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N_(4)掺杂石墨烯CO氧化催化活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1
作者 袁利 郑灵丹 +1 位作者 周慧颖 徐先燕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2,共6页
鉴于镁卟啉所呈现的催化活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MgN_(4)结构掺杂石墨烯的CO氧化催化活性.研究发现MgN_(4)掺杂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O_(2)优先吸附在金属活性位点且不易解离.其CO氧化以Eley-Rideal(ER)机理实现,决速步能垒仅... 鉴于镁卟啉所呈现的催化活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MgN_(4)结构掺杂石墨烯的CO氧化催化活性.研究发现MgN_(4)掺杂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O_(2)优先吸附在金属活性位点且不易解离.其CO氧化以Eley-Rideal(ER)机理实现,决速步能垒仅为0.67 eV,与FeC_(3)、AlN_(4)掺杂石墨烯具有相当的催化活性.MgN_(4)掺杂石墨烯有望是一种具有潜在CO氧化催化活性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N_(4)掺杂石墨烯 CO氧化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FeCH2+H2→Fe+CH4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建华 胡常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80,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UB3LYP方法在6-311+G(2d,2p)水平上研究了五重态和三重态的FeCH2与H2反应的机理,在UB3LYP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用耦合簇理论方法UCCSD(T)在相同水平下对各驻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该反应在三重态和五重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UB3LYP方法在6-311+G(2d,2p)水平上研究了五重态和三重态的FeCH2与H2反应的机理,在UB3LYP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用耦合簇理论方法UCCSD(T)在相同水平下对各驻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该反应在三重态和五重态上的势能面非常相似,存在两个过渡态(TS1、TS2)和两个中间体(M1、M2).反应的第一步是产生分子复合物(H2)FeCH2,其能量分别比反应物低16.6(五重态)和20.3kJ/mol(三重态);第二步是H2的加成形成HFeCH3中间体,第三步是CH4的消除反应.其中CH4的消除为整个反应的速控步骤.H-H键的活化在五重态上是不可逆的,反应将最终形成五重态产物,整个反应可放出能量300.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h2 H2 ch4密度泛函理论(dft)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H_3Cl与Cl^(4/)的亲核取代反应
3
作者 段春生 王犇 +1 位作者 孟韵 刘会峦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用DFT理论的B3LYP/6 31 1 + +G 水平上对反应Cl- +CH3Cl→ClCH3+Cl-的电子转移的振动光谱进行研究。此反应包括旧键断裂 ,新键生成以及分子间的电子转移。分析了反应物 ,前驱配合物 ,过渡态 ,后继配合物和产物的振动频率及振动模式。... 用DFT理论的B3LYP/6 31 1 + +G 水平上对反应Cl- +CH3Cl→ClCH3+Cl-的电子转移的振动光谱进行研究。此反应包括旧键断裂 ,新键生成以及分子间的电子转移。分析了反应物 ,前驱配合物 ,过渡态 ,后继配合物和产物的振动频率及振动模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变化验证了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h3Cl CI^- 亲核取代反应 电子转移反应 反应物 振动模式
下载PDF
CH_3S与HCS双自由基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艳 王文亮 +2 位作者 王渭娜 罗琼 李前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85-1792,共8页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H3S与HCS双自由基单重态反应进行了研究.在MPW1PW91/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H3S与HCS双自由基单重态反应进行了研究.在MPW1PW91/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计算各物种的单点能,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研究结果表明,CH3S与HCS反应为多通道反应,有4条可能的反应通道,反应物首先通过S…S弱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竞争反应机理的五元环硫-硫偶合中间体a和链状硫-硫偶合中间体c,再由此经过氢迁移、离解、异构化等不同机理得到主要产物P1(2CH2S),次要产物P2(CH3SH+CS),P3(CH4+CS2)和P4[CH2(SH)CSH].根据势能面分析,所有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生成P1的反应热为-165.55kJ?mol-1.通道R→a→TSa/b→b→P1为标题反应的主通道,其速控步骤a→TSa/b→b在200~2000K温度区间内的速率常数可以表示为k1CVT/SCT=1.75×1010T0.65exp(-907.6/T)s-1.P3及P4的生成需要越过很高的活化能垒,是动力学禁阻步骤,但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催化剂,改变其反应机理,有可能使生成CH2(SH)CSH,CH4及CS2的反应易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S HCS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速率常数
下载PDF
β-卤素取代对杯[4]吡咯构象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II.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沛全 孙宏伟 +4 位作者 陈兰 沈荣欣 袁满雪 赖城明 李正名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175-1181,i001,共8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杯[4]吡咯及卤素取代杯[4]吡咯模型分子的自由主体以及其卤素离子复合物体系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杯[4]吡咯β位被卤素拉电子基团取代后,主体分子的构象特征受吡咯单元的偶极影响;β-卤素取代导致了杯[4]吡咯对卤...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杯[4]吡咯及卤素取代杯[4]吡咯模型分子的自由主体以及其卤素离子复合物体系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杯[4]吡咯β位被卤素拉电子基团取代后,主体分子的构象特征受吡咯单元的偶极影响;β-卤素取代导致了杯[4]吡咯对卤素离子的结合作用增强,且当β位为氯取代时,杯[4]吡咯对卤素离子的结合能力最强.并从振动光谱、NBO电荷布居、相互作用的前线轨道、“活性”构象的偶极矩和Mulliken成键布居等方面阐述β-卤素取代对杯[4]吡咯与卤素离子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杯[4]吡咯 卤素取代 构象 主-客体相互作用 阴离子识别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CoCH_2+H_2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建华 胡武洪 张福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7-82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UB3LYP方法在6-311+G(2d,2p)水平上研究了四重态和二重态的CoCH_2与H_2反应的机理,在UB3LYP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用耦合簇理论方法UCCSD(T)在相同水平下对各驻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该反应在二重态和四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UB3LYP方法在6-311+G(2d,2p)水平上研究了四重态和二重态的CoCH_2与H_2反应的机理,在UB3LYP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用耦合簇理论方法UCCSD(T)在相同水平下对各驻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该反应在二重态和四重态上的势能面非常相似,存在两个过渡态(TS1、TS2)和两个中间体(M1、M2),反应的第一步是产生分子复合物(H_2)CoCH_2,其能量分别比反应物低66.6(四重态)和42.4 kJ/mol(二重态),第二步是H_2的加成形成HCoCH_3中间体,第三步是CH_4的消除反应.其中CH_4的消除为整个反应的速控步骤.反应在二重态和四重态势能面上存在四个交叉点,整个反应在二重态势能面和四重态势能面上交替进行.H-H键的活化在四重态上是不可逆的,反应将最终形成四重态产物,整个反应可放出能量222.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h2 H2 ch4 密度泛函理论(dft)
下载PDF
UO_2^(2+)·nH_2O和PuO_2^(2+)·nH_2O(n=2,4,5,6)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忠华 陈琦 +1 位作者 郑秀梅 魏锡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2-576,F005,共6页
首先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铀酰和钚酰离子的几何与电子结构,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表明DFT方法也能用于含铀和钚重原子的化合物计算.然后对铀酰和钚酰水合离子的几何构型、Mulliken集居数分布以及铀酰(钚酰)与配体水分子的... 首先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铀酰和钚酰离子的几何与电子结构,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表明DFT方法也能用于含铀和钚重原子的化合物计算.然后对铀酰和钚酰水合离子的几何构型、Mulliken集居数分布以及铀酰(钚酰)与配体水分子的结合能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UO22+?5H2O和PuO22+?5H2O分别为铀酰和钚酰系列水合离子中最稳定的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O2^2+ 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理论(dft) 计算结果 水合离子 dft方法 电子结构 几何构型 铀酰 化合物 重原子 结合能 水分子 集居数 配合物 配体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O在CuCr_2O_4(100)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香兰 陈文凯 +2 位作者 王霞 陆春海 李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75-1381,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O在CuCr2O4(100)表面4个可能吸附位的顶位吸附。结果表明:表面铜(Cu)和铬(Cr)为活性吸附位,吸附能分别为98.1kJ·mol-1和92.9kJ·mol-1。对活性吸附位Cu位和Cr位考虑了NO以N端和O端2种吸附取向的吸附,发...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O在CuCr2O4(100)表面4个可能吸附位的顶位吸附。结果表明:表面铜(Cu)和铬(Cr)为活性吸附位,吸附能分别为98.1kJ·mol-1和92.9kJ·mol-1。对活性吸附位Cu位和Cr位考虑了NO以N端和O端2种吸附取向的吸附,发现N端吸附比O端吸附更为有利,O端吸附为简单的物理吸附。在2种吸附取向情况下,N-O键的伸缩振动频率都发生了红移。Mulliken布居分析表明,N端吸附时NO分子失去电子;对NO吸附前后的态密度分析可知,对Cu位和Cr位N端吸附NO的2π轨道得到电子。本文并进一步讨论了NO分子在CuCr2O4(100)表面Cu位和Cr位的成键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O 吸附 尖晶石型氧化物CuCr2O4 (100)表面
下载PDF
N-2-多氟烷基乙基取代1,3,4-噁二唑-2-硫酮及1,2,4-三唑-5-硫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历辉 李治章 +5 位作者 陈超越 尹凯 陈金文 王小勇 黄勇 向建南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96-1105,共10页
为改善二唑及三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多氟烷基乙基取代的1,3,4-噁二唑-2-硫酮6a~6l及1,2,4-三唑-5-硫酮类化合物9a~9l.1H NMR,19F NMR,IR和MS谱以及元素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实验结果与Materials Studio3.0中的Dmol... 为改善二唑及三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多氟烷基乙基取代的1,3,4-噁二唑-2-硫酮6a~6l及1,2,4-三唑-5-硫酮类化合物9a~9l.1H NMR,19F NMR,IR和MS谱以及元素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实验结果与Materials Studio3.0中的Dmol3计算模块理论计算表明了唑环上的NH较之CONH中的NH更易进行烷基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氟烷基 1 3 4-噁二唑-2-硫酮 1 2 4-三唑-5-硫酮 合成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1,3-二甲氧甲酰-4,6-二氰基噻吩并[3,4-c]噻吩的合成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蓉霞 何佑秋 申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设计采用新颖的Pummerer-氰化路线和用亚硫酰氯作S-转移试剂的路线合成了第一例全部连吸电子基的噻吩并[3,4-c]噻吩.用1HNMR,13CNMR,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用B3LYP/6-31G*及B3LYP/6-31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1,3-二... 设计采用新颖的Pummerer-氰化路线和用亚硫酰氯作S-转移试剂的路线合成了第一例全部连吸电子基的噻吩并[3,4-c]噻吩.用1HNMR,13CNMR,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用B3LYP/6-31G*及B3LYP/6-31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1,3-二甲氧甲酰-4,6-二氰基吩并[3,4-c]噻吩分子,得到几何构型、总能量、标准熵、标准焓和标准自由能,计算构型与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非常吻合.并用电荷分布讨论了有关非经典噻吩并[3,4-c]噻吩体系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mmerer-氰基化 S-转移反应 噻吩并【3 4-c】噻吩 密度泛函理论 电荷分布
下载PDF
CaSO_4表面吸附CH_2O_2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帅 赵志曼 +2 位作者 杜晨溪 刘子瑜 郜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64-2470,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优化了CaSO4(100),(010)和(110)晶面结构,计算了晶面与CH2O2反应吸附能,得出(010)晶面能量最低,吸附最为稳定,发生了化学吸附。通过对CH2O2吸附方式的假设和计算,发现最佳吸附方式为CH2O2分子C=O结构中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优化了CaSO4(100),(010)和(110)晶面结构,计算了晶面与CH2O2反应吸附能,得出(010)晶面能量最低,吸附最为稳定,发生了化学吸附。通过对CH2O2吸附方式的假设和计算,发现最佳吸附方式为CH2O2分子C=O结构中的氧原子被晶面(010)上的钙原子的垂直吸附,且为化学吸附。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CH2O2中羧基的O原子的2p轨道和H原子1s轨道中的电子向晶体表面(010)上Ca原子的3d轨道发生了转移,从而形成杂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CASO4 ch2O2
下载PDF
β-O-4型木质素二聚体热解历程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晓燕 陆强 +2 位作者 董晓晨 胡斌 董长青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共7页
为了解木质素的热解机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含有C_α位羰基的β-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3-羟基-1-(4-羟基苯基)-2-苯氧基-1-丙酮)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C_α位上的羰基... 为了解木质素的热解机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含有C_α位羰基的β-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3-羟基-1-(4-羟基苯基)-2-苯氧基-1-丙酮)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C_α位上的羰基取代基可大大降低C_β—O的键解离能,提高C_α—C_β的键解离能,使得C_β—O的键解离能比C_α—C_β低91.5 k J/mol,因此该二聚体主要通过C_β—O键均裂的方式发生热解反应,其主要酚类热解产物是苯酚和4-羟基苯甲醛,次要产物是4-羟基苯乙酮,生成4-羟基苯甲醛的动力学最优路径是R7-a,其反应能垒为236.6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β-O-4型二聚体 热解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高压下晶体5-硝胺基-3,4-二硝基吡唑肼结构转变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国政 范荣荣 +4 位作者 颜熹琳 唐维 唐明峰 贾建峰 武海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2-298,共7页
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静水压0~160 GPa范围内5-硝胺基-3,4-二硝基吡唑肼(HNDP)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晶体HNDP在静水压6,28和110 GPa时发生了3次结构转变:在6 GPa时,分子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相... 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静水压0~160 GPa范围内5-硝胺基-3,4-二硝基吡唑肼(HNDP)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晶体HNDP在静水压6,28和110 GPa时发生了3次结构转变:在6 GPa时,分子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相对位置发生重排,N17—H23…N13氢键断裂;在28GPa时再次形成N17—H23…N13氢键;在110 GPa时,N17—H19共价键转变为氢键,形成N20—H22…O24共价键.带隙、键布居数以及原子电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强增加,晶体HNDP的金属性及离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5-硝胺基-3 4-二硝基吡唑肼 高压 晶体结构
下载PDF
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3-辛基噻吩二炔在TiO_2(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福兰 吴兴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7-93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3-辛基噻吩二炔(简称P)的低聚合物P_n(n=1~5)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增加,P_n的稳定性降低,化学活性增强.采用密...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3-辛基噻吩二炔(简称P)的低聚合物P_n(n=1~5)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增加,P_n的稳定性降低,化学活性增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化合物P在TiO_2(100)表面的吸附,通过吸附前后化合物P的Mulliken charge和前线轨道分析表明:当P吸附在TiO_2(100)表面时,P向TiO_2(100)表面转移0.692 e电荷,前线轨道能隙变窄.通过吸附前后TiO_2(100)表面的能带和态密度分析表明:在TiO_2(100)表面吸附了化合物P后,能带向低能区移动,且TiO_2中价带和导带间的禁带消失.理论预测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3-辛基噻吩二炔 TiO2(100)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活性 电子结构
下载PDF
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福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2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21种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3.60 e V之间,其中在喹唑啉环3位上取代甲...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21种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3.60 e V之间,其中在喹唑啉环3位上取代甲氧基苄基,或是在8位上取代甲基,化合物的能隙降低,而且甲氧基在苄基的间位比对位降低得更厉害.通过比较还发现,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对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bacteria)的杀菌活性与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对水稻纹枯菌的杀菌活性相当,而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比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Botryospuaeria gregaria bacteria)杀菌活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活性 前线轨道
下载PDF
金属Ir_4 Cluster催化丙烯加氢反应势能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6
作者 耿彩云 李吉来 +2 位作者 孙广领 黄旭日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72-2375,共4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金属Ir4cluster催化丙烯Propene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理论水平下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各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构建了该反应的基态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Ir4cluster催...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金属Ir4cluster催化丙烯Propene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理论水平下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各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构建了该反应的基态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Ir4cluster催化丙烯加氢反应,主要通过3条反应通道(c,d和e)进行.主反应通道c是H1原子先经过中间体1加成到丙烯的边端C上形成中间体3,然后H2原子经过渡态TS3—5,中间体5和过渡态TS5-P加成到中间C上生成产物P.c通道无论从动力学角度还是热力学角度都是最有利的;反应通道d和e中的最高势垒和通道c上的相比差别不大,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是次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dft) 反应通道 Ir4 CLUSTER 丙烯
下载PDF
气相中Zr_2O_4^+催化CO与N_2O循环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7
作者 王永成 张玉伟 +2 位作者 王晓莉 李爽 盛阳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9,共6页
为了理解Zr_2O_4^+在催化CO与N_2O的反应中所表现出的优异的催化性能,文中通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TZVP∪LANL2DZ水平上的计算,分析解释了二重态势能面上Zr_2O_4^+氧化CO和Zr2O+3还原N2O两步反应的氧转移过程机理.运用Kozuch... 为了理解Zr_2O_4^+在催化CO与N_2O的反应中所表现出的优异的催化性能,文中通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TZVP∪LANL2DZ水平上的计算,分析解释了二重态势能面上Zr_2O_4^+氧化CO和Zr2O+3还原N2O两步反应的氧转移过程机理.运用Kozuch提出的能量跨度模型(ESM)计算了在298K下Zr_2O_4^+的转化频率(fTO)及整个过程的控制度(XTOF),证实了催化剂Zr_2O_4^+在整个反应中优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dft) 转化频率(fTO) 能量跨度模型 反应机理
下载PDF
CH_x(x=0~4)在γ-Al_2O_3(110D)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18
作者 图雅 王小晶 +1 位作者 王威 白红亮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9-305,共7页
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Castep量子力学计算程序模块,对CHx(x=0-4)在γ-Al2O3(110D)表面吸附的位置,空间结构和能量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Hx(x=0-3)与表面形成强的相互作用.CH3,CH2物种处于表面八面体铝的正上方时,结构最... 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Castep量子力学计算程序模块,对CHx(x=0-4)在γ-Al2O3(110D)表面吸附的位置,空间结构和能量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Hx(x=0-3)与表面形成强的相互作用.CH3,CH2物种处于表面八面体铝的正上方时,结构最为稳定;CH,C物种处在表面八面体铝和三配位氧的桥键位置时,体系的总能量最低.而CH4只与γ-Al2O3(110D)表面发生非常弱的相互作用,构成物理吸附.布居分析表明CHx(x=0-3)与表面作用时电子从表面向CHx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x γ-Al2O3(110D)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dft)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细胞色素P450 1A2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
19
作者 易忠胜 叶廷文 +1 位作者 刘红艳 莫凌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6,共8页
在B3LYP/6-31G*水平上采用高斯09全优化计算了50个P450 1A2抑制剂的量子化学参数,应用基于预测的模型变量选择方法(VSMP)选择描述子最佳子集,建立了最高轨道占有能(EHOMO)和分子体积(Vm)与萘、内酯衍生物及其他化合物对细胞色素氧化酶P4... 在B3LYP/6-31G*水平上采用高斯09全优化计算了50个P450 1A2抑制剂的量子化学参数,应用基于预测的模型变量选择方法(VSMP)选择描述子最佳子集,建立了最高轨道占有能(EHOMO)和分子体积(Vm)与萘、内酯衍生物及其他化合物对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1A2抑制剂的两变量线性QSAR模型,结果表明:所选的2个分子结构描述符与50个抑制剂的活性之间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07 0)和内部预测能力(留多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751 7)。同时,将50个化合物分成奇数集和偶数集各自进行筛选建模,并彼此进行外部预测,对全部样本集、奇数集和偶数集样本模型进行了y-Randomization检验,结果表明描述符EHOMO和Vm建立的模型均非常稳定并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1A2 抑制剂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密度泛函理论(dft) VSMP
下载PDF
氧掺杂石墨烯负载的Pt_4和Pt_3Ni催化氧还原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
作者 韩金玉 孙梦楠 +4 位作者 王华 祝新利 刘晓 葛庆峰 崔超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7-452,共6页
为了降低燃料电池的高成本,必须寻找一种既能减小贵金属铂的担载量,又能进一步提高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的新型合金催化剂.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了Pt_4和Pt_3Ni正四面体结构的金属团簇模型,选用氧掺杂石墨烯作为载体,四面体金属团簇以正... 为了降低燃料电池的高成本,必须寻找一种既能减小贵金属铂的担载量,又能进一步提高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的新型合金催化剂.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了Pt_4和Pt_3Ni正四面体结构的金属团簇模型,选用氧掺杂石墨烯作为载体,四面体金属团簇以正金字塔形式稳定吸附在缺陷位正上方,在负载的金属团簇上进行氧分子的吸附和连续加氢模拟氧还原反应过程,并进行热力学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氧在Pt_4-OG和Pt_3Ni-OG上均以分子形式吸附并被活化,Pt_3Ni-OG对氧分子的活化作用更强;第1步加氢反应,在Pt_3Ni-OG上形成共吸附的OH*和O*时体系的能量比形成亚稳态的HOO*时低2.37,e V.热力学分析表明,氧还原反应在Pt_3Ni-OG上的主要反应路径为底位吸附路径;在Pt金属中引入Ni,使随后在吸附在Pt_3Ni-OG上的氧分子上发生的加氢反应所需的能量降低.同时Pt_3NiOG和Pt_4-OG催化氧还原反应的自由能计算结果也表明,Pt_3Ni-OG上氧还原反应中间体OH*的吸附作用减弱,进而后续形成H_2O*的反应所需的能量降低.这表明PtNi合金的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较Pt提高.本研究对氧还原反应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氧掺杂石墨烯 负载的Pt4 负载的Pt3N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