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QUA-INJECTION AT CILIAO (BL 31) FOR TREATMENT OF 214 PATIENTS WITH PAIN OF LOINS AND LEG
1
作者 Liu XiangBeijing Longju Hospital, Beijing 100010, Chin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5年第2期29-31,共3页
The aqua-injection at Ci1iao (BL 31) point was used to treat 2l4 patients with painof loins and legs, and among them 64 (29.9% ) cases were cured, 136 (63. 6 %) were markedly im-proved and 12 (0. 6%) cases were imp... The aqua-injection at Ci1iao (BL 31) point was used to treat 2l4 patients with painof loins and legs, and among them 64 (29.9% ) cases were cured, 136 (63. 6 %) were markedly im-proved and 12 (0. 6%) cases were improved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9.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GO PAIN of LEG Aqua-acupuncture ciliao (BL 31) acupoirit
下载PDF
次髎穴埋线治疗对混合痔病人术后疼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晓慧 肖海洋 +5 位作者 巩发才 成向廷 巩玮 傅庆杰 金鹤 曲牟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次髎穴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以及对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混合痔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术后不同时间对病人进行疼痛评分,检测病人血清... 目的:探讨次髎穴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以及对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混合痔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术后不同时间对病人进行疼痛评分,检测病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记录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镇痛治疗费用。结果:术后12 h、24 h、3 d、5 d及7 d,次髎穴埋线组病人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术后7 d,埋线组病人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埋线组病人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结论:次髎穴埋线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加快病人术后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疼痛 次髎穴 营养
下载PDF
Electroacupuncture with different waveforms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3
作者 Xiaona Wu Jingxue Yuan +5 位作者 Jinxia Ni Xiuli Ma Ziniu Zhang Yini Hua Juwei Dong Bob Peng W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4年第3期357-362,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lectroacupuncture waveform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randomized,three-group,parallel-controlled trial.Participants wi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lectroacupuncture waveform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randomized,three-group,parallel-controlled trial.Participa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ense-sparse wave,continuous wave,and discontinuous wave groups in a 1:1:1 ratio.Two lateral Ciliao(BL 32)points were used.All three groups started treatment 3–5 days before menstruation,once a day for six sessions per course of treatment,one course of treatment per menstrual cycle,and three menstrual cycles.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proportion with an average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 reduction of≥50%from baseline for dysmenorrhea in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 during treatment.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changes in dysmenorrhea VAS scores,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 scor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aking analgesic drugs.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where the average VAS score for dysmenorrhea decreased by≥50%from baseline in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Precisely 30 min after acupuncture and regarding immediate analgesia on the most severe day of dysmenorrhea,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nse-sparse wav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during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P<.05).Additionally,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nse-sparse wave and discontinuous wave groups 24 h after acupuncture(P<.05).Conclusions: Waveform electroacupuncture can alleviate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its related symptoms in patients.The three groups showed similar results in terms of short-and long-term analgesic efficacy and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taking analgesic drugs.Regarding achieving immediate analgesia,the dense-sparse wave group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FORMS ciliao(BL 32) ELECTROACUPUNCTURE Primary dysmenorrh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nse-sparse waves Continuous waves Discontinuous waves
下载PDF
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池细绿 沈攀攀 汪湘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 目的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各项评分,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排便频率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PAC-QOL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PAC-QO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采取次髎穴埋线治疗,可提升排便频率,缩短排便时间,改善肠道功能障碍与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线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便秘 次髎 穴位疗法
下载PDF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t Ciliao(BL 32)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due to cold-dampness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敏 光小龙 +1 位作者 刘骥才 焦杨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at Ciliao (BL 32)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PD) due to cold-dampness. Methods: A total of 58 cases with PD due to cold-dampness were r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at Ciliao (BL 32)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PD) due to cold-dampness. Methods: A total of 58 cases with PD due to cold-dampnes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29) and a control group (n=29).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suspended moxibustion at Ciliao (BL 32), wherea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alone. After three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both groups (P〈0.05),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efficacy and symptom scores (P〉0.05). Conclusion: With fewer points and less pa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t Ciliao (BL 32) can obtain similar effect as routine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PD due to cold-damp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Moxibustion Therapy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Point ciliao (BL 32) DYSMENORRHEA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成像技术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确定方法
6
作者 李伟正 白田雨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综合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定位方法。方法:针刺次髎、中髎后进行CT三维重建,确保针刺入孔后,通过①同身寸或同身距离比值计算;②先确定腧穴定位再进行一定距离的位置偏移;③借助体表标志物为参考,...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综合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定位方法。方法:针刺次髎、中髎后进行CT三维重建,确保针刺入孔后,通过①同身寸或同身距离比值计算;②先确定腧穴定位再进行一定距离的位置偏移;③借助体表标志物为参考,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定位;④由线到点辅助确定腧穴位置等4种方法测量并计算进针点相关的距离、角度、比值等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补充说明次髎、中髎深刺进入骶后孔的方法。结果:①根据横纵坐标骨度分寸及同身距离比值数据,次髎、中髎进针点旁开后正中线对应的同身寸分别为(1.05±0.18)寸、(0.98±0.17)寸;次髎、中髎与L5棘突下水平线的距离,与L5棘突下水平线至骶骨角距离的同身比值分别为0.29±0.03、0.50±0.08。②先确定次髎、中髎腧穴定位,其进针点再按照腧穴体表投影点纵向偏移一定距离,该偏移距离分别为(10.66±4.01)mm、(10.93±4.67)mm。③以髂后上棘为体表标志物,结合偏移角度、横向距离比值确定进针点,髂后上棘到次髎、中髎针体的连线偏离髂后上棘水平线的角度分别为(36.9±5.52)°、(53.4±4.67)°;次髎、中髎针体到后正中线的距离与髂后上棘到后正中线距离的比值分别为0.50±0.25、0.42±0.18。④先确定同侧八髎穴连线,再由线到点,确定次髎、中髎位置,左、右侧八髎穴连线与后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8±4.16)°、(7.62±3.45)°。结论:通过不同的方法多角度确定次髎、中髎进针点的位置,可降低不确定性及操作失误率,降低因个体发育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更容易提高针刺入孔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 中髎 深刺 进针点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次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丽 张威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正对第二骶后孔。随着对次髎穴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日渐广泛,通过查阅近3年临床研究文献发现次髎穴在妇科、生殖等疾病中应用广泛,本文旨在对次髎穴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运用治疗下焦疾病提供借鉴。
关键词 次髎穴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尿流动力学和近端尿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碧浓 刘琼 +7 位作者 瞿启睿 张雨辰 吴霞 吕山河 黄梓铭 张泓 艾坤 许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308-1314,共7页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后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 SSCI)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逼尿肌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e, DLPP)和近端尿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分析近端尿道组织结构形...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后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 SSCI)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逼尿肌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e, DLPP)和近端尿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分析近端尿道组织结构形态和细胞成分变化具体引起的功能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在改善SSCI大鼠下尿路功能的过程中对近端尿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2只成为空白组;剩余大鼠采用改良的Hassan Shaker法在T10脊髓节段全横断制作SSCI大鼠模型,脊髓休克期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12只/组。电针组取“次髎”“中极”“三阴交”穴予持续电针刺激40 min,空白组与模型组捆绑固定40 min,1次/d,连续7 d。治疗结束后麻醉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测(MCC和DLPP);随后处死,剪取大鼠近端尿道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MCC和DLPP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MCC和DLP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DLPP较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C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尿路上皮细胞结构损伤减轻,固有层胶原纤维弯曲折叠,平滑肌层胶原纤维浸润减少。结论 电针刺激T10脊髓节段全横断大鼠“中极”“次髎”“三阴交”穴,可能通过减小MCC和DLPP,降低膀胱尿道由于过度充盈所承受的张力,从而保护近端尿道组织结构,提高其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颈 尿道内括约肌 尿路上皮细胞 平滑肌 电针 次髎 中极 三阴交
下载PDF
基于SCF/C-kit通路探讨次髎穴注射甲钴胺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治疗机制
9
作者 李卓伦 张润宁 +2 位作者 丁天红 刘欣 周孝敏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2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次髎穴注射甲钴胺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SCF/C-kit通路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穴位注射组... 目的:探讨次髎穴注射甲钴胺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SCF/C-kit通路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穴位注射组大鼠通过改良Allen’s法制作T10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穴位注射组于次髎穴直刺15 mm注射甲钴胺,0.1 mL/次,1次/d,左右交替,共干预28 d。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和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RT-qPCR检测膀胱SCF mRNA、C-kit mRNA、JAK2 mRNA、STAT3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膀胱组织SCF、C-kit、JAK2、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黏膜层可见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胞质空泡化,固有层可见较多毛细血管淤血扩张,伴有少量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结缔组织排列疏松;肾皮质可见多处肾小管萎缩,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中SCF、C-kit、JAK2、STAT3的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注射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减少,固有层局部可见水肿,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肾皮质中未见肾小管萎缩,未发现有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穴位注射组大鼠膀胱组织中SCF、C-kit、JAK2、STAT3的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次髎穴注射甲钴胺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膀胱组织中SCF、C-kit、JAK2、STAT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穴位注射 次髎穴 甲钴胺 神经源性膀胱 大鼠
下载PDF
针刺次髎对大鼠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彦宏 詹铮 姜劲峰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次髎穴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全身重度炎症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针刺次髎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 NTS)神经元、蓝斑(locus caeruleus, LC)神经元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次髎穴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全身重度炎症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针刺次髎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 NTS)神经元、蓝斑(locus caeruleus, LC)神经元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将18只体质量23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次髎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腹腔注射6 mg·kg-1LPS制备全身重度炎症大鼠模型,次髎组分别于造模前后针刺次髎穴30 min, 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IL-6的水平。将30只体质量300~32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孤束核组、蓝斑组、迷走神经组,所有大鼠均选取左侧次髎穴进行直刺,刺激30s,利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孤束核、蓝斑、迷走神经神经元细胞放电频率,并采用滂胺天蓝标记所记录神经元的位置。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次髎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前比较,针刺次髎可增加孤束核、蓝斑及迷走神经神经元放电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次髎穴可降低LPS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增强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穴 针刺 神经元放电频率 孤束核 蓝斑 迷走神经 抗炎 大鼠
下载PDF
电针次髎、耳甲调节大鼠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效应方向一致性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詹铮 潘彦宏 姜劲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01-2508,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的效应方向一致性,并观察两者联合电针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耳甲组、次髎组和“耳甲+次髎”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电针(30 Hz,2 mA,波宽0.2 ms±30%,...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的效应方向一致性,并观察两者联合电针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耳甲组、次髎组和“耳甲+次髎”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电针(30 Hz,2 mA,波宽0.2 ms±30%,连续波)2 min,并于电针前和电针期间检测胃内压、心率变异性。结果①与电针前相比,胃内压变化:耳甲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30-60 s(P<0.05)、60-90 s期间(P<0.05);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60-9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胃内压变化倍率,既显著高于同期耳甲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1),也显著高于同期次髎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5)、90-120 s期间(P<0.05)。②与电针前相比,心率变异性变化:耳甲电针干预的高频(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1,P<0.05,P<0.01,P<0.05)、低频(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5,P<0.05)、极低频(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次髎电针干预的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01,P<0.05,P<0.01,P<0.01)、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1,P<0.05,P<0.05)。耳甲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0-30 s(P<0.01)、30-60 s(P<0.05)、60-90 s期间(P<0.05);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0-3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30-60 s(P<0.05)、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1)。“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LF/HF变化倍率,既显著低于同期耳甲电针,尤其在干预的90-120 s期间(P<0.05),也显著低于同期次髎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5)、90-120 s期间(P<0.05)。结论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迷走神经的效应方向基本一致,两者联合电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压 心率变异性 迷走神经调控 次髎 耳甲
下载PDF
电针次髎/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丛丛 王扬 +2 位作者 莫倩 王伟明 刘志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 中髎 膀胱过度活动症 穴位特异性
下载PDF
芬太尼次髎穴注射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任燕梅 张莉 +4 位作者 高巍 王俐红 魏淑莲 艾雅琴 苏心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08-810,872,共4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芬太尼次髎穴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采用芬太尼皮下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Ⅲ组采... 目的探讨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芬太尼次髎穴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采用芬太尼皮下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Ⅲ组采用芬太尼静脉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3组术中及术后收缩压(SBP)、心率(HR)、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麻醉效果、麻醉剂用量、麻醉后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术中SBP下降,HR减慢,与术前及Ⅰ组、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术中Sp(O2)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均<0.05);丙泊酚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Ⅲ组(P均<0.05);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Ⅲ组(P均<0.05);术后宫缩痛Ⅰ组明显轻于Ⅱ组、Ⅲ组(P均<0.05);麻醉效果Ⅰ级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均<0.05);Ⅲ组恶心呼吸抑制及咳嗽反射发生率均高于Ⅰ组、Ⅱ组(P均<0.05)。结论芬太尼次髎穴注射能显著提高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减少或避免手术后宫缩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穴位注射 无痛人工流产术 丙泊酚 次髎穴
下载PDF
电针肾俞、次髎穴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包瑞 尹洪娜 +6 位作者 师帅 刘长燕 盛国滨 田杨杨 苏航 崔一之 刘再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9期1194-1197,共4页
观察电针肾俞、次髎穴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受益最大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肾... 观察电针肾俞、次髎穴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受益最大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肾俞穴、次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肾俞治疗,疗程均为4周(针灸1次/d,每周休息1 d)。比较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量表(OABSS)评分、24 h排尿次数、尿垫称重重量及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SF)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OABSS评分、24 h排尿次数、尿垫称重重量及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SF)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肾俞、次髎穴治疗OAB疗效显著,治疗组明显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膀胱过度活动症 肾俞 次髎
下载PDF
银质针斜透刺次髎穴为主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伟 王慧芳 +3 位作者 徐洪亮 程少丹 黄骏 陆念祖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银质针斜透刺次髎为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透刺次髎为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 目的观察银质针斜透刺次髎为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透刺次髎为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斜透刺次髎穴为主是一种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次髎 透针 腰椎管狭窄 银质针
下载PDF
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排便困难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美意 范德辉 +5 位作者 刘建 张振宁 袁智先 林颖 唐明 卢桂梅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针刺方案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共计2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便次数(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y of life questionaire,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平均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显著升高,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周平均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升高程度和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在增加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以及排便困难程度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电针 会阳穴 次髎穴 脑卒中 排便困难
下载PDF
腰骶松筋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次髎穴压痛反应及腰骶部压痛点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莹 任翼 +5 位作者 黄怡然 韩瑜 夏晶 张冰月 梁亚锋 李文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究腰骶松筋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次髎穴压痛反应及腰骶部压痛点的影响。方法将40例年龄16~30岁未育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松筋组20例与西药组20例,松筋组患者于每次月经期前3 d进行腰骶部松筋疗法治疗,每个压痛点治疗5 min,... 目的探究腰骶松筋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次髎穴压痛反应及腰骶部压痛点的影响。方法将40例年龄16~30岁未育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松筋组20例与西药组20例,松筋组患者于每次月经期前3 d进行腰骶部松筋疗法治疗,每个压痛点治疗5 min,2次/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西药组患者于月经期前3 d给予布洛芬缓释片口服,2次/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测定2组患者第1次及第3次开始治疗前次髎穴压痛阈值,并记录腰骶部压痛点数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2组患者初始治疗前及治疗第1,2,3个月经期第3天的疼痛情况。结果西药组患者第3次开始治疗前次髎穴痛阈值、腰骶部压痛点数量与第1次开始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松筋组患者第3次开始治疗前次髎穴痛阈值明显增高(P <0. 05),腰骶部压痛点数量明显减少(P <0. 05),且次髎穴痛阈值明显高于西药组而腰骶部压痛点数量明显少于西药组(P均<0. 05)。松筋组患者治疗2次后腰骶部压痛点的解剖学位置及其与背俞穴的重合点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西药组患者治疗2次后均未发生明显变化。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均<0. 05),但2组间第1,2个月经期第3天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松筋组患者治疗第3个月经期第3天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西药组(P <0. 05)。结论腰骶松筋法可通过对腰骶部压痛点的刺激而起到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次髎穴 松筋疗法 压痛阈值
下载PDF
电针中髎、会阳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30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兴桥 杨涛 +1 位作者 王绣锦 李兆辉 《河北中医》 2008年第8期850-852,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会阳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电针双侧中髎、会阳穴,留针30min,隔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予盐酸特拉唑嗪片2mg,每日1次睡前服。治...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会阳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电针双侧中髎、会阳穴,留针30min,隔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予盐酸特拉唑嗪片2mg,每日1次睡前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泌尿症状困扰积分(BS)、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24h憋尿困难次数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及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9.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PSS、夜尿次数、BS、Qmax、PVR、24h憋尿困难次数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PVR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PVR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中髎、会阳穴治疗BPH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BPH患者症状,增加Qmax,减少膀胱残余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前列腺增生 中剖 会阳
下载PDF
电针加盆底肌训练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呈新 关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盆底肌训练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入院日期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电针次髎穴加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用间歇导尿法。采用疗效评价、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的例数作为... 目的观察电针加盆底肌训练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入院日期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电针次髎穴加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用间歇导尿法。采用疗效评价、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的例数作为治疗前后总体健康程度的评定。结果治疗组好转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尿恢复时间更短,残余尿量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加盆底肌训练可以有效治疗术后尿潴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次髎 手术后并发症 尿潴留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电针次髎和会阳穴结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向华 高维滨 陈丽娜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用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观察患者的残余尿量、尿潴留次数、临床疗效及一年随访复发情况。结果电针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用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观察患者的残余尿量、尿潴留次数、临床疗效及一年随访复发情况。结果电针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有效率为82.8%;尿潴留次数越少,效果越好;复发率低。结论本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尿潴留 电针疗法 次髂 会阳 感应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