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在线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学界对于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以及如何设计更为有效的问题存在争议。对此,笔者全面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中外文数据库,获取...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在线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学界对于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以及如何设计更为有效的问题存在争议。对此,笔者全面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中外文数据库,获取了2000—2024年共31篇在线项目式学习实证研究,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线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合并效应量达到中等偏上水平(Cohen’s d=0.688),这表明在线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学习成效的促进作用达到中上等程度;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成效在不同学段、学科和学习支架类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不同实验周期(P<0.001)、交互方式(P=0.008)和学习支架数量(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当实验周期大约在3个月时,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效果最好,而6个月以上的在线项目式学习效果最弱;在线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同步教学效果优于异步教学;提供3种或5种学习支架对学习成效的促进效果最好,而提供6种学习支架对学习成效的提升效果较弱。研究总结了有效的在线项目式学习设计所应遵循的共同原则,并从在线项目式学习的环境设计、师生交互、学习支架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为一线实践者开展在线项目式学习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在线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学界对于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以及如何设计更为有效的问题存在争议。对此,笔者全面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中外文数据库,获取了2000—2024年共31篇在线项目式学习实证研究,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线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合并效应量达到中等偏上水平(Cohen’s d=0.688),这表明在线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学习成效的促进作用达到中上等程度;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成效在不同学段、学科和学习支架类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不同实验周期(P<0.001)、交互方式(P=0.008)和学习支架数量(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当实验周期大约在3个月时,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效果最好,而6个月以上的在线项目式学习效果最弱;在线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同步教学效果优于异步教学;提供3种或5种学习支架对学习成效的促进效果最好,而提供6种学习支架对学习成效的提升效果较弱。研究总结了有效的在线项目式学习设计所应遵循的共同原则,并从在线项目式学习的环境设计、师生交互、学习支架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为一线实践者开展在线项目式学习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