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猪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
作者 吴钰兴 邹潍力 +9 位作者 程子馨 莫玉鹏 张凌源 纪宛彤 陈思宇 郑浩东 麻润雯 李珣 李茂宁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7-2706,共10页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利用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TSN平板上呈黑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α、β双溶血环,革兰染色呈紫色粗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还原性硝酸盐试验、H_2S试验和明胶液化均呈阳性,甘露醇、吲哚试验和水杨酸结果呈阴性。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扩增出plc及cpb2基因,表明该菌株为携带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菌后仔猪粪便中可检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率达50%;死亡仔猪剖检可见小肠充血、出血、鼓气,从脾脏、小肠中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损伤严重的空肠肠段中分离出高载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新生仔猪发病,致病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新生仔猪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
作者 李慧 李晓林 +4 位作者 秦颖 孟妮佳 吴晨晨 刘文君 薛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0-746,共7页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产气...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7 d后灌服苦参碱(30 mg/kg)9 d,预防组小鼠则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液和苦参碱同时灌胃16 d,对照组小鼠则每日每只灌服PBS 0.2 mL至16 d。对各组小鼠称重采血后剖杀、收集回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变,并分离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检测,采集肠内容物,经PCR检测后灰度分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α毒素含量。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菌液组小鼠肠道小肠绒毛脱落,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增加,而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结构逐渐恢复,炎症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得以修复。ELISA检测结果显示,预防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MAPK8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6和MAPK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R检测后灰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肠内容物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与菌液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上述两组小鼠释放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苦参碱可抑制A型产气荚膜梭菌释放ɑ-毒素,并可恢复小鼠回肠黏膜免疫屏障,降低荚膜梭菌所引起小鼠的肠道炎症。本研究为苦参碱应用于A型产气荚膜梭菌所致肠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小鼠 体外抑制 治疗与预防
下载PDF
绵羊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
3
作者 王玲玲 王景松 +5 位作者 王健霖 王玮 陈灿 宋前进 郭亚男 李继东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NXDC001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NXSJ001与产气荚膜梭菌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irp2)及LEE(eae);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混合感染 绵羊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鸭回肠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成容 王娜 +6 位作者 毕文文 梅世慧 何广霞 张峻杰 陈泽 文明 周碧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55-2569,共15页
旨在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CpA)感染鸭回肠差异代谢物变化特征。试验选取CpA感染37日龄健康雏鸭,采用剖检病理观察和PCR检测确定CpA感染成功后,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 旨在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CpA)感染鸭回肠差异代谢物变化特征。试验选取CpA感染37日龄健康雏鸭,采用剖检病理观察和PCR检测确定CpA感染成功后,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检测对照组和CpA感染组感染66、90、114 h时鸭回肠的代谢组学,筛选并分析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最后选取对照组和CpA感染114 h组差异代谢物验证。结果表明:经剖检病理观察和病原核酸检测确定成功构建了鸭CpA感染模型;PCA图中回肠样本有部分重叠,提示感染组与对照组鸭回肠间可能存在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感染鸭66、90和114 h总差异代谢物种类分别有14、16和24种,富集的代谢通路分别有13、14和28条,主要集中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等;同时差异代谢物验证结果显示,感染114 h回肠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均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一致。综上所述,CpA感染鸭的致病机制可能通过影响相关氨基酸的代谢通路,调控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代谢组学
下载PDF
Impaired functions of neural stem cells by abnormal nitric oxide-mediated signaling in an in vitro model of Niemann-Pick type C disease 被引量:1
5
作者 Sun-Jung Kim Myung-Sin Lim +2 位作者 Soo-Kyung Kang Yong-Soon Lee Kyung-Sun Kang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86-694,共9页
Nitric oxide (NO)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romotion of neurodegenera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 and the self-renewal or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neural stem cells (NSCs) ... Nitric oxide (NO)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romotion of neurodegenera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 and the self-renewal or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neural stem cells (NSC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NO on self-renewal of NSCs in an animal model for Niemann-Pick type C (NPC) disease. We found that NO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NSCs from NPCl-deficient mice (NPCI^-/-), which showed reduced NSC self-renewal. The number of nestin-positive cells and the size of neurospheres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NO synthase (NOS) was increased in neurospheres derived from the brain of NPC1^-/- mice in comparison to wild-type neurospheres. NO-mediated activat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ki- nase-3β (GSK3β) and caspase-3 was also observed in NSCs from NPC1^-/- mice. The self-renewal ability of NSCs from NPC1^-/- mice was restored by an NOS inhibitor, L-NAME,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GSK3β and caspase-3.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of NSCs was partially restored and the number of Fluoro-Jade C-positive degenerating neurons was reduced.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overproduction of NO in NPC disease impaired the self-renewal of NSCs. Control of NO production may be key for the treatment of NPC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stem cells nitric oxide GSK3Β Niemann-Pick type CI disease CaSPaSE-3
下载PDF
Effect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 released from hypoxic astrocytes on 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function in normal hippocampal neurons
6
作者 Hongliang Liu Tijun Da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5期1954-1959,共6页
Astrocytes can release increased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 but it is unclear whethe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ffects 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function i... Astrocytes can release increased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 but it is unclear whethe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ffects 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function in normal neuron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y-aminobutyric acid at 100 pmol/L concentration raised the intracellular calcium level in neurons treated with medium from cultured hypoxic astrocytes, and the rise in calcium level could be inhibited by 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antagonist bicuculline o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ntagonist k252a, 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ted current induced by 100 IJmol/L y-aminobutyric acid was in an inward direction i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but shifted to the outward direction in neurons when treated with the medium from cultured hypoxic astrocytes, and this effect could be inhibited by k252a. The reverse potential was shifted leftward to -93 mV, which could be inhibited by k252a and Na+-K+-CI cotransporter inhibitor bumetanid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was released from hypoxic astrocytes at a high level. It shifted the reverse potential of 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ted currents leftward in normal neurons by enhancing the function of Na+-K+-CI- cotransporter, and caused y-aminobutyric acid to exert an excitatory effect by activating 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hypoxia aSTROCYTES neurons 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Na+-K+-CI cotransporter
下载PDF
Inference for constant-stress accelerated life test with Type-I progressively hybrid censored data from Burr-XII distribution
7
作者 Jiao Zhao Yimin Shi Weian Y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2期340-348,共9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constant-stress accel- erated life test (ALT) model from Burr type XII distribution when the data are Type-I progressively hybrid censore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 of t...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constant-stress accel- erated life test (ALT) model from Burr type XII distribution when the data are Type-I progressively hybrid censore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 of the parameters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numerical method for solving the likelihood equations. Approxi- mate confidence interval (CI), based on normal approximation to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 of MLE and percentile bootstrap Cl is derived.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is introduced and then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illustrate the pro- 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ant-stress accelerated life test aLT) Burr type-Xll distribution type-I progressively hybrid censoring maximum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 confidence interval (CI).
下载PDF
一例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
8
作者 董俊斌 李静 +5 位作者 丁玉林 王文龙 高娃 郑秉武 张迪 王金玲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08,共6页
通过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毒素实验和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确诊了1例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梭菌性肠炎的自然病例。动物园1只成年赤大袋鼠突然精神沉郁、厌食,于20 h后死... 通过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毒素实验和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确诊了1例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梭菌性肠炎的自然病例。动物园1只成年赤大袋鼠突然精神沉郁、厌食,于20 h后死亡,尸体角弓反张,腹围膨大。尸体剖检和组织学检查表明:胃肠道、肝脏和肾脏出现具有梭菌性肠炎证病意义的病变。小白鼠毒素实验结果显示,血样肠内容物内有急性致死性毒素。从出血的肠黏膜面分离到单一、有芽孢、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经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型多重PCR鉴定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结果可为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大袋鼠 梭菌性肠炎 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 a型产气荚膜梭菌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许崇波 许崇利 赵志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利用PCR技术,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α毒素基因,构建了含α毒素基因的重组菌株BL21(DE3)(pXETA02)。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表达质粒pXETA02含有α毒素基因序列。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和ELISA检测... 利用PCR技术,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α毒素基因,构建了含α毒素基因的重组菌株BL21(DE3)(pXETA02)。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表达质粒pXETA02含有α毒素基因序列。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和ELISA检测,重组菌株表达的α毒素蛋白能够被α毒素单抗识别。表达优化结果表明,以IPTG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表达的优化条件是:培养基pH 7.5,培养温度37℃,IPTG浓度0.8mmol/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IPTG,诱导时间5h,此时α毒素蛋白表达量为34.83%。以乳糖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表达的优化条件是:培养基pH7.5、培养温度37℃,乳糖浓度0.1g/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乳糖,诱导时间5h,α毒素蛋白表达量为23.82%。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用重组菌株α毒素蛋白免疫的小鼠可以抵抗1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C57-1毒素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 基因表达 免疫保护作用
下载PDF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的基因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崇波 赵宝华 +2 位作者 马从林 冯书章 朱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6-248,共3页
应用 RT-PCR技术 ,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 ( Mc Ab)的杂交瘤细胞 2 E3中 ,扩增出抗体 VH 和 VL 基因 ,用 linker( Gly4Ser) 3基因 ,将 VH 和 VL 基因连接成 Sc Fv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 p GEM-T载体中。... 应用 RT-PCR技术 ,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 ( Mc Ab)的杂交瘤细胞 2 E3中 ,扩增出抗体 VH 和 VL 基因 ,用 linker( Gly4Ser) 3基因 ,将 VH 和 VL 基因连接成 Sc Fv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 p GEM-T载体中。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 ,VH、VL 基因和 linker基因拼接正确 ,基因全长为 72 6bp。经计算机分析 ,VH 和 VL 基因均为新发现的基因序列 ,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VH 和VL 基因分别属于鼠免疫球蛋白重链 ( B)和轻链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毒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SCFV 创伤性气性坏疽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崇波 朱平 +2 位作者 姚湘燕 马从林 冯书章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1-54,共4页
将含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质粒pKMA100用核酸内切酶BamHI和HindⅢ双酶切,经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了0.95kbα毒素基因片段,再将载体pET-28b(+)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然后... 将含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质粒pKMA100用核酸内切酶BamHI和HindⅢ双酶切,经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了0.95kbα毒素基因片段,再将载体pET-28b(+)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然后将处理好的pET-28b(+)与0.95kb的α毒素基因片段进行连接、转化。经BamHI和HindⅢ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ETA1含有α毒素基因,且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构建的重组菌株BL21(DE3)(pXETA1)能表达α毒素,但已经完全丧失其毒性。经SDS-PAGE和薄层凝胶扫描分析,IPTG诱导后的BL21(DE3)(pXETA1)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3.21%。经Westernblot分析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被α毒素抗血清识别,且免疫小鼠后,用强毒株培养上清攻击,结果免疫小鼠能抵抗至少4LD100的攻击,这说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基因 高效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宝华 许崇波 +1 位作者 冯书章 朱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7-370,共4页
将 2种抗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 ( Sc Fv)基因 Sc Fv-2 E3和 Sc Fv-1 A8克隆至表达载体p UC1 1 9、p HOG2 1和 p ET2 0 b中 ,构建了重组质粒 p UC2 E3和 p UC1 A8、p HOG2 E3和 p HOG1 A8、p ET2 E3和 p ET1 A8后 ,分别转化至... 将 2种抗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 ( Sc Fv)基因 Sc Fv-2 E3和 Sc Fv-1 A8克隆至表达载体p UC1 1 9、p HOG2 1和 p ET2 0 b中 ,构建了重组质粒 p UC2 E3和 p UC1 A8、p HOG2 E3和 p HOG1 A8、p ET2 E3和 p ET1 A8后 ,分别转化至受体菌 JM1 0 5、JM1 0 9和 BL2 1 ( DE3 )中 ,得到重组菌株 JM1 0 5( p UC2 E3 )和JM1 0 5( p UC1 A8)、JM1 0 9( p HOG2 E3 )和 JM1 0 9( p HOG1 A8)及 BL2 1 ( DE3 ) ( p ET2 E3 )和 BL2 1 ( DE3 )( p ET1 A8)。 ELISA检测表明 ,经 IPTG诱导后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存在于重组菌株 JM1 0 5( p UC2 E3 )和JM1 0 5( p UC1 A8)及 JM1 0 9( p HOG2 E3 )和 JM1 0 9( p HOG1 A8)的菌培养上清中 ,在重组菌株 BL 2 1 ( DE3 )( p ET2 E3 )和 BL2 1 ( DE3 ) ( p ET1 A8)的胞周质中检测到了 Sc Fv的存在。 SDS-PAGE和薄层扫描分析表明 ,重组菌株 BL2 1 ( DE3 ) ( p ET2 E3 )和 BL2 1 ( DE3 ) ( p ET1 A8)的蛋白表达产物分别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0 .9%和 0 .7%,其大小约为 2 60 0 0 ,且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中和磷脂酶 C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 单链抗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鑫 李云霄 +3 位作者 张营 单雪梅 于丹 任春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8-314,共7页
根据菌体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原理,建立了以产气荚膜梭菌粗提菌体蛋白为抗原的检测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抗体的间接ELISA。结果显示,D型产气荚膜梭菌菌体裂解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50μg/mL,最适包被条件为37℃1 h;被检血清的最适... 根据菌体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原理,建立了以产气荚膜梭菌粗提菌体蛋白为抗原的检测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抗体的间接ELISA。结果显示,D型产气荚膜梭菌菌体裂解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50μg/mL,最适包被条件为37℃1 h;被检血清的最适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1 000,血清与酶标二抗的反应时间均为37℃1 h;最适封闭时间为37℃1 h;PBST稀释液中脱脂乳的浓度为30 g/L;底物最适反应条件为室温25 min;阴阳性临界值为0.032。对采集于吉林省延边州的100份牛血清样品采用建立的间接ELISA进行了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1.0%。经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与琼脂扩散抗体检测法比较,采用裂解菌体蛋白为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产气荚膜梭菌 裂解抗原 间接ELISa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11377C/G,-3964A/G,-45T/G)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相波 丁晓洁 +3 位作者 张磊 王超 王晓青 潘旭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和416例同期查体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和416例同期查体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yh polymorphism,PCR-RFLP)或直接测序法检测ADIPOQ基因多态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rs266729(-11377 C/G)的基因型分布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性、隐性和累加模式下,rs266729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rs266729的G等位基因变异能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3种模式下OR值分别为:1.35、2.15、2.33)。调整脑梗死各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显性模式下rs266729仍与脑梗死易感性相关(P=0.049,OR=1.44)。rs822396(-3964A/G)和rs2241766(-45T/G)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s266729(-11377 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易感性相关;rs266729的G等位基因变异可能是脑梗死易感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联素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下载PDF
一株致梅花鹿猝死症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与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小荣 文其乙 +2 位作者 刘秀梵 焦库华 焦新安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0,共2页
对苏州某梅花鹿场 1头猝死梅花鹿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在死亡鹿体内分离到 1株G+ 、无芽孢、有荚膜、粗大正直的杆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中和试验和多重PCR方法证明所分离到的细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 对苏州某梅花鹿场 1头猝死梅花鹿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在死亡鹿体内分离到 1株G+ 、无芽孢、有荚膜、粗大正直的杆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中和试验和多重PCR方法证明所分离到的细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猝死症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基因分型 分离鉴定 多重PCR
下载PDF
SDS-PAGE法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晓霞 姚美玲 +1 位作者 张彬 柴同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36,42,共8页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生,利用SDS-PAGE方法,对通过EusA鉴定的20株(A型16株、C型3株和D型1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以及通过Multiplex-PCR鉴定的5...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生,利用SDS-PAGE方法,对通过EusA鉴定的20株(A型16株、C型3株和D型1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以及通过Multiplex-PCR鉴定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外毒素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以确定毒素的种类,进而确定菌株的毒素型。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粗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61,2.238~3.333,1.451~3.109mg/mL,精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803,0.521~O.999,0.530~0.812mg/mL。SDS-PAGE法检测的20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中A型17株、C型2株、D型1株,与Eu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0%;SDS-PAGE检测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全部是A型,与Multiplex-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应用SDS-PAGE方法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结果与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与Multi-plex-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PaGE 毒素蛋白 毒素型鉴定 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
下载PDF
双重复合型ABO糖基转移酶分子基础与表达产物的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志辉 章昊 +4 位作者 曾健强 喻琼 苏宇清 梁延连 李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21-424,共4页
为了查明ABO基因表达产物和分子遗传学背景,对7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经初步分子生物学分析出现双重复合型ABO基因的血液标本进行了研究。血清学表达型运用单克隆、多克隆抗体鉴定,基因分型运用PCR产物直接和单倍体特异性引物法进行... 为了查明ABO基因表达产物和分子遗传学背景,对7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经初步分子生物学分析出现双重复合型ABO基因的血液标本进行了研究。血清学表达型运用单克隆、多克隆抗体鉴定,基因分型运用PCR产物直接和单倍体特异性引物法进行ABO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国人群中鉴定出6种具双重复合编码功能的ABO等位基因,B(A)和cis-AB血清型所表达的A抗原特征随着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4个标本中有2对样本有不同的抗原表达却有着相同的ABO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cis-aB血型 B(a)型 糖基转移酶表达
下载PDF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1A8的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宝华 许崇波 朱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应用RT_PCR技术,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McAb) 的杂交瘤细胞1A8 中,扩增出抗体VH 和VL基因,用linker(Gly4Ser3)3 基因,将VH 和VL 基因连接成ScFv 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GEM_T载体中。经核甘酸序列分析证实... 应用RT_PCR技术,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McAb) 的杂交瘤细胞1A8 中,扩增出抗体VH 和VL基因,用linker(Gly4Ser3)3 基因,将VH 和VL 基因连接成ScFv 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GEM_T载体中。经核甘酸序列分析证实,VH 和VL 基因及linker 基因拼接正确,基因全长729bp,经计算机分析,VH 和VL基因均为新发现的基因序列,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VH 和VL 基因分别属于鼠免疫球蛋白重链Ⅱ(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 单链抗体 基因克隆
下载PDF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mAb V_H和V_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崇波 赵宝华 +1 位作者 马从林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用提取的A 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包涵体为免疫原, 制备了1 株mAb 2E3 。其Ig 亚类为IgG3, 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mAb 效价分别为1∶1024 和1∶108 。该mAb 2E3 可中和α毒素的磷脂酶C 活性和溶血活性... 用提取的A 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包涵体为免疫原, 制备了1 株mAb 2E3 。其Ig 亚类为IgG3, 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mAb 效价分别为1∶1024 和1∶108 。该mAb 2E3 可中和α毒素的磷脂酶C 活性和溶血活性, 对α毒素致死性腹腔攻击的小鼠具有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另外, 应用RTPCR 技术, 从杂交瘤细胞株2E3 中, 扩增出mAb VH 和VL基因, 分别克隆至载体pGEMT中。序列分析证实, VH 基因为357 bp, 编码119 个氨基酸;VL 基因为324 bp, 编码108 个氨基酸。计算机分析表明,VH 和VL基因均为新发现的基因序列, 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的特征。VH 和VL 基因分别属于鼠免疫球蛋白重链Ⅱ( B) 和轻链κⅢ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毒素 单克隆抗体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文伟 郭宏伟 +5 位作者 任家琰 蒋玉文 杨茂荣 赵玉臣 柴奎强 周县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28-32,共5页
从山西各鹿场采集鹿出血性肠炎急性病死鹿病料39例,通过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血清型鉴定,初步表明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是A型,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经过PCR得到了特异性的α毒素基因片段,因而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 从山西各鹿场采集鹿出血性肠炎急性病死鹿病料39例,通过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血清型鉴定,初步表明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是A型,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经过PCR得到了特异性的α毒素基因片段,因而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山西鹿场发生鹿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该疾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鹿场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