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华传统体育捶丸为例
1
作者 梁金玉 梁锡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4期139-143,共5页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为树立大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豪感,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证法,剖析现代捶丸课程的思政价值,对高校体育捶丸课程的教学进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研究,将课程思政、高校体育教学、文...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为树立大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豪感,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证法,剖析现代捶丸课程的思政价值,对高校体育捶丸课程的教学进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研究,将课程思政、高校体育教学、文化自信有机融合,构建“四位一体”的高校体育思政教学体系,创新现代捶丸课程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强文化自信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文化自信 高校体育 “四位一体” 捶丸
下载PDF
文化自信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捶丸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2
作者 曹卫 武二前 赵晓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74-79,共6页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介绍了捶丸的发展历史,阐释了古代捶丸运动中可挖掘的价值,包括礼仪与健身、公平与诚信品质培养等层面的价值。因古代捶丸消逝时间太久已变得鲜为人知,近几年虽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推出“现代捶丸”运...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介绍了捶丸的发展历史,阐释了古代捶丸运动中可挖掘的价值,包括礼仪与健身、公平与诚信品质培养等层面的价值。因古代捶丸消逝时间太久已变得鲜为人知,近几年虽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推出“现代捶丸”运动,但该运动并未受到大众关注和参与。捶丸作为中国本土化运动,不仅能在多种场地中进行,且适合各阶层人士参与。为使“现代捶丸”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该文提出几点建议:首先,鼓励高校开设“现代捶丸”相关课程,推动其在高校生根发芽;其次,加大对“现代捶丸”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国民了解该项运动;最后,利用“现代捶丸”与高尔夫球的相似关系,努力将大量高尔夫球的受众群体发展为“现代捶丸”的参与者或爱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捶丸 现代捶丸 文化自信 体育运动 高尔夫 本土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球类活动演进与捶丸起源研究——兼具考古学资料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崔乐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96,F0003,共9页
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中,球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由史前石球演进和拓展而来的众多球类运动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体育大家族的主体成员。通过对相关考古文物资料的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中国古代主要... 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中,球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由史前石球演进和拓展而来的众多球类运动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体育大家族的主体成员。通过对相关考古文物资料的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中国古代主要球类运动形式的演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捶丸活动起源的历史背景和演进过程做出了整体探究。认为,史前时代的石球是古代球类运动形式之源;而由石球到蹴鞠直到演变而来的击鞠,则是捶丸活动形式之祖;由击鞠蜕变而成的步打球和棒击球,当为捶丸活动的前身和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球 蹴鞠 击鞠 步打球 捶丸
下载PDF
明清捶丸运动的兴衰及其对当代高尔夫运动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殷怀刚 陈刚 韩冬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捶丸运动素有"中国式高尔夫"之称,其兴衰与变迁蕴含着复杂的社会成因,从中探求有益启示,为当代高尔夫发展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明清时期捶丸运动的兴盛与衰落脉络进行梳理,探究明清捶丸运动流变的深层原因与当代... 捶丸运动素有"中国式高尔夫"之称,其兴衰与变迁蕴含着复杂的社会成因,从中探求有益启示,为当代高尔夫发展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明清时期捶丸运动的兴盛与衰落脉络进行梳理,探究明清捶丸运动流变的深层原因与当代启示。结论如下:清代统治阶级的娱乐导向是捶丸运动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该时期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渗透、社会习俗与社会风气的变迁是其重要原因;当前高尔夫发展背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其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面临着诸多困难;历史的经验给予我们启示,社会基础和社会需求是高尔夫球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而政府的导向作用对高尔夫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捶丸 高尔夫 兴衰 导向
下载PDF
中国古代捶丸发展与演变的考古学观察——兼及古代体育史有关研究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崔乐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从近年发现的考古文物资料出发,结合既往学者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探讨,对中国古代捶丸的发展与演变进行考古学分析。研究认为,由步打球、棒击球发展而来的捶丸活动,迟至宋代已在社会得到广泛开展;延至明朝中期,捶丸从宫廷至平民百姓都有着... 从近年发现的考古文物资料出发,结合既往学者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探讨,对中国古代捶丸的发展与演变进行考古学分析。研究认为,由步打球、棒击球发展而来的捶丸活动,迟至宋代已在社会得到广泛开展;延至明朝中期,捶丸从宫廷至平民百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普及和传承;明朝末年开始,在自身特点和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具有竞技性特点的捶丸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但由其独特的运动特点和规则分析,中国古代捶丸与诞生在西方的高尔夫球,应当有着某种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捶丸 步打毬 棒击球 高尔夫球 中国
下载PDF
从《丸经》记载看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崔乐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8,共9页
通过对中国古代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丸经》的研究,就其中记述的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场地设施、竞赛器械、竞赛组织、竞赛方式、奖励特点和竞赛罚则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作为一种最终走向成熟的球类运动项目,捶丸运动的产生、发... 通过对中国古代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丸经》的研究,就其中记述的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场地设施、竞赛器械、竞赛组织、竞赛方式、奖励特点和竞赛罚则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作为一种最终走向成熟的球类运动项目,捶丸运动的产生、发展与兴盛的历史过程,符合体育运动项目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而捶丸运动的最终消亡,也同时昭示着其受东方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变迁影响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经》 场地 器械 竞赛 罚则
下载PDF
中国古代捶丸对外传播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乐泉 别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资料,对中国古代捶丸发展过程中对外传播的历史事实进行探讨。认为:在中国古代捶丸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唐宋以降中外陆、水路的畅通,这一具有独特运动规则的球类活动在东亚和欧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伴随捶...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资料,对中国古代捶丸发展过程中对外传播的历史事实进行探讨。认为:在中国古代捶丸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唐宋以降中外陆、水路的畅通,这一具有独特运动规则的球类活动在东亚和欧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伴随捶丸活动在中国明末清初的沉寂,传至东亚地区的捶丸活动也逐渐走向了暗弱;而传至欧洲的捶丸活动,在流行过程中对当地盛行的类似捶丸形式的棒击球产生一定影响,并最终发展成风靡全球的现代高尔夫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捶丸 对外传播 棒击球 铜镜 高尔夫球
下载PDF
捶丸在朝鲜半岛的传衍——朝鲜王朝击棒考 被引量:3
8
作者 蔡艺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通过分析《朝鲜王朝实录》相关文献,可知击棒最早被称为击球,其后出现击球、打球、击棒3种名称混用的情况。与捶丸的游戏方法、规则及游戏器具等极为相似的击棒是朝鲜时代太祖元年,经由使臣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经过定宗代至世祖代150... 通过分析《朝鲜王朝实录》相关文献,可知击棒最早被称为击球,其后出现击球、打球、击棒3种名称混用的情况。与捶丸的游戏方法、规则及游戏器具等极为相似的击棒是朝鲜时代太祖元年,经由使臣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经过定宗代至世祖代150余年的兴盛后,在崇儒尚礼的文化背景下,士林派发起的"罢废杂艺"运动使其逐渐走向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捶丸 朝鲜王朝 击棒
下载PDF
高尔夫球起源考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昆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8-70,共3页
在介绍几种流行说法的基础上,对高尔夫球起源问题进行探究。认为,苏格兰起源说和荷兰起源说均缺乏有力的资料证据,中国的捶丸文献丰富、记载明确,规则也与高尔夫球十分类似,可以认为与高尔夫球运动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同时认为,高尔夫... 在介绍几种流行说法的基础上,对高尔夫球起源问题进行探究。认为,苏格兰起源说和荷兰起源说均缺乏有力的资料证据,中国的捶丸文献丰富、记载明确,规则也与高尔夫球十分类似,可以认为与高尔夫球运动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同时认为,高尔夫球起源与现代高尔夫球运动的产生需要区别对待,必须尊重现代高尔夫球运动产生于苏格兰这一事实;捶丸西传资料和研究的欠缺是其成为高尔夫球统一起源的最大障碍,也是今后此研究的重点领域;各种与高尔夫球类似的游戏都脱胎于生产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夫 起源 捶丸 现代高尔夫
下载PDF
中国古代捶丸与早期高尔夫球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乐泉 《体育科研》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对中国古代捶丸和早期高尔夫的考察,从名称、起源、文献记载、场地、器材与服装、竞赛组织与方式、规则、礼仪以及发展演变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从两种运动形式的相似性来看,捶丸和早期高尔夫这两类产生于不同地域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捶丸和早期高尔夫的考察,从名称、起源、文献记载、场地、器材与服装、竞赛组织与方式、规则、礼仪以及发展演变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从两种运动形式的相似性来看,捶丸和早期高尔夫这两类产生于不同地域的户外运动,应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由历史发展进程而言,捶丸极盛之时的元代正值大规模东西文化交流时期,随着文化交流捶丸西传是不可避免的,因而现在风靡全球的高尔夫运动,其早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与中国古代捶丸的影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捶丸 高尔夫 起源 比较
下载PDF
早期高尔夫球与捶丸规则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昆仑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9,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1744年的高尔夫球规则与1282年刻印的《丸经》中有关捶丸的规则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与同质性。据此认为,捶丸规则与最早的高尔夫球规则不仅存在先后之分、详略之别,而且存在源...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1744年的高尔夫球规则与1282年刻印的《丸经》中有关捶丸的规则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与同质性。据此认为,捶丸规则与最早的高尔夫球规则不仅存在先后之分、详略之别,而且存在源流关系。同时认为,捶丸规则内容丰富翔实,具有向域外传播推广的实证;最早的高尔夫球规则简单实用,后经不断完善而沿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捶丸 高尔夫球 规则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捶丸与高尔夫球的相似性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昆仑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7-91,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的古老体育运动捶丸与现代高尔夫球运动进行对照研究。从基本特征、场地、礼仪、规则、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从而为更好地复原捶丸风貌、深入理解捶丸的文化内涵提...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的古老体育运动捶丸与现代高尔夫球运动进行对照研究。从基本特征、场地、礼仪、规则、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从而为更好地复原捶丸风貌、深入理解捶丸的文化内涵提供依据,同时为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捶丸 《丸经》 高尔夫 特征 场地 礼仪 规则 技术
下载PDF
元杂剧中的竞技游戏习俗
13
作者 张连举 周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28-33,共6页
竞技游戏主要指各种形式的赛力、赛技巧、赛技艺的活动。元杂剧中所能看到的竞技游戏有打髀殖、射柳、蹴鞠、捶丸等等。这些竞技游戏或是为了娱乐遣兴,或是在于彰现技艺,或是以图军事训练。从这类游戏我们不难领略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 竞技游戏主要指各种形式的赛力、赛技巧、赛技艺的活动。元杂剧中所能看到的竞技游戏有打髀殖、射柳、蹴鞠、捶丸等等。这些竞技游戏或是为了娱乐遣兴,或是在于彰现技艺,或是以图军事训练。从这类游戏我们不难领略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顽强、团结协作、敢于胜利的悠久传统及其精神风貌。透过它可以窥视到元代人社会生活及其精神状态的重要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竞技游戏 打髀殖 射柳 蹴鞠 捶丸
下载PDF
《释教三字经》考述
14
作者 华海燕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7年第10期83-88,共6页
《释教三字经》最初乃由明末聚云禅派初祖吹万广真创作,其后该书由民国高僧印光改写,遂广为流传,吹万本《释教三字经》反而湮灭。苏州大学图书馆近期发现吹万广真原著之《释教三字经》刻本,今拟对该书版本进行考证,比较其与印光改写之... 《释教三字经》最初乃由明末聚云禅派初祖吹万广真创作,其后该书由民国高僧印光改写,遂广为流传,吹万本《释教三字经》反而湮灭。苏州大学图书馆近期发现吹万广真原著之《释教三字经》刻本,今拟对该书版本进行考证,比较其与印光改写之本的区别,发掘原本的价值和对佛教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教三字经》 吹万广真 版本
下载PDF
捶丸及高尔夫演变发展轨迹原因之分析
15
作者 王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年第1期1-2,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捶丸和高尔夫演变发展轨迹原因进行研究。捶丸和高尔夫运动极为相似,捶丸在宋元明曾出现全盛时期,却没有发展到现在,这与中国清朝统治者在治国策略上奉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捶丸却...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捶丸和高尔夫演变发展轨迹原因进行研究。捶丸和高尔夫运动极为相似,捶丸在宋元明曾出现全盛时期,却没有发展到现在,这与中国清朝统治者在治国策略上奉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捶丸却没有像高尔夫发展成为贵族运动,主要是高尔夫以西方文化为底蕴和统治者的支持。本文将依据相关资料进行探讨,为我们了解高尔夫和捶丸的演变发展轨迹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捶丸 高尔夫 演变发展 轨迹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
16
作者 王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6-107,共2页
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是比较丰富的,像具有娱乐特色的球类运动蹴鞠、马球和捶丸。还有十五柱球、板球、曲棍球等等。这里主要谈谈蹴鞠、马球和捶丸三种主要的球类运动。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特别是球类运动有个粗浅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是比较丰富的,像具有娱乐特色的球类运动蹴鞠、马球和捶丸。还有十五柱球、板球、曲棍球等等。这里主要谈谈蹴鞠、马球和捶丸三种主要的球类运动。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特别是球类运动有个粗浅的认识和了解。以期促进我国现代球类运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蹴鞠 马球 捶丸
下载PDF
捶丸兴衰流变探
17
作者 蒯放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年第6期110-111,121,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我国古代捶丸运动的起源、兴盛、衰亡的原因。主要结论:捶丸起源于宋朝,繁荣于元明两朝,衰亡于清朝。宋元两朝对捶丸的场地要求"一片宽阔的场地,要各种各样的地形"。到了明朝出现了...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我国古代捶丸运动的起源、兴盛、衰亡的原因。主要结论:捶丸起源于宋朝,繁荣于元明两朝,衰亡于清朝。宋元两朝对捶丸的场地要求"一片宽阔的场地,要各种各样的地形"。到了明朝出现了围墙式的小型平坦场地,这消弱了捶丸的竞技性,但这不是捶丸消失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群众基础薄弱、清朝统治者的生活方式才是捶丸运动衰亡的真正原因。现代高尔夫运动已经成为2016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了展现我国的实力,可能大力发展高尔夫项目,希望此研究对我国现代高尔夫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捶丸 体育史 古代体育
下载PDF
吹万禅师与忠州田华国父子的因缘
18
作者 刘范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12,共12页
吹万禅师俗姓李,法名广真,字吹万,明末著名禅师。身后不到半个世纪,僧性磊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为其作传,题为《忠州聚云吹万大师传》,补入《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中。该传共收95位禅师传记,94位都以“某某禅师”为题,唯吹万冠以大师之... 吹万禅师俗姓李,法名广真,字吹万,明末著名禅师。身后不到半个世纪,僧性磊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为其作传,题为《忠州聚云吹万大师传》,补入《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中。该传共收95位禅师传记,94位都以“某某禅师”为题,唯吹万冠以大师之号,可见其崇高地位及后世影响。吹万禅师早年云游四方,万历四十七年(1619)来到忠州,为致仕京官田一甲挽留传法,驻锡20年,创立了著名的聚云法系。田一甲是聚云寺的创建者,其子田华国则是聚云寺的命名、题额者,也是吹万大师塔铭的作者,还是禅师生平业绩的首位述评者。父子二人都是禅师的在家弟子,与禅师有深厚的交谊和因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万禅师 忠州 田一甲 田华国
下载PDF
寓教于乐——论《丸经》中的具身德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逯文莉 王若光 啜静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第5期28-32,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古籍《丸经》中的“具身德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将其“具身德育”现象概括为“谦敬之德”“诚心之德”“中正之德”“明礼之德”“结友之德”五个方面。认为“有诸中必形诸外”,指内心的想法必会通过言行...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古籍《丸经》中的“具身德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将其“具身德育”现象概括为“谦敬之德”“诚心之德”“中正之德”“明礼之德”“结友之德”五个方面。认为“有诸中必形诸外”,指内心的想法必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一语道出了道德的具身性;儒家的修身之道讲的就是“修德之道”,强调内外交养、身心一体。研究认为:以捶丸为例的传统体育活动成为了古人修身的途径。将修身的意识贯注于体育之中,将体育作为修身的方式,对我们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完善自身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经》 道德 修身 具身德育
下载PDF
高吹万的传统文人情怀
20
作者 陈锴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2-19,85,共9页
清季民初,革命文学社团南社囊括了中国当时的大部分文人精英,其中包括高吹万在内的不少南社耆宿是中国最后一批深受儒家经典浸润的儒者,尽管他们因社会剧变而逐渐被边缘化,但他们浓郁的传统文人情怀并没有因时代风潮的裹挟而改变。高吹... 清季民初,革命文学社团南社囊括了中国当时的大部分文人精英,其中包括高吹万在内的不少南社耆宿是中国最后一批深受儒家经典浸润的儒者,尽管他们因社会剧变而逐渐被边缘化,但他们浓郁的传统文人情怀并没有因时代风潮的裹挟而改变。高吹万于乱世中精心构筑闲闲山庄,一生嗜好藏书、书法、印、茶等,为其广交天下朋友提供便捷的同时,亦使他在乱世之中精神有所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吹万 闲闲山庄 藏书 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