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ganic Gases in Fluid Inclusions of Ore Minerals and Their Constraints on Ore Genesis:A Case Study of the Changkeng Au-Ag Deposit,Guangdong,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DavidI.NORM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6-94,共9页
The newly discovered Changkeng Au-Ag deposit is a new type of sediment-hostedprecious metal deposit. Most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believed that the deposit was formed bymeteoric water convection. By using a high v... The newly discovered Changkeng Au-Ag deposit is a new type of sediment-hostedprecious metal deposit. Most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believed that the deposit was formed bymeteoric water convection. By using a high vacuum quadrupole gas mass spectrometric system, ninelight hydrocarbon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ore minerals collected from theChangkeng deposit. The hydrocarbon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saturated alkanes C_(1-4) and unsaturatedalkenes C_(2-4)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which the alkanes are predominant, while the contentsof alkenes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re very low. The sum alka/sum alke ratio of most samples ishigher than 100, suggesting that those hydrocarbons are mainly generated by pyrolysis of kerogens insedimentary rocks caused by water-rock interactions at medium-low temperatures, and themetallogenic processes might have not been affected by magmatic activity. A thermodynamic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light hydrocarbons have reached chemical equilibrium at temperatureshigher than 200 deg C, and they may have been generated in the deep part of sedimentary basins(e.g., the Sanzhou basin) and then be transported by ore-forming fluids to a shallow position of thebasin via a long distance. Most of the organic gases are generated by pyrolysis of the type IIkerogens (kukersite) in sedimentary host rocks, only a few by microorganism activity. Thecompositions and various parameters of light hydrocarbons in gold ores ar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insilver ores, suggesting that the gold and silver ores may have similar metallogenic processes.Based on the compositions of organic gases in fluid inclusions, the authors infer that the Changkengdeposit may be of a tectonic setting of continental rif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fromone aspect the authors' opinion that the Changkeng deposit is not formed by meteoric waterconvection, and that its genesi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Sanzhou basin,so it belongs to the sedimentary hot brine transformed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 mineral fluid inclusion organic gas changkeng Au-Ag deposit
下载PDF
N_2-Ar-He systematics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 in Changkeng Au-Ag deposit, central Guangdong, China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晓明 孙凯 +2 位作者 陈炳辉 陈敬德 David I.Norm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5期474-481,共8页
Changkeng Au-Ag deposit is a newly-discovered new type precious metal deposit. N<sub>2</sub>-Ar-He systematics studies and <sup>3</sup>He/<sup>4</sup>He and δD-δ<sup>18</... Changkeng Au-Ag deposit is a newly-discovered new type precious metal deposit. N<sub>2</sub>-Ar-He systematics studies and <sup>3</sup>He/<sup>4</sup>He and δD-δ<sup>18</sup>O composition analyses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of the deposit is composed mainly of formation water (sedimentary brine) but not of meteoric water, which was thought to be sourc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by most previous researchers. The content of mantle-derived magmatic water in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quite low, usually lower than 10%.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the Changkeng Au-Ag deposit should belong to sedimentary brine transformed deposits. From the Late Jurassic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Period, with deposi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ick sediments in Sanzhou Basin, the formation water in the sedimentary layers was expelled from the basin because of overburden pressure and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expelled fluid moved laterally along sedimentary layers to the margin of the basin, and finally moved upward along a gently-di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FORMING fluid N2-Ar-He SYSTEMATICS 3He/4He and δD-δ18O composition formation water (sedimentary brine) changkeng AU-AG deposit.
原文传递
Light hydrocarbon in ore-forming fluids and its constraints on ore genesis——A case study on Changkeng large-scale Au-Ag deposit, central Guangdong, China
3
作者 D. l. Norm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2期58-61,共4页
ORGANIC matters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light hydrocarbons. Because of the small amount of hydrocarbons in fluid inclusions,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study their behavior in mineralizing proce... ORGANIC matters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light hydrocarbons. Because of the small amount of hydrocarbons in fluid inclusions,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study their behavior in mineralizing processes, excepting methane (CH<sub>4</sub>). In this work, we used a high vacuum quadrupole gas massspectrometer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light hydrocarbons (C<sub>1-7</sub>) in fluid inclusions in minerals collected from Changkeng Au-Ag deposit. The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data forgenesis of the deposit has been discussed brief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hydrocarbons ORE-FORMING fluid ore GENESIS changkeng AU-AG deposit.
原文传递
Dating of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type gold deposit by using ^40Ar/^39Ar laser probe:A case study of Changkeng large-scale gold deposit,China 被引量:8
4
作者 SUNXiaoming CHENWen: +3 位作者 WANGMin XUETing SUNKai CHENBingh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7期1887-1891,共5页
Hydrothermal clay minerals that formed in the main metallogenic stage of the Changkeng disseminated-type gold deposit in central Guangdong were analyzed by the 40Ar/39Ar laser probe. The results give Ar-Ar isochron ag... Hydrothermal clay minerals that formed in the main metallogenic stage of the Changkeng disseminated-type gold deposit in central Guangdong were analyzed by the 40Ar/39Ar laser probe. The results give Ar-Ar isochron ages of 109.9 1.4 to 110.1 1.3 Ma, which are 30 to 50 Ma older than the age of silver ore bodies in the deposit. Both gold and silver mineralizations were not related to hidden granite batholith in the mining district, but probably related to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40Ar/39Ar laser probe is a sound dating tool applicable to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type gold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沉积散布型金矿床 ^40Ar/^39Ar激光探针 热液粘土矿物 年龄测定
原文传递
长坑矿田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梁华英 夏萍 +3 位作者 王秀璋 张胡 程景平 单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长坑矿田金、银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金矿体主要为浸染状,富集As、Sb、Hg;银矿体主要为脉状,富集Cu、Pb、Zn。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及硅质岩的相同,银矿体铅同位... 长坑矿田金、银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金矿体主要为浸染状,富集As、Sb、Hg;银矿体主要为脉状,富集Cu、Pb、Zn。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及硅质岩的相同,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金矿体的不同。金、银矿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银矿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70.4Ma。据上述特征,笔者认为长坑金、银矿床是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银矿主要是燕山期晚期改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银矿床 长坑矿田 地球化学 形成差异
下载PDF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及生物化石残迹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湖 吴浩若 +1 位作者 李统锦 夏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0-88,共9页
在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的主要含金岩石碳质硅质岩中两次找到放射虫化石,其时代可能属于早石炭世。在这些碳质硅质岩中还发现一些生物化石残迹,如石英环、石英圈、石英单晶球、石英多晶球、生物残体和似生物结构。由此认为碳质硅质岩原来含... 在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的主要含金岩石碳质硅质岩中两次找到放射虫化石,其时代可能属于早石炭世。在这些碳质硅质岩中还发现一些生物化石残迹,如石英环、石英圈、石英单晶球、石英多晶球、生物残体和似生物结构。由此认为碳质硅质岩原来含有一定量的微体生物化石,形成于海盆环境,应属沉积成因,这是证明碳质硅质岩属于热水沉积成因而不属于热液蚀变交代成因的有力证据;也表明热水沉积过程有生物物质的加入,热水沉积和生物沉积可以混合发生,说明长坑金银矿床形成于张性、不补偿、水较深的盆地之中。对长坑金银矿床的矿区含矿地层应该归属的岩石地层单位提出了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硅质岩 放射虫 化石 生物 长坑 广东
下载PDF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庄文明 陈国能 +2 位作者 林小明 彭卓伦 马浩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1-526,共6页
通过对长坑金银矿床16线部分钻孔进行较系统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岩石的δ18O值有自矿体下部(银矿体)向浅部(金矿体)、自矿体中心向围岩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岩δ18O值的这种变化,与围岩蚀变强度减弱的方向一致。据此以及本区成矿元素的分... 通过对长坑金银矿床16线部分钻孔进行较系统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岩石的δ18O值有自矿体下部(银矿体)向浅部(金矿体)、自矿体中心向围岩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岩δ18O值的这种变化,与围岩蚀变强度减弱的方向一致。据此以及本区成矿元素的分带特征,结合近年提出的花岗岩原地重熔说所阐明的成矿元素分带规律,提出长坑金银矿床应为岩浆热液矿床、成矿热液流体应来自深部隐伏花岗岩的见解,并指出在银矿体的下部有寻找铅锌铜矿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坑金银矿床 氧同位素 围岩蚀变 成矿流体 花岗岩原地重熔模型
下载PDF
粤西长坑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华英 夏萍 +4 位作者 王秀璋 张湖 程景平 单强 张国恒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1-26,共6页
长坑金矿主要产在长坑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中,矿化可分为两期,早期金矿化为层状及透镜状,和硅质岩的产状一致,其δ34S‰。在─35.4~—0.3之间,极差大,变化大,具沉积硫的一般特征;成矿流体的δ... 长坑金矿主要产在长坑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中,矿化可分为两期,早期金矿化为层状及透镜状,和硅质岩的产状一致,其δ34S‰。在─35.4~—0.3之间,极差大,变化大,具沉积硫的一般特征;成矿流体的δD‰为─80~—59。晚期矿化主要以辉锑矿-石英脉形式产出,其δ34S‰:0.8~2.3,均一,变化小,和早期矿化有明显差异,晚期矿化成矿流体的δD‰:─30~—46。两期矿化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和下伏地层的基本一致。据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有关硅质岩成因认识,认为长坑金矿早期矿化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的,晚期矿化是改造形成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伏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因 成矿流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长坑金银矿赋矿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晓明 孙凯 +1 位作者 陈敬德 陈炳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3-46,共4页
长坑金银矿赋矿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孙晓明孙凯陈敬德陈炳辉(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硅质岩δ30Siδ18O组成热水沉积长坑金银矿长坑大型金银矿是一种新型的浅成低温热液贵金... 长坑金银矿赋矿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孙晓明孙凯陈敬德陈炳辉(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硅质岩δ30Siδ18O组成热水沉积长坑金银矿长坑大型金银矿是一种新型的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国内外尚未见类似者[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δ30Si-δ18O组成 热水沉积 长坑金银矿
下载PDF
粤中三水盆地长坑金矿赋金硅质岩特征及形成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华英 喻亨祥 +1 位作者 夏萍 王秀璋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粤中三水盆地长坑赋金硅质岩主要呈层状分布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生物碎屑灰岩与上三叠统碳质泥岩(或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粉砂岩)之间,厚度1~50m,主要由层状、块状及角砾状硅质岩组成。金矿主要呈细脉浸染状产于角砾状硅质岩中。长坑赋金硅... 粤中三水盆地长坑赋金硅质岩主要呈层状分布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生物碎屑灰岩与上三叠统碳质泥岩(或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粉砂岩)之间,厚度1~50m,主要由层状、块状及角砾状硅质岩组成。金矿主要呈细脉浸染状产于角砾状硅质岩中。长坑赋金硅质岩层具纹层状构造特征,在其中发现放射虫、微体古生物化石,角砾长轴与硅质纹层平行分布,含有草莓状黄铁矿,这些特征以及长坑金矿床与富湾银矿床成矿时代等资料都表明长坑金矿赋金硅质岩不是简单热水沉积或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而是多次硅化作用的产物,至少经历了热水沉积硅化、成岩硅化、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及银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作用的叠加。热水沉积硅质岩形成富金矿源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金矿床 长坑 广东省
下载PDF
长坑金银矿床的铅、锶、硫同位素特征与矿化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生 李统锦 王联魁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60,共8页
长坑矿床金、银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前者的206Pb/204Pb比值变化大,后者较富207Pb/208Pb。金矿石中的铅为普通铅与放射成因铅混合而成的异常铅,银矿石中的铅则可能为三阶段铅混合的产物,且二者... 长坑矿床金、银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前者的206Pb/204Pb比值变化大,后者较富207Pb/208Pb。金矿石中的铅为普通铅与放射成因铅混合而成的异常铅,银矿石中的铅则可能为三阶段铅混合的产物,且二者均为壳源。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显示锶来自地壳。金、银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分别以分散(平均值为负)和较为集中(平均值为正)为特征,并与铅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合金、银的矿化分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银矿床 铅同位素 锶同位素 硫同位素
下载PDF
广东长坑—富湾银金矿床金银矿化规律统计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湖 李统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261,共9页
对矿区70个见矿钻孔的金银矿化进行了统计研究,包括矿化的厚度分布,见矿次数,合计见矿厚度和平均矿化厚度。矿化主要出现于硅质岩类中,但非硅质岩类的矿化也不可忽视。各种岩性有其自己的成矿趋势和特点。金矿化较厚,高品级矿石... 对矿区70个见矿钻孔的金银矿化进行了统计研究,包括矿化的厚度分布,见矿次数,合计见矿厚度和平均矿化厚度。矿化主要出现于硅质岩类中,但非硅质岩类的矿化也不可忽视。各种岩性有其自己的成矿趋势和特点。金矿化较厚,高品级矿石比例大,矿化品级与厚度基本上呈正向消长,成矿与厚层角砾状硅质岩的专属性关系密切。金矿化的规律呈现得较清晰。银矿化在这些方面不如金矿化,缺乏清晰的规律。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与矿床发育两种矿化(早期热水沉积层状矿化和后期热液叠加脉状矿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银矿床 成矿规律 矿化规律
下载PDF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毛晓冬 刘云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6,共5页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共存于同一层间蚀变构造破碎带 ,上金、下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银矿床。金矿床具有沉积岩围岩型金矿床的全部特征 ,银矿床则有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床的特征。在系统归纳金、银矿石及围岩的化学组成 ,微量元素、稀土...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共存于同一层间蚀变构造破碎带 ,上金、下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银矿床。金矿床具有沉积岩围岩型金矿床的全部特征 ,银矿床则有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床的特征。在系统归纳金、银矿石及围岩的化学组成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 ,矿石矿物包裹体的温度、压力、成分 ,以及对三水裂谷盆地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金矿床是沉积盆地中的流体在大规模迁移过程中萃取地层中的金而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 ,银矿床属于构造—岩浆叠加改造热液交代型矿床 ,金矿床形成在先 ,银矿床形成于后并改造了金矿床 ,金、银矿床均不是热水沉积型矿床或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矿床 成矿模式 热液交代 广东长坑
下载PDF
长坑-富湾金、银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晓冬 黄思静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3年第1期27-32,共6页
测定的金、银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表明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较大 ,在单阶段增长曲线图上均呈线性分布 ,金矿石拟合直线与 μ=8.64的普通铅单阶段增长曲线相切 ,说明金矿石铅为普通铅和放射成因铅两阶段混合而成的异常铅 ;单阶段... 测定的金、银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表明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较大 ,在单阶段增长曲线图上均呈线性分布 ,金矿石拟合直线与 μ=8.64的普通铅单阶段增长曲线相切 ,说明金矿石铅为普通铅和放射成因铅两阶段混合而成的异常铅 ;单阶段演化方程计算结果显示 ,金矿石混合铅的正常端元在 1 0 4 8.1 Ma前已从它的放射性母体中 (源区 )分离出来 ,铅来源的最大可能是云开地区老于 1 0 4 8.1 Ma的中元古代地层 ;按两阶段异常铅演化方程 ,给定假设的含异常铅矿物结晶时间的可能范围 t2 =2 2 7~ 2 3 .3 Ma,计算得到对应的 t1 =1 2 2 5 .9~ 1 3 5 7.1 Ma,也表明异常铅来源于中元古界 ,属两阶段演化的产物。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部分落在金矿石的铅异常直线上 ,说明银矿石异常铅是富 2 0 7Pb的端元铅与金矿石的两阶段异常铅的不同比例混合铅 ,为三阶段演化的异常铅。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反映金矿石铅的壳源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矿石 铅同位素 中元古代地层 长坑-富湾
下载PDF
长坑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关康 裘有守 颜竹筠 《贵金属地质》 1997年第1期27-37,共11页
通过含矿复成因角砾岩带特征,金矿物,微量元素,稀土,硫、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确定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石炭统碳酸盐岩,滑脱断裂叠加不整合面为控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在复成因角砾岩带中,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矿... 通过含矿复成因角砾岩带特征,金矿物,微量元素,稀土,硫、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确定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石炭统碳酸盐岩,滑脱断裂叠加不整合面为控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在复成因角砾岩带中,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矿床成因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角砾岩带
下载PDF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石英和方解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生 李统锦 《矿产与地质》 1997年第6期397-402,共6页
石英和方解石是长坑金银矿床的主要脉石矿物,石英的自然热发光曲线为单峰型,方解石包括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石英、方解石的热发光强度和峰型与深度和矿化类型有关,可作为找矿标志。二者的稀土总量均很低,其中方解石的REE... 石英和方解石是长坑金银矿床的主要脉石矿物,石英的自然热发光曲线为单峰型,方解石包括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石英、方解石的热发光强度和峰型与深度和矿化类型有关,可作为找矿标志。二者的稀土总量均很低,其中方解石的REE显著低于与岩浆热液有关方解石,而具有围岩侧分泌或加热大气水成因特点。碳、氧同位素特征也支持二者来源于沉积地层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银矿床 石英 方解石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淑梅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长坑金、银矿床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全会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该矿床位于粤西金、银矿床集中区的东部边缘,从构造及矿床分带位里上看,可能位于金、银矿带的交界处,它与同处于三洲矿由中的南蓬山多金属矿在深... 长坑金、银矿床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全会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该矿床位于粤西金、银矿床集中区的东部边缘,从构造及矿床分带位里上看,可能位于金、银矿带的交界处,它与同处于三洲矿由中的南蓬山多金属矿在深部构造上可能有密切的联系。到目前为止,对该矿床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1)金矿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而银矿形成于燕山晚期;(2)金、银矿为同一成矿系统不同演化阶段,金、像对环境变化发生不同反应而形成的;(3)热泉成因,金、银的分局是成矿热液成分及运动状态影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带 矿床成因 金矿床 银矿床
下载PDF
广东长坑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初探
18
作者 石光耀 庞振山 +3 位作者 伍光英 薛建玲 甄世民 陶文 《黄金》 CAS 2016年第10期11-18,共8页
长坑金矿床为大型卡林型金矿床。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旨在查明该矿床的流体成矿过程。金矿成矿阶段分为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岩相学研究表明,长坑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 长坑金矿床为大型卡林型金矿床。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旨在查明该矿床的流体成矿过程。金矿成矿阶段分为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岩相学研究表明,长坑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和气液二相水溶液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冰点温度为-6.6^-0.2℃,相应盐度为0.35%~9.88%,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58~282℃,成矿峰值温度为190~220℃;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持续稳定的降低。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金矿床石英的δD值为-78‰^-46‰,δ^(18)O_(H_2O)值变化于-2.16‰~8.01‰,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伴随着成矿过程进行,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混合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长坑金矿床
下载PDF
广东长坑—茶山矿田成矿元素分带规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8
19
作者 庄文明 彭卓伦 +2 位作者 林小明 张献河 姜莲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粤中长坑—茶山矿田共有17个内生金属矿床(点),选择了位处矿田北部的长坑金银矿床、矿田中部和南部的横江和茶山多金属矿床进行重点研究。结果发现,位于矿田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成矿元素的上述三个矿床,自下而上均呈现Cu→Zn→Pb... 粤中长坑—茶山矿田共有17个内生金属矿床(点),选择了位处矿田北部的长坑金银矿床、矿田中部和南部的横江和茶山多金属矿床进行重点研究。结果发现,位于矿田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成矿元素的上述三个矿床,自下而上均呈现Cu→Zn→Pb→Ag→Au的分带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尚发现,围绕已出露和未出露的两个花岗岩体,矿田的区域成矿作用也呈现出与单个矿床成矿作用相同的规律性分带。上述规律的发现,为该区深部的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分带 花岗岩 长坑—茶山矿田 广东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煤成烃潜力与成气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大锰 杨起 汤达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2-329,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煤的RockEval分析结果表明,在肥煤—焦煤阶段,S1+S2达最大值,随后生烃潜力减弱。煤的PyGC分析及热模拟成气实验结果证实煤成气具有3个生气高峰,分别相应于Ro,m05%~07%、10%... 鄂尔多斯盆地煤的RockEval分析结果表明,在肥煤—焦煤阶段,S1+S2达最大值,随后生烃潜力减弱。煤的PyGC分析及热模拟成气实验结果证实煤成气具有3个生气高峰,分别相应于Ro,m05%~07%、10%~14%及25%,表明煤成气具多阶段性的特点。这一规律性的认识有助于煤成气的勘探和开发。同时,随煤级增高,煤成烃特征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异构烃减少,正构烃增加;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亦存在多变性或多阶段的演化特点;苯系化合物具波动性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热模拟实验 煤成烃潜力 天然气 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