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2,6-Dimethoxyhydroquinone-3-mercaptoacetyl-peptide-chlorambucil Conjugates
1
作者 Yu Fei SONG (Institute of Molecular Scienc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a continous study of the use of short chain peptides as carriers of a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2,6-dimethoxyhydroquinone-3-mercaptoacetic acid (DMQ-MA). In an effort to carry out anti-cancer drug... This paper reports a continous study of the use of short chain peptides as carriers of a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2,6-dimethoxyhydroquinone-3-mercaptoacetic acid (DMQ-MA). In an effort to carry out anti-cancer drug design, we synthesized another two new DMQ-MA-peptide-chlorambucil (CRB) derivatives: DMQ-MA-Lys(CRB)-Arg-OMe, DMQ-MA-Lys(DMQ-MA)Lys(CRB)-Arg-OMe. These peptide-chlorambucil conjugates were synthesized by coupling protected amino acids in solution and the next conjugation was achieved by reacting with pentafluorophenyl ester of DMQ-MA in DMF. The CRB in side chain was coupled by deblocking the lysyl-carbobenzyloxy protecting group Z and then reacting with the pentafluorophenyl ester of chlorambucil (CRB). Further study on cytotoxicity, DNA binding, and sequence specificity of DNA alkylation of these two new conjugates are investig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dimethoxyhydroquinone-3-mercaptoacetic acid chlorambucil PEPTIDE
下载PDF
Chlorambucil Encapsulation into PLGA Nanoparticles and Cytotoxic Effects in Breast Cancer Cell
2
作者 Diego J. S. Dias Graziella A. Joanitti +3 位作者 Ricardo B. Azevedo Luciano P. Silva Claure N. Lunardi Anderson J. Gomes 《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The present work aimed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a colloidal system composed of poly (D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nanoparticles (NPs) associated with chlorambucil (CHB) and its effects on cancer cells. The nanoparti... The present work aimed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a colloidal system composed of poly (D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nanoparticles (NPs) associated with chlorambucil (CHB) and its effects on cancer cells. The nanoparticles showed %EE (>92%), a mean particle size in the range of 240 to 334 nm and zeta potential of -16.7 to -26.0 mV. In vitro release profile showed a biphasic pattern, with an initial burst for all formulation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CHB-nanoparticles showed regular spherical shapes, smooth surface without aggregation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rmograms, UV-vis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emiss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performed showing the entrapment of the antitumoral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CHB encapsulated in PLGA nanoparticles decrease 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breast cancer cells: 68.9% reduction of cell viability on MCF-7 cell line and 59.7% on NIH3T3.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produced by classical methods are efficient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ambucil PLGA NANOPARTICLES CANCER MCF-7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联合伊布替尼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妮娜 刘婉艺 +5 位作者 刘志强 龚佳惠 林艺玲 王泽川 黄月琴 郭健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联合伊布替尼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苯丁酸氮芥、伊布替尼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于Jeko-1细胞株,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c...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联合伊布替尼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苯丁酸氮芥、伊布替尼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于Jeko-1细胞株,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caspase-3、PI3K、AKT、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分别用苯丁酸氮芥(3.125、6.25、12.5、25、50μmol/L)及伊布替尼(3.125、6.25、12.5、25、50μmol/L)单药处理Jeko-1细胞株24、48和72 h后,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且抑制作用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两药联合时抑制作用更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苯丁酸氮芥(3.125、6.25、12.5、25、50μmol/L)及伊布替尼(3.125、6.25、12.5、25、50μmol/L)单药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与相应剂量(3.125、6.25、12.5μmol/L)单药组比较,两药联合应用组Jeko-1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与单药组相比,两药联合时可产生协同作用,Jeko-1细胞的caspase-3表达明显增强,BCL-2、PI3K、p-AKT/AKT表达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苯丁酸氮芥及伊布替尼能够促进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凋亡,两药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其主要是通过AKT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苯丁酸氮芥 伊布替尼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odification of the alkylating agent chlorambucil with spiropiperazinium salts
4
作者 李功 孙崎 +1 位作者 崔景荣 李润涛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0年第5期346-352,共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and reduce the toxicity of the alkylating agent chlorambucil, a series of spiropiperazinium salts of chlorambucil (8)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 was found that compo...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and reduce the toxicity of the alkylating agent chlorambucil, a series of spiropiperazinium salts of chlorambucil (8)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 was found that compound 8f exhibited potential in vivo activity against H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ambucil Antitumor activity Spiropiperazinium SAR
原文传递
Intracellular enzyme-activatable prodrug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chlorambucil delivery and imaging 被引量:2
5
作者 Meng Ni Wen-Jun Zeng +4 位作者 Xin Xie Ze-Lin Chen Hao Wu Chang-Min Yu Bo-Wen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345-1351,共7页
Carboxylesterase,a necessary enzyme in various mammalian cells,has been employed in various biological applications.Herein,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novel carboxylesterase-based prodrug,which can realize simultane... Carboxylesterase,a necessary enzyme in various mammalian cells,has been employed in various biological applications.Herein,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novel carboxylesterase-based prodrug,which can realize simultaneous drug-release imaging and cancer chemotherapy.This prodrug comprises three parts:coumarin as the fluorophore and the cleavable architecture,chlorambucil as the anticancer drug,and acetyl group as the enzyme-responsive unit.The presence of carboxylesterase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coumarin fluorescence,and this fluorescence serves as the reporting signal for assessing the enzyme level and drug release.Moreover,the prodrug was incorporated in liposome for monitoring drug release and chemotherapeutic effect in living cells.Upon internalization by HeLa cells,the prodrug can release chlorambucil and exhibit high cytotoxicity.This approach may provide some helpful insights for enhancing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racking the release of prodr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rug Carboxylesterase chlorambucil Fluorescent imaging Liposomes
原文传递
苯丁酸氮芥对淋巴瘤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健欣 周雅虹 +3 位作者 潘敬新 郭熙哲 黄月琴 郭雅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细胞是否具有促凋亡效应及其在凋亡信号通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组使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苯丁酸氮芥处理A20细胞,对照组使用PBS处理A20细胞。使用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细胞是否具有促凋亡效应及其在凋亡信号通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组使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苯丁酸氮芥处理A20细胞,对照组使用PBS处理A20细胞。使用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淋巴瘤细胞中Active caspase-3、Survivin、NF-κB和p AKT的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瘤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苯丁酸氮芥干预组的A20细胞FITC^+/PI^+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高,而Active 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上调(t=7. 384,P=0. 000),Survivin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t=4. 384,P=0. 000),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12. 360,P=0. 000),NF-κ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5. 462,P=0. 000),p AKT的表达显著降低(t=7. 183,P=0. 000)。结论:苯丁酸氮芥促进淋巴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氮芥 B细胞淋巴瘤 A20细胞 细胞凋亡 存活素
下载PDF
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比较——30年文献荟萃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马祖祥 易著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 :明确环磷酰胺、环孢素A、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 ,以及其疗效差别 ,为临床上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MEDL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 1970~ 2 0 0 0的相关文献 ,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 目的 :明确环磷酰胺、环孢素A、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 ,以及其疗效差别 ,为临床上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MEDL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 1970~ 2 0 0 0的相关文献 ,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应用环磷酰胺、环孢素A、苯丁酸氮芥治疗的肾病综合征的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的缓解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且环磷酰胺、环孢素A、苯丁酸氮芥三者之间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环磷酰胺、环孢素A、苯丁酸氮芥均能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且三者之间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环孢素A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剂 苯丁酸氮芥 硫唑嘌呤
下载PDF
大鼠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对苯丁酸氮芥体外致肿瘤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哲 叶子奇 +2 位作者 史强 朱丹雁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6-240,246,共6页
目的:基于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CHB)激活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1,mGST1)可显著加快催化CHB-GSH结合效应,探讨大鼠mGST1激活对CHB致不同来源肿瘤细胞株毒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prague-Daw... 目的:基于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CHB)激活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1,mGST1)可显著加快催化CHB-GSH结合效应,探讨大鼠mGST1激活对CHB致不同来源肿瘤细胞株毒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肝脏,制备微粒体,去除胞浆GST的污染,获得纯化mGST1并测其活性。分别设CHB组,CHB+GSH对照组以及CHB+GSH+mGST1组。分别与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培养24h、48h、72h后,以IC50作为细胞损伤指标;作用8h后以JC-1染色评价线粒体膜电位(ΔΨm)改变作为损伤早期指标;作用48h以后以AO/EB染色差异作为细胞核损伤后期指标。结果:在mGST1存在环境下,24h、48h、72h 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IC50均有显著增加。72h CHB+GSH对照组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6.13±2.42)μmol/L、(3.77±0.95)μmol/L、(5.36±3.06)μmol/L和(9.42±1.77)μmol/L;CHB+GSH+mGST1组显著高于CHB+GSH对照组,相应IC50(15.01±3.47)μmol/L(P<0.001)、(8.33±1.72)μmol/L(P<0.001),(26.74±5.45)μmol/L(P<0.001)和(16.93±0.85)μmol/L(P<0.001)。并伴有线粒体ΔΨm降低和核损伤减轻,呈明显的时效关系。结论:mGST1在富含GSH溶液中,可显著降低CHB对上述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微粒体 苯丁酸氮芥/药理学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星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其药物控释行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卫星 范晓东 刘郁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3-666,共4页
考察了星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C(CH2OCOCH2-PS80-b-PDMA111)4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过程,通过DLS研究了嵌段共聚物组装成胶束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并采用TEM观察了胶束的形貌。研究了在不同的pH条件下,胶束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现象;... 考察了星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C(CH2OCOCH2-PS80-b-PDMA111)4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过程,通过DLS研究了嵌段共聚物组装成胶束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并采用TEM观察了胶束的形貌。研究了在不同的pH条件下,胶束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现象;以及胶束在去离子水及pH=10的缓冲溶液中对CLB的控制释放行为。结果发现: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自组装成粒径均匀的球形聚集结构,粒径在406nm左右,粒径分布为0.113;在pH=10的缓冲溶液中,胶束浓度较小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浓度较大时胶束粒径则会增加并发生胶束间的聚集直至沉淀析出;在去离子水中,胶束能够有效地加载药物并能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嵌段共聚物 自组装 药物控释 苯丁酸氮芥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苯丁酸氮芥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怡 范晓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 β 环糊精 ( β CD)在 1 0℃ ,不同 pH值条件下包合苯丁酸氮芥(CHL)的稳定常数 ,探索了主客体分子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 ,在不同pH值条件下 β CD与CHL均形成1∶1的包合物 ,且在 pH =4时 ,β CD对CHL... 采用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 β 环糊精 ( β CD)在 1 0℃ ,不同 pH值条件下包合苯丁酸氮芥(CHL)的稳定常数 ,探索了主客体分子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 ,在不同pH值条件下 β CD与CHL均形成1∶1的包合物 ,且在 pH =4时 ,β CD对CHL有较强的包合能力。另外 ,在 2种不同温度和介质中 ,制备了其固体包合物 ,经DSC、XRD分析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 ,TLC检测进一步确证了包合物的组成 ,同时证实了在低温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合作用 Β-环糊精 苯丁酸氮芥 包合物 稳定常数 抗癌药物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的合成以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宏波 杜伟宏 +2 位作者 高文磊 曹胜华 丁小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0,共4页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一种一线抗肿瘤药物。近年来以此药物为母核,对其进行结构改造,以期找到活性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抗肿瘤药物成为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只有少量文献报道此...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一种一线抗肿瘤药物。近年来以此药物为母核,对其进行结构改造,以期找到活性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抗肿瘤药物成为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只有少量文献报道此药物的全合成,且已报道的路线存在原料昂贵,工艺复杂,不绿色环保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报道了一条更加简便,环保,适合工业生产的路线,通过五步反应,以总收率19.9%得到了苯丁酸氮芥,对进一步研究此药物的应用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氮芥 合成 工艺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抗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eko-1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健欣 周雅虹 +3 位作者 潘敬新 郭熙哲 吴诗馨 黄月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抗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eko-1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苯丁酸氮芥对Jeko-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染色及Annexin V-FITC双染检测苯丁酸氮芥对Jeko-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苯丁酸氮芥对Jeko-1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抗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eko-1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苯丁酸氮芥对Jeko-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染色及Annexin V-FITC双染检测苯丁酸氮芥对Jeko-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苯丁酸氮芥对Jeko-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procaspase 3,procaspase 8,procaspase 9表达水平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苯丁酸氮芥0、5、10和20μmol/L作用Jeko-1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r=0.873,r=0.932)。0,5,10,20μmol/L苯丁酸氮芥作用Jeko-1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BAX,procaspase 3,procaspase 8及procaspase 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I3K蛋白及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苯丁酸氮芥能显著诱导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eko-1凋亡,其作用机制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氮芥 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eko-1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抗人直肠癌单抗免疫偶联物对人直肠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蜀生 许金熀 +1 位作者 时黔秀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06-209,共4页
苯丁酸氮芥(CBL)的活性酯通过共价联接的方式与抗人直肠癌单克隆抗体5OH.19偶联,形成的免疫偶联物CBL一5OH.19具有较高的药物/抗体比率(25~30∶1)以及很好的导向活性。在体外30分钟试验和24小时试验中,CBL—50H.19对人直肠癌LoVo细胞... 苯丁酸氮芥(CBL)的活性酯通过共价联接的方式与抗人直肠癌单克隆抗体5OH.19偶联,形成的免疫偶联物CBL一5OH.19具有较高的药物/抗体比率(25~30∶1)以及很好的导向活性。在体外30分钟试验和24小时试验中,CBL—50H.19对人直肠癌LoVo细胞均具有很强的体外杀伤活性.其效果比游离的CBL强。CBL—50H.19对人膀胱癌E—J细胞无杀伤活性;CBL与正常小鼠IgG偶联组成的免疫偶联物对LoVo细胞和E—J细胞均无杀伤作用。这表明CBL—50H.19对人直肠癌细胞不但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而且具有好的杀伤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氮芥 免疫偶联物 人直肠癌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及环磷酰胺对大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激活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英 李杨 +1 位作者 张捷 楼宜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索苯丁酸氮芥(CHB)和环磷酰胺(CP)在体外是否通过烷化激活大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mGST)。方法微粒体粗提物与CHB或CP体外共孵育,测定mGST催化动力学改变,结合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再激活实验和结合二硫苏糖醇(DTT)逆转实... 目的探索苯丁酸氮芥(CHB)和环磷酰胺(CP)在体外是否通过烷化激活大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mGST)。方法微粒体粗提物与CHB或CP体外共孵育,测定mGST催化动力学改变,结合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再激活实验和结合二硫苏糖醇(DTT)逆转实验,研究酶激活机制。结果CHB或CP浓度(0~5mmol.L-1)与时间(0~5min)依赖性地激活mGTS。增强的mGST活性能被NEM进一步增强,不被二硫键断裂剂DTT逆转,NEM对CHB或CP活化后的mGST活性的增强效应与NEM单独的增强效应无差异。结论CHB或CP体外可激活大鼠肝mGST,激活机制可能与mGST的Cys49的巯基被CHB或CP修饰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激活 微粒体 谷胱甘肽转移酶 苯丁酸氮芥 环磷酰胺 谷胱甘肽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呈 陈昌南 +5 位作者 苏铭俊 潘岐作 陈婵娟 谢峰 容庭杰 谭斌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72-273,共2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8例老年NHL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口服,每3个月接受影像学检查(CT/MRI),骨髓涂片及活检,评价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中,完全...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8例老年NHL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口服,每3个月接受影像学检查(CT/MRI),骨髓涂片及活检,评价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7例(18.4%),部分缓解(PR)16例(42.1%),总有效率(CR+PR)为6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可耐受的Ⅰ-Ⅱ度骨髓抑制、嗜睡、皮疹和脱发。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NHL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沙利度胺 苯丁酸氮芥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苯丁酸氮芥靶向治癌偶联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蜀生 龙振州 +2 位作者 许金熀 时黔秀 鲁纯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7-20,共4页
利用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的特异选择性,制备了苯丁酸氮芥免疫毒素,首次发现苯丁酸氮芥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添加所用的时间对苯丁酸氮芥偶联的分子数和单克隆抗体的收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保持抗体与苯了酸氮芥的活性和... 利用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的特异选择性,制备了苯丁酸氮芥免疫毒素,首次发现苯丁酸氮芥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添加所用的时间对苯丁酸氮芥偶联的分子数和单克隆抗体的收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保持抗体与苯了酸氮芥的活性和提高单克隆抗体的收率、提高偶联的苯丁酸氮芥的分子数的最佳反应条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该靶向药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杀伤癌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苯丁酸氮芥 免疫毒素
下载PDF
β-环糊精星形聚合物负载苯丁酸氮芥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涛 黄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50-2356,共7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溴化改性β-环糊精为引发剂,合成了星形聚合物β-环糊精-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β-CD-PDMAEM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星形聚合物的结构.分别在乙醇和水介质中,以β-CD-PDMAEMA为载体负载...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溴化改性β-环糊精为引发剂,合成了星形聚合物β-环糊精-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β-CD-PDMAEM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星形聚合物的结构.分别在乙醇和水介质中,以β-CD-PDMAEMA为载体负载抗癌药物苯丁酸氮芥(CLB).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比较了2种介质中β-CD-PDMAEMA对CLB的载药效率及在37℃、不同p H值下的体外释药性能,分析了释药机理.结果表明,与乙醇相比,以水为介质时CLB能更多地通过主客体作用进入星形聚合物内核β-CD的疏水空腔,从而有更高的载药率,药物突释期短、突释量少,具有持续、高效的释放性能. CLB的释放属于扩散控制机理,PDMAEMA臂的质子化程度影响释药速率和累积释药量,表现出明显的p H响应性,酸性环境更有利于CLB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 Β-环糊精 苯丁酸氮芥 主客体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单/双光子可激发的香豆素光扳机的光控抗癌前药的设计合成
18
作者 黄琪 包春燕 +1 位作者 吴润青 朱麟勇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9,共7页
利用取代7-氨基香豆素作为光扳机,化学键连苯丁酸氮芥抗癌药物构成光控抗癌前药(前药1~2)。一方面通过引入BOC保护的羧酸功能基团使所得的前药能进一步与载体相连构成光控药物释放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水溶性PEG来改性前药,使所得的... 利用取代7-氨基香豆素作为光扳机,化学键连苯丁酸氮芥抗癌药物构成光控抗癌前药(前药1~2)。一方面通过引入BOC保护的羧酸功能基团使所得的前药能进一步与载体相连构成光控药物释放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水溶性PEG来改性前药,使所得的光控前药具有更好的水溶性,以便更好地与生物体系相容。通过HPLC光解测试,证明该两种前药可以在单光子可见光、双光子近红外光激发下有效地释放抗癌药物,相比于其他响应体系,该类体系可以通过控制光的条件来控制药物释放的剂量,显示了其在癌症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另外,与HeLa细胞作用后的荧光成像测试证明香豆素光扳机优异的发光性质也为光控前药体系提供了荧光示踪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香豆素光扳机 苯丁酸氮芥 光控前药 药物释放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徐新杰 王小玉 侯万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441-445,共5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苯丁酸氮芥(CH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杂化物,并用XRD、FT-IR和TEM进行了表征,其载药量分别为3.8%和11.5%。分别在pH 4.8和7.2的介质中研究了药物释放动力学,表明所制备的CHL-LDHs纳米杂化物具有明显的缓...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苯丁酸氮芥(CH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杂化物,并用XRD、FT-IR和TEM进行了表征,其载药量分别为3.8%和11.5%。分别在pH 4.8和7.2的介质中研究了药物释放动力学,表明所制备的CHL-LDHs纳米杂化物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pH 7.2时苯丁酸氮芥从纳米杂化物中的释放速率明显低于pH4.8时的释放速率,释放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CHL-LDHs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药物控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苯丁酸氮芥 离子交换法 纳米杂化物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冻干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建娜 萨仁高娃 +4 位作者 成日青 塔娜 马岚 郭慧卿 齐和日玛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3期462-465,共4页
目的建立苯丁酸氮芥冻干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提高苯丁酸氮芥脂质体储备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苯丁酸氮芥脂质体,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其冻干制剂。以包封率、外观、再分散性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最优冻干工艺、冻干保护剂种类及用量... 目的建立苯丁酸氮芥冻干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提高苯丁酸氮芥脂质体储备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苯丁酸氮芥脂质体,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其冻干制剂。以包封率、外观、再分散性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最优冻干工艺、冻干保护剂种类及用量。结果以15%甘露醇-乳糖为冻干保护剂,经-80℃预冻24 h,冷冻干燥24 h制得的冻干脂质体外观和再分散性良好,冻干前后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8.42%和87.98%(n=3),平均粒径分别为149.3 nm和153.6 nm。结论采用冷冻干燥法可成功制备出稳定性良好的苯丁酸氮芥冻干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氮芥 冻干脂质体 冷冻干燥法 包封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