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IP5耦合气候模式的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梦子 周广胜 +2 位作者 吕晓敏 周莉 汲玉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7,共7页
利用CMIP5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排放情景下1.5℃和2℃升温阈值出现的时间。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全球地表温度将分别在2029年、2028年和2025年达到1.5℃升温阈值;RCP2.6情景下直至21... 利用CMIP5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排放情景下1.5℃和2℃升温阈值出现的时间。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全球地表温度将分别在2029年、2028年和2025年达到1.5℃升温阈值;RCP2.6情景下直至21世纪末期都未达到2℃升温阈值,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达到2℃升温阈值的时间分别为2048年和2040年。伴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完成从1.5℃升温阈值到2℃升温阈值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区域尺度上,达到同一升温阈值的时间主要表现为陆地比海洋早,且陆地对排放情景差异的敏感性相对较差,而海洋达到升温阈值的时间则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而明显提前。中国达到相应升温阈值的时间要早于全球,且以东北和西北地区出现的时间最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耦合气候模式 1.5℃升温 2℃升温 出现时间 区域分异
下载PDF
CMIP5模式对东亚500 hPa高度场主要模态时空结构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海玲 江志红 +1 位作者 王志福 陈威霖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27,共18页
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提供的39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1961—2005年逐月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以及同期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提取主要模态,基于泰勒图方法、概率密度函数的Brier评分和显著... 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提供的39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1961—2005年逐月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以及同期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提取主要模态,基于泰勒图方法、概率密度函数的Brier评分和显著性评分指标,探讨CMIP5模式对东亚500 hPa高度场主要模态时空结构的模拟能力,寻求具有较好东亚环流型态模拟能力的气候模式以及模拟较好的主模态。结果表明:(1)CMIP5模式能够模拟出东亚500 hPa高度场主要模态,且各模式对冬季主要模态时空结构的模拟能力都高于夏季。(2)各模式对冬季模态(西太平洋遥相关型)模拟能力最强,第3模态最差,对冬季主要模态空间结构模拟较好的模式为IPSL-CM5B-LR、MPI-ESM-P、CMCC-CMS、FGOALS-g2、HadGEM2-ES;夏季第1模态空间结构模拟能力最强,其次分别为第2模态和东亚-太平洋型(简记第3模态),西太平洋遥相关型较差,对夏季主要模态空间结构模拟较好的模式为ECEARTH、CanESM2、CMCC-CM、GFDL-ESM2G、IPSL-CM5A-MR。(3)对主要模态时间系数概率密度函数特征的模拟评估表明,模式对冬季第2模态概率密度函数的模拟较好,其次为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其主要模态时间系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较好的模式为CESM1-FASTCHEM、HadGEM2-ES、INM-CM4、GISS-E2-H、BCCCSM1-1;模式对夏季第2模态时间系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较好,其次分别为第3模态、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其主要模态时间系数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较好的模式为CCSM4、HadGEM2-CC、GFDL-CM3、MRI-CGCM3、NorESM1-M。(4)综合时空结构模式模拟能力,对冬季主要模态模拟较好的前5个模式为HadGEM2-ES、IPSL-CM5B-LR、CESM1-FASTCHEM、INM-CM4、BCC-CSM1-1;夏季前5个模式为ECEARTH、CMCC-CM、CCSM4、CANESM2、MIROC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 东亚500 hPa高度场 主要模态时空结构 模式评估
下载PDF
Multidecadal Trends in Large-Scale Annual Mean SATa Based on CMIP5 Historical Simulations and Future Projections 被引量:4
3
作者 Nan Xing Jianping Li Lanning Wang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1期136-143,共8页
Based on observations and Coupled Model l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results, multidecadal variations and trends in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SATa) at global, hemispheric, and hemis... Based on observations and Coupled Model l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results, multidecadal variations and trends in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SATa) at global, hemispheric, and hemispheric land and ocean scales in the past and under the future scenarios of two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 are analyzed. Fifteen models a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performances in capturing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long-term trend, multidecadal variations, and trends in global annual mean SATa. Observational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ultidecadal variations in annual mean SATa of the land and ocea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and of the ocean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S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global mean, showing an increase during the 1900-1944 and 1971-2000 periods, and flattening or even cooling during the 1945-1970 and 2001-2013 periods. These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are basically reproduced by the models. However, SATa over SH land show an increase during the 1945-1970 period, which differs from the other hemispheric scales, and this feature is not captured well by the models. For the recent hiatus period (2001-2013), the projected trends of BCC-CSM1-1-m, CMCC-CM, GFDL-ESM2M, and NorESM1-ME at the global and hemispheric scales are closest to the observations based on RCP4.5 and RCP8.5 scenarios, suggesting that these four models have better projection capability in SATa. Because these four models are better at simulating and projecting the multidecadal trends of SATa, they are selected to analyze future SATa variations at the global and hemispheric scales during the 2006-2099 period. The selected multi-model ensemble (MME) projected trends in annual mean SATa for the globe, NH, and SH under RCP4.5 (RCP8.5) are 0.17 (0.29) ℃, 0.22 (0.36) ℃, and 0.11 (0.23) ℃-decade-1 in the 21st century,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ojections of CMIP5 MME without model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SATa) Multidecadal trend Coupled Model l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S) Projection
下载PDF
1.5和2℃升温阈值下中国温度和降水变化的预估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梦子 周广胜 +2 位作者 吕晓敏 周莉 汲玉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744,共17页
基于CMIP5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对1.5和2℃升温阈值时中国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1.5℃升温阈值时,中国年平均升温由南向北加强且在青藏高原地区有所放大,季节尺度上升温的空间分布与其类似,就区域平均而言,RCP2.6、RCP4.5和RCP8.5... 基于CMIP5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对1.5和2℃升温阈值时中国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1.5℃升温阈值时,中国年平均升温由南向北加强且在青藏高原地区有所放大,季节尺度上升温的空间分布与其类似,就区域平均而言,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1.83、1.75和1.88℃,气温的季节变幅以冬季升高最为显著;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多,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以夏季降水的分布模态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最为相似,区域平均的年降水量分别增加5.03%、2.82%和3.27%,季节尺度上以冬季降水增幅最大。2℃升温阈值时,RCP4.5和RCP8.5情景下中国年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与1.5℃升温阈值基本一致,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2.49和2.54℃,季节尺度上气温的变化以秋、冬季增幅最大;中国范围内年平均降水量基本表现为增多趋势,其中,西北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差异,区域平均的年降水量分别增加6.26%和5.86%。与1.5℃升温阈值相比较,2℃升温阈值时中国年平均温度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升高0.74和0.76℃,降水则分别增加3.44%和2.59%,空间上温度升高以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最为显著,降水则在东北、华北、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区增加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耦合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预估 1.5℃升温阈值 2℃升温阈值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20世纪中国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夏江江 杨庆 +3 位作者 郑子彦 赵天保 严中伟 马柱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66,共13页
利用CMIP5耦合模式历史情景和土地利用情景结果,定量评估了模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20世纪中国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加剧了20世纪中国地区干旱化的进程,其贡献约为1/3。其中,湿润区具有显著变干的趋势,土地利... 利用CMIP5耦合模式历史情景和土地利用情景结果,定量评估了模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20世纪中国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加剧了20世纪中国地区干旱化的进程,其贡献约为1/3。其中,湿润区具有显著变干的趋势,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约为35.4%;半干旱区显著变干,土地利用对半干旱地区变干的贡献不显著;两种情景下干旱区干湿变化都不显著。在土地利用情景下,中国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级土地的减少和牧草用地的增加,二者分别从国土面积的72.7%和12.9%(1901年)变为36.0%和41.9%(2004年),且1950年代之后变化速率显著增大。其中大面积显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内蒙古以及新疆北部地区,导致这些地区降水减少、温度降低,而降水减少带来的干旱化作用大于温度降低带来的变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耦合模式 干旱 土地利用 地表湿润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