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物种调控增强Co/SSZ-39催化剂的低温CH_(4)-SCR活性
1
作者 安素峰 汪鹏 +3 位作者 王宽岭 王学海 李宝忠 郭新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6,共8页
以小孔SSZ-39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钴(Co)含量的Co/SSZ-39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Co/SSZ-39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对比了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Co负载... 以小孔SSZ-39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钴(Co)含量的Co/SSZ-39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Co/SSZ-39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对比了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Co负载量催化剂对CH_(4)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CH_(4)-S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换法经单次离心洗涤,可以调控分子筛上Co物种的类别,制备的Co-SSZ-39-S催化剂同时富含离子态Co位点和高分散的活性CoOx物种,可以促进CH_(4)低温适度活化,提高低温条件下CH_(4)选择性还原NOx的性能.将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CH_(4)-SCR反应,在较低反应温度(400℃),NO/CH_(4)摩尔比为1∶1时,NO转化率可达68%,CH_(4)转化率可达82%;NO/CH_(4)摩尔比为1∶2时,NO转化率为76%,CH_(4)转化率为81%,且转化率在50 h内保持稳定.该催化剂可实现NOx和CH_(4)的协同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scr Co/SSZ-39 甲烷低温活化 离子交换法
下载PDF
Ti-PILC负载Ga-Fe的CH_(4)-SCR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国强 苏亚欣 +4 位作者 温妮妮 张恒 刘权 邓文义 周皞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9,共13页
为解决柱撑粘土(PILC)系催化剂在CH_(4)作还原剂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O效率较低、抗水蒸气、抗SO_(2)毒化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利用TiCl_(4)作为Ti源对Na化蒙脱土... 为解决柱撑粘土(PILC)系催化剂在CH_(4)作还原剂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O效率较低、抗水蒸气、抗SO_(2)毒化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利用TiCl_(4)作为Ti源对Na化蒙脱土进行柱撑得到Ti-PILC,之后以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分别负载活性金属Ga和Fe得到xGa/Ti-PILC系列和yFe-14Ga/Ti-PILC系列催化剂.采用多种方法对催化剂的基础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进行了CH_(4)-SCR脱硝实验.结果表明,14Ga/Ti-PILC于500℃达到了77%的NO还原率,引入Fe后,催化剂的抗水抗硫性能得到了提高,如10Fe-14Ga/Ti-PILC,在含5%水蒸气和0.02%SO_(2)条件下,NO脱除效率下降不超过10%和8%.对催化剂进行N_(2)吸附-脱附、H_(2)-TPR、XRD、XPS、UV-vis、Py-FTIR等相关表征及分析后发现:Ga在Ti-PILC上分散度较高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催化剂对NO的还原性能;通过引入适量的Fe增加14Ga/Ti-PILC的孔径从而可较为有效地降低水蒸气和SO_(2)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负面影响;催化剂表面存在的Lewis酸的含量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脱除 ch_(4)-scr Ti-PILC 抗水蒸气 抗SO_(2)
下载PDF
双金属催化剂Fe-Co/Al-PILC的CH_(4)-SCR脱硝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莎莎 苏亚欣 +6 位作者 周夏 杨迪 王聪颖 温妮妮 邓文义 周皞 田凤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3-1081,共9页
为了提高甲烷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CH_(4)-SCR)的效率及其抗烟气中的SO_(2)和H_(2)O的能力,以铝离子柱撑黏土为载体,制备铁-钴双金属催化剂(Fe-Co/Al-PILC)。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吡啶吸... 为了提高甲烷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CH_(4)-SCR)的效率及其抗烟气中的SO_(2)和H_(2)O的能力,以铝离子柱撑黏土为载体,制备铁-钴双金属催化剂(Fe-Co/Al-PILC)。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对其CH_(4)-SCR特性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Fe-Co/Al-PILC具有较好的脱硝反应活性,其中0.27Fe-Co/Al-PILC(0.27为Fe与Co的质量分数比)在600℃时达到63.5%的脱硝效率和100%的N_(2)选择性,其抗水抗硫性能也大大提高。催化剂物化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Fe-Co负载量有利于催化剂中形成Co^(2+)和游离态Fe^(3+),它们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H_(2)-TPR结果表明,Fe离子使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降低,还原性能增强。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Lewis酸和Brønsted酸,Lewis酸是催化反应的活性酸性位,Fe离子增加了Lewis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 选择性催化还原 ch_(4)-scr 双金属催化剂 Fe-Co/Al-PILC
下载PDF
Fe改性分子筛催化剂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N_(2)O
4
作者 温鹏 刘宁 +1 位作者 陈标华 代成娜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4,共7页
针对N_(2)O的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CH_(4)-SCR),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Fe改性分子筛(BEA、ZSM-5、SSZ-13)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2%Fe-BEA(负载量2%(w))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进气(N_(2)O 40%(φ,下同),CH_(4)10%,N250%)总流量为50 mL/mi... 针对N_(2)O的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CH_(4)-SCR),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Fe改性分子筛(BEA、ZSM-5、SSZ-13)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2%Fe-BEA(负载量2%(w))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进气(N_(2)O 40%(φ,下同),CH_(4)10%,N250%)总流量为50 mL/min、反应器气时空速为12000 h^(–1)的条件下,250℃时的N_(2)O转化率达99.5%,CH_(4)转化率达94.6%;反应器连续运行20 h,N_(2)O转化率基本保持不变,CH_(4)转化率仅略有下降。表征结果显示,2%Fe-BEA较高的催化活性与其易形成大量离子态Fe^(3+)活性物种密切相关,而2%Fe-SSZ-13更易形成大量FeOx物种,故在3种分子筛催化剂中催化活性最低。2%Fe-BEA上N_(2)O的CH_(4)-SCR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形成羟基自由基和甲氧基自由基,并可经进一步氧化,通过甲酸盐路径生成CO_(2)和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 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ch_(4)-scr) Fe-BEA分子筛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太阳能熔融盐供热的CH_(4)-CO_(2)重整热化学储能反应热力学分析
5
作者 王洪明 王观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以太阳能熔融盐为载热工质的CH_(4)-CO_(2)重整热化学反应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热化学储能技术,为探讨工业级CH_(4)-CO_(2)重整储能反应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太阳能熔融盐供热的CH_(4)-CO_(2)重整储能反应器... 以太阳能熔融盐为载热工质的CH_(4)-CO_(2)重整热化学反应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热化学储能技术,为探讨工业级CH_(4)-CO_(2)重整储能反应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太阳能熔融盐供热的CH_(4)-CO_(2)重整储能反应器的二维拟均相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应混合物进口温度(T_(in))和进口摩尔流率(F_(tot,in))对反应器内温度、反应转化率和热化学储能效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进口温度较高时(T_(in)=823 K),转化管内温度沿转化管轴向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进口温度较低时(T_(in)=573K),转化管内温度沿转化管轴向单调升高;T_(in)=573K下,随着进口摩尔流率的增大,反应转化率单调减小,化学储能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进口摩尔流率相同的条件下,进口温度越高,反应转化率和化学储能效率越大;T_(in)=823 K下,随着进口摩尔流率的增大,显热储能效率和热损失率减小,化学储能效率增大;F_(tot,in)=1 mol/s下,随着反应混合物进口温度的升高,化学储能效率与热损失率增大,显热储能效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化学储能 ch_(4)-CO_(2)重整反应 储能效率
下载PDF
富氧条件下Ag(x)/ZSM-5催化剂CH_(4)-SCR脱硝性能
6
作者 张相俊 《工业催化》 CAS 2021年第12期42-49,共8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Ag(x)/ZSM-5催化剂并应用于富氧条件下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上Ag分布状态、表面酸性、表面氧性能等均影响其脱硝活性。通过XRD、XPS、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催化剂上Ag的状态影响表面酸...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Ag(x)/ZSM-5催化剂并应用于富氧条件下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上Ag分布状态、表面酸性、表面氧性能等均影响其脱硝活性。通过XRD、XPS、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催化剂上Ag的状态影响表面酸性位的分布,从而影响催化剂对反应气氛的吸附-脱附性能。通过TPSR手段对其竞争吸附-脱附、动态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Ag(9)/ZSM-5具有适宜的酸性和酸量,对反应物有较好的吸附-脱附性能,在CH_(4)-SCR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为350℃时,NO转化率达到最高为4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富氧条件 ch_(4)-scr反应 Ag(x)/ZSM-5催化剂 反应动态机制
下载PDF
NTP协同CH_(4)-SCR催化还原NO_(x)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林杰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3年第12期62-65,共4页
低温等离子体(NTP)协同催化在提高CH_(4)-SCR低温活性和改善抗水/抗硫性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文中整理了国内外NTP协同CH_(4)-SCR催化还原NO_(x)反应机理。文中从以试验测量稳态产物为依据的宏观反应特性研究和结合仿真模型计算的微观耦... 低温等离子体(NTP)协同催化在提高CH_(4)-SCR低温活性和改善抗水/抗硫性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文中整理了国内外NTP协同CH_(4)-SCR催化还原NO_(x)反应机理。文中从以试验测量稳态产物为依据的宏观反应特性研究和结合仿真模型计算的微观耦合作用机理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厘清NTP与CH_(4)-SCR催化剂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而指导CH_(4)与NO_(x)一体化高效脱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ch_(4)-scr 协同催化 NOx
下载PDF
CH_(4)和CO_(2)偶联直接合成乙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伟 陶诗琪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CH_(4)和CO_(2)偶联直接合成乙酸是典型的绿色化学反应之一,但是也是一个热力学不利的过程,实现该反应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巨大挑战。CH_(4)和CO_(2)作为性质稳定的化合物,在温和条件下的活化与转化是催化领域的难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 CH_(4)和CO_(2)偶联直接合成乙酸是典型的绿色化学反应之一,但是也是一个热力学不利的过程,实现该反应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巨大挑战。CH_(4)和CO_(2)作为性质稳定的化合物,在温和条件下的活化与转化是催化领域的难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H_(4)和CO_(2)偶联直接合成乙酸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克服热力学不利的方法、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分析了构建高性能催化剂可行的方向,展望了CH_(4)和CO_(2)偶联直接合成乙酸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活化 CO_(2)利用 乙酸 催化剂 热力学限制反应
下载PDF
联合发射光谱与动力学计算的非热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玉民 卢钱程 +5 位作者 雷文涛 岳文静 张兵 黄文捷 赵永椿 张军营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4-67,共14页
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制合成气是实现2种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的新兴技术途径。综合采用发射光谱分析、反应动力学计算和连续质谱对常温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非热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反应途径进行探索。比功率S EI为52 ... 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制合成气是实现2种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的新兴技术途径。综合采用发射光谱分析、反应动力学计算和连续质谱对常温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非热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反应途径进行探索。比功率S EI为52 J/cm^(3)时,可得到CH_(4)和CO_(2)转化率最大分别为22.8%和9.4%。稳态气相产物连续质谱在线分析表明,C_(2)H_(4)为C_(2)烃生成重要中间体,CH_(4)比例越高C_(2)烃生成量越大,且按C_(2)H_(6)<C_(2)H_(4)<C_(2)H_(2)顺序升高。发射光谱检测到·CH、·C_(2)自由基和CO、CO_(2)^(+)特征谱线,·CH相对强度随比功率增加明显降低,CO_(2)^(+)相对强度变化较小。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C_(2)和C_(3)产物生成消耗途径,发现89.2%C_(2)H_(6)来自复合反应CH_(3)+CH_(3)(+M)C_(2)H_(6)(+M),78.9%C_(2)H_(4)主要由CH_(4)+CHC_(2)H_(4)+H和C_(2)H_(3)+H(+M)C_(2)H_(4)(+M)反应生成,61.1%C_(2)H_(2)受电子碰撞反应影响形成,C_(2)产物形成遵循路径:CH_(4)→C_(2)H_(6)→C_(2)H_(4)→C_(2)H_(2)。电子碰撞离解CO_(2)反应e+CO_(2)CO+O^(-)是CO重要形成途径,而CH_(3)+CH_(4)C_(2)H_(5)^(+)+H_(2)反应和电子碰撞解离CH_(4)是H_(2)关键生成路径。研究表明,动力学模拟结合发射光谱可为合理揭示DBD重整CO_(2)-CH_(4)过程复杂反应机理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等离子体 CO_(2)-ch_(4)重整 发射光谱 反应机理 化学动力学模型 等离子体化学
下载PDF
基于Cu-Ce复合氧化物的低浓度CH_(4)催化燃烧性能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晨航 豆宝娟 +3 位作者 滕子豪 吴亮锴 郝庆兰 宾峰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8-204,共7页
我国每年通过乏风瓦斯排放大量CH_(4),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催化燃烧法因其工作温度低、效率高,被认为是去除甲烷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eO_(2)、CuO和CeO_(2)三种催化剂,考察CH_(4)在(1%CH_(4),78%N_(2)和21%O_... 我国每年通过乏风瓦斯排放大量CH_(4),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催化燃烧法因其工作温度低、效率高,被认为是去除甲烷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eO_(2)、CuO和CeO_(2)三种催化剂,考察CH_(4)在(1%CH_(4),78%N_(2)和21%O_(2))气氛下的催化燃烧活性,并利用XRD、XPS、H_(2)-TPR、O_(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离子不但促进Cu物种在催化剂表面高度分散,并且其三价(Ce^(3+))和四价(Ce^(4+))之间转换提高了催化剂储放氧能力,有利于CuO-CeO_(2)提高催化剂活性。通过催化剂活性评价,得出3种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CuO-CeO_(2)>CuO>CeO_(2),再对活性最高的CuO-CeO_(2)催化剂开展分压反应动力学研究,确定甲烷在不同氧气/甲烷分压比下的反应速率,表明吸附的CH_(4)与吸附的O_(2)发生反应,CH_(4)在催化剂表面的氧化反应遵循L-H机理。基于原位红外光谱分析,提出了甲烷在CuO-CeO_(2)催化剂上的微观反应机理:CH_(4)吸附在CuO-CeO_(2)表面,再与CuO-CeO_(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甲氧基物质(Cu-OCH_(3))和甲酸盐物质(Cu-OOCH),最后中间产物分解生成CO_(2)和H_(2)O,以达到完全氧化反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催化燃烧 Cu-Ce催化剂 反应物分压 反应动力学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多元混合气体对CH_(4)爆炸影响的反应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振敏 刘荣玮 +1 位作者 王超 苏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为深入研究多元混合气体对CH_(4)爆炸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选取C_(2)H_(6),C_(2)H_(4),CO,H_(2)典型可燃气体,采用CHEMKIN软件构建零维封闭均相反应器模型,研究其对CH_(4)爆炸反应过程的影响,模拟分析以CO为主导的混合气体对CH_(4)最大爆... 为深入研究多元混合气体对CH_(4)爆炸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选取C_(2)H_(6),C_(2)H_(4),CO,H_(2)典型可燃气体,采用CHEMKIN软件构建零维封闭均相反应器模型,研究其对CH_(4)爆炸反应过程的影响,模拟分析以CO为主导的混合气体对CH_(4)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温度和爆炸过程中关键自由基(H,O,OH)的影响,同时对H+OH自由基最大体积分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理论当量状态下各单一气体对CH_(4)爆炸过程的影响规律作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气体的添加对CH_(4)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温度有明显促进作用;爆炸过程中H自由基最大体积分数持续增加,O和OH自由基最大体积分数变化与CH_(4)体积分数有关;多元混合气体对CH_(4)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温度影响与单一H2或CO对其影响规律相似,对关键自由基(H,O,OH)的影响规律与CO更为接近。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了影响CH_(4)爆炸过程的关键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混合气体 ch_(4)爆炸 数值模拟 反应动力学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CH_(4)与N_(2)O双消减的耦合过程研究
12
作者 陈汉 饶旭东 +2 位作者 滕钊军 张耀鸿 贾仲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04-2613,共10页
N_(2)O还原驱动的CH_(4)厌氧氧化作用(AOM)是湿地系统温室气体双减排的一种新途径,而基于滨海围垦开发的稻田利用方式对该途径的影响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湿地的自然滩涂(光滩湿地和芦苇湿地)和围垦稻田(围垦种稻... N_(2)O还原驱动的CH_(4)厌氧氧化作用(AOM)是湿地系统温室气体双减排的一种新途径,而基于滨海围垦开发的稻田利用方式对该途径的影响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湿地的自然滩涂(光滩湿地和芦苇湿地)和围垦稻田(围垦种稻19 a和86 a)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试验处理(^(13)CH_(4),^(13)CH_(4)+N_(2)O,N_(2)O)进行室内厌氧培养。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结合定量PCR等手段,分析不同湿地土壤的N_(2)O型CH_(4)厌氧氧化速率及其固碳潜力,研究其相关功能基因的数量特征。结果发现,围垦稻田土壤中N_(2)O驱动的AOM速率为6.10^(7).51 ng·g^(-1)·d^(-1),显著高于自然滩涂湿地。供试土壤N_(2)O驱动CH_(4)厌氧氧化的^(13)C-SOC固碳量为18.1~49.4 nmol·g^(-1),表明该过程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13)CH_(4)+N_(2)O添加条件下,供试土壤中硝酸盐型和硫酸盐型CH_(4)厌氧氧化古菌的mcr A功能基因丰度分别为(1.08~2.29)×10^(7) copies·g^(-1)和(2.55~14.30)×10^(7)copies·g^(-1),比只添加^(13)CH_(4)处理分别高出25.8%~64.1%和41.0%~50.1%;相反,亚硝酸盐型CH_(4)厌氧氧化细菌的pmo A功能基因丰度则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N_(2)O驱动的AOM速率与nos ZⅡ基因和硝酸盐型mcr A基因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nos ZⅡ型N_(2)O还原微生物和硝酸盐型CH_(4)厌氧氧化古菌可能共同参与了N_(2)O驱动的CH_(4)厌氧氧化过程,而硫酸盐型CH_(4)厌氧氧化古菌则在自然滩涂湿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围垦植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N_(2)O驱动的CH_(4)厌氧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ch_(4)厌氧氧化 N_(2)O还原 耦合反应 mcrA基因 nosZⅡ基因
下载PDF
等离子体催化重整CH_(4)/CO_(2)中的等离子体强化表面反应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孙进桃 陈琪 秦婉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7-994,共8页
采用实验测量和模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详细的机理并开展零维动力学模拟,研究等离子体催化CH_(4)/CO_(2)重整过程中等离子体活性物质对表面反应动力学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对CH_(4)和CO_(2)的活化转化能... 采用实验测量和模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详细的机理并开展零维动力学模拟,研究等离子体催化CH_(4)/CO_(2)重整过程中等离子体活性物质对表面反应动力学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对CH_(4)和CO_(2)的活化转化能力远强于纯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对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活性自由基与吸附态物质之间的E-R反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有效改变并促进表面反应路径,如等离子体强化的E-R反应CH_(3)(s)+O→CH_(3)O(s)的速率比相应的吸附态物质之间的L-H反应CH_(3)(s)+O(s)→CH_(3)O(s)+Ni(s)的速率高4个数量级;等离子体催化CH_(4)/CO_(2)重整过程中的表面反应路径主要以气相物质与表面吸附态物质之间的E-R反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催化 激发态 ch_(4)/CO_(2)重整 等离子体强化表面反应
下载PDF
Ten-Dimensional Quantum Dynamics Study of H+CH_(3)D→H_(2)+CH_(2)D Reaction
14
作者 Mingjuan Yang Tong Cheng +2 位作者 Rui Zheng Hongwei Song Minghui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13-218,I0065,共7页
The mode selectivity of the H+CH_(3)D→H_(2)+CH_(2)D reaction was studied using a recently developed ten-dimensional time-dependent wave packet method.The reaction dynamics are studied for the reactant CH_(3)D initial... The mode selectivity of the H+CH_(3)D→H_(2)+CH_(2)D reaction was studied using a recently developed ten-dimensional time-dependent wave packet method.The reaction dynamics are studied for the reactant CH_(3)D initially from the ground state,the CH_(3) symmetry and asymmetry stretching excitation,the CD stretching excit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first overtone of the CH_(3) bending mode.The calculated reaction probabilities show that exciting either of the CH_(3) stretching modes enhances the reactivity in the collision energy range below 1.0 eV,while the CD stretching excitation does not obviously prompt the reaction.Fundamental CH_(3) bending excitation has nearly no effect on promoting reactivity.However,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overtone excitation of the CH_(3) bending mode,resulting from the Fermi resonance between the fundamental state of the CH_(3) symmetry stretching mode and the first overtone state of the CH_(3) bending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dynamics Mode selection Fermi resonance H+ch_(4)reaction Ten-dimensional model
下载PDF
水蒸气添加下介质阻挡放电CO_(2)重整CH_(4)反应研究
15
作者 张鹏 梅丹华 +2 位作者 孙闵杰 刘诗筠 方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装置,在添加水蒸气的情况下进行CO_(2)重整CH_(4)反应,考察水/碳摩尔比对放电特性和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放电功率条件下,使DBD具有最强电荷传输能力和最高反应活性的最佳水/碳摩尔比为0.5;在常见产物... 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装置,在添加水蒸气的情况下进行CO_(2)重整CH_(4)反应,考察水/碳摩尔比对放电特性和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放电功率条件下,使DBD具有最强电荷传输能力和最高反应活性的最佳水/碳摩尔比为0.5;在常见产物合成气、烃类化合物的基础上,主要液态产物为甲醇、乙醇、乙酸和丙酸;在水/碳摩尔比为0.5的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H_(2)和CO产率、气相产物的选择性以及转化反应物、生成合成气和烃类化合物的能量效率达到最大值;增加水/碳摩尔比在抑制醇类化合物生成的同时促进酸类化合物的产生,由于总的液相产物生成量随着水/碳摩尔比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因而对应的能量效率也随之降低。此外,添加水蒸气能促使DBD CO_(2)重整CH_(4)反应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CO_(2) 重整反应 ch_(4) 水蒸气 放电特性 合成气 能量效率
下载PDF
CO_(2)/N_(2)置换-降压强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宇星 赵建忠 +1 位作者 高强 张驰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将天然气水合物中的CH_(4)置换为CO_(2)水合物是未来能源生产和温室气体控制的一种创新方法,但通常条件下CO_(2)对水合物中CH_(4)的置换效率较低,因此采用混合气联合降压强化置换的开采方法被提出。模拟(海底静水压力)在三轴应力约束状... 将天然气水合物中的CH_(4)置换为CO_(2)水合物是未来能源生产和温室气体控制的一种创新方法,但通常条件下CO_(2)对水合物中CH_(4)的置换效率较低,因此采用混合气联合降压强化置换的开采方法被提出。模拟(海底静水压力)在三轴应力约束状态下,通过注入固定比例[n(CO_(2))∶n(N_(2))=4∶1]的置换气体,研究降压强化置换过程中储层气相组分、CH_(4)开采率与CO_(2)封存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O_(2)+N_(2)联合降压强化置换法大幅度提高CH_(4)水合物置换效率,CH_(4)置换率相较于传统置换法的15.2%提升至35.22%,其中N_(2)直接贡献率占8.66%。通过降压强化,显著增强分解后期阶段气体扩散效果,提高CH_(4)开采率与CO_(2)封存率,对提高水合物转换开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置换反应 ch_(4) CO_(2) N_(2)
下载PDF
Microporous Nitrogen-Rich Polymers via Ullmann Coupling Reaction for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C_(2)H_(2) over CH_(4)
17
作者 Jitao Huang Qinfang Peng +9 位作者 Chulong Liu Yingxiang Ye Liangji Chen Yuanchao Lv Yisi Yang Shimin Chen Fahui Xiang Hao Zhang Zhangjing Zhang Shengchang 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14-520,共7页
Acetylene purification from methane is challenging in the field of porous organic polymers(POPs).Herein,we have provided one-pot Ullmann coupling reaction to synthesize a series of POPs with rich N-sites,named FJU-POP... Acetylene purification from methane is challenging in the field of porous organic polymers(POPs).Herein,we have provided one-pot Ullmann coupling reaction to synthesize a series of POPs with rich N-sites,named FJU-POP-n,wherein the low-cost and non-toxic Cu(acac)2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glycerol are employed as catalyst and solvent,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orous materials Ullmann coupling reaction COPPER-CATALYZED Rich N-sites C_(2)H_(2)/ch_(4)separation C_(2)H_(2)/CO_(2)separation
原文传递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hot springs from northwest Hunan
18
作者 王蔚 张景荣 +2 位作者 胡桂兴 杨帆 许祖鸣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5年第10期1261-1269,共9页
The studi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modern hot spring water and gases,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H_2O,He,Ar,CH_4,CO_2 in northwest Hunan show that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water are markedly different,... The studi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modern hot spring water and gases,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H_2O,He,Ar,CH_4,CO_2 in northwest Hunan show that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water are markedly different,which indicates the difference of background value of country rocks and the dif- ference of the effect of water-rock reaction.The geothermal systems in the studied regions are middle-high temperature geothermal systems.The distributions of springs are controlled by the press and press-shear faults that do not dissect deeply to the mantle.The hot spring water is of meteoric water.The origin of ma- terials in the hot springs is correlated with the sedimentary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ions of hot spring water GASE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He Ar ch_4 CO_2 water-rock reaction geothermal sour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