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巧与效果——以埕南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建明 杨品荣 +1 位作者 王立军 高维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9,共3页
针对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 ,叠后时间偏移不能解决倾斜界面的非共反射点叠加 ,以及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的要求太高等问题 ,在胜利油区车镇凹陷埕南断裂带 ,应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解决了陡倾角断面及中、古生界资料的成像等难题 ,... 针对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 ,叠后时间偏移不能解决倾斜界面的非共反射点叠加 ,以及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的要求太高等问题 ,在胜利油区车镇凹陷埕南断裂带 ,应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解决了陡倾角断面及中、古生界资料的成像等难题 ,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技巧 成像 偏移速度 CMP cip道集
下载PDF
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效果提升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可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45,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逆时成像质量,开展了基于深度域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道集(CIP)的优化叠加方法研究。从海量逆时偏移数据体中提取CIP道集并构建模型地震道,通过与同一CIP道集内的各道作局部归一化互相关运算构建加权系数并以此优化加权叠... 为了进一步提高逆时成像质量,开展了基于深度域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道集(CIP)的优化叠加方法研究。从海量逆时偏移数据体中提取CIP道集并构建模型地震道,通过与同一CIP道集内的各道作局部归一化互相关运算构建加权系数并以此优化加权叠加处理。以理论模型和FZ工区逆时偏移处理为例,进行方法验证和实际资料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加权叠加处理后的逆时成像剖面在信噪比、连续性、成像聚焦性、地层细节刻画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地层细节刻画更加清晰。该方法为提高实际地震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精度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cip道集 局部相关法 加权优化叠加 地震成像
下载PDF
利用以往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炮点加密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银坡 宋强功 +3 位作者 潘英杰 倪宇东 邹雪峰 余建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0-1230,1161,共12页
提高复杂构造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是,基于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分析目的层阴影区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根据待加密炮对目的层阴影区照明能量的贡献布设加密炮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造成无法准确构建地质模型,进而... 提高复杂构造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是,基于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分析目的层阴影区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根据待加密炮对目的层阴影区照明能量的贡献布设加密炮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造成无法准确构建地质模型,进而影响针对复杂目的层的照明分析,最终导致加密炮点难以提高复杂构造目标区的成像质量。为此,基于局部相似属性理论,提出依托以往地震数据的提高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方法:首先根据探区地质任务拟定观测系统,尽量选择较小的炮点距(或炮线距);计算探区已有数据的共成像点(CIP)道集每道的局部相似属性,在叠后数据上拾取目的层,得到已有炮(集数据)所有道目的层的局部相似属性;然后利用空间内插计算拟定观测系统所有炮的局部相似属性和正常炮对目的层的贡献值,建立每个CIP道集的局部相似属性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曲线(曲面),确定局部相似属性低值区;最后以目的层局部相似属性均匀性为指标,确立加密炮的位置和密度。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便捷地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加密炮参数,能显著改善具有高陡构造、逆掩推覆构造及其他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目的层阴影区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加密炮点 cip道集 局部相似属性 叠后数据 均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