等风险,特别是注入系统涉及高压、低温及二氧化碳多相态变化等,易造成二氧化碳腐蚀、泄漏。通过Bow...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但CCUS全流程存在二氧化碳泄漏、冻伤、窒息以及物体打击等风险,特别是注入系统涉及高压、低温及二氧化碳多相态变化等,易造成二氧化碳腐蚀、泄漏。通过Bow-tie技术对某CCUS项目注入系统开展风险识别、分析和控制,重点对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危害因素分析并制定有效管控措施,研究结果可为CCUS注入系统长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tie技术 CCUS项目 注入系统 防控措施 安全运行
下载PDF
飞机风挡裂纹/破裂类事件统计及Bow-tie模型分析
10
作者 刘俊杰 张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4-3042,共9页
为分析航空器风挡裂纹/破裂类事件的安全风险,收集1 629份风挡裂纹/破裂类事件,对样本事件涉及故障状况、飞行阶段、故障原因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风挡裂纹/破裂类事件的可能原因、潜在后果及其预防、减缓控制措施并绘制了风挡裂纹/... 为分析航空器风挡裂纹/破裂类事件的安全风险,收集1 629份风挡裂纹/破裂类事件,对样本事件涉及故障状况、飞行阶段、故障原因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风挡裂纹/破裂类事件的可能原因、潜在后果及其预防、减缓控制措施并绘制了风挡裂纹/破裂类事件Bow-tie模型图。结果表明:风挡损伤的主要情形包括裂开、裂缝、结冰、烟雾、划伤等;涉及风挡及相关部件故障以加温故障、雨刷故障为主;飞行阶段以巡航、爬升为主;风挡裂纹/破裂事件的主要原因为鸟击、零部件缺失/故障、系统失效/故障、冰击,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机务、机组等相关人员应做好航前、航后检查;对零部件缺失/损坏/磨损、系统失效、鸟击等高发事件类型进行重点关注,提高机组人员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安全 事件分析 风挡 鸟击 Bow-tie模型
下载PDF
基于Bow-Tie的复杂场景保护层分析方法研究
11
作者 金浩 汪宏 +1 位作者 李雁 赵积洲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2期8-13,35,共7页
为解决复杂场景保护层分析中采用最大值法或加和法存在的问题,将Bow-Tie融入LOPA分析中,建立复杂场景的Bow-Tie计算模型。通过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计算Bow-Tie模型中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确定预防类保护层及减缓类保护层的失效概率,给出... 为解决复杂场景保护层分析中采用最大值法或加和法存在的问题,将Bow-Tie融入LOPA分析中,建立复杂场景的Bow-Tie计算模型。通过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计算Bow-Tie模型中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确定预防类保护层及减缓类保护层的失效概率,给出了复杂场景事故发生概率合理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Bow-Tie模型中事故树底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提出了判断复杂场景保护层重要度的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对某LNG储罐超压损坏的复杂场景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本方法能实现包含多重初始事件的复杂事故场景后果风险更合理的计算及保护层重要度的判定,从而为提高系统安全性及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分析(LOPA) 领结图分析(Bow-tie) 事故树 复杂场景 风险计算
下载PDF
基于改进Bow-tie模型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与研究
12
作者 侯玮 林倩 +1 位作者 马润泽 徐子怡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针对我国伤亡人数较多的采矿行业,对伤亡人数最多的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Bow-tie模型。在原因辨识环节将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归纳为人因、物因、环境、管理4个方面进行论述,利用屏障思维对主动屏障进行量化分级提出预防措施... 针对我国伤亡人数较多的采矿行业,对伤亡人数最多的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Bow-tie模型。在原因辨识环节将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归纳为人因、物因、环境、管理4个方面进行论述,利用屏障思维对主动屏障进行量化分级提出预防措施,通过模型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安全、经济、环境、社会后果,提出消减措施作为被动屏障,绘制改进Bow-tie图,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管理体系欠缺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瓦斯爆炸事故 改进Bow-tie模型 屏障思维
下载PDF
基于Bow-Tie模型和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煤矿透水风险分析
13
作者 侯玮 马润泽 +1 位作者 林倩 毕昊媛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为了克服煤矿井下透水事故安全性评价相关因子的不确定性,以及权重指标赋值模糊的问题,采用Bow-Tie模型分析法通过对煤矿井下的人、物、环境、管理4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建立出煤矿透水事故的Bow-Tie评价模型,把得到的12项透水事故的影响... 为了克服煤矿井下透水事故安全性评价相关因子的不确定性,以及权重指标赋值模糊的问题,采用Bow-Tie模型分析法通过对煤矿井下的人、物、环境、管理4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建立出煤矿透水事故的Bow-Tie评价模型,把得到的12项透水事故的影响因子作为煤矿透水事故风险评估的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的赋值,最后由未确知测度法确定煤矿透水事故风险评价等级。通过对小回沟煤矿进行实例评估分析,评价结果与该煤矿实际相符合,可见该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可以为煤矿透水事故的风险评价提出一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透水 Bow-tie模型 未确知测度理论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模糊Bow-tie模型的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定量风险评价 被引量:38
14
作者 於孝春 贾朋美 张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4-139,共6页
燃气管道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大多比较严重。为全面分析燃气管道风险的前因后果,确定重点维护和监控的管段区域,引入了Bow-tie模型,将管道泄漏的故障树与事件树统一到一起对燃气管道进行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模糊集相关理论与专家评价相结合... 燃气管道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大多比较严重。为全面分析燃气管道风险的前因后果,确定重点维护和监控的管段区域,引入了Bow-tie模型,将管道泄漏的故障树与事件树统一到一起对燃气管道进行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模糊集相关理论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管道泄漏的模糊可能值;然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管道泄漏后果因素的权重系数;再通过矩阵乘法求得泄漏后果值。以某段燃气管线为案例,全面识别出各风险因素,量化得到管道各泄漏后果事件的风险值。实际应用结果表明:①该方法可快速合理地评判出管道系统的相对风险大小;②三角模糊数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减少了传统评价中主观及模糊因素产生的评价偏差,使得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③依据评价结果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维护措施,能够实现有限维护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燃气管道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道 模糊Bow—tie模型 故障树 事件树 定量风险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三角模糊数 泄漏后果
下载PDF
毒性鉴别评估(TIE)在沉积物毒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志芳 姜霞 +1 位作者 程积民 金相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5,共7页
沉积物毒性评估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对于科学设计疏浚方案、安全高效管理疏浚工程、阐明沉积物毒性与特定污染排放物的联系以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积物毒性评估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对于科学设计疏浚方案、安全高效管理疏浚工程、阐明沉积物毒性与特定污染排放物的联系以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的发展历程,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局最新修订的毒性鉴别评估程序(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的试验方法、主要过程和受试生物的选取。并结合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的现状,分析了TIE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重点指出TIE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TIE在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可以促进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毒性 毒性鉴别评估 tie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及其Tie 2受体在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学 杨立 +2 位作者 宋君 罗光恒 卢一平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6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大鼠模型的移植肾组织的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1)对照组:供体和受体均为Fisher大鼠,行同种同基因肾...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大鼠模型的移植肾组织的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1)对照组:供体和受体均为Fisher大鼠,行同种同基因肾移植。(2)实验组:Fisher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两组分别于肾移植术后4周、8周和12周各处死3只受体大鼠,采集静脉血及移植肾标本,行血清肌酐、组织学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肾组织中Ang1、Ang2及Tie2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8~12周,实验组大鼠的血清肌酐明显升高,移植肾均出现典型的CAN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显示,Ang1和Ang2表达于肾小球和肾脏血管的内皮细胞;Tie2特异表达于肾各级血管的内皮细胞。随着肾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实验组Banff总分逐渐升高,而对照组无异常。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肾组织中Ang1、Ang2和Tie2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中术后4周、8周和12周移植肾组织中Ang1、Ang2和Tie2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8周、12周的Ang1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Ang2mRNA和Tie2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结论 Ang及其Tie2的异常表达和平衡失调在CAN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示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将有望为CAN提供新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慢性移植肾肾病 血管生成素 tie 2受体
下载PDF
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经VEGF、Ang1/Tie2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病理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瓅方 李梦华 +2 位作者 刘暖 杨雷 毛秉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对应药物灌胃4周。观察大鼠一般生活状态,并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试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和VEGF、Ang1、Tie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结构紊乱伴有炎性侵润,VEGF、Ang1和Tie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低、中、高剂量组的这些表达随着药物浓度梯度增加,心肌结构逐渐规整,内皮细胞完整、新生血管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可见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上调心肌梗死大鼠VEGF、Ang1和Tie2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VEGF ANG1 tie2
下载PDF
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梅 瞿智玲 +2 位作者 白靖平 岳娜 阿迪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 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结果 Tie2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Ang1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Tie2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Ang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e2和Ang2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ng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破坏了血管的稳定性,有助于病变的发展,Tie2蛋白表达增高,其与Ang2结合对病变血管生成可能具有促进作用,Tie2、Ang1和Ang2表达失衡在血管异常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血管瘤 tie2 ANG1 ANG2
下载PDF
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Ang-1、Tie2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邵妍 王鹏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80-1584,共5页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Ang-1、Ti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内新生血管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Ang-1、Ti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内新生血管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复制组(80只)。对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再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66只(模型复制80只,失败13只,模型评价1只)随机分别为:模型对照组(17只);头针组(17只);眼针组(16只);眼针运动组(16只)。分别进行头针、眼针及眼针运动进行干预治疗。头针组取穴百会、曲鬓,眼针组取穴定位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眼针运动疗法组眼针干预同时,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ng-1含量,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ng-1、Tie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眼针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清中Ang-1含量,增加Ang-1及其mRNA表达增加,与受体Tie-2结合,启动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在时间和数量上调节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半影区的脑血流,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恢复脑血流量,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疗法 脑缺血再灌注 运动疗法 ANG-1 tie2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及其Tie2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丽杰 崔鸣 +3 位作者 王佐岩 冯新恒 毛节明 陈凤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79-208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心肌组织及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过程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4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实验室完成。将40只雄性SD大鼠...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心肌组织及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过程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4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实验室完成。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通过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术后3,714,28d四个时间点,每组取5只处死,取心脏左室前壁同一部位,提取总RNA,用RT-PCR的方法,以GAPDH基因为内参,进行半定量分析检测正常心脏及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Tie2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梗死区域以及梗死周边区域血管数量。实验过程中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血管生成素1及Tie2在正常心肌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28d内,血管生成素1维持在相对不变的水平,而Tie2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后3d略有升高,于7d后达顶峰,14d后恢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后7d,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域的血管数量均明显增多,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心肌梗死后Tie2受体的表达上调,与血管生成的时间相吻合,提示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和稳定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素1 tie2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